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弹药颠簸试验”的惊与险

“弹药颠簸试验”的惊与险

时间:2018-09-24 03:51:53    下载该word文档

“弹药颠簸试验”的惊与险

  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隆冬时节,总装某基地野外试验场上,一台特殊的军用车辆正在纷飞的大雪中行驶,时而缓慢,时而加速,冷不防还会来个急刹车

  这是正在进行的一次弹药颠簸试验。弹药颠簸试验顾名思义,就是考虑到恶劣环境下机动的需要,对新型弹药进行数百千米颠簸以考察其性能的运输试验。为了模拟真实的战场环境,基地建设了一段坑坑洼洼、粗糙不平的“搓板”路。在冬日里,记者顶着严寒坐上颠弹车亲身经历了“弹药颠簸试验”的惊与险。

  试验时间:201015日,试验项目:某型迫榴弹颠簸试验;试验任务:模拟实战环境进行弹药颠簸运输;场区气象状况:-13℃,北风56级。

  因为驻地突降大雪,天气冷得让人有点难以接受,所以记者早早就把军大衣裹在了身上。“来,再给你一件!”司机一边招呼记者一边介绍道:“冬天进行弹药颠簸试验,就算是‘双层保暖’也难抵哈气变成冰寒气。”“车上不是有暖风吗?”记者反问道。司机听后,一边摇头一边告诉记者:“由于颠弹车长时间进行弹药颠簸试验,密封性遭到很大破坏,所以每到冬天试验,上身穿一件大衣,腿上盖一件大衣是试验所需的‘必备品’,冷得难受时,将暖风打开上半身是热的,可大腿以下却被冻得冰凉,有时候踩离合器,换个挡位,双脚麻木的都不听使唤,真可谓‘冰火两重天’。”

  “车况好着呢!”汽车修理技师的一句话,让记者距离挑战更近了一步。这时,两名战士迅速在车厢前装上一块约23厘米厚的防护钢板。负责指挥的工程师杨伟涛对记者介绍说“加装钢板是为了防止在颠簸过程中弹药冲击将厢体撞裂而造成跳弹的危险。”

  “我们首先到弹药准备工房装弹。”杨指挥告诉记者。大约行驶了5分钟,颠弹车到达目的地。记者看到,五名战士组成装弹小组,迅速将装满弹药的箱子和装满沙的箱子,按照车前装三分之一弹药和车后装三分之二沙箱的顺序固定好后,再用尼龙网盖住车体。半个小时后,一切准备就绪。

  早上8点整,颠弹车朝着试验地点驶去。

  路上,记者问小杨:“为什么颠弹还要装上沙箱呢?”小杨回答说“装沙箱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固定弹药箱,防止在颠簸试验中出现跳箱和跳弹;另一方面就是增加车体的重量,防止颠弹车像蹦蹦车一样难以控制。”突然,司机的声音打断了记者的思绪。“到了,就是这里。”待车停稳后,杨伟涛从车上跳下来,迅速组织战士们开始试验准备。

  记者此时看到,眼前是一条特别铺设的路,短短6千米的距离内,密布着800多个1015厘米深和80120厘米长宽不等的“弹坑”。杨伟涛介绍说:“今天的试验任务是检验弹药在颠簸路上经受冲击性能的试验。我们要在13分钟内,以2535千米/小时的速度跑完这段路,并连续往返进行8个小时的弹药颠簸运输试验。”

  试验开始后,让记者感到奇怪的是,颠弹车每行驶一段时间便会停下来,此时便有人在车上车下、车里车外仔细检查一番。杨指挥解释说:“安全起见,多检查几遍心里才踏实。”

  开始,记者坐在车里走在颠簸路上感觉就像坐大花轿一样。突然,一个“亲密接触”让记者的后脑勺被驾驶棚碰出了个“蘑菇”。杨指挥一边安慰,一边说:“现在,颠弹车行驶到了15厘米处的深弹坑路段,一会儿我们还要陆续经过三连环坑、双连环坑、单连环坑、单边深坑等多种颠簸坑。”“来,给你加层‘保险’”。说话间,司机郝伟拿了一顶钢盔扣在记者头上。殊不知,这项把记者身体折腾得成s型的试验,其实是颠弹兵们的平常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驾驶员突然踩了一脚制动,随着惯性记者的身体快速向前倾,还没反应过来,记者就被身上的保险带牢牢固定住,紧接着传来弹药箱冲击车厢防护钢板的刺耳声音。乖乖!这可是真家伙!此时,记者紧张得冒出了一身虚汗。

  “是不是车子出故障了?”记者疑惑地问。杨指挥回答说:“现在是模拟战时复杂环境下的弹药运输试验,为了检测弹药在实战运输中的状态,要求驾驶员在一定时速下采取紧急制动的方式,以检验弹药的安全性能。”

  虽然天气异常寒冷,此时记者的额头上却已满是汗珠。杨指挥顺手拿了一条毛巾搭在记者脖子上:“这些对于颠弹兵来说是家常便饭,再平常不过了。”接着,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曾经历的一次危险:“当时颠弹车行驶到三连环深坑时,只听到车厢不时发出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不好,弹药箱损坏,出现跳弹了!’战士们迅速跳下车检查,果然有三箱弹散乱了,弹药箱已经严重损坏。”“说真的,幸亏当时发现的早,不然时间长了,剧烈的颠簸很有可能撞裂弹体,并很容易摩擦产生火花,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现在想起来心还怦怦跳呢!”杨伟涛略显激动地向记者比划着说道。

  当试验进行了2小时后,记者开始感到头晕、恶心、胸闷,此时才体会到“颠簸试验不仅是对武器的检测,也是对人体的极限考验。”杨指挥安慰记者说:“冬天其实还算好的,要是到了夏天,那才叫一个苦!”夏季在烈日的炙烤下,驾驶室里温度至少45℃,加上发动机散出的热量,让人感觉置身“火炉”。可为了避免颠簸中出现碰伤,颠弹兵不得不戴上棉帽、棉手套,一场试验下来就像洗了个“桑拿浴”。

  车辆行驶了150千米后,随车的两名颠弹兵要按照指挥员的要求把前面的弹药箱倒到中间,再把部分沙箱倒到前面,然后颠弹车再继续前进。杨指挥说:“这样做是为了检测弹药和弹箱在不同位置的受力变化情况。按试验要求,颠簸车再行使150千米还要进行一次同样的动作。”

  当记者问及杨指挥几年来参加弹药颠簸运输试验的感受时,他幽默地说:“吃的灰比吃的饭多。”西北地本来沙尘就多,颠弹车在这条特别铺设的土路上跑一个来回,不但驾驶室玻璃上的尘土模糊了视线,飞扬的尘土还无孔不入,让人感觉呼吸都很困难。经常在这条路上跑的老兵有一条经验――不能吃饱饭。杨指挥告诉记者:“颠弹车每做完一次试验,钢板和弹簧都颠得出现裂缝,以至于全部换新的才能重新上路,这样看来谁还敢吃饱饭啊!

  弹药检查、弹体测量、数据记录、拍照留存、弹药变形销毁等一系列的试验状况清晰地呈现在了指挥记录本上。“好,圆满完成任务。”杨指挥顺势合上了手中的记录本。记者见杨指挥要整装撤点的架势,自己也拍打着身上的尘土,准备归队。

  “走,换个点位继续试验。”杨指挥一边说一边挥手向记者示意。此时,记者只好硬着头皮又钻进了颠弹车。路上,杨指挥告诉记者:“按照试验要求,弹药颠簸运输完毕之后还要紧接着将部分弹药从1米、2米到12米,低、中、高三种不同高度进行空中跌落试验,最后炮弹发射出去就完成任务了。”“炮弹从12米的高空跌落下来会不会爆炸啊?”记者惊讶地问。“谁也不知道,只有在弹药鉴定以后才能拿出结论。”杨指挥对此没有丝毫的畏惧。

  说话间,颠弹车已经到达了弹药跌落试验场,一个高高的犹如塔吊般的钢架结构呈现在记者眼前。杨指挥说:“这就是用来进行弹药跌落试验的跌落架,主要用来检测实战中弹药在码头、车站等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性能,以保证弹药顺利运抵目的地。”

  记者在现场看到,参试人员先将整箱炮弹固定好,其余人员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操作员通过观察窗按照试验大纲的要求将炮弹升到一定高度,最后试验指挥一声“放”,弹药从空中落了下来。在“咚”的一声后,杨指挥第一个走近了弹药箱并打开进行检查。就这样进行了几个不同高度的重复后,弹药跌落试验圆满结束。

  数分钟后,基地某炮位响起一阵阵隆隆的炮声。记者心知,这炮声也是颠弹兵们的心声。一发发炮弹呼啸着飞向了目标,结束了自己的使命;一个个颠弹兵们却又开始了周而复始的颠弹、跌弹、销毁的工作。

  

  [编辑 李海峰]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弹药颠簸试验”的惊与险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