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论中医药疗效与辨证论治的必然联系

论中医药疗效与辨证论治的必然联系

时间:2023-03-24 17:12:24    下载该word文档

论中医药疗效与辨证论治的必然联系
中图分类号:r2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86-02历史悠久的祖国中医药学,凸显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优势。她源于长期的实践,不断的积累、修正、充实、完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我们尊古训,扬长避短,使之更有利于传承和发展。辨证施治,整体观念,是贯穿中医学各学科的灵魂,她源于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又指导着临床实践,二者缜密而不可分割。中医诊病依四诊八纲为本,不唯脉象臆断,临证勿受西医诊治之影响,以四诊为依据,去伪存真,证、病结合,权衡偏颇,择方谴药。实践证明了辨证论治实用价值所在。云中医不效者,究其何故?不辨阴阳虚实,弃中医根本——辨证论治于不顾的结果。中医药发展,不但要吸取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己所用,更重要的是重视提高中医药经典理论的地位,用中医理论去指导中医实践,首先要牢固自身根本不动摇。巩固加强经典著作的学习与运用,扎实基本功训练,训诂纳新,完善自我,不断提高中医药临床效果。而不以辨证论治思想去指导使用中药,以西医的病名套用中医的治疗,是弃本逐末,终致国医于歧途。言致此,不禁以笔者临证实案明之,共勉同道。
案例1.患者王某,女,36岁,教师,2011513日初诊,自诉一月前外感后即感尿频、尿急、尿痛,当地医院诊为尿路感染,曾用西药对症处理,并服用中药如下:防已10g,生黄芪15g,牡丹

15g,泽泻15g,穿心莲15g,生地15g,炒黄芩10g,木通6g,山栀子6g,竹叶10g,生甘草10g.症状好转却未能治愈,遂来我院诊治,刻下,仍有尿路刺激症,并兼头晕肢困,腹胀纳呆呃逆,脉细舌淡苔白腻,乃为中州饮停之象,拟炒白术60g,白茯苓60g,肉桂5g,生甘草10g,共为细末,分20份,每日一份,早晚两次吞服;并将以上汤剂减去生地、栀子继服,3日后复诊,食欲渐增,诸症大为改观。嘱汤剂停用,散剂继服。经旬,尿检正常,诸症如释。此运用中医“温阳以化饮”之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典型案例。所谓辨病治疗有其短,碍伤脾胃而中断治疗;辨证施治现其长: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正气来复邪方祛矣。
案例2.曹姓患者,男,15岁,20111022日就诊时诉遗尿已数年,虽经多方中西治疗收效甚微。初,吾以温固下元之常法,药用:山萸肉10g,山药15g,五味子10g,枸杞子10g,黄芪10g,子參10g,炒白术10g,茯苓10g,炒栀子10g,益智仁15g,莲子肉15g,芡实15g,炒金樱子15g,川断10g,连翘10g,菟丝子10g,生甘草6g,七剂而不效。复诊时见患者,
面黄而体瘦,虽遗尿数年,然唇红而少津,舌质红而苔薄黄,其脉虽细但有疾数之象,溲色黄,有烧妁感,辨证为小肠火热之象,火盛侮水,心神不得内守,故遗,药用:黄连10g,盐黄柏9,莲子15g,炒栀子9g,益智仁10g,淡竹叶10g,盐知母10g,生地15g,螵蛸10g,山萸肉10g,女贞子30g,旱莲草10g,怀牛膝10g,甘草9g,

七剂而遗止。此案的初诊偏差在于只辨病施治,并未辨明症型特点。复诊正确的辨证及时将治疗方向进行了纠正,体现了古训同病异治的辩证法思想。病虽同,但证有所异,指导遣药准确,一清、一固,相得益彰,使得疗效迅捷。只辨病不辨证,按一般常规治疗而忽略了证的特殊性,表面看来用药未错,实际药效甚微,甚或加重症状,将事倍而功半。
案例3.沈某,男,69岁,原农七师教育局干部,201239日初诊,自诉一年前在新疆兵团农七师医院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经诸多常规治疗,肾功能未有明显改善。经朋友介绍来我院寻求中医治疗。时下患者肌苷及尿素氮均高出正常值,且面色灰暗,精神疲惫,身困乏无力,口苦,纳食无味,腰重坠酸痛,溲黄而便结,双下肢呈凹陷性水肿,舌质苍老,舌苔黄腻,脉象弦滑,双尺沉细。综上辩证分析,此不仅湿热肾虚,脾为湿困,湿热壅盛于中下二焦,拟方如下:薏苡仁50g,生黄芪30g,砂仁10g,白茯苓20g,金银花30g,白茅根30g赤小豆30g,山栀6g,生地15g,山萸肉20g,怀牛膝15g,泽泻10g,车前草30g,盐黄柏10g,生甘草6g.全方以通为补,通补兼施。首方七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三次口服,每服200ml嘱三煎后,所余药渣多煎水用于足浴,取汗避风。716日复诊,患者自诉一周来饮食、腰酸痛好转,肿消过半,矢气通。依据效不更方之原则,用原方共计服21贴,于同年817日复诊,诊之脉

象缓和,神清色润,诸症如释。半年后随访,复查肾功能,肌苷、尿素氮已恢复正常。
按语:此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乃湿热壅盛于下元
为其主证,兼有湿困脾土,气、肾不足的表象;因此,以金银花、栀子、车前草、白茅根、赤小豆、盐黄柏、生地、泽泻通利下元之湿热;以生黄芪、山萸肉、怀牛膝培补不足之肾气;薏苡仁、砂仁、白茯苓健脾以助运化,攻补兼施,使诸药能更好的发挥功效,祛邪以扶正。本案乃沉疴痼疾,然而因辨病明确,加之辨证准确,继而择药组方合理,功专力猛,故而奏效迅捷,势如破竹,邪祛而正复。此案若只辨病不详辨其证,一味地清利下焦之湿热,而忽略脾肾之虚,后果将是邪未尽而正气已衰,患者不耐药力,疗程不能持续,终致失治。
体会仅此数案即充分体现出祖国中医药学辨证论治之精髓。凸显辨证用药精准所带来的临床疗效。病症是表象,证侯反应本质。“辨证”当“病”“证”兼辨,“症”“证”分明,不可偏废,指导正确用药,果如此,则常可效若桴鼓。中医要发展,并保持其在现代医学模式中的先进性【1,首先要保持中医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广泛关注社会、人文、科技发展动态,特别是医药界新知识点的吸纳,持续不断地保持继续医学教育的学习,使头脑始终处于领先水平,并善于结合临床。万不能忘记“阴阳表里,四诊八纲是我们的根本,辨证施治是中医药的灵魂。自发自动的苦练

内功,走中医自己的路,并不断自省、修正自己;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目的。中医中药的简、便、廉、验,易于广大患者所接受,适应于各年龄段患者﹒﹒﹒﹒提高亚健康状态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特殊的意义【2千百年以来无数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有良好的疗效!但依赖的前提条件是:辨证施治的准确性。而没有辨证论治做指导的临床实践,是变了质的“中医”实践,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中医药疗效。辨证施治——中医药的灵魂所在,有了辨证论治的前提,才会有中医药的良好疗效,他们是母与子的关系,不可分割、不可取代。参考文献
[1]户明和.从医学模式的转变看中医药发展前景[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188
[2]户明和.加味生脉饮治疗疰夏的临床体会[j]﹒中医杂志,200546(增)106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