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蒙氏工作教案蒙氏五大领域工作展示页(120个)

蒙氏工作教案蒙氏五大领域工作展示页(120个)

时间:2019-11-29 14:55:10    下载该word文档

区域

日常生活区

活动名称

走路的工作

教具构成

运动鞋(在室内用便鞋)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学习基本的走路方法

2. 2.手脚运动的协调性

间接目的

独立性,专注力的培养.

适用年龄

2岁半以上

活动展示

穿鞋时

1.伸出右脚,脚跟踩到地板上。

2.脚尖着地。

3.以自然的步态踏出。

4.姿势要端正,两脚交互前进。

5.速度要缓慢,沉着稳定地前进。

6.手和脚进行相反方向摆动。

不穿鞋时

1.与穿鞋时动作不同,脚尖先踏到地板上,然后放下脚距

2.其他与前述相同。

错误控制

1.姿势不佳2.步伐混乱,不够稳定.

拓展练习

穿不同款式的鞋

兴 趣 点

右脚和左手,左脚和右手交互运动

注意事项

右脚和左手,左脚和右手交互运动



日常生活区

活动名称

坐下的工作

教具构成

桌子;椅子。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让幼儿学会正确的坐姿。

间接目的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适用年龄

2岁半以上

活动展示

1.在孩子能清楚看见教师示范的地方把桌椅排好。

2.站在椅子后,从两侧握住椅背,将椅子轻轻提起,从桌子下拿出来。

3.桌、椅之间距离以身体可以进入的空间为宜。

4.站到桌椅之间。

5.在椅子前面,如前述方法坐下。

6.双手轻握椅子面两侧,身体略微抬起,将椅子提起来轻轻前移。

错误控制

1.发出声音。2.桌椅之间没有足够容纳身体的空间。

拓展练习

坐凳子。

从桌子下移出椅子到一定的距离,椅子和身体一起抬高,调整距离坐下。

注意事项

坐到准确位置,防止坐偏而摔倒。

区域

日常生活区

活动名称

起立的工作

教具构成

桌子;椅子。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学习坐椅子及起立的正确方法。

2. 调整肌肉运动的方向。

间接目的

独立性、专注力的培养。

适用年龄

2岁半以上

活动展示

1.手握椅面的两侧,抬起身体的同时提起椅子。

2.轻轻地将椅子向后移动并放下。

3.身体微微弯曲,出来并站到椅子旁边。

4.走到椅子后,双手提起椅背,把椅子轻轻放回桌下。兴趣点从后方轻轻移动椅子。

错误控制

起身时发出声响,或者拖动椅子发出杂音,动作不够利落。

拓展练习

坐条状椅子、凳子等。

兴 趣 点

从桌子下移出椅子到一定的距离,椅子和身体一起抬高,调整距离起立。

注意事项

坐到准确位置,防止坐偏而摔倒。

区域

日常生活区

活动名称

倒水

教具构成

1.托盘一个。

2.容器两个。左边一个是盛满一半水的水壶,右边一个是有控制线的玻璃杯。

3.海绵一块。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2.培养从左到右的方向感。

3.锻炼幼儿左、右手部的肌肉。

间接目的

1.增强幼儿控制行为的能力。

2.培养幼儿做事的顺序性和逻辑性。

3.培养幼儿专注力和观察力。

适用年龄

23

活动展示

1.告诉孩子:示范“倒水”。

2.邀请孩子一起工作,确定孩子可以看清楚示范动作,没有其他干扰。

3.伸出右手,将大拇指与其余四指明显分开,缓缓地接近水壶,将四指穿入杯子的把手,然后以大拇指按住把手上方,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做支撑,稳稳地端起水壶。

4.将水壶移至空杯的正上方,倾斜确定壶口对着空杯的中心点,稍作停

顿,再慢慢地将水倒入空杯中。在倒的过程中,提示注意不要让水超过控制线。

5.确定水位已到达控制线的位置,将水壶轻轻地放回原位。

6.稍作停顿,用左手将水杯里的水再倒回水壶中。

7.请孩子进行操作。

8.结束全部练习,用海绵擦拭有水区域,并将托盘放回原位置。

9.将所有的教具放回托盘中,然后放回架子原位置。错误控制

错误控制

1、水滴到托盘上;

2、杯子上的控制线;

拓展练习

倒豆子或到珠子练习。

倒水角度,把水准确地倒进杯子里。

注意事项

若有水滴在托盘上,应引导幼儿用海绵把水滴吸干。



区域

日常生活区

活动名称

分水的工作

教具构成

一壶水;三个杯子;海绵;托盘。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培养孩子的独立分配能力。

间接目的

1. 专注力和独立性的培养。

2. 逻辑思维和秩序感的培养。

适用年龄

2.5岁以上幼儿

活动展示

1.告诉孩子:示范“分水工作”。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可以清楚地看示范动作,没有其他干扰。

3.将右手捏住茶壶柄提起茶壶,左手轻轻地扶在壶嘴下,右手抬高,将茶壶里的水准确地分别倒进三个杯子里;每倒满一杯,用海绵吸干壶嘴上的水。

4、将三个杯子中的水倒回壶里。

5、继续练习,询问是否还想继续工作。

6、做完后,将教具放回。

错误控制

壶里的水散在托盘上。

拓展练习

分豆子。

分杯倒水。

注意事项

水若有所洒出,用海绵及时吸干。



区域

日常生活区

活动名称

海绵移水

教具构成

1、两个相同的碗,左边一个碗盛有水,右边的是空的。

2、一块海绵。

3、一个托盘。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2. 提高动作控制能力。

3. 锻炼生活自理能力。

4. 加强手部肌肉的训练。

间接目的

独立性、专注力、自信心的培养。

适用年龄

3岁以上

活动展示

1.告诉孩子:示范“海绵移水”的动作。

2.邀请孩子一起工作,确定孩子可以看清楚示范动作,没他干扰。

3.双手握住干海绵,给幼儿示范如何用力挤压海绵,可以配合语言提示:“挤、放。”

4.用右手抓住海绵并放到装水的碗里,等待海绵吸水。

5.用两只手握住海绵,拉出水面,稍作停顿,将水沥干。

6.将海绵移动到空碗上空,双手挤压海绵,将水挤到空碗里。

7.在移水的过程中,观察孩子反应,然后请孩子尝试。

8.结束练习后,用海绵擦拭有水区域,并将托盘放回原位。错误控制

水滴在托盘上。

错误控制

水滴在托盘上。

拓展练习

用布代替海绵。

济水的过程。

注意事项

1.挤压吸足水的海绵的力度应由小到大。

2.若有水滴在托盘上,应引导幼儿用海绵把水吸干。



区域

日常生活区

活动名称

搬桌子

教具构成

桌子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学会正确的搬运桌子.

2. 提高调整运动方向的能力

间接目的

1. 学习照顾环境。

2. 增强协调性、专注力。

适用年龄

3岁半以上

活动展示

一个人搬:

1.将手放在桌两侧边缘的中间部分。

2.拿起桌子,不雅发出声音。

3.不能碰到人或东西,将桌子搬到指定的地方。

4.把前方桌脚轻轻地放下,再把靠近身体的桌脚放下。

分别两个人搬:

1.分别站在桌子两边。

2.看清楚周围的情况,依需要进行左右、前后等方向的移动,一直到达目的地。搬动时,两人的手要保持在水平位置。

3.准备放下时,一人轻轻将一侧桌脚放下,另一人保持不动。

4.另一个人把另一侧桌脚放下。

错误控制

1、发出声音。

2、碰到人或东西。

3、两人手的高度不同。

拓展练习

搬椅子练习。

1、手的位置,桌脚的放置方法。

2、两人走路时桌子的角度。

注意事项

控制力度和角度,防止幼儿身体碰撞桌子。

区域

日常生活区

活动名称

铺卷工作毯

教具构成

工作用地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练习手眼的协调动作。

2. 训练手指的动作。

间接目的

独立性的培养。

适用年龄

2岁半以上。

活动展示

展开的方法:1.搬来一张卷起的地毯,放下。2.坐在卷起的地毯前面。

3.两手放在地毯左右各三分之一的地方,拇指放在地毯的下侧,其他手指握住上面。4.用两手慢慢地把地毯摊开。5.身体向后退,直到地毯完全展开。

表面在外的卷法:1.坐在展开的地毯前面。2.右手4根手指伸进地毯下方,拇指握在上面。左手也相同。3.将地毯稍稍提高弯向内侧卷曲。4.卷起后,左右手交替向前压紧继续卷。5.仔细察看两边是否卷得很整齐。

错误控制

两端不整齐,没有完全展开。

拓展练习

铺被子。卷衣服。

地毯的两端对齐。

注意事项

1.也可练习地毯表面在里的卷法。

2.当地毯太大时,可以考虑由两个人一起展开、卷起。

3.地毯使用的材料要适合孩子使用。



区域

日常生活区

活动名称

五指抓

教具构成

两个碗;珠子;托盘。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练习五指的灵活性,发展手眼的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

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独立性

适用年龄

3

活动展示

1、今天我们共同分享的工作是五指抓。

2、教师:取教具并提示幼儿从哪儿拿的要用完送回哪去。

3、教师示范工作,将托盘放在毯中间下边,双手捧出两个碗,有物放在左边,空碗放在右边。

4、教师左手把住有物碗边,伸出右手五指,慢慢地移向左碗中,五指合拢,将碗中的珠子抓起,平移到右碗上方,手指张开,将珠子落入碗中,反复直至珠子全部抓至右碗,换手往左碗抓,鼓励幼儿尝试。

错误控制

手握紧,珠子未洒落碗外。

拓展练习

根据幼儿五指抓的掌握情况,将珠子改为铃铛、红豆等,逐渐增加难度。

抓珠子。

注意事项

掉落在外的珠子用二指捏送回碗中。



区域

日常生活区

活动名称

用勺子舀豆

教具构成

1、两个相同的碗,左边的碗中盛有豆子,右边的碗是空的。

2、一个大汤匙,横放在托盘里。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学习使用勺子。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

1、专注力和独立性的培养。

2、逻辑思维和秩序感的培养。

适用年龄

2岁半以上

活动展示

1、告诉孩子:将示范用勺子舀豆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可以清楚地看见示范动作,没有其它干扰。

3、伸出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用左手拿起勺子,把勺柄放在右手三指上。

4、将勺子放进左边盛有豆子的碗中,轻轻地舀,盛起一勺豆子。

5、把盛满豆子的勺子慢慢地移到空碗上方,并缓慢地将豆子倒出,停顿一下。

6、继续练习,若豆子有剩下不好舀食,可用左手握碗边,使碗倾斜,用勺舀出,直到把豆子全部舀入右边的碗中。

7、再把右边碗中的豆移回左边碗中,鼓励孩子操作。

8、做完练习后,将用品放回。

训练效果:

用勺子舀豆大部分学生都会,只是握勺子的方式各有千秋,部分学生没有把勺柄放在右手三指上。舀剩下不多的时候,不好舀食,只有一名学生用左手握碗边,使碗倾斜,用勺舀出,直到把豆子全部舀入右边的碗中。其他学生都是直接用倒的方式把豆子倒入右边的碗中。

错误控制

豆子掉落在托盘上

拓展练习

舀铃铛

豆子移动的过程

注意事项

豆子若有散落,要示范如何用拇指和食指捏的方式把豆子捡起来,放进杯子里。

区域

日常生活区

活动名称

二只捏—豆子分类

教具构成

托盘1个、玻璃碗1个、大小一致的容器2个、两种豆类各10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练习二指捏拿取物品

间接目的

1. 发展幼儿的专注力

2. 区分两种物品的不同特征

适用年龄

3岁及以上

活动展示

1.教师取工作至工作台,向儿童发出邀请,介绍工作名称。(可一同去取工作)

2.教师示范工作:用二指捏的动作依次将所有材料进行分类,两种豆子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

3.整理教具:将小碟子内的豆子倒入大容器中。

4.询问幼儿是否愿意尝试工作,请幼儿操作,依次将豆子进行分类结束后将其再放回原位。

5.询问幼儿是否愿意继续工作,如果不的话可以带领幼儿将教具放回工作架上,让他知道教具的位置,以后可以自由选择这份工作。

错误控制

1. 豆子洒落

2. 豆子分类有错误

拓展练习

更换不同种类的材料(如颜色、大小、种类不同)或增加一种豆子,练习三种物品分类。

豆子的声音

注意事项

在儿童对工作不感兴趣时,更换容器内的物品。

区域

日常生活区

活动名称

《衣服夹的工作》

教具构成

16个适合孩子力量的衣服夹。2一个用布做的小动物卡片;一个托盘。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学习使用衣服夹,锻炼手捏的动作。2、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

1、发展孩子的专注力,独立性和秩序感。2、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适用年龄

2岁半以上

活动展示

1、告诉孩子:示范使用衣服夹子。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可以清楚的看见示范,没有其他干扰。

3、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拿起夹子,给孩子示范夹的工作三次,可以配合语言“捏、放”。

4、用这三个手指捏紧并打开衣服夹,将其夹到右边的容器的边缘上。

5、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的衣服夹都夹到右边容器的边缘上。

6、稍作停顿,将夹子依次取回到左边的容器中。

7、请幼儿尝试。

错误控制

教师

拓展练习

1、选用不同大小的材料和小篮子来夹。2、不同形状,大小的衣服夹子。

夹子分开合拢的操作

注意事项

教师示范时动作要慢,让幼儿有充分观察时间。

区域

日常生活区

活动名称

螺母和螺钉

教具构成

1. 四组配套的螺母和螺钉。

1个小篮子。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加强手腕的运动。

2. 锻炼手眼协调的能力和拧的动作。

间接目的

1. 培养秩序感与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独立性与专注力。

适用年龄

2岁半以上

活动展示

1. 告诉孩子:示范“螺母和螺钉”。

2. 邀请孩子到工作到地方,确定孩子可以清楚的看到示范,没有其他干扰。

3. 从篮子里区出一组螺母和螺钉(螺母已经拧在螺钉上),放在桌子上。

4. 示范如何用左手拿螺钉,右手拿螺母。

5. 把螺母按逆时针方向从螺钉上拧下来,可以配合语言“转”,手腕转动要明显。

6. 把拧下来的螺母和螺钉按照上下顺序对应。

7. 重复练习,直到所有螺母都从螺钉上被拧下来。

8. 再用左手拿螺钉,右手拿螺母,按照顺时针方向把螺母拧到螺钉上去。

9. 重复练习,直到所有的螺母都被拧到螺钉上去,放回篮子里。

10. 请幼儿操作。

11. 把篮子放回架子上。

错误控制

一个螺钉上只有一个螺母

拓展练习

1. 不同型号、材质的螺母和螺钉。

2. 螺钉上可以加垫圈。

将螺母和螺钉拧合在一起的过程。

注意事项

引导幼儿发现“左松右紧”的规律。

区域

日常生活区

活动名称

串珠子的工作》

教具构成

绳子、彩色串珠若干、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培养手眼协调的能力,尤其是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和控制能力。

间接目的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稳定性。

适用年龄

2岁以上

活动展示

1取工作毯并铺好

2端取教具盘放在工作毯旁边

3.取一根绳子放在布上摆成一条直线。(绳头在左边)

4取珠子从左到右整齐排列在布上面。(取时要找孔眼,把孔眼放平,不能向.)

5.左手拿起绳子一端,右手拿珠子,绳子对准孔眼穿过去。左手食指、拇指捏住珠子,右手拉住绳尖将绳子拉出来。

6.完毕后,再用右手拿珠子,从左到右,一粒一粒从绳子上穿过去。

7. 穿完以后把穿满珠子的绳子摆成一条直线,右手把珠子一粒一粒从绳子里抽出来,放回小筐里。同时左手轻轻扶住绳子的一端,使其不移动。

8、幼儿进行自主操作练习,老师在一 旁观察并指导

9、结束工作,收拾教具盘和工作毯

错误控制

教具本身

拓展练习

用不同形状的珠子、线板

穿项链

注意事项

针头与孔眼的对应。



区域

日常生活区

活动名称

折叠毛巾的工作》

教具构成

边长30厘来的方巾6块, 用棉麻等易折叠的毛巾,每块用有色的线在榴或麻字型、单对角型、十字型、X字折线处划出一条做记号,线型

型线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发展叠毛巾的能力。

2. 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

1. 发展幼儿的专注力。

2. 让幼儿树立照顾自己和照顾环境的自信心。

适用年龄

3岁以上

活动展示

1. 引导孩子到教具架,拿取放布的盒子,并将其端到工作地点。

2. 从盒于里取出一块布放在手上,用右手轻压者,拿到桌子中央。

3. 用两手的手指捏住布的两角,轻轻地展开。

4.左手轻轻压着布,用右手掌将布抚平。

5.让孩子注意有折线的地方,用食指、中指沿着折线从左向右滑过。

6.用两手捏住打开时的两个角,提起到折线的地方,再慢慢地对应上端的两角。

7.用左手轻轻地按住布边,以免对好的角移动,右手沿着折线压过去。

8.暂时把手放开。

9.左手轻轻按着折好的布,右手的食指、中指从左到右把纹抚平并压出折线。

10.放回原来盒中。

11.取出第二块布料,根据单对角线提示,将其折成三角形。

12.用相同的方式,继续折叠剩下的布料。

13.鼓励孩子进行操作。

错误控制

折叠不佳,毛巾的边缘没有对起。

拓展练习

折叠衣服、纸巾等。

1. 沿着缝线折叠。

2. 角的重合对正。

注意事项

折叠毛巾时一定要角、边对齐。



区域

日常生活区

活动名称

《剪的工作》

教具构成

1. 剪刀一把,幼儿专用,托盘1个。

2. 纸片三张。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学习使用剪刀。

2. 提高幼儿调整肌肉运动的能力。

3. 增强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

1. 发展独立性、专注力。

2. 增强秩序感。

适用年龄

3岁以上幼儿

活动展示

1. 告诉孩子:示范“剪刀剪纸”。

2. 邀请孩子到放纸条的地方,取三张纸条放在碟子里(一张、两张、三张地数给孩子看),并提示孩子:“每次取三张即可,做完想继续做,再来拿三张。”端着小碟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坐好,让孩子能清楚地看见,没有其他干扰。

3.左手拿起剪刀,使其与身体垂直,同时刀口向前,刀柄的两个圆洞呈上下方向;然后将右手的大拇指伸入剪刀上方的洞内,其他手指伸人剪刀下方的洞内(视准备工作的剪刀自行调整拿法)。然后,缓慢地导人剪的动作,可同时加人语言“打开、剪,打开、剪”。

4.左手拿起一张纸条,将纸条-小段、一小段剪到盘子里。

5.重复步骤4,剪完另外两张纸条。

6. 告诉孩子应该将剪下的纸条留着,放在一个小盒子里,以后做美工用。

7. 引导孩子自己取拿纸条练习,并观察其操作的过程。

8.整项练习结束后,将教具放回教具架上。

错误控制

没有剪开

拓展练习

1. 更换纸的类型,如用贺卡、杂志、薄纸片和建筑用纸等。

2. 在纸上画上线,可以采用不同的线条并逐渐增加难度,如直线、锯齿形的线、曲线等。

3. 由孩子自己构想简单的图案描绘到纸上自己剪。

4. 剪毛线、布、厚纸等。

剪出来的各种形状。

注意事项

使用前,要教导孩子注意安全,让孩子学会安全地使用一些工具,以保护自己,这也是提高生存能力的重要一课。



区域

日常生活区

活动名称

缝的工作》

教具构成

画有花草、动物等单纯图样等、毛线、毛线针、垫子、剪刀、刺针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练习手指的动作。

2. 为缝纫做准备

间接目的

1. 独立性、专注力的培养

2. 秩序感的培养。

适用年龄

3岁以上

活动展示

1. 告诉孩子:示范缝的工作。

2. 把毛线穿过针孔,剪取约50厘米长的线,线的两头拼在一起打结。

3. 左手拿打好孔的图形纸旁边,右手持针。

4. 决定起点后,针从背面刺入,从正面穿出。

5. 第二点从正面向背面刺入。

6. 这样交互进行。

7. 缝好后,线从背面拉出,打个结后剪断。

错误控制

1. 跳点,针没有交互穿过。

2. 线拉的太用力。

3. 缝到图形以外。

拓展练习

缝各种不同材质的布料。

针从一点到另一点是正、背交互进行。

注意事项

1. 孩子在图案上穿刺时,要相等间隔用针穿刺,针距不要太密。

2. 下面要铺垫资。垫子可用泡沫或瓦楞纸,这样不易产生危险。



区域

日常生活区

活动名称

大纽扣衣饰框

教具构成

一块正方形的木框,左右两块布在中央相合,用纽扣连接。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学会穿带纽扣的衣服。

2. 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 锻炼手部肌肉、尤其是二指

间接目的

1. 培养孩子独立穿衣的习惯。

2. 秩序感的培养

适用年龄

2岁半以上

活动展示

1、解开

1. 用左手食指、拇指拉住孔边的衣襟,右手捏住纽扣,把它从扣孔里脱出来。

2. 左手接住穿过的纽扣,把它拉出来。

3. 余下的扣子用同样的方法做完。

4. 将左侧的布料向左打开,把右侧的布料向右打开。

2、扣紧

1. 把两襟合在中央,由上方开始。

2. 右手捏住衣襟,左手指一下洞,然后捏住纽扣穿进洞中。

3. 这时用右手接住穿出的纽扣,左右拉。

4. 用同样的方法一直到最下面的被扣上。

5. 整理布料,使其整齐

错误控制

纽扣穿错了孔

拓展练习

可以将扣子涂上颜色,扣孔涂上相应的颜色等。学会系扣子的同时认识颜色。

纽扣从扣孔中拉进拉出

注意事项

大纽扣和小纽扣的使用方法相同。



区域

日常生活区

活动名称

拉链衣饰框

教具构成

一块正方形的木框,左右两块布在中央结合,用拉链连接。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学会拉拉链

2. 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 锻炼手部肌肉,尤其是三指

间接目的

1. 培养独立穿衣的习惯和自信心

2. 秩序感的培养

适用年龄

2岁半以上

活动展示

1、打开

1. 左手紧紧地抓住布料的上方。

2. 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拉链的拉环,向下缓缓地拉开,一直要拉到底,但注意不要使衣服松开。

3. 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拉链的底部,给孩子看怎样从槽中拿出拉环。

4. 将左侧的布料向左打开,右侧的布料向右打开。

2、扣紧

1. 从左到右把布料合上。

2. 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捏起拉环,用左手的食指、中指、拇指将拉槽拿起。

3. 将拉环慢慢地放入拉槽中,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缓缓上推,将布料合上。

4. 整理布料,使其平整

错误控制

拉环不能恰当地放到拉槽中,导致拉链拉不上。

拓展练习

可以将拉环设计成嘴巴的形式,拉开声音变大,拉拢声音变小。还可以设计不同的嘴巴,发出不同的声音。既学会了拉拉链又明白了声音的大小以及不同的声音

拉链滑动的声音以及手的感受

注意事项

为了帮助联系衣服的穿与脱,蒙特梭利博士专门设计了一系列“衣饰框”的教具,老师们应尽量采用此套教具,规范训练



区域

日常生活区

活动名称

安全别针衣饰框

教具构成

一个正方形的木框,左右两块布在中央结合,被别针连接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学会使用别针

2. 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 锻炼手部肌肉

间接目的

1.培养孩子独立穿衣的习惯

2.秩序感的培养

适用年龄

3岁以上

活动展示

1、解开

1. 从最上边开始,从上而下解别针。

2. 左手拇指、食指拿住嵌合针尖的别针头。

3. 右手拇指、食指家住别针中央部分,用拇指把针尖压出别针头外。

4.拔出针尖。 5.再把针尖嵌回别针头放回篮子。

6.其他别针也用同样的方式进行。7.双手把两襟分别向左右掀开。

2、扣上

1. 把两襟合向中央,从上往下进行。

2.把针尖压出来。3.决定别针的位置

2. 针尖从上襟的表面刺进去。

3. 在针尖刺往下面的衣襟的时候,先把上下衣襟的位置固定对好。

4.针尖刺过下襟。5.再由下襟里向上襟表面把针尖穿出。

6.把针头压进别针头。7.最后把针尖刺过的皱纹抚平。

8.把余下的都别上,整理布料,使其平整。

错误控制

1. 上下襟的位置没有对好。

2. 布不平

3. 针没有别往左右两襟

拓展练习

给小动物或人脸安上眼睛,认识眼睛的位置。

把针嵌进、压出的方法

注意事项

通过学习使用别针为之后的缝纫工作打好基础



区域

日常生活区

活动名称

蝴蝶结衣饰框

教具构成

一块正方形木框,左右两块布在中央相合,被不同颜色的丝带连接。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学会系蝴蝶结

2. 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 锻炼手部肌肉,尤其是二指

间接目的

1. 培养幼儿独立穿衣的习惯

2. 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适用年龄

2岁半以上

活动展示

1、解开

1. 从最上面开始,从上而解蝴蝶结。

2. 两手同时抓住带子的两端向左右拉,把蝴蝶结松开。

3. 用左手的食指与中指按住两襟,用右手的食指将结挑开。

4. 解开结后,把每条带子往旁边拉直。

5. 再把两襟分别向左右方向掀开。

2、打结

1. 把两襟合向中央,从下往上系蝴蝶结。

2. 用右手把左手带子拉向左边,用左手把右边的带子拉向左边,与右边的带子成交叉状。

3. 右边把上面的带子从交叉点下方的孔洞中穿过,用左手接住,然后左右拉紧。

4. 再将左边的带子距打结处4-6厘米绕个圈,用拇指和食指牢牢捏住圈的底部。

5. 用右边的带子从后面绕过圈,用右手食指把带子从孔中塞进去,又形成一个圈。

6. 两手捏住圈,同时向两边拉,使其成型。

7. 用同样的方式系以下的蝴蝶结。8.整理布料,使其平整。

错误控制

蝴蝶结歪斜

拓展练习

可以使用不同的线,让孩子利用颜色相同的配对。在学习蝴蝶结的同时也学会了区分颜色。

用食指把带子推穿过绕圈的地方。

注意事项

学习蝴蝶结打法之后可以贯穿更多的打结技巧



区域

日常生活区

活动名称

纽扣衣饰框

教具构成

一块正方形的木框,左右两块布在中央相合,用纽扣连接。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学会穿带纽扣的衣服。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锻炼手部肌肉、尤其是二指

间接目的

1.培养孩子独立穿衣的习惯。

2.秩序感的培养

适用年龄

2岁半以上

活动展示

一、解开

1.用左手食指、拇指拉住孔边的衣襟,右手捏住纽扣,把它从扣孔里脱出来。

2.左手接住穿过的纽扣,把它拉出来。

3.余下的扣子用同样的方法做完。

4.将左侧的布料向左打开,把右侧的布料向右打开。

二、扣紧

1.把两襟合在中央,由上方开始。

2.右手捏住衣襟,左手指一下洞,然后捏住纽扣穿进洞中。

3.这时用右手接住穿出的纽扣,左右拉。

4.用同样的方法一直到最下面的被扣上。

5.整理布料,使其整齐

错误控制

纽扣穿错了孔

拓展练习

可以将扣子涂上颜色,扣孔涂上相应的颜色等。学会系扣子的同时认识颜色。

纽扣从扣孔中拉进拉出

注意事项

大纽扣和小纽扣的使用方法相同。



区域

日常生活区

活动名称

扫地毯工作

教具构成

地毯、刷子、小簸箕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练习手眼的协调动作

2. 增强清洁感

间接目的

独立性、责任感的培养

适用年龄

2岁以上

活动展示

准备工作

1. 每一样工具都是适合孩子使用的尺寸,清洁工具都要在教室的一角挂起来。

2. 引导孩子到已展开的地毯前

基本操作

1. 从固定的位置拿来刷子、小簸箕。

2. 坐在展开的地毯前。

3. 用右手拇指和四根指头握住刷子。

4. 两膝跪在地毯上,左手按着地毯,刷子从地毯左上角开始向右平行慢慢刷。

5. 不要移动地毯,身体向后退,从左向右刷

6. 用刷子将地毯上的毛及垃圾随时清除到小簸箕,再全部倒进垃圾桶里。

错误控制

留下垃圾,灰尘、地毯毛不整齐

拓展练习

可以在地毯上摆放不同的物品,请小朋友分类归纳

地毯变干净了

注意事项

1. 如果地毯非常脏,就在室外系一条绳子,挂上地毯,用掸子掸干净。

2. 大一点的垃圾可用镊子夹取



区域

日常生活区

活动名称

打蛋器的使用

教具构成

1. 一条适合孩子用的围裙。

2. 两个鸡蛋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学会使用打蛋器

2. 增强手部肌肉的力量

间接目的

1. 增强秩序感和专注力

2. 增强自理能力及自信心

3. 锻炼协调和平衡能力

适用年龄

2岁半以上

活动展示

准备工作

让孩子穿上围裙,教师将鸡蛋打到碗中,把海绵、打蛋器等物品放入托盘中。

基本操作

1. 告诉孩子:示范“使用打蛋器”

2. 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开始工作。

3. 拿起打蛋器的柄放在左掌心上,将打蛋器树立,用左右掌心来回搓动打蛋器柄。

4. 然后将打蛋器放入碗中,双手来回缓慢搓动,直到碗里的鸡蛋被搅动出现泡沫。

5. 把打蛋器从碗中取出,用海绵擦净打蛋器上的残留液体。

6. 把打蛋器放回原位。

7. 教师在打碎一个新的鸡蛋到一个新的碗中,鼓励孩子多多练习。

8. 碗中搅好了的鸡蛋可留给厨房做餐点使用

错误控制

液体撒落在桌子上

拓展练习

1. 可以更换不同大小,形状的碗。

2. 可以用洗洁液或带颜色的水来工作。

3. 可以更换打蛋器(搅拌器、木勺等)

1.使用打蛋器在碗中左右旋转的过程 2.蛋液由清澈到浑浊的过程

注意事项

液体洒落在桌面时用海绵吸走,或用抹布



区域

感官区域

活动名称

插座圆柱体——配对练习

教具构成

插座圆柱体、幼儿、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能将插座与圆柱进行配对

间接目的

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和秩序感

适用年龄

2岁以上幼儿

活动展示

1.向幼儿推荐工作,介绍名称应缓慢清晰,引导幼儿一起取工作毯,确定工作位置。

2.取插座圆柱体A组时,展示拿教具的方法:双手拇指张开其余四指合拢,握住圆柱体两端,两臂夹紧。力量不够时,托抱在怀。

3.坐在幼儿惯用手一侧,多数情况下为幼儿的右侧。

4.将A组水平摆放,由粗到细。

5.从左边开始,用三指捏的方式拿住圆柄轻轻抽起,放在插座的前面,依次把其余的圆柱取出无顺序摆放。

6.拿起一个圆柱,翻转使其底面朝上,靠近圆穴进行比较,用视觉观察是否相同,轻轻尝试嵌人。

7.若不对,从左向右慢移动检验,直至找到相同的圆穴。

8. 动作缓慢简洁,尽量没有语言干扰。

9将十个圆柱都放人后,请幼儿尝试,若幼儿有兴趣,可及时导入练习。

10.工作结束,整理教具后送回教具架上。收起工作毯放回原位。

11.B、C组操作相同。

错误控制

与圆柱体一一对应的凹槽

拓展练习

其余三组的配对练习

兴 趣 点

圆柱体和凹槽的对应

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并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



区域

感官区域

活动名称

特殊的D组练习

教具构成

插座圆柱体D组、幼儿、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能将插座圆柱体进行配对

间接目的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专注力

适用年龄

2岁以上幼儿

活动展示

1.向幼儿推荐工作,介绍工作名称,取工作毯,确定工作位置。

2.将圆柱取出无顺序摆放,拿起一个圆柱靠近圆穴,用视觉观察比较圆柱的高度与圆穴的深度。

3.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贴圆柱旋转,通过肌肉感知高度,再贴圆穴内侧旋转,协助找到相同的圆穴,将圆柱轻轻地嵌人。

4.用视觉检查或用手抚摸插座表面,是否平整。

5.若不对,从左向右慢慢移动检验,直至找到相同的圆穴。

错误控制

教具本身

拓展练习

插座圆柱体D组的排序练习。

兴 趣 点

圆柱体与卡槽相对应。

注意事项

教师应为 幼儿提供充分的操作时间。



区域

感官区域

活动名称

插座圆柱体——名称练习

教具构成

插座圆柱体A组、幼儿、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能区分圆柱体大小,并能正确说出大小。

间接目的

训练幼儿对物体尺寸的辨别能力。

适用年龄

能将圆柱体正确排序的幼儿。

活动展示

1.取工作,介绍工作名称。

2.取出圆柱三方在工作毯上,并进行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直接拿出最大的,其余的进行比较排序。)

3.取出最大的和最小的进行三阶段教学。

命名:“这是最大的。”

辨别:“那个是最大的”(请幼儿指出来)

发音:“这是?”

4.将最大和最小放回到相应位置,

5.将圆柱从大到小的顺序放回到凹槽里。

错误控制

教具本身

拓展练习

记忆练习、卡片练习

兴 趣 点

排序练习

注意事项

如果幼儿语言发展比较好,可以介绍比较大的、比较小等词汇

区域

感官区域

活动名称

粉红塔

教具构成

粉红塔、幼儿、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能将粉红塔垂直垒高

间接目的

锻炼幼儿视觉对物体尺寸,在三维空间的差异变化

适用年龄

2.5岁以上幼儿

活动展示

1.向幼儿推荐工作,介绍名称:“粉红塔”,语速缓慢,吐字、发音与表达清晰,引导幼儿一起取工作毯,确定工作位置。

2.取教具时,展示正方体的拿法:轻轻从塔顶拿起最小的正方体,捧在手心(以示珍贵),较大时,一只手捏住正方体,另一只手托住:当正方体更大时,两手托住底部搬运。十个正方体无顺序散置在工作毯上。

3.教师坐在幼儿的右边。

4. 观察比较,找出最大的正方体,放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在剩余的正方体中,再找出最大的正方体,放在第一一块上面。

5. 以此类推,依次垒高,直到最小的正方体为止。

6.请幼儿从塔顶部、四周不同远近的距离欣赏粉红塔,感知美观与协调。并用手从下向上缓缓触摸,感受粉红塔的细微变化。

7.转换工作时,让幼儿清楚地看到粉红塔的“拆除”方法。把正方体块一块地慢慢地取下来,无顺序放置在工作毯上。

8.问幼儿:“要不要做做看?”给幼儿练习的机会。

9.工作完后,正方体散放在工作毯上,从最大的正方体开始,按顺序依次送回。

错误控制

两个粉红塔之间的数列差。

拓展练习

同棱垒高,水平方式。

兴 趣 点

粉红塔垒高完成后的造型。

注意事项

在垒高时注意粉红塔的两条边相互对齐。



区域

感官区域

活动名称

粉红塔的排序

教具构成

粉红塔,幼儿、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能将粉红塔进行从小到大排序,能确辨别大小。

间接目的

培养幼儿的秩序感和专注力。

适用年龄

2.5岁以上幼儿

活动展示

1.取工作并介绍工作名称。

2.将粉红塔散放在工作毯上,并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取出最大的,其余的进行比较。)

3.取出最大的、最小的进行三阶段教学(命名、辨别、发音)

4.将最大的、最小的放回原来的位置。

5.请幼儿进行工作练习。

6.收教具及工作毯放回原位。

错误控制

教具本身

拓展练习

与字卡的配对

兴 趣 点

粉红塔的配对练习

注意事项

在排序时将两边对齐,以便幼儿观察每块粉红塔的序列差。



区域

感官区域

活动名称

棕色梯

教具构成

棕色梯、幼儿、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培养孩子对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2. 发展幼儿手眼和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间接目的

为数学学习的进行作间接准备。培养幼儿的专注力百合观察力。

适用年龄

2.5岁以上幼儿

活动展示

1.引导幼儿,介绍教具,并准备工作毯。

2.展示棕色梯的拿法:双手托握长方体中间;粗的,双手托握长方体的两端。依次从细到粗拿到工作毯上,一次取一根,无顺序散放在工作毯上。

3.教师坐在幼儿的右边。

4.取对比最强烈的两根长方体,进行名称练习,名称为:粗、细。

5. 教师请幼儿一起观察,从中找出最粗的长方体,触摸感知后放在一侧,再从剩下的找出最粗的,触摸感知后,从左至右依次摆放。注意将所有长方体靠紧。

s. 所有长方体排序之后,让幼儿从正面、侧面仔细观察全体形状。按从粗到细顺序再次确认,方法:用最细的一根长方体为参照物检验,每层之间差距lcm。

7.问幼儿:“要不要做做看?”把十根长方体无顺序分散放置在工作毯上,让幼儿进行练习。

8.当幼儿熟练后,可借助小球等其他教具,引起幼儿兴趣,重复操作。

9.工作完后,由最粗的长方体开始,协助幼儿按顺序放回教具架原位。

错误控制

棕色梯中最细的一根

拓展练习

1.垒高排序联系。2.垂直排序。3.棕色梯和粉红塔的组合练习。

兴 趣 点

棕色梯排序后的造型特征。

注意事项



区域

感官区域

活动名称

长棒

教具构成

长棒,1——2张工作毯,幼儿。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透过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长度的差异有正确的了解;锻炼幼儿手部肌肉。

间接目的

增强幼儿专注力,为幼儿学习数学做准备。

适用年龄

2.5以上幼儿

活动展示

1.引导幼儿,介绍长棒并准备两块工作毯。

2.示范长棒的拿法:从最短的拿起,双手握住长棒的两端,轻轻放在工作毯上,一次一根。稍长的棒握中间竖起来拿,以防碰到其他幼儿。十根长棒无顺序散置于工作毯上,左端对齐。

3.教师坐在幼儿的右边。

4.取对比最强烈的两根长棒,进行名称练习,名称为:长、短。

5.教师请幼儿一起观察,用眼睛寻找出最长的长棒,放在另一块工作毯的最上端,再从剩余的长棒中找出最长的,从上往下依次排好,注意左端对齐。

6.所有长棒排序之后,仔细观察全体。按从长到短顺序再次确认,方法:用最短的长棒为参照物,依次放到其他长棒的末端检拉,每根之间差距10cm (填补差数特别练习之一),然后放回原位。

7. 向幼儿,“要不要做做看?”把十根长棒随意放置,让幼儿尝试练习。

8.工作完后,协助幼儿从最长的长棒开始,按顺序将长棒放回教具架上。

错误控制

红棒本身。

拓展练习

1.填补差数的特别练习。2.创造变化的造型练习。

兴 趣 点

每根红棒之间的序列差。

注意事项

1.红棒排列在工作毯上时要左端对齐。2.班级里老师要统一红棒拿法。



区域

感官区域

活动名称

彩色圆柱体——序列练习

教具构成

彩色圆柱体(红色)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进一步锻炼幼儿对不同尺寸和大小等概念的识别能力。2.加强幼儿比较和辨别相似、相异、对应的能力。3.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

1.锻炼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和注意力。2.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做间接准备。

适用年龄

2.5岁以上

活动展示

1.引导幼儿,介绍彩色圆柱体,准备工作毯。,

2.双手捧教具盒轻轻放到桌上。教师坐在幼儿的右边。

3.让动儿观察盒子内外,问幼儿:“这是什么颜色?”然后介绍工作名称:“今天我们做红色圆柱体的工作。”

4. 将十个圆柱体一一取出, 无顺序放置。 盒子放在桌面右上。

5.教师示范由粗到细水平排序,引导幼儿观察回忆,与插座圆柱体哪一组相同。适时复习“粗、细”的概念,并出示相关字。

6. 适时询问:“要不要做做看?”鼓励幼儿尝试其他排列方式(积高)。

7. 工作完成后,将圆柱体由粗到细按序放回木盒中,送回教具架上。

8.黄色圆柱体、绿色圆柱体、蓝色圆柱体操作方法相同。

错误控制

插座圆柱体操作经验、圆柱规则的渐次性。

拓展练习

面积配对、形状配对、高度配对、彩色圆柱体的造型艺术。

兴 趣 点

彩色圆柱体本身的颜色。

注意事项

此项教具在工作毯上和桌上都可操作。



区域

感官区域

活动名称

几何图形示范匣

教具构成

几何图形示范匣,工作毯,幼儿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利用肌肉触觉和视觉一起认识平面几何图形。

2.锻炼手部肌肉运动的控制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

1. 幼儿注意力及观察力的加强,2.进入平面几何学习的预备。

适用年龄

3岁以上幼儿

活动展示

1.把教具介绍给幼儿认识,准备工作毯。

2.将几何图形示范匣拿到工作毯上,教师坐在幼儿的右边。

3.左手用三指捏的方式抓住圆形的柄,右手食指和中指顺时针方向触摸圆形的边缘,再触摸对应边框的边缘,通过肌肉感知图形特征,观察比较,然后插嵌回去。

4.正方形和正三角形也都以相同的步骤进行练习。

5. 问幼儿:“要不要做做看?”鼓励幼儿进行练习。

6.当幼儿熟练后,进行名称练习,名称:圆形、正三角形、正方形。

7.完成工作后,协助幼儿将几何图形示范匣放回原处。

错误控制

嵌板与穴对应的唯一性

拓展练习

嵌板拓印练习,记忆练习。

兴 趣 点

嵌板本身的形状。

注意事项

用手捏住手柄来取放嵌板;注意观察幼儿的接受程度,以此来决定接下来展示的图形。



区域

感官区域

活动名称

色板一——名称练习

教具构成

色板(第一盒)、幼儿、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认识颜色,感知色彩变化,知道颜色的正确名称。

间接目的

1.颜色对比及组合的预备,发展幼儿视觉敏感度。

2.培养对色彩的美感。

适用年龄

2.5岁以上幼儿

活动展示

1.向幼儿介绍色板1,准备好工作桌面,教师坐在幼儿的右边。

2.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色板上下两端的边缘,轻轻拿出,进行示范。

3.提示幼儿,不要触及颜色部分,不要倾倒。请幼儿练习拿色板,依次取出散放在工作毯上。

4.任意取出一枚色板放在中间,从剩下的色板中寻找相同颜色的进行配对,然后左右并排摆放。依次进行,直到全部完成。

5.请幼儿尝试进行,反复练习。

6.从三种颜色的色板各取一枚,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7.完成工作后,将色板打乱顺序,放回盒子里,轻轻送回。

错误控制

颜色配对的唯一性

拓展练习

在生活中去寻找相同或相近的颜色。

兴 趣 点

色板本身的颜色

注意事项

幼儿在入园前以学过颜色,教师要根据幼儿掌握情况进行教学。

区域

感官区域

活动名称

色板二——颜色与配对练习

教具构成

色板二、幼儿、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认识颜色,感知色彩变化,知道颜色的正确名称。

间接目的

1.颜色对比及组合的预备,发展幼儿视觉敏感度。

2.培养对色彩的美感。

适用年龄

2.5岁以上幼儿

活动展示

1.向幼儿介绍色板2,准备好工作桌面,教师坐在幼儿的右边。

2.复习色板1的内容,先取出红黄蓝各2枚,请幼儿进行配对,并说出颜色名称。

3.再取出橙、绿、紫各2枚,请幼儿进行配对练习。

4.最后取出黑、白、灰、粉红、棕色各2枚,进行配对练习、由于之前粉红塔、棕色梯的经验,幼儿对粉红、棕色已经熟悉。黑、白色更是非常熟悉。

5.视幼儿个人具体情况,可部分或全部混合在一起练习,反复进行。

6.完成工作后,将色板打乱顺序打乱,放回盒子里,轻轻送回原处。

错误控制

颜色配对的唯一性

拓展练习

名称练习

兴 趣 点

色板本身的颜色

注意事项

配对过程中,摆放方式是纵向的,由上至下。



区域

感官区域

活动名称

色板三——颜色明暗的名称练习

教具构成

色板三、幼儿、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认识颜色,感知色彩变化,知道颜色的正确名称。

间接目的

1.颜色对比及组合的预备,发展幼儿视觉敏感度。

2.培养对色彩的美感。

适用年龄

2.5岁以上幼儿

活动展示

1.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颜色,放到工作毯上。(以红色为例)

2.将色板从暗到明进行排序,从中选择反差最大的两枚。

3.请幼儿仔细观察两枚色板,告诉幼儿“两块色板都是红色,这个红色明亮,这个红色暗。”

4.进行三阶段练习,巩固对明暗的理解。

5.一次缩小色板颜色明暗差距,进行视觉识别练习。

6.当幼儿熟练后,课同时选择三到四枚色板,进行明暗识别,并学会表达:“最明亮的,比较明亮的,明亮的,最暗的。”

错误控制

视觉经验

拓展练习

1.三原色的实验操作2.色板2的配对练习3.制作颜色三部卡4.颜色的记忆。

兴 趣 点

教具本身的渐变颜色

注意事项

注意桌子与工作毯的颜色一定要淡雅单一;把握生活中的物品颜色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区域

感官区域

活动名称

几何图形卡片

教具构成

由三种几何图形卡片组成,(实心卡片、粗线卡片、细线卡片),总计 96+3 枚(含前述的等边三角形 3 枚)。卡片上的图形与几何图形橱柜里的图形嵌板是相同的,为蓝色。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培养幼儿对各种几何图形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和理解。

2、 学习各种几何图形的正确名称。

间接目的

1、 为以后的语言学习做间接准备。

2、 为学习数学、艺术、设计、建筑图形做准备。

适用年龄

3 岁以上(有几何图形橱柜操作经验)。

活动展示

操作一图形与卡片配对(以圆形为例)

1、取出圆形抽屉及配套卡片,放在工作毯上。

2、打开实心卡片散放在工作毯上,取出第一个图形嵌板,寻找与它相同大小的卡片,对比后放好。如果不对,继续尝试。

3、邀请幼儿进行,完成其余嵌板与卡片的配对。

4、实心卡片练习完成后,收好,再取粗线卡片进行,以此类推。

5、完成工作后,整理教具、卡片归位。

操作二:卡片与卡片配对(以圆形为例)

1、取圆形抽屉及配套卡片,放在工作毯上。

2、取实心卡片和粗线卡片,散放在工作毯上,教师和幼儿各一组。

3、教师从实心卡片中,任意选取一张,幼儿从粗线卡片中找出相对应的另一张。取圆形嵌板一一检验。

4、当幼儿熟练后,可增加细线卡片,三组同时练习,教师任意选择一张卡片(粗线),幼儿找出相对应的另外两张卡片(实心、细线)。如果不能确定,用图形嵌板检查。

5、完成工作后,整理教具、卡片归位。

错误控制

在图形嵌板与卡片的配对练习中,图形嵌板是错误控制。

拓展练习

1、记忆游戏2、名称练习3、蒙上眼罩

兴 趣 点

图形的感知

注意事项

1、 其他个抽屉的几何图形也如上述步骤进行练习。

2、 实心、粗线、细线的卡片的识别在难度上递增,但是只要反复练习,幼儿依然可以掌握。



区域

感官区域

活动名称

几何学立体组

教具构成

十个木制的不同形状的几何学立体:球体、椭圆体、卵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三棱锥、 四棱锥、三棱柱、长方体,均为蓝色。其边长或直径为 6 厘米,高约 10 厘米。全部盛放在托盘或篮子里。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刺激幼儿的立体感。

2、 发展幼儿对立体几何形状的感官认识,了解其特征。

间接目的

1、 几何学的前期预备。

2、 加强幼儿利用肌肉知觉来认识立体几何的记忆。

适用年龄

3 岁半以上(有几何图形嵌板及触觉教具操作经验)

活动展示

1、邀请幼儿一起来做“几何学立体组”的工作。

2、选取差异最大的三个立体(如:球体、圆体、长方体),放在工作毯上。

3、轻轻拿起球体,双手触摸,闭上眼睛静心感知。

4、把球体放在工作毯上,用手轻轻推动,观察其运动状态。

5、教师示范后,请幼儿尝试,方法相同。

6、以此类推,进行圆柱体、长方体的认知。

7、三种立体完成后,互相比较运动方式,加深对立体的理解。

8、进行三阶段练习,帮助幼儿掌握立体名称。

9、请幼儿蒙上眼罩,触摸这些立体,并说出名称;或根据名称,找到相对应的立体。

错误控制

教具本身

拓展练习

1、环境练习2、蒙上眼罩练习3、神秘袋4、丢失了哪一个

兴 趣 点

不同的触摸感觉

注意事项

1、 在几何图形橱柜的操作结束后,可以进行这项练习。

2、 不要一次全演示完,每次可以选用差别比较大的立体进行练习。



区域

感官区域

活动名称

几何学立体组和投影板

教具构成

几何学立体组、十一枚几何图形投影板。投影板与立体的侧面相等。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通过视觉和触觉对各种几何形状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点建立概念。

2、 学习与几何形状相关的词汇(棱柱、棱锥等)。

间接目的

为以后更复杂、抽象的几何学习做准备。

适用年龄

3 岁半以上(有几何学立体组操作经验)。

活动展示

基本操作:

操作一:立体之间的配对组合

立体之间的配对组合,对幼儿来说,是无需教师示范或介入的。幼儿已有丰富的教具操作经验,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高于此操作。因此,建议教师给幼儿自发学习的机会。

以下操作建议教师掌握,作为观察幼儿操作的评价标准。

第一种:立体上下重叠

长方体+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正方体+四棱锥;长方体+四棱锥

长方体+正方体+四棱锥;圆柱+圆锥

第二种:立体侧面组合

长方体+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

第三种:第一个立体的一面与其他两种或三种等立体的数面相合

长方体+三棱柱+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正方体+四棱锥

操作二:几何学立体组合投影板的配合

1、将几何学立体组和投影板放在工作毯上,介绍名称。

2、将投影板散放在地毯上,分类、点数,确认图形。

3、取正方体,根据平面图形找出相对应的投影板,比较后放在一起。

4、取长方体,根据不同的平面图形找出相对应的投影板(正方体、长方体)。分别比较后放在一起。

5、以此类推,找出其余立体的投影板,比较后放在一起。

6、此操作多为幼儿进行自主练习。

提示:球体、椭圆体、卵体没有投影板。

错误控制

立体的某一平面图形与投影板不吻合。

拓展练习

兴 趣 点

立体的不同形态

注意事项

1、此练习应当在幼儿完成几何图形嵌板、卡片及触觉教具之后进行。

2、几何学立体使用的词汇:球体、椭圆体、卵体、立方体、长方体、三棱柱、圆柱、圆锥、四棱锥、三棱锥。在练习时,可以将对比的立体两个两个排在一起。例如:球体和立方体、圆柱和长方体等等。

3、搬运教具时不必一个一个拿,可以把全部立体放在篮子里一起搬运,但要注意避免碰撞或损坏立体的角或侧面。

4、练习时,没用到的立体也要一起搬运到工作毯上,让幼儿尽早熟悉它们。

5、当幼儿熟悉了练习之后,可以让幼儿闭上眼睛找出指定的立体。

6、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出与几何学立体形状相似的具体事物,或以黏土、纸张做成各种立体,也可以请幼儿辨别在纸上画出的立体形状。



区域

感官区域

活动名称

构成三角形组——长方形盒子 I

教具构成

木制长方形盒子,含有:绿色直角等腰三角形 2 个;绿色直角不等边三角形 2 个;黄色直角

等腰三角形 2 个;黄色直角不等边三角形 2 个;灰色直角不等边三角形 2 个;红色直角不等

边三角形 1 个;红色钝角等腰三角形 1 个。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学习认知各种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 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加强其对形状的判断能力。

3、 了解三角形与四边形、六边形的关系,探索不同的几何形状之间的相互组合方式。

4、 建立等量关系,为学习更复杂、更抽象的几何做准备。

间接目的

培养幼儿专注力,为后期学习几何做准备。

适用年龄

3 岁半以上

活动展示

1. 邀请幼儿和教师一起工作,并介绍工作名称:长方形盒子I

2. 一片一片取出所有三角形散放在工作毯上,收好盒子放在工作毯右上角。

3. 将三角形进行分类,把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摆在一起:从左到右,从大到小。

4. 确认各组三角形的颜色、形状、大小、数量。

5. 例:取绿色直角等腰三角形,介绍黑色引导线,并用食指和中指缓缓触摸,按引导线拼合在一起。

6. 将拼合成的四边形置于上方,取下一组三角形,依次进行。

7. 红色的直角不等边三角形和钝角等腰三角形,虽然形状不同,但颜色相同,把它们放在一起,触摸引导线后,拼合成梯形。

8. 请幼儿观察拼合好的图形,介绍名称“四边形”(不必给予确切名称,统称为四边形。如果幼儿知道某一种图形的确切名称,教师及时肯定,熟练后再进行确切名称的练习)。

9.请幼儿尝试进行,鼓励其反复练习。

10.整理教具:一片一片收起来,有秩序的摆放,送回原处。

错误控制

三角形边上的黑线及颜色

拓展练习

三角形的组合拼摆

兴 趣 点

两个三角形拼出的各种图案

注意事项



区域

活动名称

构成三角形组——长方形盒子 II

教具构成

木制长方形盒子,含有:直角等腰三角形 2 个;直角不等边三角形 3 个;正三角形 2 个;钝

角等腰三角形 1 个。全部为蓝色,没有引导线。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学习认知各种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 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加强其对形状的判断能力。

3、 了解三角形与四边形、六边形的关系,探索不同的几何形状之间的相互组合方式。

4、 建立等量关系,为学习更复杂、更抽象的几何做准备。

间接目的

为学习几何做准备。

适用年龄

4 岁以上(有长方形盒子 I 操作经验)。

活动展示

1、邀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进行工作,并介绍工作名称:长方形盒子II。

2、取出三角形散放在工作毯上,收好盒子放在工作毯右上角。

3、分类摆好,观察颜色、形状特点,点数数量。

4、例:取直角等腰三角形,请幼儿拼合成四边形,对应长方形盒子I回忆。

5、旋转:按住一片不动,推动另一片沿这个三角形的边顺时针绕行。

6、每一条边完全吻合后,稍加停顿,请幼儿观察、体会、回忆。

7、旋转完成后,取下一组进行。

8、取一片直角不等边三角形和钝角等腰三角形,请幼儿尝试拼出梯形。

9、请幼儿尝试进行,鼓励反复练习。

10、完成工作后,整理好放回原处。

教学建议:

可将长方形盒子 I 的各四边形摆好,幼儿操作时作为参照,熟练以后可去掉,或制作四边形提示卡。

错误控制

有一组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拓展练习

三角形的组合图形练习。

兴 趣 点

注意事项



区域

感官区域

活动名称

构成三角形组——三角形盒子

教具构成

木制三角形盒子,含有:灰色正三角形 1 个;绿色直角不等边三角形 2 个;黄色钝角等腰三

角形 3 个;红色正三角形 4 个。除灰色三角形以外都有引导线。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学习认知各种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 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加强其对形状的判断能力。

3、 了解三角形与四边形、六边形的关系,探索不同的几何形状之间的相互组合方式。

4、 建立等量关系,为学习更复杂、更抽象的几何做准备。

间接目的

为学习几何做准备。

适用年龄

4 岁以上(有长方形盒子 I、II 操作经验)。

活动展示

1.邀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进行工作,并介绍工作名称:三角形盒子。

2.取出三角形散放在工作毯上,收好盒子放在工作毯右上角。

3.分类摆好:从左至右,从大到小。之后,确认颜色、形状.数量。

4. 取灰色三角形,用手触摸三条边,感知正三角形的形状、大小。

5.取绿色三角形,按引导线拼合起来,成正三角形。

6.将灰色、绿色三角形重叠,比较大小,确认等量关系。

7.和幼儿一起,将其他颜色三角形依次进行操作。

8.全部完成后,用灰色再次逐一确认:它们是一样大的。强调等量关系。

9.把四个正三角形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大的正三角形,感受三角形变化的魅力。

10.等练习完全熟悉之后,请幼儿数一数,不同颜色三角形的数量,并比较大小,初步理解等分的含义。

11.完成工作后,整理教.具并放回原处。

错误控制

三角形边上的黑线和三角形的颜色。

拓展练习

注意事项



区域

感官区域

活动名称

大六边形盒子

教具构成

木质大六边形盒子,含有:黄色正三角形1个;钝角等腰三角形10个(黄色6个,红色2个,灰色2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学习认知各种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 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加强其对形状的判断能力。

3、 了解三角形与四边形、六边形的关系,探索不同的几何形状之间的相互组合方式。

4、 建立等量关系,为学习更复杂、更抽象的几何做准备。

间接目的

为幼儿学习几何做准备。

适用年龄

4岁以上

活动展示

1.邀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进行工作,并介绍工作名称:大六边形盒子。

2.取出三角形散放在工作毯上,收好盒子放在工作毯右上角

3.分类摆好,观察发现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形状完全相同注意引导线的不同。

4.以下操作分不同主题进行,既有内在的递进关系,又可单独练习,视幼儿情况逐步完成。

(1)复习四边形:取黄、红、灰三角形各两个,按引导线摆好,成四边形。通过旋转,变成完全相同的四边形(菱形)重叠比较,确认等量关系(此操作为复习长方形盒子、I内容)

(2)复习三角形:取三块含有两条引导线的黄色三角形,按引导线摆成正三角形,取完整的正三角形与之重叠,确认等量关系(此操作为复习三角形盒子内容)

(3)六边形:取完整正三角形,触摸引导线,根据边长寻找相对应的三角形(有一条引导线的黄色三角形),按引导线摆成六边形。请幼儿观察形状,点数边数,引出名称:六边形。

(4)置换:将六边形里完整的正三角形拿走,用三块含有两条引导线的黄色三角形拼合成的正三角形代替,形成新的六边形。反复操作,发现六边形组合特点。

(5)六边形与正三角形的关系:将外侧三个三角形向内翻转重叠,变成上下两个完全相等的正三角形,反复操作,感知六边形与正三角形的等量关系。

(6)六边形与四边形(菱形)的关系:将红色、灰色摆成的四边形(菱形),放在六边形上重叠,与黄色形成鲜明的三组,反复操作,感知六边形与四边形(菱形)的等量关系

5.操作结束后,整理教具并放回原处。

错误控制

1、引导线 2、教师示范 3、前期操作经验

拓展练习

注意事项



区域

感官区域

活动名称

小六边形盒子

教具构成

木制小六边形盒子,含有:黄色正三角形1;红色的钝角等腰三角形6;灰色正三角形6;绿色正三角形3;红色正三角形2个。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学习认知各种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 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加强其对形状的判断能力。

3、 了解三角形与四边形、六边形的关系,探索不同的几何形状之间的相互组合方式。

间接目的

建立等量关系,为学习更复杂、更抽象的几何做准备。

适用年龄

4岁以上(有其他盒子的操作经验)

活动展示

1.邀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进行工作,并介绍工作名称:小六边形盒子。

2.取出三角形散放在工作毯上,收好盒子放在工作毯的右上角。

3.分类摆好,确认颜色、形状、数量

4.以下操作分不同主题进行,既有内在的递进关系,又可单独练习,视幼儿情况逐步完成。

(1)复习操作:取六枚红色钝角等腰三角形,按引导线摆成三组菱形,再组合成六边形。取黄色正三角形放在六边形上重叠比较,用黄色三角形置换出红色三角形。反复操作,复习等量关系(此操作为复习大六边形盒子内容)

(2)六边形与梯形的关系:取六枚灰色正三角形,按引导线摆成六边形,此六边形与六枚红色钝角等腰三角形组成的六边形大小相同,可重叠求证。取三枚绿色正三角形按引导线摆成梯形,重叠比较,用绿色梯形置换出灰色梯形。反复操作,感知1/2的数量关系。

(3)六边形与菱形的关系:取两枚红色正三角形,摆成菱形后,放在六枚灰色正三角形组成的六边形上,以菱形为中介,重叠比较。反复操作,感知1/3的数量关系。

(4)视觉训练:取红色钝角三角形与红色正三角形各一对,观察形状和引导线,摆成菱形后,重叠比较,请幼儿感知不同引导线带来的视觉错觉。

5.操作结束后,按照相应顺序,依次将各个三角形放回盒子里,并放回原处。

错误控制

1.引导线。

2.教师示范及前期操作经验

拓展练习

注意事项



区域

感官区域

活动名称

二项式

教具构成

木质正方体盒子,8块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立方体、红色1块正方体,蓝色1块正方体、红黑两色相间3块的长方体、蓝黑两色相间的长方体3个,盒盖有指示性图案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通过操作让幼儿学习分类,锻炼其操作能力、控制肌肉和动手协调的能力。

2、 发展幼儿对三度空间的认知和理解。

间接目的

1、 培养幼儿数学思考能力。

2、 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用年龄

3.5岁以上(有前期操作经验)

活动展示

1、 准备好桌子,铺好桌面工作毯,邀请幼儿一起工作,并介绍工作名称:二项式。

2、 双手托拿木盒轻轻放在桌上,置于教师和幼儿的中间。

3、 盒盖有指示性图案,红色应该在左上角,请幼儿观察盒盖有什么颜色。

4、 取下盒盖把带有铰链的两个侧面放下,把盒盖放在两个侧面形成的夹角中。红色应该在左上角的位置。

5、 引导幼儿观察,上面这层木块与盒盖的图案、形状相同、颜色相同、位置相同。

6、 从下向上、从左到右、依次取出木块,并一一对应放在盒盖上,然后移到桌面。

7、 采取同样的方式,把底层的木块依次取出后,移到桌面。

8、 观察体会两组木块的异同。

9、 收回时按照盒盖上的指示性图案,逆序归位。先收底层木块,逆序一一对应放在盒盖上,移到盒里,同样方法再收上一层木块。

10、 把木盒两侧合上,对照检查,盖上盒盖,邀请幼儿进行操作。

错误控制

1、 盒盖有指示性图案。

2、 幼儿前期操作经验和推理能力。

拓展练习

1、 可按照颜色分类

2、 按照大小分类

蒙上眼罩触觉练习

注意事项

只有每个木块放在适当的位置上才能才能够合上木盒的盖子。



区域

感官区域

活动名称

三项式

教具构成

木制正方体盒子,装有27块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立方体。纯红、蓝、黄色正方体各1;纯黑色长方体6;红黑相间大小不等长方体共6;蓝黑相间大小不等长方体共6;黄黑相间大小不等长方体共6块。盒子的两个侧面装有铰链可以打开,盒盖有指示性图案。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加强幼儿分类练习的能力。

2.增强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3.促进幼儿对三维空间的认知和理解。

间接目的

1.培养幼儿数学的分类、推理能力。

2.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基本方。

3.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用年龄

四岁以上(有二项式操作经验)

活动展示

1.准备好桌子,铺好桌面工作毯,邀请幼儿一起工作,介绍工作名称:三项式。

2.双手托拿木盒,轻轻放在桌上置于教师和幼儿中间。

3.盒盖有指示性图案,红色应在左上角,请幼儿观察盒盖有什么颜色。

4.取下盒盖,把带有铰链的两个侧面放下,把盒盖放在两个侧面形成的夹角当中。红色应在左上角的位置。

5.引导幼儿观察,上面这层木块与盒盖的图案,形状相同

颜色相同,位置相同。

6.从下向上、从右向左,依次取出木块,并一一对应放在盒盖上,然后移到桌面。

7.采用同样的方式,把第二层第三层木块依次取出后,移到桌面。

8.观察体会三组木块的异同(三层之间高度不同,图案相同。每层平面高度相同,可用手触摸感知

9.收回时,按照盒盖指示性图案,逆序归位。先收第三层木块,逆序一一对应放在盒盖上,移到盒里。同样方法再收第二层一层木块,逆序归位。

10.把木盒的两个侧面合上,对照检查,盖上盒盖,邀请幼进行操作。

错误控制

1.教具本身有颜色,带有一定的错误控制

2.盒盖有指示性图案。

3.幼儿前期操作经验和推理能力。

拓展练习

1、按颜色,形状分类。

2、按大小分类。

训练幼儿以立体的视角来看待事物

注意事项

介绍公式时,大概提过即可,不用反复强调



区域

感官区域

活动名称

二倍数

教具构成

木质正方形盒子,装有7块不同体积的正方体,长方体,它们之间成二倍关系。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发展幼儿对形状的分辨能力。

2.发展幼儿的秩序感和注意

间接目的

为数学学习做准备

适用年龄

3岁以上

活动展示

1.准备好桌子,铺好桌面工作毯,邀请幼儿一起取工作,介绍工作名称:二倍

数。

2.双手托拿木盒轻轻放在桌上,置于教师和幼儿中间。

3.把各立方体按大小排序排在工作毯上,请幼儿观察,各立方体之间有什么特征。

4.取两个小黄色正方体互相比较,确定一样大,合并在一起。

5.观察形状,寻找哪一块立方体与之相似(小白色立方体)取小白色长方体与之比较,确定一样大,合并在一起。

6.以此类推,将所有立方体比较后重叠起来,形成一个正方体。

7.让幼儿从不同侧面,观察、感受立方体之间的倍数关系。

8.分解教具,按一半(二分之一)取放教具,让幼儿清楚地感受到正方体体积的变化。

9.鼓励幼儿尝试操作,完成工作后,整理教具归位。

错误控制

取放教具时要让幼儿清楚感受到正方体的体积变化

拓展练习

1.当幼儿熟练后,可带眼罩进行。

2.用折纸的方式,进行练习,把立体与平面结合起来。

3、尝试分割食物,如切面包等。

幼儿能够观察到正方体的变化

注意事项

三倍数的感官操作同二倍数。



区域

感官区域

活动名称

触觉板

教具构成

A:木板一块,一半是贴有砂纸的粗糙面,一半是木质的光滑面。

B:木板一块,光滑与粗糙以间隔的方式呈现,粗糙程度相同。

C:木板一块,光滑与粗糙以间隔的方式呈现,粗糙程度分五级递进。

D:由五级粗糙面组成的木板,粗糙程度分五级递进,2块成对,5,一共10块。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提高幼儿利用触觉来辨别粗糙和光滑的能力。

2.增强幼儿手指触觉的灵敏度。

3.培养幼儿手部肌肉运动的控制力。

间接目的

培养排序的概念

适用年龄

3岁以上

活动展示

操作一辨别粗糙、光滑的不同

1.向幼儿介绍教具,并准备好工作毯。

2.工作前,用温水洗手,以增加手指的敏感度,用毛巾擦干双手后,再开始操作练习。

3.取出A板放在桌上,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4.触摸方法:左手轻轻扶着木板保持不动,右手用食指和中指轻轻地反复触摸光滑面,同时将感觉说出来:“光滑的。

5.请幼儿触摸这部分,同时轻声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注意的是,操作中,动作和名称练习需同时进行,这一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

6.以同样的方法进行粗糙面的练习,名称为粗糙的

7.待幼儿熟悉后,进行BC板的练习。

8.B板的练习:左手轻轻扶着木板保持不动,右手食指、中指并拢,从左向右以光滑、粗糙的顺序连续轻轻触摸粗糙板,感知强烈反差。

9.C板的练习:左手轻轻扶着木板保持不动,右手食指中指并拢,从左向右连续轻轻触摸粗糙板,感知粗糙程度的递进变化。同时,将感觉说出来:“粗糙的,比较粗糙的比较粗糙的最粗糙的……最粗糙的。

错误控制

教师与幼儿的视觉和触觉

拓展练习

1.利用周围环境进行练习,如触摸木制家具,感知光滑程度的差异;触摸不同物体的表面,为粗糙程度排序等等。

2.名称练习。

3.使用神秘袋进行练习。

幼儿园可以感知到不同的粗糙程度

注意事项

1.本操作也可以从两对四块板渐渐地增加木板的数目进行练习,直到十块板全部能配对为止。等到幼儿熟悉操作方法后,再进行闭上眼睛的配对练习。

2.这种练习应在完成B板与C板之后进行。

3.可以一次性将A板、B板和C板示范给幼儿看,强化幼儿对粗糙光滑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区域

感官区域

活动名称

布盒

教具构成

由两盒构成,第一盒装有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相同形状(正方形或圆形)的布料:天鹅绒、缎子、丝绸、羊毛、棉布、粗糙亚麻、精细亚麻等,每种布料各两份;第二盒布料质地相同,全部为白色。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触觉训练。

2.对布的感觉和布料名称的认识。

间接目的

培养幼儿的判断能力

适用年龄

3岁半以上

活动展示

1.工作前,先用温水洗手,并用毛巾擦干双手,增加手指的敏感度。

2.向幼儿介绍教具,邀请幼儿一起工作,并准备好工作毯。

3、示范布的触摸方法。首先用左手按住布的左上角使其不易滑动,食指和中指着布轻轻搓揉。

4.将第一盒的布料分成两组:一组为标准组,散放在工作

上方;一组为比较组,重叠放在教师和幼儿中间。

5.取比较组的第一块布料,用手指轻轻搓揉布料,确认布料质地,再与标准组的每一块进行比较,直到找出相同质地的布料,出来放在一起。

6.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其布料的配对,直到全部完成

7.让幼儿反复练习。为突出感觉,幼儿可戴上眼罩进行,教拜辅助配合。

8.当幼儿熟练以后,进行名称练习,向幼儿介绍各种布料的名称

9.以同样方法进行第二盒。

10.完成工作后,整理教具,送回原处。

操作二布料的排序

1.第二盒布料各取一种进行练习,将布料散放在工作毯中间。

2.取任意两块布料,用手指触摸感知布料质地,将较粗糙的放在左边,另一个放在右边。

3.取下一块布料,与前两块布料分别比较,感知布料质地的不同,按顺序摆在相应位置。

4.其余的布料依次进行,直到全部完成。

5.找出反差最强烈的两块,感知强烈对比,复习名称练习。

6.邀请幼儿尝试,反复练习。如果幼儿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可带上眼罩进行练习。

7.完成工作后,整理教具,送回原处。

错误控制

1.视觉和触觉。

2.若配错,最后剩下的两块布料明显不能匹配。

拓展练习

邀请幼儿,根据质地或图案的不同,对这些布料进行分类。

1.根据布料的质地,在生活用品中找相同的面料或与幼儿的服装比较。

2.多了解现代新兴的布料,根据布料的质地,结合生活经验确定用途。

3.开展的工作,用不同面料做一些手工制作。

欣赏布料的花色图案,或开展时装秀活动,进行审美教育。

注意事项

2盒全是白布,操作同上,属于难度较高的练习



区域

活动名称

重量板

教具构成

一组3个小木盒,其中各放3种不同材料,不同重量的木板各7块共计21块每块木板尺寸相同 木板的重量因材质的不同而不同。分别是轻的(松木板)——12克;中等(桃木板)18克;重的(柳木板)24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加强幼儿对不同重量之间细微差别的敏感度

2、可以加强学习相关的词汇:“重量”;“轻的”;“重的”

间接目的

培养幼儿的判断能力。

适用年龄

3.5岁以上

活动展示

1、 工作前,先用温水洗手,并用毛巾擦干,以增加手的敏感度。

2、 向幼儿介绍教具邀请幼儿一起工作,并准备好工作毯。

3、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重量反差最大的两块板取出,平放在手上,轻轻上下掂量,感知差异。

4、 告诉幼儿哪一块是轻的,再放在幼儿左手上,那一块是重的,再放在幼儿右手上。

5、 请幼儿反复掂量,感知差异。询问:哪一块重?哪一块轻?

6、 当幼儿熟练后,进行名称练习:“重的”、“轻的”、“重量”

7、 请多名幼儿练习操作。

8、 完成工作后,整理教具,送回原处。

错误控制

1、根据材质的颜色来判断正误。

拓展练习

1、可让幼儿闭上眼睛来感受不同重量的轻重。

1、可按重量板的轻重顺序排列摆放。

注意事项

1、等幼儿上述练习之后,改变重量板重量的配对方式,在进行配对的操作,也就是进行重的板和中等板(各两块),中等板与轻的板(各两块)的配对操作。方法与上述示范步骤相同。

2、练习时,先发给幼儿较轻的重量板,让幼儿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轻”与“重”的概念

3、等幼儿熟悉分类练习后,依幼儿的差异逐渐的增加重量板的数量,最后把全部的重量板放在一起进行单手辨别重量的练习。



区域

活动名称

温觉板

教具构成

成对的几组不同特性的温觉板,分别是大理石、木头、软木、玻璃和金属片。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增强幼儿对温度的轻微差别的分辨能力。

2、 学习相关的词汇:“温度”、“暖的”、“凉的”、“热的”等

间接目的

培养幼儿的判断能力。

适用年龄

3.5岁以上

活动展示

1、 请幼儿取来卷毯铺好,引导幼儿至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取来温觉板盒,轻轻地放在毯上。

2、 取出一块毛毡,以整个手掌触摸后说:“这是毛毡,摸起来暖暖的。”

3、 将毛毡放在毯上,再取来钢板说:“这是钢板,摸起来凉凉的。

4、 拿起木板触摸后说:“这是木板,摸起来感觉比较暖。”

5、 最后拿起大理石触摸后说:“这是大理石,摸起来的感觉比较凉。

6、 将配对好的温觉板左右排放在工作毯的左侧。

7、 继续练习,直到把所有的板都匹配成对。

8、 工作结束后,整理工具,送回原处。

错误控制

1、幼儿的感觉。

拓展练习

1、可蒙眼触摸感受温觉板是“温的”、“凉的”、“热的”

1、 可感受温觉板的材质以及温度。

注意事项

在筒底上记号,用以辩各个成对的温觉筒。



区域

活动名称

实体认识袋

教具构成

数对不同花样的布制袋子,里面放着性质相同或者相异的各种立体物。这些教具是用来进行以手的触觉辨别物体的练习。

袋子的数目、大小并不固定,袋子内的物品也因为地理环境及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尽量以幼儿身边能引起他们兴趣的东西为主。

在制作实体认识袋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使袋子内侧感觉光滑,可加一层质地细致的绸布;可利用松紧带或绳子装在袋子口,使手的进出较为便利。袋子要吊在幼儿容易看得到的地方,而且,在挂钩上方贴着和袋子相同的图案标志,便于幼儿把袋子挂回原位。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加强幼儿的立体感。

2、 锻炼幼儿的记忆能力。

3、 加强幼儿分类的技能。

间接目的

1、锻炼幼儿对物体的感知能力。

适用年龄

4岁以上(学完几何体组之后)。

活动展示

1、 准备好桌子,邀请孩子一起来工作,介绍要做几何立体组的工作。

2、  取来教具放在桌子的右下角,从中拿出球体、正方体、圆锥体横行摆在桌子上。

3、 指球体说“这是球体”,拿起球体放在两手心中来回滚动,感知球体的外形,也递给孩子感知一下,放回原处。

4、 同样方法认识正方体和圆锥体。

5、 进行三阶段教学法。

6、 让幼儿尝试练习。

7、 给幼儿反复自由练习的机会。

8、 将东西整理好放回原处。

错误控制

1、在物体和袋子上做记号以此来区分。

拓展练习

1、蒙上眼睛用手触摸然后分类。

1、可按物体的形状或图案和袋子上对应的图案标志分类。

注意事项

现在很多厂家生产的神秘袋都是1号的内容,以上内容仅作参考,教师可灵活设计。



区域

活动名称

肃静游戏

教具构成

环境中一切自然的声音;教师有准备的声音。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2、 加强幼儿的给我控制买能力。

间接目的

1、 充实幼儿内心的需要。

2、 强化幼儿的听力。

适用年龄

2.5岁以上

活动展示

1、 请幼儿围坐在一起,双腿盘坐或自然摆放,全是放松。

2、 告诉幼儿这是一个特别的活动:要让自己的头(或是手、脚等都尽量不要动,可以从自己觉得最放松、最容易的部位开始)不动,请幼儿模仿。

3、 请幼儿闭上眼睛,保持全身寂静不动数秒。睁开眼睛,问幼儿听到了什么声音。

4、 开始或结束时,给幼儿明确的指令,反复体验。

5、 依照刚才约定的指令,让幼儿重新练习。练习过程中,教师也必须和幼儿一样保持静止不动。

6、 更换不同身体部位,同步骤24的方式继续进行。,

7、 和幼儿分享刚才听到的声音。

错误控制

幼儿自己发出噪音。

拓展练习

1、听教师准备的声音发出的指令幼儿做出反应。

1、可让幼儿通过声音控制自己身体部位加强自控能力。

注意事项

蒙台梭利博士最早进行的安静游戏,是针对一些正常的幼儿。

她的游戏方法是:她站在教室的后面,轻声呼唤每个幼儿的名字,当幼儿听到自己的名字时,轻轻地走到她那里去,站在她的身边。

刚开始,蒙台梭利博士会奖励给幼儿一些糖果,但是她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是这项活动本身,而非糖果。

后来,这项活动演变为:当幼儿注意到教师举起写着“安静”的卡片时,虽然没有人提出来,但是整个教室迅速安静下来。教师轻声呼唤每个幼儿的名字,听到名字被叫的幼儿都尽可能安静的走到教师那里去。

这个游戏并不是用来维持教室秩序的,只有当幼儿能够完全做到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喜欢安静带来的细小声音的时候,才能开始这项练习。



区域

活动名称

音桶

教具构成

在两个木箱中,分别有红色、蓝色两组教具,每组各有6个木制圆筒,圆筒内装有不同的材料(小石子、沙子、谷类、米粒、米糠等),摇动时能发出强弱程度不同的声音圆筒上有和木箱盖相同的颜色,分成红、蓝两组,每组中的6个圆筒各种成对,可以进行配对练习。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培养幼儿辨别声音强弱的听觉能力。

2、 发展幼儿腕部肌肉运动能力(柔软性、控制力)。

间接目的

1、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

适用年龄

3岁以上

活动展示

1、 引导幼儿,介绍音筒,让幼儿把木箱搬到桌上,并准备好工作桌面,铺好桌面工作毯。

2、 从木箱里拿出事先放好的4个音筒,把带红色盖子的2个音筒放在桌面工作毯的左边,把带蓝色盖子的2个音筒放在桌面工作毯的右边。

3、 教师坐在幼儿的右侧。

4、 拿起一个红色音筒在耳边轻轻摇晃,确认音色,再取一个蓝色音筒在耳边摇晃,辨认音色

5、 感觉声音不同,把蓝色音筒放回去,挑选另外一个蓝色的音筒再尝试。

6、 直到找到相同的声音,把声音强度一样的两个音筒排放在一起,并排放在桌面工作毯的中央。

7、 再拿起下一个红色音筒,方法如上,依次进行,直到全部完成配对。

8、 当声音不能确定时,可闭上眼睛或带上眼罩,集中注意力来分辨。

9、 把音筒位置打乱,请幼儿来尝试。

10、 完成工作后,整理教具,放回原处。

错误控制

1、 事先在圆筒底部贴大小记号,以作为判断根据。

2、 感知声音的个体经验。

拓展练习

1、 可闭上眼睛,按听筒发出的声音进行配对。

2、 可打乱摆放顺序,按照听筒的声音进行配对。

1、 听筒的声音不同。

注意事项

1、 当幼儿成功完成这个练习后,再加1对中等音量的音筒进行配对,一直到612个音筒都加入练习。

2、 熟悉练习之后,闭上眼睛,左右手各拿一个音筒,交互摇动音筒来辨别音量。亦可先摇右手的音筒,再把左手音筒交给右手,以单边的方式进行,或交换两边圆筒后再摇动一次。

3、 假如用用箱6个音筒做序列练习觉得有困难,可用两箱12个音筒的操作方法。先由教师依顺序排好6个红色音筒,然后让幼儿借红色音筒的帮助,找出相同声音的蓝色音筒并排在红色音筒的旁边。

4、 名称练习词汇:“强(的)”“弱(的)”。

5、 普通名称练习在示范步骤之后进行;等到有了充分的序列练习经验之后再提出序列名称练习。



区域

活动名称

嗅觉瓶

教具构成

两组不同颜色的瓶子各6个,里面盛放着不同气味 的液体或固体物质。液体包括:花露水、香草精、薄荷精、咖啡精、桉树油等 。固体包括:干草药、咖啡、丁香、调味料、薰衣草等 。可以在瓶底或瓶盖上加上不同颜色的圆点、标记符号、字卡等,以便于区分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培养幼儿辨别各种气味的能力。

2、 帮助幼儿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各种。

间接目的

帮助幼儿体会气味与味觉之间的关连性。

适用年龄

3岁半以上

活动展示

1、 请幼儿准备好地毯

2、 引导幼儿至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教具的名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嗅觉筒。”

3、 拿来嗅觉筒,轻轻地放在毯上。

4、 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5、 教师先拿出红色标记组中的一瓶嗅觉筒,一手拿筒,另一手轻轻扇动。

6、 请幼儿也闻闻看。

7、 闻好后马上盖好盖子,记住气味,放到左边。

8、 你能不能从那一组中找出和这个气味一样的嗅觉筒呢

9、 反复练习,直到所有瓶子都找到相对应的另一个。

10、 练习完后,整理好放回原处。

错误控制

1、用记号在瓶底做记号以便区分。

拓展练习

1、 可不按颜色摆放,通过辨别气味进行配对。

2、 可闭上眼睛,将相同气味的瓶子进行配对。

1、不同颜色瓶子里的气味不同。

注意事项

1、 嗅觉瓶的数目应适合幼儿的能力。

2、 名称练习的词汇就是进行示范时学习各种材料的名称;普通名称练习在每次提示时进行。

3、 禁止使用刺激性气味,以免损伤幼儿的嗅觉。



区域

活动名称

味觉瓶

教具构成

8个带滴管的试瓶,分成两组,底部以红、蓝色为标记加以区别,4 个顶部是红色的,4个顶部是蓝色;每一组对应的瓶子里都盛放着液体,分别代表着4种味道:甜、酸、苦、咸以及相对的字卡。将这8个带滴管的瓶子放在托盘上。

辅助教具有:托盘、干净毛巾、一次性小勺子若干(或棉签、吸管)、漱口水、小水桶。

甜:以糖为主要原料加水。

酸:以食用醋或柠檬汁为主要原料加水。

苦:以苦丁茶或莲子心为主要原料冲成茶水。

咸:以盐为主要原料加水。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培养幼儿辨别各种气味能力。

2、 帮助幼儿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气味。

间接目的

帮助幼儿体会气味与味觉之间的关联性。

适用年龄

3岁以上

活动展示

1、 引导小朋友,介绍味觉瓶,并准备桌子

2、 老师先请小朋友漱口,洗手

3、 把装味觉的盘子和装用具的盘子都搬到桌子上

4、 老师坐在小朋友的右侧

5、 先拿出2种有同味道(甜、咸)的两对味觉瓶

6、 老师拿一个甜味瓶放在砸前,用右于拿起滴管顶部,从瓶中吸取少量的溶液滴在左手食指或下背上,用舌头尝尝看

7、 也滴一点在小朋友手上(如果用吸管也可直接滴在舌头上).让小朋友也尝尝.这时老师要告诉他味道的名称.如:“甜甜的”

8、 如果溶液在于指上,就将手指仲进杯予里清洗,等味道消后擦干.若滴在手背上,用湿布擦干.然后喝一点以去掉口中的味道.每做完一次练习一定要重复以上程序

9、 接着再进行咸味瓶的练习,让小朋友尝过后告诉他:“咸的"名称,并询问:"和刚才的味道一样不一样?”

10、 再以相同的方式给他另一个甜味瓶,并问味道相同与否

11、 依这种方法便4个味觉瓶各自配成对

12、 继续让小朋友进行这个练习

13、 当所有瓶子都做完配对后,整理清洗教具,送回原处。

错误控制

1、 教师与幼儿的嗅觉。

2、 每组瓶子底部的记号。

拓展练习

1、 可蒙眼闻,然后进行配对。

2、 可将瓶子打乱摆放,然后进行配对。

1、可适当滴12滴在食指品尝后,进行配对。

注意事项

1、 嗅觉瓶的数目应适合幼儿的能力。

2、 名称练习的词汇就是进行示范时学习各种材料的名称;普通名称练习在每次提示时进行。

3、 禁止使用刺激性气味,以免损害幼儿的嗅觉。



区域

数学区

活动名称

数棒

教具构成

110根红蓝相同的木质长方体木棒 :第一根长10厘米,红色;第二根长20厘米,其中10厘米为红色,10厘米为蓝色;第三根长30厘米,颜色为红、蓝、红,各占10厘米。按照此规律递增,进行颜色交替,每根递增10厘米,第十根为一米。

2. 一到两张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学习110数字的名称,以及每个数字相对应的量。

2.记忆110数字的顺序。

间接目的

1. 明白每个数字代表不同的量,并且理解每个数字都代表一个量单元。

2. 为学习加法、减法做间接准备。

3. 发展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独立性和精确性。

适用年龄

2岁半以上(有感官教具红棒的工作经验,已经过数前联系的准备)。

活动展示

1. 选取工作地点,摆放工作毯。

2. 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以及取放位置.

3. 教师为幼儿示范如何以正确的拿握方式按从110,自下而上的顺序将数棒摆放到工作毯上。适当时机引导幼儿介入。

4. 引导幼儿将每根数棒的红色部分放置在左侧,与工作毯左边的边缘对齐。

5. 教师将数棒1拉至工作毯下方,用右手食指和中指从左往右触摸数棒,在感受数棒长度的同时轻声且清晰地说“1”,这是“1”,并邀请幼儿操作一次。

6. 用相同的方式学习数棒23。在触摸数棒时,当手指到达红、蓝交接处,应做短暂的停顿。

7. 使用三阶段教学法直至幼儿掌握数棒123

8.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学习程度,教师自行安排410数量概念的教学。

错误控制

视觉—每根数棒的长度不同,排列后应该形成一个红、蓝相同的阶梯形状。

拓展练习

数棒及数字卡片

教具本身

注意事项

1. 在教授数字名称时,要按照顺序进行。幼儿需要经过一段时期才能掌握所有数棒的名称。数棒所展示的是整体的、紧密连接的数量概念。

2. 在介绍新的数棒之前,要先复习之前所学习的内容,并从数棒1开始。

3. 可以引导幼儿利用数棒学习加法和减法,但在此之前,需要有10的合成和分解的经验。

4. 学习数的合成与分解时,要从“10”开始。

5. 所有的延伸操作都需要在幼儿熟练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行。



区域

数学区

活动名称

砂纸数字板

教具构成

1、 一个桌垫

2、 砂纸数字板09共十块,字体为白色,木板为绿色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认识数字09.

2、 引导幼儿书写数字09.

间接目的

1、 引导幼儿从19的具体。概念进入抽象符号的认识。

2、 发展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独立性和精确性

适用年龄

2岁半以上(有数棒的工作经验)。

活动展示

1. 将盛有砂纸数字板的盒子放到桌子的右上角,然后把写有123的砂纸数字板从盒子里拿出来,反面朝下摆放在盒子的下方。

2. 将砂纸数字板1翻转过来摆放到工作毯的中间。教师用左手压住砂纸数字板的左下角,右手的中指和食指按照数字的正确笔顺在砂纸数字板上轻描,同时清晰地说出数字的名称。然后请幼儿轻描砂纸数字并说出数字的名称。

3.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23。可以运用三阶段教学法强化幼儿的记忆。

4. 经过一段时间后,按照数字的排列顺序向幼儿介绍所的砂纸数字板。要经常与幼儿一起复习学过的砂纸数字板,一直到学习完0-9所有的数字。

5. 练习完成以后,建议幼儿自行操作练习或请幼儿将教具放回其原来的位置。

错误控制

教具本身

拓展练习

邀请幼儿多次操作

描砂纸数字板

注意事项

1、 两套砂纸数字板的字体必须一致,字体必须正确规范。

2、 最后提示的砂纸数字板0应排在其他砂纸数字板的后面。

3、 介绍砂纸数字板之前请幼儿先用温水洗手,以增强其手指的敏感度。



区域

数学区

活动名称

纺锤棒与纺锤棒箱

教具构成

1. 独立的两个盒子,每个盒子都分成五个相同的隔间第一个盒子的隔间安顺序分别标有数字0—4,第二个盒子的隔间按顺序分别标有数字5—9,45根木质纺锤棒放在一个小盒子里。

2. 一个桌垫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介绍“0”这个数字的概念

2. 强化数字的次序

间接目的

1. 巩固数与量的结合

2. 发展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独立性和精确性。

适用年龄

3岁左右(由数棒和砂纸数字板的工作经验)

活动展示

1.把幼儿领到教具架前,向幼儿介绍教具,说:“今天,我们要学习锤棒箱。”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把教具放到桌子上。让幼儿从数字0开始把每个隔间的数字念一遍。

2.教师指出并说出数字1,将1根纺锤棒取出并放置在相对应的隔间前,指出数字1和相对应的数量1,感觉1的量并放进隔间里说“这是1”。在放入纺锤棒时动作要轻,先放入棒的顶端。每个隔间里都放入相对应的数量后,盒子里应该一根纺锤棒都不剩。

3.当小盒子里一根纺锤棒都不剩时,可以指出数字“0”, 告诉幼儿,“0”就是什么都没有”。

4.收拾工作时,把每个隔间里的纺锤棒一起拿出,再一根一根地数好放回盒子里。

5.幼儿可将这项工作重复练习。

错误控制

老师

拓展练习

学习写0

兴 趣 点

0的游戏

注意事项

数棒代表的是连续的不可分离的量,而用纺锤棒则学习了分离的量的概率。



区域

数学区

活动名称

0”的游戏

教具构成

1、 两个盒子(一个盒子盛数字卡片,一个盒子盛食物)。

2、 09的可折叠数字卡片。

3、 45个核桃或其他实物。

4、 一张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加强0的概念。

间接目的

基于意志力的情绪控制。

适用年龄

3岁左右(由纺锤棒箱的工作经验,熟悉“0”的概念的)。

活动展示

1.邀请10位幼儿围坐在地毯四周,两个盒子放在地毯中间。

2.教师说:“每个人先抽取一张卡片,打开看看自己卡片上的数字,再将卡片折好,请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你的数字是多少,然后从盒子里拿出与卡片上数字相等的核桃,放在自己的面前。”

3.请幼儿按顺序抽取数字卡片。

4.请幼儿按序取一定数量的核桃。

5.等所有幼儿拿完后,可以请每个幼儿读出自己卡片上的数字,同时核对一下与核桃的数目一致。

6.请所有幼儿注意,然后问没有拿核桃的幼儿:“你为什么没有拿呢?”等他回答:“因为我的卡片是0.所以什么都没拿。”再次强调“0”就是什么都没有。

7.如果有幼儿拿错了,让他自己发现错误并订正

8.只要幼儿还有兴趣,游戏就可以继续做下去。

错误控制

1. 幼儿本身和教师的确认。

2. 分组进行时,如果核桃有多余或不够,即是发生了错误。

拓展练习

学习写0

核桃

注意事项

1.可用一些幼儿比较熟悉的其他果实或物品来做游戏。

2.小组游戏能让幼儿更感兴趣。特别是对拿到0的卡片的幼儿

:“为什么没有拿?”或“某某小朋友什么都没拿,为什么呢?

“那老师分一些给他好吗?”等等,借此激起大家的兴趣。



区域

数学区

活动名称

数字与筹码

教具构成

1. 木制数字卡片110

2. 55个红色圆形筹码。

3. 一个盛有筹码和数字卡片的木制盒子。

4. 一张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进一步加数字与数量之间相对应的概念以及了解数量的累加过程。

2. 介绍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了解数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种。

间接目的

发展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独立性和精确性。

适用年龄

3岁左右(熟悉并理解110的数字与数量)。

活动展示

1.邀请幼儿做“数字与筹码”的工作,将数字散放到工作毯上。教师问幼儿:“哪个数字应该排在第一个?”引导幼儿把数字1放在工作毯左边的位置。

2.继续引导幼儿将数字2-10按顺序摆放到数字1的右边,

个数字间留一定间隙。

3.当所有的数字都摆放好后,从数字1开始,指着数字1说“1,请幼儿将一个等码放到数字1下面偏左的位置。

5.接着指着数字2说“2”,引导幼儿将两个筹码并排放在数字2的下面。

6.把三个筹码放到数字3的下面,确定筹码都是成对排放,所以第三个筹码要放在第二排左边位置。

7.这样继续,一直到所有的数字卡片和筹码都摆放无误。

8.完成工作后,让幼儿将教具放回原位。

错误控制

筹码的数量

拓展练习

数字游戏

教具本身

注意事项

数字与筹码摆放的位置



区域

数学区

活动名称

数棒及数字卡片

教具构成

1. 数棒。

2. 一套写有110数字的卡片。

3. 两张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巩固记忆数字110,了解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2. 记住数字110的顺序。

间接目的

1. 为学习加法做准备。

2. 为学习减法做准备。

3. 发展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独立性和精确性。

适用年龄

3岁左右(有数棒与砂纸数字板的工作经验)。

活动展示

1.将两张工作毯左右排放到地板上,将数棒散放到左边工作毯上,数字卡片散放在左边工作毯的右下方。

2.让幼儿找出数棒1,把它放在右边工作毯的最下方,然后,请幼儿找出数字卡片“1”,把卡片放在数棒的旁边,使之与数棒相对应。

3.继续找出23……直到所有的数棒和卡片都相对应,而且所有的数棒排列成一个阶梯形状。

4.最后剩下数棒10,同时也剩下数字卡片10时,老师要向幼儿教授数字10,之后使之与数棒相对应。

错误控制

1. 数棒与数字的对应错误。

2. 由老师订正。

拓展练习

数棒10以内的加法

教具本身

注意事项

数棒和数字卡片是相对应的



区域

数学区

活动名称

数字游戏

教具构成

教师和幼儿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间接目的

帮助幼儿加强其理解数字和数量对应的关系。

适用年龄

3岁左右

活动展示

在幼儿的耳边轻声说出一个数字,如果幼儿听清楚了,就请幼儿拿起托盘走到指定的区域,选择与指定数字相符的物品,把物品放到托盘上拿给教师。教师问幼儿:“请问你给了我几个?”幼儿清点他取来的物品,然后将听到的数字说给教师确认,最后把物品还原,接着进行下一个“传话游戏”。

错误控制

教师

拓展练习

多人进行传话游戏。

取相应数量的物品。

注意事项

取物品时应该轻拿轻放,用完后将物品还原。



区域

数学区

活动名称

彩色串珠阶梯

教具构成

1、1-9的彩色串珠一组,装在盒子里。其中1为红色,2为绿色,3为粉色,4为黄色,5为浅蓝色,6为淡绿色,7为白色,8为棕色,9为深蓝色。

2、长方形的桌垫、一张工作毯

3、1-9的数字卡片

4、硬卡纸自制数珠片一个(用来数珠子的工具)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加强数量、数字和数名的认识。

间接目的

为塞根板连续数的学习做预备。

适用年龄

3岁以上(有建立10以内概念的相关工作经验)

活动展示

操作一:数量展示1、将桌垫铺在桌子上。2、将彩色串珠从1—9呈阶梯状排列在桌垫上。3、利用三阶段教学法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的彩色串珠,可以利用数珠片清点每个串珠棒。4、从串珠1开始,给幼儿展示怎样用数珠片从每个珠子的左边滑过珠子到右边来数串珠。可以邀请幼儿尝试数。5、依次进行,直到幼儿失去兴趣。6、每次教新的串珠之前,要复习以前所学过的,最终要让幼儿能将串珠的颜色和相对应的量联系起来。操作二:与数字卡片配对1、将桌垫铺在桌子上。2、将彩色串珠从1—9呈阶梯状排列在桌垫上。3、将数字卡散放在桌面上。4、引导幼儿将彩色串珠与数字卡片配对确认说:“这是1,这也是1。”并将数字卡放在对应串珠的下面。5、同样的方法完成到9.

错误控制

教师或幼儿、彩色串珠的颜色。

拓展练习

1、闭上眼睛,让幼儿伸出手,教师将串珠放入幼儿手中,让幼儿判断并说出手上的串珠。2、让幼儿进行绘画。

兴 趣 点

数彩色串珠的过程

注意事项



区域

活动名称

塞根板111-19数量的认识)

教具构成

19根金黄串珠棒10,盛放于小木盒中。

2、彩色串珠1-9,盛放于小木盒中

3、一个桌垫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对于11-19的数能正确地做名称练习。2、认识十位数是由两个部分的数组成的。3、学习11-19的数量及排列顺序。

间接目的

为学习塞根板1做准备

适用年龄

3岁半以上

活动展示

基本操作:

1、邀请幼儿参与工作,取工作至工作台,介绍工作名称。

2、从盒中取出9根金黄串珠棒和彩色串珠1-9放在工作毯的右上方。

3、将一根金黄串珠棒竖者放在桌子中央并说“这是10

拿出彩色串珠放在金黄串珠棒的右边并说“这是1”,101组成“11

4、重复上面的流程学习1213

5、运用三阶段教学法,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来确定学习进度,通常一次可以教幼儿学习3-4个数量,直到幼儿完全掌握11-19的数量。

6、把金黄串珠棒和彩色串珠还原在工作毯的右上方,再依照顺序收回盒子里。

7、询问幼儿是否想尝试工作,如果孩子要求自己独立工作,教师只能在一旁观察儿童。

错误控制

视觉控制和教具本身

拓展练习

注意事项

为了让幼儿能够独立工作,教师可以制作11-19的数量控制卡。



区域

活动名称

塞根板I11-19数字的认识)

教具构成

1 塞根板 I:两块带有狭槽的木板,每块木板上都有五个横格,自上而下按照顺序印有九个数字 10. 一套木制数字板 19,用来放到狭槽中,盖在数字 10 的个位位置上。

2 一张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将数字的发音和书写结合起来。2、加强对数字 1119 顺序的认识

间接目的

为学习塞根板 II 做准备

适用年龄

4 岁以上(认识了 1119 的数量,了解它们的构成)

活动展示

基本操作一:

1、把赛根板I放在工作毯中央的位置上,将木质数字板1-9按照顺序摆放在赛根板I的右边。

2、请幼儿观察一下赛根板I上共有几个十?

3、指着赛根板I第一个狭槽中的数字10问“这是几?”得到正确答案后,选取数字1的木板轻轻地滑入第一个狭槽中,盖住数字0。教师说:“101组成11.现在我要写11了,这是11的写法,请注意看。”教师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在数字上描,邀请幼儿重复动作。

4、教师拿起数字板2,放入第二个狭槽中,盖住数字10的个位。

5、教师说:“102组成12.现在我要写12了。”教师先在数字上描,然后邀请幼儿重复动作。

6、依次操作直至学完19。教师可以运用三阶段教学法,以确保幼儿建立起对数字1119的认识。

操作二:

与操作一步骤基本一致,区别是将木质数字板的顺序打乱,邀请幼儿按照顺序将1119在赛根板I上排列好。

错误控制

视觉控制和教具本身

拓展练习

可以配合使用沙盘,让幼儿在沙盘里书写数字,增加其兴趣。

注意事项



区域

活动名称

塞根板(11-19数字与数量对应)

教具构成

塞根板 I9 根金黄串珠棒 10,彩色串珠 19.、一张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加强幼儿对 1119 数字和数量之间对应关系的认识

间接目的

为学习塞根板II做准备

适用年龄

4 岁以上(熟悉 1119 的数字与数量)

活动展示

操作一:

1、教师将赛根板I放到工作毯中央的位置,将木质数字板19按照顺序摆放在赛根板I的右边。

2、在工作毯的左上方将黄金串珠棒排成矩形;彩色串珠摆放成阶梯形,放在黄金串珠棒的右边。

3、将一根黄金串珠棒10放在赛根板I第一个10的左边位置。用串珠组合11,给幼儿指明:这是数量11.

4、选取木质数字板1,并将其插入到第一个狭槽里,组成数字11

5、指出数量11和数字11的对应关系,邀请幼儿继续进行下面的工作。

操作二:

用串珠组合数量,邀请幼儿用赛根板I拼出与数量相对应的数字。

操作三:

在赛根板I上组成任意数字,邀请幼儿用串珠摆出相对应的数量。

错误控制

教师

拓展练习

画出串珠数量,并写出相应数量

注意事项



区域

活动名称

塞根板II10-90的数量认识)

教具构成

一个盛有 45 根金黄串珠棒 10 的盒子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学习 1090 数量及名称。2 学习 1090 数量的顺序

间接目的

为幼儿学习数学做准备。

适用年龄

4 岁以上(熟悉塞根板 I 的工作)

活动展示

基本操作:

1、教师从盒子里取出1根黄金串珠棒,放到工作毯最上方并请幼儿说出数量。

2、取出另一根黄金串珠棒,放在第一根黄金串珠棒的下方并指出:“这是10。”再取一根黄金串珠棒并排放在右边说:“这是两个10,就是20。”

3、继续同样的操作,运用三阶段教学法,直至学完90.

4、数量要按照顺序教给幼儿,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进度,通常一次可以教给幼儿23个数量。

5、一旦幼儿掌握了1090的数量以及名称,可以鼓励幼儿独立应用45根黄金串珠棒,按照顺序把数量纵向排起来,边排边说数量的名称。

错误控制

教师

拓展练习

注意事项



区域

活动名称

塞根板II10-90数字的认识)

教具构成

1 塞根板 II:两块带有狭槽的木板,每块木板上都有五个横格,自上而下按照顺序印有数字 1090 2 一张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认识数字 1090 2 掌握 1090 连续数的顺序

间接目的

1、 1090 数量和数字的对应工作做好准备。

2 为学习 1199 的连续数的顺序做好准备

适用年龄

4 岁以上(熟悉 102030^90 数量的构成)

活动展示

1、将塞根板II放在工作毯的中央,按照顺序1090排列。

2、指出数字10,请幼儿说出数字是多少。再指出数字20,说:“这是20.这是20的写法。”用手指轻描20,并请幼儿重复。

3、运用三阶段教学法,采用幼儿易接受的教学速度,按顺序教幼儿认识1090数字的名称和写法。

错误控制

拓展练习

可以准备沙盘,邀请幼儿在沙盘上书写数字以增强记忆。

注意事项

在教授前几个数字时,通常会用一条毛巾盖住下面的数字,以免分散幼儿注意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幼儿学习数字的兴趣。



区域

活动名称

塞根板(10-90数量与数字的对应)

教具构成

1 塞根板 II 2 45 根金黄串珠棒 10 3 一张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强化幼儿对于 1090 数字和数量的认识。

2 帮助幼儿把数量、数字和数名三者结合起来

间接目的

为学习 1199 连续数的顺序做好准备

适用年龄

4 岁以上(熟悉数量与数字 1090

活动展示

基本操作:

1、1090的数字全部教完,且幼儿完全掌握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使用黄金串珠棒进行对应操作练习。

2、教师取一根黄金串珠棒10,放到数字10的左边,指出数量10和数字10的对应关系。

3、继续按同样的方式操作至90,适当的时候邀请幼儿参与工作并根据幼儿的能力和兴趣决定学习进度。

错误控制

45根黄金串珠棒。幼儿练习时,串珠棒剩余或不足,都说明工作有误,幼儿可以自行纠正。

拓展练习

注意事项



区域

数学区

活动名称

一百串珠链

教具构成

110根金黄串珠棒结成链条形,以10为单位,组成一百串珠链。

2、一块一百串珠板 3、盛有标签的托盘(九张分别标有19数字的绿色箭头标签,箭头向左、数珠片、九张分别标有1090的蓝色箭头标签、一张标有100的红色箭头标签) 4、工作毯1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强化幼儿1-100数字的排列顺序 2、强化并加深对1-100数字的记忆

间接目的

1、帮助幼儿理解技术形式的变化,但是量不变 2、发展幼儿的专注力和计数能力

适用年龄

4岁以上(已完成塞根板1-2的工作)

活动展示

1.邀请幼儿把专用工作毯打开,拿取一个托盘。

2.将一块一百串珠板以及盛有标签的标签盒放到托盘里再拿到工作毯上。

3.从彩色串珠平方链的架子上,取下一百串珠链。右手放在一百串珠链的上部,左手托住一百串珠链的下部,拿到工作毯上。

4.把一百串珠链垂直拉开摆放在工作毯的中间。

5. 将一百串珠板摆放在一百串珠链的上方。

6. 小心地将一百串珠链自下而上推折成方形

7. 将一百串珠板叠放在方形上面进行对比。

8. 将一百串珠板放回原位,指着说:“这是100.”再指向一百串珠链组成的方形说:“这也是100。”

9.将一百串珠链重新拉直。

10.从托盘里拿出标签盒,取出所有标签,邀请幼儿将带有箭头指示的标签按顺序排放在工作毯的右边,跟幼儿说:“现在,我们要开始数串珠了。”教师用数珠片数第个串珠,说“1”,请幼儿找出标签1,并放在相对应的串珠的右边。同时说“1”。

11.继续进行,一直数到串珠 9,采用的都是绿色的标签。

12.继续数串珠,从10开始采用蓝色标签。

13.数最后一根串珠棒,直到100,取红色标签标识10。

14.将一一百串珠板从一百串珠链的上方移至下方。

15.邀请幼儿沿着一百串珠链有序地再数一次(从一到一还可以倒数一次(从一百到一)。

16.指导幼儿完成工作后将教具正确分类并摆放回原位延伸操作

错误控制

教师 (提醒幼儿不将蓝色和绿色的标签搞混淆。)

拓展练习

教师随意指出一个串珠,请幼儿说出数量,并找出对应的标签。

数珠的时候选取不同颜色的标签进行。

注意事项

数珠时需有顺序的进行数珠。



区域

数学区

活动名称

一千串珠链

教具构成

1、100根金黄串珠棒结成链条形,以100为单位,组成一千串珠链。

2、十块一百串珠板,一个一千串珠立方体。

3、一张专用工作毯。

4、一个托盘,并准备如下标签:

(1)九张分别标有1--9数字的绿色箭头标签(最窄),箭头向左。(2)九张分别标有10-90数字的蓝色箭头标签(两倍宽)。(3)九张分别标有100-900数字的红色箭头标签(三倍宽)。(4)一张标有1000数字的绿色箭头标签 (四倍宽)。呈1:2:3:4比例。

(5)数珠片一个。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了解并记忆1-1000数字的排列顺序。2、认识1000以内的数字。

间接目的

1、导入间隔计数。 2、帮助幼儿理解“量的守恒”,初步理解物体的体积。

3、培养幼儿的专注力与独立工作的态度。

适用年龄

4岁半以上(熟悉一百串珠链工作)

活动展示

可以邀请几位学习程度相近的幼儿合作进行这项工作。

2.选取可以放开一千串珠链的地方(如走廊)。 3.展开工作毯。

4.拿托盘到彩色串珠立方橱旁,将十块一百串珠板,一个一千串珠立方体和装有1-1000的标签盒放在托盘里,再拿到工作毯上。要给幼儿展示怎样取用和保护串珠链,方式与一百串珠链相类似。

5.小心地将干串珠链拉开摆放在 工作毯的中间,充分展示一千的数量有多大。

6.将十块一百串珠板放在一千串珠链的上方,将一千串珠立万体放在十块一百串珠板的右边。

7.将一千串珠链自下而上左右推折,每到十串就形成一个二七串珠板形状,拿-块一百串珠板进行对比,并将一百串珠板放右边。

8.继续如上操作,直至所有串珠链折叠完毕,形成一个长方形,将十块一百串珠板分别平铺叠放到有十根串珠链组成的串珠板上比较,发现二者是相同的。告诉幼儿,“一千串珠链现在成了一百串珠板。”

9.将十块一百串珠板上下垒成一个立方体,拿一千串珠立方体与其比较,发现二者是相同的,指着一千串珠立方体告诉幼儿,“十个一百等于一千。”

10.将一千串珠链 重新拉直,将标签按序排好放在串珠链右边。

11.开始数数并放置标签,每当数到百时,在标签右边放置一块一百串珠板。当数到一千时,将一千串珠立方体放在千串珠链下方。

12.沿着一千串珠链按顺序再数一次(从一到一千).然后再倒数回来(从一千到一),

13.鼓励幼儿自行练习。

14.工作完成后,请幼儿将教具收回原位。

错误控制

教师 (在数的过程中容易数错,多提醒幼儿。)

拓展练习

1、教师和幼儿一起工作,提前制作出更多的数字标签,列如263,请幼儿把数字标签放到相对应的串珠旁。教师和幼儿可轮流进行。

2、将一百串珠链和一千串珠链拉直进行对比。

链子很长,参与的孩子多。孩子边数边放板,正着数和倒着数。

注意事项

链子过长,注意安全。



区域

数学区

活动名称

一百板

教具构成

1. 类似棋盘的方格木板,分成100个相等大小的正方形空格。

2.1一100的木质数字卡片,大小与正方形空格相同。每十个数为一组分别盛放: 1-10,11-20,21-30,31-40,41-551-6061-70,71-80,81-90,91-100。3.对照板一张。4.一张工作桌垫。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强化1-100数字的排列顺序。

2.强化1-100数字的记忆。

间接目的

发展幼儿专注、精确和独立的工作态度。

适用年龄

4岁至5岁(有塞根板I和塞根板亚的工作经验)

活动展示

1. 邀请幼儿去教具展示架上取来一百板和配套的数字卡所到工作桌垫上。

2.在一百板下方,将数字卡片1-10面朝上排成首先找到数字卡片1,面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将数字卡片1-10一个一个地在一百板上排好。

3.选择数字组11-20 按如上方法在一百板下方排好。适当时候邀请幼儿自行操作。

4.重复以上的练习,每次只用组十个数字,直到所有的数字都摆到一百板上。

5与对照板核对摆放顺序是否无误。

6.从数字1-100中,随机选取某个数字反放,请幼儿根据前后数字猜出该数字。教师可与幼儿轮流进行此游戏,也可邀请另一位幼儿参与

错误控制

百板的对照板。这种对照板可以用厚卡纸制作,大小、形式与一百板相同,100个空格里都填有数字。幼儿工作的初期可以参考对照表排列数字。

拓展练习

1、认读100以内的数。

给数字卡片排队

注意事项

对于盛放1-100数字卡片的小木盒,教师可以提前划分好,1-10,11-20,21-30..以便于幼儿工作时不分散注心力,同时也能帮助幼儿正确地收拾教具,便于下一名幼儿使用。



区域

数学区 (金色串珠组)

活动名称

一,十,百,千的认识

教具构成

1. 一颗金黄串珠粒,根金黄串珠棒,一块百串珠板,一个一千串珠立方体。

2.一个托盘。

3.一张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帮助幼儿认识金黄珠组。

2、帮助幼儿认识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

间接目的

1、从数量方面为幼儿学习十进制打下基础。

适用年龄

4岁左右(有建立10以内数概念的工作经验)。

活动展示

1.将教具按个,十,百,千,从右到左的顺序依次放到托盘里并拿到桌子上,放在教师和幼儿中间。

2.教师将一颗金黄串珠粒从托盘中取出,说:“这是1.”然后以在幼儿手中,让他感觉一下“单一”的概念。然后,教师把这颗金黄串珠粒放在工作毯的右边。

3.教师将根金黄串珠棒从托盘中取出,说:“这是10,是由个1组的。”请幼儿数一下。

4.重复以上的步骤,给幼儿演示一百串珠板和一千串珠立方体。

5.教师完成以上步骤后,再运用三阶段教学法加强幼儿的记忆。

6.工作完成,把教具放回到原来的位置。

错误控制

双手协作,防止珠子滚走

拓展练习

运用个,十,百,千串珠,进行大数字的组合游戏。

由少到多的认识,珠子也有少到多。

注意事项

珠子太小,容易滚落。



区域

数学区

活动名称

逢十进位

教具构成

10颗金黄串珠粒10根金黄串珠棒10块一百串珠板一块一千串珠立方体一张大的工作毯一个托盘。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理解逢十进位的概念,学会操作。

间接目的

让孩子理解金黄串珠粒金黄串珠棒一百串珠板一千串珠立方体的替换关

适用年龄

4岁以上(有金黄串珠组的工作经验)。

活动展示

1.把教具放在托盘里拿到桌子上,放在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工作毯上。

2.按从右到左,从个位到千位的顺序开始数珠子。先数个位,数的时候,把个位的金黄串珠粒一个挨一个地垂直摆放,当九个1摆放好的时候,向幼儿解释:“再有一个1将会组成10。我们再拿一个1,现在我们有十个1。”停顿一下,看幼儿是否注意到十个1和一个10之间的关系,如来注意到,教师再指出:“十个1就是一个10,我们可以拿一根金黄串珠棒10来代替它们。”

3.取一根金黄串珠棒10放在颗金黄串珠粒的左边,比对下长度,然后将十颗金黄珠粒拿回到托盘中。维续数金黄串珠棒,从右住左,边排边数:“一个.10,两个10....”.当数到第九根黄串珠棒的时候,向幼儿解释:“我能已经有九个10,如果再有一个10,将会组成十个10,十个10就是100,我们可不可以用一百串珠板来代替它们呢?”取一块一百板代替根金黄串珠棒,将十根金黄串珠棒放回托盘中。

4.继续使用同样的方法数一百串珠板,告诉幼儿:“有了九个100,再加个100,将组成十个100,十个100就是1000,可以用千串珠立方体来代替十块一百串珠板”,取一千串珠立方体替代十块一百串珠板,将十块一百串珠板放回托盘中

错误控制

教师

拓展练习

在各种金色串珠中进行更多的替换练习。

各种金黄串珠相互替换转变的乐趣。

注意事项

在替换的过程中,要将被替换的串珠放回托盘放好。



区域

数学区

活动名称

变色蛇游戏

教具构成

一个盛有5套彩色串珠1-9的盒子一个盛有25根金黄串珠棒的盒子。

一张大的红色地毯,上面绣着一条金黄色游动姿势的蛇数珠片一个。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帮助幼儿了解进制是如何变化的。

2.进一步加强10以内加法的记忆。

间接目的

1、了解十进制的意义。

2.为加法运算做准备

3.发展幼儿专注、独立和精确的工作态度。

适用年龄

4-5岁(熟悉彩色串珠1-9)。

活动展示

1、邀请幼儿一起工作,将所需教具放到工作毯上。

2.将彩色串珠以合成十的方式摆放到蛇身上,例如,8+2+4+6+3+7+5+5+9+1=

3.向幼儿说明:“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变色蛇的游戏,我们要把这条彩色的蛇变成一条金色的蛇。”

4.教师取出数珠片说:“先用数珠片数这些串珠,数到10的时候停下来。”

5.从最左边开始,数到10的时候,教师启发幼儿:“我们可不可以取一根金黄串珠棒10来代替彩色串珠8和2呢”取一根金黄串珠棒10放到彩色串珠8和2的位置上,同时将彩色串珠8和2放置到彩色蛇上方以备查验。 

6.继续如上述方法操作,彩色串珠数到十,然后用金黄串珠进行替换,直至所有彩色串珠被替换成金黄串珠,即彩色蛇变成了金色蛇,请幼儿数出有几根金黄串珠棒,也就是我们的答案。

7.接下来要进行验算:“我们来清点这些串珠,看看数量是否一致?”将金黄串珠棒一根接一根垂直排列整齐,再把彩色串珠棒以合成十的方式垂直排列到金黄串珠棒的右边进行核对。当两边的数目一致时,表示答案正确无误。

8.邀请幼儿重复练习。

错误控制

1、教师

2、工作结束后,将彩色串珠和金黄串珠一对一清点来控制和改正错误。

拓展练习

可适当进行加法蛇运算操作练习。

将彩色蛇变为金色蛇。

注意事项

数珠时容易数错。

区域

数学区

活动名称

识数游戏

教具构成

1.金黄串珠组:金黄串珠粒、金黄串珠棒、一百串珠板和一千串珠立方体若干。2.托盘。3.盛放串珠颗粒的小碗。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 检查幼儿对数量的认识程度。

间接目的

3、 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2.为幼儿学习银行游戏做准备。

适用年龄

4岁以上(熟悉金黄串珠组)。

活动展示

1.将金黄串珠组摆放在教具陈列架上或拿取适量摆放到工作毯上。



2.请幼儿拿托盘和小碗去取数量:“请拿六个1回来。”



3.幼儿将会按照教师的吩咐,清点出六个1,放在小碗里,交给教师,教师与幼儿起清点。



4.继续几个个位数的练习后,用同样的方式练习十位,百位和千位。



5.视幼儿掌握情况,可要求幼儿进一步拿取两个位数:“请给我两个10和五个1”,“请给我两个百和三个10”。



3. 继续要求幼儿同时拿取三个位数:“请给我两个百,四个10和三个1。”之后是四个位数的组合练习。



7.这个工作每位幼儿都应该反复地进行,记得最后把教具归位。



8.和幼儿一起工作的时候,从小数开始,慢慢地向高位进,目的是为幼儿进一步学习计算方法做准备。

错误控制

1.教师

2.幼儿自己清点串珠,检查自己是否拿错。

拓展练习

取大数量的串珠进行组合练习。

让幼儿根据提示去取不同数量的串珠。

注意事项

请注意这个活动不要涉及进位替换。这个游戏可以同时和多位一起进行。



区域

活动名称

银行游戏—加法

教具构成

1.一套完整的银行游戏串珠教具

2.一套大数字卡片,两套小数字卡片

3.题卡若干,笔一支。

4.+”号卡片,等号线,=”号卡片。

5.托盘数个(与幼儿数目相同)

6.两张大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了解加法的意义

2.学习初步的加法运算

间接目的

为进位加法做好准备

适用年龄

4岁半以上

活动展示

1.邀请幼儿一起工作,:“我们今天要进行银行游戏的加法练习”。

2.将两张大工作毯并排摆好,将两套小数字卡片按从右到左,从个位到千位的顺序摆放到左边的工作毯上,将大数字卡片摆放到两套小数字卡片的右边。

3.教师给幼儿出示题卡,1223+1243=?”告诉幼儿,我们要做的是加法的练习。加法的意义就是将几部分的量合起来。

4.邀请两位幼儿按照题卡要求各自挑选小数字卡片,12231243

5.幼儿把准确的数字卡片找出来后,引导幼儿将数字卡片叠放在托盘右下角。请幼儿拿托盘去银行将相对应数量的串珠找出

6.当第一名幼儿把串珠带回给教师,教师将1223的数字卡片从托盘中取出,放到空的工作毯左上角并将数字念出来,然后引导幼儿1248按从右向左、从个位到千位的方式将串珠逐个位数清点并放置到数字卡片的右边与数字卡片相对应

7.第二名幼儿清点第二个加数1243,重复以上步骤。幼儿将数字卡片放在第一组数字卡片的下方,将串珠放在第一组串珠的下方

8.两组数量清点无误,提示幼儿,加法就是合起来,要将所有的串珠合在一起。

9.把第一排金黄串珠粒下拉与第二排金黄串珠粒合在一起,:“让我们先来数一下个位的得数是多少。”开始清点,得数是6请幼儿拿出大数字卡片6放在金黄串珠粒的下面,然后把十位上所有的金黄串珠棒合起来,清点十位,依次是百位,千位,同时放置相应的大数字卡片。

10.当清点工作完毕,念一遍等式:“我们用12231243,我们得出的结果,也就是和,24662边念边将大数字卡片2466叠放在一起并移至两套小数字卡片下方。

11.取出“+”号卡片放在第2个加数左侧,将等号线放在加数与和之间,并介绍:“这是符号+,它代表加。这条线叫做等号线,相当于我们的“=”号,加出来的结叫“和”,我们放在等号线下面。”

12请幼儿再一次读出等式:1223+1243=2466,把答案写在数学题卡上。

13.邀请幼儿抽取其他题卡继续练习,教师可以检查

错误控制

1.教师

2.提卡反面右下角标注正确答案

拓展练习

幼儿自己操作

工作练习中的进位与不进位

注意事项

1本项工作练习不进位的加法,所以教师在制作题卡时,每个的数字相加的结果不要超过十。

2在这项工作中,不要求幼儿掌握专业术语,但是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使用专业术语



区域

活动名称

银行游戏—乘法

教具构成

1.一套完整的银行游戏串珠教具

2.一套大数字卡片,两套小数字卡片

3.题卡若干,笔一支

4.“×”号卡片,等号线

5.托盘数个(与幼儿数目相同)

6.两张大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了解乘法的意义

2.学习初步的乘法运算

间接目的

发展幼儿专注,独立和精确的工作态度

适用年龄

4岁半以上

活动展示

1.抽取题卡,例如,123×2=?

2.提示幼儿:“乘法的意义就是重复某一数量,123×2就是123重复两次”。

3.请两名幼儿分别去拿小数字卡片123,然后去取等量的串珠

4.请幼儿把小数字卡片和串珠上下排列两次。

5.把串珠合起来并清点,取对应的大数字卡片表示积,教师提示幼儿:“我们拿了123两次,两个123加在一起等于246,当几个加数都是相同的数量时,这种特殊的加法我们叫乘法。”拿出X号卡片说

如果加数都相同,我们有更简单的方式来表示重复的

数量。123被重复了两次,我们就用×2表示。”

7.请幼儿取一张2的小数字卡片,代替第二个123的小数字卡

8.将“×”号放在2的左侧,将等号线放在乘数和积之间说出来的结果叫,246就是积。”

9.读出等式:123×2=246。”

10.把结果写在数学题卡上。抽取另一张题卡,邀请幼儿尝试

错误控制

1.教师

2.题卡反面右下角标注正确答案

拓展练习

幼儿多次练习

拿取数卡相加两次

注意事项

1.本项工作练习不进位的乘法,所以教师在制作题卡的时候每个数字相乘的结果不要超过十

2.在本项工作中,不要求幼儿掌握术语,但是教师在授课对要使用专业术语



区域

活动名称

银行游戏—减法

教具构成

1.一套完整的银行游戏串珠教具

2.一套大数字卡片,两套小数字卡片

3.题卡若干,笔一支

4.“一”号卡片,等号线。

5.托盘数个(与幼儿数目相同)

6.两张大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了解减法的意义

2.学习初步的减法运算

间接目的

为借位的减法做好准备

适用年龄

4岁半以上

活动展示

1.邀请幼儿一起进行银行游戏的减法练习

2.减法的数字卡片摆放位置与加法不同,先将大数字卡片摆在工作毯左边,然后依次向右摆放两套小数字卡片

3.抽取题卡,例如,465-253=?

4提示幼儿:“今天我们要做减法,它的方法与加法有些不同、我们首先拿大数字卡片465,再找出相应数量的串珠”。

5.幼儿拿着465的大数字卡片,去取对应数量的串珠并摆放在工作毯上,大数字卡片摆放在串珠的左边

6.再邀请幼儿取253的小数字卡,放在托盘的右下角

7.教师提示幼儿减法的意义:“从一个量中拿走一部分的量,剩下的量就是结果,现在我们要从465中拿走253的量。”

8.教师从摆放在工作毯上的串珠中取走253的量放到托盘里,取的时候要先从个位开始。

9.取完减数,将剩余的串珠下拉并清点。边清点边把对应的小数字卡片摆放好。告诉幼儿:“从465中拿走253,剩下212”。

10.将“-”号卡片放到减数左侧,将等号线放在减数和差之间并介绍:“这是一号,它代表“减”,减出来的结果叫差,212就是差。”

1.读出等式:465-253=212,并把答案写下来。

12.邀请幼儿抽取另一张题卡继续练习。

错误控制

1.教师

2.题卡反面右下角标注正确答案

拓展练习

不同数字的减法运算

从一部分量中拿走一部分量

注意事项

1.本项工作练习不借位减法,所以教师在制作题卡的时候注意不要出现借位。

2.在这项工作中,不要求幼儿掌握专业术语,但是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使用专业术语。



区域

活动名称

银行游戏—除法

教具构成

1.一套完整的银行游戏串珠教具

2.一套大数字卡片,三套小数字卡片(除数是几,就需要几套小数字卡)

3.题卡若干,笔一支

4.除号卡片,-号卡片

5.托盘数个(与幼儿数目相同)

6.两张大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了解除法的意义

2.学习初步的除法运算

间接目的

明白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商一定比被除数小

适用年龄

4岁半以上

活动展示

1.邀请三位幼儿与教师一起练习银行游戏除法的操作。先抽取题卡,例如,3693÷3=?”提示幼儿除法的意义:将一个量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都相等。

2.请幼儿将数字卡片在工作毯上摆放好,大数字卡片在左边三套小数字卡片在右边

3.请幼儿找出大数字卡片3693,然后取来相对应的串珠

4.如果要把总量平均分成3,那么需要三名幼儿每人都有一个托盘

5.除法运算与其他运算的顺序不同,它是从最高位数字开始分。

6.首先从千位开始分配,先将三个一千串珠立方体平均分给三位幼儿,每位幼儿的托盘里各放一个一千串珠立方体,同时问“你们三位刚才分到的是不是一样多啊?”继续按此方法平均分配完百位,十位和个位。

7.请每位幼儿清点自己托盘里的量,然后拿取对应的小数字卡片叠放到托盘右下角。

8.最后教师解释说:“我们把3693平均分给了三个人,你们每个人都得到1231。因此3693平均分成3份等于1231,也就是说,商是1231。”

9.取出“÷”号卡片介绍给幼儿,请幼儿取来数字卡片3

10.将等式罗列出来,摆放到工作毯下方。

11.读出等式:3693÷3=1231,并把答案写下来

错误控制

1.教师

2.题卡反面右下角标注正确答案

拓展练习

不同数字的除法运算

一个量平均分成几份

注意事项

先不要让幼儿接触余数的概念,所以自制题卡时注意



区域

活动名称

邮票游戏

教具构成

1.一个木质长方形盒子里面盛有不同颜色的邮票状小方块:绿色,上面写着数字1表示个位;蓝色,上面写着数字10表示十位;红色,上面系写着数字100表示百位;绿色上面写着数字1000表示千位。

2.不同颜色的邮票小人若干,与邮票相对应;绿色小人代表个位,蓝色小人代表十位,红色小人代表百位,稍大的绿色小人代表千位。

3.定为筹码若干,分别是绿色代表个位和千位,红色代表百位,蓝色代表十位

4.一个托盘,上面从右往左摆放着一颗金黄串珠粒,一根金黄串珠棒,一块一百串珠板,一个一千串珠立方体。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学习使用邮票来组成数量

间接目的

为学习邮票游戏的四则运算做准备

适用年龄

5岁以上

活动展示

1.邀请幼儿进行邮票游戏的工作,邮票游戏通常在桌子上进行先将邮票游戏为幼儿做一下介绍

2.复习串珠的名称和种类: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

3.教师取出1,10,100,1000的邮票介绍给幼儿,从个位绿色邮票1开始:“这是1。”将邮票1放到串珠1下方,再次指出二者的对应关系。

4.继续按照同样的方法介绍邮票10,100,1000

5.使用三阶段教学法帮助幼儿熟悉邮票数字以及它们对应的数位。

错误控制

教师

拓展练习

幼儿多次操作

不同颜色代表的数字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邮票教具最早是用纸张制成,后来逐渐被小木块或小塑料片替代。

2.幼儿厌倦使用金黄串珠组的工作时,可以把邮票游戏介绍给幼儿,这意味着幼儿已经预备好进入抽象的数学练习阶段。此外,金黄串珠组适合小组活动,而邮票游戏则只适合单人活动。



区域

活动名称

邮票游戏—加法

教具构成

1.一套邮票游戏的教具

2.题卡若干

3.绿色,蓝色,红色,黑色笔各一支

4,一张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巩固加法运算

2,强化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间接目的

1,为更抽象的数学概念及更复杂的教具操作做准备

2,为乘法邮票游戏做准备

3.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适用年龄

5岁以上

活动展示

1.邀请幼儿进行邮票游戏的加法工作。

2.先摆好定位筹码。

3.抽取题卡,例如,1321+2233=?

4.按照题卡选择邮票,1321的个位数开始,分别把与数字对应的邮票放在对应定位筹码的下面。在摆放2233,与第一组1321间稍留空隙。

5.两个数都摆放完毕,请幼儿再一次确认所取数量是否正确。

6.再一次提示幼儿加法就是合起来,从个位开始,将所有邮票下拉,每清点一位数,记下答案

7.抽取另一张题卡,邀请幼儿继续练习

错误控制

1.教师

2.题卡反面右下角标注正确答案

拓展练习

幼儿进行不同数字的操作

用邮票的方式进行加法运算

注意事项

掌握不进位加法运算



区域

活动名称

银行游戏—进位加法

教具构成

1.一套完整的银行游戏串珠教具

2.一套大数字卡片,两套小数字卡片

3.题卡若干,笔一支

4.+”号卡片,等号线,=”号卡片。

5.托盘数个(与幼儿数目相同)

6.两张大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熟悉两个数量之间的加法进位

间接目的

发展幼儿专注,独立和精确的工作态度

适用年龄

4岁半以上

活动展示

1.邀请幼儿一起工作,:“我们今天要进行银行游戏的加法进位练习”。

2.将两张大工作毯并排摆好,将两套小数字卡片按从右到左,从个位到千位的顺序摆放到左边的工作毯上,将大数字卡片摆放到两套小数字卡片的右边。

3.教师给幼儿出示题卡,1526+3893=?”告诉幼儿,我们要做的是加法的进位练习。

4.邀请两位幼儿按照题卡要求各自挑选小数字卡片,15263893

5.幼儿把准确的数字卡片找出来后,引导幼儿将数字卡片叠放在托盘右下角。请幼儿拿托盘去银行将相对应数量的串珠找出

6.当第一名幼儿把串珠带回给教师,教师将1526的数字卡片从托盘中取出,放到空的工作毯左上角并将数字念出来,然后引导幼儿按从右向左、从个位到千位的方式将串珠逐个位数清点并放置到数字卡片与数字卡片相对应

7.第二名幼儿清点第二个加数3893,重复以上步骤。幼儿将数字卡片放在第一组数字卡片的下方,将串珠放在第一组串珠的下方

8.两组数量清点无误,提示幼儿,加法就是合起来,要将所有的串珠合在一起。

9.把第一排金黄串珠粒下拉与第二排金黄串珠粒合在一起,:“让我们先来数一下个位的得数是多少。”开始清点,得数是9,十位得数串珠满百了,需要进位,我们把1010 换成一个100

10.拿一个串珠片放在白位,十位剩一个十

11.幼儿读出得数是5419

12请幼儿再一次读出等式:1526+3893=5419,

13.邀请幼儿抽取其他题卡继续练习,教师可以检查

错误控制

1.教师

2.题卡反面右下角标注正确答案

拓展练习

幼儿多次操作

加法的进位运算

注意事项

幼儿已经掌握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



区域

数学区

活动名称

银行游戏—进位乘法

教具构成

1.一套完整的银行游戏串珠教具

2.一套大数字卡片,两套小数字卡片

3.题卡若干,笔一支。

4.数学习题本。

5.“×”号卡片,等号线

6.托盘数个(与幼儿数目相同)

7.两张大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巩固并延伸乘法运算

2.深入了解乘法的意义

间接目的

发展幼儿专注,独立和精确的工作态度

适用年龄

4岁半以上

活动展示

1.抽取题卡,例如,639×3=?

2.提示幼儿:乘法的意义就是重复某一数量。

3.请两名幼儿分别去拿小数字卡片639,然后去取等量的串珠

4.请幼儿把小数字卡片和串珠上下排列三次。

5.把串珠合起来并清点,取对应的大数字卡片表示积,教师提示幼儿:“我们拿了639三次,三个639加起来从个位数向十位进位后个位还剩7,数十位十位满十进位拿一个百放在百位十位还剩一个十,千位满十进位还剩9

得数是1917

6.请幼儿取1917的数字卡

7.将“×”号放在3的左侧,将等号线放在乘数和积之间说出来的结果叫积,1917就是积。”

8.读出等式:6 39×3=1917。”

9把结果写在数学题卡上。抽取另一张题卡,邀请幼儿尝试

错误控制

1.教师。

2.题卡反面右下角标注正确答案

拓展练习

幼儿进行不同数字的练习

乘法的进位

注意事项

幼儿已经掌握不进位的乘法



区域

数学区

活动名称

银行游戏—借位减法

教具构成

1.一套完整的银行游戏串珠教具

2.一套大数字卡片,两套小数字卡片

3.题卡若干,笔一支。

4. “一”号卡片,等号线。

5.托盘数个(与幼儿数目相同)

6.两张大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熟悉两个数量之间减法的借位

间接目的

发展幼儿专注.独立精确的工作态度

适用年龄

4岁半以上

活动展示

1.552-376

2.请幼儿取出与被减数对应的大数字卡片,然后取来对应数量的串珠并在工作毯上排好

3.教师说:“我们要从552中拿走376的量。”请幼儿找到小数字卡片376放在托盘右下角

4.教师说:“现在我们要从个位的2当中拿走6.”如果幼儿没有注意到被减数个位的量不够减,教师就要提示:“个位的量够减吗?

5.教师继续说我们是不是可以向十位借呢?我们可以把一根金黄串珠棒10换成十个1。”从十位的五根金黄串珠棒中取出一根,到银行换取十个1

6.把换好的十个1与原有的个位数的量放在一起,然后从中拿走6颗金黄串珠粒放到托盘中。

7.幼儿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完成十位,百位的借位、替换工作。

8.把剩余的串珠下拉到工作毯的最下方,请幼儿清点并找出相对应的小数字卡片摆放好。

9教师边念等式边将数字卡叠放:“我们用552376,最后的结果,也就是差,是176,将答案写下来。

错误控制

1.教师。

2.实际的数量不够时,必须借位才能往下进行

3.题卡反面右下角标注正确答案。

拓展练习

幼儿进行不同题卡的练习

个位.十位.百位的借位

注意事项

1,个位数的借位

2,十位数的借位

3,百位数的借位



区域

活动名称

银行游戏—借位除法

教具构成

1.一套完整的银行游戏串珠教具

2.一套大数字卡片,三套小数字卡片(除数是几,就需要几套小数字卡)

3.题卡若干,笔一支

4.除号卡片,-号卡片

5.托盘数个(与幼儿数目相同)

6.两张大工作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巩固并延伸除法运算

2,深入了解除法的意义

间接目的

发展幼儿专注.独立和精确的工作态度

适用年龄

5岁以上

活动展示

1.请三位幼一起工作,每位幼儿都有一个托盘,抽取题

,例如,7611÷3=

2.请幼儿找出与被除数对应的大数字卡片,并取出对应数量的串珠,将其放到工作上

3.教师再次提示除法的意义:“我们要把7611平均分给你们三个人,大家注意了,你们每人得到的量要相等

4.从七千开始分配,教师每次拿出1000一名幼儿,把最

后的1000给第一位幼儿,然后观察幼儿能否发现差异,如果不能,要请每位幼儿清点刚才自己分得的量。

5.一旦幼儿察觉到差异,教师将剩余的1000拿回并进行提示“我们现在只有一个1000,不够分,我们可以到银行去换一下,一千可以換几个一百?”将一千串球立方体去银行兑换十个一百串珠板,放在原有的百位量那边

6.继续分发百位,直到所有的百位,十位和个位的量都分发完

7.让幼儿清点自己所分得的量,并找出相应的小数字卡片,放在托盘右下角,这个结果就表示“商”

错误控制

1.教师

2.题卡反面右下角标注正确答案

拓展练习

幼儿进行不同数字的运算

除法的借位运算

注意事项

先不要让幼儿接触余数的概念,自制题卡时注意



区域:数学

活动名称

邮票游戏——不进位乘法

教具构成

1 一套邮票游戏教具。

2、题卡若干。

3、绿色、蓝色、红色、黑色笔各一支。

4、数学习题本。

5、一张工作桌垫。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巩固乘法运算。

2、强化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间接目的

1、为更抽象的数学概念及更复杂的教具操作做准备。

2、发展幼儿专注、精确和独立的工作态度。

3、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适用年龄

5岁以上(有邮票游戏加法的工作经验)

活动展示

1、邀请幼儿进行邮票游戏乘法的工作。

2、先摆好定位筹码。

3、抽取题卡,例如“2313*3=?”式的方式将算式写下来。个位用绿色,十位用蓝色,百位用红色,千位用绿色。

4、请幼儿按照题卡把邮票摆好。因为乘数是3所以就取32313

5、从个位开始,把所有的邮票下拉合并,分别清点并记录每个数位的结果。

6、取另一种题卡,邀请幼儿继续练习。

7、工作结束,收取工作。

错误控制

1、教师。

2、卡反面右下角标注正确答案。

拓展练习

邮票游戏借位乘法。

教具本身的颜色和形状及运算的过程

注意事项

1、在进行乘法运算之前,幼儿必须熟练掌握加法运算。

2、注幼儿练习过程,因为练习过程直接关系到能否得出正确答案。



区域:数学

活动名称

邮票游戏——进位乘法

教具构成

1 一套邮票游戏教具。

2、题卡若干。

3、绿色、蓝色、红色、黑色笔各一支。

4、数学习题本。

5、一张工作桌垫。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巩固乘法运算。

2、强化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间接目的

1、为更抽象的数学概念及更复杂的教具操作做准备。

2、发展幼儿专注、精确和独立的工作态度。

3、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适用年龄

5岁以上(有邮票游戏加法的工作经验)

活动展示

1、邀请幼儿进行邮票游戏乘法的工作。

2、先摆好定位筹码。

3、抽取题卡,例如“2313×4=?”在数学习题本上以列竖式的方式将算式写下来。个位用録色,十位用蓝色,百位用红色,千位用绿色。

4、请幼儿按照题卡把邮票摆放好。因为乘数是4,所以就取42313

5、从个位开始,把所有的邮票下拉合并,分别清点并记录每个位数的结果。

6、抽取另一张题卡,邀请幼儿继续练习。

错误控制

1、教师。

2、卡反面右下角标注正确答案。

拓展练习

邮票游戏两位数的乘法。

教具本身的颜色和形状及运算的过程

注意事项

1、在进行借位乘法运算之前,幼儿必须熟练掌握不借位乘法的运算。

2、注幼儿练习过程,因为练习过程直接关系到能否得出正确答案。



区域:数学

活动名称

邮票游戏——不借位减法

教具构成

1、一套邮票游戏教具。

2、题卡若干。

3、绿色、蓝色、红色、黑色笔各一支。

4、数学习题本。

5、一张工作桌垫。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巩固减法运算。

2、强化对减法意义的运算。

间接目的

1、为更抽象的数学概念及更复杂的教具操作做准备。

2、发展幼儿专注、精确和独立的工作态度。

3、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适用年龄

5岁以上(有邮票游戏加法的工作经验)

活动展示

1、邀请幼儿进行邮票游戏减法的工作。

2、先摆好定位筹码。

3、抽取题卡,例如“8647-3526=?”在数学习题本上以列竖式的方式将算是写下来。个位用绿色,十位用蓝色,百位用红色,千位用绿色。跟幼儿说:“数字8647是被减数,数字3256是减数。”

4、请幼儿排列好点定位筹码,问幼儿:“你能把与被减数相当的邮票找出来吗。”

5、当被减数8647排好后,提示幼儿:“我们需要从8647中拿走3526。”

6、从各位开始从7枚各位绿色邮票中拿走6枚并放回到邮票盒中,将剩余的1枚的邮票垂直下拉至工作毯下方表示结果处,并将各位结果1记录在数学习题本上相应位置。从十位中拿走2枚蓝色邮票,将十位剩余的2枚蓝色邮票垂直下拉至工作毯下方,请幼儿数一下,将结果记录下来。

7、继续按此方法操作百位,千位。

8、操作完毕,重复等式,说:“我们开始时有8647,我们拿走了3526,现在我们还剩下5121,5121就是差。”

错误控制

1、教师。

2、卡反面右下角标注正确答案。

拓展练习

邮票游戏借位减法。

教具本身的颜色和形状及运算的过程

注意事项

1、在进行减法运算时幼儿,必须掌握加法的运算。

2、注幼儿练习过程,因为练习过程直接关系到能否得出正确答案。



区域:数学

活动名称

邮票游戏——借位减法

教具构成

1、一套邮票游戏教具。

2、题卡若干。

3、绿色、蓝色、红色、黑色笔各一支。

4、数学习题本。

5、一张工作桌垫。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巩固减法运算。

2、强化对减法意义的运算。

间接目的

1、为更抽象的数学概念及更复杂的教具操作做准备。

2、发展幼儿专注、精确和独立的工作态度。

3、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适用年龄

5岁以上(有邮票游戏加法的工作经验)

活动展示

1、邀请幼儿进行邮票游戏减法的工作。

2、先摆好定位筹码。

3、抽取题卡,例如,4364-2136=?”。

4、请幼儿用邮票排出4364的量。

5、教师说:“我们要从4364中拿走2136的量,现在我们要从个位的4当中拿走6。”如果幼儿没有注意到被减数个位的量不够减,教师就要提示:“个位的量够减吗?

6、教师继续说:“我们是不是可以向十位借呢?我们可以把个10换成十个1。”从十位的邮票中取出一个10,到邮票盒中取十个1

7、把换好的十个1与原有的个位数邮票放在一起,然后从中拿走6枚放回邮票盒中,把剩余的8枚邮票下拉到工作毯下方,共结果记录下来。

8、请幼儿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完成十位,百位,千位的借位、替换工作。

错误控制

1、教师。

2、卡反面右下角标注正确答案。

拓展练习

增加一个减数。

教具本身的颜色和形状及运算的过程

注意事项

减法演练的过程可以按照以下的顺序逐步介绍给幼儿

1) 个位数的借位

2) 十位数的借位。

3) 百位数的借位。

4) 被减数的个位数是零。

5) 被减数的十位数是零

6) 被减数的百位数是

7) 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是零。

8) 波减数的十位数和百位数是零。

9) 被减数的个位数、十位数和百位数全是零。



区域:数学

活动名称

邮票游戏——不借位除法

教具构成

1、一套邮票游戏教具。

2、题卡若干。

3、绿色、蓝色、红色、黑色笔各一支。

4、数学习题本。

5、一张工作桌垫。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巩固除法运算。

2、强化对除法意义的运算。

间接目的

1、为更抽象的数学概念及更复杂的教具操作做准备。

2、发展幼儿专注、精确和独立的工作态度。

3、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适用年龄

5岁以上(有邮票游戏减法的工作经验)

活动展示

1、邀请幼儿进行邮票游戏减法的工作。

2、先摆好定位筹码。

3、抽取提卡,例如“6369÷3=?”,在数学习题本上以列横式的方式将算是写出来。个位用绿色,十位用红色,百位用蓝色,千位用绿色。跟幼儿说“6369是被除数,3是除数。”

4、提示幼儿是否记得除法的意义——除法就是平均分配,“我们要将6369平均分成3份。”

5、请幼儿摆好定位筹码,并将与被除数等量的邮票拿出排好。

6、提示幼儿因为要将被除数平均分成三份,所以需要取出3个绿色小人。

7、从最高位数字(千位)开始评分邮票,一直到个位。

8、所有邮票分配完毕,再次确认每个小人得到的数量是相同的,每个小人得到的数量就是商,将结果记录下来。

9、抽取另一张提卡,鼓励幼儿继续练习。

错误控制

1、教师。

2、卡反面右下角标注正确答案。

拓展练习

邮票游戏的借位除法。

教具本身的颜色和形状及运算的过程

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减法运算时幼儿,必须掌握加法的运算。

2、 注幼儿练习过程,因为练习过程直接关系到能否得出正确答案。



区域

数学区

活动名称

邮票游戏——借位除法

教具构成

1、一套邮票游戏教具。

2、题卡若干。

3、绿色、蓝色、红色、黑色笔各一支。

4、数学习题本。

5、一张工作桌垫。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巩固除法运算。

2、强化对除法意义的运算。

间接目的

1、为更抽象的数学概念及更复杂的教具操作做准备。

2、发展幼儿专注、精确和独立的工作态度。

3、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

适用年龄

5岁以上(有邮票游戏减法的工作经验)

活动展示

1、邀请幼儿进行邮票游戏减法的工作。

2、先摆好定位筹码。

3、抽取题卡,例如,“4236÷3=?”

4、邀请幼儿从千位开始分配,3个小人每人都分到一千后,还剩一千,这时幼儿应该知道可以换取十个一百以便继续分配工作。

5、继续分配百位,十位,个位,直至所有邮票分配完毕,每个小人到的数量相同。记录下结果。

6、抽取另一张提卡,鼓励幼儿继续练习。

错误控制

1、教师。

2、卡反面右下角标注正确答案。

拓展练习

除位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具本身的颜色和形状及运算的过程

注意事项

1、在进行借位除法工作之前,幼儿必须熟练掌握不借位除法的

2、在练习除数为两位数的除法时,小人要换成蓝色的,每个蓝色小人代表10个小人。同样,除数为三位数则换成红色小人,每个红色小人代表100个小人。

3、关注幼儿练习的过程,因为练习的过程直接关系到能否得正确的结果。



区域

数学区

活动名称

加法板

教具构成

1、一块加法板被分成18×12,直径为2公分的蓝色方格,上方印有数字1-18,1-10数字为红色,11-18数字为蓝色。在10与11中间有一条红色提示线。

2、与加法板配套的木质数字条称为蓝色色和红色定规,分别标记1-9.

3、加法题卡(如图),铅笔一支。

4、数学习题本。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加强幼儿的加法运算能力。

间接目的

为幼儿进入心算阶段做准备。

适用年龄

5岁以上

活动展示

1、邀请幼儿一起到教具架上取加法板,告诉幼儿,“我们要进行加法板的工作,做简单的加法运算。”

2、把教具拿到桌子上,将蓝色定规按从1到9,自下而上的顺序排列在加法板上方左边,边缘对齐。将红色定规排列在加法板上左右边。

3、抽取题卡,例如,“7+5=?”,将题目写到数学习题本上。

4、先取蓝色定规7,放在加法板数字1下方方格内,提示幼儿蓝色定规之上显示的数字刚好到7。

5、提示幼儿,需要取红色定规5,并把红色定规5放在蓝色定规7的右边。

6、问幼儿:“现在你能不能后看出7+5等于多少?”,如果幼儿自己看不出结果,为幼儿在红色定规右端的上方指出得数,即12。

7、请幼儿按此方法自行抽双题卡练习,以期达到熟练使用加法板的目的。

错误控制

加法板本身的格子及加法订正板。

拓展练习

加法表

教具本身的颜色和形状及运算的过程

注意事项

1、蓝色定规自下而上的顺序排列在加法板上方左边,边缘对齐,红色定规排列在加法板上左右边。



区域

数学区

活动名称

减法板

教具构成

1、一块减法板分成18×12,直径为2公分的红色方、上方印有数字1-18,1-9数字为蓝色,10-18数字为红色。在9与10中间有一条蓝色提示线。

2、与减法板配套的木质数字条称为红色和蓝色定规,分别标记1-9.

3、一套原色木条,1-18,称为原木定规。

4、减法题卡(如图),铅笔一支。

25、数学习题本。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加强幼儿的减法运算能力。

间接目的

为幼儿进入心算阶段做准备。

适用年龄

6岁以上(有加法板的工作经验)

活动展示

1、邀请幼儿一起去教具架取减法板,告诉幼儿:“我们要进行减法板的工作,做简单的减法运算。”

2、将整套减法板拿到桌子上,为幼儿指出加法板与减法板的区别。

3、告诉幼儿:“我们今天要学习被减数是18以内的减法。”

4、将原木定规按照从长到短,自上而下的顺序摆放到减法板右侧。告诉幼儿原木定规用来确定被减数。

5、将蓝色定规按照自上而下,从长到短的顺序摆放到减法板上方右侧。蓝色定规用来表示减数。

6、选择一个题卡并将算式写在数学习题本上,例細,13-5=

7、请幼儿在减法板上找出数字13,并指给教师看。

8、请幼儿数一数13之后还有几个数字,幼儿应告诉教师还有5个数字。

9、教师从原木定规里自下而上数出第五根,刚好可以把数字14-18盖住,使被减数13显露出来(如图)

10、提醒幼儿,计算的题目是“13-5=?”让幼儿挑出代表减数的蓝色定规5,放在数字13下的方格内,蓝色定规上的数字5与法板上方的数字13对齐。

11、指导幼儿,得数就是蓝色定规左端相邻一列上方的数字8将答案写下来。

12、鼓励幼儿自行练习,一直到幼儿理解如何使用原木定规和减法板。

错误控制

减法板本身的格子及加法订正板。

拓展练习

减法表

兴 趣 点

教具本身的颜色和形状及运算的过程

注意事项

1、原木定规是按照从长到短,自上而下的顺序摆放到减法板右侧



区域

数学区

活动名称

乘法板

教具构成

1、一块乘法板,最上面横行印有数字1-10,以下每一横行上也有10个孔,纵列上也有10个孔,共有100个孔。最左侧中央有一个方形的凹槽,可以插入数字卡片。

2、10个塑胶数字卡片,分别是用来表示1-10,用来表示乘数。

3、一个红色筹码定规盒,放在乘法板的左上角,用来表示乘数。

4、一盒红色小珠100颗。 5、乘法题卡。6、数学习题本。7、铅笔一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加强幼儿的减法运算能力。

间接目的

帮助幼儿逐步进入心算范畴。

适用年龄

6岁以上(有银行游戏乘法和邮票游戏的工作经验)。

活动展示

1、邀请幼儿一起去教具架取乘法板,告诉幼儿:“我们要演示乘法板的使用,做简单的乘法运算。”

2、将乘法板放在桌子上,将数字卡片1-10按顺序自上而下在乘法板左侧。

3、选择一张题卡,例如,5×2=,将题目写在数学习题本上。

4、为幼儿讲解乘法板的使用方方法:“1-10的数字卡片来用来表示被乘数,被乘数是5,我们把5插入乘法板凹槽中。乘法板上方的数字1-10表示乘数,乘数是2,表示5的量被重复两次。我们将红色筹码定规放在数字2的上方来确定乘数2。

5、将红色等码移回数字1上方并解说:“现在我们开始放第一次5

6、将红色小珠放入乘法板上数字1下面的孔里。一个一个垂直摆放,边放边数,到5时停止。

7、将红色筹码右移至数字2的上方・表示5的量被重复第二次。

8、 再次数出5个红色小珠放在数字2下方的孔里。

9、将题目再读一遍:“5×2=,我们已经将5重复了两次,现在让我们清点一下最后的得数。

10、请幼儿清点红色小珠,将得数写下来。

11、将数字卡片,红色筹码和红色小珠放回原位

12、选择另一张题卡,邀请幼儿继续练习。

错误控制

乘法板本身的格子及加法订正板。

拓展练习

乘法表

教具本身的颜色和形状及运算的过程

注意事项

1、 使用红色小珠时注意会滑落



区域

数学区

活动名称

分数小人

教具构成

木质分数小人一组4个。第一是整体1,第二等分成两半(1/2),第三等分成三块(1/3),第四个等分成四块(1/4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认识一个整体可以分成若干部分。

2、初步了解分数。

3、学习与分数有关的语言。

间接目的

1、为分数学习做准备。

2、为学习抽象的分数概念做准备

适用年龄

4岁以上

活动展示

1、先拿整体的小人(代表1)放在桌上,用两手摸整个小人自上至下和所有的面,以熟悉整体。

2、取出1/2的小人,红色侧面朝向自己并排。用食指在平的部面上下滑动,说“这是1/2,这也是1/2。”

3、再把两个1/2的小人转成面对面,然后合在一起,说“两个1/2合起来是1”

4、同样方法进行1/3,1/4的小人。

错误控制

1、 1/2、1/3、1/4各个侧面的颜色不合。

2、 由于分割的比率不同,各个部分的大小各异,组合时就不能组成一个整体。

拓展练习

将1/2、1/3、1/4的部分小人各一个拿来与整体“1”的小人排列比较。

小人分解的过程

注意事项

1、先教整数,后教分数

2、按1,1/2,1/3,1/4的顺序摆放

区域

语言区

活动名称

悄悄话

教具构成

幼儿本身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培养听觉、语言、记忆力。

间接目的

加强听觉专注力、发展幼儿转述话语的能力。

适用年龄

4岁以上。

活动展示

1、老师明确活动规则:“活动时,传话的声音要小而清晰,除了下一位小朋友不能让其他人听到。”

2、老师作为游戏的起点,将悄悄话传给第一位小朋友,然后依次进行,并要求他讲所听到的话向下一个小朋友轻声传述。

3、最后一位小朋友站起来叙述自己听到的悄悄话,再让第一位小朋友叙述自己听到的,与最后一位小朋友对应是否正确。

错误控制

教师本身

拓展练习

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向伙伴或成人传述一些事情,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安静环境、好奇心理

注意事项

1、按顺序依次进行传话

2、传话时声音清晰且小声



区域

语言区

活动名称

成语接龙

教具构成

幼儿本身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培养幼儿语言发展能力

间接目的

训练思维反应能力

适用年龄

4-6

活动展示

1、全部小朋友围成圈进行。

2、由第一位小朋友说出成语,下一位小朋友接前一位小朋友成语的最后一个字开头,依次进行游戏。

错误控制

教师本身

拓展练习

教学中学习成语接龙

到自己时的参与感和兴奋

注意事项

1、当小朋友再进行游戏时,其他小朋友不得发出声音

2、按秩序依次进行



区域

语言区

活动名称

寻声找物

教具构成

一种可藏的小型物品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培养辨别声音强弱的能力

间接目的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物品声音的兴趣

适用年龄

3岁以上

活动展示

1、邀请一人来当找物者,请他到教室外等候。将我们要藏的物品藏在教室里的任何一个地方,请找物的人进教室。

2、其他人用掌声的强弱来提示找物的人物品的大概位置在哪。

3、当找物的人理物品越近时鼓掌的声音越大,反之声音则越小。

错误控制

教师本身

拓展练习

请小朋友下来以后用听觉筒感受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强弱

注意事项

1、教室只能有鼓掌的声音

2、在游戏过程中不能说一句话,提示找物的人。



区域

科学文化区

活动名称

叶的嵌板

教具构成

叶的嵌板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能力

间接目的

为读写做准备

适用年龄

3岁以上

活动展示

1、示范三指捏的方式,把拼图依次从嵌板中拿出,按顺序摆放在桌上。

2、在按顺序依次把嵌板从桌上拿回嵌板上,拼好。

3、让幼儿按此顺序操作。

4、随后将拼图打乱顺序再来一次。(也可将拼图拿出按形状摆放好,在拿回嵌板上)

错误控制

教具本身

拓展练习

1、可将叶的嵌板结构进行教学。

2、可以绘画形式将叶的嵌板画出。

教具本身

注意事项

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依次进行摆放。

2、放回时也要按照顺序放回。



区域

科学文化区

活动名称

花的嵌板

教具构成

花的嵌板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能力

间接目的

为读写做准备

适用年龄

3岁以上

活动展示

1、示范三指捏的方式,把拼图依次从嵌板中拿出,按顺序摆放在桌上。

2、在按顺序依次把嵌板从桌上拿回嵌板上,拼好。

3、让幼儿按此顺序操作。

4、随后将拼图打乱顺序再来一次。(也可将拼图拿出按形状摆放好,在拿回嵌板上)

错误控制

教具本身

拓展练习

1、可将叶花的嵌板结构进行教学。

2、可以绘画形式将花的嵌板画出。

教具本身

注意事项

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依次进行摆放。

2、放回时也要按照顺序放回。



区域

数学区

活动名称

除法板

教具构成

一块除法板、一个盛有9个绿色除法小人的盒子、一个盛有81颗绿色小珠子的盒子、一个小碟子、除法题卡、数学习题本、铅笔一支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1、巩固幼儿的除法运算。

2、为幼儿心算作准备。

间接目的

发展幼儿专注、精确和独立的工作态度。

适用年龄

6-7岁(有银行游戏除法的工作经验)

活动展示

1、将除法板放在桌子中间,拿出提卡列“15除以3等于多少?”“我有15个珠子,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要一样多,那么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呢?”

2、从除法盒中点数出15粒珠子放在空盒中,再拿出3个除法小人放在除法上方的凹槽中代表3个小朋友。

3、将15粒珠子平均分给三个除法小人。

4、数一数每个除法小人下方珠子的数量“12345,我有15颗珠子,分给了三个小朋友,每个人是5颗”所以15除以3等于5

错误控制

教具本身

拓展练习

分数图卡(可进行涂色)

把数平均分给小朋友

注意事项

1、把数平均分配

2、先取分数小人



活动名称

树的嵌板

教具构成

工作毯、树嵌板、树的结构三部卡,分别是:错控卡、一部卡、二部卡、三部卡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加强对树结构和名称的了解。

间接目的

由图像向符号过渡,帮助孩子建立抽象概念。加强对树名称的概念学习和抽象理解。

适用年龄

4岁以上

活动展示

4、 取工作毯,与幼儿一起取工作,介绍工作名称。

5、 教师示范:展示树的嵌板,在嵌板上指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然后将每部分嵌板分开竖向摆放在工作毯左方。

6、 接着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这是(树叶)

哪个是(树叶)

这是什么?

7、 将树结构的三部卡取出,先取出一部卡请幼儿把树的每部分嵌板进行配对,接着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8、 接着取出二部卡,请幼儿与一部卡进行配对,然后教师收一部卡,对二部卡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9、 接着拿出三部卡,教师与二部卡进行配对,然后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然后收二部卡,对三部卡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10、 接着把嵌板摆在工作毯中间,把青蛙嵌板每部分放回嵌板上,然后把三部卡对应放在嵌板上,教师带幼儿进行指认。

8.收控制卡和三部卡,将教具归位

错误控制

教师和孩子

拓展练习

3、 用活动子母拼出有关树的单词或句子

4、 画树,填充颜色

配对的过程

注意事项

三阶段进行名称练习时要注意卡片呈现的顺序

活动名称

鱼的嵌板

教具构成

工作毯、鱼嵌板、鱼的结构三部卡,分别是:错控卡、一部卡、二部卡、三部卡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加强对鱼结构和名称的了解

间接目的

由图像向符号过渡,帮助孩子建立抽象概念。加强对鱼名称的概念学习和抽象理解。

适用年龄

4岁以上

活动展示

1.取工作毯,与幼儿一起取工作,介绍工作名称。

2.教师示范:展示鱼的嵌板,在嵌板上指出头部、鱼身、胸鳍、背鳍、腹鳍、臀鳍、尾鳍,然后将每部分嵌板分开竖向摆放在工作毯左方。

3.接着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这是(头部) 哪个是(头部) 这是什么?

4.将鱼结构的三部卡取出,先取出一部卡请幼儿把鱼的每部分嵌板进行配对,接着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5.接着取出二部卡,请幼儿与一部卡进行配对,然后教师收一部卡,对二部卡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6.接着拿出三部卡,教师与二部卡进行配对,然后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然后收二部卡,对三部卡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7.接着把嵌板摆在工作毯中间,把鱼嵌板每部分放回嵌板上,然后把三部卡对应放在嵌板上,教师带幼儿进行指认。

8.收控制卡和三部卡,将教具归位。

错误控制

教师和孩子

拓展练习

1.用活动子母拼出有关鱼的单词或句子

2.画鱼,填充颜色

配对的过程

注意事项

三阶段进行名称练习时要注意卡片呈现的顺序

活动名称

青蛙的嵌板

教具构成

工作毯、青蛙嵌板、青蛙的结构三部卡,分别是:错控卡、一部卡、二部卡、三部卡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加强对青蛙结构和名称的了解

间接目的

由图像向符号过渡,帮助孩子建立抽象概念。加强对青蛙名称的概念学习和抽象理解。

适用年龄

4岁以上

活动展示

1.取工作毯,与幼儿一起取工作,介绍工作名称。

2.教师示范:展示青蛙的嵌板,在嵌板上指出头部、身体、前肢、后肢,然后将每部分嵌板分开竖向摆放在工作毯左方。

3.接着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这是(头部)

哪个是(头部)

这是什么?

4.将青蛙结构的三部卡取出,先取出一部卡请幼儿把青蛙的每部分嵌板进行配对,接着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5.接着取出二部卡,请幼儿与一部卡进行配对,然后教师收一部卡,对二部卡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6.接着拿出三部卡,教师与二部卡进行配对,然后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然后收二部卡,对三部卡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7.接着把嵌板摆在工作毯中间,把青蛙嵌板每部分放回嵌板上,然后把三部卡对应放在嵌板上,教师带幼儿进行指认。

11、 收控制卡和三部卡,将教具归位。

错误控制

教师和孩子

拓展练习

1.用活动子母拼出有关青蛙的单词或句子

2.画青蛙,填充颜色

配对的过程

注意事项

三阶段进行名称练习时要注意卡片呈现的顺序

活动名称

马的嵌板

教具构成

工作毯、鱼嵌板、鱼的结构三部卡,分别是:错控卡、一部卡、二部卡、三部卡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加强对马结构和名称的了解

间接目的

由图像向符号过渡,帮助孩子建立抽象概念。加强对马名称的概念学习和抽象理解。

适用年龄

4岁以上

活动展示

1.取工作毯,与幼儿一起取工作,介绍工作名称。

2.教师示范:展示马的嵌板,在嵌板上指出头部、颈部、鬃毛、身体、尾巴、前腿、后腿,然后将每部分嵌板分开竖向摆放在工作毯左方。

3.接着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这是(头部)

哪个是(头部)

这是什么?

4.将马结构的三部卡取出,先取出一部卡请幼儿把马的每部分嵌板进行配对,接着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5.接着取出二部卡,请幼儿与一部卡进行配对,然后教师收一部卡,对二部卡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6.接着拿出三部卡,教师与二部卡进行配对,然后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然后收二部卡,对三部卡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7.接着把嵌板摆在工作毯中间,把马嵌板每部分放回嵌板上,然后把三部卡对应放在嵌板上,教师带幼儿进行指认。

8、收控制卡和三部卡,将教具归位。

错误控制

教师和孩子

拓展练习

1.用活动子母拼出有关马的单词或句子

2.画马,填充颜色

配对的过程

注意事项

三阶段进行名称练习时要注意卡片呈现的顺序

活动名称

鸟的嵌板

教具构成

工作毯、鸟嵌板、鸟的结构三部卡,分别是:错控卡、一部卡、二部卡、三部卡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加强对鸟结构和名称的了解

间接目的

由图像向符号过渡,帮助孩子建立抽象概念。加强对鸟名称的概念学习和抽象理解。

适用年龄

4岁以上

活动展示

1.取工作毯,与幼儿一起取工作,介绍工作名称。

2.教师示范:展示鸟的嵌板,在嵌板上指出头部 腹部、翅膀、尾部、鸟爪,然后将每部分嵌板分开竖向摆放在工作毯左方。

3.接着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这是(头部)

哪个是(头部)

这是什么?

4.将鸟结构的三部卡取出,先取出一部卡请幼儿把鸟的每部分嵌板进行配对,接着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5.接着取出二部卡,请幼儿与一部卡进行配对,然后教师收一部卡,对二部卡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6.接着拿出三部卡,教师与二部卡进行配对,然后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然后收二部卡,对三部卡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7.接着把嵌板摆在工作毯中间,把鸟嵌板每部分放回嵌板上,然后把三部卡对应放在嵌板上,教师带幼儿进行指认。

8.收控制卡和三部卡,将教具归位。

错误控制

教师和孩子

拓展练习

1.用活动子母拼出有关鸟的单词或句子

2.画鸟,填充颜色

配对的过程

注意事项

三阶段进行名称练习时要注意卡片呈现的顺序

活动名称

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

教具构成

3、 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体的图片(鱼、花、树、汽车、房子、杯子)

4、 “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标签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发展孩子对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体鉴别能力

间接目的

对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特征有初步认识

适用年龄

3岁以上

活动展示

1. 取工作毯,介绍工作名称。

2.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体图片散放在孩子面前,询问孩子:“这里都有什么?”请孩子说出物体图片的名称,

3.教师选择有生命的物体图片(鱼)让孩子们讨论它是否有生命,并说出原因。

4.教师总结:因为鱼可以自己长大,能自己呼吸,自己活动,所以它是有生命的。

5.接着把鱼图片放在工作毯左上方。

6.教师选择一个无生命的物体图片(杯子),让孩子们讨论它是否有生命,并说出原因。

7.教师总结:因为杯子不可以自己长大,不能自己呼吸,不自己活动,所以它是无生命的。

8. 杯子头图片放在工作毯左下方

9.请小朋友用同样的方式将剩下的图片进行分类。

10.接着对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图片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11.然后出示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字卡标签,放在对应的图片旁边,接着对字卡标签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12.收工作,将教具归位

错误控制

1.教师和孩子

2.图片背后做上标记,孩子可以自我检查

拓展练习

1.可以让孩子思考第三个种类—他们以前是有生命的,现在是无生命的,如标本,化石

2.参观博物馆

有生命的物体所具有的不同生活方式

注意事项

在进行这项工作前,请家长协助孩子收集相关资料,丰富幼儿对生命的概念理解

活动名称

天上飞的和地上跑的

教具构成

1.天上飞的和地上跑的的物体的图片(鸟、蝴蝶、蜻蜓、兔子、马、乌龟)

2.“天上飞的”和“地上跑的”标签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发展孩子对天上飞的和地上跑的物体鉴别能力

间接目的

对天上飞的和地上跑的特征有初步认识

适用年龄

3岁以上

活动展示

1.取工作毯,介绍工作名称。

2.把天上飞的和地上跑的物体图片散放在孩子面前,询问孩子:“这里都有什么?”请孩子说出物体图片的名称,

3.教师选择天上飞的物体图片(鸟)让孩子们讨论它是否在天上飞,并说出原因。

4.教师总结:因为鸟有翅膀,能自己飞,自己活动,所以它是在天上飞的。

5.接着把鸟图片放在工作毯左上方。

6.教师选择一个地上跑的物体图片(乌龟),让孩子们讨论它是否在地上跑,并说出原因。

7.教师总结:因为乌龟自己有四肢,有脚,自己活动,所以它是在地上跑的。

8. 把乌龟图片放在工作毯左下方。

9.请小朋友用同样的方式将剩下的图片进行分类。

10.接着对天上飞的和地上跑的图片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11.然后出示天上飞的和地上跑的字卡标签,放在对应的图片旁边,接着对字卡标签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

12.收工作,将教具归位

错误控制

1.教师和孩子

2.图片背后做上标记,孩子可以自我检查

拓展练习

参观博物馆

天上飞的和地上跑的所具有的不同生活方式

注意事项

在进行这项工作前,请家长协助孩子收集相关资料,丰富幼儿对翅膀和四肢的概念理解

区域

科学文化领域

活动名称

认识国旗

教具构成

正面世界地图(主要国家版图上有一个小孔),反面是标注国家名称的国旗图片(作为错误控制用),一袋国旗,可以插到正面的世界地图,如果插错可以对照反面的控错图,自己纠错。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认识世界各国的国旗,开阔眼界。

间接目的

为下一步学习国旗三部卡做准备。

适用年龄

学习过世界地图和国旗的幼儿

活动展示

1. 把教具放在幼儿面前。

2. 把国旗散放在桌子上,把国旗按洲分类摆放,教师介绍国旗和地图的配对,从自己的国家和洲开始。

3. 教师示范并且说明:教具的后面有国家名称,小朋友可以按照后面的图案和名称来插国旗。

4. 教师带领幼儿边插边认识各国国旗,教师可以提示幼儿每个国家国旗的特征,如中国国旗有五个五角星,加拿大国旗有一片枫树叶等等,帮助幼儿记忆,每次可进行一个洲,分几次完成。

5. 让幼儿重复操作。

6. 整理教具并且归位。

错误控制

教具。

拓展练习

制作关于国旗的小册子。

教具本身。

注意事项

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幼儿轻拿轻放,避免把红旗弄断。



区域

科学文化领域

活动名称

月亮的变化

教具构成

太阳、月亮、地球模型。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亲自感受月亮大小变化是与地球、太阳的位置变化相关的。

间接目的

1. 为下一步学习月相三部卡做准备。

2. 培养宇宙观及科学探索精神。

适用年龄

学习过太阳系的幼儿。

活动展示

1. 请三位小朋友分别拿着月亮、太阳、地球的模型。

2. 月球自转的同时,围绕着地球转,地球自转的同时,围绕着太阳转。

3. 转到一个位置,指出一个月相的名称。

错误控制

教师、及其他幼儿。

拓展练习

1. 幼儿自己操作三球仪。

2. 欣赏月球小画册。

模仿星球的运行。

注意事项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注意月亮变化的顺序、摆放的顺序。



区域

科学文化领域

活动名称

云的认识

教具构成

云的三部分卡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激发幼儿对学习云的兴趣,关注大自然。

间接目的

1. 学习云的名称和特征。

2. 为下一步学习气候做准备。

适用年龄

学习过气候的幼儿。

活动展示

1.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天空中的白云。观察可持续数天,让幼儿能够看到各种颜色的云。

2. 观察后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描述自己看到的云像什么。

3. 讲解:云是由很多很小很小的水滴组成的,这些水滴我们是看不到的,有些云在天空中很高,有些云在天空中很低。

4.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云?

5. 讲解:云主要有三种,他们是卷云、积云、层云。

错误控制

教师。

拓展练习

1. 云的三部卡配对。

2. 出示名称卡,让孩子根据名称描述云的样子。

3. 让孩子制作云的小画册,如把每种云画在纸上与名称卡配对。

观察云。

注意事项

带幼儿到户外观察云时,注意幼儿的安全,避免幼儿摔倒、防暑等。



区域

科学文化领域

活动名称

八大行星三部分卡

教具构成

1. 八大行星三部分卡。

2. 托盘一个。

3. 工作毯一块。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认识八大行星及名称。

间接目的

由图片向文字过渡,建立抽象概念。

适用年龄

操作过八大行星嵌板的幼儿

活动展示

1. 将装有八大行星三部分卡的托盘放在工作毯的右下方。

2. 教师把图片卡和标签卡分发给小朋友。

3. 教师拿出一张控错卡,放在工作毯的左上角,说:哪位小朋友有地球的图片卡,请放在控错卡的旁边。将所有的控错卡和图片卡进行配对。

4. 教师指着地球的控错卡问:那位小朋友有这张图片的标签卡,请放在图片卡的下面。将所有的图片卡与标签进行配对。

5. 进行三阶段教学。

6. 教师可带领幼儿进行不同的练习方式,直到幼儿完全认识八大行星。

错误控制

教具。

拓展练习

参观科技馆。

配对过程

注意事项

1. 教师在操作的观察中注意教具摆放的位置。

2. 在带幼儿操作科技馆时注意不要让幼儿到处跑,避免把东西摔碎。



区域

科学文化领域

活动名称

十二星座三部分卡

教具构成

十二星座三部分卡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认识十二星座及名称。

间接目的

由图片向文字过渡,建立抽象概念。

适用年龄

5~6岁

活动展示

1. 邀请幼儿参加工作并且介绍工作名称。

2. 教师问:小朋友你是什么星座呢?

3. 出示三部分卡的第一部分卡(有图有文字)进行三阶段教学。

4. 拿三部分考的第二部分卡与第一部分卡(有图没有文字)进行配对。

5. 配对完后把第一部分卡收走,对第二部分卡进行三阶段教学。

6. 请幼儿把第三部分卡(没有图只有文字)与第二部分卡进行配对。

7. 配对完后,教师进行一次命名教学,然后把第二部分卡收走。

8. 对第三部分卡进行三阶段教学。

9. 询问幼儿是否还想继续操作这项工作(幼儿想继续操作就让幼儿继续不愿意就让幼儿收工作)。

错误控制

教具

拓展练习

引导幼儿反复操作。

三部分卡上各种各样的图。

注意事项

注意教具的摆放。



区域

科学文化领域

活动名称

中国地图嵌板

教具构成

中国地图嵌板、三部分卡。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认识中国地图及各个省的名称。

间接目的

由图片向文字过渡,建立抽象概念。

适用年龄

学习过亚洲地图的幼儿

活动展示

1. 邀请幼儿参加工作,介绍工作名称。

2. 教师拿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的地图嵌板,让幼儿摸。

3. 教师拿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的三部分卡中的第一部分卡(有图有文字)然后进行三阶段教学。

4. 让幼儿把第二部分卡(有图没有文字)与第一部分卡进行配对,配对完后把第二部分卡收走。

5. 对第二部分卡进行三阶段教学。

6. 教师拿第三部分卡与第二部分卡进行配对,配对完进行一遍命名教学,然后把第二部分卡收走。

7. 对第三部分卡进行三阶段教学。

8. 询问幼儿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在中国地图嵌板的那个位置然后把第三部分卡与中国地图嵌板进行配对。

9. 询问幼儿是否还想继续操作工作(愿意让幼儿继续操作,不愿意就让幼儿收工作)

错误控制

教具

拓展练习

1. 让幼儿画各个省的三部分卡。

2. 引导幼儿反复操作。

教具本身。

注意事项

1. 注意教具的摆放。

2. 引导幼儿不要把小的嵌板不要弄到鼻子、耳朵、嘴巴等。



区域

科学文化领域

活动名称

东半球西半球

教具构成

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地图嵌板及北美洲和亚洲的三部分卡。

教具描述

直接目的

认识东半球与西半球及各个洲的名称。

间接目的

为下一步学习亚洲地图做准备。

适用年龄

学习过世界地图的幼儿。

活动展示

1. 邀请幼儿参加工作,介绍工作名称。

2. 教师在东半球地图嵌板上拿出北美洲的嵌板让幼儿摸边,再在西半球上拿亚洲嵌板摸。

3. 教师拿出北美洲、亚洲的三部分卡中的第一部分卡(有图有文字),进行三阶段教学。

4. 拿出第二部分卡与第一部分卡进行配对(幼儿配对),配对完把第一部分卡收走。

5. 对第二部分卡进行三阶段教学。

6. 拿出第三部分卡与第二部分卡进行配对(教师配对),配对完进行一遍命名教学,然后把第二部分卡收走。

7. 对第三部分卡进行三阶段教学。

8. 询问幼儿是否还愿意继续操作工作(愿意继续操作,不愿意收工作)。

错误控制

教具

拓展练习

引导幼儿画地图的三部分卡,做成一本小册子。

教具本身。

注意事项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教具摆放位置,不要离幼儿太远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