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2017年太原市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分析最终稿

2017年太原市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分析最终稿

时间:2020-05-22 11:51:08    下载该word文档

2017年太原市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分析最终稿



2017年太原市高三模历史试卷分析

王亚伟 贺光明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试题的命制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及山西省教育厅出台的高考方案的有关要求,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坚持以问题为中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历史学科意识的理念。

命题原则:试题不强调考查内容分布的均衡性和知识点的覆盖率,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呈现方式上,基本上以材料型试题为主在能力考查上,突出了新情境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的考查。

尽最大努力接近新课标卷高考的命题风格;

尽最大能力以新情景新材料原创试题。

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以重大历史阶段特征为切入,侧重对主干知识核心特征的掌握。

二、考情数据

1.总分数据:

均分

及格率

全市校

47.1

18.26

2.选择数据:

题目名称

难度

区分度

均分

单选-24

0.64

0.24

2.55

单选-25

0.64

0.387

2.57

单选-26

0.44

0.407

1.76

单选-27

0.41

0.32

1.65

单选-28

0.29

0.3

1.17

单选-29

0.51

0.314

2.04

单选-30

0.71

0.23

2.85

单选-31

0.85

0.332

3.41

单选-32

0.58

0.4

2.33

单选-33

0.47

0.518

1.89

单选-34

0.52

0.493

2.09

单选-35

0.73

0.329

2.93

3.非选择题数据

题号

满分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41

12

3.04

2.06

0.25

0.284

44

15

5.39

2.61

0.36

0.249

45

15

7.57

2.57

0.5

0.25

46

15

4.67

2.25

0.31

0.239

47

12

4.92

2.68

0.41

0.339

48

13

6.48

2.78

0.5

0.321

三、试题分析

(一)选择题得分情况和部分试题解析

总分48分,学生平均得分为27.24分 。其中,难度系数在0.5以下有4道题,分别是26、27、2833具体解析如下:

26.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这种变化有助于

A.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 B.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

C.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 D.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初期加强集权措施的局限及其应对措施,难度系数0.44。通过阅读材料可知时间是北宋中期,材料描述的基本现象是权力的集中,以此为依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措施是为了解决北宋初年分化事权带来的弊端,提高效率以应对现实需要,故 A 项正确;B项逻辑有误,集体决策的目的是实现决策科学,而非加强中央权威;C项考查一个细节知识,宋代实行文官政治,即便枢密院长官也经常由文官担任,故“军事将领”属于偷换概念;D项貌似符合史实,是学生最喜欢的选项,但仔细推敲,发现该选项既不符合史实(北宋中期),也不符合材料(集权),因此排除。

【本题启示】审题先看时间;不要迷信既定结论;注重细节知识的把握。

27.史载,清乾隆皇帝推崇两汉经学,多次在经筵讲学(大臣为皇帝讲解儒家经典的活动)中对程朱理学提出质疑;在刊印儒学经典时,更重视《五经》而冷落宋儒推崇的《四书》。这反映出乾隆时期

A.皇帝推动儒学复兴 B.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C.思想领域渐趋保守 D.君主意图控制思想

【解析】本题借助清朝文化现象来考查政治与思想的关系,难度系数0.41。阅读材料可知,皇帝通过种种途径质疑程朱理学,推崇两汉经学,这样做的本质目的是借此控制思想,使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这符合清朝的基本特征,故D项正确。儒学复兴对应程朱理学,A项不符合材料;经世致用思潮出现在明清之际,B项既不符合材料,也不符合史实;清朝思想领域确实趋于保守,但是材料体现不出这一状况,C项符合史实与材料无关。

【本题启示】基础知识要掌握到能够迁移的程度;要让材料自己说话。

28.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这反映出

A.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B.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

C.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D.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

【解析】本题通过《南京条约》签订后,中英双方在入城问题上的争论,考查近代初期中国融入世界的艰难历程,难度系数0.29,属于偏难题目。材料通过各种信息,试图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官方与民间难以放下“天朝上国”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的状况,C项属于材料信息的完整表达。《南京条约》使中国被动开放材料反映的却是清政府抗拒开放,并没有实行开放政策,A项错误;B项错在“合理”;D选项错在“扩大侵略”,从材料可知,英方要求到城内活动,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扩大侵略,属于过度解读。错选D项考生很多,说明学生解读近代历史维度太过于单一,充满了革命史观的色彩。

【本题启示】阅读材料能力有待提升;近代历史需要去“革命化”,进行客观解读。

33.按照英国《权利法案》的设计:国王是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这表明当时英国

A.国王依然掌握实权 B.下院成为权力中心

C.资产阶级主导政权 D.形成三权分立机制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渐进变迁历程,难度系数0.47。通过材料中《权利法案》这一信息,可知时间大致为17世纪末期,结合史实可知当时的英国,国王依然掌握实权,这一点材料中也有相关提示,故A项正确。下院成为权力中心应该是在责任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B项错误;C项不符合时间;三权分立机制强调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的相互制衡,英国并不具备,材料也不能完全体现,故D项既不符合材料,也不符合史实。

【本题启示】注意时间;特别关注选项中出现的基本概念

选择题小结:

题目设计基本呈现对史实的客观性陈述,减少和不用主观性材料。试卷接近新课标卷试题风格,基本达到考查目的。

从学生情况看:

1. 审题思路不清楚,对题干中出现的关键信息把握不准。

2. 对题肢的重视程度不够,题肢关键词审读不清。

3. 主干知识、核心考点掌握不够,知识迁移能力严重不足

4. 材料阅读能力有限,很难准确全面提取材料信息。

(二)非选择题部分

总分52分,均分19.86分。其中必做题部分难度系数在0.5以下的题目为40题第1问和41题。具体分析如下:

40题:该题满分25分,均分11.4分。难度系数0.46,属于难度较大题目。此题以社会史领域的报刊切入,力图做到古今贯通;知识背景主要考中国古代文明状况与近代社会变迁;从能力要求看,综合考查了信息提取与概括,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能力、多角度评价历史的能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报纸发展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题目中答项语为概括,要求既要能够从材料中提取出相关信息,又能进行适当的概括提炼。

中心语为“趋势”,要求学生区别“变化”与“趋势”的不同答题规范,总体节奏应该是“……化”、“趋于……”、“逐渐……”等。

“分析成因”有三个基本要求:其一是结合相关变化;其二是具备一定角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方面;其三是调动所学知识,找到影响这些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报业出现的新变化。

题目中答项语为“评述”, 即描述、评价;中心语为“新变化”,是所要评述的对象。故解题正确思路应是1.指出变化有哪些;2.分析导致变化的原因;3.评价变化带来的影响。与趋势相比,变化的回答要尽量具体,要充分利用材料信息;原因的分析应结合中国近代基本状况,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入手;影响也需具备一定角度。

学生失分较多的情况:

1、审题不清,尤其是行为动词关注不到位。

2、提取材料信息能力比较有限。概括能力差,对材料信息进行原文照抄,对同类具体的信息不能归结,依旧做罗列性的具体陈述。

3、答题规范性差,多数学生不能做到分要点、分层次,而是写成一片;有的要点重复,即几个要点答的是同一个方面。

从优秀试卷的情况看,答题规范是第一要素。

试卷规范,整洁,答题有层次、要点,一目了然。

较差试卷不仅毫无规范性,而且做不到信息的提炼概括,如下:

40题小结:

1.审题是第一要务,要明确出题人的设问方向,归纳不同设问的答题思路。

2.逐句提取材料关键信息,要点表述力戒罗嗦、重复

3.组织答案要条理,做到层次化、要点化、序号化。

4.材料题要多练、精练;适当进行错题反思。

41题:在模仿近年来高考真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尝试。本题满分12分,均分3.04分,难度系数0.25,属于难度较高、区分度较大题目。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代议制政府、自由市场、法治和公民社会,这些原本是西欧和北美社会的四大支柱。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支柱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使得西方社会在公元16世纪后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20世纪后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

——尼尔·弗格森《西方的衰落》

结合材料与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从四大支柱中任选一个或多个,探讨这个(些)要素与西方发展历程之间的关系。(要求:自行拟定论题,围绕该论题展开探讨。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此题以“四大支柱与西方文明”切入,意在考查学生对西方近现代的理解,要求学生精准审清题意,解读材料信息,调动知识对所拟论题加以探讨论证的能力。

本题做题步骤如下:

1、通过审题,明确该题要求学生拟定论题,而论题需要探讨四大支柱与西方发展历程之间的关系。

2、回到材料,了解材料关于四大支柱与西方兴衰的论述。

3、选取一个自已熟悉的支柱,拟定论题,调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探讨。

4、答案组织尽量条理规范,最后得出一定的结论

学生失分情况:

1.审题不清,个别学生甚至离题万里。

2.材料阅读能力差或者基本不看材料。

3.史实运用不够熟练,迁移能力有限。

4.成文表述的能力较差,答案缺乏逻辑性

以上较差样卷的突出特征是对材料话题的理解偏差

而优秀样卷的特征首先对材料的主题解读准确,也就是说命中了命题人的立意。

其次,答题思路清晰、规范,有层次,并能够调动所学知识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阐释。

再次,逻辑严谨,结论能够升华。

41题总结:

最新考纲当中明确增加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能力要求,这是2016年新课标卷41题的基本能力立意,每一年题型情景会改变,但这一能力要求一定会被长期贯彻。这就要求我们:

1.加强对考纲的研读和对近年新课标卷41题题型变化的研究,从中总结基本答题思路。

2.加强审题训练,明确设问方向。

3.夯实基础知识,提升知识迁移能力。

4.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进行41题专项训练。

(三)选修部分

总分15分,均分分别为44题5.39分,45题7.57分、46题4.67分,难度系数在0.5以下的题目是46题。具体分析如下:

44题考查汉代户籍制度改革。从选题人数和均分来看难度较。失分主要在第一小问,原因主要在于材料信息提取不到位,“特点”的归纳概括能力弱;第二问“作用”的回答缺乏一定角度

45题考查课本知识“租借法案”,题目本身难度不大,得分率较高。但是可能由于开课学校不多,故选题学生较少。失分原因主要是不能提取材料信息,并进行适当归纳。

46题考查了晚清人物盛宣怀,有一定难度。失分原因在于概括能力有限,不能从材料信息中概括盛宣怀社会活动的特点; “倾向”的设问把握不准,答不出“绝对化”,需要加强相关练习。

四、阅卷中总体发现的突出问题

1.审题能力有待加强,不能准确把握设问中的关键信息。

2.提取信息和概括能力差,照抄材料普遍。

3.基础知识有限,知识迁移能力较差

4.答题规范性差,笼统作答,写成一片,毫无层次逻辑;要点重复,大网捞鱼,侥幸心理。

5.语言表述能力极差,缺少逻辑,遣词造句粗野生硬。

五、最后一个月复习建议

1.回归高考,通过研究高考真题提炼高频考点,弄清这些知识点的核心特征和相关知识(包括背景、影响等)。

2.回归课本,查缺补漏,强化对相关细节知识的理解。

3.整理基本概念,强化对常见概念的认识。

4.研究高考真题命题特点,提高学科核心素养,试题精选、精练,精讲。

5.了解和把握高考阅卷特点,强化答题规范。

6.适当关注学术前沿与社会热点,提升人文素养与家国情怀。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