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2017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卷(含详细答案)

2017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卷(含详细答案)

时间:2018-12-26 01:44:44    下载该word文档

绝密★启用前

山西省2017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I卷 选择题(共30分)

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

1.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凝聚血缘、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这一寓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中国的汉字构型独特,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书法艺术创造了条件。根据下面图片提示的相关信息,书法成为一门艺术的原因有 (  )

1 商甲骨文

2 秦小篆

3 居延汉简

4 西汉纸本地图

5《兰亭集序》

①汉字的演变与成熟

②历史统治者的推崇

③造纸术的发明

④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1)全国总人口为59 873 305人,而山西人口已达到4 103 450人。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便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明政府在移民同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这无疑让外迁的山西人更快地投入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从这段话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  )

A.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

B.明朝政府从山西移民的原因

C.政府的优惠政策调动移民积极性

D.山西移民对迁入地经济做出贡献

4.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  )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C.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D.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5.为下表中的历史人物找到准确的对应项,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  )

历史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

东北抗日

历史人物

洪秀全

李鸿章

康有为

杨靖宇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武昌起义 D.北伐战争

6.18626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  )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7.山西现有红色遗址600多处,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不同时期发生在我省的重大历史事件。右图是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去参观太原解放纪念馆时拍摄的照片及批注说明。据此判断,与太原解放的背景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

A.百团大战,主动出击

B.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

C.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8.1984年刚上任青岛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 (  )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

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

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

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小丽同学查阅建国以来我国军队建设的相关资料后,制作了下面的大事年表。据此,她对军队建设所起的作用得出了如下结论,其中理解有误的是 (  )

19494月,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宣告成立

194911月,空军司令部成立,标志着人民空军正式诞生

19546月,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潜艇部队成立

19587月,人民解放军第一支地地导弹部队成立

19667月,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正式成立

……

1996年,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及战略导弹部队在台湾海峡进行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次联合实弹演习

2016年,中国空军出动“轰6K”飞机赴南海战斗巡航

A.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的能力

B.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维护国家统一铸起钢铁长城

C.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

D.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的军事指挥人才队伍正逐渐形成

10.“它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受权利,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文中的“它”指的是 (  )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拜占庭的《查士丁尼法典》

C.斯巴达的贵族政治

D.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11.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都反对封建制度的黑暗

B.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12.阅读下面《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蒸汽机的作用是 (  )

①用机械力取代了自然力,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②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③为汽船、火车的发明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④确立起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格局

⑤出现了机器化大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⑤

13.近现代以来,美日关系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变化过程。对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美日关系,解读正确的是 (  )

1 佩里率舰队抵达日本

2 日本赴欧美参光团出港

A.日本遭受美国侵略后,学习西方进行改革

B.日本为打破华盛顿体系,偷袭美国珍珠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迅速崛起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加紧对日本进行技术输出

14.1941622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说:“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下,都已经黯然失色了……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支持。”丘吉尔所说的“眼前展现的情景”是 (  )

A.苏德战争爆发

B.决战斯大林格勒

C.诺曼底登陆

D.苏联红军进攻柏林

15.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召开主题研讨会,下面是四名同学的发言。从他们的发言中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  )

小明:罪恶的黑奴贸易造成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经济社会倒退

小红:非洲版图上各国疆界以直线居多,是殖民主义留下的烙印

小王:二战后印巴分治遗留下的克什米尔问题,成为印巴冲突不断的历史根源

小凯:巴拿马运河战略地位重要,但运河主权直到1999年才被巴拿马政府收回

A.国家独立于统一 B.殖民主义的恶果

C.领土主权与疆域 D.地区冲突的加剧

II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16.运用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地图中近现代的两次开放,分别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图一 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图二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2)根据下面年代尺上的信息,分别写出与“创建军队”和“转折会议”相对应历史事件的名称,并归纳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历程的共同特点。(3分)

3)从下面关键词中任选一个,简述它与年代尺上相关历史事件的联系。(2分)

马克思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 苏联两个五年计划

4)历史事件包含原因、现象、影响等诸多基本要素。阅读下表中的历史叙述,判断其分别属于哪种要素。(3分)

历史事件

历史叙述

要素

新经济政策

美国人哈默在苏俄租办的文具店里,不光有上等的铅笔、钢笔、笔记本、图画纸和画图工具盒,还有花花绿绿的彩带,形状各异的橡皮,甚至还有美国好莱坞的明星照片

罗斯福新政

19291024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口激增。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改革开放

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连年丰收;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缩影。短短几年时间,就由边陲小镇变成了一个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建立法治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材料二 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它明确规定成年法国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体现了在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受侵犯;否定了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原则。在拿破仑帝国时期,曾经强迫在法国占领下的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此法典。

材料三 1861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农奴制改革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或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

——材料二、三摘编自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 中国近代民主法制简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推翻封建帝制后,1912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民主革命胜利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了《共同纲领》,确定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法制建设步伐加快,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此后,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材料一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材料二中《拿破仑法典》体现了怎样的立法原则?法典在欧洲的推行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19世纪60年代美、俄两国颁布的法律是如何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2分)

4)根据材料四给出的示例,在空白处撰写简要说明。(2分)

5)综上所述,并结合身边的事例,谈谈你对“法治”的理解。(2分)

18.经济格局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政治格局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代中叶到五代十国,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北方民众多次大规模地向南迁徙,既给南方带来一定的人口压力,也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告完成。

——摘自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185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其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从而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旧有的世界经济体系,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使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为后盾,战后确立了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对国际政治拥有巨大影响力。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美苏冷战终结,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改变,正曲折地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材料三、四均摘自高中历史教科书

1)材料一中,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几个阶段?指出其南移的原因。(2分)

2)材料二中:“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英国是如何“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的。(3分)

3)根据材料三,简述二战后美国“对国际政治拥有巨大影响力”的表现。(3分)

4)综上所述,归纳推动经济、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共同因素。(2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19.“和谐”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发展愿景。某班同学以“和谐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一期板报,并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任务一 【搜集名言——汲取思想智慧】(2分)

1)阅读同学们搜集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名言,请你任选其中两位,分别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

●“人法地,地法天,天发道,道法自然”

——老子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任务二 【赏析名画——见证民族团结】(3分)

2)下面名画分别反映出中央政府在处理与西藏地区民族关系时采取了什么方式?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步辇图》

《顺治会晤五世达赖图》

任务三 【对比事件——感悟 (2分)

3)完成下表中①处内容的填写。通过比较后,请你为本栏目提炼一个恰当的主题词。(填写在②处)

历史事件

背景

结果

结果的落实

西安事变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和平解决

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分)

重庆谈判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

签订《双十协定》

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挑起内战

任务四 【解读史实——体验和而不同】(4分)

4)“求大同,存小异”对和平发展意义重大,请从下列史实中任选两个加以说明。

万隆会议 《联合国宣言》 欧洲联盟

任务五 【联系现实——构建和谐社会】4分)

5右边是同学们围绕“科技与生活”开展问卷调查后,整理出的百姓关注的生活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

6)完成板报任务后,谈谈“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2分)



2017年西省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历史答案解析

I

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西周的分封制主要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权威和财产的继承权,有凝聚血缘的寓意,故选B。禅让制是一种推荐继承制,郡县制下的官员是由皇帝任命的,科举制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它们与血缘都没有直接关联。

2.【答案】B

【解析】抓住根据下面图片提示的相关信息的要求是解题的关键。图1、图2、图3、图5反映了汉字从甲骨文到小篆,再到隶书、行书的演变与成熟。图4则反映了造纸术的发明。而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在图片提示信息中并未直接反映。故选B。

3.【答案】A

【解析】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便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体现了明朝政府从山西移民的原因。明政府在移民同时,给予外迁之人关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这无疑让外迁的山西人更快地投入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说明了两层意思:一是政府的优惠政策调动移民积极性,二是山西移民对迁地经济作出贡献。而材料中没有说明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故选A。

4.【答案】D

【解析】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抗击外来侵略,不属于对外友好交往。故选D。

5.【答案】B

【解析】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故选B项。

6.【答案】C

【解析】题中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涉及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比较丰富的新式商品,这反映了近代随着列强的侵,大量新式商品传中国,人们的物质生活时尚发生了变化。故选C。材料未提及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和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材料中虽提到《上海新报》,但无法说明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故A、B、D排除。

7.【答案】C

【解析】图片下方批注,太原解放的时间是1949年4月24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太原解放的背景直接相关的事件是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胜利,南京解放。A项发生在1940年;B项发生在1947年;D项发生在19501953年。故选C项。

8.【答案】D

【解析】题干给出的时间是1984年,在国有企业改革(1985年开始)之前。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充分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端。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员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符合题意。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是在1985年国有企业改革后才出现的情景,排除本题选D项。

9.【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涉及的高科技军种的成立及军事演习表明中国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能力提高,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维护国家统一铸起钢铁长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证,但材料未提及军事指挥人才队伍的信息,故选D。

10.【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受权利,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故选A。

11.【答案】B

【解析】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它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当时没有涉及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的内容;而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反对封建专制,维护民主共和,所以B项不是二者的相同点。

12.【答案】C

【解析】依据《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蒸汽机的应用使蒸汽动力逐渐取代人力、水力、风力等自然力,人类进了蒸汽时代;蒸汽机运用到交通运输领域,为汽船和火车的发明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蒸汽机运用到生产部门,促进了机器化大生产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正确。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在图中没有体现,排除;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也在图中没有体现,排除。本题选C

13.【答案】A

【解析】图一反映的是1853年美国侵略日本的黑船事件,它打开了日本的大门,使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图二反映的是为了摆脱危机,日本决定学习西方,派参观团赴欧美学习,并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C、D三项与图片传达的信息无关,故选A项。题中的关键信息是1941年6月22日

14.【答案】A

【解析】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英、俄面临着同样的敌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丘吉尔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支持。故选A。

15.【答案】B

【解析】题中四名同学的发言涉及黑奴贸易”“殖民主义”“印巴分治、巴拿马运河主权等,这些都属于西方列强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侵略及其导致的问题这一范畴,据此可判断该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的主题是殖民主义的恶果。故选B。

二、简答题

16.【答案】(1)图一: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图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随着经济特区的设立,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2)创建军队:南昌起义;或秋收起义。转折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共同特点:从具体国情出发,把马列主义的先进理论和中国革命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3)示例: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南昌起义(或秋收起义)效仿俄国十月革命进行中心城市武装暴动;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效仿苏联两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4)从上到下依次是现象、原因、影响。

【解析】(1)第一次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围绕鸦片战争对我国经济方面的影响回答即可;第二次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围绕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措施及成果作答即可。

(2)第一小问,把年代尺上的时间和事件特点结合在一起,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回顾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可知二者都遵循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国情出发,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据此归纳特点。

(3)给出的关键词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它们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联系即可。

(4)是对历史叙述和历史事件之间关系的判断,仔细阅读历史叙述的内容进行判断即可。

三、材料解析题

17.【答案】(1)韩非子的思想主张被秦始皇采纳,成为秦朝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等。

(2)原则:公民平等;或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或自由和平等。作用: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美国:政府通过颁布法律,废除了奴隶制,保障了人民获得土地的权利,使北方政府在战争中取胜,维护了国家统,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俄国:通过颁布法律,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国内市场,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为了适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需要,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并保障了国家性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政府要做到依法治国,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彰显法律公平、正义,如反腐倡廉,加大监督检察的力度等;公民要树立法律意识,维护社会秩序,如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环境保护法》等;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等。

【解析】(1)结合韩非子的思想主张(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归纳其对后世的影响。

(2)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法典的内容(否定了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原则)以及颁布法典的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分析其作用。

(3)要说清楚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与发展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可从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提供必要条件(资金、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分析归纳答案。

(4)结合所学说明1954年宪法的颁布过程及意义即可。

(5)属于开放性设问,从政府、公民两方面总结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18.【答案】(1)三个阶段。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2)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民主政体,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拥有最广阔的海外市场;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等。

(3)二战后,美国确立了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影响举足轻重;提出杜鲁门主义,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第三次科技革命居于领先地位,占据全球广阔市场;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并扶植日本,壮大了资本主义阵营;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北约的成立,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拥有核武器等先进装备,在世界许多地区驻军;等。

(4)因素:战争的影响;科技的推动;大国实力的消长;国家利益的驱动;地区局势的变化;等。

【解析】

(1)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寻找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第一小问,从公元1500年”“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可以判断出其标志性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第二小问,1850年,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据此,从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方面分析英国的优势即可。

(3)结合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史实,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角度分析其对国际政治拥有巨大影响力的表现即可。

(4)通过分析四则材料,归纳推动经济、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共同因素。

四、探究题

19.【答案】(1)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孔子: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墨子: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孟子:主张为政以德,以民为本。

(2和亲 册封 元朝设置宣政院

(3)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合则两利;民族大义:责任担当;国共关系;等。

(4)示例1:万隆会议:针对会前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总理指出,亚非国家不应陷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示例2:《联合国家宣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战的战火不断扩大,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面对共同的敌人,26个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形成反法西斯同盟,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示例3:欧洲联盟:二战后,西欧国家为振兴经济,并在美苏两极对抗中维护自己的国际地位,摈弃前嫌走上了联合之路,成立了欧共体。此后,组织规模逐渐扩大,逐步向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到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5)积极: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科技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科技推动经济发展转型;等。消极:科技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短缺等问题。

(6)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谐的国际关系是和平与发展的前提;民族团结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保障;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有利于维护全民族共同利益;等。

【解析】(1)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回顾所学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第一幅画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由此可知这是和亲,第二幅画《顺治会晤五世达赖图》体现的是册封;第二小问,西藏正式纳中国版图的标志性事件是元朝设置宣政院。

(3)第一小问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影响;第二小问是开放性问题,角度多样,可以从国共关系、民族大义等角度概括,符合题意即可。

(4)结合所学知识选取相关事件,简要阐述事件发生的背景、意义,要注意讲清怎样求大同,存小异,注意表述通顺、完整。

(5)微信朋友圈点赞”“淘宝双十一购物节成交额屡创新高说明了科技的积极作用,汽车单双号限行”“山西政府限制煤炭产能,支持清洁能源的发展说明了科技的消极作用。

(6)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角度作答,也可以从国家关系、民族关系等角度作答,符合题意即可。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