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关于创造力的思考

关于创造力的思考

时间:2014-07-05 09:53:49    下载该word文档

关于创造力的思考

总结

1.什么是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它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进行。

  真正的创造活动总是给社会产生有价值的成果,人类的文明史实质是创造力的实现结果。对于创造力的研究日趋受到重视,由于侧重点不同,出现两种倾向,一是不把创造力看作一种能力,认为它是一种或多种心理过程,从而创造出新颖和有价值的东西,二是认为它不是一种过程,而是一种产物。一般认为它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和新颖的产物。

  有人认为,根据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实现。创造力较高的人通常有较高的智力,但智力高的人不一定具有卓越的创造力。根据西方学者研究表明,智商超过一定水平时,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创造力高的人对客观事物中存在的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现象易产生强烈兴趣,对事物的感受性强,能抓住常人所漠视的问题,推敲入微,意志坚强,比较自信,自我意识强烈,能认识和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和特点。

  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的看法,发散思维当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了个人的创造能力。

2.创造力的构成

  创造力构成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⑴ 作为基础因素的知识,包括吸收知识的能力、记忆知识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吸收知识、巩固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实际操作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扩大知识面、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是创造力的基础。任何创造都离不开知识,知识丰富有利于更多更好地提出创造性设想,对设想进行科学的分析、鉴别与简化、调整、修正;并有利于创造方案的实施与检验;而且有利于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这是创造力的重要内容。

  ⑵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智能是智力和多种能力的综合,既包括敏锐、独特的观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和灵活自如的操作力,也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包括掌握和运用创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这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部分。

  ⑶创造个性品质,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在一个人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素质。优良素质对创造极为重要,是构成创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优良的个性品质如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强烈的求知欲、坚韧顽强的意志、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精神等是发挥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总之,知识、智能和优良个性品质是创造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决定创造力的水平。

3.创造力的行为表现特征

  创造力的行为表现有3个特征:

  1.变通性。思维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着等心理定势的干扰,因此能产生超常的构想,提出新观念。

  2.流畅性。反应既快又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

  3.独特性。对事物具有不寻常的独特见解。聚合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所谓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定论的原理、定律、方法,解决问题时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创造力与一般能力有一定的关系,研究表明,智力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基本条件,智力水平过低者,不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

  另外,创造力与人格特征也有密切关系,综合多人研究的结果表明,高创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征:兴趣广泛,语言流畅,具有幽默感,反应敏捷,思辨严密,善于记忆,工作效率高,从众行为少,好独立行事,自信心强,喜欢研究抽象问题,生活范围较大,社交能力强,抱负水平高,态度直率、坦白,感情开放,不拘小节,给人以浪漫印象

4.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的培养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以及培养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

  ②重视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③培养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④培养急骤性联想能力。急骤性联想是指集思广益方式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作用,引起新颖而有创造性的观点。

提出的问题

关于中国人是否缺乏创造力问题

问题由来:

近几百年来,人类伟大的思想哲学创造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都是由欧洲人完成的(美国人的主体是欧洲人后裔或者至少美国的整个文化价值体系渊源于欧洲)。欧洲文化体系之外的民族和国家始终没能解决创造力的问题。所以你会发现,欧洲文化体系之外的国家不仅仅在经济和政治上处于从属地位,而且在思想哲学和科技上也处于从属地位,思想哲学和科技总是从欧美高地流向世界其他民族国家的低地。即使是日本,虽然是欧美民族文化体系之外西化现代化最为成功的国家,技术也很先进,也有不少小发明,但在重大科技和思想哲学原创上仍然乏力,尤其在思想哲学上原创力的缺乏,导致其在文化影响力上远远不如英美法德这四个国家,可以说,整个现代地球人的头脑都被这四个国家的思想家的思想所统治。

而就中国而言,现代化进程一百六十年来,竟然没有贡献一个世界大师级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这种状况简直成了中国人的心病。有人说中国人善于模仿,并以此自豪,在我看来这不啻于是讽刺,因为这无异是“中国人缺乏创造力”的另一种说法。因为创造乏力,山寨人家的产品设计,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几乎是中国人最爱干的事情,这几乎已经是世界性丑闻。可是当中国人把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山寨出来的时候,别人又已经往前跑了,中国人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猛追,累得筋疲力尽。自第一个留学生容闳以来,中国往欧美派遣留学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这个特殊历史时期曾短暂地派往苏联)已经一百多年了,当年胡适大声疾呼,声称留学是中国大学之耻辱,一百年过去了,留学规模越来越大,中国仍然必须靠出国留学生带回新的科技和哲学思想,中国人必须靠读翻译过来的欧美书籍来更新思想。

思考

造成原因:

1. 大一统保守文化传统对个体反叛的压抑

如果说欧美人是生怕与别人相同因而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追求创新已经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话,中国人则生怕与别人不同,消除自己的个性然众人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在这种压抑个性,压抑多元,崇尚习惯和传统,求同灭异的文化下,不可能有大量的思想哲学创新和科技创造发明

2. 专制制度导致自由开放环境的缺乏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以及之后的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发展对中国人创造力的打击是致命的。欧洲的面积跟当今中国大致相当。但大多数时候欧洲都没有成为一个大一统的专制帝国,而是由许多封建小小国组成,始终有多元文化和自由空间。而中国被巨大的专制强力大一统政治和思想之后,自由空间没了,多元没了,人们反叛创造的勇气没了(因为有生命危险),除了唐等少数朝代外,开放没了,在铁板一块的僵化压抑的秩序下,人们不敢想,大家的思想都一样,封闭的文明缺乏与异质文明的交流碰撞,少数有追求的人也接触不到新的思想资源,无法获得来自他者的启发,因此,在铁屋子要变革创造就加倍的艰难。

3.中国社会政治游戏规则和儒学的人际化特征导致中国人心力空耗

4.哲学上个体分化维度的缺失以及动态创造型精神建构的欠缺

5.不公正的社会政治制度对人们创造热情的压抑

6.高考制度对教育的异化

7.教育教学理念问题

Reference

http://wiki.mbalib.com/wiki/%E5%88%9B%E9%80%A0%E5%8A%9B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x4VmRhFD6qD3U1l90aM1Qly9ScyrmLPRNlA5xPtSJVu65KKJDk5X0UyZjn-18LBqJYnfXIfPaDP53sNLawm9TCX-jobChI1muF7SuSjPfO3

http://xueshu.baidu.com/s?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wd=%E5%85%B3%E4%BA%8E%E5%88%9B%E9%80%A0%E5%8A%9B%E7%9A%84%E6%80%9D%E8%80%83&ie=utf-8&sch=1

http://www.cqvip.com/QK/80055X/2003012/8767348.html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15802/5077896.htm?fr=aladdin

http://zh.wikipedia.org/wiki/創造力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关于创造力的思考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