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湘女萧萧

湘女萧萧

时间:2015-07-01 21:38:33    下载该word文档

湘女萧萧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沈从文

1929年,沈从文用他那温婉的文字行云流水般地写下又一部湘西风土人情小说《萧萧》 ;1986年,一部由谢飞综合视觉与声音的电影技术诠释的不一样的《萧萧》——《湘女萧萧》问世。《湘女萧萧》是由《萧萧》改编而来,文本与电影之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沈从文用文字把萧萧的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而谢飞则运用电影对观众进行视觉冲击,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观众一起见证那些人那些事。面对这两部重名的佳作,我不由自主地进行了一些对比。在这里,我主要想探讨两篇著作间显而易见的“异”。

在影片一开始,就表现了同原作不一样的情节。影片《湘女萧萧》的开头便是出嫁的场景,花轿抬到半路,萧萧就喊“四伯,我要撒尿”,因“没到婆家不能开轿门”的风俗,径直就在轿内解决了。这是一种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镜头捕捉,我想谢飞导演也是想用一些自己的手法,夸张地表现以萧萧为代表的乡村人的自然、真诚、纯朴、善良,但也不排除野蛮、愚昧、保守、落后,二者交织着,而这正是沈从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但原作中并没有这样场面的描述,从这个角度来说,电影更加有效地表现了湘西世界的纯美的人性。

作者用温婉、水到渠成的笔法描绘萧萧从一个少女变成妇人的历程,而导演却让这一镜头出现在观众的视线中。萧萧带春倌去破庙避雨,正在萧萧脱衣整理时花狗也进庙避雨,花狗见到只着裹胸布的萧萧,立即将春倌忽悠出去喂牛,然后对萧萧进行半强迫制的猥亵。此时,影片近距离描绘了花狗撕开萧萧裹胸布的那一刹那,这一刹那的隐秘的性的刻画并没有让人觉得猥琐,亦没有破坏影片营造的原生态的氛围,而是首次凸出了影片的主题——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与蔑视。在导演看来,裹胸布是封建礼教的象征,是对美好事物的扼杀。萧萧正是花样的年龄,婆婆却教萧萧用裹胸布把女孩的象征给掩藏起来,在这里,其实是对人性的压抑。而导演却是要大胆的破旧立新,勇敢的破除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制,解放人的精神。

萧萧自然地怀孕了,原著中说“过了半个月,花狗不辞而行,把自己所有的衣裤都拿去了。”,电影中又增加了一个情节,即村中寡妇巧秀娘与铁匠相好被人捉了奸,按照族规铁匠被打断双腿,巧秀娘被沉了潭。熟悉沈从文先生作品的观众一看便知这是从《巧秀和冬生》中移植而来。让萧萧和花狗亲眼目睹男人被打断腿,女人被无情“沉潭”,这一残忍而激烈的处决方式极大的刺激了二人,以至于后来花狗毫无征兆的出逃和萧萧不择手段的打胎。同时这也验证了原著中所说花狗“原来这家伙个子大,胆量小”的描写。这一细节的添加又使得故事发展地更为自然,同时也起到了深化影片主题的作用。

巧秀娘被沉以及花狗的逃跑又促使了萧萧鼓起勇气,沿着女学生走过的路离家出走,只是这个弱小的湘西女子注定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她在水边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便被家人带回家。与花狗通奸的萧萧本该承受和巧秀娘一样的惩罚,幸而萧萧怀孕了,而且她还有一个愿意为她做主的伯伯,加之没人愿意买怀孕了的萧萧,婆婆一家人这才愿意退步,而那萧萧又很幸运地下一个胖小子,这才顺利留下,日子久了,家里也不再计较。沈从文先生的笔下,是人性与制度的较量,在对抗中,是人性的胜利。对于婚姻,萧萧以天然的人性来对抗,以于礼法,家人以农人纯朴的天性来对抗。这样的对抗,都是不自觉的。作者不动声色地在搭建的是,是他心中爱与美。

影片最后萧萧走上婆婆的道路,自己做起婆婆,为儿子娶上一个童养媳。而走出湘西在外上学的春倌回家途中因为自己有个童养媳受到几位女同学的奚落,本就郁郁寡欢的他站在家门前看到自己童年娶妻的场景的再现,默默地离开了。这个细节处理和影片开头首尾遥相呼应,有力地批判了湘西的粗鄙风俗。 其实,原著中的结局是:萧萧最终和丈夫拜堂圆房,并生下另一个儿子。又是一个悲哀的轮回!而影片却倏然改变结局,用春倌的离开表明对封建礼教的彻底批判与抛弃。

有趣的是,一九二九年小说的原作结尾是这样的:“这一天,萧萧抱了自己新生的小毛毛,却在屋前榆蜡树篱笆看热闹,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而一九五七年较改字句的时候,作者加了这样的一句关于女学生的话:“小毛毛哭了,唱歌一般地哄着他:‘哪,毛毛,看,花轿来了。看,新娘子穿花衣,好体面!不许闹,不讲道理不成的!不讲理我要生气的!看看,女学生也来了!明天长大了,我们也讨个女学生媳妇!’”

“女学生”这一群体的出现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时代背景的体现,更是于女主人公的生活境遇构成对比,她们暗示着一个有独立思想的敢于反抗传统礼教的团体,而萧萧的一生一直服从着命运的摆布,似乎她也曾做出过一些反抗,萌生过走出闭塞的村庄到外面的世界生活的想法,然而在巨大外力的阻挡下,她的反抗是那么惨白无力。

萧萧是自然的,自然的性情里带着蒙昧无知的面目,萧萧是快乐的,快乐的生活中夹杂着服从安排的麻木。所以对“女学生”的看法只停留在了给儿子讨个体面的“女学生媳妇”的层面上,萧萧出逃的时候,是要从“女学生走的那条路”走的,虽然她不可能真正地踏上这样的旅程。故事的结尾酝酿未知的萌芽

我们不禁会问,作者是否在暗示,教育是开蒙智慧,铲出愚昧的金钥匙,只有教育才能使人突破数千年来传统道德对于我们的约影响。显然,“女学生”这个群体与作者笔下的湘西纯朴世界格格不入,而且两者绝无结合可能。在道德的约束下,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学生们不见得像乡下人们一样,接受得了这个荒谬的事件。

也许,作者是在暗示,教育已经无法拯救人们传统的愚昧,只有心无杂念,拥有朴实农风的乡下人才能看开一切,而这,与电影带给我们的理解带来了分歧。电影《湘女潇潇》结尾采用了和开头交相呼应的拍摄手法,似乎在预示着悲剧的重演,这是中国电影常出现一种悲剧性结尾,一代都在因袭的习俗中万劫不复。

湘西的水养育了作者,所以沈从文先生对湘西世界有着一股子浓烈的化不开的爱,这份爱深入骨血,尽管他知道湘西的现代化蜕变已经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但他还是希望能有一种渐变的历程,给自己和所有热爱湘西的人儿一个缓冲的时间,让他们慢慢地接受历史巨变,所以他的笔触更多地是触碰这湘西美好的一切,对那些糟粕则是轻轻扫过,他用一种宽容的态度来面对古老的湘西不溶于现代化潮流中的一切,所以在描绘湘西世界时他的笔是那么的柔软,他的微微的讽刺几乎已经融化在对湘西的爱中。作者对湘西世界的未来也存着一份犹疑。而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刚刚经历完文革,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余渣仍然束缚着人性的发展,作者在这一历史性时刻以这样的结局结束影片,实际是寄予了作者的理想,只是历史的原因使得谢飞导演秉持一种激进的态度来面对这一现象。

如果说沈从文对萧萧命运的描述是一抹山水画,他想要的是空灵和混沌的原始;那么在谢飞的电影视界中,萧萧的命运就如同一幅油画,是中国社会特定时代思潮对于旧世界的解剖和理性描摹。如果原著是一曲带点小哀伤的田园组歌,那电影就是一部凝着深深批判和遗憾的人性哀歌,但是两者还是归结于,那就是永恒不变的洋溢着的人文气息,拒绝冷漠,拒绝麻木,呼唤爱,呼唤美,呼唤拯救,呼唤一个时代对于尊严的关注。我想应该感谢谢飞导演领导的第四代导演们,他们在当时的环境所拍出的电影也许真的做到了源于原著,高于原著。

进行了这部电影和小说的对比后,我觉得我很受教育,一个人在那个时代受到各方面的压力,情不能受自己所控,行不能随心所欲,那是多么的悲哀和不幸,生活在那个时代,许多人选择驯服,选择默默的忍受着压力。生活变得无趣。这让我想到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应该好好珍惜生活,好好诠释人性,对旧社会的批判是为了对新社会有用处,电影是悲哀和不幸的,但是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这才是电影这门艺术对于生活的真正的作用。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湘女萧萧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