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自闭症等特殊儿童常识汇总

自闭症等特殊儿童常识汇总

时间:2019-05-13 08:48:46    下载该word文档

特殊儿童家庭假期出行必备手册

十一长假在千唤万唤之后终于到来了,举国上下已经蠢蠢欲动,开始了旅游大迁移。这之中,自然少不了特殊家庭。但是在人山人海中带娃出门绝非易事,收好以下攻略有备无患—

防走失演练

假期出门,游客众多,是孩子走失的高发时刻,除了必要的让孩子带上通讯工具,记下家人的电话,佩戴上有家人的电话地址的卡片等,提前做防走失演练也非常重要。

下面的防走失技巧来自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科主任邹小兵教授,他说,身边有家长运用两三次后,孩子在外面就彻底乖了!

邹小兵说在外面不要想着如何抓住孩子的手,而是要让孩子懂得自己来抓你的手,这是可以这样来练习——

爸爸和妈妈带着孩子去公园玩,出门前,提醒孩子“不要乱跑”(当然,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都不会听进心里去的)

来到公园,孩子玩嗨了,开始四处窜。此时,爸爸妈妈悄悄撤离孩子身边,转接为第三人上场——这个人可以是你的亲戚朋友,但在孩子眼里要是陌生的。

“陌生人”跟在孩子后面,观察孩子的情况跟爸爸妈妈保持对接,如果孩子发现爸爸妈妈不见了,有点着急,10分钟后,家长可以出现,假装找到孩子,并再次强调“要拉着爸爸妈妈的手,不能自己乱跑。”

如果孩子对爸爸妈妈不见了这件事毫无反应,半小时后,“陌生”的叔叔上场。他上前,抢走孩子的玩具,用温和的方式“欺负他",甚至还可以把孩子轻轻推倒在地。

此时爸爸妈妈突然跳出来,跟叔叔大吵一架,甚至可以打一架,帮孩子赶走坏人,然后再次提醒孩子,要跟在爸爸妈妈身边,让他知道,外出时只有待在父母身边才是安全的。

邹教授说,当有一天,你带着孩子出门,他被其他东西吸引想要过去时不是自顾自地跑走,而是有意识地来拉你的手,示意你跟他一起过去,那么防走失干预就是成功了!

word/media/image1_1.png

2 提前跟孩子聊目的地

在旅行前,和孩子聊一聊旅行的目的地,购买地图或者在网上搜索地图,让孩子看到我们现在在哪里,将要去哪里,可以顺便增加孩子对地理知识的了解。word/media/image1_1.png

3 学习急救知识,告诉孩子旅途中会出现意外情况

在出发之前,同孩子一块儿学习一些旅途中的急救知识,告诉孩子在旅途中或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让孩子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告诉他,如果父母或者其他人有需要,孩子就可以用这些知识去帮助他们。这样有利于孩子乐于助人以及他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对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也是不错的。

准备好工具!

对于爱写爱画的孩子,要记得准备一本空白的涂鸦本,鼓励孩子写写画画,一边增加他的动手能力,一边激发孩子的发散思维。

家长应该准备好适当的工具,比如塑料小铲子等等,一方面可以避免孩子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孩子的探索能力。word/media/image1_1.png

5 如何处理枯燥的交通过程?

出门旅行,很容易在坐车或者其他的时候都会容易产生厌倦,尤其是孩子。家长要试着让枯燥的等待变成游戏,比如坐飞机,可以利用飞机上看到的东西发现乐趣,让孩子看窗外的云:哇,大面包!大人自己也要调整心态,把搭飞机当成一件好玩的事。word/media/image1_1.png

6  让孩子学会自立

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承担一部分的行李。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同时,让孩子成为旅行的参与者而不是跟随者。很多家长带孩子出游的时候,总会把孩子照顾的非常好,并不是说这样不好,但为何不趁着这样难得的机会让孩子参与进来,这对孩子来说可能会更加有意义。

word/media/image1_1.png

7 引导孩子观察

不同的旅行目的地,其所在地的民俗风情也不尽相同,适当的引导也许就能激发出孩子的兴趣,从而去学习和了解,增加孩子的见识。

去自然风景区旅游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对自然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孩子对于自然界中动植物感兴趣从而停下前进的脚步的时候,建议家长也停下来同您的孩子共同探讨,还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蜘蛛网的形状,各种不同的植物等等,激发孩子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孩子的观察能力。word/media/image1_1.png

8  鼓励孩子收集他感兴趣的东西

或许这只是一片树叶或者这只是一块石头,但是你的鼓励或许就可以激发孩子对于事物的研究能力。word/media/image1_1.png

9 保护环境

喝完的矿泉水瓶、吃完的食物包装袋,家长可以适当让孩子帮忙收拾,把垃圾放到指定的地点,让孩子学会听指令。word/media/image1_1.png

  10 拍照方法论—不要再拍路人照!

在景点前站着比“耶”之类的姿势太流水线了!出去玩,是捕捉孩子动态的好时机,比如孩子自己搬行李,路上发现新事物惊喜的表情,甚至闹脾气大哭的样子,都可以迅速抓拍下来,这些都是做生活故事书的好材料。

11 旅行归来后,

和孩子一起做一本生活故事书吧!

家长可以把出发前的准备资料、交通路线、住宿照片、游玩时的照片等整理成图片故事,配上文字,做成一本简单意义上的生活故事书。

做好后与孩子翻阅,教会孩子“距离”等概念,也有利于帮助孩子进行情绪认知甚至社会交往的养成。一本本图文并茂的故事书,也是家长和孩子间最宝贵的回忆。

最后,特别提醒,出门游玩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安全、安全

六岁自闭症孩子父亲:从“甩手掌柜”到“优质奶爸”的蜕变!

通常在一个自闭症家庭中,妈妈是干预孩子的主力军,赚钱养家的爸爸们一般退居二线。

当爸爸开始有模有样给孩子做起干预来,会是怎样的情形?

 

大米和小米正好收到读者轩轩妈妈的来稿,她说:在自闭症这个圈子,每个人都很不容易,但是我发现大多数的家庭都是把重担压给了妈妈,爸爸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我想写一点我家爸爸的事,宣传一下爸爸的重要性。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轩轩妈妈笔下的爸爸是怎样的吧——

甩手掌柜优质奶爸的蜕变

 

/轩轩妈妈

儿子学会游泳了,能游十几米!!!

 

从电话里,我都能听出轩爹此刻有多兴奋,而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遍又一遍地跟轩爹确认:是不是没带游泳圈?是不是会换气了?是不是中途没停连续游了十几米?

 

得到所有肯定答复后,我终于相信了!

 

那个2岁就被确诊为自闭症,被宣判终身不能生活自理的儿子轩轩竟然在610个月学会了游泳,这可是他继学会骑自行车、滑板车、平衡车、活力板之后又一项运动技能!

 

这一切,轩爹功不可没!

曾经,面对孩子的种种异常

他不愿相信更不愿承认

 

4年前,我和姥姥带着年仅两岁的轩轩来到深圳妇幼保健院万国斌医生(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科主任)的诊室里,眼看着医生在测评的指标中一个个写下中度或重度,最后得出一张令人绝望的判决书,上面赫然写着:自闭症谱系障碍!

 

那天医生交代了很多很多话,那句 “你的孩子是自闭症,可能终身不能生活自理一直回荡在我的脑子里,多年来一直挥之不去。

 

此前,有好几次发现孩子不对劲,快两岁了不会说话、不会看人、叫名不应……情况越演越烈,和轩爹提了几次要不要去看看,可是他不愿意相信更不愿意承认,或者干脆逃避。

 

但是当诊断书赤裸裸地放在他眼前时,他比任何人都不安,着急,以至于吃不下,睡不着,仅一周的时间就瘦了10斤。

 

我们也强迫自己用那一周的时间从理性上去接受这个事实,我们翻看了大量的资料,案例。特别是轩爹,他把陈婕老师写的《蜗牛牵我去散步》,来回看了三遍,一遍遍地与思想做斗争,甚至想过抱着孩子去跳楼!还好,还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让轩爹重拾了信心。 

 

爱运动的爸爸

这样给孩子做起了干预

从那时候起,轩爹变了,不再是那个一下班就想着和同事朋友爬山、打球、真正有了一个爸爸的样子。

 

他和我一起罗列出孩子的问题,比如叫名不应,没有眼神;不会发音,没有语言,听不懂指令;肌张力低,站不稳,不会跑,不会跳;害怕陌生环境,挑食,失眠障碍……然后我们开始挑选适合孩子情况的机构,并根据家庭现实情况选择由姥姥白天带孩子在机构训练,晚上、周末我和爸爸在家干预的模式。

 

缺什么补什么是我和轩爹最初达成的共识,虽然轩轩缺的东西非常多,但先抓基础准没错。运动是爸爸的强项,轩轩在感统方面弱势明显,于是爸爸的干预任务主要集中在运动这一块,我便主要教认知和生活自理。

 

作为新手爸爸妈妈,很多的东西我们只能边学边尝试,尝试失败调整再尝试成功新的尝试,成了我们遵循的定律。

跟着爸爸动起来

 

轩轩长得胖乎乎的,身体素质很差,3岁了还不会跳、也不会跑。因此,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我们对感统的训练尤其重视。轩爹经常说:运动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

所以,每天下班后,轩爹必做的事情就是带轩轩做各种运动:

不会跑,那就找个有坡度的路,轩爹和我拉着娃一次又一次的从坡上往下跑;

不会跳,除了在机构训练外,我们在家里还买了大龙球和跳床,每天拉着轩坚持跳;

上肢没有力量,带他玩各种攀爬,从最基础的开始到十米高;

本体能力太弱,站不稳,坐不住,那就练习他的整体身体素质,从2岁半开始一到周末就去爬山……

就这样,轩轩慢慢地学会了玩单双杠、跳绳、骑单车、滑冰(旱冰+冰刀)、滑板车、蛇板、甚至游泳! 


孩子在里面哭,我在外面哭只有轩爹……

这几年,为了达到每周40小时的训练时间,我们一天都不敢懈怠,一下班就往家里跑。

轩爹尤其能够坚持,自闭症孩子学东西慢,有时候一件事情反反复复教都学不会,这时我常常觉得崩溃不已,但是爸爸不会,他会非常耐心,遇到瓶颈就再换一种方式,还是不会,就先放一放。

 

记得轩轩刚上机构时, 听不懂老师指令也完全不配合,整整一周的个训课,他都在里面哭得撕心裂肺,我也教室外面哭得不能自已,我打电话给轩爹:我实在承受不住了,要不我们换老师吧。

 

轩爹安慰我说不用心急,再观察一下。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一周后,轩轩开始慢慢地适应和接受。

 

说话的问题也是,我们找了许许多多语言培训机构和言语老师,可是轩轩两岁时不会说话,3岁还不会,4岁依旧不会,快5岁了还是没有说,有段时间我绝望崩溃到了极点,一想起孩子的情况就哭,感觉自己被关进了小黑屋,看不到一丝光明和希望,只有轩爹的安慰声一直在耳旁响起:没事,儿子一定能会说话的,迟早的事”“没事,我们调整一下,总会找到突破口的”…… 

不管怎样的处境,他一直很乐观地觉得孩子一定是可以教好的,只要用心,有耐心。 

随着一点点的努力,我们确实看到了轩轩的进步,3-4岁时,开始知道自己名字了,也能听懂一些话了,会吹蜡烛了,会跳了,还会简单的动作模仿;5岁时,终于开口叫爸爸了,开始有了仿说,6岁时叫了妈妈,能简单地对话,几乎没有了情绪问题……

 

他就像一只小蜗牛,进步一直很慢很慢,但只要坚持,耐心,总是看到的。

耐心等待一只小蜗牛

如果不是有了自闭孩子

我还真没发现爸爸身上有这么多闪光点

 

一部我很喜欢的电视剧有一句台词说:坐小船渡过太平洋,如果一个人的话,会很害怕。还有,比起一个人划桨,两个人划桨速度更快。” 

其实对于自闭症家庭,这句话真的很适用!在这个圈子里,大多数家庭都是爸爸上班,妈妈全职带孩子训练,甚至有的爸爸因为接受不了现实而选择离开。 

我和轩轩或许是这之中的幸运者,因为有轩爹的支持,让自闭症康复训练这件伴随我们一生的事变得不那么艰难,因为在彼此迷茫,沮丧时,还有另一个在身旁守候,有他的加油打气,一起想办法攻克难关,也有另一个人分享着孩子成长中那点来之不易的进步! 

从轩轩2岁前基本不管,到现在能够独立带孩子出去爬山、滑冰、游泳,我看到轩爹完成从一个大男孩到一个好爸爸的转变。我时常跟人说:如果不是因为轩轩是自闭儿,我还真没发现轩爹身上有这么多闪光点。

前情提要:

甄岳来的女儿曾患孤独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孤独症在中国医疗和教育领域还鲜为人知,在没有任何资讯、没有任何前人经验和现成理论、方法可以参照的情况下,甄老师夫妇对女儿坚持不懈进行"社会性"教育,女儿完成义务教育,职业高中教育,20岁大专毕业后找到第一份工作,25岁恋爱,26岁结婚,29岁怀孕生女像每一个女孩一样,她体验了人生该经历的各个阶段,完成了为人妻、为人母的人生角色。甄老师说,这一切都得于社会性康复教育七个字!

亲眼看到这样的传奇大米和小米的粉丝们沸腾了,一位家长留言道:甄岳来老师对孤独症家长的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甄老师说,她想把这句话改为:强调社会性对孤独症孩子的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

现在,甄岳来老师自闭症社会性康复教育专栏第一期新鲜出炉,让我们一起跟着甄老师的步伐,开启她给家长们分享的社会性康复教育学习!

追问:社会性康复的唯一目标

------“裸奔的康复,还要继续下去吗?

| 甄岳来

中国第一代家长

孤独症社会性康复教育创始人

我对传奇的解读

我怎样解读大家认为我女儿所谓的康复传奇呢?

奇,不是因为女儿在绘画、钢琴、游泳或者其他技能上具有显耀的才能,也不是因为她有记忆复杂信息的超强大脑,更不是因为她有着令人羡慕的学业成绩。

奇,反而是因为她太平常,太普通——她参与、感受着每个日子中的家长里短、油盐酱醋;

奇,是因为她在家庭生活、社会活动及职业生涯中,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恰当理解与把握;

奇,是因为她内心做母亲的渴求,是因为她在哺育孩子过程中付出着辛苦,享受着快乐……

奇,是因为在她的身上有着常态化的社会功能。

其实,不仅是我自己的女儿,还有很多不管是轻度,还是中重度的孩子,通过社会性康复教育,他们在自己的基础上实现向社会人的脱变。

下面是一个14岁重度孤独症少年的居家生活视频。看完之后,我难掩内心兴奋,其中大哥哥喂小弟弟的场面,虽然短暂得一闪而过,但,我还是被震撼了。我知道,我看到的不是一个个机械的动作,那是孩子对自己与家人关系可贵的理解与表达——这,就是发生在一个重度自闭症身上的蜕变!

那么,我一直强调的社会性社会功能,它对于孤独症父母,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形式训练浮云去

生死存亡看功能

一年前,全国心智障碍家长联盟创始人王晓更女士永远离开了自己的儿子。她的离去,萦绕在我心底的那个声音又一次炸响——“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孩子怎么办?因为我们的孩子不管身体长多高,年龄有多大,站在社会人群面前,他们似乎永远都不能成年。

 

30年,不管孤独症康复方法怎样一潮一波地更迭变换,功能,功能,还是功能它始终是我心里一盏不熄的明灯!我知道,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那天,只有社会功能,只有女儿学会了在生活中解决问题,才能为她赢得有质量地生存下去的可能。

从生活自理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到女儿的自我认知、自我接纳这一个高级社会心理,最终再到母亲这一社会角色的成功打造,提高她的社会性成了我和女儿30年不变的目标!

 

晓更离世不久,我应邀主讲一个面向大龄孩子的家长培训,主要内容是怎样培养大龄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说实话,讲这个内容,开始我也有点不解,可是,当我了解到确实17岁,20多岁,甚至30多岁的成年自闭症,父母还在为其擦屁股的事实,震惊之后我沉默了……

 

中国孤独症康复轰轰烈烈走过了20多个年头,我眼前这些大龄/成年的孩子,他们在早期也曾经历过千辛万苦的训练,如今,却怎么还是远离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底线呢?!是孩子根本就学不会呢?还是我们从来没有像教拍球、串珠子那样下功夫去教过呢?

 

形式训练浮云去,生死存亡看功能”——深思之后,我用这句话确定了培训主题。这句话,刺痛,也刺醒了很多父母。自闭症的康复传奇的只能是孩子的社会性,只能是社会功能,是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看来,这就是自闭症的康复教育追求的唯一目标!

从目标进入

正确开启自闭症的康复程序

一纸诊断书无情降临的时候,父母们便急迫地开启了康复程序: 

一找方法:急于知道什么方法能够把孩子康复好;

二找专家:急于寻找谁更权威,能把我的孩子康复得更好;

三找机构:谁更专业,能替我把孩子训练好。

这一模式长期统治着我们的思维。有一个妈妈甚至告诉我:上午听到诊断,下午就把孩子送到了机构训练。妈妈曾觉得特别心安,认为自己一点儿没有耽误孩子。如此不问目标却奋力裸奔的康复,有的妈妈甚至会持续好几年而自己都没有醒悟。

 

后来慢慢发现:孩子就算在桌面上有很不错的训练成绩,认知、配合、模仿、语言各种表现似乎还算令人满意,但是,生活中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一个12岁的高大男孩,训练了五六年,我看见的依然是爸爸给孩子穿袜子,妈妈扶着手帮助孩子刷牙,奶奶弯着腰教孩子铺床。这样触目惊心的情景比比皆是。

 

裸奔三年五载之后,面对孩子不但不能上学,甚至连生活都难以自理的状况,很多父母最初的激情与决心日益消磨殆尽,从失望到无奈,从漠视到放弃,这是一条被很多家长重复的轨迹。到了十五六岁,不少孩子甚至早期训练成果几乎归了零,这时,找个安顿孩子的去处,就成了不少父母最后的愿望与努力了。

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根据我的经验,我想告诉家长的是,在康复开始前,首先我们要点击目标,然后规划方向和道路,最后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这才是我们开启自闭症康复程序的正确思维。

先问康复目标

问自己:我到底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其实,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康复目标,比如,切盼孩子摘帽、治愈、NT。在不了解自闭症的真相时,我们会把自己的主观心愿当成客观上的康复目标。但更多的家长是有具体、微观的直接目标,比如,每个具体的、细节的训练项目都有目标,缺少的是目标的目标,也就是说没有终极目标。

康复过程恰似苦海行舟,谁都盼早一日上岸,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清楚这只孤独的船最终要驶向哪里,不然,就会出现虽然努力训练多年。但,孩子没有社会功能,船依然在原地打转,我们自己依然在苦海里挣扎。

再问康复内容

定位目标后,必然要问:教孩子学会什么才能实现目标呢?目标是我们选定教育内容的依据,先有目标后有内容,这一逻辑不容颠倒。孩子重点教什么,什么可以忽略不学,教会什么才最有价值——由于目标定位不同,每个家长训练内容的锁定,自然就会相去甚远。

 

从孩子幼年时,我就看准了这一辈子必须要竭尽全力去提高孩子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每时每刻,我都会想尽办法让孩子感知我们的日常生活,参与常人的社会活动,在每个日子里锤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走到何处我都会告诉女儿她在这里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特别是在每个生活交往情景中,教女儿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并没有在意过她是否会精准地串上珠子,但是,我很在意她是否知道什么是亲人,什么是陌生人。自始至终,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都是我培养女儿社会功能、开发女儿思维能力的主要领域,是我优先瞄准的教育内容!

 (大米旁注:甄老师可以在30年前就领悟这些,真的非常棒!当然现在好的康复机构早已经不把桌面知识或者串珠子当成主要训练目标和形式了,也强调社会性交往为核心,强调随机干预、自然情景干预)

寻找训练方法

自闭症康复具有战略战术两个层面,太多的失误是因为我们精于战术而疏于战略,不问目标,只求方法就是失误之一。很多家长没有悟到目标、内容和方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长期以为是方法决定着孩子最终的康复效果。

我觉得,只要把提高孩子的社会功能,让孩子学会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战略目标定了,只要能够让我们达成目标,又何论白猫”“黑猫呢?

我接待过不少精通方法的家长,当我问道您用这些方法教了什么内容呢?我发现,家长们教了很多和孩子解决问题无关的东西,孩子好不容易学会了一些项目,却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若再继续追问:您为什么要让孩子学这些东西呢?目的是什么呢?在目标层面上,混乱和空白太多了,这是最大的遗憾!

当然,为了达成目标,为了落地内容,方法是船,是我们实现目标的工具,比如,ABA是我用来训练女儿社会功能的首选工具。但是为目标而方法,先有目标,而后找方法,这也是不能颠倒的逻辑。

裸奔的康复

还要继续下去吗

什么叫裸奔的康复?我认为没有把社会性作为主要目标的康复,就是裸奔的康复。裸奔的结果很可怕,也许我们越是努力,孩子距离社会功能反倒越是遥远。 

那么,结束裸奔的第一步,该怎样迈出?首先,我们必须要抓住自闭症孩子的康复命脉——“社会性 

如果给人和动物找一个分水岭,那就是社会性

在我看来,社会性指的是孩子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感知、理解和把控。社会性水平关系到孩子的社会适应、社会生存能力。社会性的体现就是孩子在适应社会生活时必须用到的各项具体的社会功能,比如生活自理功能,遵守规范功能,自我意识功能,情绪表达功能,社会认知功能,语言应用功能、人际交往功能等。

社会性康复教育就是以提高孩子的社会功能为目的的教育,它不但直接以各项具体的社会功能本身做为教育内容,并且以促进孩子社会功能的发展为唯一目标。

 

如果说甄老师和女儿是一个传奇,那么,创造这个传奇的首先不是方法。自闭症的康复充满挫折,很多家长半途而废不是因为缺少方法,而是因为难以坚持。30年,支撑我不断前行的,正是我日夜不敢忘却的社会功能目标!

前言

甄岳来:中国第一代家长,孤独症社会性康复教育创始人。

甄岳来的女儿曾患孤独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孤独症在中国医疗和教育领域还鲜为人知,在没有任何资讯、没有任何前人经验和现成理论、方法可以参照的情况下,甄老师夫妇对女儿坚持不懈进行社会性教育,女儿完成了义务教育,职业高中教育,20岁大专毕业后找到第一份工作,25岁恋爱,26岁结婚,29岁怀孕生女…像每一个女孩儿一样,她经历并体验了人生应该经历的各个阶段,完成了为人妻、为人母的人生角色。

这就是甄老师和她的女儿缔造的传奇,这就是中国的社会性教育缔造的传奇!

 

二十多年来,甄老师将帮助迷茫中的家长当做自己的责任。她身患癌症后,仍然坚持为家长和教师进行社会性康复教育指导,在全国各地开展讲座,并出版了《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教育指南》《孤独症社会融合教育》两部著作,撰写了《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支持》《自闭症儿童智力开发》《自闭症言语功能康复训练》《自闭症儿童行为塑造与矫正》《自闭症儿童情绪与人际交往功能训练》《自闭症儿童数学教育》《自闭症儿童自我意识培养》等10部社会性教育系列教材。

甄岳来:丑小鸭的蜕变

女儿从小就显露出了早慧的特征,两岁认识一千个汉字,能背几十首儿歌,语言清晰。后来,她的发展似乎开始停滞,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起来,女儿显得有些不一样。

比如,常常独自一个人长时间踱步、转圈,双手无意义地举起晃动,并伴有自言自语。固执地“依恋”一件小物品,如小玩具、纸片、草棒等,拿在手里单调地重复抖动,走路、吃饭,做任何事时都不肯放下。

与大人对话时,只有短暂的目光对视,然后转而注释其他物品,或表现为目光散乱,不看谈话对象。缺乏主动语言,很少主动和父母说话,不提问题,但是问他时可以有被动的应答语言。

语言词语刻板,缺乏生活化语言,说话时节奏急,语调高,使用“你”、“我”、“他”较晚。不和同龄孩子说话,更不会和同龄孩子游戏、交往,别的孩子主动接近她时,她总是躲开,喜欢一个人独处。按成人的指令做事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

行为刻板化,一但打破了她的刻板化程序,便大哭大闹,情绪反映激烈。睡眠时间比同龄儿童少20%——30%,入睡困难,长期熬夜,兴奋起来就难以控制。动作不协调,偏食,消瘦。

1 

女儿入小学时,我们确定了通过教育干预在年满16岁,也就是青春期时实现康复的总目标,并且制定了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这四个阶段目标。行为一个一个地纠正,难点一个一个地突破,效果一点一点地积累。回顾起来,孩子每一阶段的发展,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

1990年,5岁半的女儿进入普通小学的学前班,这是她接受的唯一一年正规的学前教育。

1991年,6岁半的她进入普通小学,6年后,她和其他学生一样,完成相同的学业,通过了小学毕业考试,取得她人生中社会性发展水平的第一个证明——小学毕业证书。

随后,3年初中,3年职业高中。岁月如歌,虽然艰苦卓绝,但当年的丑小鸭实现着向社会人的一步步蜕变,经过中学、高中,女儿的问题行为明显地消失了,情绪也越来越趋向于平复,尤其是自我认识大踏步发展,在很多情况下她能够做到自我克制,自我约束,自我调节。更可贵的是,高中时期,女儿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她处理问题的灵活性有较大进步。

2003年,高中毕业后,她升入大学,学习商务英语专业,并于2007年毕业。毕业后不久,经过独立面试,她顺利在一家便利店就业,成为一名营业员。

2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伴随着中国孤独症康复行业日益崇洋媚外、形式化训练到处盛行、各路方法遍地泛滥的同时,我们毅然让女儿置身于常态的社会生活当中,在生活中训练,在训练中生活,将正常社会环境下的压力转变为动力,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不断遇到问题,然后辅助孩子解决问题,在一次次解决问题中,使孩子的思维能力、社会功能都获得最好的发展。依靠长期不懈的社会性教育,原来步路蹒跚的丑小鸭,一天一天,蜕去了原来的容貌,终于,她变成了一只期待着飞翔的天鹅。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那是女儿上初中时,有一天,我在房间里忙着,听到女儿在客厅里清亮的一声喊:“妈,吃饭了哈,饭做好了!”这一声,平平常常,带给我的却是莫大的享受。

3

我的女儿,她打理着日常家务,开启了职业生涯,更揭开了情感生活的序幕。

在她的伙伴们纷纷恋爱结婚的时候,我看到了女儿的眼中飘逸着憧憬,脸上绽开了对爱情的向往。那几年,爱情与婚姻是她与同龄女孩间说得最多的话题,于是,在女儿26岁那年,经人介绍,我带着女儿前去相亲。

生命的花季如期到来了。女儿有了属于自己的情感期待,有了自己的秘密,有了我无法给予她的心理感受和生命经历。那以后,我发现她经常躲在房间里,关上门打电话。我永远记得让我感动至深的那一天:女儿打完电话,从房间里走出来,脸颊绯红,眉间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妈,这个世界上,除了您和我爸,还没有人说爱我,今天,我听到了这句话!”

这是她的人生,她体验到了应该属于她的东西。一年以后,女儿走进了婚姻。

4

2013年,在全家的企盼中,一个小生命开始孕育了。女儿的妊娠反应非常剧烈,几乎无法进食,三四个月内,体重减了近40斤,而且伴有高血压。我心理压力极大,心疼女儿,几次劝说,想让她终止妊娠。

但是,女儿坚持要做妈妈,她坚定地说:“我一定要生下我的宝宝,谁也别想反对!”我被她做母亲的渴望深深地感动了。

2014年春天,女儿顺产,生下了她的女儿。这一天,在中国姥姥的行列里,多了一个甄老师。伴随着婴儿一声声的啼哭,一个健康、聪明的小生命,给我和女儿的人生,也给一家人的平凡生活,铺就了最动人、最绚丽的华彩! 

宝宝出生四个月后,我因为结肠癌住进了医院,这一次离家,近四十天时间,出院后,接着就是化疗、复查、中医,频繁地往返医院。家里没有月嫂,没有小时工,没有保姆,女儿承担了喂母乳、洗衣服、夜里照顾孩子等等大部分家务。母亲,这一角色激发出的爱与责任心,真的让我异常地感慨…… 

转眼间,四年多了。

一个屋檐下,每天柴米油盐,锅碗瓢勺,老人孩子,生老病死;一个五口之家,有时候吵吵闹闹,有时候其乐融融,这是传奇吗?

其实,这就是生命与生活的交响曲,而奏响这一旋律的,不是哪个高明的专家,更不是哪个“神奇”的方法,而是属于中国的社会性教育

我们知道自闭症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运动障碍,为了改善孩子的运动状况,很多家长会让孩子做职能治疗,或者让孩子学习游泳,跑步,踢球……

 

在运动的过程中,很多孩子不仅得到了放松,找到了兴趣爱好,还改善了他们的情绪行为等诸多问题。

 

在游泳运动中获奖无数的台湾自闭症孩子冠文的妈妈就说:“我个人认为,运动对冠文来说是非常受益的,至少改善了他很多情绪问题,减少了他的自我刺激……”

(详情请点击:我终于战胜了自闭儿子的抽动症!

 

另一位自闭症孩子攸攸的妈妈也认为:“因为攸攸是重度的孩子,为了让孩子有健康充实的生活,有足够的运动量消耗过剩的精力,经过多年的不断分解重复训练运动技能,现在14岁的他已经学会了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溜冰、游泳等等各种各样的运动。”

(详情请点击:教会孩子“输”“赢”那些事儿

 

很多妈妈都像上面的妈妈一样,把运动作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其实身体锻炼已经是一种实证有效的干预方法,已被很多家长和老师采用。

今天我们就请来了美国哥伦毕业大学特殊教育硕士石荟老师专门讲讲“身体锻炼”这个干预手段——

 

运动,也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干预方法

/石荟

美国哥伦毕业大学特殊教育硕士

纽约市特殊教育融合教师

 

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一种干预方法叫身体锻炼(Exercise)。可能很多家长会疑惑:运动锻炼是我们很常见的一种生活方式,就算我们不引导,孩子也会自己跑跑跳跳。这种运动也能成为一种干预方法吗? 

我的回答是当然可以,其实在热爱健身的美国,身体锻炼早就发展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且成熟的干预方法。1 

两个原因告诉你

身体锻炼为何能成为一种干预方法

改善体质,强身健体

研究发现,谱系人群日常的运动量,要远远低于普通大众的平均运动量,这说明很多谱系孩子处于一种缺少运动的亚健康状态。合理持续的身体锻炼,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非常有帮助。 

提高学习质量并减少行为问题

在美国,已经有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在孩子上课前,让他先进行一些身体上的活动或者一些体育运动锻炼,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学习的质量: 

比如提高孩子课堂的参与程度以及增加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长,增加孩子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和作业的完成率等等。 

同样,还有大量的实验表明,上课前有计划地让孩子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可以减少孩子上课时的行为问题。尤其是对语言或肢体上的暴力行为、自我刺激、自我伤害、上课走神、不能安坐等有一定的帮助。

为了让运动能在谱系孩子身上更好发挥作用,家长老师们在给孩子做身体锻炼的时候还需注意以下要求:

2 

满足这两个要求

让身体锻炼干预更有效! 

1 将运动融入每日的生活当中 

家长和老师们要把运动作为一个项目加入到孩子日常生活当中,给孩子规定好在什么时间段做哪些运动,也可以把远动跟其他的每日常规结合起来。

 比如,有些老师会允许孩子站着读课文,或者一边踢腿一边读课文,或者一边走来走去一边背课文。 

还有一些家长,会在孩子的书桌下安装了一个类似骑自行车的踩踏设备,让孩子可以一边写作业一边蹬着自行车,这都是可行的方法。

 2 保证中度到剧烈运动

 关于这个要求,我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我们所说的身体锻炼,并不是稍微一点点的运动就可以了,而是要让孩子做到中度到剧烈运动。也就是说,孩子在运动前后,他的心跳和呼吸的速度要有所增加才行。

 并且一定要有详细的运动计划,这里我为家长们推荐一个方案:每次运动在6—20分钟左右,每天1—3次运动。

 这个时间是除了孩子上体育课之外要给孩子做运动的时间。听起来好像不太容易实施,但其实在教室里或教室外的走廊做运动,已经在美国很多的学校开始实施了,对孩子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问题行为的减少是有目共睹的。

 身体锻炼具体怎么来执行?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实例:

3

两大实例

示范身体锻炼的正确打开方式!

 

上自习课坐不住的小华

小华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每次一到下午上自习课就坐不住,还因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比如离开座位,在座位上摇来摇去,踢前面同学的椅子等等,严重扰乱了课堂纪律。 

小华的老师根据小华的情况,采用了身体锻炼的干预方法,每天下午自习课之前,都会要求小华做15分钟的运动。 

老师为小华准备了教室内教室外两类运动,我在这里列出来给各位家长做一个参考: 

 教室内的运动 

下图是一些坐在椅子上进行运动的视觉提示表,小华可以根据视觉提示里面的各种动作完成一系列的运动项目。

此外,在教室里我们还可以让孩子用手扶着椅子的靠背,进行一些踮脚后跟和踮脚尖的运动;

或者让孩子扶着墙做俯卧撑,或者还可以在教室的墙上贴一些标签,让孩子努力地向上跳看看能不能够到我们贴的这些标签看能够够多高,能够到哪一个。

 

 教室外运动 

最简单的就是操场跑步。

还有蹦蹦床,下图的那个蹦蹦床在美国的小学走廊上非常常见,老师在孩子坐不住的时候,可能就会让孩子到外面的蹦蹦床上跳一跳舒展一下。

另外,呼啦圈,跳绳等都是我们可以采用的教室外的活动。

以上几个例子只是给家长们一个参考,其实让孩子在教室里或者教室外做运动锻炼的方式还有很多,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变化。 

在老师的引导下,小华每天坚持15分钟的运动,之后,他在自习课上的行为问题大大减少,作业完成率也从原来的20%增加到了70%

睡眠不好的乐乐让全班人一起锻炼 

小华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了一对一的训练干预方式,接下来我会通过一位叫乐乐的孩子,给大家展示一种在美国很常见的,让全班的孩子一起进行身体锻炼的干预方式。

乐乐每天早上刚上学的时候,容易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非常焦虑紧张,不能安心坐下上课等问题行为。 

乐乐的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是由于乐乐睡眠质量不好,早上上学时还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加之要离开父母有些不舍,所以产生了这样的情绪行为问题。 

乐乐的老师还发现,不仅仅是谱系儿童,很多普通孩子也或多或少存在睡眠问题。

于是老师决定通过身体锻炼的方法来帮助整个班的孩子改善睡眠

视频中的这位老师不仅让孩子的身体得到了锻炼,而且把数学和语文课上的知识都结合到运动当中去,让孩子一边运动一边练习学习。

 

自从老师在课堂上采取了这种运动方式,包括乐乐在内的班上所有孩子的睡眠质量以及学习效率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4

孩子的每日运动常规,

你可以和专业治疗师是这样来制定的!

 

前面的例子都是学校老师根据情况为孩子设计和安排运动,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咨询专业的人士了,比如体育运动锻炼的专业教练,或者是孩子的物理治疗师、职能治疗师。让他们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专门为孩子设计和制定一套孩子可以进行的每日运动常规。

 

接下来再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专门教特殊需要孩子的体育运动锻炼机构是如何为孩子制定训练计划的——

 

看的时候大家要着重关注以下两个问题:

 治疗师根据自闭症谱系孩子的特点为他安排了哪些运动项目?

治疗师根据自闭症谱系孩子的学习特点提供了那些教学辅助来帮助这个孩子能够学会这些运动练习的方法。

视频中,训练师使用了如下教学辅助来教孩子运动:

1 用时间表清晰告诉孩子要进行哪些活动;

2 用视觉提示告诉孩子哪些项目已经完成,哪些将要完成;

3 用简单易懂的名词来命名运动项目(狮子、超人);

4 在运动垫上用是觉提示标出手脚要放的位置,和移动的方向;

5 用孩子喜爱的东西来激励他(唱歌);

6 强化:运动的最后给孩子奖励(在运动日记中得到一个喜爱的音乐家的照片); 

有些家长可能有疑问:如果我也想给孩子进行一些运动,要从哪里开始呢?

 如果孩子有专门的职能治疗师,咨询职能治疗师是第一步,根据他告诉你的孩子感觉统合的特点和他身体的需要,你就可以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孩子安排合适的活动,同时网络上也有很多视频,你可以让孩子一边看一边跟着做。今天的文章帮到你了吗?希望身体锻炼的方法走进每一个家庭,让孩子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改善行为问题,还可以有一个棒棒的身体。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自闭症等特殊儿童常识汇总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