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小学语文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育理念

时间:2020-04-10 23:37:12    下载该word文档

小学语文最新教育理念

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在理论框架、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编排体系等方面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从总体上来说尚缺乏全局的、宏观的改革。面向新世纪,构建教材新体系,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有恢宏的气魄,有强烈的现代意识、未来意识、创新意识。 
一.在保留传统教材精华的同时,大力吸收最新的有价值的教研、科研成果,使教材面向21世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里有四个问题应予以重视: 
1.要渗透大纲的精神。 
新教学大纲(即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总结了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既从客观上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原则作了理论阐述,又从微观上阐述了具体教学内容、方法、要求。新大纲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统领,要把新大纲的精神有机地渗透到每章每节之中。 
2.要体现教育新观点。 
建立“大语文教育观”,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课题,这个观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应在教材各章各节中有明显的体现。 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学法指导的研究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是当前世界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热点,教材要十分重视反映学法研究的新成果。
3.要融入教学新经验。 
教材既要重视继承行之有效的传统经验,又要有意识地吸收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新经验。80年代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呈现一片喜人的景象,各种教学改革流派在竞争中发展,各种教学实验课题在实践探索中硕果累累,教材要充分反映。 
4.要增添教学新内容。 
教材要相对稳定,又要适当更新。相对稳定,有利于教师把握、驾驭教材,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质量。适当更新,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为了使师范生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在保留同类教材的基本内容基础上,又要注意补充鲜活的内容。 
二.建立小学语文教学法科学的理论框架。 
1.要广泛吸取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小学语文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它与哲学、教学育、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修辞学、逻辑学等关系密切,要综合运用诸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这样才能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2.要体现教学理论的先进性。教材在探寻和剖析小学语文教学诸多方面的问题时,要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从理论上加以分析。用系统论的理论阐释小学语文能力的结构和形成,用信息论的理论解释听说读写能力的不同特点,用控制论的理论说明如何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 

最新教育理念

【教 育】

  1、知识教育靠“灌输”,人文教育靠熏陶。

  2、我国教育的一些优势(如学生的计算能力强等),现代技术是可以代替的,而我们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创新能力弱等),却是现代技术无法代替的。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迫切需要改革的主要原因。

  3、我们教师要牢记:没有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没有医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永远不可能从某一位成功教师那里克隆相同的教育艺术或方法来对自己的学生实行成功教育。如果真的能够那样,世界将是只有领袖、政治家、科学家、诗人、银行家、企业家和大富翁的世界,世界也将变得无法存在。

  4、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学 校】

  5、我们不应该片面理解学校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学生的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教 师】

  6、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的未来。

  7、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

  8、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9、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10、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11、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12、这几种比喻很值得我们教师欣赏: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味大餐。

 【课堂教学】

  13、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头痛的问题是学生不提问题。如果学生提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学生提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难怪有人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了问题,所以,中国学生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会不断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连老师也回答不了,就算很成功了,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会突发奇想,富有创意。

  14、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要首先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不要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立场,而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式的裁决,而要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不要对学生鲜明的个性或完全否决或过度赞赏,而要引导学生鲜明的个性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15、衡量教育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16、过去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现在的课堂教学,学生应该是主角,教师是配角。

  17、成功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走进教室,学习后在更高层面上产生不同的新问题。

  18、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自己的表现欲,惟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以及思考的时间。如今学生在课堂上缺少的就是“表现机会”和“思考时间”。

  19、教师向学生讲授“为什么”,远不如学生向教师提出“为什么”。

  20、如果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学就是为了会学”。

 【教师与学生】

  21、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炫耀。

  22、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23、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自己的是同样多的!

  24、教师的表扬或鼓励,对有些学生而言是“锦上添花”,对有些学生而言则是“雪中送炭”。相比之下,教师应该更多一些“雪中送炭”。

  25、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26、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讲究方法,而表扬学生时则可以适当地信口开河。

 【教师的专业化】

  27、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师,学习的速度务必大于教育变革的速度。教师要将“学习”作为最重要的职业需要,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事事是学习之事”的理念。

  28、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29、能使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师,能使自己超过教师的学生才是最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超越之胆,即具有敢于超越教师的精神;有超越之识,即具有超越教师的能力;有超越之智,即具有超越教师的智慧。

  30、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才是一个成熟的高素质教师。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1、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学生行为习惯】

  32、学生行为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学生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

  33、当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要的时候,原先认为“学习是苦事”就会变成“学习是乐事”。

 【师德】

  34、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35、宁可让学生说错误的真话,也不要让学生说漂亮的假话。

  36、“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管 理】

  37、没有最好的教师,只有用好的教师。

  【创新能力】

  38、质疑能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能力之一,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只有通过质疑和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不断强化,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得以不断提高。教师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学生就敢于质疑;教师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学生就善于质疑;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就经常质疑。

【现代教育方向】

  39、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新、否定等级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导思想;人性化、信息化和终身化的教育价值取向,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特征。

  一、科学的基础教育观

1、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未来,突出创新。

基础教育是人生接受正规教育的起步阶段,它的价值不只是满足眼前的需要,还要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当然,这里所说的“未来”,是指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和个人发展的未来,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未来社会是一个变化与发展的社会,其变化的速度、幅度和深度都远远超出以往任何时期人类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呈现加速趋势。因此,像过去那样,把继承和掌握人类历史上积累的基础性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基础教育的最重要价值的判断,显然是不够的。对于一个变动不居的社会来说,它更要求其成员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也只有具备这种意识和能力的人,才能在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时不会惊慌失措,能够和善于运用自己的学习和

创造能力,去解决挑战性的新问题。所以,从未来而不只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规定基础教育的“基础”之含义,要求中小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就是对基础教育“面向未来”的最基本的界定。

坚持“面向未来”的思想,基础教育必须时时瞄准创新打基础,打好有利于创新的基础。因为已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就是知识创新。知识经济时代必然要求教育肩负起知识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新使命。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培养学生从小学会独立思考的意识、探索真理的志向,培养学生运用获得的知识去选择、获取和吸收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那种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是专业教育的事情的观念是极端片面的,将创新仅限定为重大的发现和发明的观点也是片面的。创新能力的真正获得,首先在于创新精神、创新性格与创新习惯的养成,在于学习主体的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尊重与爱护,在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

2、基础教育必须全面、适度

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人的发展决不仅仅取决于其知识、智力,而是取决于其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包括人的知识、智力、情感、意志等多个方面。因此,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基础,必须是全面的基础。过去我们的基础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强调较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的知识基础和智能基础,而对道德基础、情感基础、意志基础等都不够重视。这种片面的基础观导致我们的中小学生片面发展,有时候为了打好知识基础、记忆的基础和考试的基础,不惜牺牲更为重要的智力、情感的基础。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匡正不利于人的发展和人的创新能力培养的片面的基础观,改变那种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会轻会学、重智商轻情商、重求知轻做人的做法,真正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宽厚的基础。强调基础必须全面,并不是要求什么都学都教,也不是要求学生全科发展、门门优秀。全面的基础教育观应该在学生达到一定的基础后,鼓励冒尖,允许差异,重视特长。强调基础教育必须全面,是就其广度而言,强调基础教育必须适度,则是就基础教育的深度而言的。基础教育的价值定位,一定要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基础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应通过具体活动开展学习指导,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获得继续学习的基本技能;应磨练和陶冶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的情趣;应使学生保持和增强足以承受得住未来学习和生活变化所需要的强健体魄、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3、基础教育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

教师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应试教育下的学生观往往把学生看作听命于教师指挥的消极而被动的对象。而学生是活生生的有主体意识的人,具有发展和完善自身的动力技能,而不是装知识的口袋,不是任意灌注的容器,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塑造和改造的人。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情感的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尊严、需要与愿望,尤其有发挥独特能动性的愿望。学生还是充满活力、有发展潜能的人,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善加开发。学生是完整的人,其身心各要素需要得到完善发展,教师不应人为地割裂其身心发展而孤立地培养他们,而应塑造和培养身心健全的人。

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性,主体的发展是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只有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看成学习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真正发挥其主体性,教育才能取得成效。

4、基础教育必须具有社会性

基础教育是社会公共事务,它关系到千家万户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把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对人的要求作为学校教育必须满足的重要任务,不能因为学生年龄小和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就忽视时代、社会的变化,甚至拒绝、抱怨社会变化。

二、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五大趋势

1、教育终身化。一般认为,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教育体系一体化是终身教育的中心思想。具体说有以下含义:(1)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不是在正规学校结束时便结束的,它包括了贯穿于人的一生不同阶段的学前、小学、中学、大学以及成人教育等。这就要求学校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传授一些现存的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使其在走出校门以后,也能自己去获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满足社会需要。(2)终身教育应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总和。终身教育要求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各种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渠道,建立全民学习的社会,构建多样化的教育结构。(3)学校教育系统内部具有互通性。终身教育提出了建立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的构想,其基本特点在于,教育在任何一点上都不中断,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但是教育结构仍然分明。

2、教育民主化。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延长;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教学的民主化。

3、教育个性化。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包含三层含义:一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二指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三指学校的个性特色。

4、教育信息化。表现方式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教育信息化对现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师生角色、教育目标)五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

5、教育国际化。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教育援助活动;各国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相互交流和影响;国际上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举办国际教育学术会议。

三、当代世界教育的共同追求:

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会学合作;学会负责。

五大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之一: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新教育实验的目标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核心理念之二: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朱永新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他说,他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教师、做教授。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核心理念之三: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  朱永新对精神的作用高度重视,甚至有点儿夸大。他认为,死人与活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死人的精神不再存在了。他说,有的人虽然活着,但精神不行,生不如死,与死人没有什么两样。这正应了诗人臧克家的一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诗人虽然另有寓意,但朱永新却借此说明精神的重要性。重视精神,就要让人们不断地感受成功,从而不断地相信自我,不断地挑战自我,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核心理念之四: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就是卓越。企业如此,学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去年美国的《时代周刊》评选了世界上九大新兴科技城市,苏州是唯一入选的亚洲城市。那么,能说苏州就是亚洲最好的城市吗当然不能。但苏州有它的特色,它是一个把传统和现代结合得非常完美的城市,它有一体两翼的城市格局,又有2500多年的文化底蕴,是外商投资的聚集地。学校也是这样,没有自己的特色,是谈不上辉煌的。

核心理念之五: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朱永新认为,如果说当今的教育对人的问题已经开始关注的话,那么,真正对于人类的问题,对于人类的命运,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延续,对于文明的进程,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文明有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或者说在我们这一代教育者的手里走向衰落。我们经常说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要想让我们的孩子、教师能够真正地融入社会,真正地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就要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他认为,阅读中外名著是对话的最好途径之一

小学语文新教育的理念指导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的主要课程,怎样培养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语文老师思考的一个课题。近几年,上课只要讲,就有可能被认为有“灌”的嫌疑,这主要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由于应试教育的流弊,加之教育思想的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目前小学课堂教学较为普遍地、程度不同地陷入“教师累、学生苦、效率低”的困境。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新教育的理念。本文试从新教育的角度来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 : 新教育 指导 语文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一切 语文课堂教学是老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同学习。所以新教育提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教育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那我们要让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首先。针对全体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从备课到教学、辅导、检测等方面,为学习成绩处于上中下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课堂时间也尽量分配给学困生。为了让每个学生级能得到人面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关注智育的同时,也应该着力关注德育、美育等,通过课堂教学来渗透德育、体育、美育等,在对课文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地结合具体人物、事例和情境,突出对学生进行德育、体育、美育方面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也关注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心理能力,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正如学校大力提倡的: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 时代呼唤新教育,新教育呼唤新人才,而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和充满科学与创造艺术的课堂教学。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需要具备新的活力,以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这就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了挑战。而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二、新教育要求小学语文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当今的社会都是以成败论英雄;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以分数论英雄的,在学校老师看的是学生的分数,回去后家人也是问的分数,上级有关部门主要也通过教学质量的优劣对学校论资排位的。其实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分数高并不一定能力强,高分不代表高能。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给学生一生真正有用的东西。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小学语文课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能力与特长为目的的一门课程。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能力。 1、激发学生的个性张扬,不要让学生的主体性丢失。 动机是行动的诱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各种语文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如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展语文游艺宫、相声表演会、语文联谊会、十分钟演讲、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可以适时地开展。学生就会不断地充实自己,学生的能力就会持续发展。 老师讲课是培养好奇心和兴趣的重要手段。老师们在课堂和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作为重点。语文课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之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地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要端正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让学生查找资料、自我准备。 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挥。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欲望 让学生勤于总结、自我评价。 2、质疑问难,让学生主动探索。 语文课教学强调群体间的经验交流,相互启发,使之产生更强的探索愿望,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同时,同伴之间的交流还使学生逐渐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养成能容纳不同意见的习惯,从而使自信和谦虚有机结合起来。 也许有人认为,主动探索的学习只适合于高年级学生,不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其实,这是一种保守的看法。叶圣陶先生曾提出:"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鼓励孩子们学习,在课堂之外学习,锻炼观察的本领、思考的本领、创造的本领„„"所以,通过语文课,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独立探索、主动求知的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动脑的时间,又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讨论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开展活动。这样,把语文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语文教学的实际紧密结合,语文课才能真正成为语文学科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学生的创造力在语文活动课中才能更好地得到培养和发挥,从而实现新课标所要求达到的语文教育的目的。不断锻炼学生受益终生的学习技能。 三、语文课要为学生创设显示才能机会 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相信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让他们在一定的公开场合“亮相”。当他们取得成功时。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我们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

表扬,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千万别小看表扬的作用,他能鼓励孩子更有信息,鞭策孩子向更高的目标不断进取。 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成功的喜悦,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若教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教者要引导学生善于书捕促、获取、积累生活中的知识。 1、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2、课堂上要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太放任,也不过于严肃,形成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新教育也是一种“活”的教育。现在学校里的规矩很多,课堂上的规矩更多。如此之多的规矩,把天真烂漫的孩子训练成老态龙钟的儿童。行为上的循规蹈矩导致思维上的亦步亦趋。思想上的框框条条太多,必然束缚孩子的思维,窒息孩子的创新精神。当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发言众口一辞,甚至编造假话,哄骗家长和老师,使人深感忧虑和担心。我们提倡让孩子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3、要特别注重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语文教学关键在于教师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启发诱导,语言幽默风趣,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心理压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所顾忌,往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 4、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作出不同的决定。 常发“怪问”的学生不仅一般教师不喜欢,同学也易产生反感,认为是“出风头”。如果不鼓励这种学生,创新活动便难以进行下去。一次上《最先与最后》一课讲到田忌赛马时,一学生突然问:“在如此重大的比赛中,对手为什么没有

发现孙宾、田忌的策略呢”这个问题体现出了难得的“创新意识”,教师报以极大的热情,既引导大家进行讨论得出了答案,又保护了这种难能可贵的积极性。从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怪”问就是一颗“创造”的种子,它埋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但这颗珍贵而娇弱的种子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下才会生根发芽,长大成材,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会使它腐烂在泥土之中。 四、语文要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与大师对话,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我们发现小学生对电视津津乐道,对电脑更是如醉如痴,电视画面的直观性导致了学生观察能力正在一步一步丧失,而电脑正在逐吞噬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有点儿空闲,他们不是在电视前,就是在电脑前,课外阅读现状更不乐观,具体表现为: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面狭窄,阅读量少,尤其是阅读名著的意识严重缺失。对名著了解太少,不会阅读名著,不重视积累,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人文价值、文化底蕴的缺失,也是语文教学的悲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用新教育的理念创新学生阅读名著的方式。 1、重视阅读,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提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积累更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致力于为他们一辈子做人打基础。然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仅靠现有的语文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而课外阅读中的名著阅读正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先生认为:“完全可以而且应该让普通中学的学生也走进课外阅读的天地里,去接受真善美的感情熏陶。教师只要认真指导、宣传,用不着担心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没有比较强的阅读能力,怎么能适应时代社会的需要呢 2、引导学生走进名著。教师可以抓住教材,详细、透彻、精彩地介绍名著,并通过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喜欢阅读,且读有成效。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课外阅读现状,利用现有教材中的文本材料,通过恰当的方式和策略,介绍并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名著作品,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讲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可以向学生推荐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以课本上节选的名著片段点燃学生阅读名著的激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这些名著呢主要是导读激趣。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重组,以教材为依托,向名著经典辐射;以课堂为依托,向课外阅读延伸。每周语文课,我总会抽出一节来让学生阅读,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欣赏这些书中的精彩片断,当学生对这些片断产生兴趣后,再鼓励学生自己去读其它的部分,就这样,很多孩子在这样的引领中自觉走进了这些书,并从中体会到了读这些书的好处,让学生真正走进了这些名著,他们在兴趣中开始的阅读,在很短时间内,就取得了很大成效。其次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阅读名著。让学生从文本中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或是喜欢讨厌的人物,写出读后感,然后利用语文课的时间与老师同学交流。一开始,一些学生由于自己的阅读见解很少得到老师的肯定,往往表现出胆怯和自卑。我会在每个学生发言

完毕之后,让其他同学来说说他的优点,充分肯定他们。这样,学生的阅读就会产生得到认可,渐渐地他们消除了对阅读的畏惧和抵触,阅读名著更加积极了。 语文教师,要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喜欢上读名著,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去熟悉和掌握汉语言,我国古人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深切感悟,可见对只有大量阅读名著经典,才能真正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只有努力探索新教育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新教育的理念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进行落实,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真正让每个学生成材。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小学语文教育理念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