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物质与精神 议论文

物质与精神 议论文

时间:2015-03-24 12:23:27    下载该word文档

一位著名作家近日在自己的一篇作品中写道:“在宁夏的西海固,在贵州的偏远山区,在四川小凉山的深处,到处可以看到,大人和小孩子,只要吃饱了,就会很安详地坐着晒太阳,甜蜜地打盹,万事不挂心,目光温和得如新生羔羊……”这位作家用很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他很欣赏的“很穷但很快乐”画面。

你同意这位作家的抒情吗?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这位作家的抒情的看法。

1)白天不懂夜的黑

一位著名作家面对四川小凉山深处那种“只要吃饱了”就“万事不挂心”的生活状态,极尽赞美之词,用很抒情的语调在一篇作品描绘了一幅他很欣赏的“很穷但很快乐”的画面。对此,我只想说,白天不懂夜的黑,浪漫小资的所谓作家根本就不懂“只要吃饱了”居然也成为最高追求的穷苦人家那一双迷茫无助的眼。

两千多年前,惠子站在河边对庄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尽管庄子回答“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的回答看似睿智实则狡辩,如此循环下去,其实谁都不知道谁的心思,因为你不是我。鱼的快乐痛苦只有鱼才知道,同理,夜晚所带给人的那种恐惧感,也只有在夜晚中的迷失者,才能感受一二。一个著名作家,衣食无忧,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从未成为其考虑并担心的问题。见惯了城市中的灯红酒绿,厌倦了觥筹交错的生活,看到那原始的生活状态,淳朴的乡土人情,自然就会发生返璞归真之感,然后就会很抒情的笔调去描绘那“很穷但很快乐”的美好生活。

但是,这用抒情的笔调描绘出的真的就是美好的生活吗?未必,当吃饱饭成为一个人最高的生活目标,难道不觉得这里面满是悲怆吗?他们真的是“万事不挂心”吗?吃饱了一顿,那下一顿在哪?穷苦封闭的山村,真的能让他们“安祥地坐着晒太阳,甜蜜地打盹?”这恐怕是那个从未忍受过饥饿的作家一厢情愿的想法。贫穷是最大的落后,对贫穷的歌颂其实是对问题的掩饰,更是对自身责任的一种漠视,纯粹是矫情造作的自我陶醉要想真的了解那些贫穷人家的生活,就不如看看他们碗里盛的是什么?他们是否平等的享有和我们一样的发展机遇和权利,他们是否愿意一辈子呆在那个被抒情笔调所描绘的落后山村。他们真的很穷,但他们真如作家说描述的快乐吗?

其实,吃饱了,人会觉得满足,这只是一种基本的生存需要,有何觉得惊叹?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抚慰只能换得暂时的安逸,却不能让无助的现实有丝毫的改变,面对生活的艰难,如果只是浮光掠影的一瞥,那么正在沐浴着阳光的你,永远不懂夜晚那里暗如漆的压迫,因为夜的黑白天永远不懂。

评:废话太多,入题太慢,刚提出论点,还没深入论述就已匆匆结尾。若能尽早入题,超越材料,深入挖掘,应该会是篇好文章。38

2)知足常乐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不会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下奔跑的脚步,无情地流逝,不留痕迹。有人喜欢伤春悲秋,有人喜欢享受当下,而我认为,我们应该做的是珍惜现在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乐。

不知足者常悲。有句俗话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蛇吞象,最终受苦的还是自己,就像人如果只看到自己没有的,总想拥有更多,那么只能是徒生郁闷,自寻烦恼。

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真是这种信念使他不断进步,并很快成为赫赫有名的将军,然后是皇帝,后来又想称霸欧洲。而真是这种自我膨胀与不知足,使他给历史的最后记忆却是滑铁卢败绩。可叹可悲!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追名逐利是很多人的目标,却也有很多人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丧失了原有的纯真和快乐,甚至很多人为了名利舍弃亲情、友情、爱情,成功之后的落寞让他们明白,自己已经失去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但是失去的东西,再也无法找回,只空余悲叹。不知足者常悲,因此我们要学会知足,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

知足者常乐。常言道: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何不开心地过一天。多想一下自己拥有什么,要学会知足,这样你才能获得快乐。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是孔子最看重的弟子,颜回虽生活贫苦却不改其志,每天都很快乐。为什么?不是因为他学识渊博,而是他懂得满足,是以如此快乐。还记得那个“奉旨填词”柳三变吗?“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一句话断送了柳永的仕途,他悲伤过,低徊过,但他最后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勾栏瓦肆之地浅斟低唱,追寻属于自己的快乐。

人生在世,有舍有得,有盈有亏,不要执着于自己没有拥有的,要珍惜自己拥有的。是你的别人抢不走,不是你的也无法得到,所以做人要懂得知足,方能常乐。

人生如梦,要做个美梦,就得带着微笑,多想想自己拥有的,比如亲情、友情。如果你懂得珍惜,明白知足,怎么会不快乐呢?

评:中心明确,结构清晰,可惜审题不够精准,仅为符合题意。43

3)心富有,故人快乐

人之一生,在于追求。追求高高在上的权位;追求价值连城的金银财宝;追求让人羡慕的名誉,但殊不知,真正的财富在于内心的富有,真正值得追求的是内心的富有。只有当内心富有了,我们才会真正快乐。

当心富有了,我们才能感觉到内心的平静,谱写人生的华丽乐章。孔子弟子原宪不惧贫穷,以烂衣示人,因他内心有道,他内心是富有的,故他能学道而行之,不惧贫寒,用他内心的道,谱写他人生的华章。

张纪清老人甘愿舍“万元户”,变为贫穷,连续27年为贫穷学生、希望小学等捐款。虽然从前的三间房子现在只剩下一间,但他却毫不觉得可惜。因为他帮到了别人,他心里是满足的,他的内心富有,所以他会是快乐的。

权力、金钱、名誉尽管诱人,但始终不过是身外之物,只能满足我们物质上的需要,让我们表面上富有,惟有当我们心灵富有,我们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与快乐。

然而,若我们仅追求物质上的财富,内心却是贫乏的,那么追求太多的物质也不过是作茧自缚,让我们成为精神上的乞丐。里根早期沉溺于权位的争夺,最终却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这不正是他内心贫穷,最终导致他的悲惨吗?而近几年不断高调行善的陈光标,不正也是因内心的空虚,才通过这种高调行善的行为来充实自己的内心吗?权力再大如何?金钱再多又如何?始终不如内心的富有来得令人满足与快乐。

内心的满足是人类最珍贵的财富。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名利权位固然重要,更逐渐成为了评价人们成就的重要标准。然而,越是在这个物质至上的时代,内心的充实越显得弥足珍贵。当内心富裕,才能更好地在这个物质的时代站稳脚跟,获得这时代最珍贵的快乐。

颜回之于陋巷,孔明之于草庐,苏轼之于赤壁,都因为他们内心有道,内心有信念,让他们虽久居陋室,久居贫寒,但依然能自得其乐。惟心富有,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评:切合题意,中心明确,结构清晰,论述充分,但次要论据有不妥之处。47

4)穷的只是钱

著名作家描述的“大人和小孩只要吃饱了,就会很安详地坐着晒太阳”的场面,让我很向往。在贫穷落后的地方,能吃饱便是件很幸福的事。人常道“知足常乐”便是如此。只是在经济上的穷,而不代表是精神上的穷。

贫穷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人格上的贫穷。孔子的弟子原宪在孔子逝世后选择隐居,作为宰相的子贡竟上前拜访问道:“你是不是害病了?”作为饱读诗书的人竟说出这样放肆的话,原宪反驳道:“无财者叫贫,学道而不行者叫病。”知道道理礼仪却放肆不遵守才是真正的穷得可怕。日后子贡想起也是终身都惭愧。显而易见,经济上的贫穷并不可怕,而人格乃至精神上的贫穷才是真正可怕的。

经济上的贫穷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快乐与穷是不矛盾的。近期阅读的《还能在一起多久》,这本写给亲人的最深沉的爱与愧疚的书,不少作者都十分怀念与亲人住在乡下老屋子里的日子,有的怀念与奶奶推石磨做豆花的日子,说那些最纯最真的味道现在是怎样也吃不到了;还有的怀念清晨里异样清亮的水花,怀念中下的芸豆,怀念用双手从土里挖出的土豆;还有脚边嗡嗡作响的蚊子,杂物房里投下的那束忽明忽亮的光。那些因为贫穷所带来的不便,并没有给人留下不好的回忆。谁能否认在煤油灯下写作业不是一件有趣的事儿?谁不怀念夜晚里那清脆的蛙声。贫穷的乡下里装载着大桩小桩幸福而快乐的日子,并不是高楼大厦提供的舒适所能媲美的。真正的快乐总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占据人的心头,那些种种都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获得。穷的只是钱,而不是快乐。快乐与穷不是自相矛盾的。

一个人若能拥有一颗丰富的内心,穷也能快乐。“炎黄”张纪清穷吗?有的人说穷,有的人不以为然。三间屋子变两间,又变一间,再换小套的,不穷的话至于吗?穷?你见过穷人资助希望工程、灾区?人人都夸他是极具人格魅力、内心善良、道德高尚的人。他穷的也只不过是钱而已。可是帮助了那么多人的他内心是多么满足啊,他总是在路上奔波,一路上也收获了不少快乐。助人为乐就是他的真实写照吧。

人穷,分穷经济、穷精神、穷文化……而快乐的人不多穷的只是钱,他们的内心世界极其富足。人可以穷,但不能穷精神、穷文化。

评:本文为层递式结构,切合题意,中心明确,结构清晰,说理充分。47

5)安于贫穷,笑对生活

现今社会人们对财富的重视已化为生活幸福与否的衡量,贫穷的人就一定是不快乐的,富裕的人就一定是快乐的。可事实告诉我们,富人有他的忧虑,而穷人却也可快乐。所以,我们不应因贫穷感到悲哀,虽然身处物质贫乏困顿之地,但我们也可内心富足,笑对生活

物质资料的贫乏并不能阻碍内心富足。“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极度欣赏的弟子颜回,他生活的贫穷并不能阻止他的向学之心,相反,在贫困的境地中,他亦能从容生活,活出他个人为后世所传颂的精彩。除了颜回,我们的诗圣杜甫在他的敝庐中也能大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期待。

无论是颜回还是杜甫,他们都是贫困之人,但他们的贫困都只是物质资料上的,他们的内心却是富足的,他们对生活的希望还是充盈的,他们对精神思想的追求也是不为贫困所阻碍的。

物质资料富裕,却未必能让我们感到内心的满足。《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他的财富总不至于让他在临死前为多烧一天灯芯而咽不下去吧!但是他却紧张得连一句遗言或是对家人的话都不在乎。严监生虽是小说中的人物,但现实生活中,为钱财奔波而不管亲情,无暇顾及生活的人和严监生又有何区别呢?每年国内都有关于幸福指数的调查,报告的结果总显示北上广这些繁华、富裕的大都市幸福指数普遍低于三四线的经济不发达的城市。

大小城市财富的对比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他们的幸福指数也值得我们思考。财富也许能给我们无虑的衣食住行,可是我们的思想和精神上的匮乏,财富却不能如衣食住行般有效地给予我们。贫困必定可以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而被改变,但财富却未必能为我们带来精神上的充实与满足。

贫穷就如黑夜,也许不如白昼明亮,但黑夜里的星辰、月轮依旧美好!别让一时的贫穷遮住我们的视线,在物质缺乏的时候,我们就丰盈我们的内心吧!精神上的富足才是永远的富足!安于贫穷,笑对生活!

评:切合题意,中心明确,结构清晰,说理充分。46

6)放慢步伐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高速发展的科技,川流不息的车流,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学生,社会就像是被摁下快进键的录像带,快速变换的画面,人影幢幢,纷繁杂乱。在这样高进度的生活背景下,越来越多人沦为时代发展的“机器”,失去了幸福的感知。因此,我们不妨适当地放慢步伐,享受生活的美丽。

放慢步伐,我们才能更容易地从生活中得到快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朝著名诗人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放弃官场,归隐田园过上隐士的生活。纵使条件艰苦,却也乐在其中。正是因为他能有一种缓慢的姿态,贴近生活,看清生活美好的本质,才能处处得着满足与快乐,才能吟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样淳朴清新得诗句。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的诗佛王维,同样也退出了世俗官场,过起悠闲自由的隐居生活。在这样慢节奏的生活中,他从旁人眼里平凡无奇的景色中看见了“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清雅画面,在被他人忽略的美感中,又得到了心灵上的满足与幸福。

如此看来,在我们生活中的确需要适当地放慢步伐,从身边细小的事情上找到快乐。

过于快节奏的生活,会让我们失去感知快乐的心,以致丧失幸福感。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在繁华的大城市,几乎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急匆匆的,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压力太大,稍一松懈就远远落后于他人。于是大家都慢慢习惯于这样的节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渐渐地,大多数人都变得冰冷麻木,对周围的失去都失去了热情,再也没有什么能使他们感到快乐。现今许多富人坐拥千万家产,却总是郁郁寡欢,毫无幸福感可言,便是这个道理。

所以,若你在路边匆匆地行路时,记住走得慢一点,抬头看看头顶蔚蓝的天宇,闻闻路边馥郁的花香,感受下阳光温暖的温度。放慢步伐,从身边平常的景色里,也能找到振奋人心的快乐。

评:切合题意,中心明确,结构清晰,但事例老套,说理还有所欠缺。44

7)不是所有的苦难都可成诗篇

安祥地晒太阳,甜蜜地打盹,万事不挂心,目光温和如羔羊。乍一看这分明描绘的是桃花源的“黄发垂髻,并怡然自得”之景。谁想到过竟出自某名作家所描绘的贵州山区、四川小凉山深处。

或许我们能有另一番解读——屋内阴暗潮湿,没有供暖设备,取暖只能坐在家门口的草垛上晒太阳;日夜辛劳做些强度大却只能维持温饱的活计,常常疲惫不堪,偶有间隙歇息便眯个眼打盹放松;的确没有城里人油价升了房价涨了工资少了福利薄了等烦心事,只惦念着下一顿有着落就好。生活的重负消磨着人生的激情与理想,所谓温和不过是在艰苦求生后被驯服的黯淡无光……

作家的描绘,是浪漫主义的诗篇,而以上,却是大多现实主义的画卷。

不是所有的苦难都能画成诗篇。过于理想化的加工不是美容,而是毁容。毁去了他人原本已不忍直视的颜表添以不恰当的粉饰。如扑上厚厚的一层铅粉,颊上补两坨猩红,就像痛苦着的小丑,看了只会让人有种复杂错综的情绪横梗在喉头。

近年来,坊间对央视的质疑声愈来愈响。人们直讽其有“回春之手”,“于苦难中发现美”等等非凡能力。比如在穷乡僻壤,政府不管不问之地发现“最美乡村教师”,在几乎被遗忘的草原部落,找到最美医生。人们并非不支持央视传播正能量的善意,但深知在重灾区亟需救援的背景下报道党员在残垣坍圮下入党之欢欣,未免有将苦难化为诗篇的嫌疑。

或许人们总相信积极美好的事物更能催人奋进,于是夜莺啼血的哀歌也可被化为欢快的乐曲。但并非所有的苦难都应加上粉饰再现于人前,只有亲历苦难者,才有资格品评其中辛甜,才能决断那于其身能否算作人生行进路上一泽清泉,一首诗篇。光凭旁人的主观臆断万万不能轻易判定这其中喜悲滋味。作为未亲身经历者。若我们要再现一些事物时,最好便是直接表达所闻所见,欲添入心中所想,那应注意有无尊重客观实际,注入的是否最贴近当事人的思想。

他人的血泪,怎能加成胭脂变作美丽的红妆?不是所有的苦难,都能化作诗篇。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物质与精神 议论文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