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二十一中简介 21中校网

二十一中简介 21中校网

时间:2011-08-20 15:41:28    下载该word文档

校简介

学校名称: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址:广州市环市东路天胜村16号之一

联系电话:83590996

址:http://www.gz21ms.com

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位于繁华的环市路上,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创办于1954年,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学校占地面积49667平方米,绿化面积10012.6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雅洁幽静,是国家表彰绿色学校。学校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新模式研究”实验学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验”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EPD)教育项目学校,广州市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经过50多年的发展,21中已成为一所高质量、窗口式、有特色的现代化示范性省一级学校,以绿色教育为办学特色。现有初、高中教学班42个,在校学生2000多人。

学校拥有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游泳池等充足的运动场地;千兆电脑校园网通至每一个课室和办公室、全校44间教室全部配有多媒体教学平台并安装空调、61座的电子阅览室,以及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装备先进的专用室和实验室。学校围绕绿色教育特色,还专门设立了地理矿石展示区、射击场、环境科技教育展览馆、模拟生态园、生物园、校园绿化植物介绍区等。近300平方米的青春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心理咨询室、成长乐园活动室、青春健康教育展览馆),近100平方米的禁毒展览馆和开展英语综合活动课程的“英语城”也为学生进行现代人文教育提供重要的场室。新建成的图书科技楼里拥有近10万册图书和35800册电子读物,满足同学们阅读的需要。而具有现代化设施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体育馆已通过立项,正在筹建中。

学校围绕“推进现代人文教育,打造现代社会公民”的办学思路,制订学校发展的五年规划。现有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敬业爱岗、业务优良,其中硕士研究生和研究生主干课程班结业39人,先后参加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训以及各级骨干教师培训15人。近五年来,教师有376人次在全国、省、市的各项教学成果评比中获奖,发表教育论文175篇,有123人次获得省、市和区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提高综合素质,英语、历史、政治等学科教学成绩突出,成为强势学科。高考成绩逐年上升,升大率超过98%,本科率远远高于同生源组学校的平均水平,近年进入全省高考单科或总分前100名的共29人次,其中800分以上的6人次;初三毕业考成绩稳步提高,多年获得初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06年中考的AB率高达75%,其中有9位同学的政治、物理名列全市第一,居同类学校的前列。初高中毕业班的升学指标均超过省一级学校的评估标准。学校坚持以德立校,以质强校,把养成教育和青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德育网络资源,着眼于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了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注重培育优良班风学风,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形成具有特色的思想教育活动序列,而青春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五年,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区的学科、科技、文体竞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共获奖587项。

传承中求探索,探索中求发展。历史赋予21中新的使命,建设和谐文明校园,彰显绿色学校特色,努力把21中打造成为一所素质教育优秀的特色学校

 

校徽

校徽的构成寓意

1、由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的广州市首个字母G构成跑道,发展运动轨迹和传承前人智慧结晶的书本。

2、用二十一中学的阿拉伯数字21组成教化,助人的文明之火。同时,又如同一只展翅欲飞的稚鸟,象征着学子奔向希望的未来。

3整个标志体现学校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学校电子邮箱

我校的电子邮箱gz21ms@126.com ,欢迎来信咨询和交流。

校史

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创建于19549月,此时没有明显学校校界。建校初期,由市21中与市16中、市17中成立三联合中共党支部,隶属中共市文教机关学校总支。校长罗若雪、副校长张至、谭耀年、陈才俊。学校隶属广州市教育局。

195711月至19587月改为广州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由我校与执信中学成立联合中共党支部书记孔庆余。隶属市中等教育党委。学校隶属广州师专科学校。后由21中和17中成立联合中共支部,书记赖奕辉。

这一阶段,我校是苏联化的教育学模式,模仿苏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法。
学校是在环市东路天胜村山岗上建成,建校初期很艰苦,完成了当时规划第一期工程。建筑物有十幢左右,最高是三层楼,砖木结构、苏联挂瓦,红阶砖计面的建筑物,用于教学、办公、教师宿舍、学生宿舍、冲凉房、饭堂厨房,第二期工程的建筑物,应该建至环市东路路边,是教学区,第一期工程的建筑原计划是生活区。因各种原因,第二期工程没有实现。形成现时学校大致范围。

19588月至19648月改名为广东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此间建立中共广东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中共党支部,隶属广东师院党委。代书记郑沛和(19588月至19589月),书记叶铨(19589月至19601月)19601月由孙少波任党支部书记,副书记赵淑英。

19588月招收高中学生,成为一间完全中学,属隶属于广东师范学院,校长叶铨(19589月至19601月),19601月由孙少波任校长,副校长陈才俊、占棠。

毛泽东在1957年发表了著名的"培养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在召开了第四次全国教育行政会议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1958年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文规定:在一切学校中,必须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每个学生必须依照规定参加一定时间的劳动。在这一期间,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苏联化"这一极端,走向"劳动化"的另一个极端。

19648月复名为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形成一支思想好、资历高深、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工作积极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高,在广州市已有名气,女子篮球队、男子足球队,球艺好、名列在广州市前矛。"超广雅、赶华附"作为学校一个目标,学校发展蒸蒸日上,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196011月召开了历时19天的全国文教工作会议,研究了在教育工作中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问题。课程体系进行了根本性的调整;"一基"是从19531956年期间形成的课程为基础;"两科"是纠正盲目照搬苏联课程的偏差,纠正"大跃进"时期的"劳动化"偏差;"三新"是制定新的教学计划,须发新的教学大纲和偏制,新的教材。初步形成了本土化课程体系,中学设置了选修课程,高中三年级可根据学校条件,酌设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立体几何、制图、历史文选、逻辑等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愿和爱好,任选一门或两门。选修课不进行考试。语文、数学、物理、化学、音乐等课程增加了课时,每年授课总课时,从6094课时增到6708课时。

尽管当时主观指导思想上力图纠正照搬苏联课程的偏差和"大跃进"时期"劳动化"的偏差,但实际上都未实现突破历史错误形成的"苏化""劳动化"的限定。

1966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行政领导班子仍继续行使职权。

19667月工作组进驻学校,成立临时"文化革命领导小组。"同年8月学生进行"革命"大串连。停课闹"革命"

19672月群众组织"夺权"校行政领导被迫停止工作。

19673月军训团进校,成立校文革领导小组。隶属市军事管制委员文教小组。

19689月经市革委会批准,学校成立校革委会,隶属市革委会政工组文教办公室。校党支部书记国殿臣(是解放军宣传队,在197012月至19716月任职)那国臣(解放军宣传队,从19766月至19733月任此职)、蔡莹(从19733月至197610月任职)、孙少波(从19762月至197610月任职),副书记敖绍昌(从197012月至19713月任职)。陈锦纯(从19717月至19768月任职)、刘其昌(工人宣传队,在19726月至于9755月任职)、黄润根(工人宣传队,在19755月至197612月任职)、秦建平(工人宣传队、在19769月至197610任职)。

校革委会主任:那国臣(解放军宣传队,从197111月至19729月任职)、蔡莹(从197210月至197412月任职)、孙少波(从197412月至197610月任职)、副主任占棠(从19683月至19713月任职)、敖绍昌(从19705月至19713月任职)、陈锦纯(从1971319768月任职)、李静轩(从19717月至19731月任职)、熊鼎珊(从197111月至1972年任职)、廖汉彬(从197210月至19756月任职)、孙少波(从197212月至197412月任职)、林振三(从19733月任职至19738月任职)、郑曼如(从1975年至1978年月10月任职),苏新民(从19764月至19782月任职)、黄克成(从19768月至19873月任职)、何海明(从19771月至19783月任职)封宝玲(从19771月至19783月任此职)。1969年复课闹革命。19758月至1978 3月市属中学行下管理体制下放到区,隶属东山区教育局。19783月至19959月隶属市教育局。
1970年冬至1975年夏,在广州市从化县高平镇,师生亲自动手建房屋,开荒地种瓜莱,种水稻,建立学农分校,1975年夏天至1977年秋,学农分校搬到广州市从化县横江乡。几年间各年级师生轮流到分校劳动兼学文化课。

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被"大革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被取消。学校先是停课"闹革命",学生走出校门搞"革命"大串连,后又返校复课"闹革命"。大搞"斗批改",即一斗教师,二批旧教材,三改旧课程。上课学习毛泽东著作,农业基础、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工业基础,劳动课。

1976年底,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3月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革命委员会撤消,以广州市二十一中学行使职权、隶属东山区教育局。校党支部书记孙少波(从197610月到19848月任职)、黄克成(从19848月至19938月任此职)、陈少雄(从19848月至198612月任此职)

校长黄克成(从19843月至19937月任此职)、副校长郑曼如(从1983年至19878月任任此职)、封宝玲(从19783月至19795月任此职)、何海明(从19783月至19795月任此职)、华应春(从19808月至19821月任此职)霍黄锐(从19827月至19938月任此职),莫崇珍(从19848月至1990年任此职)

顾问:孙少波(从19848月至198612月任此职)

1977年秋恢复普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学校秩序走向正常,课程进入全面恢复,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处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生理卫生、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等14门学科课程。在高中二、三年级以限不定选修课形式,建立起了文理分科教学的课程模式。

学校有一支资历高深,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特级教一人,高级教师二十八人,一级教师九十六人,教师中不少是区教研会,市教研会的骨干。工作负责,谆谆善诱,诲人不倦,师生关系亲切,融洽。

人才辈出,成绩斐然,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初中毕业升学率达98%左右,高中毕业升学率达75%。出现不少优秀毕业生,如,1980年文科女状元李懿丽,1985高考理科女状元何末艾。在省市各项比赛中,我校成绩突出,如朱永巍同学获省数学竞赛二等奖,陈锋、李坚、朱永巍获省物理竞赛二等奖,张云辉、朱慧红获三等奖。
在体育方面,我校是足球网点学校,1992年在"可口可乐杯"初中、高中组足球比赛中,获得总分第一,射击是学校传统项目,在比赛中成绩突出。

校园总面积45234平方米,建筑面积12537平方米。教学设施逐步完善,有436平方米的瓦顶礼堂一座,2000平方米的五层及2268平方米的六层的科学楼各一座,电脑室间(90平方米)共有32台电脑,图书馆一间阅览室一间,阶梯课室两间,课室四十间。物理仪器室一间,化学实验室三间,化学仪器室一间,生物实验室两间,生物仪器室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能满足教学的实验,演示的需要。打字机教室一间,共有五十多台英文打字机,300米跑道的运动场一个,50×70平方米足球场一个,蓝球场二个,射击训练场一个,20×25的游泳池一个。

全校教职工人数210多人(教师150多人,其中全国特级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1 人,高级教师20多人,一级教师近100人,学生班数40个左右,(其中初中20多个,高中近20个)。共有学生2100多个(其中初中生1190多人,高中生930多人)。

校训为:志、严、勤、实(志?quot;四化",志在创新,志在奉献;严格要求,严密管理,勤奋好学,勤能补拙,勤俭朴素,实干巧干,讲求实效)。

办学特点是勇于自立,勇于自强,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办学初具规模,在社会上有一定声誉,被市定为先办好的十所中学之一,被社会誉为"民间重点中学"

19898月,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调整了机构,强化了办事效能,落实岗位责任制,健全奖惩制度,加强教育教学的科学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展多渠道勤工俭学活动,学校充满一派生机,1988年高考有56人上省线,初中升学率是96.5%省、市全国学科竞赛获得一定的名次,连续四年荣获广州市中学射击比赛冠军,有八人次获个人第一名。全市生物园评比,1987年获一等奖。1985年全省高中物理竞赛、陈锋获二等奖,张云辉获三等奖,1988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广州赛区普通中学组, 王松、杨铭获二等奖,1988年广州英语C组比赛,获高中团体第一名,黄慧玲、冯芳获一等奖,初中九省市英语比赛,李缤获一等奖。1987年蔡志宁获全国高中同步作文三等奖(获市二等奖),

1988年全市中学生健美操获二等奖。1985年、1986年度,连续二年被评为广州市教育先进单位。

学校在19959月至19997月,隶属广州市教育委员会。19998月开始隶属东山区教育局。

19938月至19997月李鸿灿任校长兼任党总支书记,莫崇珍任副校长(19938月至1996529日)、张干任副校长(19953月至19997月)、朱开伟任副校长(19953月至19997月)、林渭鸿任副校长(199673日至19997月)

19997抡鸥扇涡3ぃ?9997月至20013月朱开伟任中共党总支书记。林渭鸿任副校长(19997月任职)

这个时期,我国课程研究在实践处于深化阶段,理论上处于发展时期。1992年公布了新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1994年国家教育委员会进行了修订,明确提出了初级中学阶段的培养目标,突出了基础性、时代性和针对性的特征,加强了德育,增加了初中历史、地理等课的学时,为落实和加强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提供了学时保证。对各学科都明确提出结合本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具体要求,对各类活动也提出了进行德育的具体要求。进步完善了课程结构,有利于学生进行德、智、体等各方面的教育,初中增加了选修课程,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两个层次,外语、数学等课程中制定了两个层次的标准,改变了过去要求划一的状况设计?quot;·""·"两种学制的课程计划。对考查作了明确规定,为了控制和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特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期、学年和毕业的终结性考查、考试都属于学生合格水平的考核,不是选拔性考试,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考试学科,每学期只进行一次,并严格控制各级统一考试。1996年国家教育委会基础教育司公布了新高中课程,意在与新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相衔接,使用高中教育更好地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高中办学的质量和效益。明确了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规定了高中阶段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方面的质量要求,制定了高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标准。建立了以学科类课程为主,活动类课程为辅的课程结构,按照优化必修课,规范选修课,加强限定选修课的原则构建学科课程体系,多种办学模式共存的高中学校教育结构体系,包?quot;升学型"高中,"职业型"高中和"综合型"高中三种办学模式。普通高中课程由中央、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的构想,明确规定各级对于课程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给于地方和学校更多的自主权。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校长统一指挥,党总支保障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的管理体制,经过几代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于19982月被评市一级的完全中学,于20015月被评省级绿色学校。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校园总面积49667平方米,建筑面积29889 平方米,办学规模4142个班,教职工人数183人,离退休教师130人,学生人数2200人左右。图书馆现有藏书6.65多册,各类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310元。电脑154台。固定资产2552万元。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向市财局借500万元。1994年初建大操场围墙,观看台,

1994年暑假对大操场的排水工程改建煤渣跑道重铺。2000年暑假足球场植草,换铺塑料跑道,建四个塑料蓝球场所,三个塑料羽毛球场,设一个有200平方米专供教师进行文体活动专用室。形成 大型体育活动场地,1995年暑假改建二幢苏式挂瓦楼房,外墙贴巾条形砖。1994518日至19951030日,建教学大楼,建筑面积5932.41平方米,19951121日下午教学楼正式启用。22日正式在新教学大楼上课。1996年教学楼周围2000米的空地建喷水池、鱼池、小桥、地理园,带校园绿化建设。19968月改建校门。1999年月4月改建礼堂,将木制金字架瓦面,改为钢根水泥凝土结构楼面,19995月改建游泳池,深度1.2米至1.65米,20×25的游泳池,游泳池占地面积1190平方米,19996月建造九层学生饭堂综合楼,占地面积1170平方米建筑面积6978平方米。20008月使用。学校大力推进后勤工作社会化的改革,20012月将保安,绿化、卫生工作由物业公司接管。部分岗位进行了竞争上岗。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完善,满足教育教学要求,学校总体布局科学,功能分区合理,建筑风格鲜明,是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富有特色文化环境,丰富蕴含,赋于人格力,学生处于美的校园里,引发健康愉快的情感。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并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我校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十几年来,学校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党员人数 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全体师生员工中深入开展党?quot;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教育,开展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和反对邪教"法轮功"斗争的教育。学校认真贯彻历次全国党建工作会义精神,在深化改革中推进党的建设,努力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自觉地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始终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培养人才这个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党总支的建设。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积极开展反腐败斗争。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落实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建立了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领导体制,努力改进政治思想工作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全体教职员工团结奋斗,出色的工作,向高校输送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向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德育工作,养成教育作为"差异教育"办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为先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校风、校纪,学校把知与行结合起来,把养成教育同环境育人、心理疏导学生管理相结合,通过班会课教育和班级行为规范五项评比,将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抓好基础困难学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实?quot;希望教育工程"。学校树立"先成人,后成才"的观念,领导亲自抓,责任落实到班主任,发挥校内外的德育网络的作用,落实各项帮教措施,使基础困难学生不断进步。开展"五四三二一工程的系列化教育活动,全方位多渠道落实德育工作。学校建立了学军、学农、学商、扶贫五个教育活动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演讲节、科技节、体育节和合唱节。
巩固"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校园"校外学雷峰阵地和家长委员会三项工作,健全德育队伍、德育制度两方面工作,创立一个心理教育活动中心,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市内学校最早成立保安队,学校最早与华乐街派出所巡警四中队共建安全文明校园。形成有学校特色德育和治安工作,从而使用权学生德育工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收到良好的成效,获得法律与你息息相关系列活动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无偿献血标兵单位、广州市教育系统安全文明单位、广州市教育系统团队工作优良奖、羊城之夏"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先进集体。

教学中突出"主体",倡导"自主",提高学生自我教育和学习能力,鼓励参与,注意引导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和掌握规律,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着力培养既然有宽厚的基础,又有个性、有特色、有创造意识的人才学校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扎实抓好教学常规,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开展以单元设计形式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活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参与考试改革,1999年广东省试行"3+X"的高考科目设置方案,2001年广东省试行"3+X+综合"的高考科目设置方案。学校重视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体育的教学,以及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发展。成果显著。郑允光同学于1995年高考理科成绩获广东第六名,2001年东山区属学校的学生装成绩800分以上有我校2位同学。广州市高中毕业工作综合评估一等奖,广州市初中毕业班工作台综合评估二等奖,生物园、校园绿化建设优秀奖、广州市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国际海洋年大型宣传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广州市学校合唱节比赛一等奖,"市长杯"网点学校足球比赛初中组第一名,东山区中学生女子篮球锦标赛第一名。

加强科组建设,提高科研水平,是学校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加强对科组建设的领导,突出重点,形成特色,提高水平,人员梯队建设和组合,结构合理,产生一批高水平面的学科带头人,推动教学水平整体发展,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导师制,优秀的中老教师结对子,从思想、业务上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教学为主,科研为重,积极主动参与教育学的活动,设立的研究课题,1994年开始进行了"差异教育"的办学模式的研究,1997年开始参与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重点课题---"中小幼现代科技教育研究"的子课题,1998年开始参与广东省普通高中综合课程研究与实验,1998年开始参与 广州市初中英语教材试验本的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一批文章刊登在有关报刊上,一批论文分别获得了各类奖励,其中有在全国,省、市获论文一、二等的论文,有获得市一、二、三等奖的教学设计、论文、班课教案。

十多年来的办学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造就一支思想好,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有的教职工被评为广州市模范教育工作者,广东省优秀班主任,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广州市优秀班主任,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广州市教育工会积极分子,有的教师被聘为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委员。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发展,办出了特色。学校被评为广州市安全文明单位,民航招飞先进单位,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团委,广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少先队大队部,东山地区环保保护先进单位。广州市教育系统勤工俭学校办产业优秀单位,广州市文明单位。报刊、电视台、宣传媒界多次报道,社会声誉不断提高,获得社会认可,也得到家长和学生认同。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志同在1997年春到我校视察时,写下"办学重点全面发展,育人贵因材施教"的题词,全国人大教科文副主任杨海波同志在1996年冬到我学校视察,也称赞我校"全面育人、办有特色。

校歌

校歌是学校风格,气质、特性的艺术概括,更是追求未来的精神张扬。一所学校,尤其是大校,不能没有校歌,因此,在上学期初,校长办公会议决定在全校征集校歌。征集校歌广告于2000920日张贴后,得到了高一、高二语文备课组的大力支持,他们组织全级学生撰写校歌,并从中挑选了部分优秀作品交校长办公会议商议。学校领导觉得学生们的作品有创意,文笔流畅,旋律也较优美,但离学校对校歌创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最后决定请郑南老师和郑秋枫老师两位名家为我校谱写校歌。两位老师对校歌一事非常认真,先后三次来学校了解情况,参观校容校貌,进行采风。

    时空交错,机缘巧合,二十一中学的校歌诞生在二十一世纪的初年,当为学校带来空前振奋,预示美好前景。

    歌词释义:歌词主段以凝炼的语言,唱出了校园里绿苗蓬勃的花季,赞颂了师生合谐牵手共进的新空气。词中又以珠江大潮的可感形象,展示出学子们天天进步的风采。两段副歌是主题内涵的扩展递进,以富有感召的"努力""奋力"激情词语,激励大家实现科教兴国的宏伟目标,传承"志严勤实"的特有校训。结尾句为校歌的主题句,反复咏唱,抒怀鼓志,铭心永远。

    二十一中学的校歌,应在二十一世纪唱成百年壮歌,百年长歌。

办学理念

    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以优秀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陶冶学生,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达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发展的教育生态。

校训:校训是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目标,它是比较稳定的,在新形势下要注入新的解释。我校校训是在1988年向全校师生征求意见,最后选中原政治科覃树芬老师的文稿。随着形势的发展,现给予新的解释。

    志:立志成才,立志成功

    严:严于律已,严格管理

    勤:勤奋好学、勤俭朴素

    实: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素质教育要走向两个方向:一个是大学方向,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另一个是进入社会,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这就要求教育要充分发挥育人效应,多层次培养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并把培养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创造性人才作为重点。无论是升学或就业都能成为对社会主义建设有所贡献的人才。     

    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帮助学生成功。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很合理的,也是很符合学习者的能力,给学生以成功的信心和希望,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获取各自的成功。我国有句古语: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否应看到失败也可能是失败之母呢?从未获过成功的孩子,没有成功的体验、机遇,往往自卑、消极、自暴自弃。其实还应更多地看到成功也可以成为成功之母。一次成功的机会可以十倍地增强学生的信心,为他们开辟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成功教育除了要重视智力方面的因素外,尤其应重视情感、意志、道德、品质方面等因素。广大的教职工特别是中青年教工要走成才成功的道路,要在学历,教育教学教研的道路上进取、创新、师生共同成才、成功。立志成才、立志成功突出21中办学的宗旨,具有21中的特色,故删去原来的立志培育四有新人的提法。

    校风:校风是全校师生在共同目标和认识一致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一种行为作风。它包括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和学生学风。我校的校风是:爱校、团结、进取、创新。

    爱校、团结是对全体师生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办好学校的保证。

    进取、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就是智力的经济,人才的经济、创新的经济。马克思主义认为,创造性,创新冲动和激情是人的本质属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的这种本质属性的需求更加强烈。学校要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鼓励学生追求真理,敢于创新,营造独立思考、敢于争辩,求新务实的氛围,并为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创造内部和外部的条件。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必须有创新型的教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求索观念新知识新方法新要坚持教育观念的创新,注重知识更新,使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不断地创新。如:板书、讲解、归纳、师生交流、教学手段、教学、语态、用语等。

    教风:热爱学生、耐心教导、因材施教、严谨治学。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普遍的,绝对的,每个人的身理素质、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理想、追求都各不相同。所以,要面向全体学生,唯一办法是因材施教,不因材施教就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这要求在教学组织中把分班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充分和全面发展,造就有创新性和进取精神的人才。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校长、教师队伍、只有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才能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老师对学生的泠漠、粗暴、不公正,会伤害学生纯洁的心灵,过重的课业负担和不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会迫使孩子们编离正确的人生轨道,因此,要热爱学生,耐心教导。

    学风:尊师守纪、团结友爱、勤奋好学、刻苦善思

    世界上所有成就伟大事业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品质,那就是:勤奋刻苦,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这种教育要贯穿于学生成长的过程。

    著名成功学专家卡耐基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基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即与人相处和合作品德与能力。这种合作和共处,能使自我认识、阅历和能力快速增长。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各自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一下,各自将有两个思想。所以有人说:人与人交流的结果,各自的思想将以几何级数增长。因此,要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学的学风。

    德育特点:解释五四三二一教育工程:

    五个教育基地;学军、学农、扶贫、敬老、助残

    四节:演讲节、科技节、体育节、合唱节

    三个教育组织:青年党校、少年团校、新生军校

    二个制度:社区辅导员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

    一个军事日:定期对初一、高一学生进行一次军训

世界上所有成就伟大事业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品质,那就是:勤奋刻苦,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这种教育要贯穿于学生成长的过程。

著名成功学专家卡耐基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基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即与人相处和合作品德与能力。这种合作和共处,能使自我认识、阅历和能力快速增长。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各自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一下,各自将有两个思想。所以有人说:人与人交流的结果,各自的思想将以几何级数增长。因此,要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学的学风。

德育特点:解释五四三二一教育工程:

五个教育基地;学军、学农、扶贫、敬老、助残

四节:演讲节、科技节、体育节、合唱节

三个教育组织:青年党校、少年团校、新生军校

二个制度:社区辅导员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

一个军事日:定期对初一、高一学生进行一次军训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二十一中简介 21中校网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