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2018年北京市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2018年北京市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时间:2019-05-19 18:10:42    下载该word文档

北京市2018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历史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析】图片是远古北京人的头像。依据“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据此像能得到的结论是北京人头部仍保留着不少原始特征。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根据北京人的化石可以复原北京人头像,即根据考古挖掘来进行历史研究。

【考点】早期原始人类

2.答案A

析】根据所学,文字的发展历程为甲骨文、金文(铭文)、小篆、隶书、楷行草书。题干中上承原始的刻绘符号,下启铭文,可知应该为甲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考点】甲骨文

3.【答B

析】材料提到的时间为西周建立之后,内容为分封先代帝王之后和同姓贵族,所以为分封制。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建立后,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不是诸侯要按田亩数向国王纳贡。

【考点】西周分封

4.【答案】C

析】根据示意图可知,为统一文字、货币的内容。根据所学,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加强统治,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后的文字为小篆,货币为圆形方孔钱。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5.【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赤壁,孙权、刘备军,曹操军”可知图片为赤壁之战形势图,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A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官渡之战:C222年孙权称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D项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是西晋建立后统一全国。

【考点】赤壁之战

6.【答案】D

析】注意全面分析题干给出的王朝更迭示意图。隋朝后面的朝代是唐朝,选项中A为北魏孝文帝改革,B为东晋时期的历史史实,C为隋朝的历史史实,正确答案为D项。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的治世局面,开元盛世为唐玄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

【考点】唐朝的相关史

7.【答案】D

【解析】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各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各个政权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分析选项,A项始終处于战争状态与材料不符:B项北宋960年建立,1127年灭亡,实际超过了100年:C项南宋建立的时候,辽政权已经被金所灭。D解读正确。

【考点】宋朝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

8.【答案】D

析】本题两幅图分别为汉代主要经济区和宋代主要经济区分布图。同学们通过分析两幅图可以明显的看出汉代主要经济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宋代主要经济区主要位于长江下游流城,明显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

9.【答案】A

【解析】清朝初期,顺治隆重接见前来朝贺的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并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材料中的关键词“达赖、班禅”可以知道是清代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顺治皇帝册封五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五班禅为“班禅额尔尼”,雍正皇帝时期设置了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统治。

【考点】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10.【答案】D

【解析】戚继光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荷兰殖民者,都属于维护祖国海疆安全的内容。戚继光和郑成功都是民族英雄,所以共同点为抵抗侵略,维护祖国安全。A项应该为郑和,B项为清代,戚继光是明代,且没有体现打破闭关锁国。C项倭寇为来自日本的海盗,不属于西方的列强。D项戚继光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荷兰殖民者,都属于维护祖国海疆安全的内容。

【考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11.【答案】A

【解析】明信片上的人物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医圣,代表作为《伤寒杂病论》)、华佗(主要贡献为麻沸散和五禽戏)、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的第七位数字),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达。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12.【答案】C

【解析】由前三个示例可知此题考查角度为近代不平等条约中我国被迫割让的领土。根据时间轴所示,结合所学,我们可得知1895年所对应的应为《马关条约》,符合题意要求的只有C选项。A项为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趁火打劫,割占我国东北地区,时间不符:B项为《马关条约》内容,但不符合割占领土的主题;D项为1901年《辛丑条约》内容。

【考点】《马关条约》

13.【答案】D

【解析】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到来,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古老的中国发生着艰难的改变。材料反映出的是通行情况,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自行、汽车,有轨电车等近代变通工具从无到有,开始占据重要地位而传统出行方式如马车、轿子则数量大减。材料反映出交通工具的近代化。

【考点】近代社会生活变化

14.【答案】C

【解析】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它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绝对肯定的偏向。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据关键词“民主”、“科学”两位先生可知,答案为C选项,其它选项均未直接涉及。

【考点】新文化运动

15.【答案】B

【解析】考察红长征的过程。从下图可以看到红车战士们正匍匐在铁索中前行,身下是湍急的河流。结合所学,可联想至。红军长征中的“飞夺泸定桥”,与此相关的近选项只有B“猛打穷追夺泸定”符合,故答案为B选项。

【考点】红军长征

16.【答案】A

【解析】明显合理: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全民族的抗战定基础,符合题意:国共第二次合作后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变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始敌后抗战,给了日军以沉重打击,符合题意:反映的是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联系,不直接涉及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与题意无关。

【考点】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作用

17.【答案】C

【解析】本题以人民解放军经历142天的连续作战,从277万人増加到358万人:玉民党军从365万人下降到204万人,主力基本被消灭为依托,题干中信息“解放军”、“142天”以及国共两党军队的数量对比发生的明显变化可知,取得以上战果的是应为三大战役。从19489月到1949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共产党军队超过国民党,而対应的国民党军队数量锐减,C符合题意。

【考点】解放战争

18.【答案】B

【解析】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从两个图例以及题干可知,题目反映的是在国民经济成分中,公有制经济占比大大超过了私有制经济。结合所学,三大改造的完成使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成了生产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建立。A选项土地政革,改变的是土地制度而非社会性质;C选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没有改变公有制的现状,时间也不符合:D选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的是土地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同时根据图示时间,符合要求的只有B选项。

【考点】三大改造

19.【答案】A

【解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图示为两弹一星奖章,所给四个选项中获得此奖章的只有邓稼先。王进喜是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焦裕禄曾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被誉为“党的好干部”;袁隆平的贡献是培育了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考点】邓稼先

20.【答案】A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从材料中可知涉及到的事件有三个,分别是海峡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都是关于我国在统一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因此反映的共同主题应为祖国统一,其他各项均未涉及。选项A符合题意。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21.【答案】D

【解析】从图中人物对话中的信息可知,强调的是雅典的民主和公民大会的重要性;A选项描述的是古罗马;B选项从图片中无法得出;C选项中“所有居民”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的为D选项。

【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

22.【答案】C

【解析】10世纪西欧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的城市。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有的城市用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自治权。城市民争取自治的斗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考点】西欧封建社会城市的重新兴起

23.【答案】A

【解析】本题以1493年,一封发自西班牙的信件为依托。材料中的“1493”“哥伦布”是解题的关键信息。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但哥伦布始终相信自己到的地方是亚洲的印度。因而信中的“地球另一端”实际是美洲。

【考点】哥伦布航行

24.【答案】B

【解析】《拿破仑法典》把资产阶级革命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它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拿破仑法典》把资产阶级革命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它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拿破仓法典》反映了保护私有财产,废除法律面前的阶级差异等原则,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护法国大革命成果,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选项B符合题意。

【考点】《拿破仑法典》

25.【答案】C

【解析】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一位历史学家说:“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材料中“改造国家”的事件是明治维新。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

26.【答案】D

【解析】2018年算起,往前推100年,就是1918年。再由材料“伦教”“中国劳工”“协约国”可知这场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27.【答案】B

【解析】本题以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法规,规定工人的工作时数为每周35小时,最低工资为每小时0.4美元。=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始实行新政,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由材料中的“1933年”“美国政府”“工人”等信息,可以得出为罗斯福新政。

【考点】罗斯福新政

28.【答案】B

【解析】本题以示意图为依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9427月至19432月,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与德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苏军取得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对应示意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应为斯大林格勒战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29.【答案】C

【解析】“德国的重新統”和“苏联的改革”都发生在欧洲,不属于亚非拉国家,据此可排除ABD三个选项。“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均为亚非拉国家独立和振兴的重大事件。

【考点】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

3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各国加强团结协作的事件,可用排除法解答。由材料可知,习近平主席讲话的重要关键词是“团结协作”“稳定和发展”“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北约、华约对峙”是军事集团对峙,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不符合习主库讲话的主旨,排除ACD三个选项。

【考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5分)

31.【答案】(1)《共产党宣言》。

未来社会中,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将被消灭,因此不再有阶级。未来社会必将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

2)十月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

3)③

4)都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①新经济政策;②邓小平。

5)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原则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解析】本题以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为切入点,以五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国际共运史的重大事件,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据材料“《宣言》称‘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信,未来社会中,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将被消灭,因此不再有阶级。未来社会必将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由于马克思、恩格斯以建立一个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为目标,所以他们的思想为人们所向往、所追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宣言》指的是《共产党宣言》。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紧扣设问中“未来理想社会”这一关键词,马克思和恩格斯想的未来理想社会的特点是未来社会中,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将被消灭,因此不再有阶级。未来社会必将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通过发表一系列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爱国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注意审题,按照作答要求,填写序号。序号中的“给工人开办劳动补习学校”与题干“重视工人教育”相符。序号中的“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与题干“用革命手段实现奋斗目标”相符。

4)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词“革命道路的共同点”。据“国情:城市工人阶级力量强大”“国情: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可知,共同点是都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第二小问主要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列宁领导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行了改革开放,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

5)据材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原则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方法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文化熔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文化的关系为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原则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考点】(1《共产党宣言》及马克思和恩格斯构想的未来理想社会的特点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运动

4)苏俄与中国革命道路的共同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文化的关系。

32.【答案】(1)“仁”;

唐朝;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张骞。

2)工业革命;工人工资提高、铁路等交通运输的便利、出行成本降低。

3)出游人次增多,内容有休闲娱乐、开视野、陶冶性情、学习知识;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4

【解析】本题以现代旅游由古代旅行,游历等活动演进发展而来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孔子、郑和下西洋、改革开放的成就、工业革命、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等相关知识点。

1)填写表格时注意不要出现别字,题目本身较为基础。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唐朝唐玄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研习佛法,并将沿途的风土人情等情况介绍到中国。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友好往来,促进了南洋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比欧洲航海家远航美洲和印度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之时起,丝绸之路就作为一条沟通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路径,所以张骞曾经在丝之路留下足迹。

2)通过材料内容可知,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英国的工业日益旺盛。条件从材料中工人工资提高、铁路等交通运输的便利、出行成本降低等得到答案。

3)第一问考察变化,注意答题格式,即改革开放前后的不同,包括出游人次增多,内容有休闲娱乐、开视野、陶冶性情、学习知识。第二问分析变化的原因,要聚焦到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4)通过表格历年旅游口号的变化进行分类,从现代旅游的作用、影响以及面临的问题,根据示例进行概括作答,①⑥体现了世界和平的时代课题;②③④⑤体现了经济发展的时代课题。

【考点】(1)孔子的核心思想、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张骞出使西域

2英国海滨旅游蔚然成风的背景和条件

3中国旅游的变化及其原因。

4世界旅游日口号体现的21世纪的时代课题。

33. 答案】(1

O

×

2)书籍:《神曲》;

相关事件:文艺复兴;

作用: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31900年后中国翻译西方书籍数量增加,同时翻译的种类也由以应用科学为主转变为以社会科学为主;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洋务运动时期的学习西方的技术到戊戌变法时学习西方的制度。

4)阅读方式变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要一分为二的来看等这一变化,同时传统的阅读方式也应作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现代人的阅读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由材料“宋朝印刷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提高,又发明了活字印剧技术”可知,活字印刷技术出现在宋朝表述正确。

由材料“宋朝政府把出版书籍看作是振兴文教和巩固统治、宣扬国力的一项措施”可知,宋朝政府重视书籍的印刷和出版表述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活字印刷成为宋朝印制书籍的主要方式。

由材料“宋朝还有大量民间书坊和书店,出版的书籍种美多,数量大,但因节约成本,质量不如政府所印”可知,宋朝民间刻印的书籍质量好于政府印制表述错误。

2)本题为仿写,作答时首先要注意示例的格式。任选其一作答即可,如书籍:《神曲》,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文艺复兴,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代表作是《神曲》。文艺复兴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

3)由材料表格“晚清时期翻译西方各类书籍比例”可知,1900年后中国翻译西方书籍数量增加,同时翻译的种类也由以应用科学为主转变为以社会科学为主。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洋务运动时期的学习西方的技术到戊戌变法时学习西方的制度。

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阅读方式变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要一分为二的来看等这一变化,同时传统的阅读方式也应作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现代人的阅读要求。

【考点】(1)宋朝印刷业

2)文艺复兴、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

3)近代中国翻译西方书籍发生变化和原因

4)对阅读方式变化的看法

34.【答案

1永定门,

紫禁城。

2)有一条中轴线,重要建筑左右对称。

3)向北延长,出现了新的标志性建筑。

4)标准4理由: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5)设计、制作以中轴线申遗为主题的文化创意小礼品,如书签、纸扇子等送给家人朋友,宣传中轴线申遗活动。(建议与中轴线申遗关系密切,做法具体可行即可)

【解析】1)依据材料的描述“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向北依次经过今正阳门、天安门、紫禁城、景山、地安门”和图片中①②的所在位置可知,永定门,紫禁城,进行填写便可,注意地点名称的顺序不要出现错误。

2)本题以北京城为例考查的是明清城市布局的特点。依据材料中所给出的信息“继承了唐、宋、元……设计思想”、“宫殿、坛庙都分布在……两侧”等来进行合理的概括即可,如明清北京城市布局的特点有一条中轴线,重要建筑左右对称。

3)此题一定要抓住新中国成立前后中轴线的不同或出现的新特点来作答,这需要同学们具备一定的材料概括与信息提取能力。据题干材料关键小标题“天安门广场”及“奥林匹克公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中轴线发生的变化是向北延长,出现了新的标志性建筑。

4)本题是一道仿写题,同时也是一道考查基础能力的题目。根据所给示例,结合上述材料中的各个标准,选其中能够体现出作为世界遗产价值的内容来作为符合提名的理由。作答时需注意格式与示例相对应,必须含有具体事例。如标准4.理由: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5)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考查形式较为灵活。重点在除了说出主题外,还说出具体做法,审题需严谨,注意作答要求,切勿偏离中轴线申遗的主题,言之成理即可,如设计、制作以中轴线申遗为主题的文化创意小礼品,如书签、纸扇子等送给家人朋友,宣传中轴线申遗活动。

【考点】(1)明清时期北京的城市布局

2)明清北京城市布局的特点

3)北京中轴线的变化

4)北京中轴线符合申遗的理由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2018年北京市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