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抚仙湖的鱼

抚仙湖的鱼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抚仙湖的鱼
——关于1942年的《抚仙湖渔业调查》
抚仙湖位于昆明之东南百余公里,与滇池以关岭相隔,登关岭之极峰,二湖在望。抚仙湖北部宽广,中间狭小,南部细长,全湖呈葫芦形,‥‥‥在湖之近南端,于水之中央有一小岛名孤山,昔日有庙宇在其上,香火甚盛,后毁于匪,今则仅余一片瓦砾。
抚仙湖之西南侧有海门河注入,河长约二里,与一小湖相通,名星云湖。海门河之中间有一观音祠,祠前有一碑名鱼界石,意谓此界石处为两湖鱼类往来之交界。抚仙湖之鱼不来星云湖,而星云湖之鱼亦不往抚仙湖也。查抚仙湖为砂石底,水清而深,而星云湖为泥质底,本浊而浅,抚仙湖天然条什适于青鱼与抗浪鱼之习性,而星云湖适于大头鱼、小白鱼之生活。两湖之环境不同,鱼类之习性亦异,故虽有河通连,两湖之鱼很少往来,所谓两湖相交,鱼不往来,实天然环境使然也。
如此优美的文字,不是出自哪位散文大家的手笔,而是我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张玺和鱼类学家成庆泰于1942年完成并发表在当年第十六期《旅行杂志》上的《抚仙湖渔业调查》,这篇论文也是国内最早对云南抚仙湖鱼类资源进行专业调查的文章之一,今天读来仍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抚仙湖是云南著名的三大湖泊之一,面积较其它二湖——滇池、洱海均小,但湖水最深,平均深度87米,最深处为155米,是国内仅次于长白山天池的第二深水湖。抚仙湖也是云南蓄水量最大的湖泊,湖容量189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或6个洱海的容水量。抚仙湖水质清澈,风光旖旎,历来是云南人消暑度假的好地方。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写道:滇山唯多土,故多涌流成海,而流多混浊,唯抚仙湖最清。另一位著名诗人杨升庵则留下百里湖光小洞庭,天然图画胜西湖的诗句。抚仙湖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唐樊绰所写的《蛮书》,称抚仙湖为大池。到了清代的《澄江府志》中有这样的表述:量水川即唐书架水县,大池,抚仙湖也。关于抚仙湖名称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以前,玉皇大地派了天庭中的石、肖二仙前往人间巡查。来到云南,忽见一池碧水波光粼粼,景色甚是迷人。二仙为湖光山色所惑,流连人间忘返,并化作两块巨石立于湖边。旧时泛舟湖上极目远望,两石若隐若现,宛如二仙并立湖畔,为留其迹,故名曰抚仙湖。
湖光山色固然迷人,然抚仙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乃鱼也。抚仙湖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共有青、鲤、鲫、黑、鲶等鱼类40种,其中抚仙湖特有土著鱼达12种。最负盛名的要数抗浪鱼了。这种鱼身长仅有十数厘米,体呈银白色,形如短梭,背部平直,鳞小吻尖,其貌不

扬,但味道极其鲜美,以其为主料烹制的铜锅煮鱼早已扬名四方,为诸多美食家所称道,况此鱼仅为抚仙湖独有,更显奇货可居、弥足珍贵。抗浪鱼曾长期占据抚仙湖鱼类的霸主地位,产量多年保持该湖鱼总产量的半数以上,《抚仙湖渔业调查》记载:抚仙湖之抗浪鱼,年产尤巨,可达数万斤之谱。而从其它资料的统计数据看出,抗浪鱼最高年产量曾达500吨,占抚仙湖鱼产量的80%以上。
抗浪鱼生活习性十分奇特,常年蛰居湖中40米以下的深水区,除每年产卵期偶露,群游到岸边浅滩进行产卵外,平时难觅踪影。因此要靠垂钓、撒网等传统方式捕获之,实在不容易。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常年生活在湖边的渔民日积月累亦发明了独特的捕鱼方法。渔人捕获时,多用肋巴沟捕法,即在沿湖各岸,用石筑成肋骨形之沟,名曰肋巴沟。待雨季抗浪鱼发时——抗浪鱼发者,即鱼类之产卵期,鱼群向湖岸洄游产卵,渔人乘小舟沿湖观察,当发现成群抗浪鱼向海岸洄游时,乃在肋巴沟一端以人工用水车将水抽上,由沟另一端流下,在沟中途预置一竹制之笼,如斯则水成一水流,抗浪鱼乃逆水而上,误入竹笼中而不能出。《抚仙湖渔业调查》中记录的这种独特的捕鱼方法,就是人们所说的水捕鱼,如今在湖边的明星鱼洞、禄充等地,还随处可见千百年来渔民们捕鱼留下的条条深沟。
对于在抗战特殊时期所进行的渔业调查,张玺、成庆泰两位教授的初衷绝不仅是只为描写抚仙湖的迷人景色,探究捕鱼的独特方法,统计鱼类的种群数量,更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文章所言:渔业为国家生产,对于国计民生,关系均巨。当时正值抗战进入关键时期,我国大片国土沦入日本侵略者之手,日军实行的全面封锁使国内抗战处于最艰苦的阶段,源保障直接关乎到国家的生死存亡,渔业资源无疑也是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沿海渔场均被摧残封锁,通海之大江巨川亦多沦陷,际此抗战建国之期,利用内地各河流湖沼,发展淡水渔业,实为当务之急。由此可见,如何科学养殖、合理利用抚仙湖的渔业资源,保障抗战的物资需求才是《抚仙湖渔业调查》的意义所在。然当时抚仙湖鱼类的养殖状况并不乐观,渔民墨守成法,坐享天成,养殖事业不举,鱼捞法则未定,任意捕获,鱼类之产量势趋减少,对于这种担忧,文章一语破的地指出:宜按法则规,对于亲鱼、幼鱼及鱼卵厉行保护,并实行人工繁殖饲养,以增产量。
70年前所作的《抚仙湖渔业调查》是极具超长眼光的,它不但详细调查统计了抚仙湖鱼类的种群数量,而且对抚仙湖渔业的保护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令人痛心的是,在此后的数十年间,抚仙湖渔业并未因此而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二位教授的担忧没有在抗战那个特殊年代,而是在今天变成现实——抚仙湖的鱼种越来越少,先后有7种土著鱼绝迹,抗浪

鱼由年产数百万吨锐减到不足百斤,濒临灭绝。
曾经占据抚仙湖渔业半壁江山的抗浪鱼何以遭遇如此厄运呢?究其原因,过度捕捞以及外来鱼种入侵和局部水域污染是造成抗浪鱼锐减的主要因素。其中人为因素——酷渔滥捕最为严重。曾几何时,抚仙湖面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成百上千条渔船乘风破浪,成百上千张网铺满水面的壮观捕鱼场面。更有不少利益熏心者采用电鱼、叉鱼等野蛮手段竭泽而渔,誓将抗浪鱼的鱼子鱼孙一网打尽、斩尽杀绝。此外,大量外来鱼种的引入,也使以抗浪鱼为代表的土枪土炮在同以银鱼为代表的洋枪洋炮PK中完全处于下风。银鱼生长迅速,而抗浪鱼生长周期较长,在银鱼迅速崛起的同时抗浪鱼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更为可怕的是,鱼常以抗浪鱼卵为食,抗浪鱼连生殖繁衍也变得困难,加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终于让抗浪鱼遭遇到了灭顶之灾。
如今,当我们在明星鱼洞沿着湖堤漫步,双脚不经意间踏过一条条先民们捕鱼时留下的已经干涸的深沟时,时常浮现眼前的往往是昔日车水捕鱼时水车来回旋转、鱼儿上下跳动的热闹场面。无需回味曾经在湖边垒石成灶,掬一锅湖水煮鱼的快乐时光,也不必感叹因数量骤减,抗浪鱼已飙升至每斤千元天价的无情事实,只要面对抚仙湖深邃浩渺的水面,看风起时白浪如朵朵睡莲竞相开发时,内心就会莫名涌起一股淡淡的哀伤和一份深深的自责,禁不住轻轻发出一声叹息:抗浪鱼呵,你在何方?
好在当人们意识到长此以往何止是抗浪鱼走向灭亡,人类也面临生存危机时,及时拾起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的古训,避免了让我们的子孙只有在博物馆的橱窗里才能看到抗浪鱼身影可悲场面的出现,此乃抗浪鱼之大幸也。为保护珍贵的抗浪鱼资源,恢复抚仙湖的自然生态,近年来政府不但加大对私偷滥捕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建立了抗浪鱼保护基地,织放流数百万尾抗浪鱼苗,拟通过人工繁育、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等多种手段挽救以抗浪鱼为代表的珍稀濒危土著鱼种,而且还制定了庞大的抚仙湖保护计划,准备投入20亿元资金,在沿湖100米范围内,退塘、退田、退房还湖,搬迁沿湖15000农户,建立生态防护圈,开征资源保护费,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实现抚仙湖可以直接饮用的终极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二位先生所言抚仙湖“前途庶有望焉的期待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抚仙湖的鱼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