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09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09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时间:2019-04-17 17:02:57    下载该word文档

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1概况

1.1规划背景

1.1.1金山区行政体系的调整

2004年初金山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完成了《金山城镇体系结构和产业布局规划》,将金山区域城镇体系结构划分为新城(含三个街道)——镇(含己撤并镇的原镇区)——农民居住点(含中心村和规划农民居住点)三个层次,并对金山区域内现有的城镇进行撤并。原枫泾镇与原兴塔镇在此次规划后合并为新的枫泾镇,成为金山区九镇之一。

200410月《金山区区域规划纲要(2004-2020)》编制完成,并报批通过。

2005年初,新的枫泾镇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为更直接地指导城镇开发和建设活动,在此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枫泾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1.2枫泾地区进入快速建设时期

枫泾镇是上海重点建设的中心城镇之一,近年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速度加快。2003年,实现国内国民生产总值13.5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6.5%73.2%20.3%。财政收入为2.90亿元,比上年增长45%。工农业总产值59.1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6亿元,工业总产值57.5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服装机械制造业、纺织服装、印染业及汽车摩托车配套制造业等主导产品。食品加工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建材业、化工化纤、卫生洁具等初具规模,枫泾镇的经济已跳跃式地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也迅速展开,但是镇区内的开发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协调和管理,因而急需编制全镇的控制性规划以指导当地的建设开发。

1.2区位条件和镇域概况

1.2.1区位分析

枫泾镇地处上海市西南隅,金山区西北角,为沪浙五县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嘉善区、平湖区)十乡(镇)交界之地。距市中心(人民广场)80km,南距杭州湾35km,东距老县城朱泾镇14km,西距浙江省嘉兴市27km,北距青浦区城区30km,东北距松江区城区26km

枫泾镇是上海的西大门,位于上海与浙江交界地区,是沪杭交通轴线上的重要节点,是金山区的重要产业区和旅游区。

1.2.2镇域概况

枫泾镇是商业重镇,历史上一直是江、浙、沪往来通道,为邻近五县物资集散中心。清末民国初,沪杭铁路在枫泾设站,民国期间公路贯通以后,枫泾镇的苗猪、耕牛及米、麦业贸易市场,更加繁荣。

枫泾镇为江南水乡集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又因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莲花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

枫泾镇全镇目前设1个社区、23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全镇6.78万人,其中镇区总人口2.45万人。枫泾镇镇域总面积91.67km2,是上海市郊区最大镇之一。

1.3规划区域现状分析

1.3.1规划区域范围

本次规划区域范围包括枫泾镇镇区和兴塔社区,枫泾镇区范围北临枫兰路,南至亭枫公路(320国道),东靠沪杭铁路,西邻泾纳路。兴塔社区北临规划八路,南至亭枫公路(320国道),东靠成毛路,西邻兴寒路。规划总用地范围约10.08km2

1.3.2土地使用现状

规划区域内土地使用分布现状特征为现状各功能城镇用地较为分散,各片区之间开发建设自成体系,枫泾老镇区和兴塔社区内老街部分建筑密集;新枫泾片区除在枫阳路北侧一带进行了一定的开发建设外,现状用地多为农田和零星的农村居民点;上海国际服装机械城片区北部已成片开发并初具规模,南部则以农田和农村居民点为主。

居民点及城镇建设用地占规划总用地的54%左右,其他用地占总用地的46%左右。

1.3.1枫泾镇区现状用地一览表

规划区域内现状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枫泾老镇区和兴塔社区,主要为村民自建住宅,同时有一部分近年开发建设的多、高层城镇住宅。村民自建住宅中大部分为三类住宅,建筑质量一般。

1.3.3建筑现状

规划区域内建筑现状较复杂。枫泾老镇区内以传统民居为主,多数建筑建成年代较早,建筑物密集,基础设施配套不全,其间又新建有近几年的住宅。政府已经对枫泾古镇北部的民居进行了维护修整,目前其江南水乡的风貌环境已经初具雏形。

新枫泾片区则以农民自建住宅为主,其小部分地块内进行了开发建设,新建部分以住宅为主。国际服装机械城片区内则以新建的商业市场与工业建筑为主。兴塔社区内西南的老街部分以近年建设的民居为主,建筑物密集,基础设施配套不全。在兴塔社区的东部地块,已经完成了四个低密度农民动迁小区的建设。

1.3.4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枫泾镇区内现有中学两所,占地7.8hm2,建筑面积20500m2。小学一所,占地2.2hm2,建筑面积6400m2。幼儿园3所,占地0.65hm2。医院有金山区中心医院枫泾分院一家,占地2.05hm2,建筑面积15830m2。枫围卫生院一所,占地0.35hm2。影剧院一家,占地0.35hm2。敬老院一所,占地0.83hm2,建筑面积2485m2。金山众仁护理院一家,占地5.06hm2,建筑面积16000m2。农贸市场个,占地0.71hm2

兴塔社区内现有中学一所,占地3.67hm2,建筑面积7350m2。小学一所,占地2.68 hm2,建筑面积9315m2。幼儿园一所,占地1.76hm2。卫生院一所,占地0.41hm2。农贸市场一个,占地1.10hm2

1.3.5市政设施现状

枫泾镇区现有电信支局一所,占地0.29hm2。泾纳路和枫翠路交叉口东南角有35kV枫阳变电站,占地0.50hm2。液化气站座,占地1.81hm2。地面水厂一座,占地1.39hm2。在镇区东北角有污水处理厂一座。停车场一个,占地0.91hm2

兴塔社区现有电信支局一所,占地0.28hm235kV变电站一座占地1.00hm2。地面水厂一座,占地0.27hm2。加油站一座,占地0.67hm2

1.3.6自然条件现状

1.3.6.1气候气象

枫泾镇属亚热带季风盛行地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春季:4月上旬至6月中旬,冷暖变化大。时有低温和连绵阴雨。夏季:6月中旬至9月中旬,气温高,热量足,降雨量多,初夏有梅雨,季末多台风暴雨。秋季:9月下旬至11月中旬,时间短,日温差大,初秋多阴雨,季末有霜。冬季: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时间长,气温低,降水少,光照时间短,多阴冷天气,时有冰霜。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显著,冬季下半段时期干旱少雨,夏季下半段时期湿热多雨。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春、秋三季。年平均降水量为1146.7mm

1.3.6.2水文地质

枫泾镇内土地平坦,地势南高北低,地面高程为2.2m4.2m(吴淞基点)。北部地区绝大部分属低洼田,一般地面高程在3.5m,东部地面高程在3.2m3.6m,南部地势较高,绝大部分在3.5m以上,小部分在4m以上。

1.3.6.3自然灾害

枫泾镇的自然灾害以水灾为重。其地势低洼,遇台风、暴雨、浙江客水的下泄和黄浦江高潮的顶托,极易造成泄洪不畅,河水上涨。

2规划设计总则

2.1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 146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建设部分)》(建 [2000]17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建 [2000]202号)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 97-2003);

《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2003);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沪府[2003]12号令);

《上海市郊区城镇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细则》(沪府[2002]79号令);

上海市城市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沪府[2002]119号令);

上海市《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DGJ08-55-2002);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规范》(DGJ08-105-2003);

《关于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管理的意见》(沪规划20051124);

与城市规划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和条例;

《金山区区域规划纲要(2004-2020)》;

《上海金山枫泾镇总体规划(2004-2020)》;

《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新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4-2014)》;

枫泾镇其他已批的相关规划;

枫泾镇正在编制的相关规划,包括《枫泾古镇保护规划》、《中大街街景整治方案》、《古镇主入口景观设计》等;

《上海金山枫泾镇控制性详细规划(2005-2020)(初稿)会议纪要》(枫泾镇政府200666)(见附件一);

《关于枫泾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建议函》(沪新枫[2006]30号文2006522)(见附件二);

《关于枫泾镇轻轨线路走向与站址比选的初步意见的复函》(金建交委2006529)(见附件三);

《关于枫泾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意见》(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规划处20061019日)(见附件

《关于〈枫泾镇控制性详细规划(送审稿)〉的修改意见》(金山区城市规划管理局规划科20061229日)(见附件);

金山区城市规划管理局对枫泾镇道路红线的疏理成果

枫泾镇政府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以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2.2规划期限

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期限为2005年~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5年~2010年,远期为2010年~2020年。

2.3规划定位

枫泾是上海西南门户,金山西部工业重镇和综合中心,历史文化名镇、国际大都市郊区现代化特色城镇。主导产业为纺织、服装、机械及汽车制造,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旅游及现代服务业。

2.4规划目标

门户——开放:加强中心镇的集聚辐射功能;

多元——活力:新城市风貌、传统水乡古镇和商贸城三区整合联动;

超越——创新:提升城镇旅游文化功能,建设具有吸引力的居住环境,景观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城镇。

2.5规划原则

整体性:不同片区的用地功能布局应从整体性角度出发进行考虑,兼顾用地的出让和分期建设,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协调性:布局结构充分考虑居住用地与绿化开放空间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协调发展,创造理想的和谐生活居住环境;

持续性:本着规划的继承精神,集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以人为本,创造安宁、方便、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动态性:考虑分期建设,规划具备一定的弹性与应变性,可以根据建设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特色性:充分发掘枫泾镇的自然生态特色、社会历史文化特色以及北美风貌区的建设,并在规划中加以利用,塑造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城镇。创造高起点的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城镇建设等各个方面产生吸引力,推进城镇全面协调发展。

2.6规划策略

形态开发与功能开发统一——建立同步、同时、同效的城镇开发意识;

合理规模尺度与地域开发模式统一——以多元统一的规划手法,创造一个功能齐全、可持续发展的、具有高水平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新镇区;

地块利益与整体公平原则统一——在考虑各种开发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整体的保护与建设公共绿地、开放空间、自然水系、绿地系统等,为公众提供休闲与健康的场所,并使人的居住环境贴近自然;

规划目标与可操作性的规范细则统一——通过建立控制指标体系,为创造良好镇区形态,形成灵活的的奖励制度及地块兼容性;

社会安全与规划区域安全相统一——建立与枫泾镇开放空间体系相结合的综合防灾系统。

2.7规划规模

2.7.1人口规模

依据枫泾镇总体规划,确定规划区域内人口规模为9万人,其中枫泾镇区6.00万人(新枫泾片区3.15万人、枫泾老镇2.85万人),兴塔社区3.05万人。

2.7.2用地规模

本次控规规划总用地为10.08km2总城镇建设用地为9.41km2其中枫泾镇区6.63km2(新枫泾片区2.52km2、枫泾老镇1.84km2、上海国际服装机械城2.27km2),兴塔社区2.78km2

3空间布局和土地使用

3.1空间布局的原则

3.1.1集约化的土地开发

枫泾镇开发存在分散发展、外延扩张的问题,通过加强对枫泾镇区开发过程的控制与引导,形成紧凑的空间形态,将土地开发与城市交通系统和景观系统紧密结合,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

3.1.2塑造整体城镇景观

通过景观轴线和中心区整合镇区整体形象,注重建筑空间和开敞空间的尺度,以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为居民提供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3.1.3开敞空间的可达性

规划中强调带状的开敞空间系统,在整个城市空间网络中发挥景观组织的作用。通过带状的开敞空间有效组织城市各功能区,提高开敞空间的可达性和沿线土地开发的价值。这种带状的开敞空间系统需要在建设中进行控制。

3.1.4社会生活的合理组织

规划体现公共服务设施在社会生活组织中的作用,通过服务中心的功能组织增强城市生活氛围,并与绿地系统和步行系统相结合,形成充满活力和魅力的生活环境。

3.2对总体规划的几点调整

3.2.1增加沪杭磁悬浮线

依据镇政府规划办和金山区规划局提供的资料,规划在枫泾两镇区之间、沪杭高速公路以东,平行于沪杭高速公路建设沪杭磁悬浮线路,如图所示。

3.2.2轻轨线路和站点的调整

3.2.2.1方案一:北线方案(原总规方案)

优点:

轨道交通站点位于城镇核心区边缘,符合轨道交通站点设置的一般原则;

促进新区开发,从长远角度提升未来新枫泾城镇中心功能;

现状建设较少,沿线已预留控制用地;

对城区公共交通组织比较有利。

缺点:

与近期开发用地变更有一定冲突(原站点用地变更为行政办公用地);

核心区和站点整体设计是有利的,但新枫泾核心区处于启动阶段,与轨道交通建设存在时间差,近期对核心区开发直接带动作用不明显,而且要预留用地;

对老镇区的服务半径较大。

3.2.2.2方案二:东线方案

优点:

位于城镇边缘,对城区内部道路组织干扰较小,环境影响较小;

对新枫泾城镇空间向北拓展无影响;

与原有铁路站点相结合,有利于内外交通衔接。

缺点:

与金山区域规划纲要和枫泾城镇总体规划不一致,轨道交通线路和战场用地目前无预留,有一定的拆迁量(占用现有火车站用地,与铁路部门协调);还将带来周边用地性质的相应调整;

与城镇中心和服装机械城有一定距离,服务半径较大(分别以500m800m为半径,可以看出站点核心服务区主要为公园和城镇一般居住地区);

作为终点站,车辆段用地缺乏,不利于所需站场用地的安排(可能需要向北扩展到松江区用地,需要进一步的区域协调)。

3.2.2.3比选结果

依据金山区城市规划管理局和金山交通和建设委员会批复的意见(见附件三),本控规采用方案二安排轻轨站点。

3.2.3用地的规划调整

本控制性详细规划原则上以上一轮总体规划对原枫泾镇区的规划设计为基础,以用地整合和细分为主。由于新枫泾片区的用地具有相对独立性,规划已有建设或已批未建用地根据现状进行调整;新建用地原则上依照《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新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42014)》进行控制;部分新建用地根据具体情况与新枫泾公司和镇政府多次进行方案研究讨论后,按照《关于枫泾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建议函》(沪新枫[2006]30号文)(见附件二)和《上海金山枫泾镇控制性详细规划(20052020)(初稿)会议纪要》(枫泾镇政府)(见附件一)进行规划控制。新枫泾核心区单独控制,用地性质划分至中类,留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便大规模、整体性地进行开发。枫泾老镇片区则主要补充了对新建和新批用地的现状调查,细化了对枫泾古镇区的建筑情况的摸底调查,以便对古镇的风貌保护进行规划控制。上海国际服装机械城片区除了补充新建新批项目以外,未作显著的调整。主要的用地划分至中类,留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便大规模、整体性地进行开发。兴塔社区主要的用地调整是对新建的农民动迁小区进行了补充调查,并依据现状最新的建设情况调整了部分道路。

本轮调整(20071月)则主要依据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规划处《关于枫泾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意见》(见附件四)和金山区城市规划管理局规划科《关于〈枫泾镇控制性详细规划(送审稿)〉的修改意见》(见附件五),结合枫泾新建设实施情况最近金山区城市规划管理局对枫泾镇道路红线的疏理成果,并采纳编制中的《枫泾古镇保护规划》、《中大街街景整治方案》、《古镇主入口景观设计》中合理部分,力求使它们保持一致,以有利于今后项目实施。因属枫泾古镇保护区范围内地块特殊性,本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其所规定的有关技术经济指标仅作参考,具体实施由古镇保护规划编制单位编制的《枫泾古镇保护规划》中的规定执行,特此说明。

3.3空间布局结构

本次规划范围为枫泾镇区与兴塔社区两块相对独立的片区,枫泾镇区形成三区联动、中心渗透、多元整合的格局,而兴塔片区则形成双空间格局。

3.3.1枫泾镇区空间布局结构

通过对枫泾镇总体规划进行研究,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枫泾镇总体功能形态布局的定义进行了深入挖掘,并将布局概念深化为三区联动、中心渗透、多元整合

三区联动——新枫泾片区:反映北美风情的镇区,

枫泾老镇片区:反映枫泾地方特色的旅游和生活区,

服装机械城:商贸产业区;

中心渗透——以新枫泾片区为主的新镇风貌中心、以枫泾老镇区为主的旅游服务中心和以服装机械城为主的商贸产业中心功能互补,互相渗透,以强化中心镇的集聚辐射功能;

多元整合——新枫泾片区以北美休闲生活风情为主、枫泾老镇区以传统水乡雅致风情为主和服装机械城以商贸风情为主,规划对多元要素进行整合,使传统与现代、协作与竞争、人文与生态在此和谐共存。

3.3.2兴塔社区空间布局结构

兴塔社区的概念布局为双空间格局:

公共服务字骨架——以横向以规划二路和新金山路、纵向以白象路和新兴路构成兴塔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骨架,其中规划二路形成商贸服务带,新金山路依托原来的镇区道路形成社区服务带,白象路形成社区服务带,新兴路形成政务服务带,并在核心部分形成社区的生活服务中心;

景观游憩字骨架——横向以面杖港和北侧规划河道、纵向以庄官塘和东侧规划河道构成兴塔社区的景观游憩骨架,并在交点形成社区的生活服务中心。

3.4土地使用规划

本次规划范围内共划分为四个主要功能区,新枫泾片区为北美风貌区,枫泾老镇区主要为历史风貌保护区,上海国际服装机械城片区为商贸产业区,兴塔社区是以居住和产业相混合的片区。

3.4.1枫泾镇区规划用地平衡表

规划区域规划坚持集中紧凑、统一配套、建成一片完善一片的原则进行居住区的建设,以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为组织结构模式。规划新枫泾片区以新建多低层现代北美风格住宅为主,枫泾老镇以整修传统民居、保持水乡风貌为主,兴塔社区则以新建多低层现代住宅为主。规划区域内住宅建设在保证居住环境质量和日照、采光、通风等条件下注意节约用地。规划确定多低层住宅的日照间距为1:1.2

3.4.2 枫泾镇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用地平衡指标控制表

规划区域内工业用地较分散,且规模均较小。规划结合兴塔社区和金山西部工业园区,对老镇区内的工业用地进行调整,形成较为集中的工业用地布局。同时对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将其全部转移到规划区域以外。

4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枫泾镇区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分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系统两级,其中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系统主要包括《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所界定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C类)所涉及的服务设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DGJ08-55-2002)中所划分的行政管理设施、文化活动设施、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基础教育设施、社会福利设施、治安设施和其他社区服务设施等。

4.1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系统

现状规划区域内公共服务设施存在配套不全、用地不足的问题。规划充分考虑枫泾镇区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特点,在规划枫泾镇区形成三个公共中心整合的系统,以新枫泾片区为主的新镇风貌中心、以枫泾老镇区为主的旅游服务中心和以服装机械城为主的商贸产业中心功能互补,互相渗透,共同形成服务核心区。中心之间以商业、文化、体育、医疗、教育设施等聚合而成的纽带相衔接,以突出展现其现代、传统和商贸的多元城镇风貌。

兴塔社区则依托双“井”字结构形成公共服务设施带,并在节点处放大设置公园等开放空间。

4.1.1枫泾镇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控制表

4.2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枫泾镇区扩建原金山区枫围中学,在校园西路和新街的东南地块新建民办中学以满足需求;完善枫围中心小学设施配套,并在白牛路和枫美路以西北地块新建新枫泾小学;完善枫泾老镇区2个幼儿园的配套设施,并在新枫泾新建3个幼儿园(其中2个为居住区地块配建设施),以满足新增人口的需求。兴塔社区保留扩建原兴塔中学;在新址新建兴塔中心小学;并将原兴塔中心小学改建为兴塔幼儿园,在居住地块配套建设2个幼儿园。并按照居住区配套服务设施的要求配置农贸市场、社区中心、居委会、机动车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地块规划中应考虑居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需求,统筹安排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电力开闭所、电信设备间等设施。其他未明确的内容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局部调整版)和《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沪府[2003]12号令)执行。

4.2.1枫泾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建表
4.2.2枫泾镇居住小区和居住街坊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控制表

备注:为应配建的项目;为宜设置的项目

5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区域内现状道路尚未形成完整的交通网络,许多道路尚处于施工建设阶段。由于分片区管理,造成各规划片区路网相互衔接欠妥,现状无足够广场和社会停车场。

规划将对镇区路网进行整合,建设以方格+环路为骨架的道路网系统,并在各交通要口设置广场和机动车社会停车场。广场的建设需要重视雕塑等建筑小品以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的同步完善。机动车社会停车场则分布在规划区域内各片的人流集中区域,且与主要交通干道相衔接,在不影响城市正常的交通秩序的情况下,保证车辆的快速而便捷的存取。

5.1路网系统

5.1.1规划原则

镇区的道路网结构及道路选线主要建立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不仅顺畅接周边道路,而且还从城市设计角度考虑新区的空间构图与空间序列的形成。路网结构以方格网为主,并辅以环路,宽直畅通,在强调系统性的同时,充分结合现状水系,在肌理上继承水网地区的空间特色,适当采取自由线形,以增加镇区景观的丰富性。

规划在进行路网定位时,尊重规划区域现状道路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充分利用现状和在建道路规划组织路网;并结合区外的主要道路的走向和规划区域交通的主导方向来确定线路走向,将总体规划所确定的该区道路网结合具体地形条件和用地布局加以调整。所有道路控制点的规划坐标和标高均根据地形和现状条件综合确定。

5.1.2路网系统

根据总体规划,枫泾镇区外围形成枫兰路——泾宾路——泾路——枫润路——泾纳路环路,并由朱枫公路和亭枫公路(320国道)组织过境交通。枫美路、枫湾路联系与金山西部工业园区的交通,枫阳路联系与西部农民聚居点的交通。兴塔社区则形成规划八路——成毛路——亭枫公路(320国道)——兴寒路环路,并通过规划三路、新兴路和兴寒路联系金山西部工业园区。

枫泾镇区内部则形成两横三纵的主干体系,两横是交通性主干道枫美路和枫阳路,三纵是交通性主干道泾标路、朱枫公路和白牛路。兴塔社区内部则形成字形主干体系,即新兴路和规划二路。

5.1.3道路等级和断面

根据规划区域规模来确定道路的等级,城镇道路分为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个等级:

快速干道——满足规划区域主要对外及跨规划区域过境交通的需求,在中心的交通中起的作用,同时快速、便捷的联系规划区域的各功能片区。

主干道——主要起的作用,在规划区域内将各个功能片区连通,是各个功能片区主要交通性联系道路。

次主干道——成网格形,主要为区内的局部地方交通服务,是各功能地块的集散道路,其布局主要根据功能片区的布局要求而设置。

支路——是生活性的主要联系道路,方便居民和规划区域工作人员的出行。

主干道断面为34块板形式,红线宽度3040m;次干道断面为13块板形式,红线宽度分别为2030m;支路红线宽度为1018m

5.1.1枫泾镇区道路规划建设控制表(单位:m

注:起止点指本规划编制范围内的道路起讫点。

5.1.2兴塔社区道路规划建设控制表(单位:m

注:起止点指本规划编制范围内的道路起讫点。

各级道路缘石转弯半径参见下表:

5.1.3枫泾镇镇区道路缘石转弯半径控制表(单位:m

5.2交通系统

5.2.1交通方式

从上海市村镇交通发展实际情况以及枫泾镇的标准、规模来看,确定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是小汽车、非机动车以及步行。

5.2.2公共交通系统

枫泾镇区和兴塔社区之间,以及和工业园区之间,设置较完善的公共汽车系统。

根据上海市域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城镇的公共交通系统要充分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并建设高效便捷的换乘枢纽和公交换乘站。

规划一定规模的公交停车保养场和公交起讫站,公交枢纽及首末站等地根据需要均匀分散设置,并在道路建设中预留出租车路泊站和出租车侯客站。公交起讫站配置标准参照每千人3050m2,用地控制在8001000m2左右。

5.3步行系统

规划鼓励步行及自行车交通,减少大气和噪音污染。

规划加强人车交通分离,强化步行系统设计,形成与开放空间系统相结合,联系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优美舒适、安全的步行网络。通过对镇区河道和绿化系统的梳理,规划步行系统布局与组织充分滨水绿带及滨水开放空间,创造安全、舒适、便捷的步行系统,加强各个社区之间及社区与镇区中心之间的联系。

行道系统要全面考虑盲人道与无障碍设计,地面铺装应采用多种材料与路面图案组合。不同功能的步行道铺砌形式与色彩宣有所不同,以增强识别感和舒适感。

5.3.1步行专用道规划建设控制表(单位:m

注:起止点指本规划编制范围内的道路起讫点。

5.4其他交通设施

5.4.1停车场

5.4.1.1停车场规划原则

镇区顺应现代化生活汽车交通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静态交通。停车场的设置主要考虑三种情况:

对外交通枢纽,如车站,以及靠近城镇入口,为过境交通服务的机动车停放场;

集中大量人流的大型商业文化生活设施附近的停车场,其特点是车辆多,时间高峰集中,以上两种情况的停车场均为城镇的公共停车场;

设在行政机关、工厂等企事业单位内的内部停车场,布点应结合城镇用地功能分区和道路交通组织需要,力求均衡分布,并与城镇道路网有机结合。

各停车场的定点可以考虑结合绿地安排。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停车场用地面积应按城市规划人口每人0.8~1.0m2计算,规划停车场总面积为7~9hm2,镇区机动车停车场每处用地规模在0.3~0.8 hm2为宜。

5.4.1.2机动车社会停车场规划

规划在靠近公共中心区域设置8个集中的社会停车场,自行车公共停车场采用分散布局的形式。所有建设项目开发建设时都要求按规定设置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场。

在枫泾老镇区的四个出入口分别结合交通广场设置了4个机动车社会停车场,以满足旅游开发对停车设施的需求。在服装机械城的南北分别设置2个大型机动车社会停车场,为商贸用地服务。兴塔社区东西分别设置2个集中机动车社会停车场。

5.4.2加油站

公共加油站设于城镇出入口处,以及在大型机动车停车场内配建。镇区范围内,其布点服务半径为1.2~1.5km,服务面积为4~6km2

根据城镇总体功能布局,道路网布局特色,规划沿城镇外围并结合公路设置小型独立加油站2处。

6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区域内现状缺少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不足。大多数庭院无绿化面积,绿化种类单一。

6.1规划目标

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城镇为目标,根据总体布局,利用水体、道路、河道岸线等,采用点状、块状和带状绿地相结合的布局手法,形成绿色网络,在此基础上规划各类绿地,将生态控制用地与城区人工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机的、充满活力的城区绿色系统。

根据《上海市郊区城镇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细则》,规划镇区绿化建设指标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m2,中心公园最小规模10hm2,公共绿地服务半径400m,镇区绿地率35%,绿化覆盖率40%,单位绿地率30%。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的规定,绿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所占比例应为8%~15%。据此确定园林绿地指标,并从空间分布上加以控制。而枫泾镇区本次规划范围以外东侧控制预留了门户公园,不计入本次控规人均公共绿地的计算,所以土地规划平衡表和技术经济指标中所体现的人均绿地指标比实际值偏低。

6.1.1 枫泾镇园林绿地规划分期指标

6.2规划原则

以绿地率及绿地覆盖率的不断提高作为城镇园林系统改善的基础及前提,将园林绿地系统与镇区景观环境规划、镇区生态建设、镇区形象建设等结合起来。结合镇区发展目标,开发特色绿地,创造优美的城镇空间,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旅游和房地产业打好基础。

综合考虑各类绿地的合理空间分布,力求构成完整系统,使其调节及使用功能得到充分保证,趋于高效合理。

绿地建设符合多元化的要求,以生态型、经济型、观赏型、福利型等相结合。

园林绿地的建设与城镇发展建设同步进行,使园林绿地在城镇发展各个时期都能发挥其最大效益。

精心安排镇区和镇域范围内的田园、森林、河川等大地景观,塑造上海郊区的秀美江山。妥善保护、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增强城镇历史文化内涵。兼收并蓄、大胆创新,努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各具特色的现代城镇空间和建筑风貌。

6.3绿地系统规划

镇区的绿地景观系统体现了绿、水、路一体化的漕泾特色,由点、线、面三大元素组合成为网络状的绿地系统:各地块的集中绿地形成绿,滨水绿化及道路绿化作为镇区绿化景观系统的骨架,即为线,各线又相互串联形成为;镇区中心、社区中心及公园、绿化广场,组成。网络状多层次的绿地系统,为镇区居民生活提供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根据规划结构和用地布局,枫泾镇区设置了中心放射加网格的绿地体系,兴塔社区设置了字形绿轴,形成有序的绿化景观效果,最大限度保证了绿色空间共享的原则。而公共开放空间系统从街头绿地到中心公园,从水景生态绿带到绿化隔离带,从街头小广场到中心广场;从低容积率的生态居住环境到亲和的娱乐休闲空间,始终将开发商的利益与公众群体利益的平衡作为规划的重点,并在规划区域的功能布局与形态空间组织中得以实现。

6.3.1公共绿地

枫泾镇区公共绿地主要以公园、街头绿地、滨河公共绿地和广场绿地为主。

规划将合理配置公共绿地,致力于纵向发掘绿地的内涵和品质,使街头绿地和游园更具有特色;完善公园及街头绿地等公共绿地内的雕塑、园林小品及其它设施。

规划强调绿色通道,将生态要素渗透到城市建设区,形成绿化的点、线面结合的结构,并通过城市道路、步行系统等与整个城市绿化系统形成为一个整体,形成城市空间与绿化空间共生的城市形态。

6.3.2居住区绿地及各地块集中绿地

居住小区人均公共绿地按1m2/人控制,组团或街坊人均公共绿地按0.50m2/人控制,新建居住用地绿地率控制在30%以上,老镇区部分改造居住用地按照分图图则进行控制。同时块状、带状集中绿地,按每块面积不小于400m2控制,结合集中绿地每一居住组团设一处儿童游戏场和老人活动场所。为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应建立各级居住区公共绿地,充分利用零散用地种植花木,美化城镇生态环境,基本没有裸露泥土。

在工业企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等公共建筑用地的范围内,绿化覆盖率不低于总面积的30%

6.3.1枫泾镇镇区绿地率控制指标表

6.3.3老镇区绿化

老镇区绿化建设应加强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控制。在旧城改造中,确定不同街区的改造密度、等级和指标,见缝插绿,利于环境改善和满足抗震防灾的要求。充分利用街头巷尾设置花坛,沿街种植行道树,提高老城区绿化覆盖率和植物的合理搭配程度。同时,强化绿化的立体化配置,鼓励家庭种植花草,形成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多层次的三维空间绿化。结合工厂、仓库、行政单位和学校的改造搬迁,设置小型公共绿地、市民广场,为老镇区带来良好的居住环境,为发展生态性城镇创造有利条件。在枫泾老镇区外围沿河以及道路设置环城绿带,以确保古镇在城市建设中可以更加合理地进行开发。

6.3.4生态防护绿地

规划完善防护绿带建设,改善区域小环境气候,力争在短期内使建成区绿地率达到较高的标准。防护绿地主要分布于镇区过境交通设施两侧、高压走廊、工业区与城镇生活区毗邻处以及规划镇区外围。

防护绿地种植一些耐涝、喜湿深根性的乔灌木或草本植物,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主要为能吸收废气的阔叶乔木。

6.3.5滨河绿带

滨河绿化带沿镇区内主要河流两岸,与步行系统相结合,建设宽度不等的滨水绿带,并结合内容各异的小品建设小游园。位于居住区内部的滨河绿带不能被居住区独占,必须向社会开放,形成服务镇区居民、接近居民生活的步行休闲系统。

河道两侧种植耐湿林木和草坪,辟建自然步道、休息场地。

6.3.5道路绿带

亭枫公路(320国道)两侧控制20m道路绿带,为远期轻轨线路预留通道,同时也确保市政主干管网的铺设和检修更加安全高效。其他主要景观道路两侧安排1050m的防护绿化带,并规定主要道路两侧,建筑需后退主干道10m、后退次干道8m建设绿带,以形成沿道路的绿廊。

镇区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园林景观道路绿地率不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30m的道路绿地率不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30m的道路绿地率不小于20%

规划通过沿路主要水系和绿化的梳理,将整个镇区的绿化开放空间编织成绿色网络,使镇区成为环境优美的生态新镇,使居民与环境相互交融,以大力提高镇区品位和市民生活质量。

7竖向设计

7.1设计原则

竖向设计根据基地的现状情况、地形地势、防灾要求和周边城市道路的控制标高为依据,结合镇区的空间形态规划意图来进行。结合整体规划要求,在竖向设计中应以减少土方填挖量、做到土方平衡、保持原地形地貌特色为原则,并充分利用自然水体,具体规划则根据地块开发时序的情况,划分排水分区。

7.2竖向设计

镇区道路的竖向需要考虑地形变化、道路坡度要求、排水和用地地块出入口等多种因素来确定。道路规划标高在满足基本排水坡度的基础上,使设计标高尽可能与现状接近,以减少土方填挖量。枫泾镇区的竖向设计基本上划分二个排水圩区,分别以七仙塘、后港和陈家湾港为届;兴塔社区划分一个排水圩区,以秀州塘和大茫塘为界;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由于现状地势平坦,区内的道路纵坡基本控制在3‰5‰,以达到顺利排放雨水和减小雨水、污水管道埋深的目的;局部道路断面较宽,或者道路纵坡未达到3‰的地段,需设置锯齿形边沟,有利于雨水的排放。

各地块根据原有自然标高、地块用地功能的不同,以及地块周边道路的标高进行设计,确定地块的竖向标高。枫泾最高潮位3.55m,因此地坪设计标高在3.90m以上,并尽量保证土方平衡。同时比周边道路标高高出2030cm,以保证地块内的雨水和污水得以顺利排放。规划中绿化用地保留基本利用原有地形和地貌进行建设,不作地块的平整。

8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8.1给水工程规划

8.1.1水量预测

本区水量预测采用分类加和法。各类用水标准及用水量如下表:

8.1.1枫泾镇区给水用水量预测

经计算,本区所需平均日用水量为6.89m3/d

8.1.2管网布置

原枫泾水厂扩建后主要供给服装机械城片区的生产生活用水,并入枫泾镇区供水主干网

为加强规划区域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区采用环状和枝状管网结合的供水系统。D1200输水干管由320国道引入;在规划区域内沿朱枫公路、白牛路、新兴路形成供水主干环网,分别在枫泾镇区和兴塔社区形成两个D800D500D100的供水次级干网。

8.2污水排水工程规划

8.2.1污水量预测

新区污水量按用水量的90%计,日均污水量为6.20万吨。

8.2.2管网布置

镇区采用采用雨、污水分流制的排水体制。结合道路及竖向规划,在排水(污水和雨水)系统上进行综合考虑,统一规划。

污水在地块内收集后就近排入地块周围的城市污水管道,收集后汇集至城市污水主干管。主干管D800D1000枫泾镇区污水干管敷埋在枫阳路枫湾路泾宾路沿线,兴塔社区污水干管敷埋在新兴路,分别排往枫泾污水处理厂和兴塔污水处理厂,分别在枫泾镇区和兴塔社区形成两个D600D300次级干网。当排水管埋深达7m时设污水加压泵站一处,保证顺利排水。在近期污水处理系统未形成以前,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或生化处理后方可排入水体。

8.3雨水排水工程规划

8.3.1雨水量预测

规划区域内枫泾镇区以朱枫公路为界基本分为两个排水分区,兴塔社区独自成为一个排水区域。各流域内雨水按地形重力汇流于雨水管或就通过雨水管就近排入区内河道。

雨水量的计算,以上海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q=5544(P0.30-0.42)/(t+10+7lgP)0.82+0.07lgP

式中: P—暴雨重现期(年)

q—暴雨强度(l/s·hm2

t—降雨历时(min

设计流量Q=qФF

其中重现期P=1年,t=t1+2t2,地面集水时间t1=10分钟,径流系数Ф=0.65,以此确定开发区雨水管渠的管径及截面形式。

8.3.2设施及管网布置

雨水排放充分利用本区现有的河道,管网的布置采取分散布置,就近排放的原则。结合地形,大部分雨水在各地块内经雨水管收集后就近排入镇区内部河道。规划设D500D1200雨水管,并考虑尽量减少与污水管相交,以利于管线综合和排水管施工。

雨水管一般布置在车行道下,位于道路的中心线下方,位于道路的西、北边,埋深控制在2.05.0m

8.4电力工程规划

8.4.1负荷预测

采用分类综合用电指标,如下表:

8.4.1枫泾镇区电力负荷预测

根据计算,本区最大供电负荷33.78kW。取同时使用系数0.6,功能因素取0.8,则装机容量为25.33kW

8.4.2电源规划

用电电源利用枫泾镇区内现有235kV变电所改建为110kV变电所(其中一个在320国道旁,位于规划区域外),并增加2110kV变电所;兴塔社区则利用现有的35kV变电所改建为110kV变电所10kV高压配电线出线为本区供电,在枫泾镇区设1210kV开关站,在兴塔社区设510kV开关站。10kV开关站的转供容量控制为800012000kVA/座,根据镇区内部用电状况灵活布置于地块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独立的变电房、附设于楼幢户内或半装配式变电箱等形式,建筑面积为150m2200m2。以保证各个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用电。路灯配电室与变电室合设。

8.4.3线路布置

110kV主输电缆沿区内主干道敷设10kV电力电缆地埋铺设联结成环,保证区内供电可靠性。进线电源采用电力电缆双回路分别引自变电站的不同母线段,每两座配电所之间互相联络,以提高供电可靠性。近期资金不足难以到位的,应预留出进出线位置。

8.5电信工程规划

8.5.1通信系统和标准

通信规划应满足信息服务的快速、高效、广域。结合城市通信规划,建立和形成具备交换、传输、通讯、宽带数据、移动电话、邮政等功能的综合通信网络系统。

镇区建设以宽带接入、光纤通信等共同组成的通信系统,多网合一,加强本地与国内外地区的联系。规划期末光纤接入率近期达到80%,远期达到100%;人均带宽拥有量达到1M/人,远期达到4M/人;保障95%地区的移动通信用户在99%时间内的移动通信服务。

8.5.2电信

规划区域内生活主线普及率为居民1号线/户,商业服务建筑1号线/100m2,科教文化1号线/120m2,行政办公建筑1号线/60m2,工厂建筑1号线/200m2,则规划区域内主线容量约为7万号线。

区域电信主电缆24孔直接接入枫泾镇区和兴塔社区的市话局,镇区电信主电缆由市话局出线形成18129孔和6孔的城镇主干电信电缆网络。末端电信电缆分别接入各区域的电信设备交接间。电信电缆在布置线路时全部管道地埋,而且保留足够空间用以将来发展新的业务,也有利于更新与扩容,并减少施工对城市道路和其它管线的破坏。

按照《上海市管线工程规划管理办法》(2001111日实施),在规划道路中心线西北侧的人行道下,布置电信缆管。一般距两侧道路红线一般为12m,埋深控制在0.81.6m

8.5.3有线电视

新区按每户一个有线电视终端计,有线电视终端总量约为30000个,结合行政、文化体育中心公建布置有线电视终端站一处。有线电视线路采用地缆方式敷埋。

8.5.4邮政

在枫泾镇区和兴塔社区各布置邮政支局一处。

8.6燃气工程规划

8.6.1气源选择

规划区域内近中期以液化气为主要气源,远期镇区采用管道天然气系统,气源由金山0.8MPa天然气区域输配管网供给。

8.6.2用气量计算

远期生活用气按30kg/·月计算,公建用气按居民用气40%计算,工业用地用气指标为每月0.6/hm2计。则规划区域的液化气总用气量约为42.32/日。

8.6.3输配系统规划

规划在枫泾镇区一处液化气储配站,远期在兴塔社区设天然气气门站一处,在枫泾镇区设天然气低压调压站处。通过地埋燃气中压、低压二级管网系统管供应给各片区内居民和公共设施。

规划燃气管网在片区内形成多重环状网络,以保证供气安全性。区域输气主干管为D800D600,供气主干管为D400D200,次干管管径为D100

按照《上海市管线工程规划管理办法》(2001111日实施),在规划道路中心线东南侧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铺设燃气管道。距人行道路缘石12m,埋深控制在1.22.0m

8.7管线综合规划

各类管线布置应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的要求。

各类管线平面布置应以便于各地块的管线接入为原则,在规划道路中心线以东南侧,主要安排污水管、燃气管、电力排管和电力电缆;中心线以西北侧,主要安排雨水管、给水管、信息导管和信息线缆。

管线在埋线竖向布置的原则为:从地面层往下依次是照明线、电信线、电力线、燃气管线、 给水管线、污水管线、雨水管线,此外还应遵照避让原则、压力管避让重力管、可弯曲管线避让刚性管线等原则

8.8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8.8.1规划目标

合理规划布局垃圾站点,方便使用和运输。

8.8.2垃圾转运

在枫泾镇区南部规划一座环卫中心,占地约0.62hm2,包括环卫管理中心、生活垃圾中转站、环卫车辆停车场和维修场以及水域保洁中心。枫泾镇区北部沿朱枫公路规划环卫站一处,占地约1.22hm2。在兴塔社区规划环卫站一处,占地面积0.60hm2。镇区内设置12座垃圾压缩站。每座垃圾压缩站按服务面积0.71.0km2,用地面积不小于100m2,与周围的建筑物间距不小于5m

镇区生活垃圾由垃圾收集点收集后,运往垃圾压缩站后运往垃圾转运站集中处理。要求全部采用集装箱机械化装运,生活垃圾实行分类袋装化,建设垃圾屋。粪便经三级化粪池无害化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系统,化粪池污泥运往粪便处理场集中处理。

主要道路每2550m、次要道路每5080m设一废物箱。

环卫清扫保洁工人休息场所,按作业区内每1km2设置1个,规划设置工人作息点10个,每处占地面积一般不小于90m2

8.8.3公厕布置

按规范要求布局公厕。在人流密集的街道和商业娱乐区的道路的公厕间距为300500m,一般街道间距不大于800m。在流动人口较多的街道和区域,适当提高公厕密度。每座公厕建筑面积一般为60100m2

8.8.4水面保洁

考虑水上漂浮物打捞,定期打捞水上垃圾,清洁河道。

8.9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大气标准达到二级标准,居民与公共设施用气实现100%燃气化率,减少燃煤对大气污染;地面水按三级标准控制,生活污水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系统。居住区噪音昼间小于55分贝,夜间小于45分贝。

8.10防灾工程规划

8.10.1防洪工程规划

枫泾镇区属水利分片治理规划中的浦南西片,为敞开片,主要为东西向河流,受上游来水影响大。区内目前部分水利工程设施严重老化,河道淤浅,库容减少,河网调蓄能力差。

8.10.1.1防洪排涝标准

防洪规划要贯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因地制宜的方针,工程防洪和非工程防洪相结合,建立完善的城区防洪综合体系。根据相关法规和实际地形情况,确定枫泾镇域到近中期2010年,防洪设施全面达到防御太湖流域5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到远期2020年,全镇区应达到防御太湖流域100年一遇洪水标准。圩堤堤高达到规划设防要求,并全面改善堤坡基础结构,加强堤身防洪能力。

规划防涝标准为20年一遇,城镇地区雨水排水采用缓冲式自流生态排水模式,即城市圩区排水模式:地区雨水经雨水管收集圩区内河流翻水泵站圩区外河流。规划范围内设计暴雨重现期3年。镇区河道河面率应不低于8%

8.10.1.2防洪排涝设施规划

规划整治区内河道,加固现有防洪堤,改建新建水闸和排涝站。并定期疏浚河道,在提高通航能力的同时提高河道蓄洪和排涝能力。

对原有河道的梳理不能片面最求土地利用率,结合镇区绿化布局,规划河网主要利用现状河道,进行必要的疏拓、调整,结合城市片区开发等综合要求,在现状水面基础上沿老河疏拓,适当增加了水面面积,合理解决了城市化就与雨水排水分区除涝能力不足的矛盾。镇区规划水闸部分利用原有水闸,对雨水排水分区格局调整后失去原有控制功能的部分水闸给予拆除。

在规划规划区内控制最小河面率指标,保证了城市圩区排水模式的合理实施。不仅可以满足河网的输水、调蓄等功能要求,而且结合沿河绿地,较完美实现镇区绿化布局。在局部地段,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如在枫泾老镇区内,结合圩内白牛塘的恢复和镇区旅游功能的开发,科学控制陆域范围,充分与沿河步行道统一建设,与沿河绿化景观高度融合,水借绿景,绿借水势,将本河道建设成为集景观、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水绿生态走廊。规划也充分考虑到各圩区内其他地块土地功能特点,利用好圩区控制工程,合理选择各圩区的控制水位,创造条件,使得沿河绿地的建设可结合现状地形,同时适当降低沿河地块的高程也有利周边地区的自流排水。

通过圩区外围除涝控制工程,保证了除涝最高控制水位,可以逐步取消圩内河道的防汛墙,可利用沿河绿化造坡、浅水区种植美人蕉等水生植物等措施来营造出优美的水绿景观,生态效益显著。现状河面率较低,必须加以控制,原则上保留现状河道走向,严格保证现状水面的平衡,宜结合以后的土地利用规划在具体深化研究。

圩内河道的基本断面,必须满足规划最小河口宽度,同时结合所在地块的绿化、道路、防汛、消防通道等综合建设需要,以保证河道结合的稳定和安全。陆域控制宽度次要河道两侧平均各10m,对主要河道两侧控制20m,设置防护绿廊。

8.10.2防震工程规划

本地区地震烈度小于7度,规划区内建筑物除满足规范的抗震设计要求外,基本上不需要采取特殊的抗震防护设施。

8.10.3消防工程规划

目前镇区未设消防站,主要依靠在朱泾镇的消防队进行对规划区内火灾的抢救。

8.10.3.1消防设施规划

消防站的位置应位于服务区的中心地区,交通便捷并靠近生活区。按照《上海市郊区城镇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细则》和《金山区区域规划纲要》,在枫泾镇区和兴塔社区分别设置1个二级消防站,同时负责镇域范围内的消防。鉴于规划镇区的实际情况,在西部工业区增设一个消防站,主要负责工业区内的消防。枫泾镇区消防站为规划区消防指挥中心,配建训练基地,逐步配备指挥车、勤务车、火物照明灯、抢险救援车等车辆。建设较先进的有线无线火灾报警与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有限通讯设备能够同时受理两起火灾信号,指挥中心与消防站建立通信专线。有线无线通信网络覆盖全区,建立重点单位(市政、供水、供电、救护等)调度专线。

8.10.3.2消防水源规划

消防供水与市政生活用水为同一管网系统,给水水源规划时统一考虑供水能力。加强消防水源建设,可利用区内工业水网和主要河流作为辅助消防水源。管网末端消火栓水压不小于0.15Mpa,流量不小于15/秒,在管网压力低地区修建供水增压站。城区沿道路布置消火栓,且主要道路消火栓布置间距不超过120m,镇区内的人口稠密地区的消防栓间距按80100m设置。当路宽超过60m时,宜双侧设消火栓。

8.10.3.3消防通道与建筑消防

区内消防设施、消防通道应达到国家标准:消防通道最小净空4m×4m。消防通道的宽度和转弯半径,均应满足消防车辆通行要求,以便于消防车辆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城区的每一地段。新建扩建道路时,消防通道可与城市道路合用,路宽不得小于6m;消防通道交叉口缘石半径应在15m以上。

区内沿街建筑连续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消防通道,每80m应设人行消防疏散出口。各类建筑应考虑防火要求,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留出足够防火间距,易燃易爆的工厂、仓库四周要留足防护距离。

8.10.4人防工程和生命线系统规划

枫泾镇区目前尚未设置人防工程。

8.10.4.1人防设施和地下工程规划

根据总体防护的要求,安排好掩蔽工程、疏散手段和场地的建设。按照《上海市郊区城镇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细则》,郊区城镇按国家规定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并结合行政办公用地设置防空专业队工程一个,其建筑面积约2400m2。可结合绿化广场、小区地下停车库、体量较大的办公楼、较大型的工业企业的建设逐步建立起地下人防工程;并逐步形成镇级人防地下通信、医疗、消防、物资保障、水电供应、交通符合总体防护要求的城镇人防工程系统。

8.10.4.2生命线系统规划

城市的生命线系统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给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

按照《上海市郊区城镇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细则》,规划枫泾镇区结合镇政府办公大楼配置街道指挥工程处1

8.1.2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表

个,建筑面积约1300m2;结合镇区卫生院设置民防医疗救护工程1个,约1000m2

电话端局及大型变电站等重要建筑要提高设防标准。规划实现区内的通信、能源、给水等管线地下化,可以大大提高它们的可靠度。生命线系统地下化以后,可以不受地面火灾和强风的影响,减轻地震的作用,并为城市提供部分避灾空间。

城市生命线系统的一些结点,如交通线的桥梁、隧道,管线的接口,都必须进行重点防灾处理。燃气管道出、入口处,均应设置阀门,以便在灾情发生时及时切断气源;各种控制室和主要信号室,防灾标准较一般设施提高。

保证城市生命线系统在灾区发生设施部分损毁时,仍保持一定服务能力,就必须保证有充足的备用设施,在灾害发生后投入系统运作,以期维持园区最低需求,这种设施备用率应高于平时生命线系统的故障备用率。

9历史景观风貌保护规划

因古镇保护区特殊性,本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有关内容供参考,具体控制指标按由古镇保护规划编制单位编制的《枫泾古镇保护规划》中的规定执行。

9.1历史和文物概述

9.1.1概述

古镇枫泾是江南四大名镇之一,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宋代成市,元代建镇。古镇枫泾是江南特有的跨吴越文化的宝地,人杰地灵。河多、桥多、寺庙多、学堂多、里弄多、名人多,是典型的江南小桥流水风貌。河道20多条,寺庙30多座,古桥50多座,素有三步二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有元代拱形石桥致和桥,有闻名江南的康熙皇帝御书匾额的性觉寺(已毁)。

金山区枫泾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为320国道以北,朱枫公路以东,市河和新开河两侧区域范围内,总面积16.43hm2。这一区域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的重点,逐步进行城镇用地功能整理和景观风貌梳理,进一步集中体现枫泾水乡古镇的风貌特色。

9.1.2文物古迹

古银杏:70年代被列为市级保护文物。现存于枫围中心小学(原海慧寺内),树龄约400年,为明代后期所栽。如今树干挺拔,枝叶繁茂。树高约25m,胸围2m

八角井:八角井存于枫围中心小学(原海慧寺旁),系宋建隆初(960963年)创建海慧寺时所凿该井为对当年众僧饮用井,井圈呈八角形,高60cm,外径1.3m。造型古朴,具有宋代风格,是海慧寺八景仅存一景。

致和桥:致和桥俗称圣堂桥,坐落于圣堂前(今建枫新邨),横跨中心市河。该桥建于元致和年(1328年),系拱形石桥,全长约15m,高5m,宽2m余。

跻云桥:跻云桥俗称南丰桥,建于明成化13年(1477年),南大街街面桥。跨下西市河,系拱形石桥。

瑞虹桥:瑞虹桥俗称虹桥,建于明代,坐落于南大街下塘虹桥湾口,系石板桥。

海慧教寺:海慧教寺初名兴国福寿院,宋建隆初(公元960年)里人姚廷睿舍宅建,位于北栅街。治平元年(1064年)更名海慧院,有水波壁、留春亭、精进阁、转藏殿、金沙滩、圆田汇、留庆河、八角井八景。民国33年(1944年),辟寺院房舍建私立海慧小学(今枫围中心小学)。现古寺建筑仅存头隶山门。

玉虚观:玉虚观俗称圣堂,初名真武祠,建于元代。明洪武初赐名玉虚观。位于南大街致和桥西。后萁屡损,现仅存前隶,共两间。

施王庙:施王庙坐落于海慧寺右,建年失考。60年代,为小学所用。今部分旧屋尚存(枫泾中学教工宿舍)。

性觉寺:性觉寺初名明月庵,明万历间(15781620年),故诚心舍地,僧性本募化,胡文升捐资创建。位于河沿浪聚源桥(小星桥)侧,清康熙四十四年(1708年),圣祖南巡赐性觉寺匾额。50年代中,移作兽医站;70年代,旧寺建筑拆除改建兽医站用房。现镇区外围的性觉禅寺,是近期新建。

9.1.3地方文化传统

枫泾金山农民画,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已构成金山区出口文化特色之一。地方习俗和江南水乡传统也是枫泾镇的文化财富,应该在规划中得到保护。

9.2保护目标

在提炼枫泾历史文化名镇风貌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对老镇区的整体历史文化环境、重点历史地段和文物保护点的保护规划建设,保护和继承发扬独具特色的枫泾古镇区风貌,建设有传统特色、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的现代名镇。由于目前枫泾经济快速发展,镇区空间扩张对古镇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保护的目标规划采用分阶段实施的措施,其中近、远期的主要目标为:

近期目标:以保护为主,对一些目前完好的历史街区、文物古迹进行严格保护,制止建设性破坏,同时适当疏散人口,降低人口密度,为古镇保护总目标的实施奠定基础。

远期目标:进行适当的改造整治,规划完善古镇格局,加强对历史街区的整治,严格执行文物古迹的保护要求,使枫泾古镇传统风貌和格局在旧城基础设施改造建设的同时能得以延续和发扬。

9.3保护原则

9.3.1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保护历史街区的风貌完整性是当务之急;尤其需要注重对濒危历史遗存的抢救性保护。以保护为本,明确保护对象,进行适当的环境和风貌整治,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存,并合理开发、积极利用。

保护整治规划贯彻以保护为核心,以人为本的思想。保护风貌、整治环境为主,力求修旧如故,但不应新建仿古建筑。完善基础设施,使生活服务水平逐步实现现代化。

9.3.2历史环境的整体保护

历史街区保护不同于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强调对传统建筑及历史环境的整体保护,着眼于历史建筑空间的整体维护,传统街巷的环境整治,生活设施的强化改善等工作。

9.3.3加强人文环境的保护

古镇保护整治规划主要针对城市的物质环境要素,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城市的历史、保持传统民俗等,城市历史遗产和文化景观的保护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具有启示作用,因此保护规划强调继承和发扬枫泾传统文化的特色,以此促进枫泾的精神文明建设,使物质环境整治和人文环境弘扬相互协调。

9.3.4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

历史街区的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是以居民为根本出发点,而非简单的旧区更新、或拆旧建仿古式样造旅游景观,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社会改进工程。从居民的当务之急出发思考保护和整治的方法,小规模、逐步的开展工作才是对历史、对社会认真和负责的。对不同意愿的居民给予不同的安排,保护社会结构变化的相对平稳。

枫泾古镇是地方文化的历史遗存载体,也是老百姓的生活场所,因而必须满足居民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维修、改造、重建具有传统特色的建筑;清理、拆除违章搭建建和危房,改善百姓的生活居住环境,对局部的破坏历史环境的障碍景观进行拆除整治。

9.3.5现存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合理开发

古镇保护整治的正确思路不是大刀阔斧、除旧换新,而应该是对现有资源有效利用、合理开发。这既能够保证古镇整体风貌特色的延续性,体现对现状的尊重,又能以较小的投入获取较佳的效果。枫泾古镇的现状资源开发利用主要体现为:

利用传统建筑、院落,安排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

改造原有工厂、仓库建筑,使之适应古镇新的功能需求;

整理绿化、河流、水系,进一步优化古镇的自然环境。

而且,在开发利用现有资源的过程中,坚持公共性利用优先的原则,避免古镇的自然资源和历史资源变成少数人享用的封闭型空间。

9.4保护等级和范围

9.4.1保护等级确定

为了对文物建筑及优秀民居及其院落给予强有力的控制,除切实保护好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传统建筑外,还应保护古镇的整体风貌,这就需要划定一定范围的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为有效协调城镇建设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历史文化街区外侧按一定距离划出一般保护区和风貌协调区两个不同等级的风貌控制范围,执行不同等级的保护规定。

一方面,在保证历史文化街区完整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保护周边环境,使周围的建、构筑物保持合理的距离和高度,并协调环境气氛和关系。另一方面,使得各级保护范围内的改建、新建,从建筑性质、建筑高度、建筑形式、环境设施等方面得到具体的控制和引导。为防止周边地区建设对古镇历史风貌的破坏,将古镇外围的过渡地带也划入风貌协调区。

根据以上分析,规划确定将枫泾古镇划分三个层次的保护范围——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一般保护区、风貌协调区。

文物保护单位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工程建设,并且根据保护文物的实际需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批准,可以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围划出一定的建设控制地带。在这个地带内修建新建筑和构筑物,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

9.4.2保护范围

9.4.2.1历史文化街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并报国务院备案。

为了加强对传统民居和街巷景观的保护,保护枫泾古镇的格局和历史风貌,将古镇中文物古迹和传统民居比较集中的区域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应该参照《文物保护法》进行保护整治。严禁随意改变建筑原貌及其周围构成的整体环境。如确需进行修缮,必须在保护规划专家和文物建筑专家指导下,按经过专业技术评审通过的古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修复和建设。

9.4.2.2一般保护区

将古镇中紧临历史文化街区的约3060m,民居风貌较为完整的区域均划为一般保护区。历史文化街区和一般保护区是枫泾古镇的核心区。

对新建建筑提出尊重传统文脉,考虑采取与传统形式相近的设计构思、手法等要求,确保此地带内的建筑物、街巷及环境结构不致影响和破坏街区的历史风貌,并与历史传统风貌相协调。对任何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新旧建筑除必须搬迁及拆除的之外,近期应改造其外观形式和建筑色彩,以达到与环境的统一,远期予以搬迁和拆除。在此保护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经规划部门、文物管理部门等批准、审核后才能进行其建筑内容应根据保护规划的要求进行,以取得与保护对象之间合理的空间景观过渡。

9.4.2.3风貌协调区

古镇核心区以外的老镇区范围划定为风貌协调区。风貌协调区的建筑形式要求在不破坏街区风貌的前提下,可适当放宽,该保护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经规划部门批准、审核后方能进行。对整个环境协调区,新建筑应鼓励低层,禁止不符合要求的任何新的建设行为,对不符合要求的已有建筑,应停止其建设活动,在适当的条件下予以改造。

9.5建筑物高度控制

9.5.1目标和原则

高度控制规划是在充分研究和分析古镇传统特色现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古镇历史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古镇空间轮廓保护和周边环境控制等要求,结合地形地貌、现状建筑和用地规划,最终确定各地块的建筑限高。

保护历史街区是由民居建筑等构成的天际线,传统民居及院落构成的街巷整体风貌。保护文物古迹地段的历史空间尺度,突出其传统氛围。

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以保护轮廓线整体协调为前提,统一景观环境,主次结合,远近结合。

进行详细设计和建设时,应在符合高度控制规划的前提下,充分结合地形地貌,力求达到丰富、美观、整体协调的效果。

9.5.2高度控制规划

枫泾古镇及周边地区自然水体景观丰富。为保护古镇自然风景和历史风貌,规划对古镇范围内的建筑高度做出以下规定。

在滨水绿线控制范围内执行严格景观控制要求,原则上不得新建建筑和构筑物;

历史文化街区新建建筑整体高度控制在15m以下;

一般保护区和风貌协调区沿照分图图则的要求执行

对于文物古迹和重点院落,保持其现有的建筑高度不做变动;

对于现状中建筑高度超过控制高度的,应逐步整治,在拆除这部分建筑,改造重建时应按照规划要求控制。

建筑单体高度,对于坡屋面建筑,屋面坡度小于等于45°的,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坡度大于45°的,自室外地面算至屋脊顶;对于平屋面建筑,挑檐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有女儿墙的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女儿墙顶。对于因山体地形原因室外两边地面高度不同的建筑,以较高一侧地面至屋顶高度为准。

10规划控制

10.1规划控制目的

枫泾镇镇区是枫泾镇重要的生活居住基地,除了镇区自身需要的居住、商业等功能外,在中心区还布置了较高层次的别墅、公寓、文化娱乐等设施,为今后区域的居民在此居住、消费奠定基础。根据区内的功能分区,全区划分为若干地块,地块控制规划的内容则是对区内每个地块的开发指标进行规定,将规划在土地使用、交通组织、公共设施、公共绿地等方面的原则与措施具体化为各个地块的开发控制的法定要求,作为地块下一步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筑设计的引导和指导。

10.2地块划分和编码

规划将本区用地划分为若干地块,根据用地规模、开发时序、用地性质的不同,依据规划道路和河道等对地块进行再细分。当地块为整体成片开发时,地块用地界线及地块内的次要道路可根据实际开发建设需要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做适当调整,但其必须符合分图图则中提出的控制性指标要求,且必须考虑相邻地块之间开发的整体协调,并报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地块编号的原则是按照新枫泾片区、枫泾老镇区、上海国际服装机械城和兴塔社区四个片区,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加以编号。地块编码的第一位是片区编号,第二位是街坊编号,第三位是地块编号。例如:地块1-2-3,即新枫泾片区,第二街坊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第三块用地。

10.3地块控制指标

按照国家标准,地块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控制指标和指导性控制指标两大类。

规定性指标是在下一步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规划管理时必须遵照执行的指标,具体可分为用地性质、开发强度(建筑总量、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绿地率、集中绿地率等)、基地布置(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和设施配置(机动车停车泊位、非机动车停车泊位等)等方面的内容;指导性指标则是参考执行的指标,包括规划人口密度、建筑形式、建筑色彩等。

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2005] 146号令)第四十二条规定,以上规定性指标应作为强制性内容,必须执行。

属古镇保护区范围内地块,因其特殊性,本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有关指标仅参照执行,具体按由古镇保护规划编制单位编制的《枫泾古镇保护规划》中的规定执行。

10.4规定性控制指标

10.4.1用地性质

本规划涉及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代码采用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划分至小类。为了适应今后城市开发的灵活性,其中新枫泾片区核心区用地的性质在本次控规中划分至中类,在下一级详细规划中报规划主管部门审批确定;上海国际服装机械城的大部分用地依据上一级总体规划划分至中类,以便赋予其充分的弹性。属新枫泾片区的部分地块(1-1-191-2-291-2-33)其用地性质依据金山区城市规划管理局规划科《关于〈枫泾镇控制性详细规划(送审稿)〉的修改意见》(20061229日)(见附件五)进行控制,为R21/C2兼容的土地使用性质。属枫泾老镇的地块2-6-19依据金山区城市规划管理局规划科《关于〈枫泾镇控制性详细规划(送审稿)〉的修改意见》(20061229日)(见附件五)确定为S21/C3,为交通广场,配套公建和博物馆。

用地性质确定应符合城市用地总体布局规划,原则上各大类用地不宜变换,对于功能性质相近或相互无干扰的类别可以有条件混合使用。图则中所规定的土地使用性质及规模如需作变更时,必须报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建筑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其使用性质应同所在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相符。建筑物使用性质的变更及建筑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后使用性质与所在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不符时,必须经规划管理部门核准并符合下述《土地使用兼容控制表》的规定。

10.4.1枫泾镇区土地使用兼容控制表

注:土地使用兼容等级规定:

√——直接兼容;

○——经规划管理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可以兼容;

×——不可兼容。

10.4.2开发强度

开发强度规定主要包括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总量、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和绿地率的规定。

10.4.2.1用地面积

用地面积是对地块平面大小的控制,以道路红线和与其他地块的红线为界进行计算,单位为hm2

地块的大小根据规划项目的具体情况,一般划分不跨越支路,以用地性质、组团、现有单位和已征地单位等用地范围界线来划分地块,并便于用地的管理和划拨土地的方便。一般商业、办公、商住地块在24hm2,视开发需要合并或再分。居住地块一般控制在520hm2,视开发需要合并或再分。

新枫泾和兴塔社区的地块规模一般510hm2。由于老镇区肌理细密,地块控制规模一般在1hm2以内,部分中小学、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及大规模居住区改造考虑建设的需要可稍大,但一般不跨越城市支路。服装机械城的地块则根据性质划分后规模较以上片区稍大。

10.4.2.2容积率

容积率(FAR)指地块内建筑总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控制最大值。其计算公式为:

FARSa/S

FAR——容积率

Sa ——地块内建筑总面积

S——用地面积

容积率的确定应考虑用地性质、土地级差、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等因素。具体控制指标见图09-4《开发强度分析图》。

10.4.2.3建筑总量

建筑总量即地块允许建设的建筑总面积,控制最大值,单位为m2

按国家有关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进行计算,对高度在2.2米以下(含2.2米)的设备层,可不计建筑面积;对设备层兼作避难层的,其高度可适当放宽。

10.4.2.4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指地块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控制最大值,单位为%

建筑密度的确定应考虑区位条件、用地性质、土地级差、建筑群体空间控制要求等因素。

10.4.2.5建筑限高

建筑限高是指地块内建筑最大高度限制,控制最大值,单位为m

建筑高度确定主要考虑土地使用、城市总体景观效果、空间轮廓、地块区位、建筑性质、建筑间距、容积率、街道尺度和城市消防、净空通道、高压走廊、景观视觉空间,以及自然、历史文化景观保护协调和地质条件等。

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物的控制高度,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还应应符合《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沪府[2003]12号令)中的相关规定。

10.4.2.6绿地率

绿地率指规划地块中绿地总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控制最小值,单位为%

地块绿地率控制指标应符合表6.3.1P11的规定。

10.4.3基地布置

基地布置规定主要包括建筑物退让、基地出入口方位和河道布置的规定。

10.4.3.1建筑物退让

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是建筑控制线与道路红线或地块红线的距离,控制最小值。

建筑后退距离确定主要根据地块位置、使用功能和消防、日照、安全、卫生、视线等要求,与建筑高度和道路红线宽度有关。且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各项规定:

后退道路红线

沿道路两侧新建无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后退主干道的距离南北向不得小于10m,东西向不得小于5m;后退次干道的距离南北向不得小于8m,东西向不得小于5m;后退支路的距离南北向不得小于5m,东西向不得小于3m。新建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大型公共建筑物,其面临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0m,并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的场地。部分已批或已建成的地块除外,按照金山区城市规划管理局规划科《关于〈枫泾镇控制性详细规划(送审稿)〉的修改意见》(20061229日)(见附件五)进行控制,但应在未来改造中进行优化。

10.4.2枫泾镇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控制表

后退地块边界

地块建筑后退地块边界的最小距离除了满足分图图则中的规定以外,还应符合以下表10.4.3的规定。

10.4.3 枫泾镇建筑物后退地块边界控制表

注:1、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6m的,其离界距离按主要朝向离界距离控制。

2、低层独立式住宅主要朝向离界距离按照0.7倍控制。

后退河道蓝线

地块建筑后退河道蓝线外侧的河道绿线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3m,并要符合相关规划的要求。

建筑后退各类工程管线规定

沿架空电力线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其后退线路中心线距离除有关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以下距离:110kV12.5m35kV10m

地下电力电缆线路向外两侧延伸的距离应不小于0.75m

10.4.3.2出入口方位

机动车出入口方位指基本地块都应设独立的机动车通出入口,按照分图图则控制方位和各方位的数量最多值,此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距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起不应小于70m

距非道路交叉口过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桥和地铁出入口)边缘不应小于5m

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m

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与立交道口的关系处理及在其它特殊情况下出入口的开设应按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

10.4.3.3河道布置

地块中河道蓝线控制点(包括桥涵位置和蓝线转折点)位置不可改变,河道具体走向和形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但调整后的水域总面积不得小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所规定的水域面积。其规划河道蓝线相应进行调整,所有绿线和建筑物后退控制线重新从调整后的河道蓝线起计算,距离值不变。

10.4.4设施配置

规划地块还需要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按照分图图则和表4.2.2P7进行控制,分图图则中规定的配套设施必须配置。

10.4.4.1停车泊位

停车泊位是指各地块必须配置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位,控制最小值,其中地面停车泊位应占总泊位数的20%以上。

各地块应妥善安排静态交通,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按规定要求建设各自的停车泊位。各地块内综合安排适宜的停车场和停车库。

10.4.4泾镇镇区配建停车场(库)配建控制表

备注:1.自行车按0.81.2m2/辆(地上)或1.51.8m2/辆(地下)控制。

2.机动车以小汽车计算,标准按2530m2/辆(室外)和3035m2/辆(室内)控制。

10.4.4.2其他配套设施

居住区的其他配套设施主要是指居住区为满足城市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需求,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其确定主要根据用地性质、居住人口规模,依据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确定。

一般地块则规定地块内需要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或公共交通设施,如公厕、变电、泵房、调压站或地下通道、行人过街天桥等。各地块的配建设施按照分图图则和表4.2.2P7进行控制,分图图则中规定的配套设施必须配置。

10.5指导性控制指标

10.5.1规划人口容量

人口容量是对居住地块而言需要容纳的人口总量。

其确定主要根据居住水平和建筑量,并结合现状实际。规一类住宅的人均居住面积指标为2545m2,其中枫泾古镇范围内部分一类住宅的人均居住面积指标为25m2;二类住宅地块的人均居住面积指标为3038m2,其中枫泾古镇范围内部分二类住宅的人均居住面积指标为30m2,兴塔社区范围内指标为38m2

10.5.2建筑风貌和形式

建筑建筑形式与风格是在分析当地自然地理、气候、社会历史、社会经济、社会习俗和居民意识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的要求,对不同景观区域的建筑风格形式进行控制与建议,并可在城市设计中加以量化。

住宅建筑的建筑形式采用转折条式和一般条式结合,形成围合的建筑组团,建筑尽量采用坡屋顶,屋顶色彩可多样化;商业金融和文化娱乐建筑的建筑风格应现代、明快、具招徕性;文化会展类大跨度建筑可采用新型的结构形式,建筑材料可以钢和玻璃为主,体现通透、明快的时代感;行政办公建筑形式具亲和力,平面上和立面上处理要求考究,轮廓线丰富,细部处理精细,体现庄严、宁静与祥和感。

本控规编制区域中,建筑的风貌和形式还依据所在的片区有所区别。在新枫泾片区,体现的是北美的现代城镇风貌,新建建筑可采用北美建筑风格;枫泾老镇区新建和整修建筑须采用江南水乡传统坡屋顶形式;兴塔社区新建筑可适当采用平坡结合屋面形式,新建多、低层住宅宜采用坡屋面,须注重立面表现。所有建筑的空调器外机及附属设施须统一设置。

区别于北美城镇的统一风貌,北美的建筑风格却经历了四个历史演变阶段:早期殖民开拓适应时期,哥特式是其典型的风格;18世纪受文艺复兴的影响,建筑讲究严格的对称,几何比例以及繁琐豪华的装饰;19世纪,古典、哥特和罗马等主题被混合运用于建筑中;进入20世纪以后,新古典主义盛行起来。当代北美建筑的特点突出表现为通透、开放。

枫泾镇作为试点城镇,应借鉴北美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的自然特点和历史特色,在新枫泾片区营造北美现代城镇风貌。北美的城镇风貌的主要特点是:主要步行开放空间的沿街建筑立面是统一而协调的,具有高度连续性,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关系紧凑,街区氛围追求悠闲活力、自由开放。设计中经常采用的建筑元素有:大窗、阁楼、坡屋顶、首层架空、飘逸的外阳台、丰富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一方面追求大气、自然和乡村感,另一方面追求简约时尚、棱角分明、色调优雅和文化味道。

10.5.3建筑体量

枫泾镇区建筑体量总体上要求适中,宁小勿大,以为其特色。

新枫泾片区和兴塔社区的住宅建筑尺度应人性化,强调建筑群体体量的统一性及体量变化的节奏感;公共建筑强调与周边建筑体量及公共空间尺度的协调;商业建筑应与周边建筑体量及空间尺度相协调,强调垂直方向的建筑形象;工业建筑建筑尺度较大,宜弱化建筑形体,强调水平方向的建筑形象;市政建筑须与周边建筑体量与空间尺度相协调。

枫泾老镇区的住宅建筑宜为人性尺度的小体量建筑,强调新建筑与古镇区整体空间尺度的协调;应强调新建公共建筑与周边公共空间的尺度相协调;商业建筑宜采用小体量建筑群,强调新建筑与古镇区整体空间尺度的协调,并注重商业氛围的营造;老镇区的市政建筑应适中,需满足古镇的景观视线要求,不可破坏古镇区整体建筑体量的统一感。

服装机械城的公共建筑尺度应适宜,强调建筑与周边建筑体量及公共空间尺度的协调;商业建筑采用大体量建筑,强调垂直方向建筑形象;市政建筑尺度应适宜,与周边空间尺度相协调。

10.5.3建筑色彩

建筑色彩通常指建筑的屋面和墙面色彩,主要取决于建筑形式,并考虑不同景观区域建筑环境氛围的要求。

总体上枫泾镇区建筑色彩以浅色调为主,局部点缀深色。

居住建筑墙面色彩素雅,新枫泾片区宜采用北美传统建筑明快色调,枫泾老镇区须采用传统的粉墙岱瓦色调,兴塔社区则宜采用浅明暖色调;公共建筑总体上宜采用浅明中性色彩,其中商业金融和文化娱乐建筑色彩采用浅明暖色调,色彩可丰富、多样,力求形成热闹、繁荣气氛;工业建筑和市政建筑则采用浅明冷色调。

10.5.4环境要求

建筑环境是指并对建筑起烘托陪衬作用的建筑外部环境因素,如绿地、广场、广告标识、建筑小品等。

绿化对创造意境和环境气氛十分重要,不同的建筑环境对绿地的类型和布置要求也不同。河道绿化以乔木和草坪为主;公园绿化宜采用乔木、灌木和草坪相结合的方式,并注重四季植物的搭配;街头绿地宜采用小乔木、灌木和草坪相结的方式;防护绿化以乔木为主。

广告标识是构成商业气氛的重要设施,是商业建筑环境中最活跃而具吸引力的因素。通过城市设计准则规定广告标识,并与建筑和空间的组织相呼应,有助于形成美感和有节奏韵律感的商业建筑环境。广告标识可按贴墙式、近墙横式、近墙竖式和路边独立式四种类型进行控制,规定其高度、色彩、内容等。

建筑小品对一定的建筑环境有认知作用和强化视觉感知作用,同时也可以取得美化建筑环境的作用。建筑小品有许多种,如指示牌、雕塑、灯具、建筑装饰等,其设计应与周边环境和建筑群的建筑形式相协调,并按环境性质和尺度进行不同方式的布置。

所有地块均实行架空线入地敷设。

一般情况下围墙沿地块边界设置,且透空透绿;沿河道绿化则按照绿线设置;行政办公、商业、文化娱乐、体育用地沿地块边界不设置围墙;居住地块内底层商业或社区商业沿商业界面不设置围墙。

11规划实施

11.1分期开发

枫泾镇区的建设本着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现实与目标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枫泾老镇区的建设以整修为主。新枫泾片区的建设大体按照由南向北的时序进行。上海国际服装机械城的建设大体按照由北向南的时序进行。兴塔社区则按照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时序进行。

近期,枫泾镇区利用枫泾古镇发展辐射附近地块,以及新枫泾核心区的启动,尽快形成行政文化商业区和高档公寓区,吸引人气,形成展现枫泾新形象的窗口,并营造镇区建设的声势;兴塔社区则依托老街的整修和农民动迁居住区的建设拉开整个社区开发的序幕。

中期,枫泾镇区由一期建设地块向北及向西辐射,形成相对完整的居住社区,并带动上海国际服装机械城的开发;兴塔社区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带的建设,以完善已建成的居住小区的服务配套。

远期,在完成整个枫泾镇区的建设的同时,继续枫泾古镇的整体维修和改造,重新唤起老镇的活力。

11.2实施建议

11.2.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效力

本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审批通过后,不得擅自更改。

11.2.2成立机构

枫泾镇区的开发建设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上海新枫泾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新枫泾片区内的建设管理,而上海国际服装机械城的建设管理由上海金山西部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枫泾老镇区和兴塔社区的建设管理则由枫泾镇政府规划办公室和城市建设管理所共同负责。

分散的管理权限不利于镇区的整体建设,建议由各管理部门会同镇政府成立统一的专门管理机构,对镇区建设进行控制与引导,并负责招商引资,组织与报审下一层次的修建性详规或建筑设计。

11.2.3公开

控规经批准后应大力宣传,做到公开、公平,并且引入市民参与机制。在建设过程中的所有项目应建立完善的方案会审与听证制度,听取多方意见,做到项目公开,保证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11.2.4拟定好建设时序

镇区的建设应做到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对目前没有条件建设的项目,应对用地进行控制;市政设施、道路等公用设施应力求一步到位,避免以后的重复开挖。

11.2.5奖励与惩罚

建设单位在其建设项目提供公益性空间或设施,如增加后退红线距离、提高绿化率、承担公用设施、公共绿化等,可对其进行容积率补偿。而对违反城市规划的建设单位,如侵占红线、增加建筑面积、减少绿地率等,一经发现应责令其停止建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应限期拆除或没收违法建、构筑物;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应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

附录

附录一 主要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总规划用地: 1007.89hm2

城镇建设用地 940.57hm2

总建筑面积: 752.43m2

容积率: 0.80

建筑密度: 23.67%

绿地率: 28.96%

总居住户数: 3万户

总居住人口: 9万人

人均公共绿地: 3.05m2

附录二 枫泾镇区规划用地平衡表(细分至小类)
附录三 新枫泾片区规划用地一览表
附录四 枫泾老镇片区规划用地一览表
附录五 上海国际服装机械城片区规划用地一览表
附录六 兴塔社区规划用地一览表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