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2016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6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时间:2019-04-10 08:44:13    下载该word文档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隐(cè niù 忧心忡chōng

Bpiāo)悍 yùn xiān)为人知

C.挑xìn 息(bǐng 如坐针zhān

D落(jiàn cuì 山涉水(bá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大部分是多音字和形近字,解答时要根据意思认真作答.

【解答】A.正确;不要把恻隐读作zè”

B.有误,是多音字,可读作xiānxiǎn,此处应读作xiǎn

C.正确;不要把屏息读作pǐng

D.正确;不要把憔悴读作zuì”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澜语,原野上怪诞的风.

B.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躁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似乎大难凌头.

C.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都走不动了,鬼子们紧紧追了上来.

D.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图面.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理解实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A.有误,澜语应写作谰语

B.有误,大难凌头应写作大难临头

C.正确;

D.有误,溶合应写作融合

故选:C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只要平时留意这些基本字词的书写即可.当然认真审题确定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是也很重要.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获得冠军.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常年漂泊在外的愁绪了.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解答】A.使用正确,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B.使用正确.洗耳恭听: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C.使用有误,荡然无存:荡然:完全空无.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句中指的是愁绪消失,所以该成语使用不当.

D.使用正确,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分析】辨析病句一般有两个角度,意思语法结构,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二是内容,包括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解答】A.表述正确;

B.搭配不当,素质改善搭配不当,将改善改为提高

C.语意重复,大约左右重复,删去其一即可;

D.不合逻辑,否定失当,删去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句中有避免”“禁止”“防止等词语的时候,要注意句子是否存在因否定失当而不合逻辑.

 

二、文言文阅读

5.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亦不word/media/image29_1.png其姓字 详:详细 Bword/media/image29_1.png饮辄尽 造:到

C、曾不吝情word/media/image29_1.png 去:离开 D、不word/media/image29_1.pngword/media/image29_1.png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word/media/image35_1.png Bword/media/image37_1.png

Cword/media/image37_1.png Dword/media/image37_1.png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B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趣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时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文章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分析】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房子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天性喜欢喝酒,但家境贫寒而不能常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此嗜好,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五柳先生(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蔽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喝水用的瓢里经常是空的,但他依然安然自若.经常以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是能表达自己的志趣.不把自己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向感到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或葛天氏的时候的百姓吧?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A:也不知道他的姓名.详:知道.故此选项不正确;

B:解释正确;

C:解释正确;

D:解释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词的含义,用法指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或相似都可以.结合自己对词的积累,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A:前句:以:把.后句:以:因为;

B:前句:其:代词,她.后句:其:句首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C:前句:而:表承接.后句:而:转折;

D:前后句:之:助词,的.

故选:D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译为: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A:翻译不正确;

B:翻译正确;

C:翻译不正确;

D:翻译不正确.

故选:B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

A:理解和分析正确;

B:理解和分析正确;

C:理解和分析正确;

D:文章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环堵萧然”“晏如也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故此项错误.

故选:D

答案:

1A

2D

3B

4D

【点评】文言词语的用法:

1.答应.如:安陵君其许寡人.

2.赞同.如:杂然相许.

3.处所.如: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这样,这么.如:载不动许多愁.

5.表约数.如:潭中鱼可百许头.

6.一起用力的喊声.如:屋许许声.

 

三、默写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2)请在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牧的《泊秦淮》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答: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能熟练的背诵并准确的默写,不出现错别字.对于一些理解性的背诵默写的诗句要理解原句,还要知道句子的象征意义,延伸意义,知道用于哪种意境之中.

【解答】答案:

1温故而知新

只有香如故

留取丹心照汗青(重点词:汗)

2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点评】做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

 

四、现代文阅读

7.猴年说猴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在中国,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和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物.据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养猴、戏猴的习俗.同时,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也有一席之地,排名第九,称为申猴

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一是猴有封侯之兆.音同,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处可见;一只猴攀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大猴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封侯的寓意.二是猴能觉察、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猴被称为避马蕴即由此而来.妇孺皆知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曾经当过弼马温.直到今天,中国云青高原上,当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

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理.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后,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汉族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戴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在各类工艺品中,艺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合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具个性的猴的形象;西北的护娃猴、南阳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

由此可见,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而是一只文化灵物.猴的形象已经植根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之中了.

(选文有删改)

1)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答: 喜爱猴的历史悠久,喜爱猴的原因,喜爱猴的艺术方式. 

2)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说明方法,第段画线处的四个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真实具体地说明了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 

3)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要在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 不恰当.说猴,是从猴的引申义比喻义来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的,如辈辈封侯,是人们的期盼,弼马温是人们的愿望等等. 

【分析】文章采用逻辑顺序,第段引出说明对象,第段说明人们喜爱猴的历史悠久,第段说明人们喜爱猴的原因,第段说明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第段总结全文猴根植于中国文化中.

【解答】1)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住关键句子作答.

文章的段从三个方面说明了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第段说明人们喜爱猴的历史悠久,第段说明人们喜爱猴的原因,第段说明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

2)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开放性题.

解答此题不管认为是否恰当,都要理由充分.

答案:

1喜爱猴的历史悠久,喜爱猴的原因,喜爱猴的艺术方式.

2)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真实具体地说明了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

3)不恰当.说猴,是从猴的引申义比喻义来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的,如辈辈封侯,是人们的期盼,弼马温是人们的愿望等等.

【点评】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把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打比方:将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五、作文

8.进入中学,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你是否仔细琢磨过散步这个寻常的词语呢?散步,可结伴同行,也可独自一人;散步,可在自然的田野,也可在精神的天地生活中,我们需要奔跑,也需要散步

请以散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分析】

【解答】

【点评】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