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名词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名词解释

时间:2014-08-03 15:59:25    下载该word文档

1. 七届三中全会 P15-16

195066日至9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重要讲话。报告明确指出了党在今后三年左右时间内的中心任务及为完成它必须创造的三个基本条件和必须做好的八项工作。会上,刘少奇、陈云、周恩来、聂荣臻分别就土改、财经、外交与统战、军事等问题作了报告。全会讨论通过了毛泽东的报告和讲话,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草案)》。

七届三中全会制定的纲领和路线对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动员组织人民群众进行民主改革和恢复经济起了指导作用。

2. 三反五反运动 P29-31

1951年冬在国家机关、国营经济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19521月中共中央部署在各大中城市的工商业者中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斗争。

三反五反运动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从国家机关和私营工商业两方面进行的击退资产阶级不法分子进攻的运动。目的是确立和巩固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确立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为计划经济建设奠定基础。

纯洁了国家机关;进一步查明了私营工商业的状况,巩固了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增强了人民群众对资产阶级丑恶本质和贪污浪费对社会危害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安定、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3. 论十大关系 P103-105

19564月,毛泽东在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讲话以苏联经验为借鉴,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其基本思想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它可以分为经济、政治、中外关系三个方面,其中经济方面是重点。

讲话调动了全国各地探索中国自己建设道路的积极性,为中共八大制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方针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P66

195312月至19544月,中国和印度就西藏问题举行了北京会谈。会谈第一天,周恩来把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概括为五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

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一致同意这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并认为这些原则也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

五项基本原则的倡导,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5. 七千人大会 P178

19621112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各级干部共七千人,因此又称“七千人大会”。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题为《关于民主集中制问题》的长篇讲话;刘少奇提出了一个书面报告并作了讲话,分析了产生错误的原因、责任问题,总结了1958年以来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会议对1962年的生产任务和全面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并提出了10年长远规划。会议还对除彭德怀等在庐山会议后被错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

这次大会未能从根本上纠正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但在贯彻执行“八字方针”,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问题上,有积极意义。

6. 庐山会议 P155-160

195972日至8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通称庐山会议。

72日会议开始,毛泽东首先讲话。3日至10日,按六个大区分组进行讨论,中央领导同志和大家一起总结经验。14日,彭德怀鉴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肯定了总路线的正确性,对1958年地缺点错误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毛泽东提出要评论这封信的性质,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会议从纠“左”转向反右,开始对彭德怀等进行错误批判。

82日,八届八中全会开展了对“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批判。会议还检查了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执行情况,通过了《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议》,全会一方面降低了计划指标,另一方面又要求掀起新的生产高潮。

庐山会议前期总结经验,纠正左倾错误以及压缩指标都是正确的;对彭德怀等人的批判及会后全国开展的反右倾运动,是错误的,是建国以来我党政治生活中的一次重大错误。

7. 五一六通知 P213

196654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516日,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通知》对《二月提纲》进行了批判并予以撤销。《通知》对党内和国内的政治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认为文化领域的领导权不在无产阶级手里,一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混入了各级党政机关。通知号召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夺取文化领域的领导权,清洗资产阶级代表人物。

通知系统的表达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观点,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性文件。“左”倾错误开始在党内全面推行。

8. 二十三条(1965P195

196511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全国工作会议的讨论纪要《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二十三条》对运动中某些左的偏向作了纠正,但是基本指导思想仍然是左的,把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特别是提出了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等更“左”的观点。“走资派”的提法为以后把运动的矛头指向党的各级领导核心提供了依据。

《二十三条》是毛泽东、刘少奇矛盾的公开暴露,是文化大革命毛泽东反对刘少奇的前奏。

9. 二月逆流 P225-226

广大人民对文革造成的混乱局面进行抵制和抗争。19672月前后发生的,后来被诬为“二月逆流”的党内高层的抗争是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之一。

1967211日和16日,在周恩来主持的怀仁堂碰头会上,谭震林、陈毅、叶剑英等,围绕着文化大革命要不要党的领导,应不应该将老干部统统打倒,要不要稳定军队等重大问题,与中央文革小组几个主要成员展开了斗争。16日,由谭震林保陈丕显引起的斗争更为激烈,即所谓“大闹怀仁堂”。

225日至318日,中央文革在怀仁堂召开了七次“政治生活会”,以“二月逆流”的罪名批判这些老革命家。同时,林彪、江青趁机更大规模地打击迫害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人。此后,中央文革小组实际上取代了中央政治局。原由周恩来主持的中央碰头会也被中央文革碰头会取代。

10. 十一届六中全会 P327-330

19816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正确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意义;肯定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前进方向。

全会一致同意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全会对中央主要领导成员进行了改选和增选。

这次全会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历史上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它以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而载入史册。

11. 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提出过程)P51-P53

1952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从现在开始用10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的设想。9月以后,毛泽东又多次讲到他对过渡问题的看法,逐步形成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轮廓。1953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作了比较完整的表述。195312月,中共中央批准并转发了经毛泽东修改的中宣部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提纲对总路线作了更为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路线由19542月召开的党的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随后又载入宪法中,成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有了重要变化。总路线规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方面内容。

12. 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P107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9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毛泽东致开幕词。大会听取了刘少奇作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邓小平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以及朱德、陈云、董必武等68人的大会发言和45人的书面发言。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八大从指导思想上提出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和国家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2在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经验基础上,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3对我国在一五期间形成的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的改革也进行了探索。4.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提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进一步扩大民主,健全法制。5.根据党的地位的变化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着重提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大会选出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及候补委员。

八大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它及时地对国内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论断,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提出了反对个人崇拜、反对官僚主义、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任务,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可贵贡献。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

13. 十四大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P411-415

199210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代表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

A.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4年来的实践做出了基本总结。

B.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系统的科学的概括。

C.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主要任务。

D.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报告分析了国际形势,提出了我国的对外政策,还提出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问题。

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同意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大会选出第十四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及中纪委委员。

中共十四大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十四大是团结、胜利的大会,它将为我国改革开放扩大,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P298-30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7812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认为,应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等错误口号。在政治路线上实现了拨乱反正。 全会回顾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 全会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 全会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党规党法,严肃党纪。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增选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全会后,邓小平已经成为中共中央领导的核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全会解决了“左”倾错误的束缚,解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开始认真全面地纠正了文革及以前的“左”倾错误,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根本改变,成为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起点。

15.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及意义 P118-121

19572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

基本内容是:第一,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第二,阐明了关于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第三,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政策。

讲话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大意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一大贡献。讲话坚持和发展了“八大”的正确路线,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性文献,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16. 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内容及意义 P405-409

邓小平于1992118日至221日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谈话。

主要内容有:1.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2.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大胆地闯,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3.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4.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6.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坚信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实践和经验,从理论上明确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他十多年来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概括和发展,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

17. 一国两制的提出及意义 P356-361

1981年国庆前夕叶剑英委员长发表的谈话中提出关于台湾回归的方针政策,实际上表达了一国两制的意思。19842月邓小平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代表团时提出了“一个中国,两种制度”。6月邓小平在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时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5月,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政策。

一国两制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及繁荣稳定,也推动了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加速了祖国统一进程。它对解决国际上类似问题及某些重大国际争端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18.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及意义 P289-291

19785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上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公开发表这篇文章,当天新华社全文转发。次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

文章发表后,党内多数人支持和拥护文章的观点。但是华国锋、汪东兴对讨论进行了抵制和压制。有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反对这篇文章观点。也有人对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疑问。这场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实质上是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争论。讨论受到邓小平、叶剑英等中央同志的积极支持,讨论在全国逐步展开。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禁锢,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促进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名词解释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