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是”的用法分析

“是”的用法分析

时间:2018-07-02 07:36:48    下载该word文档

            “是”的用法分析

序言

“是”的一些用法在古代有,但是现代已经不用或使用频率很低,还有些现代才出现,古时候没有。现代汉语中“是”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出现的频率也是比较高的,但目前相关研究有的从“是”的词性分析有的从语法成份方面分析。为了尽量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应用“是”,从而正确熟练的使用,使我们所学理论更好的联系实际应用,所以有必要对“是”的用法进行分析。

第一章:“是”的词性分析

汉语中,词性往往决定了一个字或词的用法与含义。所以我们首先从词性角度对“是”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它的用法。

  一:“是”作形容词。

(一):表示对的,正确的。例如: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现在是对的而过去是错的。)

2:斗争历史短的, 可以因其短而不负责; 斗争历史长的, 可以因其长而自以为是。对于诸如此类的东西, 如果没有自觉性, 那它们就会成为负担或包袱。(《毛泽东选集》第901)

(二):表示概括,凡是,任何。比如:

  1:“是个有良知的人都会这么做”。

  2:“是学生就要用心学习。”

  二:“是”作代词。

表示此这。例如

  1:林嗣环《口技》中“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中的是可以解释为此或这的意思。

  2:明朝张岱的代表作《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三:“是”作名词。

   (一):表示特定组织的事物或业务。比如范晔的《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中“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

  “国事”与“国是”是近义同音词,二者都是名词,都指国家的政务、政事。但二者同中有异:

   1: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2:适用对象不同,“国事”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如“国事访问”是一国首脑接受他国邀请所作的正式访问;“国是”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共商国是”。

   3:语体色彩不同,“国事”是颇具口语色彩的词,“国是”是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疏上,夺俸一年。呜呼!国是所归,往往如此矣。”

   4:语法功能不同,作为名词,二者都能作主语、宾语,但“国事”还能作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国是”就无此用法。

   所以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区分二者差异。

  (二)表姓氏。是姓。齐大夫之后。本氏姓,后改,见三国吴志是仪传。又,汉有是盛、是迁,见隶释。南北朝时,鲜卑族代北复姓是奴氏、是云氏,皆改为汉姓是氏。

  四:“是”作连词

(一):表示虽然。例如:

1:我是有点胖,但不影响美观。

2:成绩是不怎么好,但他确实很努力。

(二):表示原因、目的。“是”后可加因为、由于、为了。

1:“是”字后边可加因为、由于的例如:

她考试不挂科是平时很用功。

2:“是”字后边加“为了”的比如:

现在认真实习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

(三):表示选择问句: “是…还是…?”等。例如:

1:今天答辩是优秀还是良好?

2:今天你放跑了敌人,你说说你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五:“是”作副词。

  一:表示一般肯定,可省略。用轻声发音不重读。比如:我的论文肯定满分吧?我就是问问,没别的意思。

二:表示赞同、同意、服从(好的,遵命,知道了)

例如:长官:“你的任务结束,去叫下一个同志进来。”,士兵:“是”。

甲:“你去外边等我。”乙:“是!”

  三:作为词缀,跟别的词或字组成程度副词:

比如更是、甚是、很是、煞是、最是。它们一般后边不接名词词性成分。只修饰形容词和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例如:

1:此人甚是厉害,不可轻易招惹。

2:这厮最是无耻,总干偷鸡摸狗的事情.

3:他更是艺高人胆大,自己先上了擂台。

  六:“是”做动词。

(一):认为……正确。例如:

?刘开《问说》中“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别人是错的,这是世俗的通常的毛病。)

  (二):表示订正。如:是正(订正;校正)

(三):表示遵从。例如:“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

  (四):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比如:我是恒星学院的学生.

():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例如: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追寻它形成的原理,应该是当被谷中大水冲击,沙石泥土都被冲走,只有巨石岿然不动挺立不动而已。)

  (六):表存在。如:我的对面是各位论文考核老师。

  (七):表示让步。比如:大家都中五百万了,下一个应该是我了吧。

  (八):表示合适。他的一个压哨三分球投的真是时候。

(九):尝试。用同“试”。如:是猜(试猜)。是想(试想)。

(十):像、似,通常用在暗喻的修辞手法中。如:

1: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雷抒雁《小草在歌唱》)

2:村长是我们的领头羊,带领大家奔小康。

  七:“是”做助词,帮助宾语前置。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才是举。

“是”作为助词在先秦典籍中就已出现。如《论语?子罕》:“岂不尔思,室是远尔”。(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

  在现在,对于“是”字的词性划分依然存在争议。尤其在动词与系词之间争议比较大。

有一种说法,名词前的“是”字是判断动词,谓语词性成分前的“是”字是其强调作用的副词。王力先生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是”应作为系词,同“像”、“似”等字应该自成一类,独立起来。

  第二章:“是”的语法成份分析

在汉语中,字词在句子中往往都充当语法成份,不同的语法成分,也决定了字词不同的意思。接下来我们通过语法来分析“是”字用法。

  一:“是”作主语:

  在古代汉语中“是”作为假借而用的指示代词,作用与“此”一样,常作为判断句的主语使用。例如:

  1: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

  在先秦时代,“是”并不作为判断词使用。有些句式中很像判断词,但实际还是作为指示代词使用。“是”作为判断词起源于何时,我认为“是”在先秦就有了向判断词演变的萌芽,但是正是作为判断词出现还是在西汉。作为判断词使用是从作为指示代词发展而来的。

  2: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豫让》

古代汉语不用“是”字的判断句占大多数,这是古今汉语语法的一大差别。随着汉语的发展,“是”字的借代作用日渐消失,用“是”字作为判断词已经成为主流。

  二:“是”作谓语:

  “是”虽然可以作谓语,但主要作用还是表示判断。在主语和宾语之间构成汉语的一种句型——判断句。在判断句中,主语和宾语的关系主要有两种。

  (一):同一关系(判断与被判断为同一事物。)

   1:哈尔滨是黑龙江省会。

   2:我是这篇论文的作者。

这类判断句主语和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数量词、名词短语充当,主宾同一性,一般可互相颠倒。

  (二):从属关系(被判断主语为判断宾语的一个种类或一个部分。)

   1:我是恒星学院的学生。

   2:哈尔滨是省会城市。

这类判断句主语一般由名词、名词短语充当。主语是下位概念,宾语是上位概念,主宾是从属关系,不能互相调换。

除了表示判断,“是”还还有以下用法:

(三):表示存在;

主要表示主语范围内存在什么人或事物等。

1:门外全是等着答辩的人。

2:动物园展出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少见的动物。

(四):表示呈现;

1:广场上是一片欢腾的气氛。

2:新年里是一片祥和喜庆的气氛。

“是”字在句子中的不同语法成分,赋予“是”字不同的含义。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其成分对其用法加以分析和深入了解。

三:形容词, 作“正确” 、“对”(“错” 的反面), 充当补语、宾语、定语等, 能受程度副词“很”和否定副词“不”修饰。

1:这件事你做得是。

2:他说的很是。

3:你也该向他赔个不是。

四“是”字帮助宾语前置

宾语本来应该放在动词后边,有的需要放前边所以就前置了。

1: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远行。) 《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因此君子远离厨房)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余是以记之。(我因此记下了它。) 《石钟山记》苏轼

2:用“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例如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五:表示强调作用,作副词, 充当状语, 对谓语起强调作用

1:他是厉害,这么强大的敌人都能打败。

2:这本书是好,写的很全面。

六:是作为定语;

当指示代词“是”用作定语,一般限制和修饰其后的名词中心语,略等于“这”“这个”,例如:

1:遂南奔萧衍,是年入洛,庄帝北巡。(于是向南投奔萧衍,这年进入洛阳,庄帝去北方巡视。

(《洛阳伽蓝记?卷一?城内?永宁寺》)

2:是日水浅,不没马腹,(这天水很浅,还有淹没马的腹部。)(《洛阳伽蓝记?卷一?城内?永宁寺》)

3:是时八月, 天气已冷。(这时已经八月,天气已经变冷了)( 《洛阳伽蓝记?卷五?城北?凝固寺》)

此外,“是”作语素,与“以”、“于”、“用”、“故”等组成凝固形式,如“是以”、“是用”、“是故”等,略等于现代汉语的“因此”、“于是”。

综上所述。在“是”字由古到今不断地演变过程中,有的用法古代有现代已经很少使用甚至不用;也有一些古代没有,到了现代才出现的意义。我们在学习“是”字的过程中,既要全面掌握好它的古今用法,又要注意古今之间的不同,以免出现搭配错误的现象。对于是字动词与系词的词性争议,个人较为支持王力先生的看法,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具体语言情况下具体分析。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是”的用法分析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