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陶行知语录教人求真

陶行知语录教人求真

时间:2011-09-30 08:41:51    下载该word文档

陶行知语录——教人求真


▲人类和个人的知识的妈妈都是行动。行动产生理论,发展理论。行动所产生发展的理论,还是为的要指导行动,引着整个生活冲入更高的境界。为了争取生活之满足与存在,这行动必须是有理论、有组织、有计划的战斗的行动。

▲行以求知知更行,不知直认为不知。遍览已知求未知,以知与人己愈知。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

▲青年人是最重要的人;爱护青年是最重要的事;为青年人说的公道话是最重要的话。

▲我们要虚心,虚心,虚心:承认我们一无所知,一无所能。我们要学习,学习,学习:达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贡献,贡献,贡献:实现文化为公,天下为公。

▲不能用人的长处,便是自己的短处。希望你们能用人的长处,而又帮助人克服短处。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你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

▲亲民亲物亲赤子,问古问今问未来。

▲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

▲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一校之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科学以无知之行始,以能行之知终。

▲对于教育,第一要有信仰心;第二要有责任心;第三要和学生同甘苦;第四要有开辟精神;第五要有试验精神。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教的人尽义务,就能和学的人发生一种很宝贵的友谊。


“山”不过来,我过去

●胡兢慧


缘起:“想要事情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借由改变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只有借由改变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山如果不过来,那就让我们过去吧。……”

主人公:小顾

“小顾”是个有点特别的孩子,一个闲不下来的女孩,一闲下来她就“惹事”,抢抢别人的书,扯扯别人的头发,抢抢别人的笔……看着她个头见长,但脾气个性依旧,我们也就慢慢地习惯了她这样的表现,学着不去跟她斤斤计较。不知不觉对她的关注少了,对她的爱也变少了……可就是这样“冷漠”却也丝毫不影响她对你一如既往的热情,每次遇到她总是亲切地对你说“老师好”,偶尔还热情地拉着你的手展示她的新衣服或新头饰等。

我的思考:践行“爱满天下”思想

对于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呢?每一个新生命降临的时候,都曾带给父母、家人无比的喜悦,无比的激动。试问天下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健健康康的?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聪敏伶俐的?但我们不能否认其实班中有个别孩子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他们确实与同班同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看来只有爱才能改变她了,因为“爱”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东西,它总是不知不觉的发生在你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让你一点抵抗力都没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教师要“爱满天下”,指出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但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爱满天下”真的不容易!我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试着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

我的做法:把学生当孩子,把自己当孩子!”

一、以学生的起点为起点:给她事儿做,让她不得闲。

陶先生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作为老师,我们更多的是给学生输入心理方面的营养,同时在给予营养的过程中把握好一个“度”,给少了不行,给多了也不好。因此,我觉得要真正走近小顾心中,也得给她加点营养。那么,该给小顾同学怎样适当的营养呢?我常常在思考……

针对她喜欢管闲事这一特点,我决定首先给她点事儿做,让她闲不了。于是,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邀请小顾做我的“小助手”!课堂里,她成了我的另一双眼睛,仔细“监督”着班中每个同学的表现。这个小助手还真是负责,有了她的帮助,不管是歌曲教唱还是音乐欣赏,班里的同学都学得特认真。因为她对谁都不会给面子,不管是成绩优秀的还是脾气有点坏的同学,只要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她就会大声地喊出他的名字表示批评,几次以后,那些同学也就不好意思再犯了,这个无形的“紧箍咒”不仅箍住了小顾,也箍住了那些学习有惰性的孩子。同时,我惊喜地发现小顾的是非、对错观念很强,放手让她干,真的干得挺不错。相信假以时日,她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给她点事儿干”这是一个起点,这个起点像种子一般在她的心里发芽,在不知不觉中见证着她的点滴成长。

二、以学生的进度为进度:给她讲故事,让她明事理。

行为反复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小顾同学很正常的一种表现。以前,她总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对老师的指挥与安排也有明显的选择性,有时会乖乖地配合你的要求,有时也会置之不理,甚至还会故意做出与你期望背道而驰的事,对她时而变幻莫测的脾性,一度让我很无措。自从有了“小助手”这个官衔后,小顾着实安分许多。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她的持久性还没有足够长,已经养成的坏习惯真的很难一时改正。坚持一段时间后,小顾同学又出现上课坐立不安,随意走动的苗头。压制她,不行!表扬激励,不奏效!怎么办呢?一时没了主意的我,只能把她的行为看做是“一时的恶作剧”,进行冷处理。对待小顾,我唯有相信慢慢来的力量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泛灵”心理的介绍(“泛灵”心理是指孩子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说每个孩子都有泛灵心理。简单理解就是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思想理念,比起生硬地对孩子讲大道理要有效得多。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与小顾进行了一次耐心地交谈:“前段时间上课认真,积极动脑,老师特别高兴,但一个有毅力的孩子,就应该把这些行为继续保持下去,变成自己的习惯,对吗?”并给她讲了一个精心为她准备的《小猫钓鱼》的故事,简简单单的故事让她明白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的道理。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在先生那里,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同志之爱,因为这种爱的基础是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

三、以学生的期待为期待:给她树标杆,让她愿努力。

陶先生曾多次这样告诫:“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对此,先生还有一段十分感人的话:“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想你抱他一忽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由此可见,小孩子的情感是何等的脆弱!为了不忽视小顾的情感,我常留心关注她想要的,并把握好一个原则:“不给的太容易,让她更珍惜;也不给的太困难,让她想放弃!”

最近,我常用“加星”和“签名”的方式来表扬、激励上课表现优秀的同学,在这种轻松的师生氛围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精神状态。每每看到小顾羡慕同学“加星”、“签名”的眼神,我发现这也是她最真切的期待,我暗自高兴。可按照“评优激励”原则,她显然还不能享受这份“荣誉”!于是,我决定好好利用她的这份期待,让她也为之好好努力回。课后,我跟她进行了一次交流,首先肯定与感谢她小助手工作的认真负责,同时我们也有了一个美丽的约定,请她找个已签名的选手赛一赛,如果表现出色的话,也可以在班级签名卡上留个属于自己的大名。我的目的是:给她找个好榜样,让她来模仿。在小顾所在的五(6)班中能者甚多,所以能给小G做榜样的同学有很多。赛一赛的对手我让顾自己来挑,以此来帮助她更好地认识到该怎样上好课。简单交谈后,我发现她最信赖的同学是“王某某”,跟我设想中的不谋而合。王是班中习惯最好、最具威信的一名同学。我不时提醒顾同学仔细观察王看她是怎样上课的,以此来督促她静下心来上课。有时我还把她调到王的旁边更加近距离的感受到王的学习态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小顾同学现在上课的注意力能较集中了,各方面表现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过程中,我适时地给她签名的机会,以维持她的学习热情,榜样的力量真是无穷的!她与王的比赛也仍在继续着……

有人说:在小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而我也一直为此而努力着,相信发自内心的那份爱定会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般,哺育小顾的心灵发展。

四、以学生的发展为发展:给她搭舞台,让她展风采。

肖川在《教育的真情与智慧》中提出:“学生的发展首先是为了他能够成为他自己,成为他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并进而成为社会的建设者。”“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也是现代教育学所倡导的一个教育方向: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独特需要,才能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等方面和谐发展,从而成为一个能自主发展的人。

教育实践中,我们知道一个孩子就是一本书,个性截然不同,不能以一个固定的标准去要求千变万化的孩子。于是对于小顾的发展,我有了这样的想法:给她搭舞台,让她展风采。起初,我常这样想:只要她在课上能乖乖的,不去影响其他同学就OK了。可后来我发现,小顾有时还挺黏人的,去五年级其他班上课,有时偶遇她,总是拉着我问这样一个相同的问题:“胡老师,你什么时候来给我们班上音乐课啊?是我们班的音乐课吗?”我总是笑笑,回答说:“我们一周两节音乐课啊。你算算看,如果这周已经上满两节了,那就要等下周了。”相同的答案回答了N次,让我对小顾黏人的表现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她很爱音乐啊!有着这样的认识后,我觉得有必要帮助她尽可能多的唱会几首完整的歌。因为以前每到表演时她虽总是很积极,但真正成功的表演却一次也没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决定让她从参与集体表演开始,如邀请几位同学跟她组队表演等,让她在集体表演中感受音乐的完整性。课后,我也找她单独交流,教育她要跟上大家的步伐,争取能自己成功的表演歌曲。在最近的一次“班级音乐会”上,她给大家成功演唱了歌曲《萤火虫》,获得了阵阵掌声。

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对孩子的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而有度,爱而有方,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人。我努力着是幸福的,看到她不断进步我更是幸福的。轻轻地走近“小顾”,与之相约相知,我收获着不一样的感动与幸福,我坚信这朵迟开的花朵定能绽放得绚丽而灿烂!

(本文获2009年度无锡市优秀陶研论文二等奖)


治平有道,树人为先

——也谈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杨新亚


陶行知先生在《全民教育》中强调“终生教育”,指出:“一旦养成学习习惯,个人就能终生不断进步。”在他看来,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其积极的行为定势,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于学生日后乃至一生的学习、工作都会悄悄地发生积极的影响。正如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下面就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认真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学生深入课堂学习的一大重要前提。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只有认真倾听,学生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而认真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很多时间和途径培养而成的。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力求教学语言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听。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听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例如:学习“相遇问题”时,可以安排两名学生实际走一走,生动的语言配之形象化的动作,使学生理解“同时”、“相对”、“相同”、“相遇”等术语的意思,学生自然会十分感兴趣,从而就会喜欢听老师的课。

2、提高学生参与率,使学生主动听。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课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学生如果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倾听,才能真正做到专心、认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倾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意动静搭配,使学生乐于听。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与练的结合。讲授要通过练习消化理解、巩固运用,为了使小学生始终保持认真倾听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涣散注意力。因此,练习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在低年级可以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把抽象出来“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利用多媒体进行闪烁,强化角的组成,同时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绕顶点移动,形成各种不同的角,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动静结合使学生充分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个人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还关系到能否与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因而,我们教师应有前瞻性——从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只要我们重视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善于捕捉教学契机进行引导,相信我们的学生定会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变得更有智慧,更有修养。

二、认真作业的习惯

认真作业的习惯与学习态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并不是完全因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引起的,而是由于作业习惯不好。所以,平时我们应当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作业习惯加以培养。

1、树立正确的作业观。教师应该讲究所布置作业的质量,把与所学内容知识有关联的,能培养学生技能的题列为作业,而不能让学生反复做一些机械性作业,要让学生把作业看成高层次的练习,要体现知识的巩固性、系统性,使学生经过积极的思考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能使学生认为作业是一种负担,敷衍了事。

2、端正良好的作业态度。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同时紧紧把握住演算草稿和检验答案这两个细节,对学生强化态度的严格要求。作业演算草稿的认真程度和完成作业能否自觉检验等,往往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作业态度。如果学生的演算草稿也能象书写作业那样条理化、规范化,作业完成后对照演算草稿自觉认真验算,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练习正确率,而且对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3、教会基本的解题方法。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的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弄清算理,这就导致了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机械模仿例题的现象。今天教的是分数乘法应用题,那么作业中所有题目全用乘法,稍有变形或引伸、综合便错误百出,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养成,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训练,也是一种消极思维定势的障碍。因此,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运用算理的基本方法。不仅解决实际问题要这样,做计算题、概念题也同样如此。如:计算题要求学生读题,看清运算符号,分析题中数据,看能否简便运算。再确定运算顺序,动笔演算,这看起来仅仅是一种计算习惯的培养,实际上同时包含了思维的条理性和灵活性的训练。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完成数学作业是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学习态度乃至以后的劳动态度均有潜在的影响。

三、勤思好问的习惯

勤思好问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与数学学习思维方法、思想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挖掘教材,创设情境。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如:在教学“253的倍数的特征”中的“3的倍数的特征”时,先由教师表演,让学生任意出几个数字,教师马上判断出它是不是3的倍数,并让学生验证,再让学生讨论教师是怎样判断的,由此引入本课学习的内容。

2、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发言思维含量很高”、“你对××同学的评价很到位”、“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下转第35页)


让词语在言语生命中鲜活起来

●张红燕


《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词的定义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可见没有词语就没有语言,每个人的语言修炼都应该从词语开始。因此词语是阅读教学中最活跃的教学元素,如何让词语教学在言语生命中鲜活起来,更加富有生命力呢? 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摒弃以往单一的说教形式,引领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对文字去触摸和感悟,让学生去体悟词语的丰富内涵,从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并丰富自己的言语世界。

一、生动图画,给词语一个鲜活的形象

低年级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苏版语文教材每篇课文配有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有利于学生理解词语,还能帮助学生进入语句描绘的意境。例如第一册《识字6》是关于城市的词串教学,这对于农村孩子是十分陌生的。但通过挂图,课件,建立每行词语之间的联系,搭起词语和客观事物之间的桥梁。形象的视频材料,色彩鲜明的图片,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使识字、学词和认识事物巧妙融合,学生积极性高,理解得快,通过词语和图片的对应联系,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了解了现代化的城市,强化了对词语的记忆。低年级的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我们应抓住这些有效资源。

课文中有许多插图直观地间接地表示着课文中词的意思,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观察这些插图来理解词义。如《学棋》中出现了词语:专心致志,这个词也是本文的词眼所在,理解词语意思很关键。我给学生出示一个学生上课学棋样的图片并放大成特写,要学生按从整体到局部仔细观察图画,并且盯着一处认真看,然后让学生一步一步讲所看到的,从他的眼神、动作、神情等方面来说说这个学生是怎样学棋的,这时我告诉学生这样的学习就叫做“专心致志”。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理解词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课文中有好多词真实地反映着生活中的现象,要学生准确地理解这些词,就要到现实生活中观察这些现象。如,夏天在打雷下雨前,多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天空中的自然现象和周围的景物,在学习“乌云密布”时,学生很容易地就理解了词义。

二、动作演绎,给词语设计一个富有情境的磁场

文本中的词语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蕴涵着蓬勃生机的言语生命。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好动,乐于表演的特点,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故事情节巧妙地设计成一个情境的“磁场”,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鲜活的生活画面,吸引学生去学习,从而享受学习过程。

比如《小鹰学飞》中“盘旋”这个动作的理解

师:哪个小朋友能做一做“盘旋”这个动作?学生两手张开,拍打起来。

师:这和“飞翔”可不一样,再想象一下,谁来盘旋?(师往中间一站,请一学生上来)学生围绕着老师作飞的样子转起来。底下的同学还有的用手作鹰,绕自己转起来。大家于轻松愉快中理解了盘旋的意思。

再如《梅兰芳学艺》中“拜师学艺”的理解:让一个学生上台表演。

生:师傅,您收下我这个徒弟吧。师提示:注意加上动作。

生:(跪地作揖)师傅,请收下我这个徒弟吧,我一定好好练习。

师:抬起头来!(仔细端详,摇摇头)唉,可惜,你的眼睛没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你回去吧。

通过这样的“表演”法,使学生兴致盎然,既理解了词语,又真切感受到课文内容,体会到课文的人文内涵。

三、引导体验,给词语赋予情感的色彩

俗话说:“生活即课堂”。低年级学生尽管年纪很小,但也有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叶圣陶先生曾经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课文,理解词语。”教学时,要尽可能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感受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得回忆来理解词语。

例如《小鹰学飞》的教学中,“小鹰急促地喘着气……”中的“急促”词语。师先问:“你很快地跑一段路,停下来时会怎么样?”学生说:“大口喘气”。师又问:“接着在喘气时还要说话,会是什么样的表现,你想想当时你是怎样的?”末等说完,学生已纷纷模仿起了急促喘气的样子。然后指导学生朗读,理解了读,读中再理解。

比如《梅兰芳学艺》中的“料子”的理解:师:(指自己的上衣)这就是料子。这是毛衣的料子。 (抖动自己的裤管)这种料子适合做什么?生:做裤子。师:(指生的红领巾)这种料子适合做裤子吗?生:不能,不适合。师:是的,人就像布料子一样,有的人适合做老师,有的人适合做演员。梅兰芳的师傅认为梅兰芳——生接:不是唱戏的料子。此例中,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对料子的理解,由料子的本义渐渐迁移到人身上来,将“料子”的双重意思讲解得清清楚楚。

四、联系触动,绘出词语背后隐藏的感性世界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联想和想象,通过感性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中一些抽象的词语,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生活表象,有效地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

如《问银河》一课中有“宽阔的河道”和“宽广的河面”两个词组,学生辨别不清,我就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接着问学生:“这河是指什么河?河道是指哪里?河面又是指哪里?”请学生上台在简笔画中分别标明“河道与河面”,然后请同学比较“河道与河面”不同在哪里。最后我再让学生根据老师提的问题和他们的回答,想一想“宽阔与宽广”是什么意思?分别用在这里又好在哪里呢?学生思考后说:河道是船航行的道路,用宽阔比较好,河面上气势宏大飘渺,更何况是“银河的水面”,用宽广更合适。这样设计的突破解决难点教法,使学生既理解了词义,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课文《猴子种树》中有“农谚”一词,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可以先让学生就字面谈谈理解,然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农谚”的句子来。交流之后,让学生再读课文,用课文中的语言谈谈对文中农谚“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樱桃易种不易活”的理解。这些农谚的意思都包含于小猴与其他小动物的对话中,只要仔细读文,这些农谚的意思都会迎刃而解。这个时候老师再总结,这些都是农民伯伯在长期劳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样的语言就叫“农谚”。这样学生就对“农谚”一词理解得比较透彻,而且在理解这一词的时候,把课文中的农谚也都理解得比较到位,

五、走进自然,让词语从孩子的头脑中蹦出来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自然界发生转折的时期,请你把儿童带领到大自然中去,因为这时候正发生着迅猛地、急剧地变化:生命的觉醒,生物的内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为生命中的强有力的飞跃积聚精力。”是的,在季节转换之际,让我们的孩子去触摸大自然,去感受那星移物换的美妙景象,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

教学片断:现在正值秋天,在上完了一组“秋天”的课文后,学校组织学生去秋游,我带着孩子们观察着动物,也不忘在动物园寻找秋天:

一进动物园,秋凉扑面而来,“真是‘金风送爽’啊!”立即有孩子脱口而出,来到熊猫馆,看到憨态可掬的熊猫,我也即兴问道:“小朋友,熊猫身上有哪几种颜色?”(引导学生理解“黑白相间”)“再看看草地上,现在小草是什么颜色呀?” (引导学生理解“黄绿相间,半黄半绿”)

看着孩子积极的回应,我顺势送词,孩子兴味盎然。孩子们在操场上打滚、蹦跳,触摸到了“软绵绵”,情不自禁地吟诵:“秋天到,秋天到……”

有句话说得好“一颗沙里看世界,一朵野花一座天堂”。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词语的教学,当然,我们不必把学生绑在“字、词、句、篇”上,也不必苦苦追寻准确、深刻地理解,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应采取整合的策略,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综合训练、有机交融,调制语言训练的“鸡尾酒”,让其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并在体验感悟中理解词语,最终达到积累运用的效果,让学生从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开始构建自己的言语世界,抓住语文的本体,在字斟句酌的反复推敲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让词语教学也能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文获2009年度无锡市优秀陶研论文二等奖)



(上接第49页)

教师除了给予补充完善外,还要给学生适当的肯定与鼓励,使学生不怕出错,正视不足,同时教师更应多给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表现的机会,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成功感,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在数学教学中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很多,还需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师不断的探索,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上努力,让学生知之、好之、乐之,这样对提高教学质量不失为良好的教育方法。


也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杨春霞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无异是一条很关键的途径。在平时的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培养数学兴趣的方法。

一、营造气氛,产生兴趣

形成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上好数学课的基础。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我们有些时候心里不免有急功近利的片面认识,只要习题答案正确,学生记住,考试就没有问题,于是课堂上,学生一旦回答错误,我们就沉不住气,不免训斥几句。久而久之,造成课堂乏味,气氛沉闷,学生“碰壁”多了,也就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荡然无存。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在数学教学中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把和谐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我们用热爱与尊重学生的行为,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这种氛围将进一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同时能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心理态势,轻松愉快参与学习。

二、导课新颖,引起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互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导入新课时,一定要根据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我在教“最小公倍数”时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先给他们讲一个故事:从前,在一个森林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猎人。有一年,他们从51 日起开始打猎,并且每人给自己订一条规矩,老猎人连续打3天休息一天,年轻的猎人连续打5天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选一选吗?有趣的故事,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

三、教法灵活,激发兴趣

陶先生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心理学也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是影响小学生兴趣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要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促使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稳固而强烈的学习兴趣。

1、讲授数学故事

数学故事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摇篮。通过平时教学和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数学有关的数学趣事,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这些榜样的动力。古今中外的数学家故事以及数学趣闻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资料,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同时,学生也会从数学家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不少启迪,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博览群书,多读点数学史料。

2、创设数学情境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为了使学生富有成效,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并在学习中寻求欢乐”。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应积极创设数学情景,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作遐想。教师应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以引起学生心理矛盾冲突,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些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开展适当竞争

实践表明,大多数人在竞争氛围下的积极参与性远远高出平时,因而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设计问题比赛,“一题多解”的解答问题的比赛,读背法则、定义的接力比赛,默写公式比赛等等比赛方式。这样会使本来枯燥单调的数学内容在学生间相互竞争所产生的热烈、高昂的情绪氛围中得到落实,这种方法对激励学生成绩中等以上的同学尤其有效。

四、联系实际,增强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学生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就是做“数学题目”,这种片面性造成了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的错觉。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着实实在在的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所以,我们数学应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有利于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平时的课堂教学要采撷学生熟知的生活数学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体验成功,提高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有赖于成功。而且事实上,往往是学习的某些成功或某次成功导致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的萌发,并在兴趣的推动下,取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成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形成了“成功——兴趣——更大的成功——更浓的兴趣”的良性循环。反之学习上的不断失败,会抑制学生最初的兴趣,并进一步影响学习成功,导致学习兴趣的更缺乏,从而形成“失败——缺乏兴趣——更大失败——更缺乏兴趣”的恶性循环。在教学实践中应贯彻“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上,不应以完美无缺的解答作为评价学习成功的唯一的标准,而应对学生思路解答中的某一步乃至某一个数据、一个符号的正确性都加以肯定的分析评价法。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化批评、指责为鼓励、表扬,让学生不断取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尤其对学困生更要为他们创造一些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能重新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学困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

首先,因数学知识结构逻辑性强,所以一堂课的知识点传授应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一步一步走向课堂高潮,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无法突破时,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帮助学生,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排除拦路虎,使他们从“山重水复”的无路之地走向“柳暗花明”的成功境界,这样学生就不会对数学产生困难感、畏惧感,而是产生成功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更浓。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表扬为主的原则。对学生良好表现给以及时的表扬和肯定。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有时学生对知识学习理解的不深刻,问题回答的不全面,(下转第47页)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陶行知语录教人求真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