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一、食品安全误区

一、食品安全误区

时间:2018-06-02 23:09:02    下载该word文档

一、食品安全误区

误区一:不含防腐剂的食品纯天然

虽说不含防腐剂,但没说不含有其他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香精、色素、发色剂、增鲜剂之类都有可能在里面。也就是说,不含防腐剂,并不能保证它是纯天然状态。

误区二:不含人工色素的食品更安全

虽说食品里面不含人工色素,但色素还是会有的,只不过这些色素不是合成色素,而是从天然原材料中提取出来的。比如含有胡萝卜素的提取物、红曲色素、紫胶红等都是来源于天然食物的色素。相对而言,天然色素可以放心食用,但在提取过程中,也不排除含有微量的有机溶剂残留。

误区三:不含味精的食品可信赖

西式的产品中常见到不含味精的说明,这似乎是相对健康的食品。但不含有味精,不等于不含有谷氨酸钠这种成分,更不等于不含有人工增鲜成分,这些跟味精相比差不了多少。所以那些对味精过敏,或对食品中的钠含量有限制的消费者应该谨慎购买。

误区四:农药会对食物的安全性构成威胁

农药中的杀虫剂对人影响最大。由于采收方式不同,像白菜、萝卜、甘蓝等一次性采收的蔬菜农药残留要相对少一些,但像番茄、黄瓜、辣椒这样的连续采收的残留量将比较大。减少农药残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蔬菜放在流水下洗一洗。因为农药都是留在蔬菜的表面,是可以去掉的。

误区五:纯天然食品就是卫生安全食品

食品是否安全,不能以是否纯天然来判断。自然界中也存在原本有毒或可产生毒素的生物。比如,生鲜菜豆、黄花菜、生魔芋,不加热就是有毒的。实际上,现在纯天然可食的食品是非常少的,人类正是靠加工技术的进步,使得许多不可食的纯天然物质,加工成安全的食品。

误区:多吃保健食品(营养滋补品)

一般人通过一日三餐就可获得身体所需要的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然而,有些消费者为了使自己看起来更健康,服用一些免疫类保健品防病。殊不知免疫系统在人体内如同跷跷板,是起整体平衡作用的,如过量添加则可能会适得其反,促进病变。另外若儿童处过多的乱补还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误区:吃了有毒有害物质就会致癌

  食品当中发现有毒有害物质是非常常见的,比如烤鸭的皮含有致癌物质,量很少,我们也不天天吃,所以烤鸭不足以构成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判断某种物质是否对身体有害,要有个的概念,人体摄入某种有害物质达到一定的量,才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对于这些食品,应尽量减少食用。

从消费者角度讲,肯定希望食品零风险,但这是不现实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任务,不是消除危害而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世界上没有100%安全的食品,科学家和企业仅仅能将风险降低到一定的水平,不至于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误区:含有添加剂的食品是不安全的

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是改善食品色、香、味、形以及食品防腐保鲜的主要手段。在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被批准的食品添加剂种类比我国多很多,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只要食品企业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食品安全。

误区:有机食品一定更安全更健

在一般人的理解里,有机食品代表纯天然的健康食品。但是,英国标准局(UK Food Standards Agency)日前对55项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后发现,从营养质量角度比较,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间没有差异。法国食品安全局(French Agency for Food Safety)对食品中的干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及一些植物营养素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目前的研究也无法判定有机食品更营养。

而在安全方面,有机食品也未必更优。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化肥、化学农药、化学生长调节剂和添加剂及转基因技术,是依靠纯天然物质生产的食品。而根据我国国家标准规定,有机农业允许使用植物源农药已有研究发现植物农药对环境和动物也存在一定的危害如果有机农业的植物源农药没有控制好使用量,依然可能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因此,不管是使用合成农药还是植物源性农药,是不是安全关键还在于合理使用和监控安全的残留量。

法国食品安全局(French Agency for Food Safety)对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中的对比分析发现,有机食品中的杀虫剂残留通常会更低,但对重金属、二噁英、真菌毒素、微生物等危害物残留分析也发现无法判定哪一种体系的食品更安全

总之,目前对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的营养质量与安全的对比还停留在常规的化学分析和动物实验上,尚未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二者有何差异,所以,有机食品也未必更营养更安全。

误区:港台和国外的食品一定是安全

就说最近2年的新闻吧。20106月,国家质检总局共检出14批次的乳制品不合格,其中包括25.25吨新西兰公司出品的全脂奶粉,约150吨新加坡全脂奶粉检出阪崎肠杆菌,1吨来自美国的牛初乳检出亚硝酸盐超标。有2批次来自澳大利亚的有机婴幼儿奶粉共53吨检出磷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另有约172吨来自澳大利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也检出锌超标。2011年,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事件致使德国50人丧命。2010年,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迫使美国畜牧业召回了5亿枚鸡蛋。根据美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美国每年有4800万人次因为食物得病,相当于美国人口的1/6,其中12.8万人次严重到入院治疗,3000人死亡。还有去年的台湾塑化剂事件,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从这些案例来看,港台及国外的食物也存在安全隐患。

误区十一:牛羊肉更

开复老师认为牛羊都是食草的,所以更安全更好。不过,我们可不能忘记了疯牛病啊。1986年后蔓延不绝的疯牛病的主要原因就是饲料供应商把动物的内脏、骨、头等废弃部位粉碎之后,又配合到动物饲料当中去,最终导致了疯牛病的传播。目前欧洲、美国、日本都出现过疯牛病,因此,我国禁止从这些疫区进口牛羊肉等畜产品。疯牛病事件提醒我们,现在很多牛羊不一定都是吃草长大的;退一步说,就算是吃草或者某些植物性材料的牛羊,也可能受重金属、黄曲霉等污染,得到的牛羊肉也可能会有有害物的残留。如果仅凭牛羊吃草长大就认为一定安全,过于盲目。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鸡鸭牛羊猪肉的营养价值整体差异不大,只是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略有不同,平时都是可以吃的。不过,任何肉类都不宜多吃,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畜产品肉类50-75克,鱼虾类水产品50-100克。

二、食品安全法理解过程中的五个理解误区

一、没有真正理解食品安全监管的范围

不少基层监管人员对食品概念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食品的范围内,认为《食品安全法》所指的食品仅限于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像大米白面、油盐酱醋等。这种理解缩小了食品安全监管的范围。《食品安全法》在附则中明确规定:“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也就是说,有健功能的食品也应当归于食品安全监管范围,如具有保健功能的减肥茶、提高免疫力的饮料等保健食品。

 二、对超范围经营食品行为适用法规上存在误区

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第十条规定,工商所对辖区食品市场巡查的内容之一就是查经营资格,看食品经营者证照是否齐全和按要求悬挂,是否出租出借证照,是否超范围经营。因此,工商部门有权对食品经营者超范围经营行为进行检查,并按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查处。但是,食品安全法》施行后,其中“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的规定表明食品生产经营行业为特许行业,所以基层工商所在查处经营者超范围经营食品的行为时,应当适用作为上位法和特别法的《食品安全法》,而不能一概以无照经营查处。

三、对食品安全标准“唯一性”的认识有误区

《食品安全法》第十九条规定:“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于是,有的监管人员认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唯一标准,抽检食品的标准必须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准。但是通过《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可以看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具有强制性,但食品安全标准并不具备唯一性。对于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国家和地方都没有食品安全标准的,企业应当制定企业标准,而且国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在抽检时,也可以采用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

四、对食品虚假广告中广告代言人主体的认识有误

 《食品安全法》颁布后,一些新闻媒体依照“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就关于明星做广告代言人发表了很多评论,形成了一种广告代言人也是虚假广告责任主体的社会舆论,使有的监管人员误认为在查处虚假广告中,可以将广告代言人作为广告发布者进行查处。其实,《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四条规定:在广告中对食品质量作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给予处罚。”这说明查处食品虚假告案件要转致适用《广告法》的规定。《广告法》中规范的主体有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三种,而广告发布者是指为广告主或者广告主委托的广告经营者发布广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所以,广告代言人作为个人不能成为《广告法》规范的对象。

 五、对食品消费投诉中要求损害赔偿的理解不清

《食品安全法》规定,对消费者因购买食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而造成损害,可以向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要求食品价款10倍的赔偿。因为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也有类似的规定,有的监管人员就出现了理解上的混淆,认为消费者购买了假冒的食品,也应当获得价款10倍的赔偿。实际上,两部法律规定索赔的前提要件是不一样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只要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消费者就可以索赔。但在《食品安全法》中,如果生产经营者提供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且对消费者造成损害,此外对食品销售者而言,还必须具备“明知”的要件。如果食品销售者能够提出证据证明自己并不清楚销售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仍可以免除10倍赔偿责任。此外,两部法律规定索赔的数额也不一样。如果索赔前提要件成立,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以获得包含价款在内的双倍赔偿;依据《食品安全法》消费者则可以获得更高的赔偿。

、保健品

1、保健食品声称保健功能,应当具有科学依据,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应当包括原料名称、用量及其对应的功效;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原料只能用于保健食品生产,不得用于其他食品生产。

3、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应当真实,与注册或者备案的内容相一致,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保健食品的功能和成分应当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

实际辨别方法:

1、 看产品包装上有没有条形码

2、 看产品包装上有没有“S”标志(QS)

3、 看产品包装上有没有“小蓝帽”标志

4、 看生产日期及地址及批号(。这个一定要看仔细,因为很多保健品之所以价格便宜太厉害,就是因为这方面问题。所以要注意。而且有的生产批号是可以用来查产品真伪的。

5、 看营养成分,配方表(这样就可以更清楚产品的作用功能以及性价比。再与其他公司的同类产品做个比较,争取买到性价比高的产品,这样吃起来更放心舒心。

少吃生食,尽量吃熟食(包括喝水)。烹是很好的菌消毒方式,既可分解一部分农药残留,杀灭一些致病菌。

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尽量自己在家里做着吃,吃少油少食物。餐里的菜,不仅卫以保,并且大都多油多健康在是有害无益。

如何维权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必须真实,应当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产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须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

可向卫生局、食药监局及工商局举报,请求追回被骗钱财。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就构成诈骗。因此,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追回被骗钱财,方老太除了向有关政府部门举报外,还应向公安机关报案。

买到不合格食品如何投诉: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你买到不合格食品后

:1)可以当场要求经营者退货,退货的同时可主动向工商部门12315

机构和消费者委员会投诉、举报,以便追根索源,

消除隐患,及时查处。

2)向经营者索取购货凭证、发票。

3)当场协商不成的可直接向工商12315投诉。

4)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以要求经济赔偿,甚至追究其法律责任。工商部门的投诉举报电话:12315 

新增的食品安全法加强了处罚力度

1.强化刑事责任追究。新法对违法行为的查处上做了一个很大改革,即首先要求执法部门对违法行为进行一个判断,如果构成犯罪,就直接由公安部门进行侦查,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不构成刑事犯罪,才是由行政执法部门进行行政处罚。此外还规定,行为人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则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管理工作。

2.增设了行政拘留。新法对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经营病死畜禽、违法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等严重行为增设拘留行政处罚。

3.大幅提高了罚款额度。比如,对生产经营添加药品的食品,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等性质恶劣的违法行为,现行食品安全法规定最高可以处罚货值金额10倍的罚款,新法规定最高可以处罚货值金额30倍的罚款。

4.对重复违法行为加大处罚。新法规定,行为人在一年内累计3次因违法受到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的,给予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的处罚。

5.非法提供场所增设罚则。为了加强源头监管、全程监管,新法对明知从事无证生产经营或者从事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仍然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的行为,规定最高处以10万元罚款。

6.强化民事责任追究。新法增设首负责任制,要求接到消费者赔偿请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先行赔付,不得推诿;同时消费者在法定情形下可以要求10倍价款或者3倍损失的惩罚性赔偿金。此外,新法还强化了民事连带责任,规定对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未能履行法定义务、食品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认证机构出具虚假的论证结论,使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与相关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食品安全须知

在网购食品时,切不要贪图蝇头小利选择一些无人问津的小商家,一定要选择实力雄厚、重视买家利益,并且在食品销售上有良好经验和口碑的网站,最好选择官方网站或经过交易平台认证过的网店更有保障。很多人对进口食品情有独钟,没有标签的进口食品一定不要购买,据中国食品饮料网记者了解,所有进口食品都必须有合格的中文标签,上面应标注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或固形物含量、原产国或地区、总代理或经销商在我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或保存期等内容。购买之前,对于商品的细节问题以及退换货体系等一定要咨询清楚,注意看经营者是否有营业执照,其主体资格是否合法。

收到货物时,尽量先验货再签字,并且保管好相关凭证。注意检查食品的标签、说明内容,如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厂名、厂址、“QS”标志、生产许可证编号及产品执行标准是否一一注明。

饮食健康和安全的小建议

食物多性。养均衡是机体正常的基本保障,取足均衡的养素,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保机体健康。因此,建日常食保食物多性,多吃水果蔬菜及粗粮,肉奶适量,均衡食。不要迷信任何一的食物会有神奇功效,也品、膳食能代替食物。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一、食品安全误区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