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大学医学学科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大学医学学科发展规划(2021-2025年)-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大学医学学科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为助力“健康”和医学中心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提高学校医学学科建设水平,促进生命科学和医学的交叉融合发展,完善高水平综合大学学科框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大学医学学科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特色、世界一流”为目标,以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为导向,以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学科交叉与融合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遵循差异化发展及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速度推进”坚持“有限目标、有限投入、有限建设”,坚持优势与特色相结合、科学研究与行业需求相结合、重点发展与稳步推进相结合、学校统筹与自主建设相结合,依托融合项目,立足前沿、面向国际,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医学学科。将医学研究院(医学院)建设成医教研结合的高水平研究院(医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医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二、建设目标
(一)近期(2022年)建设目标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前沿研究为导向,促进生物学、心理学、药学等优势学科与医学的交叉融合,基本完成基础医学主干学科(病理学、肿瘤学、免疫学、再生医学、医学信息学、细胞生物学)与特色学科(转化药学、脑健康与
心理医学、传染病学)的布局。旨在增列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力争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二)中期(2025年)建设目标完善面向国际医学前沿的新兴交叉学科布局,基础医学学科整体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力争在若干学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部分研究领域接近国际一流水平。基本完成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特色领域布局。临床医学在建设主干方向的基础上,建设老年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等特色方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主要建设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主干方向。获批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增列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力争获得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提升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在ESI排名的影响力,力争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三、主要任务
(一)凝炼研究方向根据基础医学主干学科与特色学科布局,着医学研究院发展态势,研究方向可动态调整。第一阶段主要建设肿瘤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转化药学、脑健康与心理医学和传染病学等特色方向,具体集中在以下领域:
1.肿瘤生物学与医学转化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探索表观遗传调控、干细胞与微环境、细胞代谢调控、血管生成等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开展肿瘤病理学与病因学、肿瘤精准医学和分子诊断,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新策略、新途径。

2.免疫学以人兽共患病病原致病机理与免疫机制研究为特色,究Ⅰ型干扰素、炎症反应、中药、遗传与表观遗传等对抗感染天然免疫的作用机制;开展心血管疾病的免疫治疗、新型疫苗研发与免疫机理、营养免疫调控机制等方面研究,推动免疫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发展。
3.转化药学研究老年性疾病、肿瘤等药物基因组学与临床合理用药,围绕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开展早期分子诊断与新药靶标筛选 ,开展体内药物分析与临床试验评价、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循证医学实证研究以及基于新靶标的新药发现和新型疫苗研发
4.脑健康与心理医学针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孤独症、睡眠障碍、肥胖、慢性疼痛等精神疾病与身心健康领域的重点、难点研究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5.传染病学以艾滋病研究为重点,构建艾滋病防控新体系,研究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病原学及发病机制,开发基因测序技术诊断、精度HIV蛋白酶检测等精准诊疗技术,开展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临床研究。
(二)培育科研成果各学科方向集中优势资源,培育重大科研成果。到2025年前,各学科方向应至少完成以下一项成果:获得一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奖;或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Cell, NatureScience等同级别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或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包括成果转让、技术入股收益、横向课题、纵向成果转化项目,下同)到位经费总额达1亿元。各PI5年内应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
学术论文6篇以上,其中JCR一区杂志至少2篇;同时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至少2项(或重点以上1项)。
(三)建设师资队伍引进高层次一流人才。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学校“含弘特岗”等人才战略工程的实施,采用灵活多元的岗位聘用机制,实行年薪制或协议工资制,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一流科学家以及基础医学领域骨干青年人才,形成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一流创新团队,带动相关学科快速发展。建设国际一流人才队伍。建设一支由国际国内一流科学家领衔的高水平学术团队,以研究中心和创新团队为建设重点,积极支持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团队,培养一支优秀精干的教学科研队伍,促进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22年,专任教师总人数不少于80 名(其中基础医学专任教师总人数不少于65名),各研究中心专任教师不少于 10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80%,具有海外一年以上背景的比例不低于 70%,具有医学背景(指本科学历)的比例不得低于30%4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比例应不低于60%2025年,专任教师总人数达到 200名左右(临床医学专任教师不少 100 名),各研究中心不少于 15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 90%45岁以下的青年专任教师不低于70%
(四)培养拔尖人才探索高水平创新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医学研究院为平台,在生物学、药学、心理学、基础医学等一级学科招收培养研究生。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推行跨学校、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设置交叉学科方向,实施国际一流创新型研究生培养计划。
提高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设置研究生创新项目,加大研究生成果奖励力度。支持研究生参与国际交流,提升国际视野。探索高端创新型的博士后培养模式。依托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加大对国内外优秀博士后的吸引力度;推进并落实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支持与国际一流大学、科研机构签订博士后研究人员交流协议,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着力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加强与企业技术创新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对博士后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2025年之前,力争实现基础医学学科的博士招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宽厚扎实的学科交叉创新型人才。力争实现临床医学学科的本科生招生,养能够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临床医疗、预防、医学研究的临床医学专门人才。同时以医学院为平台,打造本科-硕士-博士系统性培养流程,实现培养医学应用型、研究型、创新型等各层次人才的全覆盖。
(五)建设科研平台和教学实体围绕医学研究院确立的研究方向,设置若干研究中心。首期成立免疫学研究中心、癌症研究中心、转化药学研究中心,各中心作为研究方向的支撑平台开展建设。根据高层次团队引进情况,增设脑健康与心理医学、传染病学等研究中心。待条件成熟,调整医学研究院筹建医学院,整合相关资源成立相关教学系,统一开展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医学研究院成立初期由筹建工作组全面统筹研究院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决策、组织与协调作用,并负责督促落实。成立医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作为研究院的学术指导机构,统筹行使
对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咨询等职权。进一步加强与学校各相关部门的合作,推动研究院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移转化、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发展。
(二)机制保障医学研究院作为独立设置科研机构,服务研究中心开展实体运行。研究中心实行PI负责制。研究院人员队伍由学校现有在编人员、新进人员、聘任人员组成,其中学校现有在编人员、新进人员的人事关系均属二级教学科研单位或附属医院。学校可与附属医院互聘专家作为中心成员。研究中心重点依托中心负责人所属单位开展建设,成果归属人员人事关系所在二级教学科研单位或附属医院,成果需同时署名大学医学研究院。聘任兼职人员取得的成果需将大学医学研究院作为第一署名单位。医学院成立后,作为学校二级教学单位,统一负责并组织实施医学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具体事宜。成立大学直管附属医院,扩充学校临床医学教学资源。
(三)政策与经费保障学校与附属医院共同投入、共建平台,重点依托中心负责人所属单位开展研究中心建设,经费统一划拨至医学研究院。在基本运行支持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中央及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大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努力筹措自有资金,保障医学学科建设顺利开展。
(四)实施融合发展医学深入实施学校与陆军军医大学签署的《融合医学发展合作协议》,按照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深化科技力量融合,柔性引进相关专家队伍;深化创新平台融合,在药学、
智慧医疗等领域实现军用科技与民用科技协调发展;深化人才培养体系融合,推动军地人才培养双向交流。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