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硚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硚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武汉市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口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印
一一年元月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1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1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5 (一)发展新机遇…………………………………………………6 (二)面临新挑战…………………………………………………6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7 一、指导思想 ………………………………………………………7 二、发展目标 ………………………………………………………9 第三章 优化产业结构…………………………………………12 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12 二、转型发展都市产业……………………………………………14 三、集约发展房地产业……………………………………………15 第四章 完善功能分区…………………………………………16 一、全力建设汉正街商贸旅游区…………………………………17 二、全面优化宝丰商务区…………………………………………19 三、大力提升汉西中央采购区……………………………………20 四、精心打造古田生态新区………………………………………21 五、深度开发汉江生态商务带……………………………………23 第五章 提升城市功能…………………………………………24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24
2
(一)道路系统…………………………………………………24 (二)水务设施…………………………………………………26 (三)园林绿化…………………………………………………26 (四)环卫设施…………………………………………………27 (五)输电系统…………………………………………………27 (六)信息网络…………………………………………………27 (七)燃气设施…………………………………………………28 (八)人防工程…………………………………………………28 二、优化城市综合管理……………………………………………28 三、改善生态环境…………………………………………………29 四、加快城区改造步伐……………………………………………30 第六章 构建和谐社会…………………………………………30 一、大力发展社会事业……………………………………………31 (一)完善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31 (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31 (三)繁荣文化体育事业………………………………………32 (四)加强医疗卫生服务………………………………………33 (五)统筹做好人口工作………………………………………33 二、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34 三、加强社会管理与服务…………………………………………35 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6 第七章 深化体制改革与扩大对外开放………………………37
3
一、深化两型配套改革……………………………………………37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38 三、推进行政体制改革……………………………………………39 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40 第八章 保障规划实施…………………………………………41 一、加强规划协调…………………………………………………41 二、强化项目支撑…………………………………………………41 三、扩大公众参与…………………………………………………42 四、严格评估考核…………………………………………………42





4

武汉市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武汉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是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创造更好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规划。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武汉市口区委关于制定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未来五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和实施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区委、区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壮大三大产业,加速推进四大改造,深入实施五大行动,全面完成了十一五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
以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2%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4.3亿元,年均增长2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6亿元,年均增长25%,均较十五期末翻一番以上。预计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到544亿元,是十五
1
期的9倍;实际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累计分别达到4.94亿美元、4.46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3.1倍和4.3倍。

专栏1十一五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示意图
单位:亿元
350300250200172.95197.68
142.6456.320200669.68
24.885.5830.72
34.02
44.3
245.57
270.97190300

1501005002007GDP2008固定资产投资2009全口径财政收入
2010

以转变方式为主攻方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和建成,老工业基地、传统市场、旧城区、城中村四大改造取得明显突破。加快提档升级步伐,汉正街和西汉正街两大传统市场群综合改造成效显著,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为标志的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比重由十五期末的69%提高到75%在全市率先启动都市工业区二次改造,工业企业总部不断聚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化工企业搬迁有序推进,传统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的活力。房地产业发展稳健,预计十一五时期,累计完成拆迁改造400余万平方米,实现开发投资276.6亿元,创造综合税收33.5亿元,综合开发效益不断显现。
以环境创优为重要保障,城区功能明显提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十一五时期累计完成道路建设总投资超过40亿元,十五时期的2.7倍,新改扩建南泥湾大道、中环线北段、汉
2
西二路等主次干道21条,翻修改造背街小巷破损路面44余万平方米,八纵八横的路网框架初步形成。新建排水管网95.4公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新增绿地面积126.31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28.99%,绿化覆盖率达到38.28%,人均公园绿地面3.9平方米。以四城同创工作为抓手,城市管理长效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各项节能减排指标超额完成,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汉江北岸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突破性进展,占滩民垸实现顺利搬迁。启动竹叶海、张毕湖水生态修复工程,率先在中心城区实现禁养,城区面貌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以和谐发展为首要责任,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加大公共投入,全面实施和谐口建设五大行动,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教育资源配臵更加均衡,六大教育组团建设有序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在全市保持领先水平,市运会实现六连冠。公共卫生防控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大医院托管、家庭医生服务、艾滋病防治等工作创口特色,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加强社保扩面、低保救助、扶贫帮困、创业就业、住房保障等工作,预计2010年,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9万元,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深入推进社区建设,三位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老旧社区物业管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努力构筑公共安全体系,应急管理、信访稳定、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治安防控等工作得到加强,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连续五届获得省级文明城区称号。十一五时期,我区先后获得或保持了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社区教育示范区、科技进步先进区、文化先进区等4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专栏2十一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示意图
3 2500020000
16184.2
17927.6
19900



单位:

以体制创新为强大动力,区域活力不断增强。两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在全市首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共建共享模式,我区被确定为省、市土地集约利用改革试点区,禁塑绿色出行、废旧利用等绿色生活方式逐步推广。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首创城区政府绩效管理电子平台和政府公共服务平台,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政务服务中心效能显著提高,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果丰硕。公共财政体系逐步完善,审计监督不断强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推进,以钱养事机制逐步推行。民主法制建设迈上新台阶,基层民主自治得到加强。


专栏3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4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指标名称
地区生产总值 全口径财政收入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引进外资五年累计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受教育年限 人均预期寿命 人口出生率
新增就业岗位五年累计 每千人拥有医生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率 空气质量优良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人均居住面积
计量单位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 亿美元 % % 亿元 平方米/
十一五规划目标 170 31 8.8 165 20 2 17500 11 80 ≤7.5 30000 7.4 10 ≥75 225 30 2010年预测
300 44.3 13.6 544 20 4.94 19900 12 80 6.17 61000 7.4 化学需氧量减排19.77%二氧化硫减排42.62% 81.6 274 30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口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黄金时期。从我区未来发展来看,传统市场将全面转型、传统工业将加速退出、传统城乡二元体制也将被逐步打破,全区必将经历一些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处于这样一个承前启后,为长远发展确定方向、立定框架、奠定基础的历史关头,我们既面临难得的新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新挑战。
(一)发展新机遇

5
随着后危机时代的来临,世界经济增长正进入新一轮大调整、大变革、大重组时期。就我国而言,继续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总体形势不会改变,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迸发巨大活力的潜在趋势也不会改变,这些都将为口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扩大内需战略方针深入实施,国内市场更加广阔,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有利于我们发挥商贸大区和内生型经济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拓展辐射空间,加快吸引国内外投资,将现有基础优势转化为未来发展优势,加快争先进位和振兴口的步伐。
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实施,武汉被确定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特别是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武汉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体系,高起点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大幅提升产业聚散功能和竞争能力。
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全面实施,赋予我们更多的先行先试权,有利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全面加快我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面临新挑战
十二五时期,科学发展是主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主线。我区发展既将受到国际经济形势不利因素的影响,也将受到长期积累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的制约。
国内外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资源和市场争夺不断加剧,经济全球化进程更加复杂,国家宏观调控力度
6
不断加大,将对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推进项目建设带来更多的挑战。
城区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我区自有财力薄弱、基础设施滞后、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等问题相对突出,其他城区加速发展的势头强劲,将对我们招商引资、吸引高端产业形成更大的压力。
改善民生的任务相当艰巨,困难群体相对集中,部分突出民生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西部城市化水平较低,将对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总体上看,口正处在一个产业全面转型、功能加速提升、环境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随着众多发展机遇的聚焦和叠加,着自身发展条件的积累和改善,口的商贸实力、区位交通、滨水景观等基础优势日益明显,发展空间、综合成本等后发优势不断显现,巨大的发展潜力正在加速释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要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更要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高水平谋划区域发展,创造性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在十二期间奋力争先、迎头赶超,全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全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抓住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重大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7
以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继续推进老工业基地、传统市场、旧城区、城中村四大改造,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科技型都市产业和集约型房地产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为把口建设成为兼具发展实力、创业活力与宜居魅力的生态新城区打下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要围绕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总要求,突出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特色发展。站在全局高度进一步深化区情认识、掘历史积淀,结合自身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突出基础优势和比较优势,积极探索具有口特色的差异化发展道路,不断增强城区核心竞争力。
——坚持创新发展。充分运用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先试权,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制度创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增长,倡导绿色消费,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
——坚持共享发展。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大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着力体现包容性增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跨越发展。抓住当前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高端引领、集中攻坚、重点突破、协调推进,全面加快布局重构、产业重组、功能重建、环境重塑,积极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努力实现口的全面振兴。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在优化结构、
8
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到2015年,四大改基本完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土地集约利用取得重大进展,都市工业向都市产业、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实现总体转型,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城市功能显著提升,滨水特色日益凸显,城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
主要指标是: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0亿元,口径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突破100亿元和3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75亿元。
——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6%以上,R&D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力争总部经济税收占全区重点企业税收比重达到30%上,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型产业体系。
——城市功能得到新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00亿元,人均占有道路面积达到6.35平方米,路网密度达到4.5公里/平方公里。绿地率超过22.21%绿化覆盖率达到30.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5.4平方米。四大改造基本完成,城市空间布局更趋合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承载能力和辐射功能全面增强。
——环境保护得到新加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以上,两湖生态修复工程基本完成,滨水生态
9
特色日益突出,城市文化品位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达到国内优良水平。
——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2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净增就业人数50000人,加快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6.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实现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98%,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居民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明显缓解,居民幸福指数进入全市先进行列。

专栏4十二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一五时期
十二五时期
属性

10
2010预计数
经济发展 1 2 3 4 5 地区生产总值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全口径财政收入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 300 190 44.3 13.6 75 年均增2015年均增长(%
长(% 规划数
12 39.6 23 25
530 475 100 36 76 12 20 17.68 21.49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科技教育 6 7 8 9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 % %
96 1.8 2

98 98 2.1 3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资源环境 10 11 12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化学需氧量
13 量减少 14 15 16 绿地率 绿化覆盖率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氨氮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 % % % % % % % % 平方米
20 28.99 38.28 3.9

22.21 30.36 5.4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完成市下达的目标
约束性
完成市下达的目标 完成市下达的目标 完成市下达的目标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人民生活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总人口
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净增就业人数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万人 % 万人 万人 % % 万套 万元
82.5 4.2 [6.1] 23.9
1.99
14.1 88 <5 [5] 26.5 全覆盖 全覆盖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完成市下达的目标
3.2
10 注:1、[]内为五年累计数。2、表中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按建成区计算。3、表中总人口为常住人口,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以常住人口计算,其他涉及人均指标均以户籍人口计算。42010年基期数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市统计部门核定数为准。


11
第三章 优化产业结构

十二五期间,要按照整合资源、差异发展,优化结构、提升能级的思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都市产业、集约发展房地产业,不断增强区域主导产业、重点行业的融合、集聚与创新能力,逐步形成重点突出、布局合理、优势明显、效益良好的新型产业体系,打造现代商贸优势区和都市产业创新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力争2015年全区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达到78%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5%
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抓住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发展机遇,适应社会分工细化、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坚持专业化、特色化、效益化的发展导向,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着力培育高附加值服务行业和服务环节,不断提升服务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打造辐射武汉城市圈和中部地区的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力争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0亿元,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商贸企业达到20个;新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5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集聚规模以上新兴服务企业300家,其中金融、文化服务业税收年均增长30%上;新增上市企业2-3家。重点抓好以下行业:
商贸服务业。引导新型商贸业态合理布局,兴建一批主题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专业交易场所等商贸载体,规范发展社区商网。不断增强区域集聚辐射功能,同步发展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着力培育商品展示、信息发布、交易撮合、网络结算、电
12
子商务等核心环节。支持瑞典宜家、省石油、中百仓储、工贸家电等骨干商贸企业发展壮大,吸引知名商贸企业总部落户,培育异地商会总部和知名品牌总经销商、总代理商,壮大现代商贸业规模。
物流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仓储运输业,外迁二环线以内中小型物流托运企业,鼓励国内外知名的网络物流营运商为大宗批发贸易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支持国内外知名的第三、第四方物流企业入驻,搭建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逐步形成完善、便捷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积极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物流行业,全面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文化服务业。积极培育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广告传媒、动漫游戏等创意行业,着力发展服装设计、家居设计、出版设计、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等设计行业,充分发掘辖区文化品牌资源,促进高品位文化元素融入餐饮美食、娱乐休闲、茶艺收藏、养生保健、运动装备等消费性服务行业,积极开发城区特色旅游产品,打造一批特色文化街区。
金融服务业。错位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和高级别保险机构,持具有独立核算资格的证券、信托、投资等金融机构入驻,鼓励发展各类股权投资企业(基金),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产品创新,加快发展信用评级、资产评估、融资担保、风险投资、会计审计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推动辖区金融服务功能的全面提升。
专业服务业。加快会议中心、写字楼、酒店等中高档商务载体建设,积极发展策划咨询、产权交易、经纪代理、评估仲裁、就业培训、广告宣传、法律代理、质量认证、专利申请等高附加值的专业服务行业,引进和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公信力强的中介服务品牌机构,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的现代
13
中介服务体系。
二、转型发展都市产业
抓住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契机,坚持科技型、保型、质量型、服务型的发展导向,大力促进以都市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向兼具第二、第三产业特征的中间产业转型,重点培育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形成符合产业升级导向、应中心城区布局的发展格局。力争2015年集聚各类优质中小企200家、生产性服务型企业180家,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服务性收入突破500亿元。重点抓好以下方面:
培育产业发展载体。按照开发主题化、营运专业化、管理社会化的要求,着力引导专门投资商高效利用、成片改造地块或发展备用地,量身打造适宜优质企业总部及各类中小企业入驻的工业地产、科技地产、创意地产、孵化地产等特色产业载体,促进产业分类集聚。改善骨干企业生产环境,提升现有厂房使用功能,优化园区创业氛围,为更多占地少、能耗低、效益好的企业留驻提供良好发展空间。
突出产业发展导向。加紧完成化工企业搬迁,积极推动高耗低效企业和部分骨干企业生产环节外迁,制定政策留驻优质工业企业总部及其研发、设计、营销、售后等高附加值的非生产环节。继续支持印务、机电等优势行业做精做强,夯实现有产业发展基础。重点支持新材料、物联网、新能源、节能环保和信息软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一批高技术企业和高性能产品,逐步构筑区域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
优化产业发展配套。围绕各类入驻工业企业总部及其生产链核心环节,突出发展工业设计、中试检测、成本控制、集中结算、专业配送、广告创意、会展推介等与企业营运相关联的共性服务
14
业,同步发展成果孵化、专利申请、技术转让、创业投资、贷款融资、上市辅导等专业化的中介服务业。不断完善政府部门的审批服务、科技服务、创业服务和资金扶持,支持和引导同业联盟、行业协会和企业家沙龙等组织,完善企业间的互助服务,为企业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三、集约发展房地产业
抓住全面加快四大改造步伐的契机,坚持统一规划、优化布局、集约利用、提高效益的原则,立足高起点、着眼高水平,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按照复合开发导向,有序推动重点区域深度开发,着力营造良好的宜居宜商环境。力争2015年完成房地产综合投资200亿元,开发累计竣工面积达到80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地产面积占比不低于30%。重点抓好如下方面:
突出产业地产开发。依托滨水沿线、轻轨沿线、古田二路沿线和王家墩商务区沿线的深度开发,不断提升投资强度和产业集中度,规划建设一批具备高端功能、集聚高端业态、服务高端人群的城市综合体和地标性楼宇,重点培育以古田、宗关、宝丰、武胜、汉正等为主要节点的现代服务业商圈。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导向,为定向引进企业量身打造一批商务地产、金融地产、休闲地产等主题鲜明的产业地产,突出地产开发的差异化特色和个性化特征,切实增强区域产业发展的承载力。
优化住宅地产建设。积极推动高端规模住宅小区建设,促进节能环保、生态宜居等先进建筑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使用低碳、绿色、健康、智能的建筑材料和家居产品,着力强化小区生活服务配套,大力提升住宅开发的建筑格调和舒适程度,打造一批符两型要求、适应群众需求的示范居住区和现代生活社区。积极引导保障性和政策性住房开发,满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项
15
目拆迁安臵需要。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围绕优质储备地块,积极引进国内外实力雄厚的策划商、开发商、建筑商和营运商,提高项目开发建设品质。整合拓展房地产业发展链条,以开发建设为平台,择优发展建材营销、家居采购、建筑施工、房屋装修等上下游产业,大力支持高资质的工程监理、物业管理、房产中介、营销租赁和资产评估等相关服务企业落户。规范房地产市场环境,加强交易秩序监管和企业诚信建设,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第四章 完善功能分区

十二五期间,在区域空间上要按照规划定位、产业错位、实力进位、配套补位的思路,着力建设四区一带:即汉正街商贸旅游区、宝丰商务区、汉西中央采购区、古田生态新区和汉江生态商务带,以区促带、以带强区,加速各功能区的产业集聚、特色凸显、功能提升和环境优化,形成协调互动、相得益彰的空间发展格局。

专栏5四区一带规划范围

16

汉正街商贸旅游区:东起民意四路和友谊南路,南临汉江,西至武胜路,北抵京汉大道。
宝丰商务区:东起航空路和武胜路,南临沿河大道,西至城市二环线,北抵王家墩商务区。
汉西中央采购区:东起二环线,南临沿河大道,西至古田四路,北抵发展大道和长丰大道。
古田生态新区:东起古田四路和张公堤,南临沿河大道,西、北抵东西湖区。
汉江生态商务带:主要由四区的滨水部分构成,东起晴川桥,南临汉水,西至长丰桥,北抵中山大道、解放大道和工农路。

一、全力建设汉正街商贸旅游区
按照功能分区化、市场专业化、经营法人化、交易电子化、管理一体化的思路,支持市场品牌运作,外迁大宗批发仓储,规范电子商务,改善市场环境,提升经营业态,加强历史风貌保护和旅游设施开发,逐步强化展示贸易、商务服务、服装设计、文化旅游等现代功能,力争到2015年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商贸交易和旅游购物中心。重点打造五大板块:
商贸会展板块:打造现代展示交易中心,建设汉江沿线标志性建筑,发展展示会务、信息交换、金融中介、智能物流等高端服务行业,重点推动汉正街东片等项目建设。
旅游购物板块:建设明清风情步行街,启动保寿桥遗址保护与开发,发展旅游购物及配套服务,引导皮具箱包、家纺饰品、
17
工艺礼品、文体用品等优势门类集中经营,重点推动长江食品厂东片、国华片等项目建设。
精品服饰板块:打造服装服饰展销中心,建设国内一流城市商业综合体,吸引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的总代理商、总经销商、设计中心及著名设计企业入驻,引导中高档鞋帽服饰、布匹面料等门类配套经营,重点推动安徽街片、银丰片等项目建设。
配套服务板块:围绕旧城改造打造高档商住和商务楼宇,化商务办公、酒店住宿、餐饮美食、生活起居等配套服务功能,重点推动宝善片、红燕片等项目建设。
动感生活板块:加快顺道街市场转型和老城区改造,建成现代商业走廊、连通武广商圈,贯通汉正街人气和商脉,着力增强休闲娱乐、特色商贸和保健服务等功能,重点推动跃进片、工业学院片等项目建设。

专栏6:汉正街商贸旅游区板块分布、重大产业项目

重大产业项目:汉正街东片商贸中心、汉正街地下商城、国华礼品城、中芬片商贸中心、汉正商贸旅游中心、长江食品厂片商业中心、六角商业中心、海润城市花园等8个项目,总用地面积1374亩,计划总投资352.5亿元。(详见附表一)
二、全面优化宝丰商务区
按照提升楼宇品质、提升服务能级、提升文化品位的思路,
18
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优先打造一个商会总部和商贸总部齐聚、智力服务和文化服务兼容的双核功能区,力争2015年成为全市重要商务板块和全省知名特色文化服务区。重点打造五大板块:
高端商务板块:主要集中在解放大道以南和口路沿线,力集聚企业总部和发展金融保险、证券期货、信托投资、财会审计、中介咨询等高附加值的知识型服务业,重点推动新世界南片、口路片、金三角片等项目建设。
商会总部板块:主要集中在汉西南路沿线,着力打造全市的异地商会集聚区,依托商会引进会员企业总部,支持建设中华文化气息浓郁的特色街区,重点推进汉西建材片、化工厂片、汉水四村片等项目建设。
文化服务板块:主要集中在崇仁路和武胜路沿线,着力打造兼具时尚特色和传统气息的城市文化综合体,规范发展图书音像、茶艺收藏、体育培训、特色美食等高品位消费性服务业,重点推进武胜文化城、崇仁汉中片商业中心等项目建设。
医疗保健板块:主要集中在解放大道宝丰段以北,主要依托同济医院和同济医学院,着力培育卫生保健、康复治疗、医资培训、药械专营等专业服务行业,重点推动同济医技大楼等项目建设。
现代宜居板块:主要集中在沿河大道沿线,重点建设大型亲水社区、高级公寓、SOHO家园及商务大厦、购物中心、娱乐会所等配套设施,重点推动长江食品厂西片、汉宜路片、宗关铁桥片、皮子街片等项目建设。
专栏7:宝丰商务区板块分布、重大产业项目

19

重大产业项目:金三角城市综合体、武胜文化城、新世界商业中心、葛洲坝总部大楼、美食街片商业中心、公交城市广场、汉江财富公馆、楚世家城市综合体、汉宜路片危改、荣华商业中心、崇仁汉中片商业中心等22个项目,总用地面积3251亩,计划总投资642.7亿元。(详见附表二)

三、大力提升汉西中央采购区
着眼于打造国际一流的家装家居采购服务中心,按照突出主题、增强辐射、面向生活、积蓄活力的思路,发展物业式管理、一站式服务、集中式结算、体验式营销等现代经营模式,汇聚国内外一线家装家居品牌和知名装饰设计企业,集中力量做长做优家装家居产业链条,力争2015年成为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家装家居产业的品牌大本营创意设计中心。重点打造三大板块:
展示交易板块:主要集中在汉西二路以东,集聚发展家装家居的精品展示、贸易结算、物流配送等环节,扩大交易辐射范围,重点推进香江采购中心二期、正达家居生活广场和智能仓储、贸家电总部、常码头村改造等项目建设。
服务集成板块:主要集中在解放大道以北,围绕家装家居产品营销,着力培育电子商务、创意体验、科技孵化、售后服务等环节,加快多功能载体建设,重点推进大武汉三期、口科技创业街、保利香槟国际、建荣村改造等项目建设。

20
配套居住板块:主要集中在解放大道以南,重点加快高档滨水生活小区及配套商业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区行政中心周边区域改造,重点推进崔家墩片、简易宿舍片、武汉轻机厂片、长青村改造等项目建设。

专栏8:汉西中央采购区板块分布、重大产业项目

重大产业项目:南国大武汉家装广场、保利香槟国际、正达物流家居生活广场及智能化仓库改造、崔家墩片旧城改造、左岸美邻、口科技创业街、宗关商业中心、韩家商业中心等8个项目,总用地面积2483亩,计划总投资233.5亿元。(详见附表三)

四、精心打造古田生态新区
着眼于打造全新的生态示范新城,牢牢抓住土地集约利用改革试点机遇,按照环保为本、生态优先,低耗高效、循环发展的理念,高起点规划重构古田地区的整体发展格局,着力培育节能环保、科技研发、教育培训、创意设计、服务外包、休闲旅游等高附加值产业,力争到2015年初步成为省、市两型社会设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典型示范区。重点打造三大板块:
生态产业园板块:突出绿色产业主题,加快推动都市工业
21
区向生产性服务业基地转型,合理利用未开发土地和化工区腾退土地资源,择优打造高容积率、高集聚度、高附加值、低能源消耗的产业综合体,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重点推动1135片、汇丰企业总部二期、工农路北片和科技园、创意园、物流园、企业大道等企业总部集聚区建设,提高产业投入产出效益。
生态乐园板块:突出绿色休闲主题,围绕瑞典宜家商业综合体开发,加快周边绿化建设、湖泊修复,探索以复合开发模式集约用好规划绿地和发展备用地,沿城市三环线着力打造国际商业休闲走廊,重点推动主题公园、休闲地产、情景购物等体验式项目建设。
生态家园板块:突出绿色居住主题,依托江滩整治与景观建设,加快古田地区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步伐,促进生态环保小区成片开发,推广使用绿色环保和物联网技术,打造节能住宅和智能家居建设典范,重点推动古田二路东片、广电江湾新城、联邦中心城市综合体、联发九都府等项目建设。



22
专栏9:古田生态新区板块分布、重大产业项目

重大产业项目:宜家销品茂、化工企业搬迁片商业中心、汉正街蓝焰物流中心、创意设计园、印务生产流通基地、联发九都府、汇丰企业总部二期、大汉口热干面总部基地、未来世界科技创意产业园、武汉国际企业大道、海联大厦、联邦中心城市综合体、易家商业中心、凯立花园酒店、城中村改造等30个项目,总用地面积18933亩,计划总投资815.89亿元。(详见附表四)

五、深度开发汉江生态商务带
抓住全市深化两江四岸整体开发的契机,着眼于打造汉江沿线最具魅力的城市景观带、经济带和生活带,按照突出区位优势、激活增值潜力、彰显亲水特色的思路,以打造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培育商务功能为重点,积极引导四大功能区的高端商务业态适度向滨水区域集中,在充分体现各功能区发展特色的同时,展示滨水沿线开发的整体效果,实现滨水发展与腹地发展的交融与互动,力争到2015年成为全市重要的临水商务板块。重点形成三个层面:
亲水层:主要为防水墙外的江滩部分,基本完成江滩环境整治,结合江滩地理条件有序推进沿线景观建设,最大限度提升沿线储备地块的开发价值,着力打造与隔岸景观相协调、与腹地功能特色相适应的滨水景观带。
临水层:主要为沿河大道临街部分,着力集聚腹地的重要商务功能,保持滨水立面天际线的整体性与协调性,为企业总部和
23
高端商务企业入驻提供一流的办公环境与休闲氛围,重点打造充满产业活力与都市气息的滨水经济带。
观水层:主要为临街部分之后的纵深区域,着力建设一批与商务功能相配套、与景观生态相衔接的滨水生活社区和配套商业服务网点,合理分流沿河车流与人流,精心打造最具宜居价值的滨水居住带。

专栏10:汉江生态商务带层面分布


第五章 提升城市功能

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生态新城区为目标,坚持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全面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同步推进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功能升级,着力提高区域环境承载力与亲和力,不断提升城区宜居品质,促进城区环境和谐。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一)道路系统
完善交通骨架路网。加强城市环线建设,建成二环线立交、京汉大道跨武胜路立交,配合建设孝高速,提高城市快速通行
24
效率。完善放射状道路体系,新建古田四路、沿河大道西延线、古田一路北段,打通对接环线的主要道路节点。新增过江通道,扩建江汉二桥、建成江汉六桥,贯通区际连通走廊。配合轨道交通建设,完成3号线口段施工,争取增设更多过境轨道线路。提升干支路网通行能力,打通汉正一街、长丰二路等道路,实现与主次干道的快速转换。争取到2015年,区内八纵八横的路网格局全面形成。
强化重点区域配套。坚持交通导向型城市发展理念,统筹安排重点功能区配套道路建设。维修改造游艺路,改善流通巷道路交通组织,打通汉正街商贸旅游区黄金通道。加快宝丰路立交建设,建成航空路地下通道,提升宝丰商务区道路系统畅达性。贯通南泥湾大道和古田五路,改善汉西中央采购区交通环境。结合瑞典宜家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古田生态新区主要路网。成沿河大道综合改造,完善沿江支路和连通道建设,增强汉江生态商务带与腹地功能区的互联互通。
实施便民出行工程。结合城中村集中还建区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配套道路建设,建成广顺路、江达路、古正北路等13条道路。加快构建微循环道路体系,新建阮家台路等7条道路,切实方便群众出行。加强道路日常维护,翻修改造背街小巷破损路15.9万平方米,确保全区主次干道路面完好率达到95%

专栏11十二五道路建设项目
新建骨架道路5条,重点区域配套道路25条,城中村改造配套道路16条;续建道路8条,总投资50.64亿元。(详见附表五)


(二)水务设施

25
加强防洪与堤防管理。建立防汛信息网络平台,推进防洪设施更新工程,深化东风、军需、24.5公里处三大堤防险段整治,确保堤防千分制考核达标。坚持整治与造景相结合,全面推进汉江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重点实施流通巷滩地改造和综合利用、月湖桥至江汉二桥的防洪设施更新改造、四明闸口至舵落口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张公堤生态绿化建设四大工程。到2015年,完成汉江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15公里,整治滩地98.68平方米,确保张公堤防浪林更新率达40%,实施堤坡整形15000平方米。
加强排水设施建设。围绕重点功能区建设,提升区域主要水系功能,完善长丰南北垸水系与沿河水系,新建额头湾地区排水管涵,扩大汉宜路地区排水管网,打通太平洋地区排水出口,改口路、崇仁路和汉正街地区排水管网,打通游艺路排水主干管瓶颈。加大排污设施建设,推行雨污分流。建成汉口西部地区污水收集系统,推进汉丹、禁口两处明渠综合整治,组织对额头湾、丰竹园、天顺园地区明沟改造,修建雨污分流管涵。加大泵站建设,新建沿河福新泵站,改建肖家地、宗关泵站,建成古田二路污水泵站。

专栏12十二五水务设施项目
排水管网项目2项,明沟改造项目3项,泵站建设项目1项,防洪与堤防项目8项,湖泊保护项目1项,总投资13.90亿元。(详见附表五)

(三)园林绿化
严格绿线规划管理,探索以社会化的方式创新绿化建设、园林养护机制,提高种植植被成活率,丰富植物品种和层次,整体提升辖区绿化水平。新扩建竹叶海、汉口春天等2处公园和9
26
处小游园(含片林和街区绿地)。着力推进新建道路配套绿化,逐年改造老道路绿化,重点完成二环线绿化改造、三环线景观林带和堤防江滩绿化建设。大力推广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确保辖区各类桥体绿化实现全覆盖。指导新建小区强化绿化配套建设,完善社区绿化设施。十二五期间,累计新增绿地面积201万平方米。
(四)环卫设施
建成日处理1000吨的大型垃圾压缩中转站,配套建设垃圾分类破碎站,适当增设街道垃圾转运作业场所,提高垃圾压缩清运效率,满足辖区生活垃圾处臵需要。建设环卫车辆停保场,改善车辆停放保养环境。加大清扫清运设施设备投入,改善环卫作业条件。在居民集聚区、公共场所增设公厕20座。
(五)输电系统
加强电网建设与改造,重点在西部地区适当增设电源点,力缓解古田、宝丰和汉正街地区供电线路负荷过重问题,同步更新高故障供电设备,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保障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电力供应。到2015年,新建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改造110千伏变电站13座,逐步形成管理科学、调度有力、满足城区改造建设和生产生活及紧急状况需要的电力保障系统。
(六)信息网络
加快数字建设,大力推动三网融合,积极推广物联网技术的多领域应用,提高城区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拓宽商业领域信息化运用范围,建立健全面向企业和居民的电子商务综合信息平台,逐步推进智能管理、网络购物、视频医疗、远程教育等方面的普及应用。提高通信通邮服务能力,完善辖区邮政网络
27
系统建设,新增通信机楼1座、邮政支局2座。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强化电子政务系统应用,完善全区基础信息数据库,拓展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建成口地区城市视频监控与管理系统。
(七)燃气设施
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为目标,加快燃气管网建设与改造,点连通古田三路汉钢支管、长丰大道中压管网输送环线,扩容改造长丰高中压调压站,通过市政道路施工同步铺设地下管网,高以天然气为主的燃气管网覆盖率。更新改造老旧管网设施,大管网输气能力。加强燃气设施管理与监测,构建安全稳定的燃气供应体系。
(八)人防工程
加强人防工程建设与管理,新增人防工程12.5万平方米,新建人防工程利用率达90%以上。进一步完善区级人防地下指挥所功能,建成辖区大型人防工程监控系统,调整防空防灾警报器布局,辖区警报器覆盖率和鸣响率均达到100%,增强总体防空防灾能力。
二、优化城市综合管理
创新城管运作机制。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职责理顺、重心下移的原则,强化街道在城管工作中的基层基础作用,建立和完善以区为主、街为基础的大城管工作机制。有序推进环卫作业机制改革,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提高道路清扫保洁能力,促进城区市容市貌的不断改善。
提升城管精细化水平。深入开展四城同创,促进各类考核评比成绩进入全市先进行列。深入推进数字化城管建设,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发现、处臵、监督和考评机制,提升各类城管
28
问题的应对效率。加强公用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城市照明、排水、绿化等市政设施完好。加强道路交通的规范管理,构建智能化、开放式交通管理系统。
强化城管专业执法。全面落实城管执法责任制,促进执法行为规范,鼓励执法模式创新,进一步提高城管科学执法、文明执法、有情执法的水平。加强既定规划的执行管理,严格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杜绝违法用地、擅改规划等行为。加强违法建设的监控管理,加大发现、查处和拆除力度,实现违法建设零增长。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着力解决暴露垃圾、渣土运输、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广告招牌,加快实施亮化工程。
三、改善生态环境
加强污染治理。着眼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实施全防全控的新型污染防控体系。加强水污染防治,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改善湖泊水生态,完成竹叶海、张毕湖生态修复;突出汉江水污染防治,关停现有排污口,加强汉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和安全防护。加强大气环境整治,降低污染物排放,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推进控制区内改燃工作,继续开展扬尘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强化噪声污染治理,积极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做好古田化工企业搬迁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工作。到2015年,环境噪声功能区达标率达到95%,危险废物安全处臵率达到100%,争创国家级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
推进节能减排。严格产业准入和项目环评审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速新型节能技术转化推广。建立新开工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节能新机制,落实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推动公共机构节能,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
29
用。建立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机制,推进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实施,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能耗监管,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四、加快城区改造步伐
基本完成旧城改造。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棚户区及危房改造政策,制定分年度的改造推进计划,重点加快银丰片、宝善片、新华书店片、崇仁片、口路片、万人宿舍片、皮子街片、跃进片等片区的危旧房改造,同步引导其他老旧城区成片改造,支持企业参与历史遗留的零散地块改造,促进城区形象的整体改观,力争十二五期末基本完成本轮旧城改造任务。
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逐一引导条件成熟的城中村,完成改制方案审批、土地性质变更和村湾房屋拆除等工作,科学规划利用还建用地和发展用地,指导村改制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完善改制村民社会保障,实现村民变居民,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配套完善教育、文体、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适时调整西部街道行政管理区划,促进城中村面融入城市建设发展,平稳实现长丰地区城市化目标。

第六章 构建和谐社会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坚持公益性、普惠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扩大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更多公共资源投向民生领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建设人民幸福城区。

30
一、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一)完善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促进创业就业。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促进创业的长效机制,努力建设创业型城区。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拓宽就业的主渠道,促进辖区就业持续增长。加强失业预警监测,保持就业形势稳定。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以及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建立覆盖全区的就业困难群体政策保障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规范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十二五期间,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55万人次,再就业培训人员就业率达到60%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到95%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健全覆盖全区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推动社会保险扩大覆盖范围,十二五期间累计新增扩面13.7万人。完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住房困难保障及教育救助制度,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改造纳入国民经济发展年度计划,提高困难群体生活水平。落实和完善优抚政策,及时调整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探索建立退役士兵市场化安臵保障机制。启动企业冠名留本基金,大力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提升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水平,基本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现代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发展。2015年,3-5周岁学前幼儿入园率达98%
31
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保持100%,初中毕业升学率达99%,普通高中入学率达56%,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7%,小学辍学率为零,初中辍学率控制在0.05%以内,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处于全市领先水平。深化教育领域改革,依法推进民办教育发展,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均衡配臵教育资源,建成东部地区汉正街教育园,扩充中部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完成西部地区口职教集团组建和43中整体改造工程,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确保新建小区幼儿园配建达标,实现东、中、西部教育资源均衡优质配臵。到2015年,争创全国百所示范中等职业学校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2-3所、市级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10-15所,初中标准化建设完成率达100%。巩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成果,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区。
(三)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努力建设文体强区,继续保持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着力打造文化品牌,巩固提升世界冠军摇篮星海合唱团等品牌优势。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力争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创作1-2个在全国有影响的优秀艺术作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1-2现代高端影院,推动文化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改善基层文化站条件,加快滨水健身休闲带、古田文体中心等特色文体区域建设,打造15分钟文体活动圈。加强历史文化资源和革命遗址保护,建成口工业博物馆,开放汉正街博物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文物保护工作。健全扫黄打非三级网络,进一步净化辖区文化环境。落实全民健身计划,丰富群众性文体生活,保持青少年竞技体育在全市的领先水平。培养拔尖体育人才,大体育优秀后备人才培养输送力度,打造国家级冠军体育培训基
32
地。做好广电、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四)加强医疗卫生服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兴办专业医疗机构,建设口公共卫生大楼。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加强社区全科医生培养,扩大大医院托管覆盖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推广家庭医生制度,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以上。稳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有效降低医药价格水平。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支持三甲医院壮大发展,为全市打造中部医疗服务中心提供重要支撑。加大对无证行医、非法采供血、医疗广告、饮用水安全等方面的执法监督,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法定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创建国家级中医药服务示范区。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通过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疫情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建设。2015年,婴儿死亡率控制在4‰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7%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1/10万人以内,艾滋病感染率控制在3/万人以内。
(五)统筹做好人口工作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积极推进优生优育,落实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全区总人口控制在88万人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3%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正常,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控制在8‰以内。

33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福利设施,扩建口福利养老院。到2015年,全区养老床位总数达5000张以上,新创建市级老龄工作先进(模范)街道2-3个。
保障妇女儿童和青少年权益。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依法保障妇女在政治、文化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财产、人身、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权益。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优化未成年人学习和成长环境。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科学素养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
关爱帮助残疾人。健全以社会救助为底线、社会保险为基础、特殊福利为补充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扶残助残各项政策,倡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残疾人事业,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托养、扶贫、文体、法律服务体系,争创全国残疾人阳光家园示范区,建立1区级残疾人服务中心。

专栏13十二五社会事业重大项目
一职教中心新校区、口福利养老院、同济医院住院医技大楼、结核病控制综合大楼、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综合楼、中小学改造、汉正街教育园、古田文化体育中心、口公共卫生大楼等16个项目,总用地面积944.9亩,计划总投资78.94亿元。(详见附表六)

二、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强化民主监督。坚决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和决定,加强同政协、民主党派及工商联的联系,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
34
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工作。引导各类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鼓励非公募基金会、民办非企业等社会组织依法自主参与社会事务。推进政务公开,促进基层政权和居民自治组织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完善法制保障。严格依法行政,努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完善行政决策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改进行政执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创建民主法治城区。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深入推进法律援助。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民经济动员工作。提升区人武部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夯实民兵基层建设基础。
三、加强社会管理与服务
健全应急管理和矛盾调处机制。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全应急管理体系,优化应急资源配臵,提高应急处臵效率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应急预案,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公共事件,增强危机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妥善处理公众诉求。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认真解决各类来信来访和重点疑难问题,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构建公共安全防控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加大对危险化学品、消防、道路交通、建筑施工、
35
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安全监管,加快食品安全远程监控平台建设,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品种的专项整治,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市场监管,确保物价稳定,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深化平安创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齐抓共管机制,完善城区视频监控系统,加强社区物防技防建设,确保居民区可防性案件下降10%不断增强辖区群众的安全感。
加强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社区办公用房,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引导居民有序参加基层政治生活。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培育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祥和幸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中介服务、自助服务三位一体服务体系,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十二五期末,力争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面积达300平方米。
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广泛开展理论宣讲进机关、进街道、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全方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宣传、学习和实践,广泛开展书香等群众学习活动。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网络,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提升市民文明程度。讲文明、树新风为重点,着力塑造现代城市的文明环境和精神风貌。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将文明礼
36
仪教育融入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的全过程。深入推进文明城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文明社区创建,发挥社区基础性阵地、学校主导性阵地、行业特色性阵地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抓好市民科学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和文明素质的提升。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力争启动区科技馆建设。深入开展不文明行为集中整治,努力提升城区公共文明指数,保持省级文明城区荣誉称号。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民、军政团结。

第七章 深化体制改革与扩大对外开放

坚持改革先行、开放先导战略,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持续发展的开放格局,构建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区域发展环境。
一、深化两型配套改革
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抓住土地集约利用改革试点机遇,完善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编制重点产业发展目录,建立健全集约用地的扶持政策、控制指标、考评机制、监督体系和激励制度,全力打造省、市土地集约利用示范区。科学制定用地计划,逐步优化用地结构,严格执行用地标准,确保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公建用地的投资强度分别不低于250万元/亩、600万元/亩和800/亩。结合交通枢纽、大型绿地、公共建筑、人防工程等公共项目建设,促进土地复合开发利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效益。加大对闲臵土地的处臵力度,防止土地资源闲臵浪费。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坚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导向,倡导低碳生活,创建低碳城区。探索建立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重
37
点支持在古田生态新区研发和推广循环经济实用技术。加快新材料开发利用,着力推进清洁生产、中水回用、垃圾分处、废品回收及资源再生利用等工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调整优化能源结构,鼓励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率。
深化两型示范创建。开展绿色生活方式全民行动,全面提高居民两型意识。完善两型示范创建市场化运作长效机制,鼓励社会资金、企业联盟参与两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深化两型机关、街道、社区、家庭、学校创建,基本实现全覆盖。倡导和培育绿色消费模式,扩大居民两型产品消费需求,逐步推进意识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延伸。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健全科技创新体系。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科学技术协会作用,强化科技创新与科普教育对区域发展的支撑。依托科技园、创业街和孵化器,促进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培育发展,形成完备的市场条件和产业基础。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和省、市各类鼓励创新的行动计划,加快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项目和自主创新品牌。保持国家科技进步先进称号,发挥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国家级孵化器用。到2015年,区级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经常性财政支出比重达到2.5%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
优化自主创新环境。完善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网络,大力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交易、专利代理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搭建科
38
技成果转化与技术交易平台,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加大知识产权及版权保护和市场监管力度,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专利保护、标维权、技术保密等管理制度。发挥政府科技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逐步建立适合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科技信贷机制和信用评估机制,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民间资金参与科技研发和企业原创,努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力争到2015年,全区专利申请量达到3000件以上,其中授权专利500件,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区级创投引导基金规模突破1000万元,带动社会风险投资5000万元。
培育各类创新人才。实施人才第一资源战略,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在全社会营造鼓励竞争,激励创新,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实施重点领域人才发展计划,着力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重点产业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口名人。完善人才引进吸纳机制,建成全区人力资源市场,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着力构建社会化、专业化引才网络。改革人才选拔使用方式,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到2015年,全区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0万人,人才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市前列。
三、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机构设臵与权责体系,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环节、完善审批服务,提升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功能,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改进政府工作作风,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建立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长效机制。优化政务
39
服务环境和创业投资环境,努力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良好公共服务,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深化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五项改革,不断完善现代财政管理制度。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倾斜。优化收入结构,加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发挥政策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多渠道争取上级扩大内需、鼓励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的资金扶持。深化公共服务外包,在扩大服务范围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加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国有资产在区级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和放大功能,增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强化审计监督,确保财政安全、投资安全和干部权利运行安全。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认真落实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规范政府投融资行为,建立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防控机制,强化政府出资项目绩效审计和评价。配合实施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项措施,继续完善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创新招商方式,推进环境招商、定向招商、零资源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促进专业招商和以商引商,提高招商引资效率。突出招商重点,坚持将专业营运商、战略投资者、行业领军企业及国内外500强企业作为引进重点,大力引进支撑型、功能型项目和主导产业的上下游增值服务环节。整合招商资源,完善招商网络,形成招商引资合力,努力提高招商项目履约
40
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力争到2015年,引进内资总额累计达到1000亿元,落户口的500强外资企业累计达到30以上。
深化对外合作交流。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其他城区的资源共享与产业协作,探索构筑区际产业发展联盟,建立经济联动发展机制,通过完善税收和土地增值收益的分享政策,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实现互利双赢。加强与沿海和国外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着力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高水平承接其新型业态、先进经验和关键技术。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支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第八章 保障规划实施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对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着眼于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约束力,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指导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确保规划目标的全面实现。
一、加强规划协调
不断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各专项规划,把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分解到专项规划、行动计划以及年度安排中去,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领导和具体人员,统筹进度安排,优化建设时序,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得到落实。
二、强化项目支撑
坚持项目化原则,围绕发展重点和功能布局,全面开展项目
41
策划,加强协调对接,动态充实全区项目储备库,力促更多产业项目、城建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进入省、市规划和重大项目库。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整体效能,加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三、扩大公众参与
充分运用多种方式,深入基层,面向群众,全面开展规划的宣传,不断提高公众的规划意识,增强对规划的知晓度、支持度、参与度,把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上来。健全企业、居民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鼓励公众多渠道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形成共同促进规划落实的良好环境。
四、严格评估考核
本规划提出的预期性指标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任务,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法制环境,打破市场分割和行业垄断,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是政府对全区人民的承诺。约束性指标要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各街道和开发区。公共服务特别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要明确工作责任和进度,主要运用公共资源全力完成。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预警监测和监督检查,及时跟踪分析规划的执行情况,做好动态评估和中期评估。定期将规划执行的进展情况向区人大报告,向区政协通报,自觉接受监督。强化规划的落实责任,提高规划的执行力。规划执行期间如遇客观条件的重大变化,致使规划不能正常实施时,由区政府提出调整方案,报请区人大常委会批准。

42
附表一:
汉正街商贸旅游区十二五重大产业项目一览表
用地面积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东起小泉隆巷,西1 长江食品厂片商业中心
至江山如画,南临沿河大道,北抵长堤街
汉正街地下商
中山大道、利济路、多福路和友谊南路段地下工程 东至大新街,西至庆来里,南至汉正街,北至大夹街 东起友谊南路,西4 汉正商贸旅游中心
至武胜路,南临沿河大道,北达中山大道
东起集家嘴,西至
5 汉正街东片商贸中心
金昌商城,南临沿河大道,北达汉正
拟在利济北路片、民意四路西东至友谊路,西至
6 六角商业中心
利济北路,南临中山大道,北达京汉大道
东至来祥里,西至
7 国华礼品城
利济南路,南至汉正街,北至三曙街
8 海润城市花园
六角亭街红旗村小学以北

2.94 1374 44 366.8 片、民意上街南片、利济电子市场片、跃进片、工业学院片等地块建设高档写字楼、商贸商务中心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建设13万㎡旅游纪念品、商务礼品市场
2010
2014
10
2011
2017
73
250 建商贸、写字楼和购物中心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2014
2020
80 531.7 37
建设20万㎡的地下商城,其中一期8万㎡
142 建设商贸、写字楼和购物中心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2010
2016
30 (亩)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开工时间
竣工时间
估算总投资(亿元)
2 2009 2012 20 3 中芬片商贸中
建设8万㎡,其中商业面积5.8万㎡
拟在竹牌巷片、红燕片、银丰片、九如片、石码正巷片、宝善片等地块建设高档商住楼、旅游购物中心、信息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2010 2013 15 2011 2017 123 建设2.5万㎡的住宅楼

2011
2014
1.5 352.5


43
附表二:
宝丰商务区十二五重大产业项目一览表
用地面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亩)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建设K11商业中心、高档写9.2 字楼及配套停车场,包含新世界西片地块,打造综合商业中心
100 建设15.5万㎡的高档住宅和配套商业
建设13.5万㎡的综合性商业25 中心
建设3万㎡的33层总部大楼和星级酒店
建设12万㎡的风投大厦、部写字楼
建设18万㎡的商务写字楼、6 汉江财富公馆
3506
53 酒店式公寓、购物中心和高档住宅
南临解放大道,北达
7 翰林珑城
东方红小学
28 建设6万㎡的住宅楼及配套商业
建设6.1万㎡的公交信息指挥中心和商务写字楼 建设4.3万㎡的住宅楼和配套商业
建设3万㎡的住宅楼
拟建设星级酒店,高档写字
720 楼,购物中心和高档住宅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拟在营南片、化工厂片、营东起硚口路,南临铁
12 汉水商业中心
桥路,南临沿河大道,北达建设大道
773 前社区片、解放社区片、汉水四村片、皮子街片等地块建设商业购物中心、休闲娱乐、高档商住楼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东起硚口路,南临沿
13 金三角城市综合体
河大道,西北至京汉大道
141.8 建设51万㎡的五星级酒店、档商务写字楼、购物中心、高档住宅于一体的城市综合
2011
2015
52
2012
2016
126
2012
2016
188
2009
2012
3.8
2010
2012
8
2010
2013
8
2009
2013
15.7
2009
2015
4 开工时间
竣工时间
估算总投资(亿元)
东起新世界中心,西
1 新世界商业中心
至六十二中,南临宝丰街,北达解放大道
2 融侨锦江 沿河大道抗菌素厂片 东起武胜路,北达中3 嘉茂广场中山
山大道 硚口路
4 葛洲坝总部大楼 6 2010 2012 5 5 研发中心 3604 48 2011 2013 5 8 公交城市广场 解放大道宝丰路口 14 2010 2012 2.4 9 秦水名邸 原二面粉厂片 西至硚口公园,南临中山大道
东起操场角,西至桥30 2009 2012 2 10 裕亚俊园 5 2010 2012 2 11 汉中崇仁片商业中心 口路,南临沿河大道,北达中山大道

44
续表
用地面(亩)
开工时间
竣工时间
估算总投资(亿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拟在站邻街片、新世界南片、六十二中片、六十二中、军东起武胜路,西达硚14 宝丰商业中心
口路,南临京汉大道,北达解放大道
454 印片、地质大学地质干部学院片、空后蓝天片等地块建设商业购物中心、休闲娱乐、高档住宅于一体的城市综合
2011
2015
89 东起汉西路,西至铁
15 汉宜路片危改
路桥,南临沿河大道,北达解放大道
128 建设63万㎡的星级酒店、档写字楼、购物中心、商业和高档住宅
拟在汉口茶市片、六十五中北片、一职教西片、玉带一
2012
2017
40.8 东起武胜路,西至硚
16 荣华商业中心
口路,北临京汉大道,南达中山大道
314.5 村片、公交信息中心片等地块建设购物中心、茶文化中心、收藏品中心、高档写字楼等商贸商务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2011
2015
24 东起武胜路,西至荣
17 武胜文化城
华街,南临中山大道,北达武胜西街
18 美食街片商业中心
原一米厂和武机厂片
98 85 建设35万㎡集书刊、收藏、传媒、创意等文化元素于一体的商业文化城
建设商务写字楼和商业中心 建设19.5万㎡星级酒店、总2011 2013 10
2011
2015
30 19 楚世家城市综合体 机场跑道西南角
110 部办公楼和高档住宅小区 建设18万㎡的还建住宅和配套商业
建设18万㎡的高档商住楼 建设8.4万㎡的住宅楼和配2010 2013 10 20 汉中二期旧城改造 汉中街
北至解放大道,南至京汉大道
南临玉带街,北达京57 2009 2015 6.9 21 同馨花园二期三组团 30 2011 2013 5.1 22 弘鑫玉带片旧城改造
汉大道

22 3251 套商业

2011
2015
5 642.7


45
附表三:
汉西中央采购区十二五重大产业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北临汉西路,南至解放大道,西达汉西一路,东至新合村 北临汉西一路,东南2 保利香槟国际
临汉西路
91 235 用地面(亩)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开工时间
竣工时间
估算总投资(亿元)
1 南国大武汉家装广
建设35万㎡的家居建材旗舰店、家居馆和商业中心 建设15万㎡星级酒店、商务写字楼
建设22.5万㎡的超大生活广2006 2013 20 2010 2013 12 正达物流家居生活3 广场及智能化仓库改造
汉西一路以西,汉西路以北
211.4 场、高端家居卖场和复合式商业内街,对原市场进行改造,建设19万㎡的全封闭式智能化仓储仓库
2011
2013
12 西至崔家墩,南临沿
4 崔家墩片旧城改造
河大道
53 建设14.76万㎡高档住宅小区和配套商业
23万㎡,集公司总部、2010 2013 8 5 硚口科技创业街 轻汽东厂区 140 发中心、销售结算中心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园区
2010 2015 7 6 左岸美邻 原简易片
24 建设6万㎡的住宅楼及配套商业
拟在江家墩片、楚天大厦片、2010 2011 2.5 东起汉西一路,西至7 韩家商业中心
古田三路,南临沿河大道,北达长丰大道
331 珠宝鉴定中心、古三新华印刷厂商业开发等地块建设集商业购物中心、休闲娱乐、高档商住楼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拟在新合村片、新合东村片、东起铁路桥,西至汉
8 宗关商业中心
西一路,南临沿河大道,北达长丰大道
1397 汉西南路片、宗关铁桥片等地块建设商业购物中心、休闲娱乐、高档商住楼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2483



233.5
2011
2015
153
2011
2018
19




46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