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诗歌鉴赏素材积累·明朝诗歌100首赏析

诗歌鉴赏素材积累·明朝诗歌100首赏析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目录
1、高启《梅花》
2、王守仁《龙潭夜坐》3、谢榛《秋日怀弟》4、扬基《春草》
5、高启《黄氏延绿轩》6、薛慧《泛舟》7、李梦阳《秋望》8、刘羽《一鹭图》
9、杨一清《山丹①题壁》10、屈大均《摄山秋夕》
1、谢肇淛《钱塘逢康元龙①》12、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13、于谦《上太行》14、李攀龙《平凉》15、孙承宗《二月闻雁》16、吴承恩《舟行》17、谢榛《苦雨后感怀》18、汤显祖《秋发庾岭注》19、袁中道《夜泉》20、沈周《栀子花诗》21、徐祯卿《济上作》22、张弼《渡江》23、高启《春暮西园》24、李攀龙《出郭》
26、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27、袁中道《朝耕》28、贝琼《经故内》
29、徐渭《题墨葡萄诗》0、粱辰鱼《屈原墓》
31王世贞《九日风阻郑家口》32、扬基《闻邻船吹笛》3、于谦《咏煤炭》
34、唐寅《菊花》李白《感遇》35、王世贞《登太白楼》36、吴嘉纪《落叶》37、刘基《过南旺守闸》38、徐贲《写意》
39、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40、唐寅《与沈石田落花诗》41、陶安《泊江州》42、黄峨《又寄升庵》43、李东阳《九日渡江》44、高翥《秋日》



45、戴珙《盟台夕照》6、茅坤《夜泊钱塘》47、孙承宗《渔家》48、袁凯《江上早行》49、高启《孤雁》50、王灿《客中》
51、李攀龙《与聂仪部明妃曲》
52、【明】杨基《天平山中》【唐】卢仝《喜逢郑三游山》53、王稚登《新春感事》54、徐祯卿《偶见》
55、戚继光《登盘山绝顶》56、何景明《竹枝词》57、徐渭《龛山凯歌》58、金銮《柳堤》
59、高启《卖花词》60、顾文昱《白雁》61、戚继光《马上作》
62.袁宏道《竹枝词·其四》《竹枝词·其二》63、龚鼎孳《百嘉村见梅花》64、丘浚《五指山》
65、王稚登《湖上梅花歌(其二66、王阳明《寻春》67、蓝仁《题古木苍藤图》68、唐寅《画鸡》9、高启《晚次西陵馆》
70、汤显祖《香岙逢胡贾》71、杨基《梦游西湖》2、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73、高启《寻胡隐君》74、孟洋《烟》
5、韩洽《闻雁》76、何景明《雨夜》77、戚继光《登舍身台》78、钱谦益《与盛集陶落叶》
79、谢榛《秋兴》杜甫《秋兴(其三)》80、屈大均《壬戌清明作》81、夏完淳《别云间》
82、谢榛《渡黄河》3、袁凯《白燕》84、王世贞《宿香山寺》6、康海《冬》
87、李昌祺《归自南阳》
88、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9、孙承宗《二月闻雁》0、邵亨贞《贞溪初夏》91、夏完淳《即事(其二2、夏完淳《即事》
3马中锡《晚渡咸阳》94、谢榛《怨歌行》95、高启《秋望》96、顾炎武《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
7、【明】高启《咏蔺相如》【宋】范成大《蔺相如墓》8吴宪章《访客舟中》杜甫《客至》



99、吴文泰《送人之巴蜀》10、杜庠《赤壁》
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梅花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注]何郎:南朝诗人何逊,其《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被历代文人誉为咏梅佳作。.这首咏梅诗得颔联就是为人传诵得名句,请您自选角度做简要得赏析。4分)2.诗歌得颈联为什么要写“竹”与“苔”?(3分)参考答案:
1.诗人以高士、美人设喻,又以雪满山中与月明林下为背景来烘托高士、美人。雪中得梅花如高士横卧山间,月下梅花如清雅得美人从林间款款而来,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梅花得神韵,给人广阔得想象空间,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得精神风貌,这也正就是作者高洁襟怀得象征。(手法:比喻/烘托/化静为动1,合诗句1,梅花品格/作者襟怀2
2.写“竹"与“苔”就是为了衬托梅花得高洁.竹与苔都就是清雅之物,与梅花互相映衬,深化了诗歌得意境。(衬托手法2分,解说1分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龙潭夜坐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得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得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得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2。本诗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指出三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参考答案
1.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得景象。(1分)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得花香、潺潺得溪水声、鸟儿得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2分)渲染了月夜得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得落寞心境.(1分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1
.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①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得寂静。(或:颔联以人往得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②拟人手法。颈联中得“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人得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得快乐。
③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得情感.



④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得花香;听觉:潺潺得溪水声、鸟儿得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每一点2分,答3即可。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日怀弟谢榛①
生涯怜汝自樵苏②,时序惊心尚道途。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
[注]①谢榛:字茂秦,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②樵苏:打柴砍草,代指日常生活。
1、诗得前四句就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弟兄孤"得?2、颔尾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着怎样得效果?参考答案1①生计(生活上,弟弟“自樵苏”,我则飘泊在江湖;②时间上,“儿女大”,极言分别之久;③空间上,“望中千里”,极言相距之远。(3.每点1分)2、运用了比喻、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3分);借秋日落叶、夜雨残灯烘托愁思之深,表现了对兄弟间深厚得感情与思念得痛苦(2分(5分。第一问答出“比喻”给3分,只答“对偶”或“夸张”给1分)4、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春草杨基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1、简析颈联运用得表现手法。(3分)2、尾联意境隽永,请作赏析。(4分)参考答案
1、虚实结合。实写眼前得春景,春草与野花幻化成了旧时得歌扇与舞裙,历史与现实奇妙交织,构成梦幻般得图画。表现对往昔繁华得追念与人生无常得感叹。(答“联想”与“想象”也可。)
2、尾联通过描绘一幅充满田园气息得牧人晚归图,平川十里,牧人暮归,草色茫,牛羊蠕动,晚风习习,笛声悠扬,营造了一个恬淡优美得境界,抒发了诗人得淡淡闲愁(或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得向往5、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得情景?参考答案



1“葱葱”,状写出溪边树木得葱茏茂盛得特点;“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得情态。这里得“靡靡”,指风吹草伏得样子。两个词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增强了诗歌得形象性与抒情性,同时也增添了诗歌得音律美与修辞美。
2、雨后开帘,满野春色一齐涌进房中来。这句用了比拟得手法,把春光得浓郁蓬勃,扑面而来而不可阻遏之势,十分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而诗人得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
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泛舟薛蕙
水口移舟入,烟中载酒行.渚花藏笑语,沙鸟乱歌声.晚棹沿流急,春衣逐吹轻。江南采菱曲,回首重含情。
1)这首诗歌记述了_______(季节泛舟得经历,表达了诗人______得情感。(22这首诗歌得颔联“藏”与“乱”字用得十分精警,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两个字得表达效果。(5分)参考答案
1.春日闲适安逸2藏字写出了花之多花之密,写出了布满野花得水中小洲其间有欢声笑语摇曳;乱字写出了沙渚上飞鸟振翅鸣叫,表明鸟鸣扰乱了飘荡在水上得歌声,也写出了鸟儿之多(1这里得藏与乱字,使本来静止得自然之物具有一种顽皮得动感,全诗动静结合(2分)人与自然交融,人在花丛笑,鸟鸣相与之,以至水面无法知,就是歌声乱了本来栖息得沙鸟,还就是鸟声搅乱了人声,描绘出一幅欢快、灵动得画面(1传达出诗人对江南美好风光与生活得热爱之情.7、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望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就是郭汾阳.
【注】①飞挽:就是“飞刍(草挽粟(粮”得省说。②郭汾阳:唐代著名得将军郭子仪,曾经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被封为汾阳郡王。1。第三联用得就是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得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1①对比。将黄河渡口得繁忙与战场上得沉寂进行对比,突出战争即将来临前得肃杀景象.②双关。一个“冷”字,既指战场得清冷与寒冷,又指诗人心上得那份寒意。
2.本诗通过描写战云密布下得塞上风光,抒发对安边卫国得良将得向往,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得忠贞情怀。
8、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一鹭图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首句“芳草垂杨荫碧流”描绘了一幅怎样得画面?有什么作用?2分)2。第四句“叹"字抒发了作者怎样得情感?2参考答案
1。(2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得画面:萋萋芳草,依依杨柳,与清清溪流交相掩映(概括描述皆可。以优美得背景烘托(或从正面衬托白鹭美好得形象。2、(2分)抒发虽有高洁得志向却不被人理解得愁苦之情。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山丹题壁

杨一清
关山逼仄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万里一身方独往,百年多事共谁论。东风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蚤闭门。记取汉兵追寇地,沙场尤有未招魂。
[注]①山丹:即今甘肃山丹县,明代设山丹卫,地处河西走廊蜂腰部,自古为东西交通要道;汉时霍去病曾率兵在此与匈奴作战。②杨一清:明朝人,官至内阁首辅,曾三次出镇西北边关.③逼仄:狭窄得意思.1.诗得首联描绘了怎样得景象?有何作用?(4分)2.诗得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得感情?请简析。(4分)3。从题材瞧,这就是一首诗。(1分)
4。对本诗分析不正确得一项就是(。)(3
A、全诗紧扣“秋望”,诗中之景物皆“望"中所见,透着凄清得秋意。B.首联中作者瞧到汉朝宫墙外就是黄河水环绕,有世事沧桑得伤感。
C.颔联中再现了训练场上将士们得活动,表现了她们意气风发得精神面貌.D.尾联以问句作结,意味绵长,表达诗人深深得隐忧与热切期待.5.联系全诗,赏析“迷"与“冷”得表达效果。(4分)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幅关山狭窄险峻、人烟稀少、黄昏日落、风雨苍茫得边关苍凉景象。写出了边塞整体景色,为全诗沉郁顿挫、雄浑恢宏得总体特色定下了基调。(4
2、示例1:通过追慕汉家将士保家卫国、开疆拓土得功绩,表现了诗人因追怀前人而产生得昂扬奋发得激情与在边塞建功立业得渴望。
示例2:通过写古代将士战死沙场无人招魂,表现了诗人对战场死难者得同情怜悯以及对造成灾难得战争得厌倦之情。(4,其她回答只要言之成理亦可).(1分边塞诗5(3分)B
6(4分“迷"写得就是渡口滚滚黄尘中难以瞧清运输粮草得车队、船队,“冷"写得就是月下清冷、寒冷得战场,也隐约透出又指诗人心上得那份寒意。黄河渡口得繁忙与月下清冷得古战场、以及练兵场得紧张共同预示着战争即将来临。10、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摄山秋夕



屈大均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屈大均,广东番禺人,清兵陷广州后,投身抗清斗争。失败后,削发为僧。32岁还俗,两次北游,联络反清志士,力图恢复大明。此诗写于北游途中,摄山,名栖霞山。
1。这首诗颔联中得“疑”字特别精当,极具表现力,试作简要分析。(3分)2.简要分析这首诗得表现手法.4参考答案1“疑"就是怀疑得意思,通过对主人公得心理刻画,侧面写出了落叶沙沙,一夜不曾停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极不宁静得摄山秋夕。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以景衬情(借景抒情)得手法。首联描写树上得叶片纷纷坠落,使得栖息在树上得鸟儿被频频惊起,渲染秋夜山林得不平静,正面衬托作者心绪得不平静.颈联描写门外浓密得青松,通澈得潭水,这种安谧恬静又反衬了作者心中得波澜.为尾联作者披衣上路继续远行,念念不忘联络反清志士做了充分得铺垫。
1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钱塘逢康元龙①
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①钱塘:与诗中得“江关”都指钱塘江边得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1、请分析此诗起句中得“暗”字对全诗有什么艺术效果。(3分)
2、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得诗人复杂而丰富得情感。(3参考答案
.此诗起句用一“暗”字,就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得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得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得感伤色彩(或:为全诗定下伤感得情调).(3分)2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异乡邂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得心情,以及刚见面又须分手得离情别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得思念,对不得志得朋友得劝慰,以及彼此羁旅漂泊得感慨等)。诗人想借酒表达感情,借酒化解悲愁,“须尽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挚热烈。(3分,意思对即可.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又酬傅处士次韵顾炎武①
愁听关塞遍吹茄,不见中原有战车.三户已亡熊绎国②,一成犹启少康家③。苍龙日墓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待得汉廷明诏近,五湖同觅钓鱼槎



[注]①顾炎武就是明末清初得诗人。明亡后,奔走南北,从事反清活动。②语《史记·项羽本纪》中得"楚法三户,亡秦必楚也.”③少康奔虞氏,依靠一成土地、一旅武装与同姓部落得帮助,恢复了夏朝得统治.
10。下列得诗句跟这首诗中得颈联意思最为相近得一项就是(2分)A。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苏轼《定风波》)
B.老骥伏橱,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观沧海》)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D。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2.全诗所表达得内容,首联与后三联形成一个强烈得反差,您就是如何理解得?4参考答案1.B
2.首联以“愁听”与“不见”,写出国家当时令人忧虑得形势。1接下三联,分别写明朝必复得坚定信念、自己虽老而斗志弥坚并表露了自己功成身退得心迹。(2前后对比,更表现了作者爱国精神得可贵与民族气节得坚定不移。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上太行于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
1.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得特点.(4分2.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得形象。(4分)参考答案
.动静结合(1,鸟得飞动点活了天高云淡得静态画面,使整幅画面有了生(1分;衬托(反衬)(1,用鸟得渺小衬托秋空得辽阔,使诗歌意境更为开阔。(1分
2.西风劲草,落日暮云,高天归鸟,何等苍茫、壮阔!大自然得壮阔正衬托出诗人博大得胸襟.(1分)塑造了一位虽年事渐高,仍不忘为国事四处奔忙,矢志报国得志士形象(2分),一位忧国忘家得政治家形象.1分)14、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平凉①李攀龙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宛马如云开汉苑②,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注]①平凉城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可就是明王朝自永乐年间弃大宁徙东胜,
宣德年间又迁开平与独石,嘉靖时复弃哈密、河套,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②“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得大牧马场。平凉府西有群牧监.“宛
"原为汉代著名得大宛马,这里借指当地饲养得西北良种战马。“如云”形容奇多.



秦兵,指明朝军队.
1、请指出首联诗句景与情得关系,并对其加以分析。(5分)
2、该诗得尾联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并请分析诗人内心有着怎样复杂得情感。(6分)参考答案
1.5分)首联就是景中有情(触景生情、情因景生、哀景衬哀情.(1先就是描写西北边塞平凉城处冷落、萧条得春天之景,(2分)抒发了因土地尽失而黯然神伤得情感(2
2。(6分)用典得手法,(1分)借用了班超投笔从戎得典故,(1分)表示自己愿意效法班超投身于收复失地、保卫国土得完整得事业。(2却又叹息自己如今两鬓斑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壮志难酬).(2分)15、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二月闻雁孙承宗①
几听孽鸟语关关②,尽罢虚弦落照间③。却讶塞鸿偏有胆,又随春信到天山。
[注]①孙承宗在天启年初奉命督师山海关、蓟辽、天津、登莱诸初军务,此诗为该时期之作.她得诗词创作风格直追稼轩气象,就是明末著名得边塞与英烈诗人.②关关,指受伤离群得雁得悲鸣之声。③虚弦,空弦,指失群孽雁纷纷听到没有弓箭得空弦之声。
1、请指出诗中“孽鸟"有什么特点,并分析诗人得用意.(5分2有人说诗中“塞鸿”反衬了“孽鸟”,您就是否赞同?并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参考答案
1.5分)在飞回北方得途中受伤离群,惊弓丧胆(2。在诗中比喻打了败仗得胆小惧战得边关将领。(3分)
2。(6分)不赞同这个说法,实际上就是“孽鸟”反衬“塞鸿”。(2分)离群胆小得孽鸟,对塞鸿始终勇敢地随着春天得信息坚持北飞感到惊讶,(2分)诗人借此讽刺了那些胆小惧战得败将,高度地赞扬了忠勇得爱国主战得将士们。(2分)
1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舟行吴承恩
白鹭群翻隔浦,斜阳遥映树重重。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瞧挂龙
[注]①浦:水边或河流入海得寺方。
②挂龙: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得积雨云,顶部向上突起作峰状可塔状,云底乌黑色,民间称为“挂龙”.
1、首句中得“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得画面?(2分)2、“闲倚船窗瞧挂龙”中您瞧到了怎样得诗人形象?(2分)参考答案:
1、(2分)“翻"字写出了白鹭在水边迎风轻巧、敏捷地翻飞翱翔,描绘(突显)了一幅充满生机得画面。



2、(2瞧到了一个心情闲适,倚窗而立,欣赏大自然得美好与多变,心中充满对大自然得热爱得诗人形象.17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即事夏完淳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夏完淳: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首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得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
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最后一句.(4分)参考答案
1.(1)“复楚”“亡秦”运用了项羽、刘邦(或陈胜、吴广)等秦末起义军灭秦得典故(2分),表达了作者反清复明得雄心壮志(2
2、作者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1,写惨淡得月色笼罩城池,营造了寂静悲凉得气氛,表达了深沉得亡国破家之痛(3分).18、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苦雨后感怀谢榛
苦雨万家愁,宁言客滞留。蛙鸣池水夕,蝶恋菜花秋.天地惟孤馆,寒暄一敝裘。须臾古今事,何必叹蜉蝣。
[注]①宁言:更不必说。
1.请简要说明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得图景。(2分2.请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得复杂情感.4分)参考答案
1.(2分)描绘了一幅蛙鸣池中、蝶恋菜花充满生机得秋景图。
.(4示例:诗人因雨而滞留异乡,产生了“惟孤馆”得漂泊愁苦之感,并由此引发了人生如“蜉蝣”一般短暂无常得慨叹,但结尾又以“何必”二字表达了诗人得超脱与豁达。
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发庾岭注汤显祖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注]作者上书抨击朝政,触怒权贵,被贬为徐闻典史,此诗写于赴任途中.1.开头两句得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孤鹊”这一意象。(4分参考答案



1.①点明时令特征;1分②描写秋天萧条景色烘托内心思想感情,1为全诗定下凄凉伤感得基调(1分)。
2。①“孤鹊"体现了愁苦与茫然,(1分②作者以“孤鹊"自喻,(1分)表现了内心得孤寂与伤感(2分).
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夜泉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1。诗中用以动衬静得手法来表现山泉夜景幽静得诗句就是。(1
.用优美得语言描绘“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所表现得画面。(不超过40(2参考答案:
1.山白鸟忽鸣(1分)
.皎洁得月光照在清泉上,那泉水浸染上明月得白色,仿佛成了一溪洁白得.(2
20、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栀子花诗沈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注]沈周,明朝“吴门画派”得领袖。
1、栀子花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起首句为什么会有“冰雪”之喻?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得情致?5分)
2、诗得后两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得青睐,请作简要赏析。(6分)参考答案:
1(5分)(1栀子花呈白色,又因其在夏季开花,所以喻其花魂为雪铸,喻其花为冰质,以突出其冰清玉洁得形象在夏天给人们带来得清凉之气、舒爽之感.现了诗人对夏夜栀子花形象得喜爱以及由栀子花、夜风所营造得清新、雅致、静、恬适氛围得欣赏、沉醉。2(6,每答对一点给2分)
①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写出了“栀子花"在夜风中得风情.
②一“牵”一“送”,夏夜微风得情态可掬;言“影"言“香",栀子花得精魂大有飞动之感.
③如钩新月,暗香浮动,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营造出幽美恬静得意境.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济上作徐祯卿
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1诗中前两句,诗人通过那些意象得对比,表现了诗人目前怎样得生存现状?(2.诗中尾句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意境相通,分。其异同点。(4分)参考答案



1、“两年”之长正逢“秋节"相思之切,“千里”之遥恰现“孤舟”之小,对比强烈,意蕴悠长。鲜明地刻画出了作者两年多来客居她乡,面对此时——秋日重阳佳节;面对此地——千里之外,济水之滨,孤舟之上;内心满溢着孤独、忧伤之感。2相同点在所抒之情。二者均为诗人漂泊在外,面对重阳佳节而引发了浓厚得思乡之情。不同点在抒情得方式.徐诗含蓄,语不深而情深;王诗直抒胸臆,融浓情于笔端。
2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渡江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得作用。(2分)参考答案:12(6分)
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交游落落
2.以到处飞翔得沙鸥衬托作者得孤单漂泊。2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春暮西园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就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答案角度提示:
从语言得角度:可分析总体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得精彩.从形象得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作具体分析,也可以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得特色。
从表达技巧得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得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得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得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得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24、一首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出郭李攀龙
出郭随吾适,人家杜曲①边.溪流萦去马,山路入鸣蝉。禾黍殷秋②作,茅茨入昼眠。可能祛物役,归买汶阳③田。



[注]①杜曲:地名。②殷秋:深秋。③汶阳:汶上。《论语•雍也》:“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1、诗得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得画面?其后一句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42.这首诗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得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
1。颔联通过描写回环得溪流、幽深得山路、热闹得蝉鸣以及骑马而去得人,描绘出一幅秋日幽静安闲得山间风景图。(2分)以动衬静。(2分)
2。借景抒情,用典。(2分)对官场生活得厌倦,对乡间恬静、安闲、自由生活得向往。(2
2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五月十九日大雨
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①地声。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注]①殷:震动.
1、试对本诗描述得夏天所特有得雷阵雨前后得自然景象作简要分析。(5分):
2、诗人喜欢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人生得哲理,使天籁中赋有理趣。本诗蕴含着怎样得理趣,请作简要分析。(2参考答案:1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得雷阵雨前后得自然景象.前两句极力描述大雨得磅礴威猛气势:风急雨骤,黑云压城,电闪雷呜,大雨倾盆.(2分)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得恬静平与景象:雷雨过后,池塘水溢,草色滴翠,蛙声一片。2分)前两句得景与后两句得景形成鲜明得对照,给人以回味。(1
2、理趣:大风大雨虽然猛烈,但维持得时间决不会长久;(1分)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应当勇敢顽强,难关终将过去.(1(意思对即可)7、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朝耕袁中道
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
1、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得画面?表现出作者怎样得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4
2、从整首诗来瞧,诗人采用了怎样得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参考答案:
1。诗歌描写出一幅清新、美丽、自然得乡村晨景图(2分),表现了作者对纯朴自然得乡村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得热爱、赞美之情,同时表现出农家生活得快乐、闲适之情(2分)。
2。诗人采用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得手法来写景(2分.农村得早晨极为清静,路过小树林,能听到树叶上滴落水珠得声音;早起耕耘得农人吆喝耕牛得声音,惊起一双白鹭。突出表现了乡村得自然宁静。(具体分析2分)评分标准:手法2,分析2分。



28、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经故内贝琼
山中玉殿尽苍苔,天子蒙尘岂复回.地脉不从沧海断,潮声犹上浙东来。百年禁树知谁惜,三月宫花尚自开。此日登临解题赋,白头庾信不胜哀.
[注]贝琼(1314~1379初名阙,字廷臣,别号清江。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此诗作于元末,当就是经过南宋朝廷得故宫遗址所作。
.结合诗词鉴赏相关知识,分析本诗中间两联在写景方面得特点。(4分)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得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参考答案:
1一就是远近结合,颔联写远景,颈联为近观;二就是虚实结合,地脉并未断裂、钱塘潮声依旧拍打堤岸就是实,南宋王朝已成历史就是虚,百花依旧应时争妍吐艳就是实,赏花人不再就是虚。两联结合,既富现实感,又有空灵之趣,进而启发读者飘渺思绪,驰骋于时间与空间之中,以体会作者深沉而怅惘得意绪.2.诗人借对南宋王朝故宫遗址衰败、颓圮得景象得描写,抒发了一种淡淡得怅惘之情:不仅有对国家昔盛今衰得伤感之情,还有着对历史沧桑得感慨与对人生得思索。
2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题墨葡萄诗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她性情纵放,少年屡试不第。她就是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颇丰,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1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得“明珠”指什么?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得思想感情?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您认为第四句诗中最精彩得一个字就是什么?请简述理由.参考答案
1.诗中得“明珠"表面上就是比喻所画得“墨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自己肚子得才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得深沉感喟。
2.“闲”字。诗人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这个“闲”字,旨在表现诗人一生飘零、寂寞孤苦得境遇,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得怅惘与不平.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个中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30、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屈原庙粱辰鱼①
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昼舞白霓旛。龙舆已逐峰头梦,鱼腹空埋水底魂。



斑竹丛丛杂芳杜,鹧鸪飞处欲黄昏。
[注]①梁辰鱼:戏剧家,生活在君庸巨昏、阉党当政得明末时代。②水蘩:即白蒿,可食,古代用为祭品.③灵儿:与“山鬼”皆为屈原作品中民间传说得山神、仙灵得形象.④峰头梦:指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在阳台幽会之事。⑤杜:指杜蘅,香草名。
1.在“鱼腹空埋水底魂"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作简要赏析。(42、诗得尾联描绘了怎样得情景?这样结尾有何作用?(4分)参考答案
1、示例:“空”字用得最妙。此句慨叹屈原投水自尽,一个“空”字,包含着对屈原大业未竟、理想成空得深深惋惜;同时也揭示出,在昏庸黑暗得统治下,纵使志士仁人尽忠竭志,到头来也一切成空,落得可悲结局。(另有言之成理得赏析亦可,4分)
2、示例:诗得尾联描绘了屈原庙周围萧索凄凉得景色:那泪痕点点得丛丛斑竹仿佛对着香草杜蘅低泣;那哀怨声声得深山鹧鸪好像对着黄昏落日悲啼。这样结尾得作用:既就是与首联相呼应,进一步渲染与烘托了旅客纷纷前来瞻仰拜谒屈原庙得情感氛围;也就是以景结情,情寓景中,给人无尽得情思与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屈原悲剧得同情与对时世得忧愤.(每问2分,共4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九日风阻郑家口
王世贞
野戍秋高鼓角哀,萧萧木叶走黄埃?横驱浊浪蛟龙斗,复掩深林虎豹来.短发霜风欺落帽,异乡天地畏登台。只应诸季莱萸酒,妒杀黄花傍汝开.
作者简介
王世贞就是明代文坛盟主、史学巨匠。出生于以衣冠诗书著称得太仓王氏家族.王氏家族乃魏晋南北朝时期世代簪缨得琅琊王氏得余脉,唐宋时期王氏家族曾长期定居于浙江桐庐,唐有刺史朐封,五代有衙推仁镐,宋有司谏缙,世世贵显。元初王梦声被行省征辟为昆山州儒学正,始定居太仓。梦声祖孙三代任教职,以儒传家.太仓王氏自王侨、王倬兄弟于成化年间同举进士,自此科第蝉联。世贞祖父倬,成化十四年进士,终南京兵部右侍郎,为弘治正德年间名臣。父忬,嘉靖二十年进士,终总督蓟辽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赠兵部尚书,为嘉靖年间名臣。[注]诸季:诸弟
1、颔联就是怎样写风得?结合诗句简要说明.(3分)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得思想感情。(4参考答案
1。比喻(或夸张.把秋风卷起得巨浪比喻为蛟龙在酣斗,巨浪卷入深林似乎要把虎豹驱赶出来,运用比喻与夸张,从江河与深林两个领域写出了风得大.2诗得前四句写了受大风阻止,自己不能如愿赶回家。后四句紧扣“九日"重阳,写自己不能在重阳之日与家人团聚,抒发了诗人浓烈得思乡之情。3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闻邻船吹笛杨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就是江南远行客。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已分①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①分:料,料想。
1.下面对诗歌得赏析不正确得一项就是)。(3分)A.开头与结尾处得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得情感,营造了优美得意境。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得内在情感。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得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2.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请简要分析“笛声”表现得丰富内涵.(2分)3.全诗以“江空月寒露华白”起笔,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加以赏析.(3分)参考答案
1。(3A(诗歌结尾两句不就是写景,而就是诗人得心理感受)2。(2分笛声表现了吹笛人羁旅行役之苦(或吹笛人作客她乡之久、飘泊别家之远、形色憔悴之状;表现了吹笛人得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答对11分,2点满分。
3。(3分)“江空月寒露华白”,描写了秋江月夜空寂、寒露满地得凄清图景,渲染了凄凉得氛围(1,为闻笛提供了背景,奠定了全诗悲凉、凄楚得感情基调(1分),更有利于表现吹笛人得羁旅之苦以及思乡之情(1分).
(附:“陇头花”即“陇头梅”。陇头梅:大庾岭地处亚热带,十月即见梅花。旧时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觉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陇头疑就是岭头。”据《荆州记》,陆凯一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范,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咏煤炭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与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咏煤炭》中托物言志,借以明志得名句就是哪句?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得情怀?4分
2.“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两句诗写得好,请简要分析.4参考答案
1、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抒发诗人至死也要为国家出力得爱国之情.2“爝火燃回春浩浩”形容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洪炉照破夜沉沉"写出炉火火势之大能够冲破沉沉得黑夜.诗人用用比喻手法具体描写煤炭得能量之大.
34、阅读下面明诗与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菊花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瞧秋风。
感遇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1。两首诗表达得思想感情各就是什么?2分)
2。两诗都刻画了“菊”得形象,但在表达情感时她们得作用却不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1第一首表达得就是游子思归之情,第二首表达得就是怀才不遇得无奈之感。
2.第一首通过遥想故园菊花得开放,感知到了秋天得来临,从而触发了思乡之情,菊花就是情感得触发点。第二首就是托物言志,以菊自喻,通过写菊得“茎疏叶微",虽“自有芳菲”却“徒沾清露”,正当盛时却无人采摘,来象征自己不得赏识得际遇。(5分)
35、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登太白楼王世贞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欲觅重来者,潺湲①济水流。
【注释】①潺湲:水缓缓流动貌。
.诗中追忆得那位曾经登临此楼得著名诗人就是____(12.对作品鉴赏不恰当得一项就是(。(3分)
A.首联追忆先贤,展示长啸登楼得豪迈身姿,笔力雄健。B。颔联崇仰高士,思接千载,使全诗具有历史得纵深感。.颈联写海天明月.气势壮阔,为全诗增添高远意境。D。全诗前两联写心中所忆,后两联写眼前所见,虚实结合。3.请从情景关系得角度对尾联作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
1.李白(1分).2.D(3分)。3作者登楼,希望能够寻找到像李白这样得高士,但就是眼前只有滚滚向前得济,默默流淌无止无息.以苍凉得画面映衬作者怅惘得心情,可谓就是情景相生,使感情更加深沉;同时作者将自己得万千情感凝聚在一幅简单得画面之中,又可谓蕴藉含蓄,意境悠远。(4分)36、一首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落叶吴嘉纪①
枝上曾几日,夜来秋已终.又随天地意,乱下户庭中。



不静月斜处,偏惊白头翁。何须怨摇落,多事就是春风.
【注】①吴嘉纪(113-684),字宾贤,号野人,明末清初诗人。明亡后绝意仕途,隐居家乡,以布衣终身。
1.全诗就是怎样描述秋天落叶得?为什么落叶偏使白头翁“惊”呢?52.诗得尾联就是什么意思?它体现了作者什么样得人生态度?(6参考答案
1.5暮秋月夜,风吹叶落,散落得枯叶在院子里发出萧萧瑟瑟得声音.白头老翁之所以“惊”,就是因为她从落叶中感到了时间得推移,感慨自己生命流逝,人生衰老。
答出描述秋天落叶得,给2分;答出为什么“惊",3.
2。(6分)落叶何必要埋怨秋风将它摇落呢?这就是因为它在春风中就隐含了多变故得命运。生命规律就就是有兴必有衰,应当从容面对,表达了诗人达观从容得人生态度。
(如答成“面对自然规律得盛衰变故,表达出无奈或感慨",言之成理亦可)出尾联意思得,给3分;答出人生态度得,给3分。37、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过南旺守闸①
刘基
客路三千里,舟行二月余。壮颜随日减,衰鬓受风疏。蔓草须句②国,浮云少昊③墟。秋心如汶水,荡漾绕青徐.
【注】①刘基,元至顺年间进士,助明太祖朱元璋成就帝业,该诗作于她弃官还乡之时.南旺:在今山东省汶上县城西南古运河边。守闸:停船等待河上闸门开启.②须句:春秋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③少昊:传说中得古部落首领,曾建都于曲阜.
1.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各有什么效果?(6参考答案1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繁华易逝得伤感与政治上失意,急于回乡得愁苦心情。2、用典,使抒情委婉含蓄,发人深省;运用比喻,将抽象得“秋心"写得具体可感,丰富了诗歌得意境。
38、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写意徐贲
瞧山瞧水独坐,听风听雨高眠。客去客来日日,花开花落年年。
[注释]①写意:国画得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得表现与抒发作者得情趣。
.诗歌前两句通过“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将人物置于山水之中、风雨之中,使主人公与大自然紧紧融合在一起,寥寥几笔勾画出了人物得形态。(2分)



2.诗歌第一句写“独坐"第三句又说“客去客来”,这样前后有矛盾吗?说说您得瞧法。(2参考答案
1、独坐,高眠
2、其实这样并不矛盾,独坐就是指自己独身而坐,体现出一种超脱得境界,来往得客得喧嚣更能衬托出自己独身而坐得超凡脱俗。3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注】
十日静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分析“江山阅鬓华”中“阅”得妙处。
2.一般认为顾炎武得诗风接近杜甫——表达沉着蕴藉,感情严肃深挚.请结合诗歌多重主题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1"有瞧到、见证之意.这里用了拟人手法,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江山见证了我头发变白得过程,表明了作者对恢复明朝矢志不渝、坚持到底得决心。2①这首诗既有对远在她乡得友人得思念,又有对自己身世飘零得感慨,更隐含着深沉得爱国情怀.
②诗人把多重感情与眼前得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对爱国情怀表达含蓄而深.所以说诗风接近杜甫。
【附】这就是一首酬答诗.王处士,名炜,就是作者得好友。此诗写出了她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得友情,写得沉着深挚。它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得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就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情深意切,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得不满,对恢复明朝统治得矢志不渝.颇能打动读者得心弦.诗文得风格深沉蕴藉,语势有停顿转折。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得博大精深,题材得严肃,感情得深沉、深挚;顿挫就是指其表现手法得沉着蕴藉,出语谋篇得曲折、变化得多.
40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与沈石田落花诗
唐寅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小桥流水闲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得情感?(4.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得妙处。(4分)参考答案



1。用典(1分)使用了王昭君不被赏识,张丽华不得君王留幸之典,1分)表达出诗人怀才不遇,仕途不顺,不得重用得苦闷。(22“不见莺啼有吠蛙”寓指春去夏至,花落时节;(1呼应首联(或呼应标题)(1分)以景作结,(1分),委婉地表现了作者得孤独寂寞(或无奈与自嘲)。(1
4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泊江州陶安
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一点远帆如白鸟,数声急鼓隔苍烟。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清夜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
【注】江州:今江西九江。陶安:元末明初诗人.
1.请赏析“一点远帆如白鸟”这句诗,有人认为就是量词用得好,有人认为就是比喻用得好,您得瞧法就是什么?
2.最后一联得表达技巧就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何种感情?3。这首诗描写了江州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得感情。参考答案
1.点:突出了远帆得“远",因为远,远帆细小,像一个小点一样,所以用“点”较恰切。(1分“如白鸟”,也就是因为距离远,而江面又就是水天相连,感觉到远帆像一只白鸟在移动。(1分)量词与比喻得运用,都突出了江面得寥阔苍.1分)
2。运用典故。(1分)在清夜在浔阳江头,诗人想起了白居易得《琵琶行》,酾酒祭奠,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得凭吊与同情。(1分)
3.诗中描写了江州傍晚得景物。(1绀绿得江云围绕在夕阳得倒影旁,江水空阔明亮,与水上得雾气相连。远处一只帆船,黄昏得急鼓声在青霭中传过来。江州支流众多,水面广阔,而远处得庐山得山峰直插云霄。2作者借景抒情,达了对江州美景得赞美,又有人在旅途得淡淡得离愁。(2分)4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又寄升庵黄峨
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郎君自就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
诗人简介
黄峨(1498—1569)明女文学家。字秀眉,四川遂宁人。文学家杨慎之妻,人称黄安人.能诗词,散曲尤有名。所作有《杨夫人乐府》,其中多与杨慎《陶情乐府》所收者相混,近人将两人之作合编为《杨升庵夫妇散曲》。又有《杨状元妻诗集》。
【注】日边:天边极远之地。此指作者丈夫杨升庵远谪得滇南之处.自就是:应该就是。
1。信就是自己写得,又“懒"得发出,这不前后矛盾吗?请分析诗歌首句“懒”字得妙处?(4分)



2。“郎君自就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表现了诗人怎样得心境?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
1(4诗人与丈夫分别既久,年复一年,了无归期,其间鸿雁频传,却久候佳讯不至(1分;一个“懒"字,既刻画了寄信人慵懒不爽得精神状态,又反映了长期思夫望夫得痛楚(2分)并奠定了全诗缠绵悱恻得基调,可谓一石三鸟,见诗人择词炼字得功夫(1分)
2.(4分表现了诗人久盼夫归而不得得痛苦、矛盾得心境(1分。第三句承上而转以轻松得口吻,似乎在说:对方不能回来既成事实,“自就是”无法可想,就地索性听任自然吧(1.然而表面得豁达毕竟掩盖不了内心得真情,末句将这种深情推向了极致(1分)自己与丈夫“日边"暌隔,心曲难诉,特请杜鹃致意,而那阵阵“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得啼鸣,正暗示着女诗人对远方亲人得呼唤。1分)
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九日渡江李东阳①
秋风江口听鸣榔②,远客归心正渺茫.万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烟中树色浮瓜步③,城上山形绕建康。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
【注】①李东阳:明代茶陵人。成化八年,以礼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后进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这首诗就是诗人主持应天乡试时所作。在乡试放榜后,诗人从南京渡江经扬州北上,恰逢重阳,佳节思亲,因赋此诗。②鸣榔:捕鱼时敲打船舷所发出得声响。③瓜步:镇名,东临长江.后面得建康、真州与维扬,分别就是今南京、仪征与扬州。
1填空:首联交代渡江得时令、景色与颔联以万里长江之永恒百年人生之短暂,寓情于景。
2、颈联、尾联连用四个地名,流转自如。比较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得诗句,比较两者所抒发得感情得异同。参考答案
1。心境反衬
2。同:都抒发了归乡得喜悦之情。异:杜甫之喜既就是个人之喜也就是家国之喜,且长期离乡背井,故思归急切;李东阳之喜纯就是个人之喜,且只就是小别妻孥,故思归舒缓。
44、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日高翥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螀。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诗人简介
高翥就是明代江湖派中较有才情得诗人。她得一些诗具有民歌风味,如《秋日田父辞二首》写农村风俗,语言朴素自然;《春情四首》如民间情歌;《无题》诗也写得与竹枝词相仿佛,如:"风竹萧萧淡月明,孤眠真个可怜生。不知昨夜相思梦,去到伊行就是几更?"她擅长以平易自然得诗句写出寻常不经意得景色,如”



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晓出黄山寺》),把草色与溪流、菜花与杨柳这些常见得景物写得相映成趣.《多景楼》以深秋晚景衬托故国之思,笔致雅淡。
1、古人说:“一叶而知秋",作者开篇就抓住了对秋天得到来最敏感得小草来写,您认为哪个字能写出秋天小草得神韵?请作具体分析.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得角度赏析三、四两句。参考答案
1、衔。作者通过一个“衔”字,把无形得秋具体化了,仿佛就是小草伸长脖子首先衔住了秋得衣角,而后秋天才会张开它金色得翅膀去拥抱整个庭院乃至世界。(4分
2、长长得豆荚藤蔓上缀着一朵朵淡色得小花,弯弯曲曲地越过墙头,伸向隔壁邻居院中。作者把自然景物描写得如此有人情味,含蓄地表现了平时与邻居之间得与睦相处、友好往来得情形,饱含着诗人满腔得感激之情。(4分45、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盟台夕照戴珙
赵去秦亡岁月长,盟台空自委斜阳。高堆影倒暮山紫,虚址光回秋草黄。归鸟争巢喧雉堞,牧童横笛下牛羊。英雄一代知何处,怀古令人空断肠。
【注】盟台,渑池会秦赵会盟之处。
1.这首诗得颔联与颈联在写景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2.结合首联与尾联两次出现得“空”字,分析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得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有声有色,(视觉与听觉)动静相衬.(2分)颔联从视觉得角度来写。在斜阳得映照下,高高得山岗倒映出紫色得剪影,盟台旧址上秋草已经开始泛黄.紫色得山,黄色得草,一片肃穆萧瑟得景象。这就是静态得描写。(1颈联就是从听觉来写.古城墙边,归巢得鸟儿争相喧鸣,牧笛声中,牧童赶着牛羊回家了。鸟喧、笛鸣,渲染出夜幕降临前得喧闹,与其她景致得空寂形成对比.这就是动态得描写。(1分)
2。首联:诗人感叹赵去秦亡,物就是人非,只有昔日得盟台仍空自笼罩在惨淡得斜阳下。(1尾联:不知曾经得英雄们在哪里,在此怀古只能令人空自伤怀.(1分)从首联盟台之空,到尾联人心之空,面对历史遗迹,诗人内心感到英雄无觅得孤独沧桑悲切之感。(2分)4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夜泊钱塘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诗歌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请选择其中一个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3
2.诗歌尾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得作用就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4分)参考答案
1、“迸"在诗中用以形容树叶凋落之态(1分“迸”字显示了力量(1分),突显了自己离愁得沉重。(1分)
或:从语音上瞧,“迸”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动所致,不就是自然落叶,而就是断裂迸下。(2分)有了这样得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她惊心魄,百感交集。(1分)“入”字,形容出乡愁与江水浑融无迹之态(1,化无形得乡梦为有形(1分),诗人得乡愁如钱塘江水一样膨湃起伏,无休无止。(1分)
2.第八句总括全诗(2分,答案为“卒章显志”得1,答案若只说“抒发情感”0分)“短愁"指羁旅之愁1思乡之感(1分:二字涵盖了上文提到得“孤灯"“一雁"所表之情,“离心”“乡梦”之感。47、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渔家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1、对这首诗词句得解说,错误得一项就是:A.“呵冻提篙手未苏”,意思就是说用嘴吹热气使冻僵得手变暖,但提着竹篙得手仍然很僵硬,没有感觉。
B.“满船凉月雪模糊",描绘得就是冷月照着渔船,白雪一片茫茫.C。“画家不识渔家苦”,指画家们不了解渔民得悲苦.
D.最后一句得“寒江钓雪"指得就是柳宗元得《江雪》诗。这一句说得就是画家们模仿《江雪》描绘得情景去钓鱼。
2、关于这首诗得内容,分析不恰当得一项就是:
A.这就是一首批评画家不能真实反映渔民痛苦生活得诗.
B。开头两句通过细节描写与环境渲染,把渔民得辛苦勾勒出来了。
C。后两句发议论,批评文人画家只表现自己得闲情雅趣,不反映渔民得痛苦.D。该诗运用了对偶、夸张得修辞手法。参考答案1D末句就是说画家只就是表现自己得闲情雅趣而不真实反映渔民得痛苦生活。(此诗
2、D(无对偶、夸张手法,可以说用对比手法,让渔民得痛苦与画家得闲情雅趣形成鲜明得对照。
48、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江上早秋①袁凯
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共参差。即从景物瞧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尤多宋玉悲.



【注】①此诗为袁凯156年所作,此时诗人正好40岁,人到中年;而151年,韩山童等发动河工起义,1353年,张士诚率盐丁起兵,攻克高邮等地,135年刘福通率红巾军起义,1356年朱元璋得军队攻下金陵.1。首联描写了怎样得景象?在全诗有何作用?(4分
2。指出“宋玉悲"在诗中得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尾联在写法上得特点。(6
参考答案1江边铺满东倒西歪得菰蒲,长着高低参差得菱花与菱叶,②点明江上早秋季节,为全诗渲染了悲凉得氛围.
2.①身世飘零之若。②光阴蹉跎之叹.③穷途落魄,功业无成之伤感。④战祸连,社会动荡之忧患.⑤借景抒情或者用典。4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孤雁高启
衡阳初失伴,归路远飞单。度陇将书怯,排空作阵难。呼群云外急,吊影月中残。不共凫鹥宿,蒹葭夜夜寒。
【注】鹥(yī,水鸥.
1、请结合首联具体分析其就是如何扣题得。(4分
2、请结合尾联,说一说这首诗得主要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怀?(5分)参考答案
1.这只大雁刚刚飞出衡阳就与雁群失散了,不得不独自飞翔,漫漫得万里归路,就是何等得孤独凄凉。作者用“失伴”与“单”来紧扣题目中得“孤”字。(4分
2、托物言志及拟人得手法。尾联意思就是:哪怕就是独自露宿在芦苇丛里,也要坚韧得忍耐寒夜得侵袭;但绝不会为了取暖而与野鸭或水鸥挤在一起.借此表达诗人孤傲得情怀。(5
50、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客中王灿
冷雨成阴已夕阳,水边楼阁亦寒塘。菊花当笑异乡客,每每登高在她乡。
1.诗中谈及什么传统节日,说说理由..后二句哪个词最传神,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节日为重阳。(1由登高之俗与菊花可见。(2分)
2。“笑”字。运用拟人手法(1分),赋予菊花以人得情感(1。菊花笑关山客在家人团聚齐登高得重阳日却独自在异乡登高(1,此句从黄花得视角瞧关山客,以“轻松"笔调巧妙地写思乡怀亲之情(1分)。5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与聂仪部明妃曲
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



抱得琵琶马上弹。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瞧.
【注】聂仪部就是作者得好友,她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与酬答。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
请您展开想象,描述诗歌三四句得情境,说说它塑造了一个怎样得主人公形象?参考答案
【示例一】作者把王昭君置于一个假想得情境:在弹完曲调得那一瞬间,昭君竟把眼前高悬得“青海月”误以为就是“汉宫月”来凝视遐想。在犹抱琵琶得恍惚中,她魂魄逸飞,似乎跨过了千山万水,又回到了魂牵梦绕得故乡。这两句诗塑造了一个身行万里,心怀祖国,魂系故土得悲剧形象。
【示例二】一曲弹罢,昭君鬓发低垂,泪洒衣襟,举头望明月,竟以为身处汉宫。一刹那得恍惚与时空得交错,编织出一个美丽而凄凉得神话。一个一往情深,魂系故土得昭君形象,悲情地站在我们面前.
5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天平山中【明】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喜逢郑三游山【唐】卢仝
相逢之处花茸茸,石壁攒峰千万重。她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1.这两首诗虽然用了相同得形容词“茸茸”,但描写得景物特点却不尽相同:诗就是形容花草得,杨诗就是形容细雨得.(各不超过4个字)2分)2.分别赏析两首诗得后两句.5分)参考答案
1。柔嫩茂盛温与细密2.杨诗通过情景交融得手法,既表达了一路沉醉花香鸟语得悠然心情,又从侧面衬托出天平山得景色之美;卢诗通过问答式话语得设置,既抒发了希望再次相遇好友得美好情意,又彰显出自己不媚世俗、傲岸不羁得人格追求。5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新春感事王稚登
信有清风不厌贫,吹帘入幌转相亲。红颜薄命空流水,绿酒多情似故人。服药难辞星入鬓,闭门长与竹为邻。黄金散尽真堪惜,前日亲知就是陌尘。
【注】王稚登少年成名,“奖引寒素,敦笃故旧”,遇人危难,不惜倾身援救,但就是人至晚年,黄金散尽,热闹已逝。
1.诗得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得心情?请简要分析。(4分)2.本诗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分析。(4分)参考答案



1。(4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所谓亲知得势利嘴脸得愤慨与鄙夷。诗人也曾富有过,也曾周济过亲朋,可就是当诗人散尽黄金时,以前那些曾得过救助、受过恩惠得亲人知交都如同路人,让人深感世态得炎凉。
.(4分)①拟人。一二句写出了清风不厌弃贫寒、与人相亲得形与神,第四句以“多情"来写绿酒,第六句赋予竹以邻居得身份,将“清风”“绿酒”“竹”写得可亲可感,同时也写出了作者清正得品格喜好。②比喻。第三句将自己得大好年华比作逝去得流水,意指虚度;第四句将绿酒比作老朋友,形象地再现了自己得现实处境。③反衬。一二句写清风“不厌贫"“相亲”反衬出人之厌贫爱富;四句写“绿酒多情似故人”,反衬出旧人得寡情;第六句“竹为邻”反衬出亲朋得疏远冷落;以物衬人,语不言人而意在写人。4、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偶见徐祯卿
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可奈玉鞭①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
①玉鞭:马鞭
1.诗中“留不住"指留不住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得心情?2.您认为这首诗得诗眼就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留不住"指留不住落日,留不住匆匆而逝得时光。行进在曲折得深山小路上,孤独寂寞,偶见路旁灼灼得桃花,不禁春兴大起,惊喜异常。本应驻足留恋,无奈天色将晚,红日西斜,手中得马鞭也奈落日不得,只能催马匆匆行路,空留美景于身后。全诗表现了诗人欲赏春景而不得得无奈心情。
2。春恨。欲赏春景而不得得无奈,不禁引发诗人对春天得怅恨之情,引发对人生缺憾得悲慨,落日留不住,美景留不住,韶华易逝。而漂泊天涯得游子,又不知经历过多少回得离愁别恨。“春恨"二字,将旅途偶见得感触升华,扩大了诗得内涵。
55、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登盘山绝顶戚继光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注】①李将军:指汉将李广,她与匈奴战,无不胜,匈奴畏服.1.前四句写了怎样得景色?渲染出怎样得氛围?(5分)2.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得思想感情?6参考答案
1.北国秋末,霜天晓角,草木似乎都为之震惊悲哀。此句状写了盘山绝顶两峰对峙、风起云涌得雄阔之景。渲染了边塞得肃杀、悲凉得氛围。2.表达了作者为消除战祸,宁愿守边到老得决心。
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竹枝词
何景明
十二峰①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②.



青枫江上孤舟客③,不听猿啼亦断肠。
诗人简介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明代文人,终年仅三十九岁。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注】①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②瞿塘:即瞿塘峡,险峻为三峡之首.③孤舟客:作者自指。
1。本诗描写了怎样得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得心情?请简要概括。(62.请从抒情得角度对本诗得写作手法作简要赏析。(5分)参考答案
1.本诗描写了船过高峻险阻得瞿塘峡时荒凉凄清得景象。(3表达了作者飘泊异乡、孤寂伤感得心情。(3分)(其她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2.全诗用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得写作手法来抒发作者漂泊异乡得孤寂情怀。(2分)秋草荒芜、冷烟萦月、猿声凄厉,荒凉凄清得秋景既凸显了江峡得阴森恐怖、令人心悸,也寄寓着诗人孤舟过峡得孤旅愁思。(3分)(其她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
57、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龛山凯歌【注】
徐渭
短剑随枪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朝来道上瞧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
【注】公元1555年冬,明军在龛山沉重打击了骚扰东南沿海得倭寇。徐渭据所见所感,写下《龛山凯歌五首》,此为其二.
1。这首诗得一、二两句描绘了一个什么样得场面?请简要分析。(52.“一片红冰冷铁衣”得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
1。描绘了战士们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得惊心动魄得激烈场面。(2在夜幕得掩护下,
士们或持短剑,或挥长枪,将敌人包围,直杀得敌人血肉横飞,鲜血飞溅.(3分)2.①从侧而表现昨夜激战得艰苦惨烈与辉煌战果;②“红”给人鲜明夺目得视觉感受,“冷"给人强烈真切得触觉感受,这些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战斗得激烈悲壮,敌人得死伤惨重,战十们得骁勇善战。③表达了作者对展示们得赞美之情。58、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柳堤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诗人简介
金銮(1441587),明代诗人.字在衡,号白屿,陇西人,侨居建康。性任侠,喜交游。往来淮扬两浙,与盛时泰、吴怀梅诸人交谊颇笃。銮工诗,风流婉转,



得江左清华之致,(钱谦益语)有徙倚轩集.又解音律,善填词,好作嘲调小曲,有萧爽斋乐府二卷.又尝取古词,辨其字句清浊为一书,为后人所宗。1、下列对本事得赏析,不正确得就是(3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得静景,五六句写雨天得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得描绘出暮春世界得美丽景色。2、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就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与视觉得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子得运用与本诗类似得两项就是(4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与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3、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得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瞧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得一首,也可选取其她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与理得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得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参考答案1、C【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就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就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得就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就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就是晴天.更重要得问题就是三四五六四句得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就是飞燕落花,但本诗得核心书写对象则就是柳,如果说成就是以静衬动,则就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就是以动衬静。2、D【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得就是用“嗅觉”表达“触觉”与“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得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得香.选项ABC写得都就是真实得花香,因此全部排除。3、略
【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得“景"与“理"分别就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得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得流畅表述与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卖花词高启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余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1、对下列诗句得理解不正确得一项就是(3
A.卖花郎得花与众不同,枝叶繁茂青翠,花朵鲜艳美丽,花期也早于其她人家。



B卖花郎担着花担一路走来,脚步如春风般轻盈,她得叫卖声引来美人出帘买花.C.日暮之时,卖花郎卖花归来,只有蜂蝶相随,她因担有余花,心情孤寂而无奈。D。诗得结尾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品得主旨,意蕴丰富,给人启迪。
2、有人评价这首诗“亦俗亦雅”,请任选一个角度对这一特点加以分析.4分)参考答案1、C
2、要点:①指出本诗得“雅”、“俗"之处(2分,雅、俗各1分).②具体分析其中得“雅”、“俗”(2分,雅、俗各1分)。雅俗兼备得可综合分析。角度:内容方面——如选材等;形式方面-—如语言风格、修辞方法等。
答案示例:我认为本诗得确如此。本诗得所谓“俗"就是指它得语言,明确清理,通俗易懂,例如作者在描写卖花郎花与众不同时候说花朵鲜艳、花期比别人早;卖花郎担着花叫卖,脚步如春风;日暮担花回家时候得轻快等等,都明丽自然,毫无雕饰,给人一种朴拙得美.所谓“雅"则表现为它得主旨,特别就是运用对比手法,将朱门几度更改,人事变换不定,荣华富贵如沧海一束得轮转与卖花郎逍遥自在了无牵挂得快乐进行对比,含蓄地表达了作品得主旨,这样得丰富意蕴应该就是本诗得所谓“雅”。
60、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白雁顾文昱
万里西风吹羽仪①,独传霜翰②向南飞。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
【注】①羽仪:仪仗队列中用羽毛装饰得旌旗类。②霜翰:翰,本指鸟羽,此处指白雁。相传白雁每逢秋深则南飞,白雁至则霜降,故谓之霜信,亦称霜翰。1结合全诗说说诗歌首联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表达了怎样得情感?2。颔联得“迷"“点”两字表现了景物得什么特征?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1、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慷慨悲凉得行军图:西风尽扫、旌旗猎猎、白雁南飞。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与亲人得深深眷恋之情.
2、“迷"字传神地描绘出芦花倒映水中,摇曳不定,与水中得月亮交融幻化得动态美景;“点”字巧妙地展示了斑驳陆离得江上夜景。颔联用“迷”“点”两个字刻画了记忆中得家乡美景,与下联得眼前之景作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得思念之情。
6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马上作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就是横戈马上行.
【注】戚继光(158157),字元敬,为明代抗倭名将、该诗作于戚继光东南抗倭期间。



1、诗中后两句从容道出“一年三百六十日,多就是横戈马上行”得事实,没有明确表示诗人得情感态度,但恰恰因为这样,使得此两句更有意味。简要分析其陈述了怎样得事实,蕴含了哪两层意味。
2、世人总喜欢把英雄神化,其实英雄就是人,不就是神。从此诗中我们可以读出一个怎样得英雄形象。参考答案
1.事实: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就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得。意味:一则抒发了诗人为了国家得安宁,不惜万里奔波,为国守卫边疆得豪情壮志。二则抒发了诗人面对无休止得征战不得已而为之得无奈之情与渴盼天下苍生都能过上与平安定幸福生活得情感。
2、一个不畏艰难,不辞辛劳.恪尽职守,保家卫国得英雄形象。一个并非贪恋功名既有豪情也有常人心理得活生生得英雄形象。62、阅读下面两首明诗,回答问题。
竹枝词袁宏道其四
侬家生长在河干,夫婿如鱼不去滩.冬夜趁霜春趁水,芦花被底一生寒。
其二
雪里山茶取次红,白头孀妇哭春风.自从貂虎横行后,十室金钱九室空。
1。请比较这两首诗思想内容得异同.(4分
2.有人说,袁宏道得诗“俚俗浅薄”,也有人说她得诗歌“申说性灵而不失风雅”,您同意哪种瞧法?并联系这两首诗简要陈述理由.3参考答案
1。同:这两首诗都揭示了劳苦人民得悲惨命运。(1分)其四,主要写“丈夫”象鱼一样不离河滩,终日劳作,冬夜冒着严霜,春夜趁着寒水奔波干活,但家里用得却就是芦花铺底得薄被。如此艰辛地劳作,生活却依然就是如此得贫困,着一字,却揭示了劳苦人民得悲惨命运.1分)其二,前两句以山茶一株株一朵朵竟相开放得妩媚、艳丽,反衬白发孀妇在春风中哭泣得辛酸与苦难,末句则直接描写了一幅民不聊生得画面.(1异:其四只揭示了人民生活得悲惨,而其二不仅这样,还点明了原因——就是“貂虎横行"才造成百姓得“十室九空”,反映了官府得苛税对百姓得压榨。(1分(此题只要求学生能答出要点即可,不一定分析这么详细)
2同意后一种瞧法.这两首诗歌得语言确实就是俚俗,用了不少俚语俗词,“侬家”“河干”“夫婿”“被底"“雪里”“白头”“貂虎”等,都来自民间得口语。(1分)但就是这两词并不浅薄,因为它内容充实健康,情感质朴真切,选词也精当形象,艺术感染力强。(2(意思相同即可)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百嘉村见梅花龚鼎孳①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就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注】①龚鼎孳(1651673):字孝升,崇祯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任太常寺少卿,康熙时官至刑部尚书。



1、诗中就是怎样写梅得?梅在本诗中得作用就是什么?(4分
2这首七言绝句后两句得诗眼,有人认为就是“惊”,有人认为就是“客”,人认为就是“寒”。您认为就是哪一个字?为什么?(4参考答案
1、写梅生存得空间:天涯;梅得形象:疏影;梅得背境:黄昏。(2分作用:借梅抒情,托梅言志。借梅花表达思乡之情,苦闷寂寞之意。(2分
2、“寒”。(1分)用梅得疏影、玉笛、高楼等意象。(1分表达自己身为贰,内心得痛苦寂寞,表达对故乡得思念.眼前得月亮着一“寒"字,正就是她心境得写照,写出了百愁萦绕,无可奈何得凄凉。(2分“惊”或“客”,分析正确,表达情感正确也得分。
64、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五指山
丘浚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
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
岂就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诗人简介
丘浚(148~195)明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与文学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字仲深,号深庵、玉峰、别号海山老人,琼州琼台(今属海南人。景泰五年进士,历官经筵讲官、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临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丘浚学问渊博,熟悉当代掌故,晚年右眼失明仍披览不辍,研究领域涉政治、经济、文学、医学等,著述甚丰,同海瑞合称为“海南双壁”.1宋代词人张先有“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名句,其中得“弄”字历来受到人们得赞赏。而这首诗第二联中得“弄"字同样用得传神,请赏析。2五指山既就是大自然景观,又就是作者志向得寄托.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1运用比喻、拟人得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把五指山写得妙趣横生:清晨,五指山这巨型手掌伸进高空中,轻柔地抚摸那飘荡不定得云烟,读者仿佛瞧到一个活泼顽皮得少女抓来抓去,与云霞在嬉戏.(3分)
2、作者写出了五指山得雄壮神奇,又寄托了自己得志向:第一联中得“撑”字,写出了五指山那高峻挺拔、耸入云霄得雄姿,那拔地而起、一柱擎天得威势.这也正就是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得远大抱负得象。接着作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五指山得高大、美丽;最后,作者按捺不住得豪情喷薄而出:五指山啊,您也许就就是巨灵伸出得长臂,要从遥远得海外点数祖国大地得美好河山。这也展示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得宏伟志向。(5分)
65、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湖上梅花歌(其二王稚登山烟山雨白氤氲,梅蕊梅花湿不分。浑似高楼吹笛罢,半随流水半为云。
1、诗人采用了什么写法来表达作品得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得分析。(3分)2、请赏析作者描写音乐得独特艺术构思。(2参考答案
1、比喻。全诗描写得就是一个春雨迷蒙得天气,山上云雾缭绕,细雨霏霏,气、雨气与那满山开放得梅花,形成氤氲得白气.梅花与梅蕊粘在一起,也分不出彼此。这样得梅景,朦胧缥缈,轻盈如烟,洁白似云,澄净似水.全诗一个比喻转折三次,用笛声比喻梅景,又用白云流水比喻笛声,曲折婉转,清新隽永。



2、“浑似高楼吹笛罢,半随流水半为云."笛声悠扬悦耳,陶人肺腑,高楼吹笛,其声恍若天际传来,更能启发人得遐思远想。古人形容音乐得美妙,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而诗人却说半随流水半为云,笛声又转换成春水与白云。古人描写音乐用视觉增加音乐得形象性,这首诗反其意而用之,用音乐得听觉形象,通过通感让读者不仅去想象景象,而且去感受景象。6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寻春王阳明
十里湖光放小舟,谩寻春事及西畴。江鸥意到①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
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吾侪就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
诗人简介
王阳明即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得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就是中国历史上罕见得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注】①意到:计(我)到近旁。
1、颔联中“江鸥"得形象有何特征与作用?2、王阳明得诗歌常将景、情、理三者融为一体,请结合本诗简要说明。参考答案
1、特征:活泼、可爱、顽皮,充满情趣。(答对人有疑虑也可)作用:写出了景物(环境)得生动得特征,衬托出作者亲近而不得得失落;表现了作者对眼前春景得迷恋,对乡村生活得陶醉。(意对即可)
2、本诗前三联依次描写了湖水、田野、江鸥、野草、山峰、溪流等景物,融入了作者对乡野春景得热爱之情。尾联在寻春快乐之际点出对生活得感悟:只要融于自然,快乐到处都有。5.答出景物(4点以上2,情感2,道理1分。7、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题古木苍藤图蓝仁风云气质雪霜踪,独立空山惨淡中。惭愧藤萝争附托,年年春
色换青红。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得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2、第三句中,哪个词就是关键词?请简要分析它得作用.参考答案1、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古木得“风云气质”与藤萝得“争附托”对比而列,表现了诗人对“风云气质”得赞美,对攀附依托行径得鄙薄。2“争"形象地写出了藤萝以攀附为荣得状态。表现了作者得揶揄、讽刺之情.68、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画鸡唐寅①
头上红冠不用裁②,满身雪白走将来③。平生④不敢轻⑤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注】①唐寅(14701522),字伯虎,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明朝诗人。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她作诗画画都很精通,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著有《六如居士集》.《画鸡》,这就是一首题在画上得诗。②裁:剪裁、制作。③走将来:走过来。④平生:平素。⑤轻:轻易.参考译文



头上戴得鲜红得帽子用不着去裁剪,全身穿着洁白得衣裳走了过来。平素从不轻易开口说话,但它一啼叫,千家万户就会把门打开。1、诗歌得第一、二句,作者运用了____得对比。
2、第一句“___",从局部描写公鸡头上得大红冠;第二句“_____”,又从全身描写公鸡浑身得雪白羽毛。)3、第三句在全诗中起到怎样得作用?4.“一叫千门万户开”指得就是什么时候?(A.早晨B.中午C。傍晚参考答案
1、这就是古代诗人写诗常用得一种方法.(色彩)2头上全身3、为第四句诗作铺垫4A
6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晚次西陵馆高启
匹马倦嘶风,萧萧逐转蓬.
地经兵乱后,岁尽客愁中。晚渡回潮急,寒山旧驿空。可怜今夜月,相照宿江
东。
【注】①高启,元末明初重要诗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1。诗歌哪些地方呼应题目中得“次”字,请选择两处加以说明。(32、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参考答案:1、①马倦。②晚渡。③驿空。④夜月.
2.①国家战乱得凄凉。元明之际,江山社稷在遭遇战乱之后,到处留下凄凉之感.②羁旅思乡得孤独。诗人骑着疲惫之马,漂泊在外,又逢年终岁末,夜月相照,更添一份思乡孤愁。
70、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香岙逢胡贾①汤显祖
不住田园不树桑,珴珂②衣锦下云樯。明珠海上传星气,白玉河边瞧月光.
【注】①香岙(ào):指澳门。胡贾:指葡萄牙商人。②珴珂:玉石。1、这首诗描绘了胡贾哪些形象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得情感?42、诗中描绘了作者第一次瞧到葡萄牙商人得情景,表达了眼界大开之后得惊奇、喜悦之情,同时还有着对胡贾善于贸易得钦佩之情,以及对她们来到澳门得诚挚欢迎之情。(2分)
3.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参考答案
1、诗中得胡贾不从事农业与种植业,专门从事商业贸易。她们驾着巨大得帆船远道而来,穿着华丽得衣裳,佩戴贵重得珠玉,全身珠光宝气,与星光月色相映成辉。(22、(1)商业贸易、远道而来、珠光宝气、星光月色.(2)惊奇、喜悦,钦佩、欢迎。:3、对比。第一句将葡萄牙商人得生活与普通农民得生活做了鲜明得对比,突出了诗人惊奇之感,在结构上也造成了悬念,为下文做了较好得铺垫。3、对偶。诗中三、四两句对偶,“明珠”对“白玉”,“海上”对“河边”,“传”对“瞧”,“星气”对“月光”,显得音韵与谐,琅琅上口。夸张.第二句“云樯"描绘巨大得帆船在云中行驶,第三、四两句描绘葡萄牙商人



得珠光宝气与天上得星光月色交相辉映,这些都运用了夸张得手法,营造出浪漫奇异得氛围。
想象.第二句“云樯”描绘巨大得帆船在云中行驶,第三、四两句描绘葡萄牙商人得珠光宝气与天上得晨光月色交相辉映,这些都运用了想象得手法,营造出浪漫奇异得氛围。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第三、四两句描绘了葡萄牙商人行走在海上河边得情形,虽然没有明确地表达自己得情感,但就是优美得景色、绮丽得画面已经表达成作者得惊喜、钦佩与诚挚欢迎之情,可谓情在景中,情景交融。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梦游西湖扬基
采莲女郎莲花腮,
藕丝衣轻难剪裁.瞥然一见唱歌去,荷叶满湖风雨来。
1。简要分析第三句“瞥然一见唱歌去"在全诗结构上有何作用。
2.这首诗中,诗人要描写得重点就是西湖还就是采莲女?为什么?参考答案1、这句诗起了承上启下得作用.前两句中所精心塑造得采莲女得形象,在惊鸿一瞥中悄然隐去,接踵而至得却就是满湖风雨,整幅画面由静态变为动态,过渡得十分自
2、诗人要描写得重点就是西湖而不就是采莲女。前面之所以要花费笔墨来渲染采莲女郎得美貌,只就是为了与雨中得西湖构成对比,以突出西湖得多姿多彩。7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瞧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注】①明卿:作者得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得官员,这里指明卿.1诗中得“迷“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2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臬得情感?2
3、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环境得特点。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得情感?考答案
1、“迷”字既点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得迷蒙景色,又暗示离人前途得渺茫(心得迷茫).
2、对友人得同情与依依不舍之情.
3、萧瑟、凄清、迷蒙。4、对友人得同情与离别得依依不舍.7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寻胡隐君高启
渡水复渡水,瞧花还瞧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诗人简介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今江苏吴县直)自号青丘子,明代成就最高得诗人之一。高启得诗歌挥洒自如,爽朗清逸,随物而写,随情而发,多为写实之词。词语亲切通畅,具有民歌风味.
1、结合全诗,赏析第一、第二句中“复”与“还”得艺术效果。2、“春风江上路”一句,表达诗人怎样得心情?参考答案



1诗中用了一个“复”与一个“还”,把景色写“动”了,写出了速度,也写出了繁复与变化。
2、两岸春色明媚,表达了诗人轻松悠闲愉悦得心情。74、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孟洋
湘流落口外,沙炯暮生烟.
杳杳千峰失,霏霏万壑连。鹊翻知浦树,人语辨江船。暗里猿声断,愁深搅夜
眠。
诗人简介
孟洋(约公元1520年前后在世字望之,号无涯,后更字有涯,信阳(今属河南.生卒年均不详,约明武宗正德十五年前后在世。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监察御史,因论张璁、桂萼谪桂林府教授.累迁都察院佥都御史,督理粮储。闻母病,未报即归。后官至南京大理寺卿,事无疑滞。孟洋工诗,著《孟有涯集》十七卷。洋娶妻何氏,故其诗格多效何景明,逸气超群,横不可制。因同属一地,时称“二美”。景明之殁,洋志其墓,其文不甚工。
1、诗中得前两联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得画面?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对其艺术效果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2示例:描写了湘江流水、迷蒙烟雾、似乎消失了得群峰、云雾下得深谷,描绘了一幅幽静迷蒙得湘江烟雨图.(共2.写出景物1,绘画面1分。
2、(4分)示例:动静结合。如前两联写了江水流动、浓雾升起与在烟雾笼罩下得群峰以及连成一片得深谷得景象,由动入静,动静相衬,营造了幽静迷蒙得氛,触动了作者深深得忧愁。
(手法1分,举例1分,赏析2.如果从缘景生情、情景交融、远近结合等角度赏析,言之成理亦可.
75、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闻雁
韩洽
朔风吹雁渡江干,月白霜清响尚寒。孤客几回愁里听,故乡何处报平安?【注】诗人韩洽生活得时代正当明清易代之际得动乱之秋。
1、悲秋兴感、闻雁怀乡,就是游子思乡得传统题材,但本诗抒发得情感却与传统思乡诗歌不同,说说您得理解。
2、本诗就是怎样描绘江畔深秋月夜之景得?试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参考答案
1、诗人生活在明清易代得动乱之秋,干戈遍地,人民流离。作为亡民遗民得诗人抛家别井,万里投荒,漂泊无归,她在诗中所抒写得情感不仅仅有普通得客子羁旅乡愁,还深寓着自己得故国之思与离乱之感。2、开头两句描绘江畔深秋月明之夜得特定环境,渲染出一派凄清岑寂得氛围。朔风阵阵,繁霜满天,冷月清幽,征雁南渡。写景之中运用了通感手法,嘹唳得雁鸣,响彻江空,而传来寒栗之感,由听觉形象转为触觉形象.同时还运用了反衬手法,以雁鸣之“响”来反衬出环境得荒寂.两句诗着意在一个“寒”字;“朔风"“霜”就是寒冷得,秋冬时节得“江干”就是寒冷得,“白”与“清"得色彩也就是冷色调,甚至连声音也“响尚寒”。



情景之中包含着诗人丰富得情感,表现了诗人惨淡凄怆得情绪,折射出当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得苦难现实。
7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雨夜
何景明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短榻孤灯里,清笳
万井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诗人简介
何景明(1483~15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明代伟大得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官至陕西提学副使,就是明代“文坛四杰"中得重要人物,也就是明代著名得“前七子”之一,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得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倡导了明代文学得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另有《大复集》38卷。
1。此诗用字精妙,请在颔联中选择一字加以赏析.(4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4分)参考答案
1.(1“连”字用得好.秋声与蟋蟀之声相连,可见蟋蟀声之大,足以与秋声比肩。蟋蟀声与秋声都能唤起人得迟暮感,惨然不乐。二者相连,显得自然有深意.(2)“上”字用得好。寒色“上”到梧桐树,可见寒色就是慢慢浸润上来得,原来隐伏地上,到了这微雨之夜,经过夜得催化,才爬上了枝杆。当诗人感觉到“寒色"上来时,她得内心,也完全被寒气浸透了
2.借景抒情。全诗共八句,前六句写周遭得景物,通过对秋天雨夜景物得描写,描绘出一幅雨夜秋思图,渲染了凄清得氛围。再通过最后一联,表达出作者浓郁得思乡之情.
77、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登舍身台戚继光
向来曾作舍身歌,今日登临意若何?
指点封疆余独感,萧疏鬓发为谁皤?剑分胡饼从人后,手掬流泉己自多.回首
朱门歌舞地,尊前列鼎问调与。
【注】①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舍身台”在河北遵化。②封疆:诗中指边界。③皤:白。④胡饼:即烧饼,指干粮。⑤列鼎:列鼎而食,指权门得豪华生活;调与:菜肴得味道.
1、本诗前三联刻画了一个怎样得形象,试作简要分析。(42、本诗后四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参考答案
1、诗得前三联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为国为民尽心竭力得爱国将军(将领)形象。(1分)向来立志为国“舍身”;不顾鬓发“萧疏"斑白来为国保护“封疆”(镇守边关;身先士卒,与将士们同甘共苦。(3分,一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2、使用对比手法。(1分)将眼前将士们风餐路宿得艰苦生活(吃着只有用剑才能分开得烧饼,喝着凉凉得山泉,就感到很满足了)与王公权贵得醉生梦死(品尝着山珍海味,还嫌不够味进行对比(1,表达了对王公权贵(得醉生梦死)得



不满(批判、讽刺)1分)。(或:虚实对比,实写眼前将士们风餐路宿得艰苦生活,虚写王公权贵得醉生梦死。如果答“虚实结合”并有分析给2分)8、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与盛集陶落叶①
钱谦益
秋老钟山万木稀,凋伤总属劫尘②飞。不知玉露③凉风急,只道金陵王气非。倚月素娥④徒有树,履霜青女⑤正无衣。华林惨淡如沙漠,万里寒空一雁归。【注】①清兵攻破南京后,钱谦益率先迎降,被授予重职后六月病归,后因被人告发反清被捕,旋改狱外瞧管,时其友盛集陶等常到明故宫踏落叶作诗,此诗即与盛在明故宫踏落叶时所作.②劫尘:劫灰,佛教中指大火烧毁一切后所剩得灰烬。③玉露:白露。④素娥:嫦娥。⑤青女:主霜雪得女神。1、首句“秋老钟山万木稀”中哪一个字用得好?为什么?2、此诗采用了借景抒情得手法。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1“老"字用得好。“老"字明写秋已深,金陵一带笼罩在肃杀得气氛之中;实写清兵攻破南京后,诗人心目中得故都物就是人非。一个“老”字,道出了诗人心中得无限悲痛与凄凉.
2、此诗借落叶抒发了诗人心中得无限悲痛与凄凉之情。金陵钟山得万木,在深秋时落叶飘零,而落叶飘零得原因,诗人不说就是因为秋深,而归结为“金陵王气",这就将本属自然景观得落叶赋予了主观情感,诗人借此抒发了亡国之痛,世飘零之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将主旨表现得委婉含蓄.7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兴谢榛②
地旷蘼芜老,庭空蟋蟀寒。山河秋瑟瑟,风露夜漫漫。白首谁同醉,黄花只自瞧。吾生真浪迹,沧海一渔竿。
秋兴(其三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①.
【注】①轻肥:轻裘肥马。②谢榛,明代布衣诗人,曾为明代“后七子”之首,后为李攀龙所排挤。一生浪迹天涯。
1。两首诗中诗人得某种感慨﹐于秋日而发,联系两诗请分别概括诗人各自得心境。(4分)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4参考答案:
1.杜诗主要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归不得,孤寂与无奈得情感;以及报国无门,坎坷不得志得情感。谢诗主要抒发了一生漂泊得孤独之感.
2.相同点: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得手法,一二两联写景,三四两联抒情。不同点:杜诗还运用了对比与用典得手法.颔联以渔人与燕子得自由愉快,与诗



人孤寂、沉重得心情形成鲜明得对比,促使她感到更加忧伤落魄。颈联借匡衡与刘向表达自己虽有心报国却一生坎坷、郁郁不得志得情怀.
80、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注】屈大均,字翁山,番禺人。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退隐不仕。其地位与顾炎武、吴嘉纪相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结交前明遗民志士抗清,冀求恢复。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得思想感情?突出运用了怎样得表现手法?(3分)2、本诗得颔联与尾联表现出怎样得语言风格?请任选一联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
1、主要抒发了作者反清无望得幽愤与悲怆。(2融情于景(或:比喻、对比)(1分
2、含蓄委婉(或:深沉蕴藉。(2分)颔联:作者用垂泪得“落花”比喻受打击得抗清志士,用得意得“啼鸟”来比喻为清廷卖力帮腔得小人,含蓄地表达了深沉悲怆得情怀。(2
尾联:“龙蛇四海归无所",比喻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得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内得前明遗民志士在年年寒食节得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情,反清无望得幽愤之情表达得深沉蕴藉.2分)8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别云间①
夏完淳三年羁旅客②,今日又南冠③.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
欲别故乡难。
毅魄④归来日,灵旗⑤空际瞧.
诗人简介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得民族意识。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注】
①“云间”,即今上海松江,就是作者家乡。顺治四年(1647,她在这里被逮捕。在对故乡得依恋外,诗着重地写她抗清失败得悲愤与至死不变得决心.②“三年”句:作者自顺治二年(165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顺治四年(147),共三年。③“南冠",用春秋钟仪得故事.
④“毅魄”二句:就是说死后,仍将抗清。⑤“灵旗”,汉武帝为伐南越,祷告太一,作灵旗。这里指抗清得旗帜.
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3分)



2.这首诗与文天祥得《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就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您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
1、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与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2: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得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得遗憾与强烈得爱国之情、誓死如归得精神。
:《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得依恋与对抗清斗争得坚定信念.8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渡黄河谢榛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注】①谢榛,明代诗人,终身未能入仕。
1、“风扫雁沙平"一句写得极妙,请作简要分析.(32“空外棹歌声”就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得感情?请简要分析。4参考答案
1、岸边堆积如雁形得沙石也被狂风一扫而平,(1既形象地写出了风力之强劲,(1分)又突出了黄河得汹涌澎湃,风助水势,水借风威。
2、意思就是:空中传来渔歌得声音(1分)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得向往之情。2黄河风急浪涌,引起诗人对坎坷身世得慨叹,在茫然不知所往得时候,远处传来得渔歌歌声令诗人为之释怀,顿生归隐之心.1分)
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怨歌行谢榛
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
1、诗歌得第一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得氛围?试结合“长”与“寒”加以分析.(42、诗中得比喻新奇,向来为人所赞赏.其实。把“君心”比作明月并不就是谢榛得首创,宋朝词人吕本中得《采桑子》中有:“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西东,南北西东,只有相随无别离。”试比较两首诗中“月”得不同。(4参考答案
1、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得氛围。“长夜生寒"点明时间就是夜晚,天气报冷。“长”字既表明夜还很长,又表明主人公由于苦闷而在主观上感觉长夜难捱得情绪状态;“寒”字既就是对天气寒冷得描述,又就是主人公由于寂寞、孤独而产生得内心得寒意。(答对“氛围”得2分,“长”与“寒"分析各占12、谢诗中得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就是朝秦暮楚、薄情寡义、用情不专得象征;吕词中得明月“只有相随无别离”,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照着相思得人,永远陪伴着她,永远不分开。(两点各284、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白燕
袁凯①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应见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②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注】①袁凯: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在明太祖得严酷统治下战战兢兢,随时有罹祸丧命得危险,最后以装疯免死,归家老病而终。②赵家姊妹:指赵飞燕与其妹赵合德,汉成帝时,两人专宠十余年.
1、下列对这首词得理解与赏析,不正确得一项就是(3
A诗人所处得时代正当明初江山一统,人心思定,可诗中偏说“故国飘零事已非”,一个徘徊彷徨,心含深深痛楚得“白燕”形象先声夺人地出现了。
B.颔联“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运用对仗、反衬等手法突出了白燕之白。
C.“柳絮池塘”为白燕创设得就是一处暂避风浪得小小港湾,“香入梦”得情怀就是自己玲珑心地、美好憧憬得低吟浅唱。D.诗人借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专宠于汉成帝得典故,除了实现写物到写人得转换,也就是点题升华掀起高潮得结句.
2、这首诗借白燕主要寄寓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B
2、自己不与统治者合作,要保持自己高洁得品质。诗歌中,作者极力描写了白燕之白,白燕之白也隐喻其内在品质得高洁。同时作者还为白燕提供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得生存空间:柳絮池塘,梨花庭院。然后又郑重叮咛白燕:赵氏姊妹多忌,千万不要飞进宫里去啊。这寄寓着作者不与统治者合作得情怀.85、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花雨轻霏结青莲①世界云峰郁起现白毫相光②——乾隆题香山四大殿
【注】①青莲:常用以喻佛。②白毫相光:如来三十二相之一。宿香山寺
王世贞
白云深锁上才幽,蹑屐无劳问惠休①。
竹里布金千月至,松间鸣玉片泉流。谈经石听蟾蜍转,卓锡②天回象罔③愁.
坐久忽警心地净,向来西竺④在南州。
【注】①惠休:南朝僧人,后还俗入仕,诗人王世贞不愿步其后尘.②卓锡:卓:立。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③象罔:《庄子》寓言中得人物,含无心、无形迹之意.④西竺:天竺,中国古代对印度得称谓,佛教发源地。
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得最大特点就是。《宿香山寺》这首律诗中得联与也具有这样得特点。(3分)
2、下列对本诗得赏析,不正确得两项就是(4
A.第一句写香山寺所处环境得幽静僻深,“白云深锁”中“锁”字用得形象贴.
B.第二句中“无劳"一词鲜明地表达出诗人对惠休这类人得态度与自己得心境.C.第五、六句,运用了生动写实得手法写出了诗人在听僧人谈经时得内心感受.D.第七、八句,写出诗人夜宿香山寺得最大收获,也就是诗人写此诗得目得所在。E.通读全诗,诗人对香山寺本身得描摹处处可见,她淡泊隐逸得心境跃然纸上。3.王世贞《宿香山寺》中得“竹里布金千月至,松间鸣玉片泉流"两句诗与王维《山居秋暝》中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诗都就是描写景物得佳句。



请任选两个角度赏析她们在表现手法上得相同点。(不少于15012分)
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
1(3分)对仗(或第二颈(或第三)2CE
3、【思路角度】①视觉角度;②动静结合;③借景抒情;④选择得意象(明月、松、泉流);⑤对偶(或对仗)等。8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康海
云冻欲雪①未雪②,梅瘦③将花④未花.流水小桥山寺⑤,竹篱⑥茅舍⑦人家。【注】
①欲雪:将要下雪,就要下雪。②未雪:还没下。③梅瘦:形容冬天梅花只有花苞而无花叶得样子.④将花:将要开花,就要开花。⑤山寺:建筑在山中得寺庙。⑥竹篱:用竹子编织成得篱笆墙,⑦茅舍:用茅草之类盖得房舍,多指乡村农民或贫穷人家得房舍。
1。诗歌用“____”、“_____"等景物得特殊状态,写出了“冬"得特征.2、用现代散文得语言改写“流水小桥山寺,竹篱茅舍人家"两句。参考答案1、云、梅.
2、山下一条蜿蜒曲折得小河,河水淙淙地流向远方,一座如月如弓得小桥架小河之上。对面就是一带寒山,山间藏着一座古寺,山水掩映之间,有竹篱笆、围墙、茅草,有小屋,有居住得人家.
87、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归自南阳李昌祺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
江山非故土,人物就是她乡。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
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
诗人简介
李昌祺(1376~1452)明代小说家.名祯,字昌祺、一字维卿,以字行世,号侨庵、白衣山人、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1、从思乡得角度瞧,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4分)2、诗得尾联富有艺术感染力,请简要赏析.4参考答案
1、四层.首联为第一层,写离开故乡得时间很长;颈联为第二层,写眼前所见不就是故乡风物(或身处异地她乡);颔联为第三层,写随着年龄增大,乡情日浓;尾联为第四层,写旅途艰辛,反衬归情急切.(4,每层1分,意思对即可)



2、尾联想象丰富,表达巧妙(1分)。作者不直接说风尘仆仆,旅途艰辛,而就是用拟人得手法(1分)说风尘恋客,扑向旅人衣裳,(1.表现了诗人归乡之切,(1富有艺术感染力。
8、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
水③,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得东南部,因湖得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尧得女儿,舜得妃,死后化为湘水女神。③天在水:天上得银河映在水中。1、首句那个字炼得最好,请作简要分析。(3分)2、请从表达技巧得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3分参考答案
1、运用拟人得手法,融情于境,生动传神。不仅就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得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得悲秋之意,迟暮之感。答出拟人手法1分,赏析2分,意思答对即可。
2、虚实相生.(1一、二句写悲秋,未必不伴随着生不逢时、有志难伸得感;三、四句记梦,写出对梦境得留恋,1正从反面流露出她在现实中得失意与失望。(1
8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二月闻雁孙承宗①几听孽鸟语关关②,尽罢虚弦落照间③。
却讶塞鸿偏有胆,又随春信到天山。
诗人简介
孙承宗(1563年—1638,字稚绳,号恺阳,汉族,北直隶保定高阳(今河北)人.明末军事战略家、忠贞得爱国者,民族英雄,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中极殿大学士.曾为明熹宗朱由校得老师。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中榜眼,授编修。她以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得身份亲临山海关督师,经营将近四,组织训练了十一万军队,选拔培养了如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文武将领,恢复失地四百余里,营造了著名得关宁防线.孙承宗在辽经营期间,清军进兵受挫。种种原因,告老回家.清兵攻高阳,孙承宗率家人拒守,被俘自缢,阖家老小殉国。南明福王时,赠太师,谥文忠。【注】①孙承宗在天启年初奉命督师山海关、蓟辽、天津、登莱诸初军务,此诗为该时期之作。她得诗词创作风格直追稼轩气象,就是明末著名得边塞与英烈诗人.②关关,指受伤离群得雁得悲鸣之声。③虚弦,弦,指失群孽雁纷纷听到没有弓箭得空弦之声.
1、请指出诗中“孽鸟”有什么特点,并分析诗人得用意。
2、有人说诗中“塞鸿"反衬了“孽鸟",您就是否赞同?并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参考答案
1、在飞回北方得途中受伤离群,惊弓丧胆。在诗中比喻打了败仗得胆小惧战得边关将领.
2不赞同这个说法,实际上就是“孽鸟”反衬“塞鸿”.离群胆小得孽鸟,对塞鸿始终勇敢地随着春天得信息坚持北飞感到惊讶,诗人借此讽刺了那些胆小惧战得败将,高度地赞扬了忠勇得爱国主战得将士们。90、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贞溪初夏邵亨贞



楝①花风气漾微波②,野渡③舟横客自过。沙上儿童临水立④,戏⑤将萍叶饲新
鹅。
【注】①楝(liàn花风:指夏季得风。楝树,落叶乔木,初夏开花。人们常用“楝花风”作为夏季得代称。②漾微波:指水面轻轻荡起小得波纹。③野渡:指郊野溪头渡口。④临水立:靠近水边站着。⑤戏将萍叶饲新鹅::玩耍,戏耍,嬉戏。:拿着。饲:喂。新鹅:小鹅.
1、这就是一首描写江南农村初夏景色得诗,诗中前两句通过“_____”、“_____”等内容,以动衬静。
2、用现代散文得语言改写“沙上儿童临水立,戏将萍叶饲新鹅两句。3、全诗洋溢着一种怎样得气氛?参考答案
1、漾微波野渡舟横2孩子们站在河滩上靠近水边得地方,手里拿着萍叶逗引着在水中嬉戏得小鹅。3、与平宁静
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即事(其二)夏完淳
战苦难酬国,仇深敢忆家?一身存汉腊①,满目尽胡沙.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剑花。六军②浑散尽,半夜起悲笳。
【注】①汉腊:古时十二月里祭百神称作腊祭,腊祭之日称腊日,十二月称腊月,汉腊,代指中国得传统历法,此处指明朝。②六军:抗清复明得起义军。.有人认为,这首明代诗歌具有唐代边塞诗得鲜明风格。请简要说明这种瞧法得根据。(4分)
2.对诗中加点得“敢"字与两个“尽”中进行赏析,简要说明其所表达得思想情感。(4参考答案
1.①从景物上瞧,胡沙,胡地得大漠黄沙,就是边塞特有得景象;悲笳,悲凉得胡笳之音,就是胡人特有得音乐。(2分②从内容上瞧,边塞诗一般把边塞得艰苦战斗生活与将士们得思乡之情结合起来,这首诗得第一联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个特点。(2分)
2。①“敢”,就是岂敢、怎么敢、不敢之意,说明战斗非常艰苦,诗人不敢想家,表达了誓死抗清、热爱国家得思想感情。(2分)②两个“尽”字意义略有不同,第一个就是全部、完全之意,表现清军入侵,国家山河破碎、满目荒凉得景象;第二个就是完了、光了之意,表现起义军抗清复明得大业彻底失败得情景.两个“尽"字都表达了无比痛惜、无可奈何得思想感情。9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即事夏完淳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注】夏完淳: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①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得诗,称「即事诗」。复楚句-—见陆游《金错刀歌》注⑦,这里借楚国比明朝,下面一句,借秦国比满清.②角:即军中画角。缟素:孝服.作此诗时,诗人之父母抗清失败殉国。④戈船:指抗清义军得水师。⑤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与西域得一种管乐器。
1、首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得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最后一句。(4参考答案
1、“复楚”“亡秦”运用了项羽、刘邦(或陈胜、吴广)等秦末起义军灭秦得典故(2,表达了作者反清复明得雄心壮志(2分.
2、作者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1分),写惨淡得月色笼罩城池,营造了寂静悲凉得气氛,表达了深沉得亡国破家之痛(3分)。9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晚渡咸阳
马中锡①野色苍茫接渭川②,白鸥飞尽水连天.僧归红叶林间寺,人唤斜阳渡口
船。
表里山河③犹往昔,变迁朝市④已多年。渔翁瞧破兴亡事,独坐秋风钓石边。诗人简介
马中锡(1446~1512)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天禄,号东田,祖籍大都,先世为避战乱于明初徙于故城(今属河北故城)县。成化十一年进士,官至右都御史。以兵事为朝廷论罪,下狱死.能诗文,生平有文名,李梦阳、康海、王九思曾师从于她。著有《东田集》。【注】①渭川:即渭河。②表里山河:指有山河作为屏障,地势非常险要.④变迁朝市:指秦、汉、北朝、隋、唐等朝代都以此为京城,而今已成历史陈迹.
1.这首诗前两联写景有什么特点?(3分)
2.结合第三联内容,简析“渔翁”瞧破得“兴亡事”.(3参考答案
1.(3绘声绘色地表现“晚渡”景色,以白鸥、红叶点缀野色苍茫得斜阳渡口,以“人唤"来表现渡河场景。
2(3分)“表里山河”一如往昔,“变迁朝市”却已多年,“渔翁”瞧出仅凭恃天险就是不能阻止“兴亡”得,表达了深沉得历史反思。94、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怨歌行谢榛
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1、诗歌得第一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得氛围?试结合“长”与“寒”加以分析。(4
2诗中得比喻新奇,向来为人所赞赏。其实。把“君心”比作明月并不就是谢榛得首创,宋朝词人吕本中得《采桑子》中有:“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西东,南北西东,只有相随无别离。”试比较两首诗中“月”得不同。(4分参考答案:1、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得氛围.“长夜生寒”点明时间就是夜晚,天气报冷.“长”字既表明夜还很长,又表明主人公由于苦闷而在主观上感觉长夜难捱得情绪状态;“寒"字既就是对天气寒冷得描述,又就是主人公由于寂寞、孤独而产生得内心得寒意.(答对“氛围”得2分,“长”与“寒"分析各占1分)2、谢诗中得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就是朝秦暮楚、薄情寡义、用情不专得象征;吕词中得明月“只有相随无别离”,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照着相思得人,永远陪伴着她,永远不分开。(两点各2分95、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望高启霜后芙蓉落远洲,雁行初过客登楼。
荒烟平楚苍茫处,极目江南总就是秋.
1、“雁行初过客登楼”中,“雁”这个意象起到什么作用?(5分)
2、这首诗得结语中“总就是秋”三字就是怎样表现作者得思想感情得?6参考答案:
1诗人登上高楼,一行大雁掠过。1分)雁远离家乡南徙,既切诗题“秋”字,自然又引出了远离家乡得游子登楼时得怀乡之情(2分),为全诗奠定了浓浓得思乡之情得基调。(2分)
2、结句以“总就是秋”三字把自己感情融入“秋”中(2,诗人没有明说“秋”就是什么,但诗人已经借所写秋景将“秋”对诗人而言意味着得怀乡之情抒写出来,借景抒情。(4分“总就是秋”三字含蓄而又伤感地抒写诗人得思乡之情(6分).
9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①
顾炎武
重寻荒径一冲泥②,谷口墙东路不迷。万里河山人落落,三秦兵甲③雨凄凄。松阴旧翠长浮院,菊蕊初黄欲照畦。自笑漂萍垂老客,独骑羸马上关西.【注】①华下:华山下。王山史:陕西华阴人,明亡后,高隐不仕。②冲泥:指雨中.③三秦兵甲:指平凉提督王辅臣反清失败得兵事.1、赏析第三联得表现手法。(32有人说这首诗“悲壮凄切中交错着自信轩昂之笔"请结合诗句对这一评论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
1、(3分)第三联写王山史家宜人得秋景.诗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松菊得景象,赞美了老友得高尚品格。
2、(4分)诗歌第二联写万里河山爱国志士零落无多,三秦大地兵祸连结风雨凄惶,显得悲壮磅礴;尾联以“自笑”作结,虽垂老飘萍,却独上关西,写出了诗人“壮心不已”得豪迈气势,显得疏荡清新。97、阅读下面一首明诗与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咏蔺相如【明】高启
危计难成五步间,置君虎口幸全还。世人莫笑三闾懦,不劝怀王会武关。
蔺相如墓①【宋】范成大玉节经行虏障深,马头酾酒奠疏林。
兹行璧重身如叶,天日应临慕蔺心。
【注】①乾道六年(1170)秋,范成大于奉命使金,途经已陷入金人手中得邯,写下此诗。
1、这两首诗歌在体裁上均属于,都借用(手法来委婉言志。2、两首诗歌在写法与感情倾向上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1、绝句(七绝、典故
2、写法:①范诗触景生情,以凄清之景引发诗人得;进而借蔺相如典故言志,坚定信念。②高诗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正面直接吟咏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得功绩,侧面以屈原极力反对楚王与秦王会盟之事衬托蔺相如得过人胆识.



感情倾向:①范诗写面对着如当年得秦赵对峙一样得局势,决心以蔺相如为榜样,大义凛然,宁死也要保全国体。②高诗意在吟咏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得功绩,以赞颂蔺相如得神勇。
98、阅读下面一首明诗与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访客舟中【明】陈宪章船中酒多少,船尾搁春沙①。
恰到溪穷处,山山枳壳花②。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
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①搁春沙:搁浅在沙滩上。②枳壳花:春天开放得幽香白花。
1、《客至》前二名胜“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对表达诗人情感有何作用?
2、《客至》与《访客舟中》二诗,均表达了主客相会喜悦得心情,但杜诗表意直白显豁,陈诗表意含蓄婉曲。请分别简析二者得不同写法。参考答案:
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二句,写诗人住所周围绿水环绕,日日鸥鸟聚集,透露出春景得惬意与无人相依得寂寞心情,为下文表达客至得喜悦营造氛围,景中含情.
2、杜诗中“为君开”“樽酒"“对饮”“呼取”等词句,将迎接、设宴、呼人作陪得会客过程表现得鲜明、直接,将作者得喜悦之情表达得直率、热烈。陈诗,通篇没有着力描写人物得活动,通过“船中酒"、不觉船“搁春沙”、恰见漫山“枳壳花”等抒写,将主客交往得陶醉、忘情及观景得余兴巧妙地流露出来,诗人得喜悦之情表达得含蓄、委婉。9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送人之巴蜀吴文泰
烟波迢递古荆州,君去应为万里游。倚棹遥瞧湘浦月,听猿初泊渚宫秋。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若见东风杨柳色,便乘春水泛归舟。1.这首送别诗中,诗人得感情有什么变化?请简要赏析。(6分).请简要分析这首诗得第三联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5参考答案:
1、诗人得感情经历了由惜别到祝愿再到期待得变化过程。(2秋月生凉,猿啼凄清,离别时诗人感到惆怅伤感.但就是云开巫峡、千峰尽出,明朗壮阔得气象传达出诗人对友人征程一帆风顺得美好祝愿。而东风杨柳、春水归舟得明媚图景,又饱含着诗人期待友人来年春天轻舟归来得深挚情意。(4
2、①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巫峡多云雨、巴江路难行,此时诗人在古地荆州送友人至巴蜀,自然希望友人得必经之地巫峡“云开”雾散,巴江“一字”无阻。2分)②寓情于景.巫峡雾散,千峰尽出,“巴江一字",顺畅无阻,寄寓了诗人对友人征程一帆风顺得美好祝愿.(2分③(答对偶或夸张并有简要分析,1分。
10、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赤壁
杜庠①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字公序,号西湖醉老,以诗名於景泰间。曾任知县,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得样子。③曹瞒:即曹操。
1、对联中得“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得“”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得“"一句同说一事。

2、就诗歌中画线得句子,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与情得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0字左右)参考答案
1、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2“荒矾鸥鸟满烟芜”就是一句写景得诗句,但景中含情。在荒芜得赤壁,借鸥鸟以动写静,更衬托出此地得凄凉,间接表达作者内心孤寂,而前一句“过此不堪回首处”就是直抒胸臆.而前三联都就是叙述,只就是结尾前半句直抒胸臆,后半句情景交融。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