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时间:2020-08-24 15:05:36    下载该word文档

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

解决方案





1 项目概述

1.1 社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实施了全国范围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发式扶贫,使超过6亿人口摆脱了贫困。从2011年实施新的扶贫开发纲要开始,到2014年底,中国新的扶贫标准下的减贫人口总量达到9550万,贫困发生率从17.2%下降到7.2%,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所取得的扶贫成绩,既得益于专门设计的各项扶贫政策和项目,得益于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也得益于长期的、广泛的、全面的宏观经济增长。在农村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宏观经济增长为贫困地区劳动力带来了非农就业的机会。中国政府通过先后制定和出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通过采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种形式,实施了产业支持、贫困劳动力转移与培训、以工代赈、扶贫贴息贷款和扶贫小额贷款、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改造和综合开发等具体扶贫措施,经过大规模贫困区域开发、整村推进和到户扶贫等几个历史阶段,在扶贫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社会经济发展在城乡、地区和群体之间的不平衡,导致绝对贫困现象仍是当前社会的顽疾。2014年底,全国仍有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12.8万个贫困村、7017万贫困人口,重点分布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其中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有西藏、甘肃、新疆、贵州和云南,贫困人口数量超过500万的有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和四川。从20世纪“八七”扶贫起,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已经从救济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实施以整村推进为主体、以产业化扶贫和“雨露计划”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扶贫战略。但是在人口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乡村空心化、社会原子化问题严重,村中缺乏年富力强的项目参与者,开发式扶贫的项目组织难度逐渐加大。总体来看,减贫效益递减问题开始突出,减贫幅度从201026.1%下降到2014年的14.9%,在2020年前如期实现每年减贫1000万人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扶贫必须精准——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上升为国家战略。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坚定信心、找准路子,加快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实行精准扶贫;进一步提出了“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和“五个一批”即开发扶贫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精准扶贫战略。

国家对于扶贫工作的整体要求:

扶贫决心---习总书记: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扶贫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扶贫变化---脱贫事业六大原则、32次强调精准概念。

号召以党员为先锋的更多爱心力量参与扶贫:

管理更健康---大数据分析反映扶贫全貌数据,使管理更便捷。

扶贫更精准---根据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脱贫需求,使扶贫更精准。

手段更多样---通过政策学习、工作成效、电商、插件等功能使扶贫手段更丰富。

力量凝聚---除帮扶干部外,号召更多的党员力量参与扶贫,不断壮大并辐射周边人群参与扶贫。

1.2 精准扶贫的难点与痛点

数据掌握不准确、不及时,导致上级部门决策难:扶贫工作是一项覆盖面积大、持续时间久的长效工作,贫困户数量、致贫原因、脱贫、返贫数据实时变化,给数据统计汇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传统的逐级汇总、上报方式难以应对如此规模的信息统计,数据掌握不准确、不及时使得上级部门难以做出决策。

通知管理工作上传下达不通畅:上级部门无法实时掌握帮扶干部的帮扶工作情况。工作任务的下达、分配常通过会议、电话等方式,造成工作安排缺乏高效性;同时上级部门无法及时掌握干部帮扶情况,导致对基层帮扶干部的帮扶工作难以监督。

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缺少互动沟通平台:帮扶干部与贫困户因传统沟通联系方式导致扶贫干部难以全面了解到贫困户的真实诉求,不能实时有效的进行诉求沟通。

扶贫信息难以精准推送:不同家庭情况、不同致贫原因的贫困户,所需的帮扶信息不尽相同,虽然各级政府发布了众多扶贫政策信息,由于贫困户缺乏一个有效的信息渠道,同时难以在海量的政策信息中获得精准推送的帮扶信息。

数据安全保障难:贫困户信息数据、帮扶干部等数据在传统的 excel等电子表格中无法实现分级管理,导致数据存在安全性不高,易丢失、易损坏、易泄密,造成政府工作被动等问题。

农村特色扶贫产业展示不集中:由于电商平台建设成本高,导致具有农村特色的产业信息无法在属于自己特色的农村电商平台进行展示与交易;

帮扶工作考核难:传统的帮扶记录通过手工记录或电脑输入,导致帮扶工作记录缺乏及时性,上级部门无法实时掌握扶贫工作开展动态,导致扶贫工作存在“形式扶贫”现象。

社会扶贫缺乏参与的平台或途径,参与度低:贫困户受限于知识水平与经济条件,获取帮扶政策、信息的渠道有限,不够畅通,很难摆脱信息匮乏的状况。而社会扶贫力量没有获得贫困户信息及诉求的渠道,有心帮扶但难以找到帮扶对象,缺乏参与平台和帮扶途径。

1.3 建设目标

为了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更好的瞄准贫困人口,更加科学的实施不同的到户帮扶扶贫政策,建设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整体实现以下目标:

1.精准获取全市、县、镇(乡)、村农村扶贫对象信息(包含基本信息、项目需求信息、农户的扶持信息、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有关信息以及部分行政村、县数据);

2.实现贫困信息与帮扶干部信息对接,采取干部与贫困户点对点、面对面的扶贫方式,实现干部与贫困户之间的“1+1”,做到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

3.打造社会扶贫新通道,为社会上有能力、有心意的社会企业、团体、个人提供安全、可靠的途径,建立起社会力量与贫困户之间的桥梁,实现社会群体与贫困户间的“1+1”,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以不同的方式履行社会责任,利用社会力量的自身优势和资源,推动扶贫事业的发展;

4.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对贫困数据多口径、多角度的查询、分析与统计,为上级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与手段;

5.实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专题图层可视化分析。

2 总体设计方案

2.1 设计思路

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市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精准扶贫的整体设计思路对应中央精准扶贫文件要求:

2.1.1 精确识别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

2.1.2 精确帮扶

精确帮扶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就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为:

一是坚持方针。精确帮扶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

二是到村到户。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

2.1.3 因户施策

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2.1.4 资金到户

在产业发展上,可以推行遂宁市船山区唐春村的专项财政资金变农户股金的模式,也可以通过现金、实物、股份合作等方式直补到户;在住房建设上,可以推行南江县农村廉租房的作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补助资金可以直补到人;对读中、高职学生的生活补贴、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资助费用,可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补到受助家庭;异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发展等项目补助资金可以直接向扶贫对象发放。

2.1.5 干部帮扶

干部帮扶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2.1.6 精确管理

一是农户信息管理。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二是阳光操作管理。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金“跑冒滴漏”问题。同时,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致“张冠李戴”。

三是扶贫事权管理。对扶贫工作,目前省、市、县三级分别该承担什么任务并不十分明确,都在管钱、分钱,监督的责任不清晰;专项扶贫资金分散,涉及多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责任不清晰。通过系统建设明确各部门责任,各级都要按照自身事权推进工作,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精准扶贫,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2.1.7 精准数据分析

通过扶贫信息系统的动态管理、数据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建立扶贫项目库、扶贫专家库,通过实时监控和对讲技术,让贫困户与专家视频通话,随时接受专家指导,使帮扶措施和帮扶项目真正有效的执行下去,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

2.2 设计原则

项目建设遵循“统筹规划,协同建设,资源共享,分级负责”的总体原则。在内容及表现形式上要充分体现精准对象、精准措施和精准成效的特点。平台应具有强大、灵活、安全的分级管理和逐级审核功能,能够实现对扶贫对象、扶贫措施、扶贫成效统计分析和绩效考核,及其它资源的统一管理。

系统标准化

包括数据标准化、编码的标准化、交换接口的标准化、功能标准化,为各种可能的外部连接奠定基础,保证在出现跨数据库平台、跨系统平台时在数据互通上技术可行、代码能够兼容。系统体系结构能够提供开放和标准接口,在不影响系统正常使用情况下实现与其他系统灵活对接,实现不同系统间互联互通。系统设计采用的各项软、硬件设备均应符合国际通用标准,符合开放性原则,应用系统建设和组网使用的技术要与技术发展的潮流吻合,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技术延伸性,与日后的技术应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信息共享是实现精准扶贫平台的宗旨,信息共享需要开放性与标准化。为了支持系统的可持续发挥作用,必须对信息及信息服务、应用功能等提供开放的接口,并进行标准化。为了支持系统上线后的后继开发工作,应向扶贫相关部门开放接口,并提供相关技术文档和接口文件支持。系统采用统一标准的业界写法,具有更高的兼容性。兼容原则主要体现在软件兼容和系统兼容两个方面。软件兼容方面,系列内各档机器从程序设计者看都具有相同的机器属性,因此按这个属性编制的机器语言程序以及编译程序都能不加修改地通用于各档机器。软件兼容性是衡量软件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开发过程中对应用软件进行严格的兼容性测试,避免出现重复返工的情况,严格控制软件兼容性方面的问题。系统兼容主要考虑解决不同系统间数据共享的问题,在充分考虑性价比的前提下,各个系统间应尽量采用相同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避免出现系统间的兼容性问题。同时,还要充分考察上下级(省级\县区)现有系统和未来系统开发兼容问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兼容性的处理与优化。

规划的整体性

系统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自始至终着眼于系统的整体性,充分考虑市级、县级、乡级、村级四级行政区划在精准扶贫平台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在设计过程中时刻把握好各层之间的关系,融合各层,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扶贫信息的数据安全性

本系统要实现基于大数据技术、强大的信息处理环境和高速网络为一体,可为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的获取、共享、处理服务,支持实时在线数据信息处理,支持多级协同扶贫工作及虚拟办公环境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支撑平台。由于整个系统涉及大量的政府扶贫保密数据,而且部分数据共享基于互联网环境,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信息安全及保密措施,确保系统中的信息资源不被非法窃取和篡改,数据中心不被破坏,同时还要保证用户能够正常使用系统中的共享资源,提供应有的信息服务。为了确保该系统的安全性,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基础上,还必须采用有效的安全保密技术。本系统采用一整套科学、便利的安全管理模式,系统对终端用户的权限严格界定,终端用户的权限细化到每一个模块的每一个功能,在此基础上系统灵活地使用基于角色的管理方式,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复杂度。

精准扶贫平台对系统安全性的要求很高,所以必须以商用密码技术为核心,其他安全手段为支撑,确保整个系统安全。系统设计时,有足够安全措施,避免敏感信息受到破坏。对信息访问与使用进行严格权限管理,采用统一身份管理,在技术上提供与数字证书结合登录认证方式,确保整个系统安全可靠。支持采用身份认证、数据加密、授权认证等手段,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扶贫系统的经济性

以现有需求为基础,着力完成现有需求,并在设计系统的同时充分考虑到未来系统的发展以及升级,尽量避免后期的再次投入,对现有资源的投入及使用进行严格把关,将已有投资的价值空间扩到最大,对已经建立的系统、已经保留的数据以及已经完成的功能模块都进行复用度审核,保证后期扩展使用及系统升级能够高效快速并最少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完成,从系统级别、资源级别、业务级别都尽可能的节约建设成本。

扶贫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系统应用先进的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技术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可靠的运行。数据在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完整性和一致性。保证系统在后台维护与数据安全层次及业务层次都是可靠的,确保系统极高的可靠性。为保证系统的可靠正常运行,采取系统定期检测和数据定期备份,以此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扶贫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由于业务需求,平台将会考虑数据稳定性要求,保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正常稳定运行。在安全、高效、可靠的基础上实现系统稳定运行是系统建设的基本目标。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原则,应充分考察现在系统的系统结构和成功应用例,不能为了过分追求新技术而忽略系统稳定性,也不能为了过分强调稳定而忽略系统的高效运作和安全问题。确保在兼顾扩展性、安全性、可靠性的基础上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扶贫系统的操作易用性

系统考虑到不同层面的业务人员的操作水平、业务能力,系统建设过程中将更多的考虑系统的易用性。易用原则即在进行系统开发时,要充分考虑系统使用者的需求和习惯,以易用为导向,以便捷化的实现业务流程为目标。包括管理人员和学员进行资源访问、数据录入等操作时,都应体现易用原则。

项目需求人员需对系统使用者进行较深入的调研,充分尊重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在体现系统功能的基础上,避免出现过于复杂的操作,避免出现使用户陷入迷茫状态的系统界面,力争以最简单的操作步骤、最清晰明了的流程指引业务实现。系统开发人员提供系统操作指南,保证不同层面的业务人员能在最短时间内熟练使用系统。

3 建设方案

3.1 平台整体架构

3.1.1 角色分析

角色

权限描述

备注

超级管理员

拥有系统所有功能、针对系统运维设定系统参数,对系统中县区、乡镇、村等信息的管理

县区

用户

管辖辖区内所有贫困户信息,查看辖区内的贫困户帮扶措施、帮扶成效,上传扶贫办公文件,查看辖区内大数据模块内容,管辖县区范围内帮扶责任人,制定绩效考核考核计划及指标分值;项目工程内容管理等

上级用户可查看下级用户内容,下级不可查看上级内容

乡镇

用户

村用户

帮扶

责任人

管理员或县区、乡镇、村用户匹配帮扶责任人及贫困户信息后,帮扶责任人登录只可查看自己帮扶的贫困户信息,添加针对贫困户的走访记录等

(主要包括扶贫对象系统、扶贫办公系统、帮扶单位系统、在线帮助系统)

帮扶

单位

上传单位文件,根据自身单位属性,查看对应的帮扶措施贫困户信息,添加对应帮扶措施

(主要包括扶贫办公系统、帮扶单位系统、在线帮助系统)

扶贫

督查组

由管理员对扶贫督察组进行片区划分,指定需要督查的帮扶单位及帮扶责任人后,查看当前帮扶成效

3.1.2 PC工作管理端:

PC端设计包含最多的业务流程,如扶贫对象基础信息管理、帮扶措施跟踪分析管理、帮扶成效评估管理、绩效考核设置管理、大数据分析智慧预测、在线培训与技术服务、平台基础运维管理等。主要用户包括贫困地市、县区、乡镇、村等各级管理人员和帮扶工作人员。

3.1.3 PC分析决策端:

大数据的全方位呈现,标准报表、自定义报表,自定义查询,分析决策。

3.1.4 PC贫困户端:

贫困户对各级政策、帮扶措施、帮扶进展等进行查询,反馈自身的问题,进行在线技术学习等。

3.1.5 APP查询端:

分别基于AndroidIOS系统的手机App端,贫困户利用手机便捷查询平台数据,向技术专家、帮扶干部咨询相关问题,进入在线培训学习系统,了解各级政策、通知公告等,真正做到移动互联网+精准扶贫。

3.1.6 帮扶APP端:

帮扶工作人员专属的移动工作终端,分别基于AndroidIOS系统的手机App。可对帮扶工作实时进行信息维护管理、信息查询、简单数据分析,在线答问,是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移动利器。

3.1.7 贫困户app

针对贫困户自己的APP,主要功能包括:

1.了解政府最新相关政策。让贫困户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国家和当地政府等制定的相关政策,了解和自身发展脱贫相关的惠农政策。

2.查询自己相关扶贫信息及措施。贫困户及时了解自身的发展状况及扶贫工作对贫困户自身生活状况的改善提高,使贫困户能从政府的帮扶政策中找到自身的发展脱贫出路,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3.如何脱贫致富相关学习资料,及时的推送一些符合发展情况学习资料。

3.2 PC端方案设计

3.2.1 功能设计

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是一个服务党和政府,实现党员和贫困户沟通桥梁的平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聚合和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组合信息及各类资源,多种手段参与扶贫攻坚战,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统主要功能设计如下:

精准扶贫 扶贫平台大数据分析

◆ 学习扶贫政策 ◆ 展示扶贫全貌

◆ 推进帮扶工作 ◆ 实现信息共享

◆ 发布求助信息 ◆ 助力科学决策

◆ 督办项目开展 ◆ 应急指挥高度

3.2.2 PC端角色分析

政府、扶贫办作为管理者可整体把控扶贫进展、设定并组织团队完成工作目标,对扶贫成效进行考核评估。

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党员可通过平台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脱贫需求,并给予帮扶,实现脱贫目标。

贫困户、贫困人口可通过平台发布求助需求,对接外部资源,获取帮扶求助,实现脱贫奔小康。

3.2.3 平台特点

聚合力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利用互联网一传十、十传百的扩大效应,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凝聚攻坚力量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全流程化:实现从“贫困户资料入库→审核→结对→帮扶→记录跟踪→脱贫”的动态跟踪

扶贫精准化:利用大数据实现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匹配、精准帮扶,以及扶贫工作的精准管控。

帮扶多样:根据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系统提供多样化的帮扶手段,方便帮扶干部在实施帮扶行动时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因地施策、因致贫原因施策等多维度开展扶贫工作。

3.3 PC端框架设计

3.3.1 系统权限及层级设计

系统按四级管理者权限工作划分,从市县区级→乡镇级→村级→贫困户,实现管理者、扶贫队伍、贫困户的整体数据统一整合,贫困户可以提出脱贫需求,扶贫队伍可以实施扶贫措施,管理者可以下达扶贫任务并通过平台大数据分析查看扶贫队伍的扶贫进展情况,了解整个脱困对象脱贫的进展,同时实施扶贫方面的绩效考核。

四级管理者权限工作划分架构图:

3.3.2 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系统整体框架的管理平台设计主要提供系统设置、数据统计决策、帮扶绩效考核、帮扶成效、帮扶措施管理、帮扶数据足迹、贫困户基础数、县区乡镇村信息、扶贫对象消除共九大模块,如下图所示:

3.3.3 主要功能

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主要分成扶贫对象子系统、扶贫措施子系统、扶贫成效子系统、绩效考核子系统、数据分析子系统、公众服务门户、移动应用、地理位置信息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等,如下图所示:

3.3.3.1 扶贫对象子系统

扶贫对象子系统主要包含贫困户管理、贫困村管理、贫困县管理。

贫困户管理包含基础信息、验收指标、脱贫指标、脱贫轨迹、脱贫验收评估。

贫困户详情管理包含家庭成员信息、生产生活信息、易地搬迁、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帮扶成效、收入调查表、数据足迹、银行帐户、对象识别留档。

总体指标包含年份选择、全部数据、未脱贫数据、预脱贫数据、已脱贫数据、返贫数据。

3.3.3.2 扶贫对象资源采集

为确保系统数据准确,可通过与相关部门系统对接方式获取扶贫对象数据,资源采集方式如下:

劳动力定位:贫困户主要劳动力位置定位(判断外出务工信息查询,通过发送短信等实时通知到相关扶贫政策)。

银行信息:贫困户的银行存款信息(需要银行部门的资源配合,共享各大银行卡的余额信息数据库查询接口)。

车辆信息:贫困户的车辆信息(需要车管所的车辆信息资源共享配合,共享车辆及车主拥有车辆数据查询接口)。

房产信息:贫困对象的房产信息(需要房管局的资源配合,共享贫困户的产权信息数据查询接口)。

社保信息:贫困对象的社保信息(需要社保局的资源配合,共享贫困户的社保信息数据查询接口)。

3.3.3.3 扶贫措施子系统

扶贫措施子系统主要包含户扶贫措施、村扶贫措施、乡扶贫措施、县扶贫措施。

户扶贫措施主要包含精准贷款、富民产业、卫生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搬迁、社会求助、劳动力培训、饮水安全、危房改造、惠农政策、专项扶贫。

县乡扶贫措施主要包含文化扶贫、卫生扶贫、电商扶贫、项目扶贫、其他措施。

3.3.3.4 扶贫成效子系统

扶贫成效子系统主要包含贫困户成效、贫困村成效、贫困乡成效、贫困县成效。

县区扶贫成效主要包含县区脱贫指标、脱贫指标分析、脱贫指标完成、脱贫指标排行。

乡镇扶贫成效主要包含乡镇脱贫指标、脱贫指标分析、脱贫指标完成、脱贫指标排行。

户扶贫成效主要包含户脱贫指标、脱贫指标分析、脱贫指标完成、脱贫指标排行。

3.3.3.5 绩效考核子系统

绩效考核子系统主要包含基础信息、驻村工作队绩效考核、乡镇绩效考核、县区绩效考核。

基础信息包含数据分析图表、奖惩信息图表。

驻村工作队绩效考核包含履行帮扶职责情况、完成年度减贫任务。

乡镇绩效考核包含年度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年度脱贫任务完成情况。

县区绩效考核包含“两增一减”任务完成情况、精准扶贫措施落实完成情况。

3.3.3.6 数据分析子系统

数据分析子系统包含精准扶贫大数据分析、扶贫对象、扶贫措施、扶贫成效。

基础信息库模块功能主要包含系统设置、基础信息库、贫困户信息库。

系统设置包含平台使用账号管理、平台数据管理、平台基础参数维护、权限管理、消息推送设置、平台文件管理、平台访问管理。

基础信息库包含驻村工作队信息、驻村工作队干部信息、工作队信息变动管理、贫困户信息管理、工作队基本情况查询、数据足迹、对象识别留档。

贫困户信息库包含贫困户户主基本信息、主要致贫原因和其他致贫原因、计划脱贫年份、家庭成员信息、现有生产生活条件、帮扶责任人信息、贫困户银行账号信息、贫困户脱贫指标、脱贫轨迹、脱贫信息评估、个人信息二维码名片。

3.3.3.7 项目资金管理子系统

扶贫项目管理流程图:

扶贫项目管理系统中有扶贫计划、申报会议、优先扶持、审核项目、上级申报、申报审批、项目实施、项目预警、项目验收、项目竣工等功能,可以有效监管项目进度和资金的去向,让扶贫项目实行“群众参与、村级申报、乡镇审查、县级审批、省市备案”的流程,坚持谁审批、谁负责,并且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项目的立项、实施和管理的主体责任更明确,让负责市、区扶贫办项目规划编制、年度计划制定、组织指导、验收和监督检查信息公开透明化。让省、市扶贫部门负责扶贫项目备案和监管的工作人员更得力。

资金数据流为由上级到下级。首先市级财政部向县级财政做指标分配和资金拨付,县级财政资金到位后进行本级安排,然后进行项目资金报账。

3.3.3.8 脱贫预警子系统

脱贫预警子系统,旨在更方便服务精准扶贫工作的特色功能,主要分为两个子功能:

1 脱贫预警:功能主要在扶贫对象收入达到脱贫标准的80%时,系统会自动判断该扶贫对象进入脱贫预警阶段,提出警示并显示特殊图标。

2脱贫程度预警展示:扶贫对象达到脱贫标准的不同百分比,系统也会给出不同的脱贫预警信号并显示对应图标,当扶贫对象已脱贫时,关于此扶贫对象的所有脱贫预警信息则会自动消除。

脱贫预警预警子系统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更贴切的功能,更有利于扶贫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3.3.3.9 扶贫热力图子系统

将贫困户的分布以地图热力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很直观的了解该地区贫困户的分布密度。主要分为两个子功能:

1.该地区贫困户的分布密度。及时了解该地区的贫困人口的分布,便于政府及相关部分能及时准确的制定扶贫政策,了解扶贫工作的重点,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

2.该地区贫困户的贫困等级分布图。直观的在区域分布图上看出该地区贫困人口贫困等级的分布情况,帮助政府在开展扶贫工作时精准掌握贫困情况,精准提出对策,能够实现精准扶贫。

3.3.3.10 工程管理子系统

工程管理模块主要分为两个子功能:

1、项目管理:包括七个模块:特色产业发展工程、搬迁改造安居工程、教育培训扶智工程、医疗保险救助工程、社会保障兜底工程、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和“双薄弱村”强基工程,等七项工程开展进度和扶贫成果进行管理,对每个工程所涉及的部门工作进度进行监督,促进脱贫工作精准有效的实施,实现早日脱贫的目标。

2 、项目展示:紧抓七项工程,更进一步的,从行动进度、工作重点、各责任单位进度等更加细致的说明扶贫工作的成效,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和成绩,直观精准的展示扶贫工作成效。

3.3.3.11 党建扶贫子系统

根据上级部门领导(如:组织部、扶贫办等)指定帮扶相关人员,进行身份角色分配后,制定相关的扶贫任务计划,并将任务分配到人,由相关帮扶人员进行扶贫计划执行,并对帮扶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情况跟踪并记录存档。

1、帮扶人员管理:该功能主要针对区域管辖范围内的帮扶人员资料信息进行维护,并对帮扶人员身份(如:扶贫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大学生村官等)进行确认分配。

2 帮扶人员工作台管理:

a)任务制定:上级领导或扶贫第一书记可通过工作台制定相关扶贫任务;

b)任务分配:通过工作台将具体的扶贫工作任务给指定的帮扶人员;

3 贫困人员管理:该功能主要针对扶贫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所帮扶贫困户的贫困信息,并对其进行信息完善维护;

4 项目信息管理:上级领导制定扶贫项目计划,并将扶贫项目分配到人,有帮扶人员进行项目跟踪,并对项目关键节点执行情况跟踪记录等;

5 考勤管理:根据不同的岗位,设定不同的考勤时间,并将帮扶人员根据所属岗位,进行分类管理,对未按时提交考勤的人员,在帮扶人员APP端进行提醒,定期或不定期对帮扶人员的出勤率进行统计并生成报表;

6 综合统计:工作台中针对帮扶人员进行考勤、帮扶成效、帮扶进度等多方位统计分析,并根据统计得分,进行排名;

7 知识共享:上级部门单位可对相关业务知识资料进行上传共享,帮扶人员可随时下载学习;

8 绩效考核:系统定制考核关键指标,制定考核标准与体系,根据帮扶人员任务执行情况及考勤对帮扶干部进行绩效考核。

3.3.4 数据交换与共享

大数据是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精准扶贫平台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只有与分布在政府部门的基础数据库和其它行业的业务数据库等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才能更好的向社会提供服务。由于管理模式的障碍和部门、行业间的壁垒,深入到应用层面的数据对接不宜协调,因而,直到今天,信息孤岛依然存在。

精准扶贫平台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可以提供标准化的安全对接手段,在对接的过程中,不会对基础数据库或应用系统的数据进行深度操作,并把提供共享数据的功能权限交给数据的所有者,会打消相关单位在数据所有权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顾虑,促进政务部门、社会化服务机构相互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和政务服务协同,实现信息化资源共享,避免出现新的信息孤岛,为建设精准扶贫平台提供基础数据源

3.3.4.1 共享原则

应用系统独立建设的划分原则主要包括:

数据集中:尽可能将业务数据资源集中管理

功能扩展:功能扩展性好、扩展效率高、扩展成本低。

集成衔接:系统间良好衔接,系统间接口简明、标准。

系统迭代:有利于工程实施和平滑迭代。

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本身不提供具体的业务服务功能,但各种功能性应用系统都需要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的交换和传输,这样的需求是同性质的。基于标准化数据接口和统一交换传输控制体系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能够为各个应用系统提供解决方案,做到有效的数据集中和集成衔接,其功能性在数据服务方面也能够进行有效的扩展,满足精准扶贫平台的建设要求。

3.3.4.2 目录管理

按照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对数据共享和交换的具体要求,实现信息数据高度整合、编目形式统一、资源全面共享的基本目标,从制度上保障信息资源格式的规范、有效和及时,形成多部门同步的业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通过元数据定义和灵活的表单设计,资源目录规范了数据采集的方式;通过编目和分类法,资源目录规范了数据管理的方式;通过用户、角色和授权管理,资源目录规范了数据访问的方式。

在管理架构上,包括使用和管理的三个角色和六项活动,三个角色是业务信息资源目录的提供者、管理者和使用者。六项活动是规划、编目、注册、管理、服务和使用。

在管理流程上,系统利用两大流程管理各部分的应用和数据,一是目录内容服务形成与提供流程,包括准备、编目、注册和发布;二是共享信息资源定位与发现流程,包括目录查询和信息获取。

3.3.4.3 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是信息资源目录管理系统的核心。分类管理包括资源分类和目录分类两大类,其中资源分类是元数据的组成部分,在元数据中可以是多组,分别对应不同的分类方式;目录分类是编目系统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和用户检索要求,对编目系统进行的分类,资源目录中心系统用户可以自行定义并向前置系统分发。

在资源分类中,根据国家标准,系统内置主题分类。用户可以根据资源目录编目及检索的需要自行设置其它分类,例如:行业分类(GB/T 4754-201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服务分类,体裁分类,资源形态分类,部门等。

信息资源中心系统统一维护目录分类,保证目录分类的合理性和严肃性。各前置系统的目录分类由中心系统分发得到。

资源分类管理:数据管理员功能。信息资源分类是标准规范中确定的元数据项,由分类方式、类目名称和类目编码组成。在国标中已经定义了最基本的“主题分类”方法,根据行业和应用的需要,还可以定义“服务分类”、“行业分类”和“资源形态”分类等,在元数据编目过程中可以根据业务应用和服务需要选择分类方法,一条元数据记录中可以包括多个分类选择。系统允许用户新建分类法,以及在分类法下添加、修改、删除分类,分类可以是任意级数的树型结构。

目录分类管理:数据管理员功能。目录分类是各节点和应用部门进行编目时的树型结构的分类,是编目系统的基本分类。目录分类在中心系统中维护完成后,应该分发同步到所有的前置节点。在目录分类维护过程中,应当选择元数据集,功能和在元数据集定义时选择目录分类相同。

3.3.4.4 底层数据交换管理

精准扶贫平台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底层交换功能由服务总线、消息中间件和通用文件传输中间件实现。

服务总线处于服务消费者和提供者的中间,提供中介功能来完成服务提供者的查找、访问、路由及服务治理等功能,负责对交换流程进行调度管理,实现数据信息的采集、传输、汇集。交换来的数据在平台中心节点“落地”形成共享交换数据库(简称交换库)。

采用消息中间件和通用文件传输中间件来保证数据通信的传输可靠。消息中间件能在应用程序和网络节点之间传送数据消息,这些消息可以在不同的网络协议、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和不同的应用软件之间传递,实现不同逻辑节点之间的数据可靠、高效、安全的传输,在传输期间能够应对网络故障、主机宕机等各种意外情况,可以做到免人工干预的断点续传,保证数据“一次传递、可靠到达”。

服务总线

基于开放式标准,能提供常用的功能如服务的查找、访问、路由等。提供多种服务通讯方式,便于创建服务、流程间的可靠消息传递、消息的路由即发布订阅等分布式集成应用。

提供良好的跨平台、跨网络、跨协议处理支持,当服务调用端与客户端采用不同数据传输协议(SOAP/HTTP、RMI、JMS)时,能通过适配器服务组件的方式,可进行自动协议转换来实现不同传输协议的服务端与客户端的适配。

提供图形可视化的异构数据格式转换映射工具,内置丰富函数,能够对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进行不同格式间的转换 (如结构化的XML、非 XML 或 Java 对象数据) ,从而可快速集成异构应用,无需考虑表示数据采用的格式。

能对业务数据中不符合业务规则或者无效的数据进行过滤操作。可定义数据的清洗规则,并对符合清洗规则的数据设置数据的错误级别。

支持对各种系统提供的Web Service的访问,能够将常用应用系统访问接口、业务流程或组件封装成Web Service,并提供Web Service的注册和检索功能。

提供完整的Web Service跨网络通讯的安全机制,如传输层、消息层等的身份验证、消息机密性和完整性等安全保障。

支持常用标准协议,如SOAP、WSDL、UDDI、WS-Security等。

提供集成开发工具,覆盖从设计、开发、配置、打包及部署的多个开发过程,功能强大,界面友好。

提供快速开发数据集成的数据源接入、数据内容转换、过滤、清洗、部署等配置工具,可在无需编码情况下,快速开发常见的数据集成的业务应用。

集成多种业务应用中常见的适配器,如支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文件读写的文件类适配器,支持多种数据库访问如Oracle、DB2、SQLServer、SyBase、MySql、KingBase、Excel、Access等数据库类适配器,支持多种通讯协议如FTP、SMTP/POP3、JMS、ejb、socket等通讯类适配器,提供加密/解密、压缩/解压数据处理等,通过适配器,减少程序员开发工作量,实现快速应用集成能力。

◆消息中间件

异构网络结构:支持网状或树状网络结构,能够根据业务系统的要求,灵活配置出各种网络传输结构。

传输通道:在两个需要传输数据的节点之间预先建立传输的通道每次数据传输使用已经建立的数据传输通道。

可靠传输:无论在传输中出现网络或主机等故障,对传输的数据都保证能够可靠到达目的地。当有队列中的消息满足设定的条件时,才通知应用接收消息,减少应用与系统的冗余交互。

断点续传:提供断点续传的功能。

压缩传输:可以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压缩,提高传输的速度,并支持大文件的压缩。

加密传输:可以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并支持大文件的加密。

传输协议:支持TCP/IP网络传输协议,与物理网络无关。

支持集群:多个节点的多个接收队列组成一个Cluster,Cluster对外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在操作上可以看作一个节点,内部的多个接收队列对应用透明。

跨节点发布订阅:发布者与订阅者无需知道对方的位置,只发布和接收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网络类型:支持多种网络类型。

统一管理:可实现对系统中所有通信传输节点的远程管理,包括远程监控和远程参数配置, B/S监控管理界面。

管理工具:提供管理工具实现对系统的统一管理。

加密与压缩接口:在系统建设中可以使用定制的加密和压缩算法。

CA接口:提供与CA的接口。

开发接口:提供的开发接口,支持各种常用的开发接口。

数据库:运行不需要数据库的支持。

操作系统:支持各种常用的操作系统,包括各种UNIX、LINUX、Windows。

Web集成:能够通过JMS或JNI接口和WEB应用进行集成。

◆通用文件传输中间件

具有跨平台特性,支持常见的各种操作系统,如:Windows、HP-UX、IBM AIX、SUN SOLARIS、Linux(Red Hat、SUSE、Red Flag)等; 支持常见的开发语言,如C/C++、Java等。

支持点对点传输模式,可以实现应用系统间大批量文件的传输;支持树状结构、网状结构、星型结构等多种部署模式,适应不同场景需要。

支持以任务的方式,实现文件传输策略的定义和配置,传输任务的调度方式灵活多样,支持自动传输和手工执行传输,自动传输支持定时、周期、触发等多种方式;支持多任务的并发执行。

任务的配置过程,除了支持手工操作方式外,还支持导入配置文件的方式,实现大量任务的批量配置,以减少配置工作量。

传输过程中支持对文件自动压缩,以提高传输效率;支持对文件智能压缩,可以识别被业务系统压缩过的文件,避免重复压缩。

传输过程对文件的类型、大小、格式没有限制,支持大于4G的文件。

支持文件断点续传,支持传输流量控制,可以根据网络状况调整传输速率,防止网络拥塞。

提供多种文件传输模式,包括文件传输、目录传输,目录传输支持多层子目录的嵌套;支持一对多的组播模式,实现文件同时向多个目的地的传输。

提供灵活的传输控制策略:文件发送完成后,可以自动转移或删除;接收方有同名文件时,可以选择覆盖、通知失败或重命名。

支持对传输的文件进行选择或过滤,如通过通配符和正则表达式等匹配文件名,或者通过文件大小、文件修改时间等条件进行匹配。

支持传输优先级,支持传输过程的生命周期控制,能够清除过期文件,为系统提供对失效信息的过滤功能。

文件到达接收方后,支持按照时间(年/月/日)进行分类存储,便于检索和管理。

提供完善的用户和权限控制功能,用户访问需经过口令认证,不同角色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提供对目录访问的权限设定,防止对系统目录的任意访问。

文件传输过程,支持数据加密,提供多种数据加密算法;数据加密提供相应接口,支持接入第三方的加密产品或算法实现。

提供统一的管理监控功能,可以在一个界面中对所有传输节点进行配置和监控;同时在各个传输节点上,也可以通过命令行等方式,实现对本节点的管理。

提供系统管理功能,可以对各个传输节点实行启动、停止、参数配置、传输控制等。

提供系统监控手段,可以对于系统的运行、文件传输过程等状况进行实时的监管;提供异常告警机制,对系统运行和传输状况,可通过页面进行提示。

提供对文件传输信息的查询、统计功能,可以按照传输节点、任务、时间等各种条件进行查询和统计。

提供多种日志类型,如系统的运行日志、传输日志、管理操作日志等;提供对日志的维护功能,可以对日志按照时间段进行清除操作,清除操作支持手工和自动执行方式。

3.3.4.5 交换管理功能

交换管理模块能实现交换平台中的前置交换节点数据库初始化、消息链路的创建和发布、前置交换节点监控、分布权限的设置,结合中间件产品实现虚拟交换子平台(域)、多项应用一点接入的功能。包括:物理节点管理对参与数据交换的各部门前置机进行登记,实现对交换节点基本信息的维护。

在节点管理模块中,管理员在数据交换中心就能对整个数据交换平台网络中的前置机信息进行管理、维护,无需到交换前置机所在场地进行任何现场操作。该模块可以登记各前置机的基本信息(名称、IP等),配置数据库用户信息,并且可以对各前置节点的数据库进行初始化操作。

虚拟节点管理:在平台使用和管理的过程中,一个节点不仅担负本级横向交换的任务,而且需要根据业务系统的需要跨中心或者跨级参与数据交换。为管理方便系统应支持把一个物理节点依据业务和管理需求虚拟成多个逻辑节点。功能包括基本信息的增加、查看、修改、删除功能,以及物理节点、域信息的关联等功能。

链路管理:链路管理主要实现对参与数据交换的各前置节点的队列进行配置与维护,通过选择节点配置节点对,通过选择节点对配置节点间的消息队列,并将配置好的队列信息发布到相应的前置节点,实现配置信息的远程动态部署。

数据融合管理:精准扶贫平台建设涉及大量的数据,数据来自不同系统、产生于不同的业务过程,存在不同的技术标准。上述问题所产生的数据质量问题将导致数据中心数据难以有效使用。因此,需要对精准扶贫平台涉及的数据进行融合管理。融合管理主要包括三大功能:数据加工处理、任务管理和规则管理。数据加工处理可以通过ETL中间件来实现,任务管理和规则管理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进行定制开发。

数据加工处理:数据加工处理主实现数据抽取、清洗、转换、装载,以及基础数据的比对和关联功能。

1)数据抽取:抽取主要是针对业务库数据,在充分理解数据抽取目标后,规划需要的数据源及数据定义,制定可操作的数据源,制定增量抽取的任务。

2)数据清洗:数据清洗主要是针对业务库数据可能出现的数据二义性、重复、不完整、违反业务规则等问题,允许通过试抽取,将有问题的纪录先剔除出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应的清洗操作。

3)数据转换:对业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过程中,有以下两个阶段涉及数据转换:A.业务数据的标准化转换,主要实现业务标准代码的转换。B.数据标准化是将各类资源数据进行信息分类与编码,根据设定的标准进行标准化转换入库。

4)数据装载:装载主要是将业务数据装载到融合库里,可以通过数据文件直接装载或直连数据库的方式来进行数据装载,以提高数据装载的高效性。

5)数据比对:主要实现业务数据的比对,以此确定管理对象的唯一性。

6)数据关联:数据关联主要实现管理对象基础数据与业务状态数据的关联,以此形成管理对象的融合库。

任务管理主要功能包括:任务定义、任务配置、任务监控。

1)任务定义:依据数据融合需求,定义语义层面的任务描述。

2)任务配置:依据数据融合需求定义,在ETL中配置技术层面的数据加处理流程。

3)任务监控:任务调度依据任务定义配置,过调用ETL任务监控接口,对数据加工处理的任务运行进行调度,并监控任务的运行状态,生成任务运行的统计报告。

规则管理是对数据加工处理过程的规则进行配置,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格式转换、数据代码转换)、和数据比对规则的配置管理和浏览查询。ETL产品能够调用这些规则进行数据加工处理。

ETL中间件:ETL是成熟的中间件产品,本次工程采用的ETL产品应具备以下主要特性:

产品成熟,操作简单易用,提供中文的使用手册和操作界面;建议优选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基于标准的JDBCODBC接口,实现对各种主流数据库系统的支持。如AccessOracleDB2SQL ServerMySQLKingBase等。

支持外接符合JMS1.1标准的消息中间件。构建联网拓扑结构,实现数据的跨网传输,保证数据在本地处理和跨网传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为保证数据集成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的对接,ETL中间件和消息中间件产品建议采用同一品牌产品。

内置任务组件和转换组件,用户可以通过拖拽的方式快速完成各种复杂数据集成需求和集成的调度控制。如多源的数据合并、数据的路由、数据行列转换、字典表查询、定时重启、循环调度、流程告警等。

支持各种数据抽取模式,如全量同步、增量同步(触发器、CDC)、双向同步等。

支持按批次抽取功能,并为每一批次数据提供整体事务的控制,一旦出现异常,可以从数据处理的中间状态进行恢复,并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一致性。

能够通过集成开发平台可以实现对流程的健康状况、执行日志、数据处理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能提供多级别的日志记录功能,便于调试和运维系统。包括日志,错误日志,最小日志,基本日志,详细日志,调试,行级日志几个级别。

能提供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包括输入/输出,完成状态,所用时间,速度、拒绝和出错的次数等。

能提供图形化的配置界面和丰富的数据处理组件快速完成数据加工处理流程的编排。

3.3.4.6 系统监控

能提供监控管理功能,能够对数据处理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包括每个组件处理的记录数和异常数,并且可以评估单个组件处理数据的性能指标和整个处理流程的性能指标。

监控与统计功能:能够对数据交换过程中的数据交换量、交换起止时间、交换成功状态等信息进行展现和统计,并对消息中间件(消息链路等)健康状态的进行监控。

系统监控应实现以下功能:系统资源监控、服务中间件监控、数据交换统计 监控预警等。

1)系统资源监控

对服务器的硬件资源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监控的内容包括:服务器状态启用/停用、CPU平均利用率、内存平均利用率等。

2)服务中间件监控

对运行在服务器上的各个服务中间件、数据库等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监控的内容包括:

3数据库监控

包括对数据库状态启用、停用、会话连接数、数据库利用率。

4中间件监控

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交换中间件等运行状态,中间件资源如队列长度、队列数据包情况、队列平均等待时间。

5)数据交换统计

能够对每个交换节点的数据收发情况及通信链路进行监控统计,并根据统计数据进行交换的健康情况判别和报告。

6)监控预警

可以根据用户设置的预警规则,当监控数据达到预警规则时,系统将按照设定好的预警方式,及时为用户提供对应的预警信息。

预警规则设置:对系统软硬件资源预警机制进行设定。

预警方式设置:对警告消息、电子邮件、短信等进行设置。

3.3.4.7 服务管理

精准扶贫平台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能够提供服务管理功能,为平台中所有服务提供统一接入、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统一调度、审计报警、统计查询的操作手段和工具,实现基于授权的服务调用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而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资源使用率。同时,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对平台骨干节点及接入节点能进行统一管理,全面监控节点状态及节点中部署的服务,提供统一管理视图。

服务管理:提供服务注册、审批、发布、变更、撤销、服务使用申请、授权、调度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管理。

监控审计:平台提供多种监控功能,让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平台骨干节点、接入节点、接入服务等的运行状态,为管理操作提供依据。

服务导航:平台提供多角度,多类别的服务导航功能,比如按照服务接入节点、服务接入方式、服务注册机构、关键字、自定义业务类型等。提供服务导航分类维护功能,用户可自定义服务的分类方式,并将服务进行分类管理,便于查询搜索。同时服务查询结果根据用户权限提供相应的快捷操作,比如申请使用、变更、撤销、服务调度等。

系统管理:配置管理中,提供平台运行所必须的管理功能,比如部门、用户、角色、权限等。能够通过配置,灵活的修改用户权限,进而控制用户在平台中的操作。配置管理还提供对系统公告、系统附件、系统内编码等的管理,可以发布系统公告,上传系统共享文件等。

3.3.4.8 系统配置

系统配置模块一是管理前置节点,实现前置节点与中心的消息通讯的关联。二是管理前段码分配,为各应用部门分配资源目录标识符的前段码。

系统配置必须遵循资源目录体系规则进行设置,因此在系统配置前,应对所有管理部门和业务进行充分梳理,编制编码原则的规则,统一分配编码,并设置预留位。

节点维护:对每一个前置节点的定义。系统通过前置节点定义可以自动获取每个节点的编目数据,分发目录分类,实现中心系统与前置系统的消息传递。

前段码分配:是对信息资源目录中资源标识符前段码的定义。根据国家标准的说明,前段码分配意义重大,它不但是一个信息资源目录唯一标识的一部分,而且根据前段码,还可以定位信息资源的发布部门。系统对每一个节点分配一个前段码,后段码在各前置节点中自行维护,由此确定信息资源的唯一标识符。前段码以五位长度定义,后段码长度不限。

3.3.5 地理信息查询系统

地理信息查询系统,即地理信息展示系统,通过利用GIS平台的地图资料信息,实现对多种扶贫基础信息叠加展示的功能。并可以对显示信息的当前情况、历史情况进行对比。同时系统还实现展示图形的拖拽、放大、缩小、定位和测距等功能。并可保存常用专题地图和提供多要素查询方式,方便用户快速查找并定位兴趣要素。

3.3.5.1 主要功能

1.显示:能显示贫困县、贫困村及其它要素的电子地图,底图要素包括行政区划、水系、铁路、公路,地形、居民地以及其他辅助要素扶贫要素包括片区贫困县、贫困村。每个要素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

2.索引图:可根据需要随时打开或关闭与主窗口相应的索引图.该索引图用于显示选定的全图,其作用是指示出主窗口放大图在全图中的位置,并可在索引图上通过画出红色索引框对全图进行无级缩放、漫游

3.缩放、漫游:对选择的行政区划示意图进行任意缩放、漫游。其主要功能包括:1)、可对示意图进行“放大”、“缩小”和“全图显示”(1:1)等操作2)、在缩放、漫游的过程中,根据缩放倍数的大小自动调整地图中显示要素的数量;当前不显示的要素在“要素选择”显示为灰色;3)、在缩放、漫游的过程中,索引图中的索引框与主窗口保持同步缩放和移动;4)、在缩放、漫游的过程中,图中会以闪烁方式显示状态为“闪烁”地要素。

4.“鹰眼”:实现图形的无级(平滑)缩放

5.要素显示选择:可在电子地图中显示多种被选中的要素信息。

7.长度量算:运用长度量算功能,可量算出公路、堤围的长度。

8.面积量算:系统支持四种方式的面积量算。量算方式包括:矩形面积正方形面积圆面积任意多边形面积

9.远程数据传输及更新:本系统的远程用户能通过Internet网进行属性数据的异步更新。

10.图例选择: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显示或不显示图例。

9.屏幕刷新:对屏幕的显示予以刷新,屏幕刷新后被删除后或移动后以白色显示的所有要素均被清除。

11.工具按钮提示:该功能能实现当光标移到任一工具按钮上时,系统自动显示出其功能。

3.3.5.2 查询

可用直接查询、条件查询、框选查询、按名称查询、模糊查询等多种方法查找空间目标或其属性信息。

3.3.5.3 地理信息服务

以实现共享服务的核心,采用REST架构,以资源形式提供GIS服务,包括常用空间查询、地图标注服务、本地数据加载服务、地图量测服务、路径分析服务、地址匹配服务、图层目录服务、空间查询服务、缓冲分析服务、叠加分析服务等。支持发布OGC的WMS、WFS、WMTS、WCS、KML等服务。

3.3.6 运维管理



平台基础运维管理系统涉及用户角色权限、组织机构行政机构管理、GIS信息管理、系统基础配置、系统资源管理、系统服务管理等。系统数据结构设计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大数据运行,遵循冗余、容错设计原则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在大数据量环境下。

对于不同用户类型用户,运维管理将建立明确的管理权限,对用户管理进行权限限制。对用户的操作,将细化限制到某个操作,细粒度的权限控制将更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权限限制也能减少用户的误操作,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运维管理将达到平台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机构管理、行政区划管理字典管理、扶贫指标配置、客户端管理等

3.3.7 移动端设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通讯设备的普及,现在智能手机等智能通讯设备已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手持智能设备相较于笔记本个人PC等而言具有极强的便携性。能够满足公务人员可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处理与业务相关的任何事情(Anything)。这种全新的办公模式,可以让办公人员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建档立卡是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一环,建档立卡需要把真正的扶贫对象和扶贫对象的准确信息摸清摸准,为精准扶贫提供可靠依据。基层人员需要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采集数据。移动终端能够更好的完成图像采集和数据采集的工作。同时移动客户端又能随时随地的查看各种分析数据,对扶贫的工作和成果进行实时的分析和跟踪。精准扶贫客户端作为整个系统的延伸,主要承担随时随地的信息查看,重要信息的采集以及对各种数据的汇总展示等功能。

3.3.7.1 功能架构

客户端设计架构

3.3.7.2 建设背景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开通引导社会力量、扶贫对象共同参与扶贫工作的公共服务功能尤为重要,目前扶贫工作社会参与度较低,过程和信息不够透明,政策落实和资金流向需要大家共同监督来完成,以确保扶贫措施落到实处,资金监管安全有效。

公众服务门户基于互联网,采用网站群技术构建全市扶贫开发网上服务平台。优化栏目设计、完善服务功能,加强扶贫开发宣传和信息公开力度;建立网上互动渠道,接受社会监督;通过扶贫开发需求和供给信息发布,引导社会资源参与扶贫开发。

3.3.7.3 建设目标

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工作的公共服务功能,即搭建一个扶贫资源供需平台,引导资源供方(社会扶贫力量)与需方(扶贫对象)进行对接,同时要对帮扶过程跟踪记录。

通过公众服务平台,促进各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等基本权力,逐步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窗口,公共服务的平台,公众参与的渠道

3.4 系统性能设计

系统设计阶段考虑到系统性能需求,系统需求的数据容量和用户并发要能满足后期扩展升级需求,采用很多优化方式,如图示:

3.4.1 缓存以及缓存层

在数据层和应用层之间增加数据缓存层,提供全局数据服务。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库往返次数。更能实现数据并发访问。

3.4.2 多线程

多线程对单CPU系统还只是顺序利用CPU时间和改善用户体验,多CPU系统才是真正的并行。

3.4.3 数据库优化

标识潜在的索引,但不要创建过多的索引。

使用 SQL Server 的事件探查器和索引优化向导。

监视处理器的使用;理想范围是:75-80% 处理器时间。

使用查询分析器分析查询计划以优化查询。

使用存储过程优化性能。

3.4.4 文件系统优化

通过比较文件的修改时间判断是否要再次打开文件,大大提高了效率;启动时读取所有配置到一个静态HashTable,每次要获得一个配置项都从内存HashTable获取,在最后或适当的时候再操作文件。

3.4.5 代码性能设计

在编程实现上,代码性能设计也很重要,一些昂贵的操作会占用大量的资源和CPU时间。

3.4.6 开发工具及语言选择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MYSQL2008,ASP.NET

3.4.7 应用层

比如应用层和数据库的API,在JAVA中就有就有DataReader、DataSet和IList等的选择以及转换等,这个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还有常采用的数据的格式化和压缩,以及采用分页,减少传输的数据量;可以把一部分处理逻辑放在客户端,减少服务端的工作量。界面端也是有很多针对性能优化的考虑,例如绘图,控件重绘都是非常耗资源的,各控件的数据加载和数据绑定性能也各不相同,尽量采用惰性加载,异步加载;初始化和启动速度等都是需要考虑和优化的。

4 软件分布和接口

4.1 软件应用程序组合与分布

本系统可以分为两部分:用户操作界面和系统管理界面。

用户操作界面主要操作有提供用户注册、登录修改个人信息等操作,此外平台还将扮演一个信息服务的载体提供一些日常咨询。

系统管理界面:提供给系统管理员或其他用户做系统维护,包括业务报表的生成,基础数据的维护等操作。

4.2 软件接口

软件开发预留各模块接口,包括各地州市房管局、车管所、社保局等需要资源配合整个精准扶贫的接口。

5 售后服务

5.1 服务体系

针对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我公司提供全方位的售后服务保障体系,服务内容涉及六大领域,每个领域都根据多年总结的客户真实需求,设立了细致的服务项目和内容。我们将通过优质的服务,切实让用户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周到,专业高效”。

5.2 服务流程

为了保证服务的质量,对各类服务项目制定了标准化的服务流程。致力做到一致化的服务标准、一致化的服务感受。

咨询服务

技术支持

系统维护

故障排除

应用培训

客户回访

5.3 专业服务

资深的售后服务保障工程师团队;

规范的售后服务管理流程;

标准化的售后服务质量要求;

先进的售后服务管理系统。

我们为承诺客户提供专业、可靠的售后保障服务,保护客户的核心价值。

5.4 联系我们

单位名称:

电话:

手机:

邮箱:

地址: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