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过山瑶史诗《盘王大歌》研究述评

过山瑶史诗《盘王大歌》研究述评

时间:2023-03-26 06:33:36    下载该word文档
第35卷第5期 报 V01.35 No.5 Sept.2015 2015年9月 JOURNAL OF 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过山瑶史诗《盘王大歌》研究述评 胡铁强 ,何雅如 ,李生柱2 (1.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411201;2.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18) 要:瑶族史诗《盘王大歌》的研究由早期的盘瓠传说开始,从神话学延伸至宗教学、文化学、音乐学等领 域,由文献的整理、介绍、拓展到全面探寻其价值、意义。但成果还相对零散,处于局部性和静态性的研究阶段, 应该从“活态文化”的层面探索其价值功能不断变迁的本质与规律。 关键词:过山瑶;史诗;《盘王大歌》;瑶学研究史 [中图分类号]I207.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89(2015)05—0013—06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H the Epic of Guoshan Yao Panwang Song HU Tie—qiang ,HE Ya一131 ,LI Sheng.zhu  .School ofHumanies,Hunan Universiy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 411201,Hunan,China; 2.Guihou nstutefor Advand Study n Anthrpology an Ethnolgy,Guiyang 550018,Gu&hou,China) Abstract:The felds of research on the epic Guoshan Yao of Panwang Song started from the early olklorstc study of Panhu legends,and then extended fom mythology to relgious studies,culural studies,musicolog,and etc.The research form of Panwang s0 rstly focuses on the literature eview and intoducton,and then extends the scope of comprehensively explorng the meanings and values.However,until now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Panwang song are still relatively fragmented, mied and statc.Wih the colected and publhed of Panwang Song,thi paper adopt the point of view”living culture”to explore its constantly transitional nature and law. Key words:Guoshan Yao;epic;Panwang Js0, ;history of Yao studies 瑶族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中最典型的山地民 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关键符号”。…尤其值得一提 的是,迁徙到了海外各国的瑶族勉方言支系,也世 代保有祭祀盘王的习俗,对于盘王的历史记忆成为 连接海内外瑶族人群、维系世界瑶族认同的文化纽 带。 因此,盘王歌的研究长期以来都是瑶学研究 族之一。在瑶族这个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中,俗 称“过山瑶”的各个支系都曾广泛流传着关于始祖 英雄盘王的史诗——《盘王大歌》。《盘王大歌》是 瑶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其内容涉及瑶族先民的自然 观、人类起源学说、瑶族的婚恋、创业及迁徙史等, 涵盖了哲学、文学、史学、民族学、宗教学等学科门 类,堪称瑶族人民的“百科全书”,更是中国瑶族民 的重题。迄今为止,对《盘王大歌》的研究已有较 多成果,但尚未有人做过述评性的梳理,这不利于 我们对相关研究发展态势的全面把握。本文拟对 收稿日期:2015—08—2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各民族关键符号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13AZD057)子课题“苗瑶民族关键 符号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瑶族文书‘过山榜’的社会文化学 研究”(13YJC850003)的阶段性成果;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山地民族研究中心基地建设项目 暨贵州师范学院民族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世界苗瑶研究文献史”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胡铁强(1974一),男,湖南宁乡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 何雅如(1991一),女,湖南汝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人类学; 李生柱(1984一),男,山东梁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瑶族宗教、乡民艺术与村落文化。 
少数民族研究 国内学术界关于《盘王大歌》的研究史进行初步的 梳理归纳,以期将这一研究引向纵深。 
研究成果的共时类型分析 《盘王大歌》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和学术专著三大类别。其中,期刊论文是 最主要的成果形式。自20世纪初以来,与《盘王 大歌》相关的研究文章不下百篇。在早期的瑶学 研究中,钟敬文等老一辈的民俗学专家发表了一系 列关于盘古神话、盘瓠传说的文章,主要探寻瑶族 族源及图腾的相关问题。但直接以瑶族史诗《盘 王大歌》为题的研究文章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 以后出现的。论文发表的主阵地是《广西民间文 学丛刊》、《中央民族学院学报》、《民族论坛》、《广 西民族学院学报》、《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等刊物。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包括:李文柱《谈<盘王歌 >的产生、形成和发展》,_ 刘保元《瑶族古典歌谣 集成<盘王歌>管探》, 黄钰《瑶族<盘王歌> 初评》, 刘保元、杨仁里《瑶族<盘王歌>的最早 抄本》等文。_ 这些文章较早对《盘王大歌》的一些 基本问题(如性质、流传范围、版本、价值等)进行 了研究和探讨,也体现了地方田野调查成果获得相 关省级和国家级学术阵地支持认可的程度。之后 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广西和湖南两省(区)的刊 物上。就湖南来说,《民族论坛》先后发表了黎琳 的《<盘王大歌>简介》、 赵登厚的《从<盘王歌 >看瑶族歌谣的特色》、 蔡村的《瑶族葫芦传人 与盘瓠开族神话浅析》等文章; 《零陵师范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发表了潘雁飞的《一个民族智慧而 坚忍的心路历程——瑶族<盘王歌>的一种文化 诠读方式》、_0j易先根的《“调盘王”与<盘王歌> 的楚巫文化内核》;¨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发表 了黄华丽的《瑶族还盘王愿仪式歌娘角色的传承 现状》、【2]潘雁飞的《瑶族史诗中所表现之瑶人迁 徙的文化意识》及 《史诗观念的演绎与史诗的 雅化问题》等等,- 显示出湖南学界对本地瑶族文 化的热情关注。总体来看,湖南还是瑶族史诗研究 的主阵地;其他省份的学术刊物如《民族艺术》、 《云岭歌声》、《音乐创作》等也发表了一些相关文 章,不过相对零散。最值得注意的是,姚瑶的《广 西恭城观音乡水滨村“还盘王愿”仪式调查报告》 文, l 该文从仪式音乐的角度对一个瑶族社区 的史诗操演实践作了田野民族志的描述;而陶长江 的《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 游开发研究——以广西瑶族盘王大歌为例》一文, 颇有开拓性地论述了瑶族史诗在旅游开发中的保 护利用问题。 除了期刊论文这一类型的成果以外,一批年 轻的学者将过山瑶史诗研究作为论文选题,完成了 系列关于《盘王大歌》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 位论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广西民族学院李艺 的硕士学位论文《多元聚合与同质叠加——布洛 陀神话与盘瓠神话传承形态和功能演变之比 较》;Ll 湖南科技大学陈敬胜的硕士学位论文《历 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瑶族史诗<盘王大歌>的 文化学解读》;【]中南民族大学王朝林的硕士学位 论文《瑶族<盘王大歌>与民间信仰》;[]河南大 学周红的硕士学位论文《江华瑶族<盘王大歌> 的艺术特征研究》;_ 中央音乐学院吴宁华的博士 学位论文《瑶族史诗<盘王歌>的音乐民族志研 究——以广西贺州、田林两地个案为例》;_ 中南 民族大学盛磊的硕士学位论文《瑶族<盘王大歌 >中的文化传统研究——以湖南“赵庚妹版”手抄 本为例》, 2 等等。相比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容量 更大,给作者发挥的空间更广阔。以上研究成果主 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的主题上:其一,以比较的方式 梳理瑶族史诗中神话的功能演变,或着重对《盘王 大歌》中的母题神话进行文化解读;其二,分析瑶 族史诗中的文化传统与宗教信仰;其三,对《盘王 大哥》开展音乐民族志研究。这些研究体现了年 轻一代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与关注,相信在未来还会 有更多学位论文涌现出来,推动瑶族史诗《盘王大 歌》的研究走向纵深。 令人遗憾的是,瑶族史诗研究方面公开发表的 论文虽然相对较多,但研究性的学术专著却很少, 这方面的主要代表作仅有李筱文所著的《盘王 歌》, 黄海、邢淑芳所著《<盘王大歌>——瑶 族图腾信仰与祭祀经典研究》。 前者的研究较为 系统,不仅深刻阐述了“盘王”的由来,更对《盘王 歌》的“起源”、“形成”、“内容”、“传播形式”、“社 会影响”等诸多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后者则从 宗教信仰的视角,分析了《盘王大歌》的深刻内涵 及其对瑶族社会的积极影响。 二、研究发展的历时断代分析 从历时发展的维度看,对过山瑶史诗《盘王大 歌》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它们反映了 这方面研究发展的知识谱系演化趋势。 
(一)过山瑶史诗研究的开创阶段i20世纪二 十年代到八十年代 
现代学术意义上的瑶学研究始于20世纪二十 年代后期,学者们以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的科学 方法,通过对瑶族的现状调查,取得了一批经典的 研究成果。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有:钟敬文《西南 民族起源的神话——盘瓠神话读后》、 余永梁 《西南民族起源的神话——盘瓠》;[  _ 发表 的马长寿《苗瑶之起源神话》;钾] 陈志良《盘 瓠神话与图腾崇拜》; 引岑家梧《盘瓠传说与瑶族 的图腾崇拜》o[9]这些研究在理论范式上主要受到 社会进化学派神话学、图腾理论的影响。尽管不是 直接专门针对《盘王大歌》,但对瑶族的创世史诗 和族源做了有益的探索,也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良 好的学术基础。 (二)过山瑶史诗研究的整理分析阶段:20世 纪八十年代至2007年 这一阶段主要体现为《盘王大歌》的整理出版 带来了学术研究的高潮。2O世纪八十年代初,国 家民委提出要系统地收集和保存少数民族文化遗 产,湖南、广东、广西的学者陆续展开对《盘王大 歌》的收集整理工作。郑德宏先生根据湖南江华 县的手抄本整理注释并出版了《盘王大歌》。_叫 1990年,广东的盘才万、房先清等人以乳源县道光 二十年手抄本及咸丰十一年手抄本为底本,结合在 粤北山区瑶族村寨的调查,整理出版了《盘王 歌》。[ ] -8)1993年,盘承乾、莫纪灵收集整理了 《盘王大歌》。 3 2002年,广西民族古籍整理出版 规划办公室编印了张声震主编的《还盘王愿》,该 书记录了还盘王愿的整个过程,可谓一部宏伟的著 作。该书分为“许盘王愿”、“还盘王愿”、“宗支 薄”三大部分。在“还盘王愿”中“盘王宴席”里,记 录了广西瑶族地区流传的《盘王大歌》。这些出版 物集中对《盘王大歌》的唱词进行了收集和整理, 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唱词中的一些字、词、句子也作 了一定的分析,为学界研究《盘王大歌》提供了坚 实的资料基础。 在《盘王大歌》搜集整理出版后,学界涌现出 些分析性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研究内容主要 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盘王大歌》基本问题研究。李文柱、刘 保元、赵登厚等人较早对《盘王大歌》的产生和流 传作了介绍,对其内容、特点及价值作了论述。黄 钰对《盘王歌》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其具有 胡铁强,何雅如,李生柱:过山瑶史诗《盘王大歌》研究述评 三个特点:以自由欢乐的气氛来乐神;突出描写爱 情;反映民族文化交流的内容。 他还通过分析当 时的历史条件推断《盘王歌》产生于唐代。李筱文 的《盘王歌》非常详尽地论述了《盘王歌》起源、形 成、内容、传播及影响,是较早关于盘瑶史诗研究的 专著。 第二,从文化学和宗教信仰的角度来解读《盘 王大歌》。冯春金在仔细分析了过山瑶民间广泛 流传的《盘王歌书》的内容之后,指出它对了解瑶 族史前社会的状况和民族文化的交流有着很高的 参考意义,认为《盘王歌》不仅是一部宏大的民间 文学作品,而且是瑶族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 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财富;因而不仅具有文学价 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民族学研究价值。_ 潘雁飞对 比分析了人类远古神话,认为瑶汉出自同源,在历 史发展中慢慢形成独有的民族特色。之后,他又将 瑶族史诗《盘王大歌》与《诗经》周族史诗进行比较 发现:它们在文本上有相通性,即在语言模式、语义 模式、句法模式、韵律模式和口头诗学体系等层面 具有类似性。通过研读比较后获得了以下启示:首 先,就文学史而言可以看到活态化的史诗,也可以 看到经过上层贵族加工雅化后的史诗;其次就民俗 学方面来说反映了祭祀仪式;再次,在人类发展、民 族演绎定型的过程中,实际上始终伴随文化相互交 融的情景。_1 J易先根则认为,《盘王歌》娱神娱人 的情调体现了浓郁的楚地巫风特色,是一种原始的 宗教信仰。黄海、邢淑芳所著《<盘王大歌>—— 瑶族图腾信仰与祭祀经典研究》一书,深入细致地 分析了《盘王大歌》的宗教学特色,并对其文化生 境、遗训箴言、思维样式、普化特质和所反映的德行 观等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入具体地发掘和展 示,通过周密的论证展现了瑶族宗教文化的丰富 内涵。 第三,从仪式音乐的角度分析《盘王大歌》。 这方面研究的主要以黄华丽为代表。发表的黄华 丽《湘南瑶族<盘王大歌>仪式及音乐一一以礼 曲“七任曲”为例》,是一篇很有学术深度的文章, 作者围绕着“还盘王愿”中的主要歌唱形式《盘王 大歌》的仪式及内容,展开了实地调查和探究,分 析了其中最具特色的“七任曲”之音乐特征和表现 特色,探寻了“还盘王愿”的传承与变化的轨迹。 最后还明确提出,在传统文化遭遇现代文明的大融 合过程中,要树立抢救传统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 神的理念,从而在民族信仰中去营造一个和谐的社 
少数民族研究 会。_ 黄华丽还先后在在发表了《瑶族还盘王愿仪 式中歌娘角色及音声特点》、 3副《瑶族还盘王愿仪 式歌娘角色的传承现状》等文,_ 将《盘王大歌》 的研究拓展到了社会性别的层面。这两篇文章分 析了歌娘角色及其音声特点,并从歌娘在仪式音乐 演唱中的音声关系、音乐风格及音乐行为色彩的分 析中,探寻瑶族盘王大歌仪式中歌娘女性角色在仪 式中的构成、社会作用,以及瑶族宗教仪式中歌娘 角色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演变关系,进一步深化 了我们对《盘王大歌》的理解与认知。 (三)过山瑶史诗研究的创新拓展阶段:2007 年至今 2007年《瑶族通史》出版,对许多瑶族文化的 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一些关键问题有了较为权 威的定论,给学者们的评判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 照体系,从而为学者们对《盘王大歌》进行多角度 的解读提供了更为开阔的视野。这一时期有关过 山瑶史诗研究的主要成果集中于族群认同、宗教信 仰、传播版本、音乐学等方面。 这一时期从族群认同和宗教信仰的视角研究 瑶族史诗的代表性学者有陈敬胜和王朝林等人。 陈敬胜从族群认同的角度分析了《盘王大歌》记忆 的瑶族文化母题,认为“盘古神话”、“盘瓠传说”、 “渡海传说”和“千家峒传说”等是艺术的真实、本 质的真实而非现实的真实,它们是瑶族文化的象征 性符号,隐喻了多种文化意义生成的可能性,因而 也就具有了进行文化阐释的潜质。这些神话传说 作为瑶族的精神纽带,一方面把散居在世界各地的 瑶族支系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普遍的瑶族世界”, 另一方面又把“我族”与主流民族及民族一国家的 利益认同在一起。L加 王朝林对《盘王大歌》所体现 的民间信仰内容进行了梳理,认为《盘王大歌》中 所体现的民间信仰的特点主要包括直接的功利性、 由单一性到多元性、巫道有机融合和浓郁的娱乐色 彩等四个方面。¨ 对《盘王大歌》海内外传播版本及其文化学意 义的研究是这一阶段最大的学术亮点。这方面的 研究者主要以何红一和盛磊为代表。何红一是我 国学术界最早对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的瑶族文献 进行整理研究的学者,先后发表了《美国国会图书 馆馆藏瑶族手抄文献新发现及其价值》、_ 《美国 瑶族文献与世界瑶族迁徙地之关系》、 《美国国 会图书馆馆藏瑶族写本俗字的研究价值》、_ 《美 国国会图书馆瑶族文献的整理与分类研究》、 《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瑶族手抄文献的资源特征 与组织整理》 等重要文章,对瑶族文献遗产的海 外传承情况作了论述。而其学生盛磊则更具体地 专门探讨了《盘王大歌》的海外传播问题,他发表 的《中外<盘王大歌>版本的比较——以湖南版 和美国版为例》一文,比较了湖南版和美国版的 《盘王大歌》,探索《盘王大歌》的版本特色及其潜 在的内涵、价值。 其硕士学位论文《瑶族<盘王 大歌>中的文化传统研究——以湖南“赵庚妹版” 手抄木为例》,以《盘王大歌》“手抄本”为切入点, 加入田野调查的相关资料,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的方法,从文化传统的角度对《盘王大歌》手抄本 的内容、版本、传承情况进行深入的文化剖析,探索 了瑶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各民族多元文化之间的内 在联系。[ 这一时期从音乐学视角对瑶族史诗进行的研 究,主要以周红、吴宁华、赵书峰等人的成果为代 表。周红的硕士学位论文《江华瑶族<盘王大歌 >的艺术特征研究》分别从歌谣艺术、曲牌特征、 衬词特色以及演唱风格对江华瑶族《盘王大歌》的 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 吴宁华的博士学位论文 《史诗<盘王歌>的音乐民族志研究——以广西 贺州、田林两地个案为例》,基于自己在广西贺州 市八步区联东、黄洞等地的细致而充分的田野调 查,与广西田林县利周乡“还盘王愿”仪式及其《盘 王歌》进行了对比观照,将音乐与文化进行了有机 的结合和阐释,揭示了瑶族史诗《盘王歌》真实、活 态的歌唱传统。_ 赵书峰发表的《湘、粤瑶族“七 任曲”音乐本体之比较——以湖南蓝山、广东连阳 瑶族为个案》、 。。在发表的《瑶族“还家愿”仪式及 其音乐的互文性研究——以湖南蓝山县汇源瑶族 乡湘蓝村大团沉组“还家愿”仪式音乐为例》等 文,_ 以湖南蓝山、广东连阳两地瑶族“还盘王 愿”仪式为例,对《盘王歌》的音乐形态特征进行比 较分析,认为湘粤两地瑶族虽处于相同的地理环境 和文化圈之内,但是在音乐风格与本体特征方面, 个性显然大于共性,反映了瑶族文化多元一体的特 点。通过对瑶族“还家愿”仪式音乐文本的结构进 行“互文性”理论研究,赵书峰发现,瑶族的仪式音 乐是由一系列复合型(如道教音乐、《盘王大歌》 等)的仪式音乐文本构成,这些多源的音乐文本在 纵横两轴的时空维度中,逐步形成“现象文本”和 “生产性文本’,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可读性文本” 和“可写性文本”,体现了瑶族史诗《盘王大歌》在 
仪式操演实践中的复杂性。 
三、存在的问题与愿景展望 
《盘王大歌》是瑶族传统文化的典型形态,是 
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瑶族生存智慧 的总结,也是现存的“活态文化”。纵观《盘王大 歌》的研究史,可以发现一条较为清晰的脉络:即 从早期的盘瓠神话的探究,注重汉文史籍相关记载 的考证,到具体文本的整理,进而对文本进行多角 度的研究。迄今为止的研究包括了图腾宗教考察、 民俗历史解析、族群记忆回溯、神话传说考证、哲学 美学思辨等内容,涉及到神话学、宗教学、艺术学、 文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这些研究 为《盘王大歌》的传承乃至整个瑶族文化的弘扬作 出了杰出贡献。当然,以往的研究也明显地存在一 定的局限。 首先,以往和目前的研究内容的相似性或主题 重复程度较高,研究方法较为单一。早期的研究都 集中于盘古神话和盘瓠传说,至今大部分研究成果 依然侧重于神话学、宗教学的研究。此外,一些成 果仅流于对《盘王大歌》的简单介绍,这类工作存 在较多的重复;而对于一些重要的本体问题的研究 的长期处于空白状态,比如《盘王大歌》的流变过 程、传承人或传承机制的深度描述、不同支系或区 域操演过程的细描、话语结构分析、名物符号的考 辨,等等。 其次,专门研究《盘王大歌》的专著很少,研究 内容零散化,缺乏系统性。研究者分散独立,相互 之间缺乏必要的协作。这一问题实际上已引起学 者们的重视。2o13年10月,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 的南岭民族走廊学术研讨会上,与会者就提出了关 于加强瑶学研究的跨区域合作等问题。周大鸣教 授认为,很多地方的民族研究视野狭窄,立足于所 属的行政区域和学术领域各自为战,研究的重点往 往也是区域内的单一民族,这样的研究视角是有局 限性的。他呼吁打破以往的研究定式,打破行政区 划限制,甚至打破单一族群、民族的研究,各学科积 极互动,共同推进,共享成果。l 《盘王大歌》是中 国瑶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自身的文化体系特 性,对它的研究若能吸收上述理念和方法,若能加 强不同区域、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必将规避学科 分割和地域分割而造成内容零散碎片化的弊端,使 研究更具有系统性,将研究进一步引入纵深发展的 局面。 胡铁强,何雅如,李生柱:过山瑶史诗《盘王大歌》研究述评 此外,目前不少研究还缺少从中华各民族共同 体“和而不同”、互融共生的高度来看问题的大视 野。纵观《盘王大歌》的研究历史,有的学者摆脱 了单一的族群视野,将瑶族史诗与汉、苗、畲族进行 文化比较,为瑶学研究的拓展作出了榜样。正如纳 日碧力戈教授所指出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超级 共同体,各民族共同体“和而不同”、交融发展的民 族生态格局贯穿了中国的整个历史过程,发展至 今,已成为国家建设的常态。l 因此,我们研究瑶 族史诗,不能只是就《盘王大歌》而谈《盘王大歌》, 如能从中华各民族共同体“和而不同”、互融共生 的高度来看问题,探讨它的生成和演化机制及价 值,必将更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杨义先生倡导 文学地理学研究,提出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等方法论 问题,意图改变过去的文学研究基本上侧重时间维 度,对空间维度重视不够的问题。按我们的理解, 他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目的,就是要强化文学研究 的空间维度,将文化的区域多样性纳入考察的视 野,用大文学观考察中国这个多民族超级共同体形 成的经验过程在文学上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在他 看来,“盘古神话最初是南方少数民族将族源神话 提升为开辟神话,再反馈到汉族文献中;汉族文献 剥除了族源部分,丰富了开辟部分,并且与中原的 阴阳化生思想相融合,最终成为中华各民族共同认 可的创世神话。” 这种视野和方法论对于我们重 新认识《盘王大歌》一些区域版本中存在的盘古一 盘瓠混溶合的现象以及其它的神话传说内涵,从更 高的层次考察瑶族《盘王大歌》的生成发展脉络及 其与汉族等民族神话史诗之间的互动或交融关系, 有着重大的启示作用。 总之,以往的研究过多地拘囿于史料的辨伪存 真,辩证意识与整体意识还相对薄弱,研究成果还 相对零散,处于局部性和静态性的研究阶段。依笔 者浅见,应对《盘王大歌》进行动态、开放的研究, 既从历时的维度又从共时的维度,系统地探寻其生 成和流变机制、挖掘其文化内涵、剖析其价值和意 义。在注重文本形态的《盘王大歌》研究的同时, 更应该关注“活态”的《盘王大歌》,从瑶族人民生 存性智慧、“活态文化”的层面探索其价值功能不 断变迁的本质与规律。 参考文献 [1]纳日碧力戈.从山地民族符号到中国关键符号:中国关 键符号体系建构的人类学辨析[c]//纳日碧力戈,龙 
少数民族研究 宇晓.中国山地民族研究集刊(2013年卷).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张录文,龙宇晓.三十年来国内学术界海外瑶族研究回 顾与展望[J].民族论坛,2015(2). [3]李文柱.谈《盘王歌》的产生、形成和发展[J].广西民 间文学丛刊,1982(5). [4]刘保元.瑶族古典歌谣集成《盘王歌》管探[J].中央民 族学院学报,1983(3) [5]黄钰.瑶族《盘王歌》初评[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987(6). [6]刘保元,杨仁里.瑶族《盘王歌》的最早抄本[J].中央 民族学院学报,1989(6). 7]黎琳.《盘王大歌》简介[J].民族论坛,1986(4). [8]赵登厚.从《盘王歌》看瑶族歌谣的特色[J].民族论坛, 1990(4). [9]蔡村.瑶族葫芦传人与盘瓠开族神话浅析[J].民族论坛, 992(1). [1O]潘雁飞.一个民族智慧而坚忍的心路历程——瑶族 《盘王歌》的一种文化诠读方式[J].零陵师范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ooo(2). [11]易先根.“调盘王”与《盘王歌》的楚巫文化内核[J]. 2002(1). [12]黄华丽.瑶族还盘王愿仪式歌娘角色的传承现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2). [13]潘雁飞.瑶族史诗中所表现之瑶人迁徙的文化意识 [J].2008(11). [14]潘雁飞.史诗观念的演绎与史诗的雅化问题[J].2OO9 (11). [15]姚瑶.广西恭城观音乡水滨村“还盘王愿”仪式调查 报告[J].音乐大观.2013(21). [16]陶长江.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 游开发研究——以广西瑶族盘王大歌为例[J].广西 民族研究.2013(4). [17]李艺.多元聚合与同质叠加——布洛陀神话与盘瓠神 话传承形态和功能演变之比较[D].广西民族学 院,2004. [18]陈敬胜.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瑶族史诗《盘王大 歌》的文化学解读[D].湖南科技大学,2010. [19]王朝林.瑶族《盘王大歌》与民间信仰[D].中南民族 大学,2010. [20]周红.江华瑶族《盘王大歌》的艺术特征研究[D].河 南大学,2011. [21]吴宁华.瑶族史诗《盘王歌》的音乐民族志研究—— 以广西贺州、田林两地个案为例[D].中央音乐学 院,2012. [22]盛磊.瑶族《盘王大歌》中的文化传统研究——以湖 南“赵庚妹版”手抄本为例[D].中南民族大学,2013. [23]李筱文.盘王歌[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24]黄海,邢淑芳.《盘王大歌》——瑶族图腾信仰与祭祀 经典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25]钟敬文.西南民族起源的神话——盘瓠神话读后[J]. 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1928(3). [26]余永梁.西南民族起源的神话——盘瓠[J].中山大学 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1928(3). [27]马长寿.苗瑶之起源神话[C]//中山文化教育馆.民 族学研究集刊.1930(2). [28]陈志良.盘瓠神话与图腾崇拜[J].说文月刊(2卷). 1930(4). [29]岑家梧.盘瓠传说与瑶族的图腾崇拜[J].责善半月刊 (第2卷),1941. [30]郑德宏.盘王大歌[M].长沙:岳麓书社,1988. [31]盘才万,房先清.盘王歌[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32]盘承乾,莫纪灵.盘王大歌[M].天津:天津古籍出 版社. [33]张声震.还盘王愿[M].广西民族古藉整理出版规划 办公室编印,2012. [34]黄钰.瑶族《盘王歌》初评[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987(6). [35]冯春金.试析《盘王歌书》的民族学价值[J].广西右 江民族师专学报,1998(1). [36]黄海,邢淑芳.《盘王大歌》——瑶族图腾信仰与祭祀 经典研究. [37]黄华丽.湘南瑶族《盘王大歌》仪式及音乐一一以礼 曲“七任曲”为例[J].中国音乐,2006(1). [38]黄华丽.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中歌娘角色及音声特点 [J].音乐创作,2006(3). [39]黄华丽.瑶族还盘王愿仪式歌娘角色的传承现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2). [40]陈敬胜.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D].湘潭:湖南科技大 学。2010. [41]何红.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瑶族手抄文献新发现及其 价值[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3). [42]何红.美国瑶族文献与世界瑶族迁徙地之关系[J].中 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5). [43]何红.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瑶族写本俗字的研究价值 [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2(6). [44]何红.美国国会图书馆瑶族文献的整理与分类研究 [J].广西民族研究,2013(4). [45]何红.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瑶族手抄文献的资源特征 与组织整理[J].图书馆学研究,2013(24). [46]盛磊.中外《盘王大歌》版本的比较——以湖南版和 美国版为例.大众文艺,2012(6). [47]盛磊.瑶族《盘王大歌》中的文化传统研究——以湖 南“赵庚妹版”手抄木为例[J]. [48]周红.江华瑶族《盘王大歌》的艺术特征研究[J]. [49]吴宁华.史诗《盘王歌》的音乐民族志研究——以广 西贺州、田林两地个案为例[J]. [50]赵书峰.湘、粤瑶族“七任曲”音乐本体之比较——以 湖南蓝山、广东连阳瑶族为个案[J].歌海,2013(1). [51]赵书峰.瑶族“还家愿”仪式及其音乐的互文性研究: 以湖南蓝山县汇源瑶族乡湘蓝村大团沅组“还家愿” 仪式音乐为例[J].中国音乐,2010(4). [52]梁宏章.概念与走向 0l3年“南岭民族走廊”学 术研讨会综述[J].民族论坛,2013(12). [53]纳日碧力戈.中国各民族的政治认同:一个超级共同 体的建设[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0(4). [54]杨义.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西南少数民族[J].民族文 学研究,2012(1). 责任编辑:文静 责任校对:文静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