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真题]2019年陕西省特岗教师化学真题全解析版

[真题]2019年陕西省特岗教师化学真题全解析版

时间:2020-07-31 22:19:00    下载该word文档

全国特岗教师招聘备考精选

初中化学真题卷(全解析版)

温馨提示:本套试卷收录2016-2019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初中化学真题,包含了四川省、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海南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安徽省、云南省、甘肃省、内蒙古等主要招考省份,内容详实,覆盖了初中化学考纲中的最为典型的考点,题型包含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流程题、实验题、推断题等。完成本套试卷有利于考生把握当前命题趋势,了解考试题型,洞悉考点变化,达到及时有效复习的目的。2020年度,全国特岗教师招聘计划分配名额表如下:

以下为试题,参考解析附后

一、单选题

1.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银杏酸化学式为C22H34O3),下列有关银杏酸说法正确的是

A从宏观上看:银杏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从微观上看:银杏酸由22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C从类别上看:银杏酸属于有机化合物

D从质量上看: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17

2.在天平左、右两盘中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足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向左盘烧杯中加入10g 碳酸钙,若使天平最终平衡,向右盘烧杯中加入下列

A5.6g铁粉 B5.6g氧化钙 C10.6g碳酸钠 D10g 碳酸钾

3.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碳酸根

滴入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B

除去生石灰中少量的碳酸钙

溶于适量水,过滤

C

鉴别Fe2(SO4)3NaOHNaNO3HCl四种溶液

不另加试剂,仅用组内物质鉴别

D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4.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2 ℃时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析出晶体质量 a>b

Bt2 ℃时,将5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00g a的饱和溶液

C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 > a > c

Dt1 ℃时,a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

5.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水的电解

B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6.将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两份稀硫酸分装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再称取质量相等的铝和锌,把铝放入甲烧杯中,锌放入乙烧杯中。待反应结束后,发现甲烧杯中铝有剩余,乙烧杯中的锌已全部反应,根据此现象推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B可能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C一定是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D可能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

7.某混合气中可能有CO、水蒸气、CO2N2中的两种或多种。为测定其组成,现将混合气依次通过浓硫酸、灼热的Fe2O3、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浓硫酸质量增加,Fe2O3固体由红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有剩余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水蒸气和N2,可能有CO2

B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COCO2,可能有N2

C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2N2,可能有CO或水蒸气

D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和CO,可能有CO2N2

8.现有一包CaCO3CaO的固体混合物。己知C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则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

A B C D

9.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滴入酚酞溶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其着火点,所以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燃烧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液质量减小,所以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10.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核外电子数决定 B人体中元素含量的顺序是Ca>C>O

C补钙产品中的钙是指钙元素 D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可能相同

11.有一瓶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了,现取21.9g固体,加入到225g7.3%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与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比(

A1:2 B2:1 C1:1 D2:3

1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O2CO2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的质量/g

19

34

6

2

反应后的质量/g

11

待测

28

20

A表中的待测值为32

BX 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中CO2H2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1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Mg2+、NH4+、NO3、SO42— BH+、Na+、HCO3、Cl

CBa2+、Ag+、Cl、CO32— DFe3+、K+、NO3、OH

1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B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15.新型纳米材料MFe2Ox(32Ox能使工业废气中的SO2转化为S,转化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MFe2Oy中Fe为+3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y的数值为5 BSO2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MFe2Ox发生了分解反应 D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二、实验题

16.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如图Ⅰ、图Ⅱ所示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探究一)甲同学用图Ⅰ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的注射器置于刻度处,并按图Ⅰ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⑤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b.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二)如图Ⅱ连接好仪器检查气密性良好后,集气瓶装入适量a体积的水,用玻璃棒引燃白磷燃烧,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为c

为保证测定结果,实验中的白磷必须足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实验非常成功,请写出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_____________

3)(反思评价)以上两个改进实验相比于课本实验,明显的优点在于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三、推断题

17.ABCDEF六种物质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BCDEF六种物质均由非金属元素组成,D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F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 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D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3)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转化中,C转化为D表现出相应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流程题

18.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得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

2)制取氢气的反应过程为:C+H2OCO+H2。上述化学方程式中表现还原性的物质是___(填化学式)。

3)写出N2H2反应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_____,属于____反应。(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4)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将空气中N2O2分离。根据下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NH3N2H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

物质

H2

N2

O2

NH3

沸点

-252

-195.8

-183

-33.35

五、科普阅读题

19.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液体,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作消毒剂。下列有关乙醇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与溶剂的氢原子个数相等时,溶质与溶剂分子的个数比为13

B乙醇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乙醇分子中质子与电子的数目不相等

D乙醇溶液溶质的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共九个原子组成的

六、综合题

20.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初中化学中许多实验也都用到了硫酸。

1)下列实验中一般不会用到硫酸的是______(填序号)。

A制铅酸蓄电池 B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C实验室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D除去铁钉上的锈迹

25%的稀硫酸pH10%的稀硫酸pH _____(填大或小)。

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两个实验:

实验一: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是放热反应

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甲同学认为:NaOH与硫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操作不正确且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不科学,操作不正确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结论的依据不科学,应该用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理由是:_______。乙同学改用稀硫酸溶液后,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稀硫酸的过程中,若除了温度升高外还有________产生,则说明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若要除去变质的NaOH溶液中的杂质,除杂所用试剂是________

实验二:通过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测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丙同学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稀硫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共用去了稀硫酸9.8g,则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4)丁同学认为丙同学设计的实验中酚酞试液变成无色也可能是硫酸过量了,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其中验证硫酸是否过量的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滴加氯化钡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

B测定溶液pH,看pH是否小于7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看溶液是否变色

D加入金属铁片,看是否产生气泡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单选题

1.C

【解析】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不是由元素组成的,错误;B、银杏酸由分子构成的,1个银杏酸分子是由22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错误;C、银杏酸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正确;D、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22:1×34=132:1711:17,错误。故选C

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2.B

【解析】若10g碳酸钙与酸反应时没有气体放出,所以左盘中增加的质量是10g,要使天平再次平衡则要求右端烧杯加入的金属与气体的质量差也应是10g,利用这一原则进行判断即可.设生成气体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 CO2 ↑+H2O

100 44

10g x

100/44 =10g /x x=4.4g 溶液增重为10g-4.4g=5.6g

A.Fe+2HClFeCl2+H2

46 2

/5.6g x

54/2 =5.6g/x x=0.2g 溶液增重为5.6 g-0.2 g=5.4 g

B.CaO+2HCl=CaCl2+H2O 无气体产生,故溶液增重5.6g

C.Na2CO3++2HCl2NaCl+ CO2 ↑+H2O

106 44

/10.6g x

106/44 =10.6g/x x=4.4g 溶液增重为10.6 g-4.4 g=6.2 g

D. K2CO3++2HCl2KCl+ CO2 ↑+H2O

138 44

10g x

138/44 =10g/x x≈3.2g 溶液增重为10g-3.2g=6.8 g

故选B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碳酸根,应向样品中滴入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如果有气体产生,再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也就证明物质中含有碳酸根,选项错误;

B、除去生石灰中少量的碳酸钙,如加入适量水,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选项错误;

CFe2(SO4)3NaOHNaNO3HCl四种溶液,黄色的溶液为硫酸铁溶液,分别取少量硫酸铁溶液于三只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另三种溶液,能生成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向沉淀中加入剩余两种液体,能使沉淀溶解的为盐酸,不能的是硝酸钠溶液,故不另加试剂,仅用组内物质能鉴别,选项正确;

D、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盐酸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硫酸和硝酸银生成微溶的硫酸银,往往也有沉淀,不能区分,选项错误。

故选C

4.C

【解析】

At2℃时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质量 ab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t2℃时,将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00ga的饱和溶液错误,因为在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是50g,所得溶液质量=25g+50g=75g;故选项错误;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正确,因为降温后b的溶解度大于ac的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还是最小;故选项正确;

D、在t1℃时,a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5.D

【解析】

【分析】

A.根据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分析;

B.根据木炭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时间的关系分析;

C.根据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时生成的氧气与时间的关系分析;

D.根据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与时间的关系分析.

【详解】

A.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图中是质量比,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

B.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时二氧化碳的质量应该是由零增加到一定值,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氧气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当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加,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

D.锌的活泼性大于铁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速率快,等质量的锌和铁与酸反应,铁产生的氢气多。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掌握电解水的实验、质量守恒定律、金属与酸反应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D

【解析】

【分析】

因为甲烧杯中铝有剩余,说明稀硫酸已用完,在此反应中产生了题中一定量的稀硫酸能生成的最多的氢气;而乙烧杯中锌已全部反应,在此反应中有两种情况可能存在:①稀硫酸已用完,也产生了题中一定量的稀硫酸能生成的最多的氢气,那么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②稀硫酸没有全部反应,因此,就没有产生稀硫酸全部反应生成的那么多氢气,此种情况实验中就是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详解】

A、根据分析,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可能一样多,选项A不正确;

B、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最多与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选项B不正确;

C、如果乙烧杯中稀硫酸没有全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比甲烧杯少,但如果乙烧杯中稀硫酸全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和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选项C不正确;

D、如果乙烧杯中稀硫酸已用完,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如果乙烧杯中稀硫酸没有全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比甲烧杯少,因此可能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选项D正确。故选D

7.D

【解析】

【详解】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浓硫酸有吸水性;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将混合气依次通过浓硫酸、灼热的Fe2O3、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浓硫酸质量增加,说明有水蒸气;Fe2O3固体由红变黑,说明有CO;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可能是生成的,也可能是原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有剩余气体可能是通过澄清石灰水时带出了水蒸气或者是没有反应完的CO2或者是原混合气体中含有N2

故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和CO,可能有CO2N2

故选:D

【点睛】

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浓硫酸的性质解答。

8.B

【解析】

【分析】

【详解】

混合物中只有CaCO3含有碳元素,设CaCO3Ca的质量为xx=,CaCO3O的质量为y,y=4, CaOCa的质量为5-=,设CaOO的质量为w,,w=,混合物中O的质量为4+=。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5=15:14。故选B

【点睛】

掌握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

9.A

【解析】

【详解】

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A正确;

B、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比如KClO3B错误;

C、可燃物燃烧时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但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能燃烧,还要与氧气接触。C错误;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若原溶液是饱和溶液,采用的是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其溶质质量减小,但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错误。

故选A

10.C

【解析】

【详解】

A、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故选项错误。

B、人体中元素含量的顺序是O>C>H;故选项错误。

C、补钙产品中的钙是指钙元素;故选项正确。

D、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1.B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225g7.3%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设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y,与碳酸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

得,

则碳酸钠的质量为

设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a

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与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比为,故选B

12.D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物质质量的增减量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从而得出x的值,再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和物质的质量可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详解】

A、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待测值=19+34+6+2-11-28-20=2,故A错误;

B22g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22g×=16g18g水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8g×=16g;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g+16g=32g,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正好相等,说明X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B错误;

C、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以判断二氧化碳和水为生成物,而X和氧气为反应物,一定不是置换反应,因为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化合物,故C错误;

D、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8g-6g=22g,生成水的质量为20g-2g=18g,反应中CO2H2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故D正确。

故选:D

13.A

【解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H+、HCO3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Ba2+和CO32—能生成碳酸钡的沉淀,Ag+、Cl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Fe3+、OH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铁的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点睛: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4.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可知,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选项正确;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也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反应物是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并不是酸与碱,选项错误;

C、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也是均一、稳定的物质,而水中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而溶液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D、虽然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并不是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如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单质与酸接触就能发生反应,根本就不需要催化剂,选项错误,故选A

15.B

【解析】

A.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解答;

B. 根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分析;

C. 根据分解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

解:A. 已知MFe2Oy中Fe为+3价,M表示+2价的金属元素,O显-2价。则+2+(+3×2)+(-2)×y=0。则y=4。故错误;

B. 由转化流程图、题意可知,常温下,MFe2Ox能使工业废气中的SO2转化为S,可判断SO2参与了反应,是反应物,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因为分解反应一种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如加热、通直流电、催化剂等)分解成二种或二种以上较简单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反应.而此反应不符合该特征.故说法错误;

D.由题意可知,MFe2Ox能使工业废气中的SO2转化为S,有新物质S生成。故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点睛:主要考查同学们新信息获取、处理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催化剂的概念、有关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实验题

16.⑤③①②④ 4P+ 5O22P2O5 为了使氧气充分反应 不污染空气或实验结果更准确

【解析】

【分析】

【详解】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连接仪器并检査装置的气密性;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I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簣夹紧橡皮;点燃酒精灯;徹去酒精灴,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

故答案为⑤③①②④;4P+ 5O22P2O5

2)①为保证测定结果,实验中的白磷必须足量,目的是:为了使氧气充分反应;

②若实验非常成功,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是:

故答案为①为了使氧气充分反应;②

3[反思评价]以上两个改进实验相比于课本实验,明显的优点在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扩散到空气中,不会污染空气或实验结果更准确;故答案为不污染空气或实验结果更准确。

三、推断题

17.H2O2 气体肥料 2H2O2H2↑+O2氧化性

【解析】

【分析】

ABCDEF六种物质均由非金属元素组成,D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F是一种有毒的气体,F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根据ABCD的转化关系,可推知,A是过氧化氢、B是水,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C是氧气,氧气能够转化为D二氧化碳,E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

(1)A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

(2)D物质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的一种用途做气体肥料。

(3)B转化为C即水变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4) C转化为D,即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氧气反应,发生氧化反应,表现出相应的化学性质是氧化性。

四、流程题

18.78%4/5 C N2+3H22NH3 化合反应 -33.35

【解析】

【详解】

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故答案为78%4/5

2)碳在上述化学方程式中,夺取水中的氧元素,表现为还原性;化学式为:C

3)氮气和氢气在有催化剂和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生成氨气,方程式为:N2+3H22NH3,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而生成物是一种,所以是化合反应;

4)根据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NH3N2H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33.35℃;

故答案为

178%4/5;(2C;(3N2+3H22NH3;化合; 4-33.35

五、科普阅读题

19.A

【解析】

【详解】

乙醇溶液中的溶质是乙醇,溶剂是水。

A.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每个乙醇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水的化学式为H2O,每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所以溶质与溶剂的氢原子个数相等时,溶质与溶剂分子的个数比为13,故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是微观概念,元素是宏观概念,元素组成物质,不能说乙醇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分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故错误;

D.由乙醇的化学式可知,每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共9个原子,故错误。

故选A

六、综合题

20.C 液滴飞溅 浓硫酸稀释放出大量的热 气泡 氢氧化钙溶液 1.6% BD

【解析】

【分析】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详解】

1A、制铅酸蓄电池需要稀硫酸电解液,故A正确;

B、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可以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故B正确;

C、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附着在未反应的碳酸钙表面,阻止了硫酸与碳酸钙的进一步反应,实验室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选用稀硫酸,故C不正确;

D、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可用稀硫酸除去铁钉上的锈迹,故D正确。故选C

2pH越大,酸性越弱,故5%的稀硫酸pH10 %的稀硫酸pH大。

3)实验一:甲同学操作不正确且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不科学,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出大量热,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故操作不正确可能导致的后果是液滴飞溅,结论的依据不科学,应该用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理由是浓硫酸稀释放出大量的热。乙同学改用稀硫酸溶液后,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稀硫酸的过程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除了温度升高外还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若要除去变质的NaOH溶液中的杂质,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除杂所用试剂是氢氧化钙溶液。

实验二:

设反应所用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故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A、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滴加氯化钡溶液,也会白色沉淀产生,不一定是硫酸过量,故A不正确;

B、测定溶液pH,看pH是否小于7pH小于7,溶液显酸性,则硫酸过量,故B正确;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看溶液是否变色,蒸馏水是中性的,不能说明硫酸过量,故C不正确;

D、加入金属铁片,看是否产生气泡,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能说明稀硫酸过量,故D正确。故选BD

【点睛】

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