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湘女潇潇与小说的对比分析

湘女潇潇与小说的对比分析

时间:2019-09-27 23:11:26    下载该word文档

俗话的好: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电影都是生活里来的灵感,只是把某些部分夸张了而已,还有的是生活的浓缩。除了生活的灵感,名著也是电影的很大来源。比如我们所看到的沈从文的小说《萧萧》到电影《湘女潇潇》就是很典型的代表。

首先我觉得《湘女萧萧》拍的真是很令人深省在那个时代,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很悲哀。我是先看的改编自《萧萧》的电影《湘女萧萧》,后看的沈从文短篇小说《萧萧》。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都给我以极大的震撼力。那唯美的湘西风景,那个时代的独特风韵,无时无刻不在涤荡着我的心灵。将一篇短篇小说改成近两个小时的电影,在情节、表现手法上有诸多差异;加之内涵也有变化,所以改动更甚。

看到影片《湘女萧萧》开头那段字幕:我只造希腊小庙,这种庙供奉的是人性。自然想及沈从文先生的宣言: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然而,这一座供着人性的理想小庙,在著名导演谢飞的摄影机下,少了一份意境的纯粹和空灵,却多了一份人生的沉重和无奈。

《萧萧》所写的是一个童养媳的故事。萧萧作为童养媳出嫁时才十二岁,可她的丈夫还是个没有断奶的孩子,她每天要做的事就是抱着自己的丈夫到村前椰树下去玩,到溪边去耍,晚上哄着丈夫睡觉。她就这样在平淡的日子中渐渐发育成长,十二岁时萧萧被比她大十多岁的长工花狗用山歌唱开了心扉,因而情不自禁地受引诱而失身怀孕,犯下了伤风败俗的过错,面临着被沉潭出卖的严厉惩罚。萧萧曾向花狗建议双双私奔,花狗却独自走了,奇迹的是由于公婆的求情没有受到家族规矩的严惩,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凭借着她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将来的

好的劳动力,萧萧终于有了自由,这就是湘西人实实在在的活法。在封建礼教与自然人性之间,湘西以其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存在着,面对突如其来的重负,萧萧母子被劳动者的善良本性和功利主义接受了下来,但是这种接受是不自觉的。时间可以抚慰伤口的创痛,却无法改变生活中的病态的规矩。未来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小说最后写到:到萧萧正式同丈夫拜堂圆房时,儿子已经十岁了,有了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看牛、割草,成为家里的一个劳动者了,这儿子名叫牛儿。牛儿十二岁时也结了亲,媳妇年长他六岁,唢呐吹到村前时,新娘在轿中呜呜的哭着,这一天,萧萧抱着自己新生的毛毛,在屋前榆树篱笆看热闹,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这就是萧萧所生活着的那个很有特色也很现实的乡村,人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卑微地活着,一代又一代。这难道就是所说的恶性循环吗?!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结尾部分和小说《萧萧》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表述。小说中,小丈夫最终是和和萧萧结了婚,而电影的指向却是丈夫春官变成了一个新潮的学生,很难接受萧萧。我们姑且不论影片这种结局是否有意识地宣扬了什么,但萧萧的人性被扭曲这个基本事实却是不容否认的。由此,人物命运夹杂在封建道德和正统风俗中无可逃脱,悲哀和怜悯的结局已经深刻地控诉着人性的扭曲。

电影《湘女萧萧》在改编的再创造过程中也遗失了原作中某些精彩的部分。小说《萧萧》在对人物心态的审美观照上,艺术手法确有一定的超前性。这种超前性,突出地表现在对萧萧的梦境的生动描绘上。小说中关于萧萧梦境的描写,展示了人物心灵的秘密和追求,丰富了人物的性格层次,它也为转化为视觉形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看过小说《萧萧》的人都会强烈地感到,小说对女学生的描绘占有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其意不仅在于展示乡民们对女学生近乎古怪而荒唐可笑的反应和看法,而且也含蓄地透射出了萧萧心灵世界中的另一个层面:女学生的世界是一个不同于环绕着、锁闭着萧萧的民俗社会环境的世界。正是有这极重要的一笔

及其所传达出的含蓄的意味,丰富了萧萧的精神世界,在某种程度上使萧萧的性格立体化了。但可惜的是,这段丰富主人公性格的描写却被导演忽视了。虽然影片也专门展现了萧萧在镇上赶集时追看女学生,但导演似乎还没明确地意识到这其中的深刻意蕴,也就没能通过电影手段把这一层意味传达给观众,因此不能不说小说的改编在此留下了一点小小的遗憾。

所以如果说沈从文对萧萧命运的描述是一抹山水画,他想要的是空灵和混沌的原始;那么在谢飞的电影视界中,萧萧的命运就如同一幅油画,是中国社会特定时代思潮对于旧世界的解剖和理性描摹。

不管怎么说,电影《湘女萧萧》对原著还是采取了尊重的态度,虽然因为时代的原因,使得《湘女萧萧》在深层次的本质上与沈先生的宗旨有些背离,但是对于那些喜爱《萧萧》的人来说,影片已经将萧萧这个人物刻画的十分逼真,是一部难得的沈氏系列影片中的精品。带着对湘西文化的好奇和向往的观众也可以在影片中找到沈从文先生那座供奉着人性的希腊小庙

萧萧的成长,是一种原生的、自然的成长,她没念过书,对于身处其中的婚姻制度、礼法制度从来没有过自觉的反抗,但是成长中的自然的人性,却与制度不可避免地冲撞在一起。女学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给小说一个时代的背景,她们暗示着一种对于制度的自觉的反省与反抗的力量,但萧萧不会成为“女学生”,这就是悲剧所在。

所以,看了这部电影和小说的对比后,我觉得我很受教育,一个人在那个时代受到各方面的压力,情不能受自己所控,行不能随心所欲,那是多么的悲哀和不幸,生活在那个时代,许多人选择驯服,选择默默的忍受着压力。生活变得无趣。这让我想到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应该好好珍惜生活,好好诠释人性,对旧社会的批判是为了对新社会有用处,电影是悲哀和不幸的,但是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这才是电影这门艺术对于生活的真正的作用。

1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湘女潇潇与小说的对比分析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