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琵琶行2-

琵琶行2-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湘南实验中学高中部高效课堂“五环”导学案
课题《琵琶行》第二课时

主编:韩丹 审核:袁晓成 时间: 本单元第2节,全期总第3
教学目标:
1 通过人物形象,理解主旨句的内涵, 2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与主题。
3 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第二次备课

教学步骤:


1预学案:不学不讲(知识记忆与理解)

【知识导学】 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环境描写的文字。 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 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乐曲传达 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 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 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 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基础演练】 诗句默写填空: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________。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闻琵琶已叹息,__________________。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___________________。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___________________。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_______。岂无山歌与
湘南实验中学高中部高效课堂“五环”导学案
村笛,__________________。今夜闻君琵琶语,__________________。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导学案:不议不讲(思维探究与创新)
1. 作者在诗歌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琵琶女形象?

2 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琵琶女前后两种命运处境的转变原因是什么?

4.作者与琵琶女有何共同点?试结合全诗的内容和白居易的生平来谈。

5.全诗虽长,却结构严谨,试探究,诗人用怎样的线索使诗文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从而成为唐长篇叙事诗中最突出的名篇之一的呢?

6.怎样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


湘南实验中学高中部高效课堂“五环”导学案
3、固学案:不练不讲(技能应用与拓展)

(一)课内检测
1.《琵琶行》序言中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一句, 与这句话相呼应的一项是(
A.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B.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C.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诗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以景色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 B.以听众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 C.以景色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以听众的静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3诗的结尾作者自伤身世,自觉与琵琶女颇多相似,不正确的一项
A.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长安来到偏远的江州。 B.一个善写诗,另一个能读懂;一个会弹奏,另一个能欣赏,有他乡遇知音相见恨晚之感。
C一个是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D.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人,一个因直言进谏而遭贬,都有荣衰变迁,“幽愁暗恨”。

4.下列几组中最能体现“歌行体”的主要特点的一组是(
1)篇幅较长(2)篇幅较短(3)音节、格律有严格规定(4)句法往往长短参差,富于变化(5)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6)讲究对仗、声调和韵律

A.(2)(3)(4)(6 B.(1)(3)(4)(6 C.(1)(4)(5 D.(1)(3)(5

5.《琵琶行》序言中有“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一句,说明了诗人的写作动机。对诗人的写作动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是为了排遣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 B.是为了抒发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C既是为了表达对琵琶女悲惨遭遇的同情,又是为了抒发自己与琵琶女共有的“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D.以上三种都不是,写此诗只是一种偶然事件引起的灵感的触发。

6.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

湘南实验中学高中部高效课堂“五环”导学案
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
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课外拓展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白居易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有人评论这首诗中的“景”和“情”全由第三句关联,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 思学案:不思不复(课堂小结与复习)
小结: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但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 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

“男儿有泪不轻弹”,诗人为何“泪湿青衫”


5、评价案:不评不结(学习评价与结论)
本堂课自我评价: ABC 老师评价:ABC
教后记:
预学案略
1、鲜明对比,封建社会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
2、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湘南实验中学高中部高效课堂“五环”导学案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3、(1)表层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亡;年长色衰 2)深层原因:自身不觉悟;社会对人才的不器重 4、共同点-----“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女才貌双绝年长色衰遭世遗弃;白居易才高位显被贬放逐遭君遗弃 出自京城 自言本是京城女;我从去年辞帝京 才华出众 名扬京都女艺人;才华横溢大诗人 落魄失意 年长色衰嫁商人;犯颜直谏贬江州 5、全诗以人物为线索,共有明暗两条:
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
然后两线交织,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主题上。琵琶女的身世是一条明线,诗人的感受是一条暗线。明线从具体形象上反映主题,暗线则从事物本质上揭示主题。个反映民间的变化,一个反映朝政的变化。全诗结构严谨,叙事和抒情同时进行,不仅推动了全诗叙事情节的发展,而且不断暗示了诗歌的主题,深化了诗歌的内容。
6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因而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琵琶女把诗人视为知音,再次弹奏的曲子里已融入了诗人的愁思,因而格外凄切,精通音律的诗人从“凄凄不似向前声”的曲调中听出了歌女的同情,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
琵琶女的经历和诗人有共同点,因而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这两个名句表达了一种典型的感情——失意者的同病相怜,彼此同情,互为慰藉
在中国文学中,自屈原的《离骚》起,就有“香花美人以喻君子”的传统,女人的容颜盛衰、得宠失意往往使人联想到男人的仕途穷通,所以诗人有此感叹。正像《唐宋诗醇》评论的那样:“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后来这两句诗,已经脱离了本诗的原始意义,具有了更为广泛更为丰富的应用。 固学案
(一)课内检测1.B 2.C 3. B 4.C 5. C 6. B(提示:比喻) (课外拓展
同意。本句携景入情,朋友刚刚出发,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诗人便想到“日暮片帆何处泊”,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前三句饱涵感情,非常含蓄,末句卒章显志。朋友别离,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这样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思学案
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而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琵琶女把诗人视为知音,再次弹奏的曲子里已融入了诗人的愁思,因而格外凄切,精通音律的诗人从“凄凄不似向前声”的曲调中听出了歌女的同情,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
琵琶女的经历和诗人有共同点,因而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这两个名句表达了一种典型的感情——失意者的同病相怜,彼此同情,互为慰藉。 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琵琶行2-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