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中政治知识点

高中政治知识点

时间:2020-06-14 16:42:43    下载该word文档

必修一《经济生活》

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会减少;②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较小,高档耐用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③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反之,其替代品需求量减少,互补品需求量增加。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反之,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措施?

①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③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其后顾之忧。

.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⑥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念的制约。——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

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恩格尔系数的内涵、影响及标准?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过大,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5、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和措施?

1)原因: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2)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①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③加快科技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竞争优势。

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⑤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8、为什么重视就业? 解决措施?

1)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因此,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2)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党和政府:①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增加就业总量。②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结构;②加强宏观调控,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提供就业的指导和技能培训的机会。

劳动者①转变观念,树立正确就业观——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③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企业:①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同时,承担相应社会责任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

9、劳动者如何依法维护权益?

维权基础: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②维权依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调、申请调解、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10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原因: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②现阶段我国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较大也要求收入分配公平。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④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促进分配公平的措施

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④再分配更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强化税收调节,控制收入差距;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⑤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1、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是什么: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效率与公平也存在矛盾: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两者对立的根源是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2)怎么做: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出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12财政的作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财政作用

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的关系、源与流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是提高国家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

②国家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13、什么叫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有那些?

1)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14、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政府:①建立以道德为此支撑以法律为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

企业:①自觉遵循市场交易规则;②诚信经营,守法、守德承担社会责任。

个人: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维权。

15、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其主要目标和手段是什么?

1)原因: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宏观调控手段:经济手段(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行政指示、规定、命令)。

1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①第一要义是发展。②核心是以人为本。③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④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7、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④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⑤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18、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①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创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防需求的方针。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9、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③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如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加强宏观调控,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调控资源;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⑤开展节能减排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节能技术,淘汰落后产能;⑥引导公民树立节能环保意识,绿色消费。(注意:如果问企业如何节能降耗,可根据上述措施适当进行主体转换)

2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利与弊

①利: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②弊: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2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

①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坚持对外开放,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利用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

②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依靠科技,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3、我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贸易摩擦?

①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掌握核心技术,培育自主品牌;

②根据国际市场检测标准,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③加强企业自律,重视信誉、形象;

④优化出口结构,加快出口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价格竞争转到树立品牌、提升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方向上来;

⑤熟悉规则,按规则办事,利用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经济生活》常见意义类术语:

1)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组织答点。(可联系财政作用,又好又快发展等内容)

①(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④(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⑤(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 

⑥(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增强经济实力 

⑦(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⑧(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工业方面)

⑨(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城乡一体化。 (农业方面)

2)从“集体”的角度组织答点。(企业、产业、农村、城镇等)

①企业、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②产业: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

③农村、城镇: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 3)(3)从“个体”的角度组织答点。

①有利于方便、丰富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调动积极性 ,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②有利于维护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积极性。 

必修二《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和政体分别是什么?——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决定了我国政府的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政体、政党制度以及我国的外交政策,是政治生活全书的统领。)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什么?——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的特点及其表现是什么? ——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4、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什么?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政治自由(公民有言论、出版、游行、集会、示威等自由) ③监督权 (其中,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标志。)

5、宪法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是什么?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哪些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7、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意义?

方式: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

意义: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2)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性,(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4)也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关心公民的政治责任感。          

8、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意义?如何行使监督权?

1)方式:①信访举报制度; 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舆论监督制度④ 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是新形式。

2)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筹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负责地行使监督权。

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另一方面要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9、民主管理的途径,意义?

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是民主管理的途径,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是基层政权组织(不是政府)

发展基层民主,以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径。

主观题涉及公民的知识点整合:

①我国的国体,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②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公民要履行的政治性义务;④公民政治参与要坚持三个原则;⑤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坚持党的领导,遵守法律;⑥四种民主参与的途径和意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0、政府的宗旨?原则?职能?

1)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2)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

3职能——管理和服务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提升软实力。)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生态环境。)

11、怎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基本要求是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③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2、如何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监督?——阳光工程

1)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2)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行政系统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3)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政府自觉接受监督

主观题涉及政府的知识点整合: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府的性质和宗旨;②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四个),服务型政府;③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⑤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⑥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监督;⑦坚持权为民多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政府权威。⑧坚持党的领导。

13、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4、人民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义务:①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②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要求;③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1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6、人大制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即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

①从人大与人民的关系看,一方面,各级人民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原选举单位有权罢免自己选举出的代表。另一方面,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②从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看,一方面,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另一方面,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其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分工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③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看,一方面,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主观题涉及人大代表的知识点整合:

①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②是行使权利的表现(审议权;提案权、质询权、表决权)

③是履行义务的需要(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④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监督

17、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18、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由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定的。

3)意义: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的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9、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基本方式是什么?

1)方式: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2)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2、人民政协的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不是国家机关,不是政府)

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主观题涉及中国共产党的知识点整合:

①党的地位决定的(领导核心和执政地位);

②性质(两个先锋队和三个代表)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决定的;

③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④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三种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⑤指导思想:坚持中特理论体系

⑥党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⑦加强党自身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把党的主张同人民意志统一起来。(选修)

23、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核心内容:自治权

26、主权国家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27、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的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

28、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和冲突。

29、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是什么?——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决定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和前提,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0、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和平与发展问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31、(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新特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2、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决定因素是什么?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33、我国的外交政策基本内容是什么?

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3)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主观题涉及国际社会的知识点整合:

①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②主权国家的权利、义务;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原则;③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时代潮流);④国际竞争的实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⑤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要求。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⑥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因素、基本内容。视题目灵活运用)

⑦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还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政治生活》常见意义类术语:

1)对人民:(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提高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激情或热情、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2)对政府:坚持了对人民负责;(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 ,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有利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有利于)政府审慎用权,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有利于)树立政府的权威;

3)对党:(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4)对国家:巩固国家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

5)对地区、世界的意义 :(有利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或地区的安定与团结,构建和谐世界。

必修三《文化生活》

1、文化的社会作用?

①(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③(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是民族性世界性的统一。

(为什么:世界各民族间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的社会实践决定了文化是世界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文化是民族的。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5、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1途径:①商业贸易 ②人口迁徙 ③教育 ④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

2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作用和特点——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6、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从“走出去”的角度: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繁荣。

②从“引进来”的角度: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游戏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7、传统文化的特点?

特点:(1)继承性(2)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同时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8、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继续保持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自觉地加以改造剔除

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9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0、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社会制度的更替;②科学技术的进步;③思想运动;④教育。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产生重要影响。

11、文化创新的途径?

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基本途径一):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必须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同时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基本途径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⑤文化创新要依靠人民群众,满足群众的需求

1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汉字(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⑴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⑵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⑶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3、发展民族文化的意义?

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P70

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意义: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15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喜”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2)“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16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大众文化

1)发展大众文化的原因: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2)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18、如何何净化文化环境or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国家——①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②弘扬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③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④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风尚。

文化企业——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切实履行文化传承的义务

个人——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眼力,拒绝污染,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19、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②必要性:多种文化并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③重要性:引领社会思潮,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0、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②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投入、设施)

③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④开展群众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思道修养和文化修养。

21、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22、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1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2主要内容:——核心:为人民服务 原则:集体主义 重点:增强诚信意识

3要求: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传统美德相承接

23、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地位: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4、怎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①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无止尽的过程。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学习科学理论,树立崇高理想,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25、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①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保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③立足于中特实践,发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汲取世界文化长处,不断创新,满足群众需求,发展大众文化。④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方法论)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发挥主动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二、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方法论)要重视实践活动,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

★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方法论)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方法论)①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①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②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树立全局意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重内部的有序性和结构的优化。

★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

事物发展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事物的发展史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矛盾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①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1、【对立统一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方法论)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方法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在不同场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占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①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矛盾主次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论。(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矛盾分析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以上矛盾原理对用的方法论均属于矛盾分析方法。

★创新

1、【辩证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实质是扬弃。(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四、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①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注重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方法论)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价值观

3、【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表现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人生观

4、【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5、【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2)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即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要求: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主观条件:

①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

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以及国际环境等,都是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

国家

首脑称谓

政体(国家管理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

意大利

总理

议会制共和制

单一制

中国

国家主席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单一制

美国

总统

总统制共和制

联邦制

德国

总理

议会制共和制

联邦制

英国

首相

君主立宪制

单一制

加拿大

总理

君主立宪制

联邦制

法国

总统

半议会半总统制

单一制

2维护我国国家统一?

1)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

2)怎样维护国家统一:①要维护民族团结,不断增强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②要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就要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入侵和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

3、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形式的共性和个性?

1)与资本主义的管理形式有共同点,同属于代议制

2)最显著、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实行民主集中制

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从根本上讲,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和特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主要机构:国王、议会和内阁

国王:只是一个“虚位元首”,按内阁的意志行使形式上的权力,承担国家元首等礼仪性职能。

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下院有“至尊议会”之称,拥有极大的权力,包括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20世纪以来,英国议会的实际权力不断萎缩。

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从议会产生,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英国政体运行的特点):国王、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既有分权,又有制约。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实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是资产阶级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如何认识?)

5、法国政体的运行及特点?

1)法国政体的运行

①总统权力的运行:总统掌握大政方针,通过任免总理和组织政府、主持内阁会议,直接领导国家行政权力的实施,尤其在国防和外交领域(施政重点)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②总理权力的运行:总理领导政府具体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施政重点在内政经济。

③议会权力的运行:议会拥有立法权和监督权,监督和制约政府,在国家政治体制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法国政体的特点

①半总统半议会制。A.尽管总统任命总理并主持内阁会议,但宪法规定政府应对议会负责,议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限制政府的行为或追究政府的政治责任,从而使总统的权力大打折扣。B.议会对总统有直接和间接的监督权。C.总统的重要文件、命令要由总理副署。

②左右共治。即总统和总理不是一个党派。

③多党制。

专题:美国(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制,利益集团制)

6如何认识美国的联邦制?

1)联邦制是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美国是典型的联邦制国家

2)美国联邦制的基本特征:联邦与州分享权力;联邦与州在各自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联邦地位高于州

3)美国联邦制的利弊

①美国联邦制的最大优点在于,在保持联邦是一个强大、统一国家的同时,确保州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②美国联邦制的最大问题是效率不高,联与州相互扯皮、推诿、各州政府各自为政。

③美国联邦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它不可能改变美国的国家性质,更不可能给劳动人民带来幸福和自由。

7美国的两党制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表现和实质?

1表现:两大政党通过竞选争夺执政地位(总统选举、国会选举)

2作用:两党制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相互监督和制衡的机制保障。

3实质:美国的两党制实质上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政党制度,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一项政治制度。

复习提示:①能结合美国国会和总统选举过程加以分析说明。

②正确看待两党的政策主张?:美国两党在一些具体议题上的政策差别是两党制得以运行的基础,两党互相牵制,避免任何一方走向极端,背离美国的基本价值观。两党为争夺民众,不得不竞相提出符合选民利益的政策主张,客观上反映了一定的民意,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在施政过程中,由于有在野党的监督和制约,执政党一般不敢过分滥用权力。

8美国政府权力运行的原则?——“三权分立”

1)地位与核心内容:三权分立是美国联邦政府组织和运行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是权力分立、制约和平衡

2)权力分立、制衡的表现:

立法权属于国会,但受总统和法院的制约。(总统:立法否决权 行政权 立法倡议权)(法院:违宪)

②行政权属于总统,但受到国会和法院的制约。(国会:财政权 监督权)(法院:违宪审查权;宪法解释权)

③司法权属于法院,但受到总统和国会的制约。(总统:提名法官权 法官人数法院设立)(国会:任命批准权和弹劾权;修宪权)

3)如何评价?

积极:对于反对封建专制,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有积极作用。

消极:它只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权力分配的机制三大权力机关互相扯皮,效率低下难以在政治实践中真正贯彻。

本质:是一种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有效地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的统治,但是广大劳动人民不可能享有真正的民主。

9、分析美国利益集团的作用和实质?

1)政治作用

A积极作用 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中起着充当公民与政府间桥梁的作用。资产阶级各派及其代理人通过利益集团竞争和分享国家权力,相互制衡,有助于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B美国利益集团的虚伪性和消极作用:①只有少数利益集团对国家决策产生决定性作用,代表劳动人民的众多利益集团影响力却很小。②利益集团作为公众参与政治的“中间人”,垄断了公众接近政府权力的途径。③各种利益集团内部很少有什么民主机制,大都为少数人所控制。利益集团为政府腐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利益集团机制的实质

利益集团是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机器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在“民意”的幌子下控制权力。

专题:民主集中制——我国人大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0、我国的政体是什么?地位?基本内容?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其他国家机关由权力机关产生,各司其职,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

11、人大制的组织活动最重要特点(即原则)?如何体现?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2)如何体现(或如何运行)

①在人大和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在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大方两个积极性

12、为什么要坚持民主集中制?

实行民主集中制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意义:是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必然要求: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3.怎样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和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有哪些?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如何?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党;公民)

加强人大的自身建设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

14、党与人大的关系?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②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都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③党领导、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能,党的主张要提交到人大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实现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

15、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意义?

1)有利于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统一起来(2)有利于把党的决策和决策的贯彻执行统一起来(3)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及其领导人员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

16、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都属于代议制。

2)不同点:西方议会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掌权,维护和实现资产阶级利益,实行三权分立制;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基础上,其实质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实行民主集中制。

17、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作用?

1)按照成员的性质,可以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按照地理范围,可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按照职能范围,国家组织可以分为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2)国际组织的作用?

积极作用:①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②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消极作用: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制约,有其局限性。当成员之间的矛盾激化时,国际组织的能力就受到影响。一些大国依仗实力,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强权和霸权的工具。

18.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①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参与各种国际组织,主动参与各个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②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促进人类和平、发展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中国高度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为本地区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④中国积极发展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出了贡献。

19.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政府间、世界性、一般性)

1)地位: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2)作用: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20.世贸组织属于哪一类的国际组织?政府间、世界性、专门性

1)基本原则: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包括: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非歧视原则中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2)作用:世贸组织加强了国际多边贸易体制,深化了国际分工和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促进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市场经济的普及,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换。但是,世贸组织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也制约起作用的发挥。

21.欧盟属于哪一类的国际组织? (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

1)宗旨: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各成员国共同目标:促进世界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

2)地位:欧盟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3)作用 欧盟在国际事务中有重要影响,发挥着重大作用。主张多边主义方针,主张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上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主张国际反恐必须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4)中国与欧盟 如何理解“中欧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是好伙伴、好朋友”?)

关系:中国与欧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国家事务、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中国重视欧盟在地区和国家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

原因:中欧之间有许多共同点。中欧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多边主义,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主张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双方有共同的国家利益。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高中政治知识点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