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白居易《琵琶行》的音乐特色

白居易《琵琶行》的音乐特色

时间:2019-08-16 10:36:10    下载该word文档

白居易《琵琶行》的音乐特色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摹和对琵琶女演奏技艺的描绘是《琵琶行》中最为精彩的部分。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和对自身遭遇的愤慨,将精湛绝伦的音乐与绵延无尽的深情完美演绎,呈现出精美丰富的艺术色彩。  诗歌和音乐,自古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正因为如此,古代诗人不但使诗歌具有音乐般的韵律美,而且喜欢以音乐为题材,或者在诗词歌赋中,间以音乐美的描写。但是要想对无形的音乐加以形容难度很大。宋代著名词人张孝祥有这么一句词:“悠然兴会,妙处难与君说。”意思是很多好的作品在欣赏完之后,有很多的好处很难说出来,尤其是对音乐的描写和刻画,因为太抽象太空洞。但是,历史上不是没有这种贤人能士。翻开我国古代诗史,多少描写器乐演奏的名篇佳句,集然入目,伶然盈耳:马融《长笛赋》中“状似流水,又象飞鸿”般的悠扬的笛声;韩愈《听师颖弹琴》中“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般的雄健的琴声;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优美的琵琶声;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石破天惊逗秋雨”般的箜篌声;苏轼《赤壁赋》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幽怨的洞箫声;刘鹗《老残游记》中的白妞说书一段等等都非常精彩。但若就对乐曲描写的细腻完整、形象生动、精美绝伦,而且还能从乐曲中挖掘出女主人公的形象,并透射出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令人一唱三叹的,就得算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他在描写音乐方面的成功使历史上其他的文章都难以望其项背,恰如清代张维屏《琵琶行》所说:“枫叶荻花何处寻?江州城外柳阴阴。开元法曲无人记,一曲琵琶说到今。”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第二卷中赞美白居易《琵琶行》描写音乐的完美时说:“这在以前的文学作品中是罕见的,比起同时代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名作来,以其描写细腻真切、自然流畅和情感的潜流暗转、突放突收而独具特色。”
  《琵琶行》作于作者白居易被贬江州的第二年(816),作品通过描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她凄凉的身世,抒发了作者自己政治上受打击、遭小人排挤的抑郁悲凉之情。在文章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亦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那么文章是通过什么样的音乐描写把读者带入这样的一种境界呢?
  一、对音乐的侧面描写
  (一)题诗
  《琵琶行》中有很多地方并没有直接描写音乐,但是同样起着勾画渲染音乐的作用,有的时候甚至比直接描写音乐更能表达音乐的内涵。例如:我们先暂且把《琵琶行》看作是一首琵琶曲,那么前面的第一句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无疑就是乐曲的前言,或者叫做题诗。在这样的夜色中,在这样萧瑟的秋风中送别客人,别有一番离愁涌上心头。这就为下面即将出现的乐曲烙上了一层悲情的基调。这也使我们想起了西方的音乐,例如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四季》作于1876年,共有十二首小曲,而且这十二首小曲与十二首诗篇相呼应。例如 :第四首《四月――松雪草》(“April――Snow Drop”)前面的题诗:
  淡青、鲜嫩的松雪草啊!
  初春的残雪偎在你身旁……
  往昔的忧愁苦恼,
  只剩下最后几滴泪珠儿还在流淌,
  来日的幸福,将给你带来新颖的幻想……
  而后面出现的音乐则是节奏自在、情绪柔和,表现初春的憧憬和梦,这和题诗的情绪是相互吻合的,这说明我们伟大的诗人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在乐曲的前面加题诗来说明乐曲的基本内容,不能不叫人拍案称绝。
  (二)对音乐效果的描写
  对音乐效果的描写是《琵琶行》中的另一个亮点。诗中有多处是对音乐效果的描写,如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刚校弦正音,演奏者已经进入了抒情的艺术境界。感情先行,“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音乐创作或演奏成功的关键。诚然,一切艺术创造都必须“先有情”,艺术思维不可能没有强烈的感情相伴随,但是,音乐的形象和思维更需要感情领先。这一点,也是白居易自己演奏的切身经验。他在《琴》中写道:“置琴曲几上,慵坐但含情。”在《夜调琴忆崔少卿》中写道:“今夜调琴忽有情,欲弹惆怅忆崔卿。”充分的感情酝酿,丰富的联想孕育,情在声先,曲居情后,演奏就一定十分动人。这些诗句可以作为“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注脚。“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在感情引路之后,演奏开始,琵琶女也是寓情于声,以声传情。她通过拢、捻、抹、挑、掩、抑的手法,把满腔的情思化作一声声的“琵琶语”,用富有表现力的音乐语言,来诉说平生的心事。关于化情为声,白居易曾这样描写过一位弹筝的女艺人,他在《筝》中写道:“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这是绝妙的音乐美学警句。琵琶女也正是这样,把自己的愁恨情思传到手底,送入弦中。这样的演奏,就不是纯技巧的卖弄,这样的音乐,就不是空洞无物的一堆音响,而是有了灵魂,有了生命,表达了琵琶女掩抑在内心深处的思绪,反映了她的坎坷生活,这“不得意”的生活又是她弹奏低沉曲调的沃土。又如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写出了拨动不同的弦所发出的不同乐音效果,写得形象生动,对比鲜明,富于概括性。而“错杂”二字,正道出了音乐形式美的真谛:寓于统一的杂多。正因为 “错杂”,琵琶音乐才曲折多变,才能产生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和谐之乐。“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这是从另一角度写音乐的意境。段玉裁《与阮芸台书》认为,“水下滩”应作 “冰下难”,泉流冰下,莺语花底,“形容涩滑二境,可谓工绝”。这是很有见地的。“幽咽泉流冰下难”的涩境,在白居易、元稹的诗中曾一再出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以无声衬有声,把听众带入曲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白居易描写音乐,多次涉及无声之美。如《夜筝》:“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又如《筝》:“霜佩锵还委,冰泉咽复通。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这无声之声的好处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弦凝指咽声停处”、“凝绝不通声暂歇”,既指出无声之美存在于有声之乐中,无声之美依赖声音的存在、运动与间隙而显见,又指出无声之美的短暂性,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但也需借助于无声的手段,其有声是长久的,无声则是短暂的。第二,“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指出音乐是艺术,不为有声而有声,也不为无声而无声,有声与无声、进行与休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都是表情的手段,都为表情而存在。第三, “别有深情一万重”,“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既指出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之所以需要无声,是因为无声具有特殊功能,能表现有声所难以表现的 “幽愁”、“暗恨”、“深情”,因而能胜有声;又指出只能“此时”无声胜有声,不能时时无声胜有声。无声能否胜有声,取决于它能否表现“幽愁”、“暗恨”,因而无声的运用必须恰到好处。白居易对无声之美的描述与阐发,道前人所未道。《琵琶曲》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这时她的幽愁怨恨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浆滚滚而出,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四弦一声如裂帛”,如裂帛,这是琵琶女的心的碎裂,也是诗人被贬九江之后,伟大抱负被撕裂的愤激的哀号。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白居易《琵琶行》的音乐特色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