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

时间:2019-04-10 16:38:12    下载该word文档

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考生注意:本学科试卷共两道大题,满分60分。历史与思想品德同黨考试,考试时量共

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2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每小题的英文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者是( B

A.黄帝 B.禹C.忽必烈D.周武王

2.稀世珍宝四羊方的发现地是( A

A.宁乡 B.澧县 C.龙山D.慈利

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C

A.中华文明的起源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危机

4.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勇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他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应是( D

1张骞通西域图2鉴真东渡图3玄奘西行图4郑和下西洋

A.抵抗侵略B.祖国统一C.民族团结 D.中外交往

5.北宋著名四大书院中,位于湖南长沙的是( B

A.嵩阳书院 B.岳蔍书院C.石鼓书院D.白鹿洞书院

6.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人民的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其开端的标志是( B

A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甲午战争

7.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C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中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8.历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林则徐虎门销烟郑成功收复台湾邓世昌黄海激战壮烈殉国戚继光抗倭

A④②①③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①②③④

9,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其中为孙中山领导的是( C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

1020171用,教育部根据有关精神要求对大中小学教材进行修改,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进一步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对抗战精神的弘扬,以及对伟大抗战精神的继承。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B

A.八一三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

1119351月,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率领下,开始长征,出发地是( B

A.瑞金B.桑植C.慈利D.通道

12.《李宗仁回忆录》中写道:“……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抗战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C

A.准海战役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辽沈战役

13.下列四幅图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其中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是( C

A.图5重庆谈判B.图6渡江战役C.图7转战陕北D.图8挺进大别山

14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而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不久又荣登世界地质公园宝座的我市风景名胜区是( A

A.武陵源风景区B.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C.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D.五常山风景区

15.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D

9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图10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则D一国两制构想

16.《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文中的是指( C

A.焦裕禄B.邓稼先C.袁隆平D.钱学森

17时空穿越,小明同学准备到被为金字塔的国度去旅游,应该去的文明古国是( A

A.古代埃及B.古代巴比伦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

18.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根据以下信息判断,它是哪一宗教( D

创立者是穆罕默德经典是《古兰经》它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它是我国今天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共同信仰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19阿拉伯数字非常重要,现实社会中的每个方面都离不开它,它的发明和传播。不仅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多方便,而它的真正发明者是( B

A.阿拉伯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希腊人 D.古代罗马人

20.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是指( C

A.《法典》 B.《人权宣言》C.《权利法案》D.《1787年宪法》

21.综观世界近代历史,凡走上本主发展道路的国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革命,二是改革。而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事件是( C

A.独立战争 B.明治维新 C.废除农奴制改革 D.孝文帝改革

22.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丰碑,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D

A.贝多芬——《英雄交响曲》B.但丁——《神曲》

C.达尔文一一《物种起源》D.牛顿一一相对论

23.刘辉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二次大战转折点。她查找的应该是( A

A.斯大林格勒战役B.萨拉热窝事件C.诺漫底登陆战D.柏林战役

24.历史证明,面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挑战,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建立相应的国际组织。下列国际组织,与这一结论不相符的是( B

A.世界贸易组织B.三国同盟 C.联合国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二、非选题(本大题3个小题,2512分。2612分,2712分,共36分。请将每小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

25.(12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的祖先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文明】

材料一孔子为儒家构建了一个体大思精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具有普遍的永恒的价值,影响之深远,是中国任何一个思想家或学派所无法比拟的。

——《国史概要》

【政治文明】

材料二

11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经济文明】

材料三

12南宋海船图13宋代《货郎图》14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料技文明】

材料四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木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好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主偏《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在思想领域的最大贡献是什么?(1分)并概括其思想核心。(1分)

2)材料二图11所示制度是谁创立的?(1分)这套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中的哪些重要表现?(3分)并据此概括我国古代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分)

4)材料四中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这三项发明具体指什么?(3分)据材料四请概述三项发明的重要历史作用。(1分)

【答案】(1)创立了儒家思想;仁。

2)秦始皇;中央集权。

3)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繁盛(或答造船业发达);特点: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4)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及火药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6.(12分)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又指导社会实践,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又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材料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极大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尽管世界社会主义在发展中也会出现曲折,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材料三在这个历史大潮中,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个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一个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一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上述材料均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马克思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他最重便的贡献是创立了什么理论?(1分)该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具体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1分)其领导人是谁?(1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何时应运而生?(1分)它的诞生有何重要历史意义?(2分)

4)根据材料四,结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新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有哪些?(2分)材料四中,中华民族站起来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得以实现的伟大决策是什么?(1分)

5)综上所述,请你就材料二中尽管世界社会主义在发展中也会出现曲折,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这句话谈谈你的看法。(1分)

【答案】(1)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发表。

2)十月革命;列宁。

3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5)社会主义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而不是失败,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27、(12分)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オ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一一斯塔夫里阿洛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材料三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时期。……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得出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列举三次科技革命使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的重大发明各一例。(3分)这些重大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的重大积极影响,给我们什么重要启示?(1分)

3)如何正确理解材料三中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2分)导致材料三中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4)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请你提几点良策。(2分)

【答案】(1)观点:世界历史从1500年开始;依据:1500前后,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2)第一次工业革命: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飞机;第三次科技革命:互联网;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力。

3)世界格局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环境污染、毒品泛滥等

4)抓住世界经济全球化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经典,习称“三礼”,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乏细节描述。《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字相对浅近。

今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步履要稳重;“手容恭”,拱手要高而端正;“目容端”,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咳嗽、打喷嚏,哕咳;“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不喘大气;“色容庄”,神色庄重。《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 方的呼唤;“毋怠荒”,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起。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

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礼记》说:“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拜访他人,即将上堂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如果房门口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如果说话声听不到,说明他们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礼记》还说“毋侧听”,就是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

《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长者不及,毋儳言”,长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要端正容貌,虚心恭听;“毋剿说,毋雷同”,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

《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文化”,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疑虑。若逐篇细读,如网在纲,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礼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礼记》是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仪礼》和《周礼》。

B.《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并非一人创作,而是孔门七十子后学的集体创作。

C.《礼记》一书思想内容隽永,说理宏通但不都是抽象枯燥空洞的议论,其中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述。

D.《礼记》全书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相对浅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记》对人们的手、足、目、口、头、声等各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详细而严格的要求,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要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

B.按《礼记》的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这些做人的原则在当今仍有指导意义。

C.《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毋剿说,毋雷同”,意即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观点不能与人雷同,提倡独立思考,发扬创新精神。[.

D.《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而且还要神态恭敬,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

B.读《礼记》我们可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例如怎样在尊长旁陪坐,如何得体访客等。

C.读《礼记》可以学到许多让人受益终生的格言,这些格言立意深刻,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堪称人生准则。

D.读过《礼记》,就会发现“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最大的概念,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庞大的中国文化体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

黄花渡

黄大刚

黄花渡是一个渡口,也是一座桥的名字。

黄花渡是黄家庄第一个大学生大林出资建造的。

28年后,大林从都市回到家乡时,看到黄花渡过往还是靠那只小木船摆渡,只不过那只小木船更破旧了,真不知道能不能载得动船上的重量。大林的豪车只能望船兴叹。

大林很是气恼,还没进家门,先去找村长,“建一座桥需要多少钱,你说?

村长不知惊还是喜,半天答不上话来。

钱很快打到了村里的账户。

传出建桥的消息,兴奋喜悦的情绪在村子荡漾,村人说起这件事时,都说:“这下好了……”黄老师也说:“这下好了,学生上学不用划船了。”

黄老师特意跑到集市给大林打电话。“大林,”黄老师还像当年那样喊着他的名字,“你为家乡做了件大好事,老师以你为骄傲。”

大林听了,嘴里客气着,心里却不以为然。

黄老师是大林的小学老师,那时候,大林去学校的路上有黄花溪,大林到黄花溪边就不走了,脱了洗衣服和小伙伴蹦 进溪里玩,打水仗、捉鱼虾,玩饿了也不回家,摸进地里摘西瓜,挖地瓜,直到日落西山,才背着小书包,“放学”回家。

大林一天没到学校上学,黄老师紧跟其后家访。大林正在埋头吃晚饭,黄老师说明来意,父亲一听今天没去上学,一把拉过还在低头吃饭的大林,巴掌立马扬得高高的。

黄老师忙把大林拽到身后,问:“大林,今天怎么不去学校?

“我,我不敢过黄花溪。”大林躲在黄老师身后,脖子一梗,答道。

黄老师一听,不再责怪大林,反而劝说他父亲,“福叔,孩子不懂事,慢慢教,大林是个不错的孩子,有前途的。”

第二天,大林在父亲的催促下,背着书包去上学,才到黄花溪,就看见黄老师和那只小木船候在溪边。大林只得乖乖上了船。黄老师在船家的指点下,笨拙而吃力地把船撑到了对岸。看黄老师手忙脚乱的样子,大林忍不住“噗”地笑出了声。

……

但大林玩心不改,总有这样的理由那样的借口逃课去玩,父亲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无奈了最后吼一声:“你要学就学,不学回家,老子给根牛绳让你牵。”

一看父亲真动了脾气,大林也好像感到了事情的严重,不再说话,无助地看着前来家访的黄老师。

“学还是要上的,大林顽皮点,但聪明着呢,将来会有出息的。”黄老师说。

在黄老师的劝说下,大林回到了学校。

黄老师经常对大林他们讲外面的世界。

在黄老师的描述下,大林他们露出了向往的神色,不由好奇地问这问那。

大林说:“外面的世界有什么呢?老师,你去过吗?……”

黄老师说:“外面的世界精彩着呢,单说省城,就有供人闲暇时放松心情的美丽的公园,还有你们喜欢的动物园,里面有老虎、大象、猴子……”

“还有什么呢?

“还有跑得比牛快的汽车,有像长蛇一样的火车,有飞机,有高到云端的大楼……”

“只要你们按时上学,认真学习,不逃学,有机会老师带你们去省城看看。”

老师的话激起一片欢呼。

“你们要努力学习,走出这黄花渡。”黄老师意味深长地说。、

黄老师看着远方,脸上浮现出幸福的微笑,好像看到了孩子们的未来, 看到了自己的梦想……

段考后,黄老师 自掏腰包,带大林他们去了一趟省城。

大林梦想去动物园、公园玩,但黄老师带他们去的是省城的大学校园,从那一刻起,当一名大学生的念头像一颗种子在大林的心里发芽。

大林不仅如愿考上了大学生,还走向了外面精彩的世界。

多少年过去了,黄老师还留在黄家庄当老师,多年的乡村教师生涯,已把黄老师磨得与一个农民无异。

再想起黄老师当年鼓励自己走向外面精彩世界的话,大林突然觉得老师那些话语过于虚伪,要是真如老师讲的那样,那黄老师干嘛窝在黄家庄一辈子。

桥建好了,名字大林也想好了,就以捐资者的名字命名,这是惯例的,只是他不好意思提而已。

还没等大林找个合适的人来表达他的意思,父亲却提议以黄老师的名字命名这座桥,父亲说:“黄老师是村里第一个走出黄花溪的人,可为了村里的孩子,又从外面精彩的世界回到了黄家庄。”

还有这等事,多少年过去了,要不是父亲提起,他永远不知晓。

但黄老师说:“不是已有现成的名字吗,就叫黄花渡吧。”

4.黄老师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

5.小说采用插叙的手法交代大林儿时上学的表现有何作用?4分)

6.小说也以“黄花渡”为题,有何用意?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代儒宗马一浮

郭继民

学者刘梦溪曾以“高人逸士”评价马一浮。马一浮幼年时的“本是仙人种,移来高士家”的诗句似乎预示了其高人的走向。

马一浮幼年时即智慧过人。初始随母亲学文,母丧后他的父亲请名仕郑举人来教。后举人辞馆,理由是这孩子才智超老师。父亲从此不再延师,听任自学。马一浮一生阅书无数,且过目不忘,被喻为中国20世纪的“读书种子”。李叔同说:“马先生是生而知之的。假定有一个人,生出来就读书,而且每天读两本,而且读了就会背诵,读到马先生的年纪,所读的还不及马先生的多。”

青年马一浮在赴美期间,广泛涉猎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哲学、社会学等著作。后转赴日本学习日文和德文,并携德文版《资本论》回国。据资料显示,马一浮是将《资本论》原版引入中国的第一 人。中国当时的世界地位及西方人对中国的歧视促其写下了“沦海飘零国恨多”“国命真如秋后草”的诗句并最终东归。回国后,马一浮依旧热衷西学,翻译了《堂吉诃德》《政治罪恶论》等著作。自1906年起,他正式转向国学,并在广化寺潜心读书。三年内,他读完了36400余册的“四库全书”,并做了大量笔记,为其日后的国学研究夯实了基础。

马一浮的诗歌造诣极高,从11岁的神童诗到临终的绝笔诗,皆融入其性情与学问。他11岁即能依题限韵作出好诗。临终作《拟告别亲友》,诗虽短短四十言,但集儒、释、道为一体,诗歌情感真挚,非有真性情者不能作出。熊十力早年曾评价说:“马一浮的学问,能百家之奥。其特别之表现在诗,后人能读者几乎等于零。”

马一浮的书法亦精纯,他擅长草书,精于篆隶,风格凝练,法度谨严。书法家沙孟海曾说:“展玩马先生遗墨,可以全面了解他对历史碑帖服习之精到,体会之深刻,见解之卓越,鉴别之审谛,今世无第二人。”除精通书法外,马一浮亦精于篆刻艺术,通于画理。沙孟海评价其印风:“朴茂高雅,纯用汉法……古意新姿,韵味无穷。”至于绘事,马一浮虽少践行,但也提出了卓然洞见。他认为,绘事需要有两种准备:一是对艺术史的考察,二是对艺术理论的理解。作为“游于艺”的绘事最终应“归于仁”,以达到“以胸中至美至善之理想,改正现实之丑恶。”

1907年他曾表达了这样的心愿:“欲为儒宗,著秦汉以来学术之流派;为文宗,记羲画以降文艺之盛衰。”自此之后,他以传承儒学、“续接圣贤血脉”为己任,不为时局、世俗所动,终成一代醇儒。梁漱溟评价他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蔡元培曾请马一浮去北京大学任教,因不同意北大反孔、废经的教学理念,马一浮婉拒之。抗战期间,他为了保留一点儒家的种子,以传统儒家礼教的模式创办了一所书院——复性书院。他提倡精英教育,纯然以求学问道、传承圣贤血脉为目的,并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因此“谋职”或就业。此主张与熊十力产生了分歧。马一浮研儒,不在于义理,而在于复“性”。马一浮尝言,“我不会做官,只会读书” ,可谓其志坚性醇的体现。

马一浮认为,儒学的真谛在于“指归”自己,他真切指出:圣贤唯有指归自己一路是真血脉。真儒者在于切身践行居敬存诚、涵养察识的功夫,而不在于言说。如果学人不能实下工夫、自治病痛、向上提持、自显性德的生命进路,那么多学何益,多说何益?

他的学术要旨就是“六艺统摄一切学术。”他认为,“六艺皆史”的主张“流毒天下,误尽苍生”,“学者须知,六艺本是人性分内所具的事,不是圣人旋安排出来的。”若把六经堪称史学甚至是考据学,那么心性之学就将蜕变,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马一浮所说的“统摄”,指融会贯通之义,它不仅仅是发生于六艺之间,即所谓《易》统《礼》《乐》,《春秋》统《诗》、《书》等,而且六艺还可以统摄西学。“西方哲学所说的真、善、美,皆包含在六艺之中。《诗》是至善,《礼》、《乐》是至美。《春秋》是至真……若是西方有圣人出,行出来也是这个六艺之道,但是名言不同而已”。虽然其观点值得商榷,然而,他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马一浮终生追求并践行《易经》中“语默动静,贞夫一也”的境界,纵观其洁净精微的人生历程,他已进入化境之中,正可谓:“性醇智商,道深行逸。默然不说,其声如雷。斯人已逝,精义常存。一代宗师,千古国粹。” (选自《社会科学报》,有删减)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梁漱溟认为马一浮是儒学界的“宗主”,与马一浮精通诗歌、绘画、书法以及在纷扰世俗、动荡时局中志坚性醇的表现不无关系。

B.精通艺术和儒学的马一浮曾将二者联系起来,他认为绘事最终应归于仁,达到心中的至美至善之理想,改正现实的丑恶师。

C.文章的题目是“一代儒宗马一浮”,但在行文的过程中却写到了他对西方之学的热衷,这样写有游离文章主线之嫌疑。

D.马一浮对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肯定,提出“六艺统摄一切学术”,认为六艺之间有统摄关系,西学也合乎六艺之道,作者肯定了他的说法。

E.马一浮提倡精英教育,以传承圣贤血脉为目的,并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因此就业。

8.学者刘梦溪曾以“高人逸士”评价马一浮,请问“高人逸士”的品性在马一浮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概括。(4分)

9.马一浮的儒学主张有哪些独到之处?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19分)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未几,衡谢病归。

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 中书省。

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革。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衡夜思昼诵,身而力践之 体:体验

B.衡独坐树下自若 危:端正

C.人有所 遗:遗留

D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 领:兼任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B.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不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C.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D.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许衡从小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上学时,就表露出对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然的态度,有不凡的颖悟力,年纪稍长,嗜学若渴,即使在避难中也昼夜勤学不辍。

B.许衡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旁的梨吃,唯有许衡毫无所动;许衡做事又严格遵从礼法,姚枢上调京师,要把原住宅让他住,他坚辞不受。

C.许衡曾担任京兆提学,其间,各地郡县纷纷建立起了学校,百姓因此大受教育感化。后来当许衡离职还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一直将他送到临潼才回来。

D.许衡后来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洒,在对蒙古子弟的教育上,他既严格要求,又爱之如子。后来当他因病去世,这些学生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5分)

2)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5分)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