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简述新中国历史几个热点

简述新中国历史几个热点

时间:2012-10-11 11:53:41    下载该word文档

简述新中国历史几个热点

  新中国历史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热点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概念和定位研究

  对于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问题,学者提出应该在进一步明确国史的学科定位,即明确其独立的学科地位;进一步拓宽国史的研究视野,即加强对社会生活等薄弱领域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国史的学科建设,即健全严格的学术规范,综合运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加强国史的学科建设;进一步挖掘国史的档案文献,既要加强对档案文献的挖掘和利用,又要充分利用已公开的档案等几个方面加强和深化国史研究。

  在国史研究方法上,有学者提出独到的见解,认为应将探求历史发展的规律作为国史研究的使命和目标;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深入研究新中国历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认识当今人类共同关心的、全球化进程中的热点问题,并使之成为国史研究的新的增长点。

  在当代史研究方面,有学者从当代史与国史、现代史、党史的关系角度概括了当代史的概念:中国当代史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国历史,是中国近代史的自然延伸;从学科意义上说,它完全是中国现代史,但不完全是国史,不完全是中共党史。当代史的主线至少有三条:第一,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第二,争取早日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第三,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国史研究的新课题。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理论基础、指导思想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主开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引领中国全面发展的、遵循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代表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思想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思想和历史经验是其思想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这条道路形成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有学者还深刻阐述了新中国两个“30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关系,认为新中国头30年提供的根本政治前提、雄厚的物质基础、有利的国际条件和正反两方面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必要准备;改革开放后30年实现了对前30年的超越,在基本理论、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工作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两个“30共同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还有学者提出,十七大报告对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作了新的表述,将作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经验总结的理论,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

  关于新世纪的城乡关系研究关于农村人民公社解体的原因成为学者研究的关注点。一些学者从农民主体地位与基层实践逻辑视角进行考察,认为缺乏经济基础与人文支撑的公社制度下的农民没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当广大乡村难于落实不合实际的农村政策、特别是基层干部不能达到政策所要求的现代行政水准时,基层变通公社制度也就在所难免,最终导致人民公社制度解体。也有学者从制度绩效的角度揭示农村人民公社解体的原因,认为其消极绩效明显,如经济绩效极差,对农村社会经济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某种程度的阻碍作用,也严重地影响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积极性,同时助长了工业部门的依赖心理等;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受到多方面限制,其成效并不十分明显;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挫伤农民的积极性。这些消极绩效最终导致人民公社解体。

  学者还着重于从制度创新视角探讨了新世纪城乡关系问题。有学者认为,无论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还是新世纪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制度因素在协调和处理城乡关系中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新世纪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构和谐社会为主要内容的新探索中,城乡关系构建全面转向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制度创新。只有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制度的创新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才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正确路径选择。

  三、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学者从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方式的对比中,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括单纯的经济增长、结构的优化、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还包括降低消耗、改善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以及经济社会自然发展的协调与和谐等各个方面。有学者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乎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动力、外部环境调整的系统转变,是对主要矛盾转型的主动回应。针对十七大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有学者提出应该以人的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导向,根据我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的经验,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扫清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障碍。

  四、关于民生问题研究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民生概念,指出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标志着当代中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学者对民生问题提出的基础、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当前民生建设的重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集中的研究。有学者提出,改善民生的理论基础是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其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是民生建设的现实要求。有的学者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解决民生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改善民生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解决民生问题要有全面和发展的观点,坚持把民生与民主、物质与精神、生存与发展问题统筹解决;解决民生问题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必须采取不同的对策和举措,分阶段稳步推进;解决民生问题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本文章由西安牛皮癣医院http://www.npxxa.com/整理发布,欢迎分享!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简述新中国历史几个热点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