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大学语文自考课文文言文翻译

大学语文自考课文文言文翻译

时间:2020-07-05 00:28:12    下载该word文档

寡人之于国也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梁惠王说: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政事,没有想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 什么原因呢?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孟子回答道:跑了五十步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 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 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梁惠王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只要不违背孟子说: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鱼肉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安葬死人不至于感到有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活人, 什么不满足。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 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事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又有什么'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了反而说 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想您这儿来了。

秋水(节选)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屑存在于大山之中。.

中原大地存在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人类只是万物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于四海之内,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中的一种;三王所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君位而博取名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声,孔子以谈说天下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 时的洋洋自得吗?

五代史伶官传序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探究唐庄宗

取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梁朝是我的仇家。而世间传说晋王将要去世的时候,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嘱咐他说:这三者,却都背叛了我们而归顺了梁朝。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也曾和我相约拜为兄弟,庄宗接受了是我遗留下来的恨事!现在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未了的心愿!这三枝箭并把它们供奉在宗庙里。以后出兵作战,就派部下用一副少牢去宗庙向晋王祷告,并请出那些箭,放在锦囊里,让人肩背着它,走在队伍的前面。等到凯旋归来后,再把它放 还宗庙。

把箭还给先王,当他用绳子捆绑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着梁朝君臣的头颅,送进宗庙,并把成功的消息报告亡灵的时候,那强盛的意气,可谓壮观了。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然而一个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就四下响应,只好苍皇向东逃出,还没碰见乱贼,军队却已离散了。君臣们互相呆看着,不知该向何处去,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

《尚书》上说:满足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补益。警惕与勤劳可以振兴国家,安逸和舒适可以丧失性命,这是自然的道理啊。因此当他强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一个能与他争雄,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优伶来困扰他,却使他丧命亡国而被天下所讥笑。

可见,祸患常常是在细微的小事上积聚起来的,而聪明勇敢又往往在沉湎嗜好中受到困厄,难道仅是优伶就能造成祸患吗?因而写了《伶官传》。(胡中行)

论毅力

天下古往今来种种成败的人和事,它们所经历的道路是如此的纷繁不同。概括地推究:它们为什么成功,又为什么失败呢?回答是:有毅力的就成功,反之则失败。

人生的历程,大体逆境占了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了十分之三四,而顺逆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着轮流出现。无论事情是大是小,必然会遇到几次乃至十几次的阻力,这种阻力虽然有的大有的小,但总之必定是不可避免的。那些在意志和能力方面薄弱的人,开始的时候一定会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我要如何如何,他心里认为天下事本来就是很简单容易的,等到马上尝试,阻力突然来临,就颓然丧失了信心。那些意志能力比较弱的人,凭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这第一关,遇到第二次挫折就退缩了;意志能力稍强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才退缩;又坚强些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才退缩。他所做的事情越大,他遇到的挫折就越多,他不退缩也就越难。不是极其 坚强的人,就没有能够善于达到它的终点的。.

如果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那么小的逆境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境;大的逆境之后,必定会有大的顺境。经过了盘根错节的复杂情况以后,尔后随之才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旁观者只是非常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总是因为某种缘故宠爱他;又认为我遭遇不顾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这种人哪里知道所谓的不顺啊、幸运啊,对于他和我都是相同的,而是否能征服这些不顺,同时又利用这些幸运,正是他成我败的区别所在。再用驾船来做个比方,如果用二十天的时间,来走一千里的路程,这期间风向潮流有时顺有时逆,常常交互错杂。他凭着艰苦忍耐的力量,迎着那逆风逆流冲了过去,然后能从容地前进,去度过顺风顺水的一段。但是我或者一天就退回来了,或者两三天就回来了,或者五六天就回来了,所以彼岸就始终不可能到达。

孔子说:比如造山,还差一筐土,如果停止下来,那是我自己停止的;又比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土,如果继续去填,那是我自己去填的。孟子说:做事的人,比如挖井,挖了七、八丈深,还没有挖到井水,还是废井成败的规律,在此而已。

冯谖客孟尝君

齐国有位名叫冯谖的人,生活贫困,养活不了自己,他让人转告孟尝君,说愿意到孟尝君门下作食客。孟尝君问:冯谖有何爱好?回答说:没有什么爱好。又问:他有何才干?回答说:没什么才能。孟尝君笑了笑,说道:好吧。就收留了冯谖。

那些手下的人因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所以只给粗茶谈饭他吃。过了没多久,冯谖靠着柱子,用手指弹着他的佩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没有鱼吃啊!手下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就照一般食客那样给他吃吧。又过了没多久,冯谖又靠着柱子,弹着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出门连车也没有!左右的人都笑他,又把这话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照别的门客那样给他备车吧。于是冯谖坐着车子,举起宝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并且说道:孟尝君把我当客人一样哩!后来又过了些时,冯谖又弹起他的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在这儿无法养家。左右的人都很讨厌他,认为这人贪心不足。孟尝君知道后就问:冯先生有亲属吗?回答说:有位老母。孟尝君就派人供给冯谩母亲的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这样,冯谖就不再唱丁。

后来,孟尝君拿出记事的本子来询问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冯谖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字。孟尝君见了名字感到很惊奇,问:这是谁呀?左右的人说: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孟尝君笑道: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亏待了他,还没见过面呢!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道: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却并不见怪,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冯谖回答道:愿意去。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

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冯谖回得如此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地,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 嗯,先生,算了吧。孟尝君听后很不快地说: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

孟尝君只好到他”“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过了一年,齐闵王对孟尝君说:的领地薛去。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到来。孟尝君见此 ',今天才见到作用了。情景,回头看着冯谖道:您为我买的义狡猾机灵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免遭死患,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冯谖说:孟尝君应允了,就给了五十辆车子,五百斤黄金。冯谖往西请让我再去为您挖两个洞吧。现在齐国把他的大臣孟尝君放逐到国外去,哪位诸侯先迎住他,到了魏国,他对惠王说:于是惠王把相位空出来,把原来的相国调为上将军,并派使就可使自己的国家富庶强盛。黄金千斤,者带着千斤黄金,百辆车子去聘请孟尝君。冯谖先赶车回去,告诫孟尝君说:魏国的这是很重的聘礼了;百辆车子,这算显贵的使臣了。齐国君臣大概听说这事了吧。 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坚决推辞而不去魏国.

驾着两辆君臣上下十分惊恐。于是连忙派太傅拿着千斤黄金,齐闵王果然听到这一消息,由于我不好,遭到四匹马拉的绘有文采的车子,带上一把佩剑,并向孟尝君致书谢罪说:我是不值得您帮助的,但祖宗降下的灾祸,又被身边阿谀逢迎的臣下包围,所以得罪了您。希望你向冯谖又告诫孟尝君道:希望您顾念齐国先王的宗庙,暂且回国都来治理国事吧。(齐王果然照办。)宗庙建成后,冯谖回报齐王请求先王传下来的祭器,在薛建立宗庙。 孟尝君:现在三个洞已经营造好,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孟尝君在齐当了几十年相国,没有遭到丝毫祸患,这都是冯谖计谋的结果啊!

垓下之围

汉五年,刘邦一面派使者联络各地诸侯王,约定共同灭楚,一面亲自率军追击项羽。十二月,项羽败逃至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 真像您说的那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怎么样?便问他的随骑道: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曾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是重瞳子,又听说项羽也是重瞳子。难道项羽是舜的后代吗?不然为什么发迹得这样突然呢!秦朝失却了能治国的政道,陈涉首先发难,豪杰们蜂拥而起,相互之间争夺天下,数也数不清。但是项羽没有尺寸的封地,乘势兴起于田间陇亩中,经过三年的时间,结果就率领五路诸侯的军队灭亡了秦朝,分割天下,而封王封侯,一切大政由项羽制定,号称为霸王,他的职位虽然没有善终,但在近古以来也是未曾有过的。等到项羽离开关中而怀思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又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己,这样想成就大事就难了。他自己凭借着功劳而骄矜,按照他个人的想法办事而不师法古代,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服来治理天下。五年后最终使他的国家灭亡了,身死东城,仍然不能觉悟不能自责,这实在是极大的失误。他却用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失造成的作为借口,难道这不是非常荒谬的吗?

张中丞传后叙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和吴郡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李翰因文章而自负,写这篇传记十分详密。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没有为许远立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

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打开城门迎接张巡,地位本在张巡之上。他把指挥权交给张巡,甘居于其下,毫无猜疑妒忌,最终和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名,城破后被俘,不过和张巡死的时间有先后的不同罢了。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了解其父辈的志向,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是怕死而投降了叛军。如果许远真的怕死,何苦守住这尺寸大小的地盘,以他所爱之人的肉充饥,来和叛军对垒而不投降呢?当他在包围中守城时,外面没有一点哪怕极为微弱的援助,所要效忠的,就是国家和皇上,而叛军会拿国家和皇上已被消灭的情况告诉他。许远见救兵不来,而叛军越来越多,一定会相信他们的话;外面毫无希望却仍然死守,军民相食,人越来越少,即使是傻瓜也会计算日期而知道自己的死所了。许远不怕死也可以清楚了!哪有城破而自己的部下都已战死,他却偏偏蒙受耻辱苟且偷生?即使再笨的人也不愿这样做,唉!难道说像许远如此贤明的人会这样做吗?

议论的人又认为许远和张巡分守城门,城陷落是从许远分守的西南方开始的。拿这个理由来诽谤许远,这又和小孩的见识没有两样。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内脏必定有一个先受到侵害的地方;扯紧绳子,把它拉断,绳断必定有一个先裂的地方。有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来责怪这个先受侵害和先裂的地步,他也太不通达事理了!小人喜欢议论,不愿成人之美,竟到了这样的地方!像张巡、许远所造成的功业,如此杰出,尚且躲不掉小人的诽谤,其他人许二位刚守城的时候,哪能知道别人终不相救,从而预先弃城逃走还有什么可说呢!当张、.

呢?如果睢阳城守不住,即使逃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处?等到没有救兵而且走投无路的时候,率领着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瘦弱的残兵,即使想逃走,也一定无法到达要去的地方。张、许二位的功绩,他们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守住孤城,捍卫天下,仅凭千百个濒临灭亡的士兵,来对付近百万天天增加的敌军,保护着江淮地区,挡住了叛军的攻势,天下能够不亡,这是谁的功劳啊!在那个时候,丢掉城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在少数;拥有强兵却安坐观望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不追究讨论这些,却拿死守睢阳来责备张、许二位,也可见这些人把自己放在与逆乱者同类的地位,捏造谎言来帮他们一起攻击有功之人了。

我曾经在汴州、徐州任职,多次经过两州之间,亲自在那叫做双庙的地方祭祀张巡和许远。那里的老人常常说起张巡、许远时候的事情: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救的时候,贺兰进明妒忌张巡、许远的威望和功劳超过自己,不肯派兵相救;但看中了南霁云的勇敢和壮伟,不采纳他的话,却勉力挽留他,还准备了酒食和音乐,请南霁云入座。南霁云义气激昂说:我来的时候,睢阳军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东西吃了!我即使想一个人享受,道义不能允许;即使吃了,我也难以下咽!于是拔出自己的佩刀,砍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拿给贺兰进明看。在座的人大吃一惊,都感动得为南霁云流下了眼泪。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出兵的意思,立即骑马离去;将出城时,他抽出箭射寺庙的佛塔,那枝箭射进佛塔砖面半箭之深,说:我回去打败叛军后,一定要消灭贺兰进明!就用这枝箭来作为标记。我于贞元年间经过泗州,船上的人还指点着说给我听。城破后,叛军拿刀逼张巡投降,张巡坚贞不屈,马上被绑走,准备杀掉;叛军又叫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没有吱声。张巡叫南霁云道:南八,男子汉一死而已,不能向不义之人屈服!南霁云笑道:我本想有所作为;您既然这样说,我哪敢不死!于是誓不投降。张籍说:

有一个人叫于嵩,年轻时跟随张巡;等到张巡起兵抗击叛军,于嵩曾在围城之中。我大历年间在和州乌江县见到过于嵩,那时他已六十多岁了。因为张巡的缘故起先曾得到临涣县尉的官职,学习努力,无所不读。我那时还幼小,简单地询问过张巡、许远的事迹,不太详细。他说:张巡身长七尺有余,一口胡须活像神灵。他曾经看见于嵩在读《汉书》,就对于嵩说:你怎么老是在读这本书?'于嵩说:没有读熟呀。'张巡说:我读书不超过三遍,一辈子不会忘记。'就背诵于嵩所读的书,一卷背完不错一个字。于嵩很惊奇,以为张巡是碰巧熟悉这一卷,就随便抽出一卷来试他,他都像刚才那样能背诵出来。于嵩又拿书架上其他书来试问张巡,张巡随口应声都背得一字不错。于嵩跟张巡时间较久,也不见张巡经常读书。写起文章来,拿起纸笔一挥而就,从来不打草稿。起先守睢阳时,士兵将近万把人,城里居住的人家,也将近几万,张巡只要见一次问过姓名,以后没有不认识的。张巡发起怒来,胡须都会竖起。等到城破后,叛军绑住张巡等几十人让他们坐着,立即就要处死。张巡起身去小便,他的部下见他起身,有的跟着站起,有的哭了起来。张巡说:你们不要害怕!死是命中注定的。'大家都哭得不忍抬头看他。张巡被杀时,脸色毫不慌张,神态安详,就和平日一样。许远是个宽厚的长者,相貌也和他的内心一样;和张巡同年出生,但时间比张巡稍晚,称张巡为兄,死时四十九岁。于嵩在贞元初年死在亳宋一带。有人传说他在那里有块田地,武人把它强夺霸占了,于嵩打算到州里提出诉讼,却被武人杀死。于嵩没有后代。这些都是张籍告诉我的。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起初叫什么名字。他曾患有脊背弯曲的病,脊背弓起,弯腰而行,有点像骆驼的样子,所以乡里人称他为。他听到这个称呼后,说:很好,这样称呼我,本来就恰 橐驼也自称当。.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的西面。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大凡长安城里有钱有势的人家要修建观赏游玩场所的,以及自种自卖水果的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中供养。看橐驼所种的树木,却使有移栽的,没有不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偷看模仿,却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

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并不是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又繁殖得快,只是能顺应树木自然生长的规律,让它的本性自然发展罢了。大凡要种的树木的习性:它的树根要舒展,给它培的土要平整,它根上的土要用原土,夯土要紧实。这样做了以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要去挂念它,离开它以后,就不要总回来看它。那栽种的时候,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待它,那栽完后,就像丢弃掉一般不再管它,那么它的自然的天性得到保全,而且遵循它的生长习性去生长了。所以我只是不妨害它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长得它高大茂盛秘密;我只是不抑制损伤它的果实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的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窍门。其他种树的人就不是这样:种的时候让树根拳曲还换掉树根上原有的土;他们培土的时候,不是过量就是不足。假如能有和这样做相反的人,却又对种上的树木爱得过分,忧虑得过多,早晨看傍晚摸,一离开再回头看看。更殷勤的还要抓破树皮来验看树的死活,摇动树根来察看栽种得松了还是实了,这样树的生长习性就一天天丧失了。虽说是爱护树,其实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树,其实是仇恨它。所以比不上我。其实我又能做什么呢?

问的人说:把您种树的道理,移用到当官治民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而已,治民,不是我的职业。可是我住在乡里,看到那些当官的喜欢烦琐地发布命令,好像非常爱护百姓,结果却因此给人民带来祸患。每天早早晚晚差吏就来喊叫:上官有令,催促你们耕好田,勉励你们快播种,督促你们及时收割。早点缫好你们的丝,早点纺好你们的线。养育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击鼓把人们聚集起来,一会儿又敲木梆把大家召来。我们小百姓停止吃饭去慰劳差吏,尚且没有空闲,又用什么使我们的生产发展生活安定呢?所以我们生活困顿又人人疲惫。如果从这点看来,与我干得职业,大概有相似之处吧?

问的人赞叹地说:这不是说得很好吗?我问养树,却得到了养民的办法。 我记下这些事把它作为当官者的鉴戒。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武灵王平日里闲着的时候,独自居住,肥义在旁边陪坐,说:大王您是不是在考虑目前时事的变化,权衡兵力的合理使用,思念筒子、襄子的光辉业绩,盘算如何从胡、狄那里得到好处呢?

赵武灵王回答说:继承君位不忘祖先的功德,这是做君王应遵循的原则;委身于君,致力于光大君主的长处和功绩,这是作臣子的本分。所以贤明的君王在平时就要教育老百姓为国出力,战时则要争取建立继往开来的功业。做臣子的,在不得志时要保持尊敬长辈谦虚退让的品行,地位显达以后要做出有益于百姓和君王的事业。这两个方面,是做君王和臣下的应尽职责。现在我想继承襄主的事业,开发胡、翟居住的地区,但是我担心一辈子也没有人理解我的用心。敌人的力量薄弱,我们付出的力量不大,就会取得非常大的成果,不使百姓疲惫,就会得到简子、襄子那样的功勋。建立了盖世功勋的人,必然要遭受一些世俗小人的责难;而有独到见解的人,也必然会招惹众人的怨恨。现在我准备教导民众穿着胡服练习骑马射箭,这样一来,国内一定会有人非议指责我。

肥义说:我听说,做事情犹豫不决就不可能成功,行动在即还顾虑重重就决不会成名。现在大王既然下定决心背弃世俗偏见,那就一定不要顾虑天下人的非议了。凡是追求最高道上(德的人都不去附和俗人的意见;成就伟大功业的人都不会去与众人商议。从前舜跳有苗.

古南方部族)的舞蹈,禹光着身子进入不知穿衣服的部落,他们并不是想放纵情欲,怡乐心志,而是想借此宣扬道德,建立功业,求取功名。愚蠢的人在事情发生以后还看不明白,而聪明的人却能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就有所察觉,大王您还是马上按您的想法去付诸实施吧。

赵武灵王说:我不是对胡服骑射'这件事有什么顾虑,而是担心天下人笑话我。狂狷的人觉得高兴的事,有理智的人会为此感到悲哀;愚蠢的人高兴的事,贤明者却对此担忧。如果国人都支持我的话,那么改穿胡服的功效就不可估量。即使举世的百姓都讥笑我,北方胡人和中山国的地方我也一定会得到手。

赵武灵王于是改穿胡人的服装。武灵王派王孙?去告诉公子成自己的意思,说:我已经改穿胡服了,而且将要穿着它上朝,我希望王叔也改穿胡服。在家里听命于父母,在朝廷要听命于君王,这是自古至今公认的道理;子女不能违背父母,臣子不许抗拒君王,这是先王定下的通则。现在我下令改穿胡服,如果王叔您不穿它,我担心天下的人对此会有所议论。治理国家要有一定的原则,但要以有利于民众为出发点;处理政事有一定的法则,但首先的是政令能够顺利施行。所以,要想修明朝廷的德政,必须考虑普通民众的利益,要想执掌国家的政权首先要使贵族接受君命。现在我改穿胡服的目的,并不是想纵情恣欲只顾自己享乐。事情一旦开了头,就有成功的基础、等到事情成功以后,政绩才能显现出来。现在我担心王叔违背了从政的原则,以至助长贵族们对我的非议。何况我曾听说过,只要你做的事情有利于国家就不必顾忌别人说什么,依靠贵族来办事,就不会遭人非议。所以我希望仰仗王叔的威望,促成改穿胡服这件事的成功。我派王孙?特地来禀告您,希望您也穿上胡服。

公子成再三拜谢说:我本来已经听说大王改穿胡服这件事了,只是因我卧病在床,行动不便,因此没能尽快去拜见大王,当面陈述我的意见。现在大王您既然通知了我,我就理应大胆地尽我的一点愚忠。我听说,中原地区是聪明而有远见的人士居住的地方,是各种物资和财富聚集的地区,是圣贤对人进行教化的地方,是德政仁义普遍施行的地方,是读《诗》、《书》、《礼》、《乐》的地方,是各种奇巧技艺得以施展的地方,是各国诸侯不远千里前来观光的地方,是四方落后少数民族效仿学习的地方。现在大王却舍弃这些优秀文化,因袭落后部族的服装,这是改变传统教育方法,更新古代的道德准则,违背众人的心意,从而使学习的人背离了先王之道,抛弃了中原的先进文化。我希望大王您慎重地考虑这件事。

王孙?把公子成的话报告给赵武灵王。武灵王说:我就知道王叔反对这件事。于是马上就去公子成家里,亲自向他阐述自己的观点:大凡衣服是为了便于穿用,礼制是为了便于办事。因此圣贤之人观察当地的习俗然后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措施,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制定礼法,这样做既有利于民众,也有益于国家。剪掉头发,在身上刺花纹,两臂交错站立,衣襟向左掩,这是瓯越人民的风俗。染黑牙齿,在额头雕画,头戴鱼皮帽子,身穿缝纫粗拙的衣服,这是吴国的风俗。礼制和服饰虽然不同,但求其利国便民却是一致的。因此,地方不同,所采用的器物就不一样,情况不同,使用的礼制也有所改变。因此,圣贤的君主只制定有利于百姓的政策,但并不统一他们的器物用度;如果可以方便行事,礼制完全可以不相同。

儒生虽都师从同一老师,可是传下来的礼法却各不相同;中原地区风俗相同,但各国的政教不同,更何况地处偏僻山区,难道不更应该考虑便宜行事吗?所以说对于风俗礼制的取舍变化多端,即使聪明人也无法统一;不同地区的服式,即使圣贤君主也难以使其一致。偏僻的地方人们少见而多怪,孤陋寡闻的人喜欢争辩,不熟悉的事情不要轻易怀疑,对和自己不同的意见不非议,这才是无私地追求真理的态度。现在王叔您所说的是有关适应风俗的意见;我所说的则是如何改变旧的传统。现在,我国东面有黄河、漳水,是和齐国、中山共同拥有的边境,但却没有战船守御它。从常山到代郡、上党郡,东面与燕国和东胡接壤,西面与楼烦、秦国、韩国紧紧相邻,但我们没有骑兵部队防守。所以我准备制造战船,招募习于水战.

的居民,让他们来防守黄河、漳水;改穿胡服,练习骑马射箭,防备与燕国、东胡、楼烦、秦国、韩国的边境。从前简子不把自己限于晋阳和上党两个地方,襄子兼并了戎族和代郡,以抵御胡人。这些道理不论是愚笨之人还是聪明之人都明白。过去,中山国依仗齐国强大的军队的支持,侵犯掠夺我国的土地,掳掠囚禁我国的人民,引水围灌鄙城,假若不是祖宗神灵的保佑,鄙城几乎被攻破。先王对这事非常气愤,直到今天,他们的仇怨还没有报。现在我们推行'胡服骑射'的政策,从近处说,可以扼守上党这样形势险要的地方;从远处说,可以报中山侵略先王的仇恨。可王叔您却偏偏要因袭中原的旧俗,违背简子和襄子的遗愿,憎恶改变服式的做法,却忘记了国家曾遭受的耻辱,这决不是我期望您做的啊!

公子成听了,对武灵王大礼参拜谢罪,他说:我太愚蠢了,竟没有体会到大王的良苦用心,所以才冒昧地说了一些世俗的言论。现在大王想要继承简子、襄子的意愿,实现先王和遗志,我怎么敢不服从命令呢!公子成又拜了两拜。于是赵武灵王就赐给他胡服。

赵文劝谏武灵王说:农夫辛勤耕作以供养君子,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愚笨的人表达意见,明智的人加以决策,这是处理问题的方法;做臣子的不隐瞒自己的意见,做君王的不阻塞言路,这是国家的福分。我虽然愚笨,但还是希望竭尽自己的忠心。

武灵王说:替别人着想的人不应该过分苛求,竭尽忠心的人不能指责他的错误,您就直言吧。赵文说:适应时势顺从当地民俗,这是自古以来的法则;衣服有一定的款式这是礼法的规定;遵守法纪,不犯错误,这是老百姓的职责,这三个方面,都是古代圣贤的教导。现在大王您对这些都弃之不顾,去改穿远方胡人的衣服,改变古代的教化,改变古代的章程,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地考虑考虑。

武灵王说:你所说的只是世俗的见解。普通民众只是一味地沉溺于习惯世俗之中,而书呆子又总是拘泥于书本上的东西,这两种人,他们只能谨守职责,遵守法令而已,不能和他们一道谋长远的事业,建立开创之功。而且夏、商、周三个朝代虽然服装不同但却能统一天下;春秋五霸政教各异却能治理好国家。聪明人制订法令,愚蠢的人被法令制约;贤达的人改革习俗,而愚笨的人却拘泥于旧风陋俗。因此那些受世俗礼法制约的人,没有必要和他们交流思想;那些拘泥于旧风陋俗的人,没有必要向他们说明你的意图。所以习俗随时势而变,而礼法和这一变化了的习俗相统一,这才是圣人治国的根本原则啊!接到国家的政令就马上行动,遵守法制而抛弃个人私念,这才是老百姓的天职。真正有学问的人能听从意见而改变观点,真正通晓礼法的人能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为自己着想的人不会兼顾他人,要改变时势就不能完全效法古代,您就放心吧!

赵造也去劝谏赵武灵王,他说:不竭尽忠心,知而不言,这是奸臣一样的行为;为了私利去欺骗君主,这是有损于国家的做法。犯了奸佞罪的人处以死刑,危害国家的人诛灭宗族。这两点是上古圣王制定的刑法,也是作臣子的人所犯的最重的罪。我虽然愚笨,但愿尽自己的忠心,绝不逃避死亡。武灵王说:毫不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加任何隐讳,这就是忠臣;不阻塞言路,虚心接受意见,这就叫明主。忠臣不畏惧危险,明主不拒绝臣子发表意见,您就坦然地说吧!

赵造说:我听说过,圣贤之人不去变更民众的习俗而去教化他们,聪明的人不改变习俗而治理国家。根据民意进行教化,不费多大力气就能收到成效;根据不同的习俗治理国家,考虑问题简捷方便,做起来容易见到效果。现在大王您改变原来的服饰而不遵循习俗,改穿胡服而不顾世人的议论,这不是按照礼仪法则教化民众的方式。而且穿着奇装异服,会使人心思不正,习俗怪僻会扰乱民心。所以做国君的人不应去接受奇异怪僻的衣服,中原地区的人民不应效法蛮夷的生活方式,这不是按礼法要求来教化百姓的途径。况且遵循以往的法令武灵不会出差错,按照旧有的礼节行事就不会生出邪念。我希望大王慎重考虑这件事情。.

王说:自古至今,习俗都不同,我们要效法哪一个时候的呢?帝王的礼法也不是世代相承的,我们要遵循谁的礼法呢?伏羲和神农,对民众只是进行教化,而不诛杀;黄帝、尧、舜,虽然有了死刑,但并不诛连妻子儿女。到了夏、商、周三代圣王时,就观察当时的形势来建立法制,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礼俗。法度、政令都因时制宜,衣服器用都方便使用。所以治理国家不一定要走同一条路,只要对国家有利,不一定要效法古代。圣人的出现,不是因为互相承袭才统治天下的;夏朝和殷朝的衰亡,不会因为改变礼法而不灭亡。这样说来,不沿袭古法,不一定就要斥责,谨守旧礼陋俗也未必值得称赞。再说,如果服饰奇异就会使人心思不正的话,那么最遵守礼法的邹国和鲁国就不会有行为怪僻的人了;如果习俗怪僻就会使民众变坏的话,那么吴、越地区就不会出现出类拔萃的人才了。所以说圣人把便于穿着的叫衣服,把方便行事的就叫教化。行为举止上的一些礼节,服饰上的规定,只是用来让普通百姓取得一致,而不是用来衡量贤明与否的。因此,圣明的人能适应任何习俗,有才能的人能紧随时势的变化。有句谚语说:'按照书本来驾车的人,就不能充分发挥马的实际能力;采用古代的礼法来治理当今的国家,就不能符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所以,遵循现成的制度建立的功业不可能超过当世,效法古人的作法,就不能够管理好现在的国家。您还是不要反对吧。

前赤壁赋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诉,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东可以望到夏口,向西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转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象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流逝的就象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象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 可以一起享用。.

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更换杯盏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被吃个精光,于是同伴喜笑颜开, 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露出鱼肚白。

先妣事略亡母周孺人,在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十六岁嫁到夫家。第二年,生下女儿淑静。淑静,就是我的大姐。过一年,生下我,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个生下就死了,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又过了一年,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第二年生淑顺,过一年,又生下有功。孩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对几个女佣说:有功生下以后,先母哺养他比前几个儿女时更费力。把这杯水喝了,“”有一个老婆子用一杯水盛着两个田螺送上来,说:子这样多,我真苦死了。 先母举起杯,把水一气喝完,失声变哑,不能说话。以后就不会常怀孕了。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母亲病故。儿女都还小,看见家里大人哭,也跟着哭,但是还以把两个孩子带到画工眼前,家里请来画工为先母画遗像,为娘是睡着了。真是伤心啊!接着, 因为这两个孩子长得像母亲。遗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以下照淑静画。对他说:先母名桂。外曾祖父名明;外祖父名行,是太学生;外祖母姓何。外祖父世世辈辈住吴家桥。吴家桥在昆山县城东南,离城三十里,经过千墩浦,往南一直到桥,沿着小港向东。村为人外祖父和他三个哥哥都因为凭财产而在当地有势力,子里聚居着许多人家,全都姓周。 注重简易朴实。外祖父常常和谐亲切和村里人谈家常,看到小辈外甥侄子个个都喜爱。先母到吴家桥娘家,就做棉花活。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劳动到深更

先母却终日劳苦象是穷得揭不开外祖父三天两天差个人来送点东西。家里不缺吃食,半夜。锅。冬天生炉火用的炭屑,叫丫环做成炭团,一颗挨一颗晒在台阶下面。屋里没有废物,家间间房里里没有闲人。儿女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喂奶,手里还缝缝补补一刻不停,吴家即使到了非要棍打条抽的地步,也不忍在背后说些难听的话。整齐清洁。待佣人很好, 桥每年要送来鱼、蟹、糕饼,总是人人可以吃到。家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来,个个都欢喜。我心里非常想堂兄总是在学塾里过夜, 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进学塾读书。每逢阴雨天气,

留在书塾,但是却不能留住,必定要赶回家。先母在半夜醒来,就叫我低声背诵《孝经》, 背诵得没有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先母故世以后,外祖母何氏也病故了。周家染上了瘟疫。舅母病故;四姨妈嫁在顾家,又

病故;一连死了三十个人。只有外祖父和二舅还健在。这婚事是先母生前应允的。故世十二年后,我 先母故世十一年后,大姐淑静嫁给王三接,

补上了生员,十六年后,我娶妻,婚事也是先母生前给我聘定的。一年以后我有了个女儿,回想她生前的几夜半三更,和妻子一同流着眼泪,格外想念先母。我们夫妇都很喜爱女儿,件事,仿佛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什么,都记不起来了。世界上竟有没有娘亲的人么! 天啊,多么悲痛啊!

马伶传

马伶是金陵戏班子里的演员。金陵是明朝的留都,国家设置的百官还都在这里,而又处在太平盛世,人们容易寻欢作乐。那些男男女女探访桃叶渡,游览雨花台,脚踩脚多得数不清。戏班因技艺高超而出名的,岂止有几十个,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叫兴化部,一个叫华林部。

一天,新安的商人会合这两个戏班子,办了一个大堂会,广泛邀请了金陵城里的贵客文人和那些艳丽的妇人、娴静文雅的才女,这些人全都会集在一起。兴化部被安排在场子的东面,华林部安排在场子的西面。两边的场中都演出《鸣凤记》,这场戏演出的就是人们称为椒山先生的故事。等演到一半时,双方的演唱都符合节拍,讲究音律,曲调的高低快慢,变化很多,都称得上是李伶,东面戏很好。当演到两位相国争论是否收复河套的情景,西面戏台扮宰相严嵩的演员,

台则是马伶。坐着的客人就看着西面的戏台赞叹,有的人还大声呼喊叫人拿酒来,有的人移动座位更加靠近西面的戏台,头不再转向东面。演出继续进行不多久,东面的戏台已不能再演下去了。询问其中的缘故,原来马伶因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辱,已经卸妆逃走了。马伶是金陵城里善于演唱的演员。他走了以后,兴化部又不肯立即替换他,竟然就停止演出,从此在金陵只有华林部独自著名。

马伶走后将近三年又回来了,告知他昔日演戏的所有伙伴,并向那新安商人请求说:希望今天能为我开一次宴会,再招来上次那些宾客,我愿意与华林部一起再演一次《鸣凤记》,敬献一日的欢乐。演出开始后不久,又演到争论是否收复河套,马伶再次扮相国严嵩登场演出。李伶忽然失声惊叫,匍匐上前,对着马伶自称弟子。在这一天,兴化部的名声于是大大地超过了华林部。

当天晚上,华林部的人来拜访马伶,说:您虽是当今十分优秀的演员,可本来是不可能超过李伶的。李伶扮演严相国已好到了极点,您又是从哪儿学来的演技而超过李伶了呢?马伶说:的确是这样,现在天下的演员不可能超过李伶,而李伶当时又不肯把演技传授给我。我听说当今的相国昆山顾秉谦,是严相国一类的人。我跑到京城,请求在他门下做了三年差役。每天在朝房里侍奉他,观察他的行为举止,细听他的讲话,时间长了就掌握了他的特点,这就是我求师的方法。华林部的人一起向马伶罗列而拜,然后离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他的祖先是西域人,当时还称他为马回回。

侯方域说:真是不寻常啊,马伶自己这种求师的经历。他认为李伶的演出已是绝技,无处能学到超过他的技艺,竟然跑去侍奉顾秉谦,见到顾秉谦就犹如见到了严嵩一样,让严嵩本人来教演严嵩的人,怎么能不精妙呢?唉!马伶以自己的技艺不如人家为耻,就远走几千里,做了三年差役。倘若三年还不能学到要学的东西,就仍然不回来。他的意志如此坚定,技艺的精湛又何须再问呢?

西湖七月半

西湖到了七月半,没有一样可看的东西,只能看看那些看七月半的人。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成五类来看他们。一类是,坐着楼船,带着乐师,主人戴着士人的高冠,盛筵摆设在面前,灯火通明,倡优歌妓在表演,奴仆婢女在奔忙,杂乱的声音,晃动的灯扰乱了湖面的宁静,名义上是欣赏月色,却根本不看月。要看这种人。一类是,有的坐船,也有的坐楼船,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大家闺秀,带着荚貌的少年男子,笑声叫声夹杂在一起,船上的人环坐在平台上,只顾盼自己周围,身在月下却根本不看月。要看看这种人。一类是,也坐着船,也带着乐师和歌妓,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闲散的僧人,他们慢慢地喝酒,轻轻地唱歌,乐器低声地吹弹,箫笛声、歌声相互配合,这种人也在月下,既看月,又希望别人看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要看看这种人。一类是,既不坐船,也不坐车,他们衣衫不整,连头巾也不带,喝醉了酒,吃饱了饭,吆喝着三五成群,挤到人丛中,在昭庆:断桥这些景点上乱呼乱叫,装假醉,哼唱着无腔无调的曲子,这些人,月色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但实际上什么也不看。要看看这种人。一类是,坐上罩有薄幔的船,带着洁净的茶几,烧茶的火炉,茶水当即煮起,白色的茶具慢慢地传递,船上坐的人是好友,或是志趣相投之人,他们邀请月亮也坐上他们的坐席,有时停船在树影之下,有时驾船进入里西湖躲开嚣杂的喧闹,他们欣赏月色,但人们却看不见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他们也并不注意那些看月的人。要看看这种人。

杭州人游西湖的习惯,是巳时出城,酉时回城,错开了月色最好的时光,如同避开仇人。这一晚,常常贪求那欣赏月色的名声,成群结队地争看出城,多给门军赏些酒钱,轿夫举着火把,排列在湖岸等着。人一上船,就催促船夫快些赶到断桥去,好赶上那里最热闹的时候。因此,二更以前,西湖上的人声、奏乐声,如开水沸腾,如房屋撼动,如梦魇时的喊叫,又.

如喃喃的梦话,如聋人叫喊,又如哑人咿语,大船小船一齐靠岸,什么景致都看不见,只看见船篙击打船篙,船帮碰着船帮,人肩并着肩,脸对着脸而已。过一会儿,游兴尽了,官府差役吆喝着开道,官轿离开了。轿夫呼叫船上的人,用城门要关来吓唬摆的赏月筵席散了,原在岸上的人也成灯笼火把像一列列星光,人们一群群簇拥着灯笼火把离开了。那些游人, 群列队地赶在关城门以前进城,湖上人渐渐稀少,不一会儿就走尽了。

招呼客人一同纵我们在上面铺上席子,断桥上的石级才凉下来, 这时候我们才拢船靠岸。刚才那些慢慢饮情饮酒。这时候月亮如同刚刚磨好的铜镜,山也重新梳妆,湖也重新洗面,我们和这些人打招呼,互致问酒、低声唱曲的人出现了,那些在树影下停船的人也出来了。候,拉着他们同坐一起,饮酒说笑。文雅有趣的朋友来了,有名的歌妓也到了,酒杯碗筷安客人才各自离开。东方将要发白的时候,放好了,乐声、歌声也开始传出来。月色寒凉皎洁, 做了一个非常愉快的美梦。我们让船荡到十里荷花之中,在船中酣睡。荷花香气催我们入睡,

湘夫人洞庭起波啊树叶落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 降。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神思恍惚啊望着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远方, 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编织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用白玉啊做成镇席,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香。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象云一样。将用来馈赠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给远方的姑娘。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陌上桑.

太阳高挂在东南角,照到了我秦氏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女郎,她的名字叫罗敷。罗敷喜爱养蚕和采桑,经常到城南角采桑。用黑色丝绳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堕马髻,耳上挂着明月珠。缃绮做下裙,上身穿着紫色的短袄。当路上行人看到了罗敷,就放下担子抚摩髭须。当少年看到了罗敷,就脱下帽子整理发巾。使耕田的忘了犁耙,使锄地的忘了锄头。耕锄者归来相互抱怨耽误了劳作,只因看罗敷(的美貌)。

太守从南方骑着马走了过来,五匹马拉的车徘徊不前。太守派个小吏前往问是谁家的女子,回答说:秦家有位美丽的女子,她的名字叫罗敷。太守又问:请问罗敷今年几岁?小吏回答说:二十岁还不到,却比十五岁要大些。太守问罗敷:能与我坐一辆车走吗?罗敷上前对太守说:太守怎么这么愚钝!太守有自己的妻子,罗敷有自己的丈夫。

东方出现了一千多车骑,我的夫婿就在最前头。用什么来辨识我的丈夫?那白马后面跟着黑色的小马。马尾上系着黑色的丝带,马头用黄金丝支撑的网状物兜着。腰中佩着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岁就做了府中的小官,二十岁在朝为大夫。三十岁官拜侍中郎,四十岁做了一城的太守。夫婿有洁白的皮肤,脸上长着疏朗的胡须。从从容容地迈着方步,在府衙里慢慢走着。在座有几千人,都说我的丈夫与众不同啊!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大学语文自考课文文言文翻译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