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论科学精神

论科学精神

时间:2014-06-21 18:44:07    下载该word文档

论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它贯穿于科学实践中科学精神的范畴很大,像理性精神、实证精神、求实精神、创新精神、质疑精神、探索精神等等。

我更觉得科学精神是一种最基本的约束性原则,即研究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用来规范自己行为的意识层面的认知。在诸多科学精神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求实基础上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与创新精神的综合,不仅能约束研究者的行为,更能检验研究者的成果。其次是探索精神与质疑精神。

毫无疑问,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研究氛围正在日益变质,这正是科学精神衰退的表现。学术腐败、浮躁之风盛行。对很多学者而言,科学研究不在是为造福人类,解决未知,而是为了晋升、权利。当科学与功利沾边时,研究的可信度已大大下跌。

没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创新就无从谈起。学术造假让人忿恨,拿着别人的东西,东拼西凑当作自己的成果,以获得更多的晋升优势,以获得更多的尊重,甚至是更多的金钱。这是司空见惯的事。导致现在用一些强制性的措施来杜绝诸如此类事情,这又是倒退,本来是学者应该用科学精神约束自己的行为就能办到的。恶性循环,只能带来更深层次的学术造假,以至于道德的沦丧。很多时候我们的出发点就是错的,功利性的目的往往会使人们忽视意识层面约束的作用,急于求成,好逸恶劳的想法肯定会成为孳生造假的土壤。如果一个学者连对科学研究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如何用科学精神指导研究。

谈谈我所处的环境,初入研究生一个月以来,慢慢的也和那个以前觉得非常神圣的词‘科学研究’沾上了边,开学典礼上校长说的最多的就是学术道德问题,可见求真务实精神是多么的匮乏与重要。不仅如此,很多老师鼓励我们要多做研究、多发论文,那样就可以获得两万元的奖学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伽俐略、哥白尼布鲁诺等等那些冒死挑战教会的科学家不知道有没有奖金可拿。这值得人深思。不错,对有贡献的学者应给予物质上的资助,但是否也要考量一个学者是否具有最基本的科学精神。一个道德缺失的人何谈科学精神。只有真正求实基础上的创新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的学者们,最起码不会造成科学精神的沦丧。

创新精神就是要求学者要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学活动无疑基于客观规律是探索、揭示和发现自然规律的精神活动。没有求实精神,所有的科学研究都只能是伪科学。离开这个基础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当然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仅有这一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不可能的。可以说科学基于自然的合规律性而始于人们的好奇心导于自然的可理解性的理性信念成于人们的精神智力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是人类心灵的壮丽探险是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艰难历程。没有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探险就失去了内在动力就不可能发现问题。没有它再多的苹果在你面前落地你也可能无动于衷即使你有幸第一次看到X射线的奇异荧光也可能与其发现失之交臂。是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人们进入科学的大门。

永不衰竭的创新意识是科学进取精神的灵魂。科学活动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它在本质上是创造性的。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得出新成果正是科学工作创造性、探索性本质的表现也是衡量科学工作是否先进以及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尺度。齐曼说科学是对未知的发现。这就是说科学研究成果总应该是新颖的。一项研究没有给充分了解和理解的东西增添新内容则无所贡献于科学。这项规范强调科学认识论中的发现因素。它迫使科学家们要有不同形式的-创造性的行为和-富有想象力的思想。创新是科学的生命创新是科学的灵魂。科学如果失去创新精神,就不可能有新的发现和理论诞生科学就将永远停留在同一个水平上。科学的创新意识主要包括探索未知的强烈激情永无止境的好奇心,这就要求学者要具备探索精神和质疑精神。

创新精神首先表现为合理的质疑精神。合理质疑是科学的天性是科学创造的前提。没有合理的质疑,就没有科学的批判没有科学的批判就没有科学的创造。

古人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在科学面前不存在终极真理不存在绝对权威。科学家深知由于认识的阶段性和局限性理论本身是可错的需要不断修正。即使是那些已被证明是比较成熟的理论也不应成为束缚甚至禁锢思想的教条而应作为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指南和起点。它们并没有终结真理而只是标示寻求真理道路的里程碑。科学中内在的这种质疑精神正是促使科学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把怀疑精神、批判思维称之为科学的态度和思维而把教条态度、教条思维称之为伪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波普尔指出科学家之所以成为科学家并不在于他掌握无法反驳的真理而在于他采取无所顾忌的批判态度和坚持不懈地对真理的追求。我们是真理的探索者但不是真理的占有者。科学史上如果没有达尔文对物种不变论的怀疑和否定就不可能有生物进化论如果没有爱因斯坦对经典物理学绝对时空观的质疑和否定就不可能有相对论。合理的质疑精神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既不能轻信任何理论更不能想当然地自以为是、习以为常、先入为主。可以说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自以为是、先入为主是科学的怀疑精神的天敌。合理的质疑精神要求我们要对自然现象和身边事物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新鲜感对已有理论既肯定又不全肯定既维护又批判既坚持又发展充分发挥人的理性能力和创造能力积极大胆地提出新概念、新假说、新思想,并付诸于严格规范的实验检验。

可能每个学者都会说自己有创新精神,可有多少学者敢于挑战敢于质疑呢。不具备创新精神的人何谈创新能力,很多人都在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诺贝尔奖得主,很多人都在质疑和批判我们的教育体制和大学体制,很多时候我们的思考仅仅停留于此,不愿向更深层的方面挖掘,不愿意从自身开始改变。这就是我们。不敢探索不敢质疑已是我们逃不出的牢笼。

有文献表明中国的科技竞争力从1998年的第13位大幅下降之30名开外。我们总是听到像‘近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举世瞩目’等等之类的言辞,可真正改变我们生活的科学技术基本都是国外引进的,就连我们引以为豪的高铁技术也只是他国先进技术的一个综合,其他国家并不是不发展高铁技术,而是受限于地域。这个时代我们总不能再拿‘四大发明’来证明我们的创新能力吧。

当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慢甚至停滞不前时,我们是不是该反思我们的研究者是否具有科学精神呢。

我们接受的是科学教育,而完整的教育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传授,二是科学精神的培养。我坦白的承认在科学精神的培养方面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科学精神应该是灵魂。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是被迫的,所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是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这就决定了科学教育对科学知识及其方法的关注,而对科学精神未能给以应有的重视。

综上所述,科学精神对一个学者是及其重要的,对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很关键的。有众多说法都认为高校是科学精神培养的主阵地,这个看法我不能认同。不错,学校是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这样那样的平台,但当所有的方式方法都只是形式上的敷衍了事时,其自身就是伪科学。我认为科学精神的培养应该从自身做起,把科学精神真正当作一种约束性原则,最起码不会有伪科学的产生;把科学研究当作一种高尚的工作,没有功利性的干扰,最起码不会有道德的缺失。创新精神的培养与求知欲和好奇心息息是相关的,不敢质疑不敢探索已是我们的诟病,但是如果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们做科学研究的目的就已非常明确了就是探索未知,解决谜团。

这个观点好像又和我国的传统文化相矛盾,我们带着“知识创造财富,知识改变命运”的家庭使命来求学,但又要和功利划清边界。当然,科学技术可以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具备科学精神的研究者予以奖励也无可厚非。奖励机制是否应该完善起来,一切是否都应该建立在科学精神的基础上。最后还是引用屈原的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从我做起,将科学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每日的学习工作中。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论科学精神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