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祖国统一台湾

祖国统一台湾

时间:2015-06-08 19:41:43    下载该word文档

祖国统一台湾

学院自动化学院 学号2014201424 姓名:薛利昆

1、 国家

国家政治地理学名词。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地理范畴,国家是指被人民、文化、语言、地理区别出来的领土;被政治自治权区别出来的一块领地;一个领地或者邦国的人民;跟特定的人有关联的地区。一般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征,它是一种拥有治理一个社会的权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内拥有外部和内部的主权。各种主权包括为:

独立权

独立权指国家依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外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平等权

平等权指国家在参与国际法律关系时,不论大小强弱,发展水平,都具有平等的地位和资格,平等地享有国际法上的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主要表现在:国家在国际组织或国际会议中平等地享有代表权和投票权;国家平等地享有缔约权;国家平等地享有荣誉权;国家之间没有管辖权等等。

自保权

自保权指国家采取防御及自卫措施保卫自己生存和独立不受侵犯的权利。它包括国防权和自卫权两方面的内容:

1)国防权是国家制定国防政策,进行国防建设,防备外来侵犯的权利。

2)自卫权是国家遭受外国武力进攻时,单独或与其他有关国家一起进行武力反击的权利。国家可以单独自卫,也可以实行集体自卫。

管辖权

国家的管辖权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属地管辖权。又称属地优越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域内一切不享有特权与豁免权的人、事、物进行管辖的权利(属地管辖权不适用于领域内依法享有特权与豁免的外国人或外国财产)。

2)属人管辖权。或称国籍管辖权,是指国家对无论位于何地的具有本国国籍的自然人、法人或特定物进行管辖的权利。

3)保护性管辖权。特指国家对在该国域外犯有危害该国安全、领土完整、政治独立及其他重大政治、经济利益等罪行的外国人进行管辖的权利。这种管辖权的行使一般基于两个条件:一、外国人在领土外的行为所侵害的是该国或其公民的重大利益,构成该国刑法规定之罪行或规定应处一定刑罚以上的罪行;二、该行为根据行为地的法律同样构成应处刑罚的罪行(双重归罪)。保护性管辖权的行使有两种方式:上述行为人进入该受害国境内被依法拘捕和管辖;通过国家间对行为人的引渡实现受害国的管辖权。

4)普遍性管辖权。国家对任何人在任何地域所犯的严重危害国际社会普遍利益的国际罪行进行管辖的权利。海盗罪、战争罪、破坏和平罪、违反人道罪等已被公认为国家普遍管辖权的对象。国家的普遍管辖权只能在本国管辖范围内或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权的区域行使。

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当前大陆与台湾还没有统一成为一个国家,因为各种权利还没有统一,但是历史上大陆与台湾同属于一个国家,因此在现阶段,中华儿女都需要将祖国的统一作为一种历史责任,与义务。这因此产生中华民族的统一问题。

2、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古有“瀛洲”“东鲲”“夷洲(州)”“琉求(球)”等多种名称。到明朝时,常以局部地名如鸡笼、淡水、大丹等代替全岛的名称,台湾这个名称起于清康熙二十三年,即1684年。当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从此,台湾成为代表全岛的正式名称,一直延用至今。

明朝时,中国政府对台湾的经营已非常严密和富有成效。为了防倭寇对大陆的侵袭,加强了澎湖和台湾的防卫。先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后又增设“游兵”,各岛配备船只20艘,士兵800人,在基隆、淡水常年驻屯军队。

160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趁中国驻澎列岛兵力单薄之际,侵入当地,但年底即被明朝军队赶走,1622年,荷兰人再次入侵,于1624年再次被驱逐。不久,荷兰人趁明末大陆大乱中国政府无暇顾及台湾的时机,占据了台湾南部,后又赶走了占据台湾北部的西班牙人,占领了台湾全岛。1661年抗清将领郑成功决意渡海收复台湾,作为抗清的基地。166221日,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人占据台湾38年的历史结束了。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建立起正规的地方政权,设一府二县进行治理。他大力号召大陆民众移居台湾,开垦土地,发展生产,举办教育,发展贸易。台湾的经济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不久就病逝了,由他的儿子、孙子相继治理台湾。此时已在大陆确立了统治地区的清政府曾几度与之会谈,但却未有结果。1683年,清政府决定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在澎湖一战,清军获胜,郑氏军队军心动摇,台湾民心瓦解。于是,郑成功之孙郑克爽于8月向清政府具表请求归顺。

清政府治理台湾后,先在台南设立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1885年又将台湾府升格为台湾省,成为中国的行省之一。从1683年到1895年的212年间,清政府广招东南沿海居民移居台湾,对台湾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开煤矿设机器局、修公路、筑铁路、办邮局、开新式学堂,使台湾得到了开发。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在其后的战争中抢占了澎湖列岛。战争最终以清政府战败求和结束。1895417日,清政府的钦差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全权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今下关)春帆楼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连同辽东半岛一起割让给日本,使台湾和澎湖列岛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即194112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对日宣战布告》说:“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关系者一律废止。”根据国际法规,两国进入战争状态后,所有一切战前条约立即失效,《马关条约》自然也属失效的战前条约之列。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于1943121日签署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7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8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传到台湾,台湾同胞欣喜若狂,奔走相告,欢庆台湾光复,重回祖国怀抱,到处流传着陆游的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0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举行了对驻台日军的受降仪式,这一天被定为“台湾光复日”。

1948年底,淮海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已摇摇欲坠。蒋介石选中台湾作为中后基地。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基地重庆解放,12月,国民党正式“迁都”台北,蒋介石也到达台湾。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军政人员计100万人退居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偏安一隅,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再度陷入分离局面。

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后,抗拒统一,图谋反攻大陆。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着手解放台湾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军队进入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扶持国民党政权,形成台湾与大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台湾问题由此产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当时的美国政府本来可以从中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但是它没有这样做,而是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并且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19506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了台湾海峡,美国第十三航空队进驻了台湾。1954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省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美国政府继续干预中国内政的错误政策,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台湾问题自此亦成为中美两国间的重大争端。

3、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努力

建国后,百废待举,尽管面临很多困难,但以毛泽东为核心党的第一领导集体毅然决定以“武力解放台湾”。1949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指出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绝对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地。194912月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战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

但由于我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无法在东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同时作战,因而“武力解放台湾”的计划因抗美援朝的任务而被迫暂时搁置。

20世纪50年代中期伴随着《朝鲜停战协议》和《印度支那停战协议》的先后签订,亚太地区国家希望和平的呼声逐渐高涨,国际和两岸形势的重大变化促使党中央开始考虑通过和平途径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这是我党对台方针政策的一次重大转变。

以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政策,19821月,邓小平指出:“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创造性地提出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这是我党对台方针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转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是:(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高度自治;(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首先被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这一政策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必将继续为推动台湾问题最终解决。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香港、澳门回归中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将为我们最终解决台湾问题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1995130日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新春讲话”,提出对台政策“八项主张”,简称“江八点”,成为大陆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湾当局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两岸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进行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谈判;不承诺放弃对台使用武力;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欢迎台湾当局领导人以适当身份访问大陆。

面对陈水扁当局坚持走“法理台独”的严峻形势,胡总书记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的“四点意见”,同年3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胡锦涛对台政策是对邓小平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与“江八点”的继承与发展,是针对错综复杂的台湾岛内政治社会形势、国际局势与两岸关系发展形势所提出的大政方略。

4现阶段台湾问题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挑战

(一)两岸在一些重大敏感议题上存在结构性的矛盾。两岸在台当局政治定位,台湾国际空间,军事互信等敏感议题存在重大矛盾和分歧,如果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就有可能压缩两岸政治谈判空间,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和发展框架的建构。

(二)美,日的“以台制华”战略的破坏力不可小视。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美日根据所谓的“大国威胁论”,不断的以各种随着中国经理由干涉中国内政。更是借两岸关系大做文章,使得两岸关系紧张。

(三)岛内民意走势复杂。大陆争取台湾民心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由于两岸长期隔绝,并不断受到“反共”和“台独”的宣传影响,台湾部分民众对大陆有很深的误解。这也深深严重影响着两岸关系的和平与发展。

(2) 机遇

(一)祖国大陆有发展两岸关系的诚意和善意。大陆拿出了巨大的政治让步,准许地方政权台湾拥有军队。只需要在国际上的有一个外交权。这让台湾的自治权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与实施。

(二)台湾当局在大陆政策上的调整。台湾当前为国民党执政,这位两岸的对话与交流提供一个有利条件。但下期的选举形式并没有体现国民党的优势,这让两岸关系蒙上了不可预知的阴影。

(三)岛内社情民意有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通过两岸共同的努力培养下,台湾的民意有了巨大的改善,保证了两岸的统一有了民意支持。但民意走势变化复杂,也对未来的对话与交流产生了不可预知的风险。

5、德国模式

德国的统一可以说是20世纪最独特而又大胆的试验,在这一过程中,西德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德既坚持原则,又善于提出新的思想和思路。和东德主张德国统一到寻求民族分离相比,始终把实现德国统一作为自己的目标,提出了“一族两国”论,创造出一种两德之间不是外国关系的特殊模式。

二、德能够抓住机遇,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国家统一。在东欧剧变中,东德发生了群众大规模示威游行、昂纳克下台、斯多夫辞职和柏林墙倒塌等事件,西德抓住了这个统一德国的大好时机。

三、西德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这是实现统一的根本保证。第二次世界大后,美国的大力扶持下,西德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到20世纪后半期,西德人均国民收入就已超过美国,跃居资本主义国家首位。强大的经济实力为西德推行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的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从两德统一的结果来看,德国的统一是一种典型的吸纳型统一。吸纳型统一是指实力较弱的一方“加入”实力较强的一方,且完全按照后者的模式 改造自己。

4、台湾问题解决

4.1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的缘起是为两岸协商寻求与奠定政治基础。两岸授权民间团体事务性协商开启后,需要双方为协商奠定明确的政治基础。199210月底至12月初, 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举行会谈,会谈后又通过数次函电往来,最终形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九二共识”的精髓是求同存异。

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才能在隔绝40多年后举行汪辜会谈;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国共两党领导人才能在20054月举行历史性会谈,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双方才能在20086月恢复两会制度性协商,先后达成ECFA18项协议和多项共识;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才能形成今天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交流态势。

4.2统一坚持的基本条件

基本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基本国策:一国两制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基础,解决台湾问题的态度:积极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

统一的依据:

1、根本保证: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2、人心所向:结束台湾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历史依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实略);

4、国际法依据:中美联合公报、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建交公报等国际文献关于台湾问题的原则;

5、政策保证: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

6、榜样借鉴:港澳回归,并保持了繁荣,提供了榜样和借鉴;

4.3、与两德统一的比较

1、两德在合并前是两个国家,东德的国际地位相比较台湾来说更高。虽然两岸的社会制度不同,但毕竟不是两个国家。

2、东欧的不稳定,物质缺乏引起苏联解体,东欧崩溃,证明了苏联模式的僵化,不能解决人类基本生存的物质条件,东德作为苏联控制区命运也随着苏联的命运的起伏而动荡。最终苏联模式也被证明是失败的模式,但是在台湾,台湾作为美国的前哨,美国并没有表现于苏联那般没落。台湾当前经济社会也与动荡的东德相比稳定多。

3、台湾相比较东德,自由思潮相比更为泛滥。追求独立的思想也更为激进。

4、台湾多党轮流执政的政治组织体制也让社会更稳定,不会出现东德的剧烈的社会动荡。出现统一与独立的时间相比较都不是更剧烈,也相比较与更为中庸,因此大陆与台湾的统一会更为持久。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4.4统一策略

1、大陆保证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大陆的团结与实力是保证统一的必备条件。

2、按现阶段的经济、文化政策继续推进两岸交往,增强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认同度面对国际国内事务中,大陆综合实力强,大陆主动示好,消除岛内对大陆的长久的恐惧感。

3、不放弃武力统一,并做好武力准备。

4积极采用和平方式统一,做好法理准备。

5、保证美国及其其他国家介入的准备,做好一切阻止其他国家或组织干涉的准备。

6、与台湾反台独结成紧密的联盟。

7、压缩台湾的国际发言权、在一个中国框架内给予台湾的国际认同感。

8抓住机会,越早统一,难度越小,时间长之后,台湾人民的归属感降低认同度也下降。时间长,即便统一后,两岸的兼容也会很差。

9做好台湾岛内给政党交流工作。政党之间在为竞选而造势时竟可能的去掉台独,引领岛内民意。

5 结语

中华民族必将团结战胜分裂的困难终有统一的时刻也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虽然两岸和平统一的道路还会有坎坷和曲折,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把握总的方向和原则,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提出灵活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把握、引导、创造导向事业成功的有利因素,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最终实现两岸统一是完全可能的。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祖国统一台湾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