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数学)

时间:2019-12-05 09:07:22    下载该word文档

第一章 课程知识

1. 高中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1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2 高中数学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3 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4 高中数学是学习高中物理其他课程的基础。

2. 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1 高中数学课程的定位: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培养数学专门人才的基础课。

2 高中数学增加了选择性(整个高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学生发展、培养自己的兴趣、特长提供空间。

3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需要;是培养自信心的需要;数学应用的广泛性需要学生具应用意识。

5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调发现和提出问题;强调归纳、演绎并重;强调数学探究、数学建模。

6 重视“双基”的发展(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结论的本质;强调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强调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7 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

8 全面地认识评价: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学习的水平和情感态度的变化;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3. 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

1 总目标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2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是本次课程改革最大的变化之一。

4 五大基本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处理能力

4. 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

1 必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36学时):数学1集合函数)、数学2(几何)、数学3(算法、统计和概率)、数学4(三角函数、向量)、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2 选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专题1学分18学时):

1 选修系列1(文科系列2模块):1-1(“或且非”、圆锥曲线、导数)、1-2(统计、推理与证明、复、框图

2 选修系列2(理科系列3模块):2-1(“或且非”、圆锥曲线、向量与立体几何)、2-2(导数、推理与证明、复数)、2-3(技术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3 选修系列3(6个专题)

4 选修系列4(10个专题)

5. 高中数学课程的主线:

函数主线、运算主线、几何主线、算法主线、统计概率主线、应用主线。

6. 教学建议:

1 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

2 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

1 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

2 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3 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

3 注重联系,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知

4 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5 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

6 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7 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7. 评价建议

1 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 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3 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问题意识、独立思考、交流与合作、自评与互评

4 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尊重被评价对象)

5 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进行评价

第二章 教学知识

8. 教学原则

抽象与具体相结合、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循序渐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学以致用”)、巩固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温故而知新”)

9. 教学过程

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课堂教学(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课外工作(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数学补课活动)成绩的考核与评价(口头考察、书面考察)教学评价导向作用、鉴定作用、诊断作用、信息反馈与决策调控作用)

10.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科学性、系统性(循序渐进)、启发性、量力性(因材施教)、艺术性(教学语言

2 讨论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点。

3 自学辅导法:卢仲衡教授提出,要求学生肯自学、能自学、会自学、爱自学

4 发现法:又称问题教学法(布鲁纳步骤是创设问题情境寻找问题答案,探讨问题解法;完善问题解答,总结思路方法;知识综合,充实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11. 概念教学

1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内涵扩大时,则概念的外延就缩小;当概念的内涵缩小时,则概念的外延就扩大。内涵和外延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反变关系。

2 概念间的逻辑关系:相容关系(同一关系如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交叉关系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包含关系菱形四边形”)不相容关系(对立关系如“正数负数矛盾关系如“负数非负数

3 概念下定义的常见方式:属加种差定义法(被定义的概念=最邻近的属概念+种差,如“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解释外延定义法(不易揭示其内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描述性定义法(用简明清晰的语言描述,如“

4 数学概念获得的主要方式:概念形成(由学生发现)、概念同化(教师直接展示定义

12. 命题教学:整体性策略(旨在加强命题知识的横联系、准备性策略(教学实施之 前)、问题性策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情境化教学、过程性策略(暴露题产生于证明的“所以然”过程)、产生式策略(变式练习)

13. 推理教学

1 推理的结构:任何推理都是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

2 推理的形式:演绎推理(由一般到特殊;前提真结论真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得推理)归纳推理(由特殊到一般类比推理(由特殊到特殊

14. 问题解决教学

1 数学问题的设计原则:可行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应用性原则

2 纯粹数学问题解决:波利亚怎样解题表(分析题意;拟定计划;执行计划;验算所得到的解

3 非常规问题解决:建模分析(分析问题背景,寻找数学联系;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检验;交流和评价;推广

15.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第三章 教学技能

16. 教学设计

1 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在课堂教学工作进行之前,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研究课堂教学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安排的过程。

2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关系:

1 内容不同

教学设计的基本组成既包括教学过程,也包括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对学生需要的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定、教学资源的设计与使用以及学习效果评价等。侧重运用现代教学理论进行分析,不仅说明教什么、如何教,而且说明为什么这样教教案的基本组成教学过程,侧重教什么、如何教。

2 核心目的不同

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以及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目的;教案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

3 范围不同:

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3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

1 使课堂教学更规范、操作性更强

2 使课堂教学更科学

3 使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

4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 充分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2 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

3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 注重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5 辩证认识和处理教学中的多种关系

6 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的结构

5 数学教学设计的准备:

1 认真学习新课标,了解当前我国数学课程的目标要求

2 全面关注学生需求

3 认真研读数学教材和参考书,领悟编写意图

4 广泛涉猎数学教育的其他优秀资源,吸取他人精华,丰富自己的教学设计

5 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

6 教材分析

1 分析和处理教材是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和核心任务

2 整体系统的观念用教材

3 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

4 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7 学情分析

1 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

2 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

3 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

4 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

5 分析学习知识时可能要遇到的困难

8 制定合理教学目标的要求

1 反映学科特点,体现内容本质

2 要有计划性,可评价性

3 格式要规范,用词要考究

4 全面,不能“重知轻思重知轻情”

5 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记忆、理解、探究)

6 要实在具体,不浮华

9 教学反思

1 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个人经验

2 教学反思的步骤:截取课堂教学片段及其相关的教学设计;提炼反思的问题;个人撰写反思材料;集体讨论;个人再反思,并撰写反思论文

10 教学设计的撰写:

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掌握、应用);过程与方法(提高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规律、培养看问题的方法

2 学情分析

3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作用和地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难点分析

4 教学理念

5 教学策略

6 教学环境

7 教学过程

8 教学反思

17. 教学实施

1 课堂导入:直接导入法复习导入法、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趣味导入法、悬念导入法

2 课堂提问的原则:目的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充分思考性原则、及时评价性原则

3 课堂提问的类型:复习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归纳提问、比较提问、分析综合提问、评价提问

4 学生活动

1 学生活动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 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学生活动意义建构的组成部分

3 学生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理解

4 从总体上说,学生活动必须是思维活动

5 课堂结束技能的实施方法:练习法、比较法与归纳法、提问法和答疑法、呈上法和启下法、发散法和拓展法

6 结束技能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自然贴切,水到渠成;语言精练,紧扣中心;内外沟通,立疑开拓

18. 教学评价

1 数学教育评价的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心理环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效果

2 数学教育评价的功能:管理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激发功能、诊断功能

第四章 常用数学公式

一、 函数、导数

1. 函数的单调性

1 。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2 函数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 altImg='ebe42526114bbaf9644b2efceb9fe076.png' w='75' h='26' omath='f'x>0' class='_5'>则在该区间内为增函数x<0' class='_5'>则在该区间内函数

2. 函数的奇偶性(该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都有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都有是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

3. 函数在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在点处的导数x0' class='_5'>是曲线处的切线的斜率,相应的切线方程是x0x-x0' class='_5'>

4. 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0' class='_6'>C为常数);=axlna' class='_6'>

=nxn-1' class='_6'>);=ex' class='_6'>

=cosx' class='_6'>=-sinx' class='_6'>

=-arc cosx'=11-x2' class='_6'>

=-arc cotx'=11+x2' class='_6'>

=1x' class='_6'>=1xlna' class='_6'>

5. 导数的法则

=u'±v'' class='_6'>=u'v+uv'' class='_6'>=g'uu'' class='_6'>

6. 幂函数

性质

奇数,为奇

奇函数

奇数,偶数

为偶数,为奇

偶函数

第一象限图像

减函数

增函数

增函数

过定点

7. 求函数极值的方法:解方程x=0' class='_6'>x0=0' class='_6'>

1 如果在附近的左侧0' altImg='e6d2d866e2766a7cf749af06c078524b.png' w='83' h='27' omath='f'x0>0' class='_6'>,右侧x0<0' class='_6'>,则是极大值;

2 如果在附近的左侧x0<0' class='_6'>,右侧0' altImg='e6d2d866e2766a7cf749af06c078524b.png' w='83' h='27' omath='f'x0>0' class='_6'>,则是极小值;

8. 凹凸函数开区间存在二阶导数:

1 若对任意为下函数;

2 若对任意上凸函数;

二、 三角函数、三角变换、解三角形、向量

9.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0.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11. 和角与差角公式

(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的象限决,

12. 二倍角公式

13. 三角函数的周期

函数及函数为常数,且)的周期;函数为常数,且)的周期

14. 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

1 函数横坐标伸长)或缩短)到原来的,再向左(或向右平移单位最后纵坐标伸长缩短(原来的倍。

2 函数向左(或向右平移单位横坐标伸长)或缩短)到原来的,再最后纵坐标伸长缩短(原来的

15. 正弦定理

外接圆的半径

16. 余弦定理

;;

17. 三角形面积公式

18. ab的数量积(或内积

向量ab的夹角

19. 向量的坐标运算

1 ,则

2 ,则

3 ,则

20. 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

21.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三、 数列、集合命题

22.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的和的关系

(数列项的和为

23.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项和公式

24.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项和公式

25. 数列求和常见结论:

);

26. 个元素的集合,含有个子集,个真子集。

27. 命题:若;否命题;命题的否定:若

28. 全称量词即“所有全部可写作“存在量词又称特称量词,写作“

四、 不等式

29. 均值不等式

(当且仅当=b时取“=”号)

30. 柯西不等式

其中,当且仅当不等式取等号

31. Jensen不等式

32. 三角不等式

33. 指数不等式:

五、 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

34. 直线的方程

1 点斜式直线过点,且斜率为

2 斜截式: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3 两点式:直线过点

4 截距式:b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

5 一般式:其中A、B不同时为0

35. 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

2

36. 到直线的距离

37. 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其中分别为角的边所在直线的斜率,原角的大小

38. 圆的三种方程

1 圆的一般方程:

2 圆的标准方程:

3 圆的参数方程:

39. 两个圆的公共弦所在方程

40.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有三种:

相离相切相交弦长=;

其中

41.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图形、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

椭圆:离心率,准线参数方程是椭圆上的点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双曲线:离心率准线,渐近线方程是椭圆上的点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等于常数

抛物线:,焦点准线,焦半径,过抛物线焦点的弦长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准线的距离

42. 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

1 若双曲线方程为

2 若渐近线方程为双曲线可设为

3 若双曲线与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焦点轴上焦点轴上)

43. 斜率为的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于两点,则弦长公式为

44. 柱体锥体、球体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侧面积=表面积=体积=柱体的底面积,柱体的高);圆锥侧面积=表面积=体积=是锥体的底面积,是锥体的高);

球的半径则其体积其表面积

六、 空间几何

45. 平面方程

1 平面的法向量

2 一般式不全为0)

3 参数式:已知平面上一点以及平行于平面的两共线向量则有

46. 两平面间的关系:

1 (法向量共线但两平面不重合

2

3 的夹角

47. 直线方程

1 一般式交面式

2 参数式:

3 对称式标准式

48.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

1

2

3 的夹角

49. 曲面方程

1 单叶双曲面

2 双叶双曲面

3 椭圆抛物面:),时,曲面为旋转抛物面

4 双曲抛物面:

七、 概率统计

50. 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期望的计算

平均数

方差

标准差:

期望

51. 回归线方程

其中

52. 独立性检验:

53. 排列数、组合数

排列数公式:其中

组合数公式:其中

54. 二项式定理:

1

2

3 系数和

4 的绝对值与1相比很小且不大,有

55. 相对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56. 正态分布记为,其中期望方差曲线关于直线对称并在时取最大值。

57.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的性质:

1 期望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方差与标准差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稳定与波动、集中与离散的程度。

2 常数

3 常数

4

5 ;若服从几何分布,且,则

八、 复数

58. 复数的除法运算

59. 复数的模

60. 复数之间不能进行大小比较

61. 一元三次方程的三个根分别是,则有

1

2 ,其中

时,方程有一个实根,一对共轭复根

时,方程有个实根,其中有一个二重根

时,方程有不等根。

九、 极限与级数

62. 柯西收敛准则数列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于任意,存在整数,使 得当时,有

63. 极限的定义:对于任意,存在,有

64. ,有则有

65. 函数极限计算:

1 )其中各函数极限均存在

2 洛必达法则函数和满足下列条件:

1 其中

2 某去心邻域内两者均可导,且x≠0' class='_12'>

xg'x' class='_12'>

66.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如果函数满足在闭区间上连续;在开区间导;那 么在开区间内至少有一点使等式εb-a' class='_12'>成立

67. 正项级数敛散性判断:

1 比较判别法:大收敛推出小收敛,小发散推出大发散

2 比值与根值判别法:

3 级数比较收敛,当时发散

68. 交错级数的敛散性(莱布尼茨判别法设交错级数满足收敛,且其和余项

69. 幂级数收敛半径及收敛域:

设幂级数,则有

1 ,则其收敛半径为

2 判断处的敛散性

3 若该级数在处收敛,则其收敛域为;若该级数在处收敛,则其收敛域为;若该级数在收敛,则其收敛域为

一十、 矩阵、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

70. 矩阵的转置:

1 对于实矩阵若满足(为单位矩阵),则矩阵称为正交矩阵,其中的转置

2 方阵满足,则称为对称矩阵;方阵满足,则称对称矩阵,反对称矩阵对角线上的元素必为0;

3 转置的运算规律:

71. 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的维数=方程组系数矩阵的列数-系数矩阵的秩

72.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 给定矩阵若存在一个非零向量和实数,满足,则称为矩阵的特征值,为矩阵的属于特征的特征向量。

2 任意矩阵所有特征值的和等于该矩阵对角线元素之和;所有特征值的乘积等于该矩阵的行列式的值。

3 若同阶矩阵的特征值相同,则等价于

73. 非异矩阵阶矩阵的行列式不为零,即,则称为非奇异矩阵或满秩矩阵, 否则称为奇异矩阵或降秩矩阵

74. 相似、合同

1 相似非异矩阵,使得,则有相似于

2 相似的判断相同的特征值、迹(自左上到右下的对角线的和、行列式的值相同

3 合同非异矩阵,使得,则有合同

4 合同的判断正、负特征值的个数相等

75. 线性空间

1 柯西布涅科夫斯基不等式:是欧式空间,,则,当且仅当线性相关,等号才成立

2 本身都是子空间,称之为的平凡子空间,而其他子空间称为非平凡子空间

3 是线性空间的两个子空间

76. 施密特正交化法

欧式空间的任一组基

即为的一组标准正交基。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