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含3套新高考模拟卷)三维斋2017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含3套新高考模拟卷)三维斋2017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时间:2020-06-12 07:34:16    下载该word文档

2017年山东省济宁市三维斋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1-4题,每题1分,5-10题,每题2分,共16分)

1.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树根“变”根雕 B.葡萄“变”美酒

C.玉石“变”印章 D.玩具机器人“变”形

2.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组成(或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物质性质的 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可以用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铁通不能盛放波尔多液,是因为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氢氧化钾溶液、石灰水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是因为它们都含有OH

3.下列选项中的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4.某处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缓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iO2中的Si的化合价为+4 B.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

C.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 D.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

5.下列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A.C+O2CO2 B.CO+CuOCu+CO2

C.2H2O2H2+O2 D.HCl+NaHCO3NaCl+CO2+H2O

6.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为25g

B.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甲物质从50℃降温到3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从50℃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5%

7.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

A.先红,不变红 B.先红,不变红

C.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D.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8.下列方法能达到提纯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A.CaO(CaCO3):放入适量稀盐酸

B.H2(HCl):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C.N2(O2):通过足量红热的木炭

D.CO2(CO):点燃

9.有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Na2SO4溶液.某实验小组分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

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  )

A.②③④①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④③

10.某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几种离子:Na+、Cl、Ca2+、Ba2+、SO42﹣、CO32﹣,现取两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一定存在C1

B.一定存在CO32﹣,可能存在Ba2+

C.一定存在Na+

D.一定存在SO42﹣,可能存在Ca2+

 

二、填空与简答(共17分)

11.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

(1)低碳出行是为了减少  的排放.

(2)硬水中的钙离子是以碳酸氢钙的形式存在的,试写出碳酸氢钙的化学式为  

(3)以下服装的饰品中,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填序号).

A、真丝领带 B、真皮手套 C、羊毛围巾 D、尼龙长袜

(4)举重运动员比赛时,常用的防滑剂是碱是碳酸镁〔Mg5(OH)2(CO34〕,它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Mg5(OH)2(CO345MgO+X+4CO2↑,则X的化学式为  

12.“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观察如图,回答问题.

(1)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

(2)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填编号);

(3)微粒C位于第  周期.

13.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大量Mg2+、Cu2+、Fe3+、K+、H+、NO3、SO42﹣、OH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通过下实验进行检验:

(1)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

(2)向上述待测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3)像上述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现象.

据此可以判断该待测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依次写出(2)中加入氢氧化钠后的离子反应:    

14.如图是化学园地中一张表示物质间反应关系的卡片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在溶液体系中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三处的卡片尚未粘贴.

请你思考一种粘贴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1)A处贴上的卡片可以是  (写出卡片上物质的化学式).

(2)B处卡片中的物质是一种  (选填“酸”、“碱”或“盐”).

(3)C处卡片中的物质与Fe反应,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4)你认为下列物质可用来替换“Fe”位置的是  (填序号).

NaOH   Zn    Ag    Fe2O3

15.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健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甲醛浸泡的海鲜有利于保鲜

B、用氢氧化钠溶液漂洗的鸡爪,干净

C、利于节约的原则,可以用生霉的大米喂牲畜

D、为了人体健康,应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E、返青粽叶含有重金属盐,不能使用.

 

三、实验与探究(共11分)

16.如图1是实验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一瓶氧气,来做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实验,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发现问题】纯净的氢气能在氧气中安静地燃烧,纯净的氢气还能在其他物质中燃烧吗?

【实验方案】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制取氢气.,及你想氢气在氯气(Cl2)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黄绿色的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获得结论】纯净的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该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思与交流】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先检验  

根据该实验,你对燃烧的新认识是  

17.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其中丙认真填写空格.

【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学生板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实验现象:A中软塑料瓶变瘪,B中  

(2)小红认为小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3)小宁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你帮她填写实验报告.

【反思拓展】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可以通过检验生成物证明反应发生.

 

四、分析与计算(共6分)

18.某复合肥的部分说明书如图所示,请回答:

(1)从肥效的角度看,其有效元素为  

(2)该复合肥的有效成分之一是尿素[CO(NH22],则尿素中碳、氧、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19.为了测定某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取10克食用纯碱样品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进行如图甲实验,实验前后,均需往装置中缓慢通入一会儿氮气.(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硫酸反应,氮气不参与任何反应)

(1)实验前,先往A装置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  

A、避免容器中的空气对实验干扰

B、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C、将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全部赶到C装置中

(2)随着纯碱样品与稀硫酸反应,C装置增加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Na2CO3+H2SO4Na2SO4+H2O+CO2↑)

(3)若将稀硫酸换为浓盐酸,实验中C装置增加的质量会偏大,请说明理由  

 


2017年山东省济宁市三维斋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4题,每题1分,5-10题,每题2分,共16分)

1.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树根“变”根雕 B.葡萄“变”美酒

C.玉石“变”印章 D.玩具机器人“变”形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树根“变”根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葡萄“变”美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玉石“变”印章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玩具机器人“变”形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组成(或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物质性质的 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可以用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铁通不能盛放波尔多液,是因为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氢氧化钾溶液、石灰水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是因为它们都含有OH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分析】A.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碳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

D.根据碱的通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A.稀有气体可以用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是因为它们通电时能发出有色光,故正确;

B.铁通不能盛放波尔多液,是因为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降低肥效.故错误;

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错误;

D.氢氧化钾溶液、石灰水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是因为它们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错误.

故选A.

 

3.下列选项中的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碱是由金属阳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解:A、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属于纯净物,错误;

B、氮气、臭氧、水银都属于单质,正确;

C、纯碱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错误;

D、二氧化碳虽含有碳元素,但具有无机物的性质,属于无机物,错误;

故选B.

 

4.某处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缓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iO2中的Si的化合价为+4 B.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

C.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 D.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

【考点】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题意,保鲜原理是酒精缓缓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该保鲜剂中含有酒精,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B、保鲜原理是酒精缓缓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保鲜剂中含有酒精,酒精具有可燃性,不能与明火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

D、酒精挥发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5.下列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A.C+O2CO2 B.CO+CuOCu+CO2

C.2H2O2H2+O2 D.HCl+NaHCO3NaCl+CO2+H2O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据此分析.

【解答】解: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错误;

B、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正确;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错误;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错误.

故选B.

 

6.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为25g

B.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甲物质从50℃降温到3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从50℃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5%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A、根据20℃时,甲的溶解度为25g,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没有说明甲的饱和溶液是否饱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没有说明甲、已的饱和溶液是否饱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20℃时,甲的溶解度为25g,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5g甲,即该温度下125g饱和溶液中含有25g甲,则20℃时,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为一定小于25g,故选项说法错误.

B、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则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没有说明甲的饱和溶液是否饱和,若是很稀的甲的溶液,将甲物质从50℃降温到30℃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D、没有说明甲、已的饱和溶液是否饱和,若是很稀的甲、乙的溶液,将甲、乙物质从50℃降温到20℃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无法确定溶质质量分数;且即使都有晶体析出,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不可能为25%,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7.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

A.先红,不变红 B.先红,不变红

C.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D.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解答.

【解答】解:通二氧化碳,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通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都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故选:A.

 

8.下列方法能达到提纯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A.CaO(CaCO3):放入适量稀盐酸

B.H2(HCl):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C.N2(O2):通过足量红热的木炭

D.CO2(CO):点燃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Cl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H2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除去氮气中的氧气不能够通过足量红热的木炭,这是因为当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红热的木炭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9.有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Na2SO4溶液.某实验小组分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

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  )

A.②③④①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④③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分析】根据硫酸钠、盐酸和硫酸不会使酚酞变色,盐酸和硫酸会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硫酸和硫酸钠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解:A、硫酸中加入酚酞不变色,氢氧化钠中加酚酞变红色,硫酸钠加入碳酸钠中不会产生气体,故A错误,

B、硫酸钠中加酚酞溶液不变色,加入氯化钡出现白色沉淀,氢氧化钠中加酚酞变成红色,硫酸中加酚酞不变色,加氯化钡出现白色沉淀,加碳酸钠产生无色气体,盐酸中加酚酞不变色,加入碳酸钠产生无色的气体,各种试剂的现象都满足,故B正确,

C、氢氧化钠中加酚酞变红色,而题中的甲加酚酞不变色,故C错误,

D、盐酸中加氯化钡不会生成白色沉淀,而题中的甲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故D错误,

故选B.

 

10.某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几种离子:Na+、Cl、Ca2+、Ba2+、SO42﹣、CO32﹣,现取两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一定存在C1

B.一定存在CO32﹣,可能存在Ba2+

C.一定存在Na+

D.一定存在SO42﹣,可能存在Ca2+

【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分析】(1)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可能存在Cl、CO32﹣、SO42﹣

(2)加足量Ba(NO32溶液后,有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溶液中有CO32﹣和SO42﹣;Ba2+与SO42﹣不共存,Ca2+和CO32﹣不共存,所以没有Ba2+和Ca2+;又根据离子守恒,一定有Na+

综上可知溶液中一定有CO32﹣和SO42﹣;,可能有Cl,一定没有Ca2+、Ba2+

【解答】解:(1)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可能存在Cl、CO32﹣、SO42﹣

(2)加足量Ba(NO32溶液后,有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溶液中一定有CO32﹣和SO42﹣;Ba2+与SO42﹣不共存,Ca2+和CO32﹣不共存,所以没有Ba2+和Ca2+;又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一定有阳离子,因此一定有Na+

综上可知溶液中一定有Na+、CO32﹣和SO42﹣,可能有Cl,一定没有Ca2+、Ba2+

故选:C.

 

二、填空与简答(共17分)

11.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

(1)低碳出行是为了减少 二氧化碳 的排放.

(2)硬水中的钙离子是以碳酸氢钙的形式存在的,试写出碳酸氢钙的化学式为 Ca(HCO32 

(3)以下服装的饰品中,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D (填序号).

A、真丝领带 B、真皮手套 C、羊毛围巾 D、尼龙长袜

(4)举重运动员比赛时,常用的防滑剂是碱是碳酸镁〔Mg5(OH)2(CO34〕,它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Mg5(OH)2(CO345MgO+X+4CO2↑,则X的化学式为 H2O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低碳出行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温室效应;钙是+2价,碳酸氢根是﹣1价,因此碳酸氢钙的化学式为Ca(HCO32;天然材料有:真丝领带、真皮手套、羊毛围巾;合成材料有:尼龙长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反应前2个H,因此X中有两个H,反应前14个O原子,反应后氧化镁和二氧化碳中有13个O原子,因此X中有1个O原子,因此X是水.

【解答】解:(1)低碳出行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温室效应;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2)钙是+2价,碳酸氢根是﹣1价,因此碳酸氢钙的化学式为Ca(HCO32;故答案为:Ca(HCO32

(3)天然材料有:真丝领带、真皮手套、羊毛围巾;合成材料有:尼龙长袜;故答案为:D;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反应前2个H,因此X中有两个H,反应前14个O原子,反应后氧化镁和二氧化碳中有13个O原子,因此X中有1个O原子,因此X是水;故答案为:H2O;

 

12.“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观察如图,回答问题.

(1)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 7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 (填“得”或“失”)电子;

(2)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B (填编号);

(3)微粒C位于第 三 周期.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1)根据微粒A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分析回答.

(2)根据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和元素的定义分析回答;

(3)根据元素的周期数等于原子的电子层数分析.

【解答】解:(1)微粒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

(2)再微粒A、B、C、D、E中,由于B的原子的最外层达到了稳定结构,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

(3)微粒C的质子数是12,原子的核外应有三个电子层,应位于第三周期.

故答为:(1)7,得;(2)B;(3)三.

 

13.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大量Mg2+、Cu2+、Fe3+、K+、H+、NO3、SO42﹣、OH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通过下实验进行检验:

(1)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

(2)向上述待测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3)像上述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现象.

据此可以判断该待测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NO3,Mg2+,H+ ,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Cu2+,Fe3+,SO42﹣,OH ,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K+ ,依次写出(2)中加入氢氧化钠后的离子反应: H++OH=H2O  Mg2++2OH=Mg(OH)2↓ 

【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分析】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所以一定不含有Fe3+

向上述待测液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阶段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Mg2+,H+,一定不存在OH

上述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现象,一定不存在SO42﹣

溶液显示中性,应该是阴阳离子均存在的,据此回答判断.

【解答】解: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所以一定不含有Fe3+

向上述待测液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阶段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Mg2+,H+,一定不存在OH

上述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现象,一定不存在SO42﹣

溶液显示中性,应该是阴阳离子均存在的,一定存在NO3

(1)综上:待测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O3,Mg2+,H+,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Cu2+,Fe3+,SO42﹣,OH,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K+

故答案为:NO3,Mg2+,H+; Fe3+,SO42﹣,OH;K+

(2)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依次为H++OH=H2O、Mg2++2OH=Mg(OH)2↓,故答案为:H++OH=H2O、Mg2++2OH=Mg(OH)2↓.

 

14.如图是化学园地中一张表示物质间反应关系的卡片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在溶液体系中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三处的卡片尚未粘贴.

请你思考一种粘贴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1)A处贴上的卡片可以是 H2SO4(或CuSO4) (写出卡片上物质的化学式).

(2)B处卡片中的物质是一种 碱 (选填“酸”、“碱”或“盐”).

(3)C处卡片中的物质与Fe反应,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置换 反应.

(4)你认为下列物质可用来替换“Fe”位置的是 ①② (填序号).

NaOH   Zn    Ag    Fe2O3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铁能够和A、C反应,所以A、C是硫酸、硫酸铜中的一种,则B是氢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从框图中可以看出,铁能够和A、C反应,则A、C是硫酸、硫酸铜中的一种,则B是氢氧化钙,因此:

(1)A处贴上的卡片可以是硫酸铜或硫酸,化学式分别为:CuSO4(或H2SO4);

(2)B处是氢氧化钙,属于碱;

(3)若C是硫酸,则C处卡片中的物质与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若C是硫酸铜也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为置换反应;

(4)氢氧化钠和硫酸、硫酸铜反应,可以代替铁的位置;

锌能够和硫酸、硫酸铜反应,可以代替铁的位置;

银不能和硫酸、硫酸铜反应,因此不能代替铁的位置;

氧化铁不能和硫酸铜反应,因此不能代替铁的位置;

故选项为①②

故答案为:

(1)H2SO4(或CuSO4);(2)碱;(3)置换;(4)①②

 

15.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健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E 

A、用甲醛浸泡的海鲜有利于保鲜

B、用氢氧化钠溶液漂洗的鸡爪,干净

C、利于节约的原则,可以用生霉的大米喂牲畜

D、为了人体健康,应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E、返青粽叶含有重金属盐,不能使用.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分析】A、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进行判断.

C、根据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农药和化肥,会污染农产品进行分析判断.

E、根据返青粽叶含有重金属盐,不能使用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性,故用甲醛浸泡的海鲜不属于安全食品.

B、氢氧化钠是强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虽然泡发鸡爪能使其鲜亮,但对人体有害,故用氢氧化钠溶液漂洗的鸡爪不属于安全食品.

C、霉变的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不能食用,不属于安全食品.

D、农药和化肥,会污染农产品,故应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E、返青粽叶含有重金属盐,不能使用.

故选DE.

 

三、实验与探究(共11分)

16.如图1是实验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的名称: 长颈漏斗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一瓶氧气,来做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实验,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装置编号),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3)【发现问题】纯净的氢气能在氧气中安静地燃烧,纯净的氢气还能在其他物质中燃烧吗?

【实验方案】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制取氢气.,及你想氢气在氯气(Cl2)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黄绿色的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获得结论】纯净的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该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l22HCl 

(4)【反思与交流】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先检验 纯度 

根据该实验,你对燃烧的新认识是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解答;

(2)根据高锰酸钾用来制取氧气需要加热,过氧化氢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生成水和氧气解答;

(3)根据题意,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HCl),

(4)【反思与交流】

根据可燃性气体点燃易发生爆炸解答;

根据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解答.

【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可知:是添加液体的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用来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B,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

【反思与交流】

可燃性气体点燃易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先检验纯度;

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可得出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故答案:

(1)长颈漏斗;

(2)B;2H2O2 2H2O+O2↑;

(3)H2+Cl22HCl;

【反思与交流】

纯度;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17.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其中丙认真填写空格.

【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学生板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 CO2+Ca(OH)2Ca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实验现象:A中软塑料瓶变瘪,B中 气球膨胀变大(合理说法均可) 

(2)小红认为小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或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压强降低 

(3)小宁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你帮她填写实验报告.

【反思拓展】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可以通过检验生成物证明反应发生.

【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学生板演】据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实验探究】(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空气压入气球,气球变大;

(2)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也能使容器内压强减小,所以还需设计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再重复实验与放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现象进行对比从而推导结论;

(3)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还可以检验其反应生成物来验证,碳酸钠可与酸反应生成气体,与可溶性的钙盐、钡盐反应生成沉淀,与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据此设计实验.

【解答】解:【学生板演】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实验探究】(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空气压入气球,所以气球变大;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或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所以小华的设计不严密;要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还需设计对比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再重复实验与放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现象(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是否相同、气球膨胀的大小是否相同)通过对比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3)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还可以检验其反应生成物来验证,可向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若观察到有气泡生成或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因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水,无气体生成,氢氧化钠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

【反思拓展】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通过间接检验反应物是否减少或检验生成物的方法验证反应是否发生;

故答案为:【学生板演】CO2+Ca(OH)2CaCO3+H2O;

【实验探究】(1)气球膨胀变大(合理说法均可);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或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压强降低;

(3)

 

四、分析与计算(共6分)

18.某复合肥的部分说明书如图所示,请回答:

(1)从肥效的角度看,其有效元素为 N、P、K 

(2)该复合肥的有效成分之一是尿素[CO(NH22],则尿素中碳、氧、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1:1:2:4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1)根据植物营养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1个尿素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从肥效的角度看,共有氮、磷、钾三种有效元素.

(2)1个尿素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则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2:4.

故填:(1)N、P、K;(2)1:1:2:4.

 

19.为了测定某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取10克食用纯碱样品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进行如图甲实验,实验前后,均需往装置中缓慢通入一会儿氮气.(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硫酸反应,氮气不参与任何反应)

(1)实验前,先往A装置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 A 

A、避免容器中的空气对实验干扰

B、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C、将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全部赶到C装置中

(2)随着纯碱样品与稀硫酸反应,C装置增加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Na2CO3+H2SO4Na2SO4+H2O+CO2↑)

(3)若将稀硫酸换为浓盐酸,实验中C装置增加的质量会偏大,请说明理由 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能和氢氧化钠反应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3)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1)实验前,先往A装置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除去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故选A;

(2)设碳酸钠质量为x,

由表中数据控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3.52g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44

x 3.52g

x=8.48g

则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100%=84.8%,

答: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84.8%;

(3)若将稀硫酸换为浓盐酸,实验中C装置增加的质量会偏大,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能和氢氧化钠反应;

故填: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能和氢氧化钠反应.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将下列气体通入溶有足量 SO2 的 BaCl2 溶液中, 没有沉淀产生的是

AHCl BNH3 CCl2 DNO2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酸性小于HCl,所以亚硫酸和氯化钡不反应,则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溶液仍澄清,若再通入足量的某气体,溶液中仍然没有沉淀,则该气体不能将亚硫酸氧化为硫酸或该气体不能和亚硫酸反应生成沉淀。

【详解】

AHCl和亚硫酸不反应且和氯化钡不反应,所以没有生成沉淀,符合题意,选项A正确;B.氨气和亚硫酸反应生成亚硫酸氨,亚硫酸氨和氯化钡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所以不符合题意,选项B错误;C.氯气和二氧化硫及水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不符合题意,选项C错误;D.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硫酸生成硫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所以不符合题意,选项D错误;答案选A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且符合题意的是

ABa(NO3)2溶液中通入SO2,产生白色沉淀,发生的离子反应为Ba2++SO2+H2O=BaSO3↓+2H+

BK3[Fe(CN)6]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产生蓝色沉淀,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2[Fe(CN)6]3-=Fe2++2[Fe(CN)6]4-3Fe2++2[Fe(CN)6]3-=Fe3[Fe(CN)6]2

C向酸化的KMnO4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再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一定发生离子反应:8MnO4-+5S2-+24H+=8Mn2++5SO42-+12H2O

DFeI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溶液变黄色:2Fe2++Cl2=2Fe3++2Cl-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BaSO3HNO3不能大量共存,白色沉淀是BaSO4A项错误;

B.铁氰化钾可氧化铁单质生成亚铁离子,Fe2+K3[Fe(CN)6]溶液反应生成具有蓝色特征的铁氰化亚铁沉淀,离子方程式正确,B项正确;

C.不能排除是用硫酸对高锰酸钾溶液进行酸化,故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中可能含有H2SO4,则不能证明上述离子反应一定发生,C项错误;

D.还原性:I-Fe2+,少量氯水优先氧化碘离子,离子方程式应为2I-Cl2=I22Cl-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方法:

1)一查:检查离子反应方程式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2)二查:“==”“02ad9b9394c64fd72874cf68e8fc41b3.png”“↓”“↑”是否使用恰当;

(3)三查:拆分是否正确。只有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能拆写成离子,其他物质均不能拆写;

(4)四查:是否漏写离子反应;

(5)五查:反应物的“量”——过量、少量、足量等;

(6)六查:是否符合三个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以及得失电子守恒。

3有机物 X 分子式为C3H6O,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之一丙醛(液态)的燃烧热为1815kJ/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单官能团的共 5

B1mol X 最多能和 1mol H2 加成

C表示丙醛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6O(l)+4O2(g) = 3CO2 (g)+3H2O(l) H=+1815kJ/mol

DX 的同分异构体其中之一 CH2=CHCH2OH 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氧化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X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单官能团的异构体分别为CH3CH2CHOCH3COCH3

5 种,A正确;

B1mol X 中最多含1mol碳氧双键或1mol碳碳双键,最多能和 1mol H2 加成,B正确;

C.表示丙醛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6O(l)+4O2(g) = 3CO2 (g)+3H2O(l) H= -1815kJ/molC不正确;

DX 的同分异构体之一 CH2=CHCH2OH 中-OH可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D正确;

故选C

4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是指蒸馏

B《吕氏春秋·别类编》中(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性

C《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显色反应

D《抱朴子·金丹篇》中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该过程发生了分解、化合、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蒸令气可知与混合物沸点有关,则这里所用的是指蒸馏,故A正确;

B.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则说明合金硬度大于各成分,故B正确;

C.鉴别KNO3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焰色反应为隔着钴玻璃为紫色,故C错误;

D.丹砂( HgS)烧之成水银,HgSHg+S,积变又还成丹砂的过程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水银)生成,且单质(水银)重新生成化合物,故该过程包含分解、化合、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准确把握诗句含义,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5香豆素-3-羧酸是日用化学工业中重要香料之一,它可以通过水杨醛经多步反应合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杨醛苯环上的一元取代物有4

B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中间体A中是否混有水杨醛

C中间体A与香豆素-3- 羧酸互为同系物

D1 mol香豆素-3-羧酸最多能与1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水杨醛苯环上的四个氢原子的环境不同,即苯环上有4种等效氢,苯环上的一元取代物有4种,故A正确;

B.水杨醛中含有醛基和酚羟基,具有醛和酚的性质;中间体中含有酯基、碳碳双键,具有酯和烯烃性质,二者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现象相同,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故B错误;

C.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n-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称同系物,中间体中含有酯基、香豆酸-3-羧酸中含有酯基和羧基,二者结构不相似,所以不是同系物,故C错误;

D.香豆酸-3-羧酸中苯环和碳碳双键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各物质最多能和4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6下列符合实际并用于工业生产的是

A工业炼铝:电解熔融的氯化铝

B制取漂粉精: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

C工业制硫酸:用硫磺为原料,经燃烧、催化氧化、最后用98.3%浓硫酸吸收

D工业制烧碱:电解饱和食盐水,在阳极区域得到烧碱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工业炼铝:电解熔融的氧化铝,故A错误;

B.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精,故B错误;

C.工业制硫酸:用硫磺为原料,经燃烧得到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催化氧化为三氧化硫,最后用 浓硫酸吸收,故C正确;

D.工业制烧碱:电解饱和食盐水,在阴极区域得到烧碱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7下列说法的是(

A稳定性:HBr

B酸性:H3PO42SO44

C原子半径:Sn>As>S

D表中,元素Pb的金属性最强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降低,则非金属性:BrIAt,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则稳定性:HAt HIHBr,故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之间增强,则非金属性:ClS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酸性:H3PO42SO44,故B正确;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SiSGeAs。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Sn> Ge > Si 。则原子半径:Sn>As>S,故C正确;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故表中元素Pb的金属性最强,故D正确;

答案选A

【点睛】

注意元素周期表中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

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降低,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8下列叙述中指定粒子数目一定大于NA的是

A1L1mol/LCH3COOH溶液中所含分子总数

B1molCl2参加化学反应获得的电子数

C常温常压下,11.2LN2NO的混合气体所含的原子数

D28g铁在反应中作还原剂时,失去电子的数目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水溶液中含醋酸分子和水分子,1L1mol/LCH3COOH溶液中所含分子总数大于NA,故A正确;

B1molCl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若是自身发生歧化反应,获得电子1mol,也可以只做氧化剂得到电子2mol,故B错误;

C.标准状况11.2L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0.5mol,常温常压下,11.2LN2NO的混合气体所含的原子数小于NA,故C错误;

D28g铁物质的量为0.5mol,在反应中作还原剂时,与强氧化剂生成铁盐,与弱氧化剂反应生成亚铁盐;失去电子的数目可以是1mol,也可以是1.5mol,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

考查与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关计算时,要正确运用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同时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另外还要谨防题中陷阱,如讨论溶液里的离子微粒的数目时,要考虑:①溶液的体积,②离子是否水解,③对应的电解质是否完全电离;涉及化学反应时要考虑是否是可逆反应,反应的限度达不到100%;其它如微粒的结构、反应原理等,总之要认真审题,切忌凭感觉答题。

9已知Cu+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下列反应:Cu+Cu+Cu2+(未配平)NH4CuSO3与足量的1.0 mol·L-1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①有红色金属生成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溶液呈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一定合理的是(  )

A该反应显示硫酸具有酸性

BNH4CuSO3中铜元素全部被氧化

C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

D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现象可以知道,NH4CuSO3与足量的1.0 mol·L-1硫酸溶液混合微热,分别发生:2Cu+=Cu+Cu2+SO32—+2H+=SO2↑+H2O,结合反应的现象判断。

【详解】

A.分别发生:2Cu+=Cu+Cu2+SO32—+2H+=SO2↑+H2O,反应中硫酸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只显示酸性,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根据2Cu+=Cu+Cu2+知,NH4CuSO3中铜元素部分被氧化部分被还原,故B错误;

C.根据反应SO32—+2H+=SO2↑+H2O,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故C错误;

D.反应中硫酸只作酸,故D错误。

答案选A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3·H2O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说明NH3·H2O是弱电解质

B等体积的pH都为2的酸HAHB分别与足量的铁粉反应,HA放出的H2多,说明HA酸性强

Cc0.1 mol·L1CH3COOH溶液和c0.1 mol·L1HCl溶液中,前者的pH

D常温下,pH5CH3COOH溶液和pH4HCl溶液中,c(CH3COO)/c(Cl)1/10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没指出浓度,所以无法判断,选项A错误;

BHA放出的H2多,说明没有HA电离的多,酸性弱,选项B错误;

Cc0.1 mol·L1CH3COOH溶液和c0.1 mol·L1HCl溶液中,CH3COOH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酸性弱,pH大,选项C正确;

DpH5CH3COOH溶液和pH4HCl溶液中,用电荷守恒得到c(CH3COO)c(H)c(OH)(105109) mol·L1c(Cl)c(H)c(OH)(1041010) mol·L1c(CH3COO)/c(Cl)1b7fcaa2e80f3cc459ba13babb1338cb.png,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1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gD2O 18gH2O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 10NA

B12 g 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 0.5 NA

C标准状况下,5.6LCO2 与足量 Na2O2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 NA

D某密闭容器盛有 1 mol N2 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6NA

【答案】B

【解析】

【详解】

AD2O的摩尔质量为a62cc3e639a43913e4cd3940e31810ca.png,故18gD2O的物质的量为0.9mol,则含有的质子数为9 NAA错误;

B.单层石墨的结构是六元环组成的,一个六元环中含有fe2516c94bc89d73b01ebfc963c2ce50.png个碳原子,12g石墨烯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六元环个数为0.5NAB正确;

C.标准状况下,5.6LCO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与Na2O2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0.25 NAC错误;

DN2H2反应为可逆反应,由于转化率不确定,所以无法求出转移电子,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B选项考查选修三物质结构相关考点,石墨的结构为,利用均摊法即可求出六元环的个数。

1225℃时,向20.00mL0.1mol·L-1H2X溶液中滴入0.1mol·L-1 NaOH溶液,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的负对数[-1gc(OH-)]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的电离程度:M>N=Q>P

B图中MPQ三点对应溶液中fbdee56ccaa4fa517100d9ba47474bc2.png相等

CN点溶液中c(Na+)>c(X2-)>c(HX-)>c(H+)=c(OH-)

DP点溶液中c(OH-)=c(H+)+c(HX-)+c(H2X)

【答案】C

【解析】

【详解】

A.M点:水电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为10-11.1mol/LN点和Q点:水电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为10-7.0mol/LP点水电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为10-5.4mol/L,水的电离程度:P>N=Q>M,故A错误;

B. H2X的第二步电离常数Ka2=cd256a66a9babf7036a76b3946853dab.pngfbdee56ccaa4fa517100d9ba47474bc2.png=e24028fdac7680c0f6e471b0899135db.png,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为定值,在滴定过程中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一直在减小,因此MPQ三点对应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不等,fbdee56ccaa4fa517100d9ba47474bc2.png不相等,故不选B

C.N点为NaHXNa2X的混合溶液,由图像可知,M点到P点发生HX-+OH-=H2O+X2-,根据横坐标消耗碱的量可知,在N点生成的X2-大于剩余的HX-,因此混合液n(Na2X)>n(NaHX),因为溶液呈中性,X2-的水解平衡与HX-的电离平衡相互抵消,所以N点溶液中c(Na+)>c(X2-)>c(HX-)>c(H+)=c(OH-),故选C

D. P点恰好生成Na2X溶液,根据质子守恒c(OH-)=c(H+)+c(HX-)+2c(H2X),故D错误;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